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五講 彼此相愛的更新

 

  未世時代是個靈戰非常激烈的時代,撒但要傾巢而出作最後的戰爭,因此,我們的生命也需要作全面的更新,好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今天我們要思想的,是彼此相愛這方面的更新。我們先來看看幾處有關的經文:(彼前四7-8)「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太二十四10-12)「那時必有許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惡,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約十三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末世時代最需要的,就是在主面前切實的彼此相愛,在彼此相愛的生活中尋求聖靈的更新;因為末世時代,人要彼此陷害,愛心冷淡,且有許多人跌倒,所以我們要特別實行彼此相愛的道理。為甚麼末世時代人的愛心會逐漸冷淡呢?如果我們研究歷史,便會發現工業革命帶來人類生活一個很大的轉變,人類慢慢從農村生活進入大都市的生活中;也慢慢從彼此關懷,守望相助的愛心生活進入彼此傾軋,互相競爭的自私生活去。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關係的存在,各人都想凌駕別人之上,教會處在這樣的背景和風氣下,自然也大受影響。除了受到一般性的社會因素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教會過份注重事工和計劃,以致忽略愛心生活的重要。

  當我們過份注重事工和計劃的時候,便很容易失去與弟兄姊妹之間的關懷和聯繫,彼此沒有接觸,也不知道別人的需要,如何能愛呢?還有,當我們過份注重工作時,也會過份高舉恩賜,把某種恩賜列為是最好的;於是人人都想得到該種恩賜,而忘記了恩賜是聖靈為了教會的需要而個別賜予的;哥林多教會分裂的原因之一,就是過份高舉恩賜。我知道美國有些教會,他們選周工或聘請傳道人之時,要規定他們有某方面的恩賜,訓練,學識,他們看重恩賜過於人屬靈生命的成長,這是本末倒置的。聖經對神工人的要求,主要是他們屬靈的程度和愛心的表現,恩賜是其次的。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也把各樣的恩賜和才幹列於愛之後,即使我們有超然的恩賜,才能,甚至能說萬人的方言,天使的話語,也有先知講道之能,如果沒有愛,一切都歸於徒然。

  約翰福音十三章告訴我們,教會的特質就是弟兄姊妹能彼此相愛,如果一個教會裏看不見弟兄姊妹彼此相愛,那麼它已經失去教會的本質,不能見證主了;這就如同鹽失了味一樣,沒有甚麼能使它變成鹹的,只有丟在外面,被人踐踏。為甚麼鹽會失去味呢?今天我們用的鹽都是經過煉淨的,但耶穌時代的鹽則在海邊或山地掘出來的,含有很多的渣滓,這些渣滓很多時候和鹽很相似,質地也差不多一樣,不過如果放在廚房太久,受熱力的蒸發,慢慢便失去鹽的本質,只剩下一些渣滓,一點味道也沒有,根本不能用來調味,只得把它丟掉。教會和信徒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不求主不斷的更新我們,叫我們有彼此相愛的心,恐怕我們也像耶穌所說失去味的鹽一樣,再沒有功用了。

  現在我們來思想一下聖經所講的愛的特質。聖經中最少有四種不同的愛,第一是男女的愛,是以情感為出發點,所以有時也是盲目的。第二是朋友的愛,這愛是以理智為出發點,別人愛我,關心我,他值得做我的朋友,但如果有一天我發覺他背後罵我,又不守約,那麼我便和他一刀兩斷。當我們計算過他值得我愛時,我才愛他。第三是骨肉的愛,這愛以天性為出發點,神造人時,已經把這愛放在人的天性內,不管他值不值得我愛,只因彼此是骨肉,我們之間便有愛的存在。最後一種是從上而來的愛,是超越人間一切的愛。這愛是以我們的意志為出發點,由意志開始而達致我們的全人。

  這種從上而來,以意志為出發點的愛,正是主耶穌所要求的。耶穌教訓我們要愛仇敵,為逼迫我們的禱告,這不是情感所能達成的,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幫助我們去愛。雖然某弟兄或姊妹不可愛,但既然主耶穌所賜的命令是彼此相愛,我們便得用意志為出發點,立志將好處帶給他,當我們遵照主的命令,實行愛弟兄姊妹時,我們便發現弟兄姊妹可愛的地方了。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他所幫助的是他們族的世仇猶太人,在情感來說,他絕對不會愛他,但他所表現的愛,乃是由意志出發的,因此他能關心他,把好處帶給他,這是耶穌命令我們要追求的那種愛心。

  今日的世代,最缺乏的是愛。美國哈佛大學一位社會學家所羅基,致力研究社會的需要,他發現在人的本性裏面,每個人都需要愛,沒有愛人不能過活,沒有愛人所過的是悲慘的生活,因為愛是神放在人裏面一種屬靈的維生素。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一件這樣的事實,有些科學家用人來做試驗,他們把卅多個被父母遺棄的棄嬰送進收容所去,給他們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照料,和最好的生長環境,然後觀察他們的生活,這些嬰兒因為失去父母的愛,都變得食慾不振,慢慢萎縮,最後死亡;有些雖然長大,但都變成神經有問題或心理不健全的人,這是缺乏父母的愛的緣故。這位社會學家研究的結果,就是我們需要產生些愛,把愛好像原子能一樣產生出來,可惜他只是個研究社會問題的人,他不認識神,不曉得神是愛的源頭,所以至終無法找到一樣能產生愛的動力,結果他失敗了。

  世人既然這樣迫切的需要愛,為甚麼在神的家,在教會裏面沒有愛呢?我們為甚麼表現不到彼此相愛的生活呢?我想有很多原因,我只提出幾個:

  第一,我們在教會中找不到愛,原因是我們只講愛神,但沒有愛人。聖經說,如果我們不愛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神;只講愛神而不愛人,是不合神的教訓的。

  第二,我們的愛沒有實際的行動,只在我們的心裏,在我們的禱告裏,但絲毫沒有行動,這也是不對的。耶穌教導我們要愛仇敵,為他們禱告,這就是行動;愛心若沒有具體的表現,就如雅各所說信心沒有行為一樣,是死的,沒有用的。

  第三,我們往往只愛遠方的人,而忽略近處的人。愈遠的人愈容易愛,我們可以為非洲、南美洲、澳洲的人迫切禱告,甚至流淚的禱告,但卻不知道怎樣愛自己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有一個故事,可能也是事實,說美國有一所教會,提倡白種人和黑種人各有自己的教會,一個禮拜天早上,一位黑人青年穿筆挺的西裝,到白人的教會聚會;在座的白人看見,個個怒目而視,終於找兩個兇猛而有力的人把他押出去。那個黑人青年莫明其妙,便問他們為何這樣待他;接他道出自己來這教會聚會的原因,原來有白人宣教士到非洲傳道,使他得聞福音,所以他心中一直希奇白人為甚麼會有這麼大的愛心,肯到非洲大陸去;如今因為有機會到美國唸書,所以特地到白人教會看看。這真是個多麼大的諷刺。

  到底聖經教導我們彼此相愛的原則是怎樣呢?我提出四個可以實行的原則。第一,聖經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又說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表示彼此相愛和我們愛神有很大的關係。人與人之間有問題,人際關係惡劣,主要是我們與神之間有問題,有間隔,沒有愛的聯繫,因此便不能愛弟兄姊妹。這好比一個三角形 ABC,頂點 A 代表神,而 B C 則代表人,如果 B C 愈靠近 A 時,BC 之間的距離便愈近;照樣,如果我們和神的關係愈密,和人的關係也自然愈好。第二,耶穌教導我們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將自己放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想,愛別人好像愛自己一樣,我喜歡別人怎樣待我,我便照樣去待別人。另一個比較進一步的原則,就是腓立比書二章三節所說:「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人都有一個弱點,就是喜歡看別人的短處,弱點,所以不能愛人。我們若要愛人,就得欣賞別人的長處,看別人比自己強。亞伯拉罕和他姪兒羅得分家的時候,他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長輩,便先行選擇土地;他乃是看羅得比自己強,當他是長兄或者前輩般看待,請他先選擇肥美的地,結果神大大的賜福他。最後一個原則,也是更進一步的原則,就是馬太福音廿五章四十節王所說的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這原則就是教導我們對待別人,好像對待耶穌一樣,如果我們真能這樣,教會的問題,糾紛便自然大大減少了。保羅在以弗所書教導一班作奴僕的,要甘心服事主人,好像服事基督一樣。今天,如果我們接待弟兄姊妹好像接待耶穌基督一樣,我們便能真正實行所命令的彼此相愛的生活了。張慕皚《末世時代「成熟合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