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卷六 克服障礙()


        天生我才必有用

           平凡人和平士最基本的差別在於,鬥士把每件事當成挑戰,而平凡人把每件事不是當成祝福,就是當成詛咒。
       

        除了兩隻手和一條腿外,羅吉·克勞馥具備所有可以打網球的條件。

        羅吉的父母第一次看到兒子時,他們所看到的嬰兒,右前臂直接突出一個像拇指的東西,左前臂則突出一隻拇指和一根手指。他沒有手掌,手腳都縮矩了,已萎縮的右腳只有三個腳指,已乾枯的左腳後來也被鋸斷了。

        醫生說羅吉得了一種新生兒無指症,這是很罕見的新生兒疾病,在美國出生的小孩,9萬個當中只有一個會得這種病。醫生說羅吉可能永遠無法走路或照顧自己。

        還好羅吉的父母不相信這位醫生所說的話。

        羅吉說:我父母總是這樣教導我——你殘障的程度取決於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殘障。他們從不允許我為自己感到難過或因自己殘障就去占別人便宜。羅吉如此解釋道:有一次我有了麻煩,因為我作業一直遲交。羅古必須用兩隻抓住鉛筆纔能慢慢寫字。我要求父親寫一張紙條給老師,請老師准我晚兩天再交作業。父親沒這樣做,反而督促我早兩天開始寫作業。

        羅吉的父親一直都鼓勵羅吉運動,他教羅吉如何打排球,也在羅吉放學後,在後院教他打橄欖球。羅吉12歲時,便在學校的橄欖球隊佔有一席之地。

        每場比賽之前,羅吉會在腦海中想像他得分的美夢,然後有一天他真地逮到機會了!球掉到他手臂上,他用義肢盡其所能地向得分線奔去,他的教練和隊友都瘋狂地歡呼,但有一個敵隊的球員在10線上追上了羅吉,他緊緊抓住羅吉的左足踝,羅吉試著要抽出他的義肢,但相反地義肢卻被拔下來了!

        羅吉回憶說:我那時還站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我就開始往得分線跳過去,裁判也跑過來,他的手在空中大力一揮,得分!你知道嗎?甚至還有比這6分更精彩的,那就是拿著我義肢的小球員臉上所露出的表情。

        羅吉對運動的熱愛與日俱增,自信心也漸增;但羅吉的決心也無法克服所有困難,在餐廳吃午飯就讓羅吉覺得非常痛苦、因為其他的小孩看得到他吃飯的笨模樣,打字課老是過不了,也帶給羅吉同樣的困擾。羅吉說:我從打字課學到了一個很好的教訓,那就是你不可能每件事都會,最好的方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能做的事上。

        羅吉能做的一件事便是旋轉網球拍,美中不足的是,當他轉拍子轉得很快時,他無法緊緊地握好拍子,所以拍子常會掉下來。但憑著好運道,羅吉在一家運動用品店裏意外地找到了一支看起來很古怪的球拍,當羅吉拿起這支球拍時,他出乎意料地剛好把手指伸入這支有兩個把手的球拍,這天作之合使得羅吉可以轉動球拍、發球和接球,就像一個四肢健全的選手般。他每天都練習,不久之後就開始參加比賽,當然也屢嘗敗績。

        但羅吉堅持下去了,他一再地練習,一再地參加比賽。左手兩隻手指的手術使羅吉更能握好他這支特殊的球拍,使他比賽的成績大大進步了!雖然他沒有前人可以指導他,羅吉對網球卻越發著迷,不久他就開始贏球了!

        後來羅吉繼續向大專杯進軍,終其網球生涯,他獲勝22次,輸了11次。他後來變成第一個被美國職業網球協會認可為專業教練的殘障網球選手。現在羅吉巡迴全美,向不同的團體宣講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的道理。

        “你們和我之間的唯一差別就是你們看得見我的殘障,而我看不見你們的。我們每個人都障礙,當人家問我是如何克服身體的殘障時,我告訴他們我什麼也沒克服,我只是學會了我原先做不到的事,像彈鋼琴或用筷子吃飯,但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能力所能達成的事,然後就全心全意地盡力為之。

        (傑克·坎菲爾)



        你一定行

           經驗不是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件,而是一個人如何看待發生在他身上的事。

                          ——阿爾道斯·赫胥黎
       

        如果在46歲的時候,你在一次很慘的機車意外事故被燒得不成人形,4年後又在一次墜機事故後腰部以下全部癱瘓,你會怎麼辦?再後來,你能想像自己變成百萬富翁、受人愛戴的公共演說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業家嗎?你能想像自己去泛舟、玩跳傘、在政壇角逐一度之地嗎?

        米契爾全做到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經歷了兩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後,他的臉因植皮而變成一塊彩色板,手指沒有了,雙腿如此細小,無法行動,只能癱瘓在輪椅上。

        那次機車意外事故,把他身上六成五以上的皮膚都燒壞了,為此他動了16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員的米契爾從不認為他被打敗了。他說:我完全可以掌控我自己的人生之船,那是我的浮沉,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倒退或是一個起點。6個月之後,他又能開飛機了!

        米契爾為自己在科羅拉多州買了一幢維多利亞式的房子,另外也買了房地產,一架飛機及一家酒吧,後來他和兩個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公司,專門生產以木材為燃料的爐子,這家公司後來變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的私人公司。

        機車意外發生後4年,米契爾所齊的飛機在起飛時又摔回跑道,把他胸部的十二條脊椎骨全壓得粉碎,腰部以下永遠癱瘓!我不解的是為何這些事老是發生在我身上,我到底是造了什麼孽?要遭到這樣的報應?

        米契爾仍不屈不撓,日夜努力使自己能達到最高限度的獨立自主,他被選為科羅拉多州孤峰頂鎮的鎮長,以保護小鎮的美景及環境,使之不因礦產的開採而遭受破壞。米契爾後來也競選國會議員,他用一句不只是另一張小白臉的口號,將自己難看的臉轉化成一項有利的資產。

        儘管剛開始面貌駭人、行動不便,米契爾卻開始泛舟,他墜入愛河且完成終身大事,也拿到了公共行政碩士,並持續他的飛行活動、環保運動及公共演說。

        米契爾屹立不倒的正面態度使他得以在《今天看我秀》及《早安美國》節目中露臉,同時《前進雜誌》、《時代週刊》、《紐約時報》及其他出版物也都有米契爾的人物特寫。

        米契爾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1萬件事,現在我只能做9000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還能的9000件事上,告訴大家說我的人生曾遭受過兩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選擇不把挫折拿來當成放棄努力的藉口,那麼,或許你們可以用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一些一直讓你們裹足不前的經歷。你可以退一步,想開一點,然後,你就有機會說:或許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記住: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傑克·坎菲爾、馬克·漢森)



        派蒂,向前跑!

           在不幸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氣,通常總是使卑怯的心靈惱怒,而使高尚的心靈喜悅的。

                          ——盧梭
       

        派蒂·威爾森在年幼時就被診斷出患有癲癇。她的父親吉姆·威爾森習慣每天晨跑,有天戴著牙套的派蒂興致勃勃地對父親說: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擔心中途會病情發作。

        她父親回答說:萬一你發作,我也知道如何處理。我們明天就開始跑吧。

        於是十幾歲的派蒂就這樣與跑步結下了不解之緣。和父親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樂的時光;跑步這段期間,派蒂的病一次也沒發作。經過幾個禮拜之後,她向父親表示了自己的心願:爸,我想打破女子長距離跑步的世界紀錄。

        她父親替她查了金氏世界紀錄,發現女子距離跑步的最高紀錄是80英里。當時讀高一的派蒂為自己訂立了一個長遠的目標:今年我要從橘縣跑到三藩市(400英里);高二時,要到達奧勒岡州的波特蘭(1500多英里);高三對的目標在聖路易市(約2000英里);高四則要向白宮前進(約3000英里)。

        即使派蒂的身體狀況與他人不同,她仍滿懷熱情與理想。對她面言,癲癇只是偶爾給她帶來不便的小毛病。她不因此消極畏縮,相反的,她更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

        高一時,派蒂穿著上面寫著我愛癲癇的襯衫,一路跑到了三藩市。她父親陪她跑完了全程,而她做護士的母親則開著旅行拖車尾隨在後,照料父女兩人。

        高二時,她身後的支持者換成了班上的同學。他們拿著巨幅的海報為她加油打氣,海報上寫著:派蒂,跑啊!(這後來也成為她自傳的書名)。但在這段前往波特蘭的路上,她扭傷了腳踝。醫生勸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腳踝必須上石膏,否則會造成永久的傷害。

        “醫生,你不瞭解,跑步不是我一時的興趣,而是我一輩子的最愛。我跑步不單是為了自己,同時也是要向所有人證明,身有殘缺的人照樣能跑馬拉松。有什麼方法能讓我跑完這段路程?醫生表示可用黏劑先將受損處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說,這樣會起水泡,到時會疼痛難耐。派蒂二話不說便點頭答應。

        派蒂終於來到了波特蘭,奧勒岡州州長還陪她跑完最後一英里。一面寫著紅字的橫幅早在終點站等著她:超級長跑女將,派蒂·威爾森在17歲生日這天締造了輝煌的紀錄。

        高中的最後一年,派蒂花了4個月的時間,由西岸長征到東岸,然後抵達華盛頓,並接受總統召見。她告訴總統:我想讓其他人知道,癲癇患者與一般人無異,也能過正常的生活。

        多年以前,我曾在某個研討會上提起派蒂的故事,會後有個塊頭高大的男士來找我,他眼中充滿淚花,緊緊握著我的手說:我叫吉姆·威爾森,你剛才提到的就是我女兒派蒂。他告訴我,由於派蒂的努力,他們已籌措了大筆基金,預備在全國各地建立19所癲癇治療中心。

        如果派蒂·威爾森都能有這樣的成就,那麼身心健全的我們不是應該有更大的發揮?

        (馬克·漢森)



        人定勝天

           勝利的道路是這回曲折的……像山間小徑一樣,走這條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邊的人是不會得到勝利的。

                          ——尼克森
       

        有一所位於偏遠地區的小學校由於設備不足,每到冬季便要利用老式的燒煤鍋爐來取暖。有個小男孩每天都提早來到學校,將鍋爐打開,好讓老師同學們一進教室就能享受到暖氣。

        但有天老師和同學們到達學校時,愕然發現有火舌從教室冒出。他們急忙將這個小男孩救出,但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灼傷,整個人完全失去意識,只剩一口氣在。

        送到醫院急救後,小男孩稍微恢復了知覺。他躺在病床上迷迷糊糊地聽到醫生對媽媽說:這孩子的下半身被火燒得太厲害了,能活下去的機會實在很渺小。

        但這勇敢的小男孩不願這樣就被死神帶走,他下定決心要活下去。果然,出乎醫生的意料,他熬過了最關鍵的一刻。但等到危險期過後,他又聽到醫生在跟媽媽竊竊私語:其實保住性命對這孩子而言不一定是好事,他的下半身遭到嚴重傷害,就算活下去,下半輩子也註定是個殘廢。

        這時小男孩心中又暗暗發誓,他不要做個殘廢,他一定要起身走路。但不幸的是他的下半身毫無行動能力。兩條細弱的腿垂在那裏,沒有任何知覺。

        出院之後,他媽媽每天為他按摩雙腳,不曾間斷,但仍是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雖然如此,他要走路的決心也不曾動搖。

        平時他都以輪椅代步。有天天氣十分晴朗,他媽媽推著他到院子裏呼吸新鮮空氣,他望著燦爛陽光照耀的草地,心中突然出現一個想法。他奮力將身體移開輪椅,然後拖著無力的雙腳在草地上匍匐前進。

        一步一步,他終於爬到籬笆牆邊;接著他費盡全身力氣,努力地扶著籬笆站了起來。抱著堅定的決心,他每天都扶著籬笆練習走路,走得籬笆牆邊都出現了一條小路。他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努力鍛煉雙腳。

        憑藉著如鋼鐵般的意志,以及每日持續的按摩,他終於靠著自己雙腳站起來,然後走路,甚至能跑步。

        他後來不但能走路上學,還能和同學們一起享受跑步的樂趣,到了大學時,他還被選入了田徑隊。

        一個被火燒傷下半身的孩子,原本逃不過死神的召喚,原本一輩子都無法走路跑步,但憑著他堅強的意志,跑出了全世界最快的成績。

        (伯特·杜賓)


        她拯救了219

           只要肯付諸行動,不怕碰釘子,而且有毅力堅持下去,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
       

        貝蒂·杜絲代女士一生行善,她的事蹟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19754月,越戰打得正激烈時,她決心拯救400個當地的孤兒,以免他們流落街頭;先前她已收養了5個越南孤女,而她的前夫,派屈克·杜絲代曾有過一次婚姻紀錄,他與死去的妻子早已育有5名子女。

        湯姆·杜利1954年曾在越南擔任美軍的海軍醫官,他幫助過不少難民逃離戰火。貝蒂表示:湯姆·杜利是我心目中的偉人,他改變了我的一生。由於受到杜利著作的影響,當時貝蒂拿出她所有的積蓄,利用假期前往越南,到當地的醫院或孤兒院服務,次數多達14次。她曾在西貢一家由一名阮太太負責的快樂地孤兒院服務,與院裏的孩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後來,阮太太在貝蒂的協助下逃離了越南,前往美國喬治亞州,與她的10名孩子同住。

        貝蒂個性積極,有了困難就會想辦法解決。當她知道這400名孤兒即將面臨無家可歸的困境後,她立刻打電話給阮太太,表示她會趕去越南,收養全部孩子,把他們帶到美國來。這是項相當艱巨的目標,但貝蒂下定決心要救出這些孩子。她的這段事蹟後來還被拍成電影《快樂地的孩子》,貝蒂一角由雪麗·鐘斯飾演。

        她開始四處奔波,利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籌集必要的經費,包括接受捐款。她堅定地表示:我要讓這些孩子在美國溫暖的基督教家庭中成長,絕不讓他們受到戰爭的摧殘。這個信念是她最大的動力。

        某個星期天,她由喬治亞州的班寧堡出發,前往越南,經過兩天的行程,抵達了西貢。一踏上越南的土地後,她開始馬不停蹄地四處協調,希望能克服種種障礙,在週六早晨前將400名孤兒順利地送上飛機。但就在她抵達時,當時社會福利局的官員臨時通知她,他們只能核准10歲以下的孩童離境,而且這些孩子還必須有出生證明。然而這些戰時孤兒能保住小命就算很幸運了,哪有可能拿到什麼出生證明呢?

        貝蒂硬著頭皮,到當地醫院的小兒科部門,為夠資格的219名孩童爭取出生證明。她回憶道:我根本不知道這些孩子的親生父母、出生日期和地點,我只好全部自己編造。這是這些孩子安全離開此地的唯一希望,若是錯過這次機會,他們就只能永遠陷在此地了。

        貝蒂接著得為孩子安排住處而傷腦筋。她打電話給班寧堡的軍方,請求支援,但遭到拒絕。她轉而向陸軍上將陳情,也碰了一鼻子灰。最後她只好求助於陸軍最高長官,無論她如何強調這件事有多急迫與重要,長官仍是不肯給予正面答復。然而貝蒂並不灰心,她為此事已付出如此多的心力,絕不能這樣半途放棄。她知道長官也是喬治亞州人,所以她打電話給長官的母親,懇請她助一臂之力。果然隔天晚上,長官親自來電向貝蒂表示,他已安排好班寧堡的學校,可暫時讓這些孩子棲身。

        雖然住宿的問題解決了,但更大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孩子帶離越南。貝蒂一抵達西貢時,便立刻請求美國駐當地的大使馬丁先生,協助她安排交通工具,好將孩子帶走。因為貝蒂原本打算包下一架泛美班機,但保險公司大幅提高保費,她實在無力負擔。馬丁大使表示,如果貝蒂能將孩子的離境手續辦妥,他將全力支持。最後當地政府官員終於簽署了檔,馬了大使決定安排兩架軍機,將這200多名孩子送離越南境內。

        這些孤兒因為缺乏照顧,個個營養不良,面有病容,而且他們從未離開過孤兒院,對外界的一切都十分害怕惶恐。在等待離開的幾天內,貝蒂召集了美國士兵和義工來幫忙照顧這些孩子。終於在那個美麗的星期六早上,200多名孩童離開了越南,飛向另一塊和平的土地。每位來送行的義工見到這一幕都深受感動,他們含著眼淚和孩童告別,心中充滿了喜悅及安慰。

        由於軍機只將孩童送到菲律賓,於是貝蒂必須承包另一架飛機。雖然她得負擔21000美元的費用,但為了這些孤兒,她這個腰包掏得心甘情願。情勢若不是如此急迫,貝蒂其實有機會爭取到免費飛行。但她一刻都不願拖延,決定儘快採取行動。

        這些孩子在抵達美國一個月內都紛紛找到收養的人家,而某些殘障孩童也在賓州約克的盧森倫慈善安排下,尋得合適的寄養家庭。

        貝蒂的這些善行再次地證明了一件事:只要肯付諸行動,不怕碰釘子,而且有毅力堅持下去,天底下沒有做不到的事。

        正如湯姆·杜利醫生說過的一句話:不平凡之事都是成就于平凡人之手。

        (傑克·坎菲爾、馬克·漢森)



        你要幫我嗎?

           父母之愛如同太陽一樣……當孩子受到邪惡的誘惑,眼看就要墮落於黑暗世界的時候,父母的愛一定能成為支持孩子們走出深淵的力量。

                          ——池田大作
       

        1989年,一次8.2級的地震幾乎鏟平美國,在不到4分鐘的短短時間裏,3萬人以上因此喪生!

        在一陣破壞與混亂之中,有位父親將他的妻子安全地安置好了以後,跑到他兒子就讀的學校,而觸目所見,卻是被夷為平地的校園。

        看到這令人傷心的一幕,他想起了曾經對兒子所作的承諾: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在你身邊。至此,父親熱淚滿眶。面對看起來是如此絕望的瓦礫堆,父親的腦中仍記著他對兒子的諾言。

        他開始努力回想兒子每天早上上學必經之路,終於記起兒子的教室應該就在那幢建築物,他跑到那兒,開始在碎石瓦礫中挖掘搜尋兒子的下落。

        當父親正在挖掘時,其他悲傷的學生家長趕到現場,心頭紛亂地叫著:我的兒子呀!”“我的女兒呀!有些好意的家長試著把這位父親勸離現場,告訴他一切都太遲了!”“他們全死了!”“無濟於事的回家了!”“算了吧!”“面對現實,你無能為力的你這樣做只會使事情更糟,面對這種勸告,這位父親只是一一回答他們:你們要幫助我嗎?然後依然繼續進行挖掘工作,一瓦一礫地尋找他的兒子。

        不久,消防隊隊長出現了,也試著把這位父親勸走,對他說:火災頻傳,處處隨時可能發生爆炸,你留在這裏太危險了,這邊的事我們會處理,你快點回家吧!而父親卻仍然回答著:你們要幫助我嗎?

        員警也趕到現場,對著父親說:你既生氣又心亂,這該結束了,你正在危害他人,回家吧!我們會處理一切的。這位父親依舊回答:你們要幫助我嗎?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幫助他。

        只為了要知道親愛的兒子是生是死,父親獨自一人鼓起勇氣,繼續進行他的工作。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挖掘的工作持續了38小時之後,父親推開了塊大石頭,聽到了兒子的聲音。父親尖叫著:阿曼!他聽到了回音爸爸嗎?是我,爸,我告訴其他的小朋友說,如果你活著,你會來救我的。如果我獲救時,他們也獲救了。你答應過我的。不論發生什麼事,你都會在我身邊,你做到了,爸!

        “你那裏的情況怎樣?父親問。

        “我們有33個,其中只有14個活著。爸,我們好害怕,又渴又餓,謝天謝地,你在這兒。教室倒塌時,剛好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洞,救了我們。

        “快出來吧!兒子!

        “不,爸,讓其他小朋友走出去吧!因為我知道你會接我的!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知道你都會在我身邊!

        (馬克·漢森)



        再一次

           若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所有的人,那豈不是一種真正的偉大嗎?

                          ——池田大作
       

        英國19世紀的某本小說曾描寫過以下的一個場景:在威爾斯某個小鎮,每年一到聖誕夜,鎮上所有的居民便會聚集到教堂禱告。這項傳統已經沿襲近500年了,午夜到來前,他們會點起蠟燭,唱著聖歌和讚美詩,然後沿著一條鄉間小徑,走到幾裏外的一棟破舊小石屋。他們接著在屋裏擺起馬槽,模仿當年耶穌誕生的情景,然後眾人懷著虔誠的心情,跪下祈禱。他們和諧的歌聲溫暖了12月凜冽的寒風,只要是能走路的人,都不會錯過這場神聖的典禮。

        鎮上的居民都相信,只要他們在聖誕夜滿懷信心地祈禱,那麼在午夜來臨的那一刻,耶穌基督會在他們眼前復活。500年來,他們世世代代到這小石屋裏祈禱,但每一年他們都失望而歸。

        書中的主角被問道:你真地相信,耶穌基督會再次在我們鎮上現身嗎?

        他搖了搖頭說:我不相信。

        “那你何必每年都去小石屋呢?

        “阿,他笑著回答:萬一耶穌真地復活,而我沒親眼目睹,那我不是會遺憾終身?

        也許這個主角的信心不那麼堅定,但他畢竟仍抱著一線希望,正如新約聖經上所說的,只要我們心中有像芥菜種般微小的信心,就有機會敲開天國之門。同樣的,當我們面對調皮搗蛋的小孩,惹是生非的少年,酗酒鬧事的親人,性格乖張的同事,整日愁眉苦臉的朋友……,我們也必須像書中主角一樣懷抱著那一點最後的信心。告訴自己:試一次,也許下一次情況就會有所改變。

        我們會接觸到一些他人認為無可救藥的人,也許我們會以先入為主的觀念,判定他們不可能有任何改變或長進。如果我們能存著一絲希望,或許就能扭轉乾坤,獲得可觀的成果,讓值得被拉一把的人有再一次的機會。所以,我的朋友,請別放棄,再試一次吧!

        (哈諾·麥卡錫)



        多和成功者接觸

           如果我所見的比笛卡兒要遠一點,那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

                          ——牛頓
       

        其實許多人都有潛力成為奧運金牌得主,只是他們未曾嘗試過。在我贏得撐竿跳冠軍的那年,我估計過至少有500萬人能打敗我。體力比我好、個頭比我大、速度比我快的大有人在,只是他們從沒試著拿起竿子,加快速度往前沖,然後用力一撐,翻過橫杆。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了內行人的指點,常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我常參加各種商業座談會,感覺受益匪淺,因為各行各業的精英會現身說法,傳授他們的技巧和方法。我曾見過一位經驗老到的推銷員,向年輕人傾囊教授看家絕活,其實我在體育界也有相似的經驗。

        那年我一心想打破德屈·渥門丹的紀錄,但成績總是少他一英尺。後來我打電話向他討教:德屈,你能幫幫我嗎?我似乎碰上了瓶頸,成績一直無法突破。

        他很乾脆地回答:沒問題,鮑伯,我可以給你一點意見。於是連續三天,我接受這位撐竿跳高手的指導,他毫不保留地跟我解說,並糾正我錯誤的動作。總而言之,我的成績後來增加了8英寸,這全得歸功於德屈的指導有方。

        其實體育界還有不少提攜後進,或是互相幫助的例子。像加大洛杉磯分校籃球隊的王牌教練約翰·伍頓就曾表示,他應該每天都讓球員有所進步,這是他的責任。

        喬治·艾倫當年在大學寫有關足球的碩士論文時,曾向全國知名的足球教練發出一分長達30頁的間卷,結果有85%的受訪者給了完整的回復。

        真正有成就的人,是不會計較與人分享心得的,這正是喬治·艾倫能成為舉世知名的足球教練的原因。他們曾樂於提出成功的秘訣。我們應該積極和這些人接觸,無論是打電話請教,或是閱讀他們的著作,試著接近他們和他們交流。這些成功者的經驗和指導將會使你受益良多。

        (鮑伯·查理茲)

        奧運金牌得主



        39——太短——太長——夠長了

           喔!最悲慘的事並非夭折早逝,而是我活到75歲,卻從未真正活過。

                          ——馬丁·路德·金二世
       

        1929年到1968年只有短短的39年。

        太短以致採收不到勞動的果實;

        太短以致當你的兄弟溺斃時,不能安慰父母;

        太短以致不能在母親死亡時安慰父親;

        太短以致不能親眼見到你的孩子完成學業:

        太短以致不能含抬弄孫;

        太短以致不知什麼是退休生活;

        39年實在太短。

        1929年到1968年只有短短39年,然而太長以致不能因為隔離的束縛與歧視的牽絆而不利於行;

        太長以致無法在種族主義的流沙上站立;

        太長以致收不到平時一天40個的恐嚇電話;

        太長以致不能生活在持續壓力所產生的酷熱下;

        太長,39年就是太長。

        1929年到1968年只有短短39年,然而夠長了。

        夠長到一路旅行到印度,在大師的教誨下;學習如何穿越憤

        怒的牛群,並保持鎮定;

        夠長到被警犬追逐,又被消防隊員龍頭中的水柱衝擊;

        夠長去到監牢裏消磨許多天——正當你在為別人的困境抗議時;

        夠長去收到一枚丟進你家中的炸彈;

        夠長去教導憤怒的暴民保持冷靜,當你仍在為投彈者祈禱時;

        夠長去引導許多人信奉基督教;

        夠長去知道為正義而戰,勝過活在不義的和平中;

        夠長去知道那些每日沉默坐視不義的人,比頑固與仇恨更令人討厭;

        夠長大瞭解不義是沒有差別待遇的。遲早屬於各個族群與教條的人們,終將體驗它的殘酷禁錮。

        夠長了。

        夠長去知道當一個人為了他的公民權利而行使不服從的抵抗權時,他並未違反美國憲法,反而他是為尋求人生平等的原則辯護。他在尋求廢棄已經違反美國憲法的地方法令;

        夠長了。

        夠長去接受對國家領袖講話的邀請;

        夠長去向成千的人們,在上百個不同場合演講;

        夠長去帶領20萬人到首都,去表現所有美國人都擁有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

        夠長去在15歲時進入大學;

        夠長去完成並取得數個學位;

        夠長去贏得數百個獎賞;

        夠長去結婚成為4個小孩的父親;

        夠長去成為鼓吹和平的樂隊長;

        夠長去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夠長去為了正義的理由,獲得美金5.4萬元的獎金;

        夠長去探訪山峰;

        當然夠長去做一個夢。

        當我們注意到馬丁·路德·金在短短39年內做了多少事後,我們知道,對任何熱愛他的國家以及同胞的人來說,39年實在夠長了。而且對他們來說,除非所有的人都以兄弟相稱,否則生命本身是沒有價值的。39年太長了,對任何一位每天故意與死亡共舞的人來說,讓他自己免於心痛與悲傷就意味他的兄弟明天將在生命中後退兩步。

        馬丁活了好幾個世紀,全部濃縮在短短的39年內。他的回憶將永遠活下去。如果我們都能夠過同樣的生活,那該有多美好。

        馬丁像其他人一樣喜歡長壽,但是,當他衡量事實後,他說:不是一個人能活多久,而是如何善用上天分配給他的時間。因此,我們對一個生活在不義的混亂中的人,這39年對他而言,或許太短、太長、又夠長的人致敬並讚揚,因為他終究是自由的。

        (維拉·普瑞爾)

        “永別放棄



        一件未發掘的傑作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堅韌,才氣不能,有才氣而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天才不能,歷史上不得志的天才不乏先例。單單堅韌決斷纔是萬能的。

                          ——卡文·科立
       

        幾年前,我的朋友,素,有一些相當嚴重的健康問題。他從小就體弱多病,而且仍然得承受出生時的缺陷,在她的心室裏有一個洞。她的5個小孩出生時,都由痛苦的C階段開始,後來也都有後遺症產生。她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體重也增加了數磅。節食對她無效。她必須經常忍受無法診斷的不明疼痛。她的先生,鄧尼斯,已學會了接受她的先天缺陷。他常希望她的健康情形會改善,但是內心並不真正相信會有那麼一天。

        有一天他們坐下來舉行家庭聚會,草擬了一份願望單,寫出他們生命中最想要的事物。素的願望之一是能夠參加馬拉松比賽。由於她過去的背景以及生理上的限制,鄧尼斯認為她的目標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但是素卻變得認真起來了。

        她開始在住家附近區域緩慢地跑著。每天就只比前一天多跑一些——只多一個車道。

        “什麼時候我才能夠跑足一英里呢?有一天素問道。

        很快地,她可以跑3英里,接著5英里,我讓鄧尼斯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其餘的故事好了:

        我記得素告訴過我她已經學到了一些事:潛意識以及神經系統不能分辨什麼是真實情況,而什麼又是生動活潑的想像情況。

        如果我們讓心中的想像,變成如水晶般明澈,我們會為了追求完美而改變自己,促使我們自己下意識地追求珍貴無比的欲望,而且,幾乎完全成功。我知道素相信它——她已經報名參加猶他州南部聖喬治馬拉松的比賽。

        “心靈能相信一個導致自我毀滅的假像嗎?

        當我駕車由塞達布經過山路到猶他州的聖喬治時,我問我自己上述問題。我將我們的廂型車停在終點線並等候素的到達。雨持續不斷地下,風也徹骨地冷。馬拉松賽5小時前就已開始。幾個受傷發抖的運動員已從我身邊被運走,我開始發慌。想到素可能獨自一個人發冷而倒在路旁某處,我就焦慮得快瘋了。

        強壯而又快速的競爭對手,早已跑完全程,運動員變得越來越稀少,現在我在任何一個方向都看不列人了。

        幾乎所有沿著馬拉松路徑而走的車子都已離開,一些正常交通已經恢復進行。我能夠在比賽路徑上駕車前進,開了快兩英里,仍然看不到運動員。於是我回轉,看到一小群人跑在前面。當我靠近時,我可以看見素以及其他3個人。他們一邊跑,一邊談笑。他們在路的另一邊。我停了車,隔著已經通暢的車流說:你還好嗎?

        “啊!很好。素說,只輕輕地喘著氣。她的新朋友則對著我笑。

        “只有幾英里。我說。

        只有幾英里?我想,我瘋了嗎?我注意到其他兩個運動員正四肢無力地跑著。我可以聽到他們的腳在濕熱的運動鞋裏啪嚓啪嚓地響著。我想對他們說他們跑得很好,我可以載他們一程,但是,我看到他們眼中的決心,我將廂型車調頭,遠遠跟著她們,注意她們之中有沒有倒下來的。

        他們已經跑了五個半小時了。我加速超越她們,並在離終點線一英里處等候。

        當素進入視線時,我可以看到她開始掙扎。她的步伐慢了,臉部因痛苦而扭曲。她恐懼地看著雙腳,好像它們不願再動了。然而,她繼續前進,幾乎蹣跚而行。

        小團體幾乎變得快要散開了。只有一位大約20歲左右的女子靠近素。很顯然的,她們是在比賽中結為朋友。我被這樣的場面吸引住,於是跟著她們跑。大約數百碼後,我試著想對她們提供一些激勵性與智慧性的偉大語錄,但是我喘不過氣,也說不出來。

        終點線就在眼前,我慶倖它尚未完全拆掉,因為我覺得真正的勝利者才剛要跑進來。跑者之一,一位苗條的青少年,停止跑步,坐下並哭了起來。我看到一些人,或許是家人,將他扶到他們的車上。我可以見到素正處於煩悶焦躁中——但是她夢想這天已經等了兩年了,她不會被拒絕。她知道她會成功,這個信念促使她充滿自信,甚至快樂地重整距終點線最後數百碼的步伐。少數人到週邊來恭喜我太太及馬拉松運動員。她跑得很好看,她很有規律地休息後再起跑,在各個仗水點大量喝水,而且步伐控制得很好。

        她已成為這個經驗較少的小團體的領袖。她曾以充滿自信的話激發、鼓勵她們。當我們在公園慶賀時,她們熱情地讚揚她、擁抱她。

        “她使我們相信我們做得到!她的新朋友述說著。

        “她生動地描述我會如何到達終點,所以,我知道我做得到。另一個說。

        雨停了,我們在公園中邊走邊談。我看著素。她讓自己變得截然不同了。她的頭抬得更高,肩膀挺得更直,她走路時,即使有點乏力,卻煥發出新的自信。她的聲音呈現嶄新的、安詳的尊嚴。並非她變成別人了,而是她發掘了自己以前從不知道的真實自我。畫猶未幹,但是我知道她是一件尚未被發掘的傑作。關於她自己,有著上百萬的新事物留待學習。

        她真地喜歡她新近發掘的自我,我也一樣。

        (查理斯·A·康若特)



        發生了什麼事?

           當我們遭受不幸時,命運並不能阻止我們合理地承受它。

                          ——普魯塔克
       

        一位年輕人在玩,或者我該說是練習足球,在常春藤聯盟的大學裏。傑利的技巧還不足以在定期的球季比賽中踢球。但是在4年裏,這個衷心付出、忠誠不貳的年輕人,從未錯過練球。教練對傑利的忠心耿耿與無私奉獻印象深刻,同時也對他對待父親的誠摯熱愛感到驚訝。有好幾次,教練曾經看到傑利和前來探訪他的父親手挽手在校園內散步。但是教練沒有機會與傑利談到他的父親或是認識他。

        在傑利高年級時,賽季中最重要比賽——陸軍對海軍、喬治亞對喬治亞科技,或密歇根對俄亥俄的傳統對抗——前幾天的某個晚上,教練聽到有人敲門。打開門,他看到傑利,臉上充滿悲傷表情。

        “教練,我爸爸剛死。傑利喃喃地說,我可不可以這幾天不練球回家?

        教練說他聽到這消息很難過,當然,讓他回家是毫無問題的。當傑利低聲說謝謝並轉身離去時,教練補充說:請你不必在下星期六比賽前及時趕回來,你當然也不必擔心比賽了。年輕人點頭後離開。

        但是就在星期五晚上,離大賽僅數小時,傑利又再一次站在教練的面前。教練,我回來了!他說,我有一個請求:可不可以讓我明天參加比賽?

        教練原本想借著說明這球賽對球隊的重要性,來勸服他放棄請求。但是,最後他卻同意了。

        那晚教練輾轉反側。他為什麼會對這個年輕人說可以呢?敵對球隊一般被認為按實力會贏他們3個球。他需要他最佳的球員參與整個比賽。假設開球輪到傑利,而他失誤了;假設他參加比賽,而他們輸了五六個球……

        顯而易見地,他無法讓這個年輕人上場。這點是毫無疑問,不過畢竟他已經答應了。

        所以,當樂隊開始演奏,觀眾興奮吼叫時,傑利站在目標線上,等著踢開場球。

        “反正球可能不會到他那邊。教練自己這麼想。

        不過,教練會調度一陣子,確定其他的中衛及後衛帶到球,然後他可以請這個年輕人下場。那樣他就不必擔心會有重大失誤產生,同時他依然可以信守諾言。

        “喔,不!當開場球正中傑利懷中時,教練呻吟著。但是,未出現教練預期的失誤,傑利緊緊抓住球,閃開了3個衝刺的防衛,跑過中場,最後被扭倒在地。

        教練從未見過傑利跑得如此敏捷有力,而且或許感應到某些事,他叫後衛給傑利暗號,後衛用手把敵手推開,傑利用力突破扭倒,得到20球來回應。他帶球通過目標線。

        優勢的對手愣住了。那小子是誰?他甚至不在敵隊的情報紀錄中,直到那個時候,他一年才參賽整整3分鐘。

        教練讓傑利留在場內,他在整個上半場中,又是攻擊又是防衛。扭倒、攔截、擊倒傳球者、對鎖、快跑——他全做了。

        在這中間,失敗的敵隊獲得兩個扭倒。在下半場,傑利繼續激勵自己隊友。最後槍響時,他的球隊贏了。由於打贏了不可能的勝仗,球員休息室中鬧哄哄的。教練找到傑利,發現他把頭埋在手中,躲在遠遠角落裏安靜坐著。

        “孩子,剛剛在外頭發生了什麼事?教練抱住他問。你不可能打得像剛才那麼好。你沒有那麼快、那麼強壯,也沒有那麼技巧純熟。怎麼回事?

        傑利望著教練,慢慢地說:你知道,教練,我父親是瞎子。這是第一次他可以看到我參加比賽。

        (無名氏)

        (恰克·道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