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初期教會人物

 

II. 初期教會人物

十六 坡旅甲 (Polycarp公元70-155或156年)

十七 游斯丁 (Justin Martyr公元100-165年)

十八 愛任紐 (Irenaeus公元125-203年)

十九 特士良 (Tertullian公元154-225年)

二十 俄利根 (Origen公元185-254年)

二十一 居普良 (Cyprian公元200-258年)

二十二 亞他那修 (Atharasius公元296-373年)

二十三 耶柔米 (Jerome公元354-430年)

二十四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公元346-430年)

 

十六  坡旅甲 (Polycarp 公元70~155/156)

(至死忠心的教父)

在主耶穌的門徒紛紛離世後,如沒有繼承他們的教訓和思想的忠信者,教會必難以站立下去。使徒約翰三寵徒之一——士每拿()監督坡旅甲,在十歲以前經已信主,為人忠樸。他曾與目睹過耶穌的人交往,亦是由使徒按立他為監督。大半生時間恆心服事主,直至八十六歲高齡殉道而死。

當時教會大受迫害,許多基督徒被捕下監,凡不肯否認主名的,有些被送到鬥獸場餵野獸、有些受酷刑、有些被焚。坡旅甲的好友,安提阿監督伊格那丟,也為道殉難。坡氏聽到這個消息仍毫不畏懼。弟兄們勸他離開城市,於是他到鄉村去,為教會及萬人禱告。

坡旅甲搬離不久,尋索他的人因找不到他,便捉去兩個僕人。其中一人因經不起苦刑而出賣了坡旅甲,這人得到猶大一樣的下場。在被補之前坡氏曾見枕頭被焚的異象,故對人說他將被焚。他在睡房中知道捉他的兵丁臨近,為了神的旨意成就,他放棄逃走的機會,反為兵丁預備豐富的飲食,要求他們給他一個小時禱告的時間。他們見這位白髮老者態度堅決都詫異非常。

當坡旅甲和兵丁騎驢進城時,逮捕他的軍官乘車迎面而來,叫他上車,並勸他向該撒獻祭便可活命。他因堅決拒絕,便被推下車,但仍堅忍地負傷走到運動場。他聽到天上有聲音說:「作剛強堅固的人!」他被帶到巡撫面前,巡撫勸說:「你已年邁,何必自找苦吃!不如起誓,毀謗基督,我就釋放你。」坡旅甲回答:「我做主的僕人八十六年,祂從未虧待我,我豈可褻瀆祂?」巡撫恐嚇他說:「如你仍頑強不屈,我就把你扔給野獸吃。」「隨你吧!」老者回答:「我不能叫自己由好變壞。」巡撫見三番四次的勸說無效就想以火刑使他屈服。坡旅甲反而說:「你想用那暫燃的火來恐嚇我,乃是因為你不曉得將來審判時,有不滅的火為不敬虔的人預備。」

坡旅甲以縱容鎮定,毫不畏懼的態度,使巡撫驚奇。於是便遣人往場中三次宣告:「坡旅甲承認他是基督徒。」場中的外邦人和示每拿的猶太人要求戰場的領袖放出獅子來吃掉他,但由於野獸演戲的時間已過,他們只好要求把他燒死——正應驗他所見的異象。

群眾將乾柴木屑放在坡旅甲身上,本想釘他在柱中燒。但他說:「無須釘我,那賜我能力忍受火焰的,也必叫我在火焰中屹立不動。」他們就將他雙手反縛。當火堆準備好時,坡旅甲禱告說:「愛子耶穌基督的父啊!藉著主我們得以認識你是眾天使、所有掌權者及萬物的神;稱為公義者之主。我讚美你,因為你使我存活到如今,使我現在能用血為你作見證,且與你兒子基督耶穌的苦杯有分;並且靈魂與肉體得以復活,在聖靈的恩典中永遠存活。我今天在你面前獻上自己,作為馨香的祭物,是照你聖善的旨意所預備而成就的。

坡旅甲說完阿門,火堆隨即點著,一個大方形的火焰圍繞著這位如鋼鐵般堅強的殉道士,他像金銀在煉爐中,並沒被火燒著。那些逼迫他的人見這情形,就吩咐兵丁用刀剌入他的心坎,鮮血湧流,猛火反被撲熄,使大眾驚訝不已。後來,他們把坡旅甲的屍體火化成灰。士每拿與鐵非拉教會的信徒,不但沒有絲毫氣餒,對這位至死忠貞的教父益發敬愛。當時殉道的共有十二人。

坡旅甲一生雖在文學上無其創見,但他所寫的「腓立比教會書」,共十四章,多勸善性質,勉勵信徒恆心服務,在日常生活中實踐信仰。在神學方面類似其師約翰,並重基督教的救恩論。

「注」  士每拿在今天的土耳其境內。

 

 

十七  游斯丁 (Justin Martyr 公元100~165年)

(東方的護教巨擘)

第二世紀的護教「黃金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護教士〔注一〕其中首推巴勒斯坦示劍人——游斯丁。游氏父親是位富有的希臘人,他要天賦異稟的兒子自小學習希臘的學問,所以游斯丁年輕時就醉心於鑽研各種哲學:斯多亞、亞里斯多德、皮他哥拉、柏拉圖等學派;他希望從中找到真正的滿足和平安。他甚至穿上哲學家的制服、模仿他們的樣子。

有一天,當游斯丁在海邊默想之際,他遇到一位年高德劭的基督徒。老者誠懇地指出他在思想上的弱點,並對他說:「你在諸哲學之中求不到的平安,卻可在基督裡得著。你應當研究先知們的著作;他們都以基督為中心,而基督就是眾先知預言的應驗。」

其實游斯丁早已對基督徒面對死亡時的大而無畏及高尚的道德生活留下深刻印象。老者的一番話使他茅塞頓開,遂專心研讀舊約,常與信徒來往,結果全心全意歸主,成為基督徒,時為一三二年。此後,他志於宣告他的信念,為主作見證。游斯丁似乎在羅馬住了很久,並在以弗所及羅馬等大城市講學,他提安(注二)就是他的學生之一。

游斯丁相信他在基督裡擁有最完美的哲學,基督教就是希臘哲學最崇高的具體實現,並且是最卓越的真理;因此,他將這信念也帶進哲學學校中。他認識到基督徒是遇任何患難、逼迫皆不膽怯,而仍堅守信仰的人;並且在仇敵的猛烈攻擊下,人類越發加增,就好像葡萄樹越修剪越發茂盛,結果越多一般。基督的教會實在是神和救主所種的葡萄樹。

在護教方面,游斯丁的貢獻良多,他曾著述多類護教學書卷,其中以致羅馬皇皮亞士(Pius)與他的兒子韋利士穆(Verissimus),及哲學家路求(Lucius)之「護教書」(俗稱First Apology),「與推芬對話」(Dialogue With Trypho)及「復活論」三冊為著。

游斯丁寫「護教書」的目的是希望皇帝探查對基督徒的控訴,並舉例說明基督徒乃奉公守法者,書中他以希臘思想辯證基督教為真正的哲學、以摩西五經說明基督教的淵源、闡釋聖禮崇拜之真義(注三)、說明作基督徒的真義。

在第二冊中,他與猶太人推芬論道,答辯他的控訴,他以自己歸主的經過作證,並以靈意法引用舊約證實基督教為應驗猶太教的宗教:舊約為預表,新約為應驗;基督乃那一位要來的彌賽亞。

在「復活論」中,游斯丁解釋希臘人尊崇的「道」(Logos)便是基督教的基督,此道成了肉身,雖死而復活後永活下去,如柏拉圖的靈魂不滅論。

游斯丁確是自保羅以後最偉大的基督教思想家,他能領悟到基督教對普世的意義,這是他的主要貢獻。他對於「道」有卓越的了解,且將整個人類歷史在基督身上達到盡善,作為對「道」的總結,作了明顯的描述。然而,其作品對希臘哲學抱樂觀態度而偏重理性,忽略了耶穌的人性。又由於他採用過多哲學的術語,引來以後的教父們的批評。但無論如何,游斯丁的用語成為早期基督徒解釋聖經的寶貴方法。

一六五年,游斯丁與另外六位信徒殉道於羅馬,事由他們堅決不向偶像獻祭,審判官要他們把所信的道說出來,游氏就簡明地證明他所信的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獨一主宰,及先知們所預言的就是耶穌基督。審判官威嚇他說:「你這自稱學識淵博的人,以為知道一切真理。我砍掉你的頭,難道你還真能上天堂嗎?」游斯丁說:「我若能忍耐,則必進入神的居所,凡忠心到底的,就常蒙受神的恩惠,直到世界的末日。」審判官又問:「你以為你所行的可得獎賞嗎?」他堅決地回答:「我不是『以為』,乃是『知道』,並且『確信』。」七人皆因堅持到底,結果被處以先笞後斬的極刑。

 

(注一)凡於二世紀中至末葉反駁教外攻擊為信仰辯護的作家。

(注二)他提安是由游斯丁引領信主的,他留給後世的「四福音合參」 是歷史上首本將四卷福音書同時作比較的著作。

(注三)由於當時教會大受逼迫,基督徒只好秘密在晚間聚會,於是引起其他人的誤會及誣告,以為聖餐是飲血吃人肉的聚會。

 

十八  愛任紐 (Irenaeus 130~202)

(使徒教會後期的神學家)

在古大公教會之興起中,首負盛名的神學家要推愛任紐。愛氏生長於小亞細亞的首府士每拿,出生年日大概是主後九七至一四七年間。後半生又住在高盧(現今之法國);所以在地理上溝通了當代的東西兩地。

他早年從學於坡旅甲,受他影響至深,與老師及「太老師」(使徒約翰)一般強調基督徒之愛;此外,也接觸過許多希臘作家,故有優良的教育背景。

愛任紐搬到高盧的里昂後,成為當地的長老。一七七年,里昂大遭逼迫,主教坡提諾殉難,剛好愛任紐從羅馬回來,里昂的教會選他繼任,他在那裡作主教直到逝世。其後半生,我們無從所知。據耶柔米說,他死時年約七十至八十歲。至於其死因,一說是被殺,一說是死於自然。

愛任紐熱心傳教工作,自己為一標準傳教士,當初他正是以傳教士身份到里昂來。顯然他亦是一個有不平常恩賜的講員,他通曉塞爾特語,因此不僅為高盧的唯一主教,他的教區也包括了維也納,甚至更遠的地方。對於使徒傳統及教會的遺傳,愛氏是透過前主教坡提諾而認識。他認為當時羅馬教會承受了使徒的真傳,於是將使徒的傳統成為教會的系統信仰標準,且公開傳授;並以此反駁當時之異端。

在神學上,愛任紐也可以說是貫串當時東西方新舊二派:一派是約翰與伊格那丟的神學,一派教護教士及大公教會運動所代表的思想。他富於宗教熱情,喜歡研究得救問題。他根據保羅與伊格那丟的神學觀點認為基督是第二亞當。他確證創造的善:第一亞當原為善,只因犯罪背逆神,才失去良善與永生。不過,人在亞當裡失落了的神的形象,卻能在基督裡恢復,這就是他所創的「萬物復元論」。基督又是神的完全啟示,信徒藉著聖餐得與基督聯合。愛氏將基督為第二個亞當論,推展到耶穌的肉身母親為第二個夏娃,這種希奇的說法,意外地開展了崇拜馬利亞之先河;其實這是他所不贊同的。愛氏也同時強調得救是人與基督聯合、道德的轉變、基督的贖罪。他對主再來抱有強烈的盼望。又稱聖子與聖靈為創造者聖父的左右手,在創造與救贖的工作上合一。

為了維護正統信仰,愛任紐極力反對當時勃興的孟他努派(注注一)及諾斯底派(注注二),不遺餘力地與之爭辯,以他的著作中可見一斑。

愛氏著書頗多,其中以「反異端」和「使徒宣道論證」等為最主要的著述,內中顯出他的神學純正,跟隨使徒的教訓。首書為五卷反異端的論文,內中他強調真純的傳統已存在福音書內,而非一些流傳失實的神秘傳統如諾斯底派。卷一反駁華倫天奴士門生多利買土的異端(注注三)。卷二用邏輯學反斥諾斯底派之虛渺。卷三至五引用聖言駁斥他們的錯謬。由此可見愛任紐是反對靈意釋經法的。

「使徒宣道論證」為一百章洋洋巨著,原為一本教導初信者的教義手冊,但多含護教性的論調,強調神為創造宇宙的主宰,其旨不可抗拒,其能無量,祂非撒但,為統治萬有的神。這些頗近福音派神學的特色。

這些著作,在護教方面有極大的貢獻與價值。因為早期有關異端的教訓的記錄大多散失,愛任紐的著作成為新約時代與尼西亞會議前之間最重要的資料;經常被反異端的作家採用。至於愛氐的希臘文著作只有謄正本仍存留著,這些謄正本極有可能是據拉丁文的譯本重新編輯成的。在一九?四年重新發現了亞蘭文譯本的「使徒宣道論證」,更是從舊約預解釋基督論及延伸基督教神學的憑證。

愛氏將新、舊兩約聖經等量齊觀,同時對四福音的正典地位作出強力的答辯。在他的著作及講道中,引用過大部份新約經卷,對奠定新約正典有莫大俾益。他也是首先承認「四福音」的人,並稱之為權威作品。此外,又宣傳「使徒信經」(注四)的重要。在守復活節爭辯中(Pascal Controversy),他主張用星期日,反對當時猶太人所用尼散月十四日後第三天。只可惜在有些問題上,愛氏是個守舊派,他主張嬰孩受洗才能除去原罪,成為天主教的據點。

 

(注一)第二世紀初期有一異教歸主的祭司名孟他努,他認為當時的教會缺乏聖靈的能力,宣稱自己得著聖靈的啟示,他的話比聖經更具權威。他把罪分成兩種,一種是不可赦致死之罪,另一種是可得赦免的。可見他的神學思想決非純正的信仰,卻深深影響當時的教會。

(注二)是使徒時代末期一個非常嚴重的異端,一直影響第二、三世紀的教會。諾斯底主義的謬誤是否認耶穌的歷史性及祂的降生。這主義把宇宙分成靈性及物質兩個世界,人要得著神秘的智慧,加上禁慾克己才可得救,達到最高的靈性世界。他們認為耶穌在世上的出現是個幻想。

(注三) 諾斯底主義也分許多派別,彼此之間會有些差別。其中以華倫天奴影響最鉅。

(注四) 為了抵擋諾斯底主義,澄清正統信仰的立場,教會便創訂了「使徒信經」。

 

十九  特土良 (Tertullian 公元150~225年)

(拉丁神學鼻袓)

特士良在古教會歷史中可說是位個性最強的人物。除了他的著作,我們對他的生平所知的不多。特氏生於北非的迦太基,先世乃富有之外邦人;父親是位羅馬的官。他是研究法學、哲學、史學、文學、又精通希臘文及拉丁文。學成後,可能在羅馬執業律師。

特氏本是個異教徒,私生活不大好。四十歲左右歸主後,生活嚴謹,有清教徒的傾向。他娶了一個基督徒,在她去世後,特氏拒絕續弦。歸正後不久,他回到迦太基,在當地作教會長老,直到離世。

自悔改以後,他以從前同樣毅力精神來研究基督教著作。一九七年起,他從事著述,以護衛闡釋基督教要道為己任。在教會名作家中,用拉丁文寫作的,他要算第一人。他的作品,文體流暢,思想活潑而包含諷剌,往往感人其深。對神學上的問題,他無不以司法的頭腦,作精確的判斷,是以許多神學概念,在他以前,人們只能作模糊的理解,經他精確解明之後,就不復有所猶疑了。今天我們在神學上應用的專門名詞,如「三位一體」、「實質」、「聖禮」、「補贖」、「功德」等,實為特氏首創。因此他真當得起拉丁神學鼻祖之尊稱。

特氏是位多產學者,著作之豐遠超前人,只可惜留傳下來的,僅三十一本拉丁文著作,其大部份希臘文作品都已失傳。從內容觀之,反映出他所關注的有三方面:基督教的真理與社會及政府之關係、抵抗異端維護正統信仰、及基督徒的道德行為。在其衛道文章中,他把拜偶像的謬理攻擊得體無完膚,又反駁馬吉安主義、諾斯底主義及神格唯一論(注一)等異端,故而堅持使徒管理的教會才是真理的儲藏所,主張傳統與聖經同一重要(注二),所以也只有正統教會有動用聖經之權。至於影響後世神學思想最大的著述,要算他為洛各思基督論(Logos Christology)(注三)所作的定義。特氏對於罪的感覺,是自保羅以後,較之任何基督教作家為深;他的言論思想大大的促進了拉丁教會中對罪與恩的概念。

於二?二年,羅馬皇帝在北非一帶發動逼迫教會的運動,這種運動激起了特士良的清教徒本性,使他對孟他努主義的禁慾思想和出世態度(注四)深表同情,而大受影響。所以在他的實際生活小冊子中,除行為道德指南外,也找到脫離世俗、禁慾修行等論說。最後,他於晚年離開了當時的大公教會,創設自己的教派。他努力教會工作,跟從者頗伙。

這位教父的學識確非平庸。常在句語轉接之間,令人讚嘆不已。他的名句至今還傳誦人口:「雅典(哲學)與耶路撒冷有何相干?基督與柏拉圖有何相通?教會與學府有何相同?」他輕視世間學問文化,宣稱哲學文化為異端之母;他說「福音是最愚拙的哲學」,但「所以我才相信」。然而我們已經看到他怎樣將世俗的學問變為服事主的工具。事實上,特氏的著作所包含的科目多不勝數,基督教第一本有關心理學的書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特士良的性格就像北非土壤般堅硬,一如他的信仰口號:「忠於誡命、忠於律法。」不肯作任何妥協;其實,他所提倡教會要嚴厲執行懲治、禁食、禁止再婚等的標準,越過了聖經的要求。無怪乎當時教會裡大多數人的行為不端,道德沉淪,他便毅然與他們脫離關係,轉向孟他努的禁慾主義了。

另一方面,特氏卻又是為人真摯熱誠。他曾對一群被捕而行將殉道的信徒發表演說,慰勉他們要以為主受苦為榮,因為會得到不能朽壞的冠冕;他說「殉道者的血,乃教會的種子」,這番說話,感人尤深。

 

(注一) 在這個異端勃興的時期,許多偽經充斥教會,它們的作者慣常假托使徒的名義,往往使當時的教會真偽不分。適時有名為馬吉安的人,拒絕舊約,又擅刪新約(自編聖經正典),皆按自己喜惡來描畫神的性情。歸結說來,他們都是謬解聖經,斷章取義。所以特士良才強調經文是教會的財產,不容許異教派系有引用聖經的權利。

(注二) 特氏這個主張,原意為鞏固教會,反卻令教會「公會化」、「形式化」;且被天主教會用作為支持他們的教義的根據。

(注三) 洛各思基督論,主要是區別基督之神人二性,又說明神人二性聯合耶穌一人身上。

(注四) 參十八章(注一);由於這派對罪的看法,故主張極嚴謹的生活紀律,苦修禁慾對付罪惡;如守獨身、禁食、茹素等。

 

二十  俄利根 (Origen 公元185~254年)

(靈命高深的聖經批判學始祖)

第二世紀末,當教會遭受極大的外來逼迫,而內部異端橫生時,在北非埃及的亞歷山大城,有一位偉大的教會領袖誕生了。他有深邃的屬靈經歷、嚴謹的生活操守、分析慎密的頭腦、多才多藝;他就是經文批判學的始祖——俄利根。

俄利根生於主後一八五年的一個基督教家庭中。父親李奧尼大給他起名為俄利根,意思是太陽神之子;或許希望他能像太陽般放出燦爛的光輝。主後二?一年,大逼迫臨到亞歷山大城,李氏被捕入獄,十七歲的長子俄利根,寫信鼓勵他:「父親!切勿為母親和你七位摯愛的孩子過份憂慮,信實的神和救主必看顧屬祂的兒女!」李奧尼不幸殉難。假如不是母親苦心勸阻,俄利根可能已在是次逼害教會運動中,與父親及其他信徒攜手殉道了。

李奧尼被處極刑,財產被充公,寡母帶著七個幼兒,生計無著。幸而神感動一位富有的婦人,支持俄利根完成學業,也成為亞歷山大的革利免的門生。十八歲時,得當地主教賞識,推荐為亞歷山大聖道學校教師。他每天要靠抄寫來維持生計,收入低於一般水平,仍有堅忍的精神。俄利根開始了訓導新受浸者的靈命成長的工作,一時學生極多,聲譽日隆。可是,二?二年間,聖道學院有七位學生在逼害運動中被捕入獄,殉道而死。俄利根說:「他們不單是為信仰而受到逼害,而且確是堅定實踐主對門徒的吩咐;愛主勝於一切,為要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二一五年,羅馬皇帝對信徒進行屠殺,俄氏就逃避到巴勒斯坦,在那裡傳道和講學,受到不絕的讚賞:「一個平信徒竟在主教學者面前宣道和講學,這是前所未有的事!」當地的主教要按立他為聖職人員,卻引致亞歷山大主教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越權的行為,因此導致主教們的爭執,且在會議中革除了俄利根長老的職銜。他本著基督的忍讓精神去調和這次悲劇,他所關心的不是聖職的去留,而是靈性的浮沉,深恐這件事會引致自己內心的怨艾和憎恨,因此悄然引退,四出講學和訪問。隨後在該撒利亞定居下來,並創立聖道學校,歷史家猶西比烏說:「數千異教者及著名學者都群集去聽他。」

當俄利根廿八歲,四出講學遊歷時,也開展了文學著作的階段。他學識廣博,通曉希臘文和希伯來文,一生著作超過六千種,可謂多產的神學家。首先,他寫了好些注釋書,並將教會的信條系統地組織著述,成為第一本系統神學(First Principle),闡釋聖經中所啟示的整全真理,他可被稱為基督教系統神學的鼻祖了。最為後世讚賞的是「六種經文合壁」一書,這是一本將舊約希伯來文、七十士譯本(當時最流行的舊約希臘文譯本)和其他四種希臘文譯本,分成六樣、順序並列,如此比較和注釋的著作。這種以慎密的科學態度,比較不同的聖經版本的異同,以求探究原文實義,並減少了抄寫上的人為錯誤,實是奠定了聖經批判學的基礎。

在護教方面,俄氏也不遺餘力。有一希臘哲學家克理索,於一八?年間寫成「真教義」一書來批評基督教。俄利根以清晰和完整的論據,加以駁斥,寫成「辟克理索」,實為初期教會護教學的典範。此外,他也討論過很多實際的信仰問題如「祈禱」、「殉道」等,可惜大多經已遺失。

在他一晚期作品中,俄利根說:「祈禱並不是懇求,而是一種在神生命中的參與。」這反映出他對禱告的重視和享受。事實上俄利根的一生不但是嚴謹和純理智的學者,另一方面也是神的忠勇並虔敬的戰士,他追求純樸的生活,生命裡蘊藏著信仰的烈焰。他沒有一般學者的冷漠、旁觀的毛病,而把生命當作活祭,全然獻上。他常提醒信徒愛心和寬恕之重要,自己也確實躬行實踐。

俄利根每天讀聖經直到深夜,他對信仰的敬虔和對神話語的執著,可從他誤解馬太福音十九章12節;他依從字面意思而實行自閹。這與他的釋經法極有關係,他主張經文有"體、魂、靈"三層意義,認為每一個細節都具有象徵。在第二、三世紀所盛行的寓意解經體系中,俄利根是具影響力者之一。

二五?年,德修王發動大逼迫,俄利根被捕入獄,據猶西比烏描述:「他能堅忍苦難的原因是由於基督如此吩咐,他被鐵鍊捆鎖,遍體鱗傷,囚在地下斗室,且曾經火刑的威脅。」被釋放之後不久就因受創過深而死,這也完成了他多年的殉道心願。

 

二十一  居普良 (Cyprian of Carthage公元200-258年)

(非洲教會中第一位殉道的教父)

「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33)

這是北非教會領袖居普良引用過的經文。他是個真切地實踐信仰的基督徒,不僅撇下了富裕的家產、修辭學教授的高職,甚至擺上自己的生命,終生獨身,過著貧苦的生活來追隨基督。

居普良生於北非首府迦太基,終其一生都是住在那裡。他自幼便酷愛讀書,受過高深的教育,尤醉心修辭學。但自四十六歲時歸主後,除聖經及基督教著作外,拒絕閱讀其他書籍。在群眾推舉下,僅二、三年即膺選為迦太基主教。他為特士良的入門弟子,從許多方面說來,他都得了特氏思想的真傳。雖沒有老師那樣的天才,神學思想也欠深度,卻有組織行政才幹,待人接物上恩情厚意。

正當其時,基督教會面臨兩個重大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教會腐敗世俗化:不少教牧人員和信徒都貪財、放縱私慾、彼此紛爭。居普良秉著聖經真理,提出嚴正的責備:「我們教內的人,許多充滿了貪念,只知斂財,卻忘記使徒時代的相愛精神。許多教牧毫無敬虔,基督徒之間彼此漠視,行為不端,專注修容裝飾,把神賜人眼睛的正當用處,去放縱眼目的情慾。」這番坦白的勸告,實為世代的基督徒的提醒。

第二個危機是教會遭受極大的逼迫:羅馬帝國正日趨衰落,教會卻如雨後春荀,蓬勃非常;因而引來羅馬人之嫉恨,認為要使羅馬帝國繁榮,必須恢復崇拜羅馬古代諸神,並徹底殲滅基督教,是由展開逼迫基督教的運動。於二五?年,德修皇帝,頒佈諭旨,處死教會所有主教,並懲罰凡拒絕背道者。

居普良因藏匿他處而幸免於難。一年後,返回迦太基。但他避難的行劫,惹來眾教會領袖的指摘與攻擊。主教們召開會議,訂定嚴厲處分那些背道後想重返教會的人。居氏與他們的態度相反,他不但接受他們,還頒發證書饒恕他們的罪過,結果引致教會陷入分裂的危機。為了解決問題,居普良寫成「論教會合一」一文,力倡教會在主教內,而救恩和聖靈恩賜只在教會內可得,使主教成教會合一的基礎,以抗御教會的分裂。

二五七年逼迫又來時,居普良挺身而起,毫不退縮。他受審於羅馬法庭,因堅決不屈的態度,被放往小城市去過流徙的生涯。他的信心並沒因此而動搖,相反地使他更堅定愛主,赤忠不渝。

居氏在異象中得知一年後將會為主殉道。就在年終,他果真被召見新巡撫。他意認到自己的死期將至,卻毫不恐懼,反因主給他的異象快將應驗而高興。

二五八年九月十四日,全教會的弟兄們簇擁而來,旁聽居普良的審訊。居氏仍舊是那副剛硬的態度,不肯變節拜羅馬神,結果被判斬首示眾。他聽到判詞時只回答「感謝神!」隨即脫去自己的衣服,跪下祈禱;又蒙著自己雙眼,讓劊子手施刑。觀者深為他的信心和勇氣所感動。判詞既宣佈,眾弟兄就齊聲喊說:「我們與他同死吧!」一時附和聲沸,許多人跟隨著他。

居普良任主教共九年長,九年中殷勤事主。他的著作不多,且僅限於倫理與教政方面。為了證明他對教會合一和平等的理論,他定時召開主教會議,由此可見他實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行政人材。後世教會對於古代教會領袖之推崇,出乎居氏之上者,實不多見。

在居普良的思想言論中,我們可以找到一些說法,為後來大公會之發展作藍本:

一、在他看來,羅馬的教會實有最高的尊嚴。這使後世用作羅馬主教乃首席主教,有判決其他主教的威權;羅馬教會乃首屈一指的教會之理論的根據。

二、對於聖餐教理的發展,他指明聖餐禮是教會祭司(神甫、牧師)對神所獻上的祭物。這點導致日後聖禮為聖職人員的持有權。

三、他強調「教會以外沒有救恩」(連使徒彼得也沒有如此說),他又說「雖然主教不是教會,教會不是主教,但如果人不與主教在一起,他也不在教會裡」。這種說法無形是助長了以後教皇專政的論據。

居普良對後世的西方教會影響巨大無比,可惜的是害處多於益處。

居氏對於基督徒生活的看法,也如特士良一樣,抱禁慾思想。他看為道殉難的人是結百倍的果子;自願守獨身的人,結六十倍果子。從他的思想觀之,他對教會的真理論說與聖經有點違背和偏差。縱是如此,他面對死亡那種從容就義的態度,和滿有生命力的見證,獲得不少以後著名的教父所讚揚,也往往是我們現今基督徒所缺乏的。

 

二十二  亞他拿修 (Athanasivs 公元296~373)

(力抗異端的主教)

生於北非亞力山大城的亞他拿修是教會歷史中維護正統信仰的偉人。

他早年很有可能在當地的聖道學校畢業。當亞流學說(注)爭辯初起時,亞他拿修在教會中僅居執事地位,作主教亞歷山大的私人秘書。三二五年隨主教赴尼西亞會議;會中他強烈地和亞流派的人作出爭辯,力陳他們在信仰教義上的錯繆,結果亞他拿修的主張取得勝利,並獲很多代表們的讚賞。尼西亞信仰之終於獲勝,大都當歸功於他,因為當時西方教會中尚無傑出的神學家。在他看來,那問題簡直是關係靈魂得救的所在,他能叫人切實地感覺到這問題的重要性,就是他力量偉大之處。

三二八年,主教亞力山大卒,亞他拿修繼位,任亞力山大主教前後四十五年之久,其影響遍及北非。可是他的主教生涯中頻遭各方攻擊,先後五次被逐出境。

亞氏生在一個人人爭取朝廷寵幸的環境中,他還是堅持一己的信念,毫不趨炎附勢。他因堅決拒絕君主康士坦丁恢復亞流在亞力山大的職位,於三三五年末被放逐於高盧。康士坦丁駕崩,所有以前被逐的主教均准許回任,亞他拿修重返亞力山大城。然正藉擁護亞流主義的勢力在東方教會擴張,在為勢所逼之下,他復被逐出亞力山大境外,然後逃往羅馬。

又三四?年,在羅馬召開一次議會,宣佈亞他拿修之被撤職實非公允,結果判他復位。惟直至三四七年十月才得重返亞力山大。這七年間他大部份時間藏匿在埃及的沙漠中,與兩個埃及修士為伴。因亞力山大的居民極其擁護亞他拿修,當他返城之日,全城大多數居民均夾道歡呼。一時情形好像極有利於他,誰知政局遽即生變,使他遭遇較前更大的厄運。

概由三五三年康士坦丟統一「天下」,大權獨攬,於是決志掃蕩教會爭端。照他看來,亞他拿修是主要阻力。在米蘭會議上強迫西方教會主教放棄亞他拿修。次年二月,亞氏終被武力逐出亞力山大。至三六二年他又回來,但是年未終,新君猶利安又將他驅逐出境,原因是亞氏回任後引領許多異教徒相信基督,而激怒了猶利安。幸而不久猶利安戰場陣亡,亞他拿修得以復位,立即在亞力山大召開會議,與東方教會議訂聯合的條件;於是亞他拿修不但為三位一體之論立下了永久的基礎,而且也為新的尼西亞正道大開方便之門。

只可惜新君主擁護亞流派,遂於三六五年將亞他拿修驅逐出境。在這最後一次被放逐中,這位年事已高的主教沒有逃到離城很遠的地方,不久還是卒於亞力山大,年高德劭;名噪一時。

亞氏一生著作頗豐,廿歲時已發表其處女作;早期作品「道成肉身」更顯出他在神學上的觀點及傑出的才華。而其他大部份的著作俱為對抗亞流主義而寫成;此外尚有教牧和釋經的著作。他還有一非常重要的作品,就是第三十九封節日書信,是最早見證我們今天的廿七卷新約正典的文獻。在埃及沙漠的生活中,亞他拿修發覺詩篇成為他的經歷和情緒上的安慰;於是推介以詩篇作為個人靈修讀物,從此為以後的信徒所相授。亞氏的神學著作以神學和哲學表達,是承受了亞力山大學派的方法,也為後世繼續採用。另一方面在他的護教和爭辯作品中,他創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只要察看後世的作品,便可發現其影響的痕跡。

亞他拿修不單影響了北非的教會,並在帝國化的大公教會佔了一個很重要的地位,成為教會的支柱。無可置疑亞他拿修在反亞流主義及在教義的建立上作出了他最大的貢獻。他把基督道成肉身的觀念,很清晰地表達出來;並對三位一體、父與子的關係作出了很有力的論證。在亞流派異端中,他使正統教會教義得以保全並繼續發展,邁向全面和系統化,對後世的影響至深至遠。

亞他拿修並非神學的大思想家,他之所以偉大,乃在於他的人格及抵抗異端那種剛毅不屈的精神,實為我們的模範。

(注)亞流主義係由亞力山大的一個長老亞流所主張,他以為基督既不是真神,亦不是真人,乃是天父與人之間的一種半神,祂也與人不同,因祂沒有人的靈魂。他這樣的理論,曾蒙騙過許多信徒,使東方教會陷入劇烈的爭辯中。公元三二五年在尼西亞舉行的第一次大公會議中判定亞流主義為謬妄,遂產生著名的尼西亞信經,保護正統教義。

 

二十三  耶柔米 (Jerome公元340~420年)

(拉丁教會傑出的聖經學者)

在拉丁教會中,說到學習與應變的天資,耶柔米淩駕眾人之上。耶氏生於意大利東北部:一個小鎮的基督教家庭中。正值拉丁神學發芽長穗之時。

他小時候在當地接受了傳統的教育。十二歲便離家,長而就學於羅馬,共八年之久。他酷愛希臘文、拉丁文、哲學及修辭學。據說他每逢周日都在地下墓地裡繙譯碑文。

三六?年受洗之後,他離開羅馬,經過高盧時,受修道主義所感,加入該團體作修道士。耶氏有志於博覽宗教群籍,遍遊天下名勝。自三六六至三七?年,他遊遍所有城市。三七四年抵安提阿時,他得了大病,病中見到一個意味深長的異夢。他夢見自己站在神的審判台前,有聲音問他說:「你是誰?」他回答:「我是個基督徒。」最高的審判者斥責說:「說謊!你是西塞羅(古文學家)的門徒,不是基督的門徒。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自此後耶柔米決心擺脫異教古籍的鑽研,和世俗情慾的捆綁。

他辭別安提阿的友人,到敘利亞東部的荒漠隱居苦修,專心研究聖經,學習希伯來文。十年後他追述那段苦修生活說:「皮膚黝黑,徹夜失眠,瘦骨嶙峋,與野獸蛇蝎為伍。」艱苦貧乏的生活,未能阻遏神的恩典同在。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好友,信中顯出他對修道刻苦的生活的傾心。

三七九年他在安提阿受了長老之職,然後往君士坦丁堡,受業於拿先素斯貴釣利門下。三八二年他在羅馬,大受教宗達馬蘇(Damasus)賞識,延聘他重譯當時的拉丁聖經譯本。他也利用此機會宣講修道生活的功德。不久,有許多人擁護他的主張,特別在羅馬的高貴婦女中;但反對他的人也不少。甚至在聖職階級中也有人與他分歧。而耶柔米本人舌鋒銳利,易於招怨。達馬蘇死後,他在羅馬的地位漸感不安,遂於三八五年退位於安提阿,在此成為獨身修道主義者之領袖,後於伯利恆的修道院中,充任院長,直至去世。

耶氏博學多聞、著作甚豐,特別在翻譯聖經上他的才能最見施展。約於三八八年他譯完了新約。他譯舊約是在伯利恆城,得了些猶太朋友的幫助。他追溯到希伯來文舊約中去,此足以證明他學歷之健全,絲毫不苟。耶柔米這種苦心孤詣事業的結果,就是一部「武加大譯本」,又叫「拉丁通俗譯本」,直到今日這譯本仍為羅馬教會所用。這是他終生事業的紀念碑。另外他差不多把全卷聖經寫下注釋,加上其他神學著作,高可齊身,對歷代信徒很有幫助。

耶柔米也是個大有成就的歷史家。他續編了優西北烏()的「歷代志」,他自己又編輯一部「名人傳」記述一切基督教作家生平事略,連他自己也包括在內。此外他亦寫了許多論文和書翰,說明獨身與修道生活的優點。但從神學思想方面看,他極少創作且缺乏深度。

耶氏一生熱心於保守遺傳及西方教會的各種普通習俗。他生性好辯論;反對禁慾主義,批評聖物崇敬的人。他都一概嚴詞攻擊。誰與他意見不同,誰就被他視為人類中一位最卑賤的人,因為他深信自己是為神出口,故毫不留情地批評別人,以致使他的一些好友也離他遠去。在那些爭辯的論文中,可見耶柔米褊小的氣量,狹隘的心胸;後期的爭辯中更充滿仇恨嫉妒,標榜自己輕看他人。

單就其博學多聞而論,就其施展所學而論,他真不愧榮獲羅馬教會所授與的「博士」頭銜,又封立之為「聖徒」,就其學問之精銳說則有餘,若就其人格之偉大說則似嫌不足。

() 優西比烏(公元260-340)在歷史上之貢獻很大,著有教會歷史、年表等,史稱他為「教會歷史之父」。

 

二十四  奧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e of Hippo公元354~430年)

(神學界的曠世奇才)

自使徒時代以來,古代教會宗教思想至奧古斯丁而登峰造極。他生於北非(現今的阿爾及利亞)。父親是很有地位的異教徒,但財產不多,為人懶散偷安,貪戀世俗,直到臨終的時候才信主受洗。奧氏的母親莫尼加卻是個忠誠的基督徒,很關心兒子的前程;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禱,她對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兒子深惡痛絕。神藉異夢指示,使她堅持信心的禱告。奧古斯丁有兩種性情;一種是肆於性慾中的性情;一種是放專誠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許父母雙方的?性,都遺傳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奧氏的心靈深處成了善惡劇烈鬥爭的戰場。

稍長,奧氏便離開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學,後來又負笈至迦太基,在那裡專攻修辭學。在這時,他姘識了一個女子,並與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當時他只不過十七歲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極為奧氏所珍愛。

奧古斯丁雖放縱於情慾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覺悟最速。十九歲時,他讀了西塞羅(Cicero)的著作後,已有心追求真理,以此為人生唯一價值。此後他開始研究聖經,「但聖經對於我好似沒有價值,不足媲美於西色柔的莊嚴文筆。」於是他又向一種思想混合的二元主義,即震為摩尼教者,追求心靈與理智的安慰。疼愛他的母親得知他信奉異端,十分痛心,幸有一位善心的主教勸慰她說:「你用這麼多眼淚代禱的兒子,不能滅亡。」

奧古斯丁崇奉摩尼教共有九年,他一面治學,一面教書,他在迦太基因作了一篇戲劇詩而文名大振。信奉摩尼教日子久了,他開始懷疑這個教門理智上的效能。於是他去見摩尼教的首領,但因這首領在教理上難於自圓其說,這使奧氏在理智的追求上失望了。於三八三年他遷到羅馬。翌年,被委任於當時西方帝國的都會——米蘭,教授修辭學。

在米蘭的時候,奧古斯丁聽見了安波羅修大有能力的宣道,但他只是仰慕安氏的口才而來,因他在這時正傾心於新派的懷疑哲學。這是他一生道德水準最低的時期,他的母親為他定了一門親事,因那女子年紀尚輕,一時未能完娶。奧氏雖與從前之姘婦脫離關係,但不久又與另一個結上了非法之緣,行為較前更不正當。

後來,他讀到新柏拉圖派的威克多林傳記,看見他在老年時如何歸向基督,心中大受感動。現在他才知道神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實之源。因為他聽安波羅修的講道多了,所以對教會的權威有了極深的印象。加上又聽到埃及的修道士之高尚聖潔生活,乃自慚雖是個知識份子,反為情慾所槿役。在悲痛自責之餘,他奔向花園中去,伏在樹下痛哭。忽然彷彿聽到兒童的聲音說:「拿起來讀吧!」他的面色大變,抑制著眼淚,拿起一本他所讀過的書信;急忙翻開,視線即落在這段經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3~14)自此以後,奧古斯丁心裡有了平安,他感覺有從神而來的能力勝過罪惡,內心起了極大的變化。

奧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將盡之時,他離開了情婦,辭去教職,退居在一處出莊,與諸友人共研哲學,寫成許多論文。次年復活節時,奧古斯丁與好友及兒子同在米蘭受洗於安波羅修。莫尼加三十二年來不斷的流淚禱告,果真得到神的垂聽!可惜是在他們回鄉的路途上,莫尼加死於熱病。奧古斯丁敘述他母親死狀,是古代基督教文獻中一座最高貴的紀念碑。他回家鄉後,仍勤究學問。不久,他的兒子也死了。

三九一年,他往希坡(Hippo)去受職為神甫。四年之後,又繼承主教一職,受職後不久,當地主教全權都歸在他手中了。

在希坡奧氏為非洲那一帶地方創建了第一所修道院,作為訓練教會領袖人才的場所。而其餘生則致力於牧養教會、宣講福音、救濟貧弱等事業上。為了解決北非教會的各種爭端,他更不辭勞苦,四出召開宗教會議。餘暇就從事寫作。

奧氏生平的著作超逾一百一十三本及五百多篇講章,他的學識躍然見於紙上。而當他每與一異端爭辯時,他的神學奇才更是顯露無遺,惹起神學界的注目。其實早在他受洗之時,他就立論攻擊摩尼教;及後,又與當時盛行的幾派異端邪說爭辯,維護真道,力主教會合一,且幫助正流派澄清原罪和恩典的觀念。

其著作可歸納為五大類;神學、釋經、倫理證道、哲學和自傳。傑出者有「懺悔錄」及「神之城」。前者乃奧氏的自傳,他以親身經驗來見證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為和恩典,提出人可以與神親切來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經驗著述之典範、世界之名著,傳誦直至今代。

「神之城」可說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此書顯示出奧氏不但是哲學家、神學家、護教士,更是道德家、政治思想家,亦同時是文學和戲劇批評家、時代和歷史之評釋家。此書左右了整個中世紀的政治發展。全書共二十二卷,窮十四年(412-426)光陰才完成。首十卷為基督教作有力的辯護,反駁異教主義及羅馬愛國主義;後十二卷論地上之城及天上之城的源起、發展及指歸,地上之城因自愛藐視神終必衰弱,神之城則以神愛為本必然興旺長存。

奧氏的神學思想與他的生平一樣極多采多姿,一方面維護聖經正典的確立,亦於基要信仰或教義的演譯及闡明上有極深的創見;而其思想影響西方羅馬教會尤深。此外,他又確立了基督教哲學;他以神為中心,啟示為基本,而哲學則為神學的使女;他主張信仰使人看見真理,而理智使人多了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如果要明白,就應當相信,因為除非你們相信,你們不能明白。」

這位非洲拉丁教會的領袖後因熱病,逝世於希坡,終年七十六歲。惟其影響,在歷史上延綿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