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九章  羅馬時期(The Roman Period

 

第一節  羅馬帝國登上歷史舞臺

 

西元前63年,羅馬將軍龐培進佔敘利亞、巴勒斯坦,設立羅馬行省,標誌猶太歷史希臘時期的結束,進入羅馬統治時期。

羅馬帝國的歷史經歷早期的七王時代,共和時代,三頭政治時代,以後才進入帝國時代。西元前130年左右,早期的羅馬共和國已在全地中海周圍地區建立了霸權,羅馬在被征服地區設立了九個行省,派駐總督進行統治。羅馬的奴隸制經濟開始迅速發展,但伴隨而來的是一次接一次的奴隸起義。如西元前73年聞名的斯巴達克斯大起義,曾發展到十二萬人的隊伍,佔領義大利南部大片地區,後來遭到大奴隸主貴族克拉蘇和龐培的殘酷鎮壓,處死六千名起義奴隸。此時的羅馬政治名為共和時期,實際上是奴隸主的貴族共和的專政。

 

   一、凱撒、龐培、克拉蘇的前三頭政治

    西元前64年至44年羅馬貴族共和成立了凱撒、龐培、克拉蘇的前三頭政治,進行聯合統治。克拉蘇於西元前53年在對外征討中戰死,剩下凱撒和龐培爭奪權力。西元前48年雙方在希臘境內法塞拉斯(Pharsalus)發生大戰,龐培失敗逃人埃及,被一羅馬人暗殺。凱撒于龐培死後三日追至埃及,推翻埃及托勒密十三,把他的異母姐姐克莉奧佩特拉第七(Cleopatra Ⅶ )立為女王,是為托勒密十四。西元前48年凱撒在埃及過冬,翌年攜此“女王”同去羅馬,並生有一子。凱撒接著平定龐培兩個兒子在西班牙的反抗,統治了羅馬與大片屬地,實行軍事獨裁的中央集權,西元前44315日,凱撒被國內反對派布魯都(Brntus)和凱西烏斯(Cassius)陰謀刺殺。

   

        二、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的後三頭政治

    凱撒死後,凱撒的甥孫屋大維,和凱撒的兩員部將安東尼和雷必達建成後三頭政治(西元前4327),在羅馬實行恐怖統治。雷必達曾策反屋大維失敗,被黜,死於西元前12年。安東尼與屋大維爭奪帝國霸權。為求得兩人的和解,屋大維與安東尼曾合力進攻刺殺凱撒的兇手布魯都和凱西烏斯於腓立比。西元前39年屋大維的姐姐奧塔維婭(Octavia)嫁與安東尼為妻。但安東尼迷戀埃及女王克莉奧佩特拉七世,並在西元前36年和她結婚,贈送給她大片土地為領地。安東尼的舉動遭到屋大維和羅馬人的唾棄。西元前32年,屋大維率大軍聲討安東尼。西元前30年,亞克提姆一役(Battle of Actium),安東尼大敗,逃回埃及。屋大維窮追不捨,西元前3081日,屋大維進入埃及亞歷山大城,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先後自殺。根據這場悲劇的情節,莎士比亞(Shakespeare l5641616)創作了《安東尼和克莉奧佩特拉》的有名戲劇(載《莎士比亞全集》第十卷)。西元前29年,屋大維凱旋回羅馬,掌握了羅馬的最高權力,成為凱撒獨一無二的軍事獨裁繼承人。西元前27113日,羅馬元老院授與屋大維“奧古斯都“(Augustus拉丁語“神聖尊嚴”)的尊稱,屋大維成為羅馬的第一位正式皇帝,羅馬從此進入帝國時期。

 

   三、羅馬帝國時用的主要皇帝

    屋大維登上羅馬首任皇帝寶座,被尊稱為“凱撒(Caesar通指羅馬皇帝)一奧古斯都”。在他任內,耶穌誕生,這就是《路加福音》21所記的:“當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的歷史情節。“該撒亞古士督”就是這個羅馬第一皇帝屋大維,他在位年代為西元前27年至西元14年。

屋大維皇帝之後,羅馬帝國頭二百年間的十凡位皇帝,和猶太教、初期基督教的歷史都有密切的關係。有的在新約聖經裡出現他們的名字,有的只通稱為“該撒”,但所指何人,根據年代先後,都可以查對出來。今羅列有關的羅馬歷任皇帝于下:⑴屋大維(即該撒亞古士督,《路加福音》21),在其任內,進行屬地人口普查,耶穌誕生於猶太地的伯利恒城。⑵提庇留(Tiberius西元1437)通譯提比略,即《路加福音》31所記:“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本丟彼拉多作猶大巡撫,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這位羅馬第二任皇帝曾任命彼拉多為猶太巡撫,在彼拉多任內,耶穌被釘死。此外《馬太福音》2217所記法利賽人派人向耶穌詰問說:“納稅給該撒可以不可以?”這時在位的該撒,所指的就是這位提庇留皇帝。⑶加力果拉(Caligula西元3741),也譯作加利古拉,這個皇帝的事蹟,新約聖經中沒有記載。⑷革老丟(Claudius西元4154)聖經外通譯為克勞狄,《使徒行傳》182記載:“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這位克勞狄皇帝就是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傳道時的羅馬第四任皇帝,《使徒行傳》1128也出現此皇帝名字。⑸尼祿(Nero 5468)亦譯尼祿,他是使徒保羅被捕後,向羅馬在任的巡撫非斯都提出要上告的該撒(《使徒行傳》251112)。尼祿皇帝在第一次猶太大起義時,血腥鎮壓猶太人,他也是兇殘迫害初期基督徒的魔王。新約《啟示錄》1318以“六百六十六”的數目影射著尼祿,因“尼祿皇帝”(Caesar Neron)名字的希伯來文字母數值的總和正是六百六十六。⑹維斯帕先(Vespasian西元6979)亦譯韋帕薌或威斯巴仙,這將軍于西元67年受尼祿皇帝派遣到巴勒斯坦鎮壓猶太人起義,尼祿死後的次年被擁立為皇帝。⑺提多(Titus西元7981)維斯帕先皇帝的兒子,西元70年毀滅耶路撒冷城。⑻圖密善(Domitian西元8196),在位時迫害鎮壓猶太人。⑼圖拉真(Trajan西元98117),在位時兩次對外征討,建立阿拉伯行省,並向東擴張勢力到兩河流域。⑽哈德良(Hadrian西元117138),任內加強獨裁統治,再次鎮壓猶太人的反抗,猶大人巴·柯克巴的起義就發生於他的統治時期內。⑾安敦尼隊(Antonia西元138161)。西元一至二世紀是羅馬帝國的強盛時期,帝國疆域空前廣大,北部邊界到達現在歐洲的英國、西德、奧地利、匈牙利和羅馬利亞等地,東邊一度達到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南面包括非洲的埃及和蘇丹北部、利比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西邊面臨大西洋。安敦尼皇帝統治時期,局勢仍比較穩定,尚能維持帝國現狀;⑿馬可·奧利略(Marcus Aurelius西元161180),這位皇帝在位時,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已經逐漸消逝。⒀康茂德(Commodus西元180192),這位皇帝在位時,已到了西元二世紀的末尾,羅馬帝國面臨混亂與衰落的時期。但這時離開羅馬東西分裂,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而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的時期,還足足有二百年的時間,其事發生於西元395年。

 

第二節  羅馬附庸猶太希律王朝的統治

 

   一、從安提派特到大希律為猶太王

    瑪喀比王朝的“第二女王”亞歷山大拉·撒羅米(西元前7869)死後,兒子胡肯奴二世和亞裡士多布魯二世爭奪王位。這時以東人安提派特(Antipater)竭力支持胡肯奴二世,並借助阿拉伯人的一股力量打敗亞裡士多布魯二世。他們兄弟的糾紛也代表了法利賽派與撒都該派的紛爭。西元前63年,羅馬龐培將軍南下結束這二派的長期紛爭,設立羅馬行省。胡肯奴二世和安提派特也俯首貼耳歸順于龐培。當龐培和凱撒爭權失利時,他們又轉而支持凱撒。元前47年,凱撒勝利後,派立安提派特為猶太省總督,胡肯奴二世為大祭司。安提派特掌握軍權,實權落在安提派特手中,安提派特立他的長子法撒勒(Phasael)、次子大希律(Herod)分管耶路撒冷與加利利。西元前44年,凱撒被刺死,“後三頭”的安東尼控制巴勒斯坦,他們以賄賂取得安東尼的歡心,仍繼續派立此兄弟二人為猶太南、北兩區的分封王,胡肯奴二世仍為大祭司。

    西元前40年,胡肯奴二世的侄兒安提貢(Antigonus)勾結帕提亞人(Parthian)入侵,佔領耶路撒冷,拘禁胡肯奴二世和分封王法撒勒。入侵者割去胡肯奴二世的耳朵,使他成為殘疾人不能再當大祭司(見《利未記》211621),法撒勒自殺。加利利的大希律聞變帶未婚妻馬利亞米逃到埃及,轉赴羅馬求援,受到屋大維和安東尼的支持,封立希律為猶太王。他帶羅馬兵殺回巴勒斯坦,西元前37年圍困耶路撒冷。圍城期間,希律等待安東尼的援軍來到之前,就在撒瑪利亞城和馬利亞米結婚。馬利亞米為瑪喀比家族後代,希律此舉是為表明他更有資格當猶大地的王。耶路撒冷終於陷落,叛首安提貢被羅馬人慘殺。大希律於元前37年夏正式當上猶太王,以胡肯奴二世的外孫女馬利亞米為他的“第二王后”。

 

   二、大希律三十四年的殘暴統治(西元前37~前4年)

    大希律上臺,對羅馬政權忠心耿耿,起初忠於安東尼,安東尼被屋大維打敗後,轉而效忠屋大維,曾三次謁見屋大維,表示忠心不貳。元前308月,大希律親自趕赴埃及參加屋大維的祝捷大會,屋大維則重新派立大希律為猶太王。

    大希律實行鐵腕統治,對法利賽人和貴族的反抗採取高壓政策,殺掉鬧事的為首分子,並沒收其財產。對宮庭中懷有二心的親族也不放過。為向羅馬屋大維表示他與瑪喀比王朝的決裂,於元前30年間,處死胡肯奴二世和叔父約瑟。西元前29年,在妹妹撒羅米的陰謀策劃下,愛妻馬利亞米和岳母被迅速處死。

    大希律王統治十二年後,元前25年至14年間是他的登峰期,他也進行一些內政方面的建設。他傾心希臘、羅馬文化,熱衷於羅馬式建築,如建競技場、體育場、圓形劇院、神廟等,還建該撒利亞城以表示對羅馬皇帝的尊崇,在黑門山麓建了一座奧古斯都皇廟,供人祀拜。大希律為討好猶太人,同時也覺得猶太聖殿與耶路撒冷四周宏大建築群不很相稱,他從元前20年開始重修龐培入侵時加以毀壞的舊聖殿,所以後世也稱希律王修了“第三聖殿”。西元五世紀猶太人《塔爾木經》的《米德拉西》(Midrash參見本書第十章第二節)中論評大希律的修殿事說:“大希律建造聖殿,算是他殺了許多以色列人的一種贖罪祭”。

    大希律自己也身體力行宣導學習希臘、羅馬文化,元前22年,甚至遣送愛妻馬利亞米(己被他處死)的兩個兒子去羅馬留學,學成歸國後,先後為此二子完婚。大希律王這段十數年統治期間,沒有戰爭動亂,並適當減輕賦稅,居民稍享安樂,是大希律統治中的和平建設時期。

    和平建設時期之後,大希律統治的最後十年,又進入了他的家庭悲劇時期。大希律一生娶了十個妻子,生有十男五女,選立何人繼承他的王位的問題,自然成為充滿矛盾與勾心鬥角的焦點:第一妻子多麗(Doris)的兒子安提帕德為髮妻長子,理應繼承;第二妻子馬利亞米的二個兒子,留學羅馬,為大希律所寵愛,應選立其一為繼承人;三妻、四妻均有合格兒子,均可參加角逐。此外大希律的妹妹撒羅米也不甘示弱,積極為自己兩個丈夫所生的兒子進行幕後活動。宮庭中明顯分裂為以馬利亞米兩兒子及其親屬(代表瑪喀比猶太系統)為一派和以大希律以東人母親和妹妹撒羅米等親族(代表以東人系統)的另一派。此兩派為繼承王位進行劇烈的鬥爭。第一妻的長子安提帕德和姑母撒羅米(大希律之妹)串通一氣,多方造謠誹謗,捏造馬利亞米的二子策劃要為大希律錯殺的亡母復仇的“事實”,使大希律王疑慮重重,終於在元前8年將馬利亞米的二子解到撒瑪利亞(即30年前大希律與馬利亞米結婚舊地)同時處死。並宣佈立第一妻長子安提帕德為繼承人,此場立嗣風波似應結束,但安提帕德又因企圖早日毒殺大希律的陰謀被發覺,由羅馬皇帝下旨處決。此時大希律已病入膏育,宣佈改立第四妻長子亞基老為王,其弟希律安提帕和第五妻次子希律腓力第二為分封王。

大希律預知病將不起,為使自己死時遍地有哀哭之聲,他在耶利哥設宴,誘騙拘禁國內猶太族人領袖和名士,囑咐其妹撒羅米和妹夫亞勒撒說:“我將死,我知死後必有許多人歡樂舞蹈,卻無人痛哭捶胸,所以我要求你們,等我一斷氣,便將馬牢內拘禁的猶太人全部殺掉,這樣全以色列使充滿號啕大哭之聲,聊作為我舉哀而已!”。元前4年春,大希律病死耶利哥城,幸而他的最後遺矚沒有被執行。根據《馬太福音》2118記,大希律在位時,耶穌誕生於耶路撒冷南邊的伯利恒城,希律死前曾下令屠殺伯利恒地四境兩歲以內的男孩,為了可除滅耶穌。因此耶穌是誕生於西元前4年希律死去之前,一般推定是在西元前74年之間。

 

   三、大希律王以下的第二代“希律王”

    ①希律亞基老(西元前4年~西元6年)

    亞基老是大希律王第四妻的長子,他在位時施行暴力統治,在一次逾越節裡屠殺三千猶太人(《馬太福音》222),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上告于羅馬皇帝屋大維,甚至他弟弟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和異母弟特拉可尼分封王腓力第二也聯名控訴。羅馬皇帝于西元6年下令罷黜亞基老,流放到高盧,將其領地設立羅馬巡撫管理,西元18年,亞基老死于高盧流放之地(今法國Vienne地區)。

    ②希律安提帕(西元前4~西元39年)

    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四妻的次子,亞基老的親弟,他是分封王,分管加利利和河東的比利亞,在位期間長達41年之久,他善於維持多經動亂的加利利區的和平秩序並進行城市建設。從西元14年至37年間,在加利利海西岸建提比哩亞城,表示對羅馬第二位皇帝提庇留的尊崇。提比哩亞後來是加利利省的省會。

    新約中記希律安提帕時單提希律分封王或只稱“希律”(《馬太福音》143;《馬可福音》617;《路加福音》971331237)。希律安提帕一件臭名昭著的事就是搶奪同父異母兄弟腓力第一的妻子希羅底為妻,(這個“腓力第一”是大希律第三妻所生,不擔任政務,應與第五妻所生的特拉可尼分封王“腓力第二”區別開來)。這個醜惡事件遭到施洗約翰和猶太人的譴責(參見《利未記》18162021;《申命記》255),後來施銑約翰為此喪命于希羅底陰謀之手(《馬可福音》61729)。耶穌當年譴斥希律安提帕是“狐狸”,喻指他殘忍狡猾(《路加福音》133132)。其狡猾更表現在後來審理耶穌的時候,當耶穌被捕送到羅馬巡撫彼拉多那裡受審,彼拉多一知道耶穌是加利利人時,就轉送給分管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那裡,希律安提帕不願審理此案,又送回給彼拉多。因此“從本丟推給彼拉多”(from Pontius to Pilate)這一英語典故原來應包含本丟推給希律,希律又推給彼拉多這一來一去的過程,寓指互相推誘,不願承當責任之意。由於羅馬巡撫彼拉多的全名是本丟·彼拉多(Pontius Pilate),因此本丟和彼拉多實際是一個人,故此以後延伸“從本丟到彼拉多”亦指一而二,二而一,同一回事的意思(參見《西方宗教典故選輯》第22頁,商務印書館1988年)。

    西元37年羅馬皇帝提庇留死,其子加力果拉繼位,希律安提帕犯誣陷罪被加力果拉判罪,西元39年希律安提帕和希羅底這對夫妻同被流放,後世稱之為新約時代的“亞哈-耶洗別”,希律安提帕死去,希羅底下落不明,不知所終。

    ③希律腓力第二(西元前4年~西元34年)

    希律腓力第二是大希律第五妻所生,大希律死後分管加利利海東邊地區,以後增加以土利亞、特拉可尼等地區。他轄區內猶太人不多,多數為敘利亞人和希臘人,比較容易管理,不象猶太人嫉恨以東族人。腓力第二當政38年之久,保持了和平穩定局面。他重建境內一個北部城市改名為該撒利亞腓立比(《馬太福音》1613),將加利利北邊的伯賽大村擴建為大城,以羅馬皇帝提庇留的妻子名字稱該城為猶利亞(Julia)。希律腓力娶希羅底的女兒、就是他的侄女撒羅米為妻,正如母親希羅底兩次嫁與叔叔一樣(希羅底為大希律第二妻馬利亞米次子亞裡士多布魯之女,先嫁給腓利第一,後改嫁希律安提帕)。撒羅米和腓力第二無子女,腓力第二到西元前34年死時,一貫忠心于羅馬皇帝。

 

   四、大希律王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希律王的統治

    ①希律亞基帕一世(西元3744年)

    希律亞基帕一世是大希律第二妻馬利亞米的兒子亞裡士多布魯所生(亞裡士多布魯和兄弟亞歷山大在元前8年同時在撒瑪利亞被處死)和希羅底是親兄妹關係。亞基帕一世曾在羅馬任宮庭教師,和年幼未登上王位的羅馬幼主加力果拉有很親密的關係。西元37年,羅馬皇帝提庇留死,加力果拉繼位,就任命希律亞基帕一世為猶太王。西元41年,加力果拉被殺,亞基帕一世大力支持革老丟繼任皇帝,革老丟把從前亞基老的領地都加給他,並撤銷羅馬巡撫。希律亞基帕一世統治的地盤竟相當於祖父大希律王統治的疆域。

    希律亞基帕一世熱衷於迫害初期的基督徒,殺害約翰的哥哥雅各,囚禁使徒彼得(《使徒行傳》1214)。西元44年,希律亞基帕一世為羅馬革老丟皇帝在該撒利亞舉行慶祝運動會上,突得急病死去,聖經記載“他被蟲所咬,氣就絕了”(《使徒行傳》1223)。今有人猜測,希律亞基帕一世是得了一種稱為急性“包蟲囊病”(hydatid cyst)而猝死的。

    ②希律亞基帕二世(西元50l00年)

    希律亞基帕二世是希律亞基帕一世的長子,所以算是大希律王的第四代孫。他父親亞基帕一世死時,他才十六歲。羅馬革老丟皇帝看他年輕,暫時又開始派巡撫統治,西元50年,才讓他當猶太王。西元54年,羅馬第五任皇帝尼祿即位,加增他的領地,賦與他派選祭司與監督聖殿財政的權力。希律亞基帕二世迫害猶太人,也迫害初期的基督徒。西元66年猶太人大起義時,希律亞基帕二世堅定支持羅馬皇帝的鎮壓政策,甚至派遣三千騎兵隊參戰。西元70年羅馬提多鎮壓起義後,當年8月,亞基帕二世親赴羅馬參加慶祝勝利的典禮。西元75年,又偕同妹妹百尼基去羅馬,使百尼基成為提多將軍的情婦。亞基帕二世和猶太著名史家約瑟福斯有往來關係,並很讚譽約瑟福斯編寫的《猶太戰爭》(The Jewish War共七卷,約寫於西元7579年間)。

    亞基帕二世在位的西元一世紀六十年代,正是使徒保羅傳講福音而被捉拿拘禁時候。保羅先是被解送到羅馬巡撫腓力斯那裡受審(《使徒行傳》24章),腓力斯離任後,非斯都繼任羅馬巡撫,亞基帕二世和妹妹百尼基特地到該撒利亞拜見新巡撫,於是便與非斯都一起審訊保羅。保羅侃侃陳詞,亞基帕二世戲言對保羅說:“你想少微一勸,便叫我做基督徒啊?”,但至終巡撫非斯都和亞基帕王都只能認為,此人“沒有犯什麼該死該綁的罪”,應予釋放(《使徒行傳》2526章)。

    希律亞基帕二世死於西元100年,有無子女不詳。猶太《塔木德經》記亞基帕二世娶有二妻,但當代的約瑟福斯沒有記其事。希律亞基帕王二世死,維持一百三十多年的希律傀儡王朝就宣告結束。

 

   五、西元一世紀派駐猶太的羅馬巡撫

    西元一世紀第6年,羅馬屋大維皇帝罷黜希律亞基老的統治,在猶大和撒瑪利亞設巡撫統治,為便於貫徹羅馬皇帝的意圖。巡撫常駐撒瑪利亞地中海濱的該撒利亞,此地比耶路撒冷更便於與羅馬聯繫。羅馬巡撫從撒瑪利亞人、希臘人(猶太人除外)招募雇傭軍以代替羅馬軍隊進行統治,巡撫設立稅吏承包繳納羅馬的賦稅。稅吏實際成為羅馬統治者的鷹犬。羅馬巡撫對純屬猶太人的刑事案件的審理是終審判決,只有擁有羅馬公民身份的人才有權上訴于羅馬皇帝。巡撫還有權指定或撤銷猶太人的大祭司職務。猶太人上層人士自己組成猶大公會,審理猶太人之間的爭訟案件,擁有頗大權力,但死刑判決需經羅馬巡撫最後批准,才可執行。耶路撒冷公會以大祭司為首,公會由70名成員組成。西元一世紀從大希律王死到猶太起義耶路撒冷被毀時的羅馬巡撫,按時間先後是:

    ⑴科坡紐(Coponius西元69)他任職時,敘利亞的羅馬巡撫名居裡紐(見《路加福音》22),敘利亞巡撫的許可權一般大於猶大的羅馬巡撫。

    ⑵安布魯(Ambibu1us西元912年)。

    ⑶魯罕(Rufus西元1215)任內羅馬皇帝屋大維死,提庇留繼任羅馬皇帝。

    ⑷革拉土(Gratus西元1526)他任命該亞法(Caiaphas 西元1836)為大祭司(見《約翰福音》181324)。

    ⑸彼拉多(Pontius Pilate西元2636)耶穌在他任期內被判釘十字架。彼拉多深為猶太人所憎恨,當他第一次進入耶路撒冷時,堅持讓兵士高舉羅馬皇帝頭象的軍旗入城,遭到猶太人激烈反對;他又擅取聖殿銀庫款項以修建耶路撒冷的供水系統。西元36年,由於處理撒瑪利亞人假彌賽亞事件中殘殺撒瑪利亞人不當,被撤職解送羅馬受審。

    ⑹馬賽路斯(Marcellus西元36年)

    ⑺馬路路斯(Marullus西元3741

    ⑻法都思(Fadus西元4448)在任內曾平息以塞烏達斯(Theudas)為首的一次假彌賽亞叛亂。

    ⑼ 亞歷山大(Alexander西元48年)任內繼續鎮壓猶太人的反

抗,釘死兩群眾領袖。

    ⑽古馬努(Cumanus西元4852)在任內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屢次發生衝突,私自接受撒瑪利亞人的賄賂,被控告於羅馬革老丟皇帝,被撤職流放。

    ⑾腓力斯(Felix西元5260)任期內猶太激進分子短刀党極活躍;發生一起埃及假彌賽亞率眾作亂之事(《使徒行傳》2138);使徒保羅曾在他面前為自己傳福音的事進行辯護(《使徒行傳》24110)。腓力斯後因工作不力,被尼祿召回。

    ⑿非斯都(Festus西元6062)被任命替代腓力斯。他曾邀希律亞基帕二世和百尼基一同聽保羅的申訴。此人較公正,只二年死于任內。。

    ⒀亞爾比諾(Albinus西元6264)此人工作無能,在位二年

被免職。

⒁弗羅臘斯(Florus西元6466)在位時該撒利亞城的猶太人與外族人發生嚴重糾紛,他乘機瘋狂搶奪財富,激起猶太人的強烈反抗,由此釀成第一次猶太戰爭的爆發。

 

第三節 猶太反羅馬的兩次大起義——兩次“猶太戰爭”

 

   一、西元66年的第一次猶太戰爭

    羅馬帝國統治猶太地由皇帝委派巡撫結合利用聽命的猶太王和祭司長協調進行統治,他們背後有雇傭的武裝和羅馬強大的軍隊為後盾,多方壓迫、盤剝廣大的猶太百姓。猶太人奉為神聖的耶路撒冷聖殿及其器物庫藏,在羅馬統治的前十年內遭到兩次洗劫,猶太人恨之人骨。屢次發生了反羅馬的抗暴鬥爭,失敗後,就有大批猶太人被抓去販賣為奴。西元前4年,大希律王死時,猶太人乘機掀起一場動亂以表達對希律暴君死去的激動情緒。西元6年又爆發一起西卡尼派的暴動。猶太人每次的起義暴動,雖然都遭到鎮壓,但起義猶太人的反抗精神沒有被消滅,繼續進行地下的秘密鬥爭。60年以後,一場更大規模的猶太大起義終於宣告爆發。

    西元665月,該撒利亞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發生糾紛,全境動盪不安。這時羅馬巡撫弗羅臘斯乘機搶掠聖殿財物,西卡尼派率領猶太人奮起抵抗,擊敗弗羅臘斯的雇傭軍。弗羅臘斯求援于敘利亞巡撫,但援軍仍被擊潰,起義的猶太人完全控制了耶路撒冷城。猶太巡撫向羅馬尼祿皇帝告急,尼祿派遣維斯帕先將軍率領大軍進入巴勒斯坦,西元67年平定北方加利利省,猶太史家約瑟福斯向維斯帕先投降。羅馬征討大軍繼續南下,佔領撒瑪利亞、猶太全地,進逼耶路撒冷和少數殘存據點。正當此時,傳來羅馬尼祿皇帝猝死消息(6869日),引起羅馬局勢動盪不安,多人覬覦王位,維斯帕先也有野心,於是暫停進攻,退到埃及亞歷山大城注視羅馬局勢的發展。西元697月,維斯帕先在埃及稱帝,70年回師羅馬,正式登帝位。由於尼祿之死,猶太地在西元69年間得以安然度過。維斯帕先當上羅馬皇帝,70年春,派遣兒子提多繼續進行平息猶太人的暴動,很快佔領耶路撒冷的周圍據點。圍困耶路撒冷城。負責守衛的起義軍的三位首領不能很好合作,又缺少武器,並與外界斷絕了聯繫,糧食告罄,軍民挨餓堅守。耶路撒冷第一道城牆於705月陷落,起義戰士又堅守三十月,終於在8月被攻入城門,雙方在聖殿內決戰,聖殿化為一片灰燼。羅馬兵瘋狂屠殺起義猶太戰士,全境遍立釘人的十字架,被處死勇士不可勝數,以至“沒有地方再立十字架,沒有十字架再釘人”,還有七萬猶太戰士被俘賣去為奴。有幾百起義戰士退至死海西岸的馬塞達(Masada)要塞,在那裡堅持戰鬥到西元73年。至今尚流傳九百六十名猶太守衛勇士的悲壯事蹟,在糧盡援絕之時,壯士英勇自殺。當羅馬人最後攻佔這座山頭要塞時,只剩下兩個婦女和五個孩子。馬塞達近代的發掘提供了這個英雄時代的更詳細的資料,在這座山峰上,昔日圍攻這座要塞的羅馬兵營殘跡,仍依稀可辨。

    提多在取得鎮壓猶太起義的第一次猶太戰爭的勝利之後,在羅馬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在凱旋隊伍的行列中,有猶太起義者的重要俘虜和從耶路撒冷聖殿中掠來的金銀器皿等戰利品。從此,耶路撒冷聖殿,如西元前586年巴比倫的古老年代裡一樣,又遭到一次徹底毀滅的命運。

 

   二、西元132年的第二次猶太戰爭——巴·柯克巴起義

    西元70年第一次猶太戰爭失敗後,暫時冷卻了猶太人的狂熱情緒。到西元98117年羅馬皇帝圖拉真統治時期,在亞歷山大、賽普勒斯等地又曾爆發了較小規模的反羅馬起義,仍遭到武力的鎮壓。一直到西元132年,羅馬皇帝哈德良(西元117138)執政期間,在巴勒斯坦再次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轟動全羅馬世界的猶太人大起義,歷來被稱為“第二次猶太戰爭”。

    原來在西元70年,第一次猶太戰爭失敗後,耶路撒冷和聖殿都被毀壞,損失極為慘重,耶路撒冷城已失去了全國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的地位。在羅馬第十軍團控制下,耶路撒冷殘破城區被分割分給平定猶太叛亂的羅馬有功將士,猶太教公會被關閉。撒都該派、祭司貴族、奮銳黨人被打得七零八落,只有堅持猶太教信仰的若干法利賽派拉比們在沿海非利士平原的雅麥尼亞(Jamnia)建立了一個戰後的和平據點(此城在非利士人佔據時期稱雅比尼城,參《歷代志下》266)。以後又在加利利的提庇哩亞發展另一保存猶太教的拉比中心,在此勉強維持原來耶路撒冷猶太公會的職能。

    西元118年,羅馬皇帝哈德良為加強他的獨裁統治,計畫在耶路撒冷廢墟上重建一座羅馬式的城市和一所羅馬廟斯神殿。他忽視猶太人對此片廢墟的感情,他們仍視之為聖地,期待日後將重新建立聖殿。此外還另加上一項,即哈德良頒佈在羅馬統治區域內嚴禁閹割的法令,竟把猶太人自古以來施行的割禮也包括在內,即使此項法令並非針對猶太人的措施。但上述兩項行動卻再次激起猶太人的無比憤恨的火種,頃刻之間它將爆發起反抗的熊熊烈焰。猶太人精神領袖阿奇巴(Akiba)拉比與哈德良皇帝進行溫和的談判,但建城工作從未停頓。因而起義行動隨之發生,一名大衛家族後裔的西門揭竿而起。阿奇巴拉比談判失敗後亦轉而大力支持群眾反抗的起義行動。他從舊約《民數記》2414引出:“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的預言,稱起義領袖為“巴·柯克巴”。“巴·柯克巴”希伯來語意為“星辰之子”(Son of the Star)。西門領導的起義將應驗“有星要出於雅各”的預言,於是這第二次猶大戰爭亦稱為“巴·柯克巴起義”。

    西元132年起義爆發初期,猶太人一度奪回耶路撒冷,雖然聖殿已不存在,但仍有成千猶太人前來朝聖、獻祭。猶太教公會又恢復工作一段時期。猶太人再一次掀起謀求獨立的嚴酷鬥爭。死海地區本世紀發現的文獻。文物中,竟包括有巴·柯克巴時代的鑄幣,鑄有“拯救錫安”、“為了以色列自由”、“以色列親王西門”等字樣。還有一卷紙莎草紙信件文獻,用希伯來文、阿拉米文和希臘文字書寫,上面有“以色列親王巴·柯克巴”的署名。這些文物、文獻完全證實了這次偉大的巴·柯克巴起義的英雄戰績。

    西元134年夏,羅馬軍隊開始平叛行動,耶路撒冷陷落後,巴·柯克巴起義軍仿效當年瑪喀比起義的戰略,退入耶路撒冷以南十二公里的貝塔爾要塞。哈德良皇帝調遣不列顛總督塞維拉斯(Severus)將軍進行圍攻,塞維拉斯採用過去攻打馬賽達要塞的策略,一步步修築通向頂峰的盤山路徑,進逼到要塞人口,並斷絕糧、水以困死守軍,前後歷時共達三年半。西元135年阿布月(Ab9日(相當於西曆七月份),即當年耶路撒冷被毀的紀念日,貝塔爾要塞宣告陷落。巴·柯克巴壯烈犧牲,阿奇巴和其他拉比被羅馬軍折磨而死。從此,猶太人的最後一次起義宣告失敗,哈德良皇帝在耶路撒冷建了命名為愛利亞·卡皮托林納(Aelia Capitolina)的新城,遷移猶太人以外的外族人前來居住,禁止任何猶太人進入新城。猶太人的聖城耶路撒冷變成一座外邦人的城市。猶太人的歷史進入了向全世界流散的時期。── 許鼎新《希伯來民族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