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和牧人
感謝主,給我們弟兄姊妹能從各方面,在各個工作的裏面,把我們分別出來,使我們有這樣一個好的機會,我們大家可以聚集在一起。一面,我們是利用這個時間,一同來等候在主的面前,因為我們深深地感覺,很多時候我們忙碌在事奉上面,缺少機會真正能安靜下來,把自己擺在主的光中,等候祂來指示引導,來糾正或者來鼓勵。我們需要有這樣的時間一同到主的面前。另外一面,也趁著這個機會,叫我們各方的弟兄姊妹,在事奉上,在教會中間,可以彼此多有一點交通,可以大家彼此幫助。各地有各地的情形,各地有各地神所祝福的點,各地也有各地的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大家能彼此多有一點交通。
我記得有一次有人問史巴克弟兄,好像說怎樣可以把我們這一班傳道的人復興起來?史巴克弟兄的答覆大概是這樣說,你們能否把你們的工作放下來,我們大家聚集在一起,好好地在主面前等候?但是這件事辦不到。因為大家總是忙於工作,放不下工作。如果我們一直被工作霸佔了,在工作裏面一直勞苦而不能停下來,不能回到主的面前,這一個工作可能有問題。所以我們盼望,我們大家有一個機會能一同安靜在主的面前,把我們自己,把我們手中的工作再一次擺在主的面前,讓主的光來照一下。這樣能叫我們不至於落在所謂傳統、遺傳、外面這一個工作裏面去。
今天,我不是講一些新的東西,乃是大家一同來溫習一下。因為在座的弟兄姊妹,不是在神的話語上有份的,就是在教會的牧養上有份。在神的話語上關乎這兩個方面,我們看見有很多的話。所以有一天當我等候在主面前的時候,就看到以西結書第三十三和三十四章。當我讀到這兩章的時候,我裏面就有一個感覺;覺得說以西結三十三章乃是說到神設立以西結作一個守望者,同時,這個守望者實在也是一個先知的職份;而以西結三十四章,是主對牧人說話,並且,主說祂要親自來牧養祂的羊群。很忽然的,這一個意念就進到心裏,我覺得說主在這裏好像給我看見這兩方面。一方面,我們是守望者,是作先知在那裏傳達神的旨意;另外一面,我們又是牧養的人,我們在這裏牧養神群羊。有的人是重在話語的職事,有的人是重在教會裏面的牧養。我們知道,話語的職事是不限於先知,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養的和教師,這都是話語的職事。不過我想把這個範圍比較擴大一點,凡是在話語上面好像神有託付的,真是像使徒行傳六章所說的,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的,我們就把這個總括起來當作一個範圍。牧養也是一樣,聖經給我們看見,在神給教會的恩賜裏,有一種的人是牧養的人,這個牧師實際上就是牧養的人。同時,在彼得前書第五章說,教會中的長老,他們是牧養神的羊群。不過,在教會中間,牧養的工作不只這兩種的人在那裏做,還有許多弟兄姊妹在那裏做。所以我們也把這個範圍擴大一點,就是所有在神的家中做牧養工作的人。我們盼望以西結這兩章聖經能對我們有一點幫助。
神呼召以西結作先知,作守望者。神也呼召我們來為祂說話,來作一個守望的人。今天我們想用以西結來反照反照自己,看看是不是還在神的旨意中間?我們是不是還是一個忠心作神話語職事和作守望的人?
如果你看以西結第一章節說:“到第三十年的時候,……”這個三十年,我們普通都認為說,是指當以西結三十歲的時候。因為他被擄到巴比倫,是與約雅斤王一同被擄的,那麼,這是他被擄之後的第五年,在迦巴魯河的旁邊,神的話臨到了他。神的手在他身上,他就在靈裏看見了,神榮耀的形像。我們知道以西結是出身于祭司的家庭,從生下來就一直被訓練,預備來作祭司的工作。但是很不幸,二十五歲的時候,他就被擄了。到他三十歲,那是到了要正式在聖殿裏作祭司工作的年齡,可是他已經被擄到巴比倫去了。而且,不久,我們看見聖殿也毀掉了。他生下來,命定就是作祭司,在神的殿裏事奉神,但是,現在他沒有辦法來完成他命定的工作。不過我們能看得出來,雖然他沒有機會在神的殿裏開始他祭司的事奉,但是他向著神的心還是非常的完全。因著這個緣故,神就在他好像沒有可能盡祂職份的環境裏,給他一個更高的職份,讓他在被擄的百姓中間作一個先知,作一個守望的人。神的旨意實在高過人的旨意,神的道路實在高過人的道路。
以西結當時在迦巴魯河邊,神就給他看見一個異象。他看見基路伯四個活物。這基路伯四個活物好像什麼呢?好像他們是神的行宮,在上面有一個寶座,而在寶座上他看見有一位好像人的形像,滿了榮光,坐在那裏。當他看見這個異象的時候,就撲倒在地上。接著以後他就聽見有聲音,並且有手扶持他,叫他站起來。神在那裏要叫他在被擄的人中間作一個先知,為神說話。
一個人被呼召出來作神話語的職事,這個不是從人來的,也不是人所能或藉著人所能造成的。這個必須要從神那裏來的。所以保羅在加拉太第一章就說,他蒙召作使徒,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我們今天很多時候,看見有人在那裏好像作話語的職事,乃是由於人,也是藉著人。有的時候是被人鼓勵,有的時候是他自己心願,有的時候也經過人的訓練,種種的方面好像把他造成一個話語的職事。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必須從神那裏來,神在那裏親自呼召我們,把我們分別出來作話語的職事。因為一個作話語職事的人,或者說,一個作先知講道的人,這個人當有一些基本的條件。第一個條件,這個人必須是一個看見異象的人。你看,當神呼召以西結來作先知的時候,神先給他看見一個異象,給他看見神榮耀的形像。這一個神榮耀的形像,他看見是從北方過來。我們說神的寶座是設立在那個三層的天上,這個好像是神固定的寶座。但是這裏以西結所看見的,好像神的寶座是在那裏移動,從北方被基路伯帶著,一直帶到迦巴魯的河邊。有人說,如果你知道古代西方的背景就比較容易知道。好像英國的女王,在白金漢宮有她的寶座,但是她也有她的行宮。有的時候,她到其他的地方去,好像這個寶座就跟著她,到哪里就在哪里設立。神的寶座是在天上,但是好像神巡行遍地的時候,祂的寶座,可以跟著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們以後在以西結書裏也看見,聖靈把以西結的靈提到耶路撒冷,看見神的榮耀在耶路撒冷聖殿裏面。後來神的榮光又離開了耶路撒冷。到了以西結四十章恢復的時候,好像神榮耀的寶座又回到新的耶路撒冷去了。所以我們看見這個寶座乃是一個有移動的寶座。不過,我們看見,這個寶座的榮光和當時以色列人的光景,可以說是一個相反的比照。神對於以色列人,祂的心願是根據祂的寶座。換一句話說,神要祂的百姓得著榮耀,像祂榮耀一樣。因為神的救恩、神的呼召都是根據祂的榮耀。所以神要以色列百姓成為一個榮耀的國家、榮耀的百姓,在萬國萬民之上。神的寶座要設立在以色列中間,叫以色列有榮耀,叫以色列有榮美。這是神的心願。但是我們看見神寶座的榮光、榮耀,與以色列當時的光景是完全相反。因為以色列不但是已經分裂了,並且,北方的國家已經被擄了。而南方的猶太國也已經到了一個末期的情形。一部份人已經被擄了,還有一些人留在本土,他們的光景是非常可憐,屬靈的情形非常的低落。他們竟然拜巴力,拜偶像,他們不肯悔改,他們不久也要被滅亡。所以這兩個對比實在是非常顯著。但是我們看見神因著祂愛的緣故,還是不放棄。祂把祂的榮耀顯給以西結看,這個看見叫以西結能受命作一個先知。神還是要差遣先知到祂百姓的中間,並且我們看見在舊約裏,尤其在以色列敗落的時候,神打發的先知更多。更多的先知,表明神的愛、神的心願,好像神還不肯放棄,神還是要藉著先知來喚回祂的百姓。先知是看見神的榮耀的,先知是看見神的旨意的,先知是看見神的心願的。神現在還是要先知去告訴祂百姓,神對於祂百姓的心願是什麼,神要祂的百姓成為什麼樣的。這個是神打發先知的一個原因。
所以一個作先知的人,如果他沒有異象,他沒有看見神榮耀形像的話,他就不能作先知,不能替神說話。一個隻看見以色列敗落情形的人,這是很容易的,就像我們很容易看見教會敗落的情形,這個不需要我們有特別的恩賜,是一目了然的。但是作為一個先知,他不但要看見這敗落的情形,他必須要看見神榮耀的旨意,必須要看見神的榮耀。我們只看見人,不能作先知。我們要看見神,我們纔能作先知。我們只看見墮落的情形,不能作先知。我們必須要看見神榮耀的旨意,我們纔能作先知。所以在這裏有一個很基本的條件,就是說我們是不是有異象?我們是不是有看見?先知就是先看見,人看不見,他看見了。他看見了神對祂百姓的那個心意。那麼,有了這樣一個異象,我們纔能作先知。所以你讀聖經的時候,你就看見每一個先知他都是有所看見的。
以賽亞也是一樣的,在以賽亞書第六章,我們看見,當烏西雅去世的時候,以賽亞不知道前面的道路是怎樣,他不知道繼續烏西雅的王究竟能不能照著烏西雅在神面前那一種的光景來幫助以色列人。所以他就到聖殿裏,他看見了異象。他看見耶和華的榮耀在寶座上,祂的衣襟充滿了聖殿。並且聽見撒拉弗說:
“聖哉、聖哉、聖哉。”當他看見這種光景,他就看見自己是個嘴唇不潔的人,住在嘴唇不潔的人中。撒拉弗就用火炭沾他的嘴,然後他聽見說:“誰能為我去?我差遣誰呢?”以賽亞就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因著他看見了神的榮耀,他纔能作一個先知。把神的旨意傳達給祂的百姓。
新約的時候也是一樣,我們看見無論是彼得、是約翰、是保羅,他們都是看見異象的。彼得承認主的時候,主說:“這不是人所指示的,這是我天上的父所指示的。”他看見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他在變化山上,看見主耶穌乃是王,是神的兒子,我們要聽祂。他在約帕屋頂上,看見有一塊布從天上墜下來,裏面有很多動物,神說:“起來,宰了吃。”所以說彼得是一個看見異象的人。因著他看見那個異象,他才有話語的執事。他話語的執事特別是與國度發生關係的。保羅也是一樣,他看見了大馬色的異象,然後,神就把他分別出來,作使徒、作先知。約翰也是一樣,他在拔摩海島上,看見了異象。
實在說來,在全部新舊約聖經裏頭,異象只是一個。各人所看見的,是那個異象裏頭的一部份。全部聖經只有一個異象,也可以說只有一個啟示,那個異象、那個啟示就是神的兒子。除了神的兒子之外,沒有其他的啟示。我們必須要看見神的榮耀顯在祂兒子的臉上。如果我們能看見我們的主,看見祂的榮耀,看見神的旨意在祂的身上,我們就有話可以對神的百姓說。因為神啟示的中心就是祂的兒子。如果神把祂的心打開來給我們看一下,我們所看見的是祂的兒子,不是任何的道理,任何的真理。不錯,每一個真理都有祂的地位,但是各種的真理都是集中在我們主的身上。換一句話說,主不單是真理,主是道路,主是生命,一切都是主自己。在神的心裏頭就是祂的兒子,沒有別的人,沒有別的東西,神一切的豐富都在祂兒子裏面。我們要得著的恩典,是在基督裏面,在基督外面找不到。也只有在基督裏纔是活的,在基督外面,真理就變成道理,都是死的。一切都是在基督裏,這一個是全部聖經的啟示。不單啟示錄是耶穌基督的啟示,從創世記一直到啟示錄,都是耶穌基督的啟示。所以你看,連亞伯拉罕也看見了基督的日子,就心裏面歡喜。他尋找的是那一座有根基的城,並不是迦南。所以,在全部神的話語裏面,我們所要看見的異象,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讓我稍微岔出去一點,我們過去,在講異象、講啟示的時候,有一點偏差。我們過去常常說,天上的異象包括兩個東西:“基督”和“教會”。保羅在大馬色路上,他所看見的是基督。但是因為主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4)因此我們說,掃羅在大馬色路上也看見了教會,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常常把基督和教會當作異象的兩個重要部份。當然,基督是頭,教會是身體,是合一的,你沒有辦法分開。但是因著我們把這一個啟示當作是兩個並重的啟示,結果,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把中心轉到教會上,而把基督的地位減輕了。甚至到一個地步,我們把異象當作是教會,基督不見了。我想這是我們過去的一個偏差。我不知道你們怎麼領會,我只知道自己在那個時候是這樣領會的。但今天我覺得不是這樣。在神的那個異象裏,沒有兩個中心,只有一個中心,那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除祂以外別無其他。
你把神的心打開來,你能看見的,除了主,還有誰呢?父愛祂的兒子,要把一切都賜給祂,連我們也是賜給祂的。但是你如果把基督的心打開,你在裏面所看見的是教會。基督愛教會,為教會舍己。可以說在基督的心裏頭,就是教會了。所以,以弗所書第二章給我們看見,神在創世之前,就照著祂自己的喜悅,定了旨意,就是到了時候,把萬有都在基督裏同歸為一。到了第三章,我們看見,神在創世之前,在基督裏所定規的旨意是教會。神在創世之前所定規的旨意是基督;神在基督的裏面所定規的旨意是教會。我想大家都是讀聖經的人,如果你去看的話,你能看出這一個不同來。到後來,我裏面有一個感覺,可能也是因為自己落在那一個錯誤裏,我看見這一個錯誤影響之大,損失之大。所以後來我來到主面前的時候,在神的話語裏頭,好像給我看見,天上的異象乃是基督,在基督裏面我們看見教會。我們不能把教會來代替基督,我們只能在基督裏找到教會。在基督之外,我們要建造教會,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否則,我們所建造出來的東西不是教會,不成教會。因為只有在基督裏,你纔能看見教會,教會是因著基督而產生的,教會是為著基督的。所以我覺得,今天作話語執事的人,在異象上,我們還得在神面前來重新尋求一下,究竟我們所看見的異象正確不正確?我們所謂看見的異象,是不是有偏差?是不是應當有一點糾正?
一個作先知的人,根據以西結所給我們看見的,他不但要看見神榮耀的形像,這是基督。同時你看見,神對以西結說,在這裏有一個書卷,你要把這個書卷吃下去,吃下去之後,在你的嘴裏非常甘甜。以西結就開口把它吃下去了。於是神就立他為先知。到了新約,我們看見在約翰的身上也有這樣的事。啟示錄第十章裏,在天上有聲音對他說:“你要把那天使手裏張開的書卷拿來,並且你要吃下去。你吃下去了,在你口中非常的甜,在你肚腹裏頭是非常的苦。然後你要再說預言。”我們今天要作話語的職事,一面,必須要有異象,要有啟示;另外一面,必須要把神的話吃到我們裏面去。好像吃那書卷一樣,整個的吃下去。而不光是吃一張,吃一片。若不把神的話都吃進去,我們就不能作先知,說神的話。因為凡是說神話的人,都是根據神已經說的話。我們今天沒有新的啟示,就是說,沒有在聖經的話語之外的、有一些新的、出奇的話。沒有!如果有的話,就是假先知了。一個作真先知的人,他必定是說神已經說過的話,就是說,他按聖經裏頭的話說。如果我們對於聖經不過是片片段段的,我們就沒有辦法作話語的執事,必須把神整個的話語吃下去。所以我們對於整本聖經,必須把它豐豐富富地藏在心裏,這是基本的。然後你才看見,神的話臨到以西結,神對他說話了。這用新約的話來說,就是一面要把神的話豐豐富富地藏在裏面,這是神的真理;但是有了這個,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神向我們說話。其實,神要向我們說的話,都已經在裏面,你已經吃下去了。不過,現在聖靈把它一點一點重新對你說一下。當聖靈把你吃下去的話在一點上重新向你說,你就可以開口作先知說話了。因為神的話臨到了。
弟兄姊妹,我們看見在以西結的身上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一面一定要看見我們的主,看見祂的心意;另外一面,我們必須裏面有祂的話,且因著聖靈的啟示,叫這話變成活的話,這話出去就有生命的功用。這是作為先知要注意的一點。
我們讀先知書時看見,當以色列百姓、猶太百姓他們在荒涼、墮落中,神說:“我從早到晚差遣許多的先知來對你們說話。”神的心愛祂的百姓,要把他們挽回過來,來稱為一個榮耀的百姓。這是神的心意。所以神對以西結說:“你即刻要對他們說話,把神的心意告訴他們。雖然他們不聽,但是最少他們知道有一個限制。”但是,當時無論以西結也好,耶利米也好,你看見他們到神的百姓中,百姓們不聽,根本不要聽。甚至於怎麼說呢?他們聽這些先知對他們說話,好像聽唱歌的人在那裏唱歌一樣。他們就是這種的態度。但是感謝神,今天我們實在看見在神兒女中間,有許多渴慕主話語的人,他們要知道神的旨意,他們要知道神究竟在他們身上要完成什麼。今天需要有一班人,是有看見,是有神的話在裏頭,神的話也臨到他的。如果這樣,就可以來牧養弟兄姊妹,神的見證就可以恢復過來,榮耀的教會不是不可及的,榮耀的教會是可以有的。所以我覺得我們的責任很大。不過,我們也知道,在這混亂的時候,假先知也很多。你如果看耶利米第二十三章,你就看見,有許多假先知在那裏。神說:“我並沒有差遣他們,我的話也沒有臨到他們,我也沒有給他們異象。”他們在那裏說:“我作了夢了。”他們在那裏說:“我有話了。”都是憑著他們自己的幻想在那裏作夢,都是憑著他們自己的意思在那裏說話。今天這樣的假先知很多很多,可以說是多過真的先知。那些假先知是為著什麼?為著迎合人的心意,要得著益處。因為到了末世的時候,人的耳朵發癢。他們不願意聽真理,他們要聽一些能益他們耳朵的,能讓他們聽了覺得舒服的。在這樣情形下,我們如果在話語上來事奉弟兄姊妹,應當怎樣作一個真的先知?我們應當怎樣忠心?神所給我們看見的,神的話語所告訴我們的,如果神的靈在裏面感動我們,我們有沒有忠忠心心對神的百姓說話?或者我們覺得說,如果這樣做,恐怕反抗太大。我們為遷就弟兄姊妹,就把神的話刪去了、減少了、保留了。
保羅對以弗所的長老說:“我在你們中間三年之久,日夜流淚,把神的旨意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凡對你們有益處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今天,尤其處在我們今天的環境中,是不是作一個不但是真的先知,並且是忠心的先知。我們知道保羅對哥林多人,不能把神的奧秘完全向他們打開,因為他們屬肉體,他們是嬰孩。但是很希奇,雖然他覺得不能向他們打開,但你讀他的書信,就看見說,他似乎是偷偷摸摸地還在那裏打開。因為在他裏面,他不能不忠心,他不能自己知道了而不給弟兄姊妹知道。但是,今天我們不一樣,我們知道,卻不給弟兄姊妹講,我們愛惜自己。所以我們作神話語執事的人,應當回到主面前受鑒察究竟我們有沒有忠心?
忠心沒有別的意思,忠心就忠心所交付我們的。主沒有交付的,就不問我們;但是,主已經交付我們的,我們就要忠心。當然,主是我們的榜樣,當我們的主在地上的時候,祂是神的先知。好像以賽亞六十一章所說的:“耶和華的靈告訴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我們的主傳神的旨意,祂的話語充充滿滿有恩典、有真理,祂說的話是真理,祂作的事是恩典。祂不說自己的話,祂說:“我聽見父所說的,我就說。是父在我裏面說的,不是我說的。是父在我裏面作的,不是我作。是我看見我父作,我就作。”他存心順服,卻死在十字架上。正像詩篇所說的:“我來了,要遵行神的旨意。”因著祂忠心,祂被棄絕。祂不向法利賽人和祭司妥協,不隨從當時的風俗遺傳,忠心把神的心意給我們,結果,祂被棄絕了。但是感謝神,祂得著了一班人。今天也是這樣,如果我們要忠於神自己,恐怕基督教的世界要棄絕我們,一定棄絕我們。可能在外面好像是失敗,主在十字架上,在外面看是失敗,但是在實際上看是大的成功,最大的成功,沒有一個成功比這個更大。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今天在這一方面,可以大家察看一下。
這個以西結,我們看見他一面是先知,從神那裏看見、領受話語,然後就針對百姓的情形,把神的話語傳給他們,盼望他們能聽神的話而回轉,回到神的旨意裏面去。另外一面,神也說:“我設立你作守望者。”在第三章和第三十三章,神設立他作守望的人。一個守望的人,他是與其他的人分開。別人都在城裏睡覺了,守望的人,他要在城牆上面往遠處觀望、守候。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到了夜深的時候,是人最沉睡的時候,但是神要我們來作一個守望的人。當別人在那裏睡覺的時候,你要儆醒!當別人在城裏家裏的時候,你要站在城牆上面,你要在那裏往遠處觀看,好像先知哈巴谷他到守望臺上去守望。用屬靈的意思來說,就是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在裏面存著盼望,留心守候。我覺得自己缺少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這個是我常常的禱告,盼望能一直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很多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是活在環境裏面、許多事情裏面,我的靈沒有住在至高者的隱密處,不是在那裏與祂有甜美的、不住的交通。這是我應當在的地方,但是我常常感覺不夠得著。如果我們要作一個守望的人,而一直住在人群的中間,一直被工作包圍,我們就沒有辦法作一個守望的人。一個守望的人,一定要脫離人群,脫離我們的環境,就是脫離我們手中工作的包圍。我們不是說我們的身體要脫離,但我們的靈一定要脫離這些東西,進到至高者的隱密處。這是守望台。我覺得這是我的缺欠,可能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缺欠。有多少時候我們是真正安靜在主的面前,在至高者的隱密處,在那裏等候、思念、仰望、瞻仰?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看見,我們就會聽見有主的話臨到我們,主的旨意就告訴我們,我們就能向弟兄姊妹發出警告的話。一個守望的人,如果看見危險,他不吹號筒,那個睡覺的人被殺了,雖然他因著他自己的罪而死,神說:“我要向守望的人討他的罪。”如果守望的人吹號了,人不聽,而死在罪中,神說:“你就無罪。”神不向守望者討罪。
所以,作守望的人,責任非常重。神既然給我們作了守望的人,如果不吹角,是不是因為我們自己也睡著了呢?在啟示錄裏你看見,在殿裏守望的人,如果發現他睡著了,怎麼樣?把他衣服脫掉,羞辱他。弟兄姊妹,我們今天是守望的人,我們不能怪弟兄姊妹沉睡,今天你看看弟兄姊妹的光景,都在睡覺了。但是如果我們也在睡覺,我們看不見神的榮耀,我們不知道神的旨意,我們覺得沒有什麼,弟兄姊妹都蠻好蠻好。審判的日子近了,我們不能警告他們,這是我們在主面前要鑒定的。守望的人不但要吹號警告沉睡的人,叫他們醒過來,如果在罪惡之中聽到警報醒過來,悔改了,神說:“他就不必死。”因為神不願意惡人死亡。守望的人吹號也警告義人,如果他因著他自己的義,以為靠得住,就隨便犯罪,他所有的義都不算,他要死在他的罪中。
守望的人因著守望有看見、有聽見,而向百姓發出警告的聲音。同時,聖經告訴我們,守望的人也是在城牆上晝夜不停地向神述說、呼喊:“神啊。”不讓神休息,只等到神把耶路撒冷成為可讚美的地方。所以弟兄姊妹,我們這些守望的人,神既然給你看見了祂的心意,同時,你也看見神百姓的光景,我們怎麼能不在神面前作一個代禱的人?我們要晝夜不息地禱告,不讓神休息,就是提起神的心意。其實並不是勉強神,是你與神同行,與神同行,因為你知道這是神的心。我們既然知道了神的心,守望的人、就有責任:我們要禱告,晝夜不住地禱告,一直禱告到耶路撒冷成為可讚美的。在這一方面,我覺得自己對主虧欠。
巴不得趁著這個機會,我們大家在主面前檢驗一下。很多時候,我們忙忙碌碌在事奉的事情裏面,花很多的時間預備講的道,甚至連禱告的時間也沒有。許多時候,光是為著應付弟兄姊妹表面的需要,忘記了神呼召我們是為著應付神心中的需要。所以巴不得主在這一方面多給我們有溫習的機會,大家好好地俯伏在祂面前,受祂的光照。感謝神,主還沒有來,還有機會。我常常在每一天早晨醒過來的時候,裏面生出好大的羡慕:神啊,你還給我留一天的機會,讓你在我身上作你能作而還沒有作的工作。所以弟兄姊妹,神還留我們在地上,還有機會,巴不得我們不再馬虎,不再敷衍,不再隨便,認認真真起來,神的恩典是夠用的。
我們從以西結第三十四章,再來溫習一個功課。在以西結三十四章裏,特別提到牧人的事情。在新約聖經裏,有兩種的人,是特別被神在教會中興起作牧養的人。一種在以弗所第四章第十一節,主為著愛教會,把四種的人賜給教會。其中有一種人是“牧師”和“教師”。在中文聖經裏,這個地方翻作“牧師”。英文聖經也把它翻成“Pastor”。但是,這一個字在其他地方,聖經都是翻成“牧人”、“牧養”。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在這裏翻成“牧師”了,可能是因為當時有牧師制度,所以人就認為說這個就是“牧師”。我們知道“牧師”,或者說是“牧養”、“牧者”不是一個制度,乃是有一些人,神特別給他恩賜,能做牧養的工作。神把這樣的人賜給祂的教會,用神的話來做牧養的工作。我個人有這樣一個觀念,我不知道對不對?就是說,神所賜給教會的不是五種人。有人說神給教會五種人。但是,就著中文的原文文法看,實在是四種人,不是五種人。因為那裏說是“牧師”和“教師”。換一句話說,這個“牧人”和“教師”是一種的人。它的不同在哪里呢?“教師”的物件可能是大眾,他對於會眾好像公開地在那裏教導,把神的話語教導神的兒女。那麼,這個“牧人”呢?可以說是私下,在各人中間用神的話來教導神的兒女。他們的工作特別是用神的話來與神的兒女單獨地在那裏教導、幫助,針對他生活上、或者一切的問題,用神的話來開導他。這是神對教會的一個恩賜,是一種的人。我們感謝神,因為我們實在看見神有把這樣的人賜給祂的教會。那麼,究竟這樣的人是不是今天的牧師呢?這個我們不知道。也許有的牧師,神實在是給他有這樣牧養教導的恩賜,但是,這個制度不是聖經裏頭的東西。這個工作,這個恩賜,聖經裏頭給我們看見是神給祂的教會的。另外一面,彼得前書第五章裏說,神在教會中也設立一些長老,作長老的人,他們牧養神的百姓。所以作長老的也是做牧養的工作。他們在那裏帶領弟兄姊妹往主裏頭去。這也是神在教會中所預備的一個恩典。
不過,我想把這個範圍擴大一點。除了神給教會牧養的人和長老,就是一班負責的、負牧養責任作教導工作的人,我想在坐的每一個弟兄姊妹都是在這一個牧養上面有份的。主對我們說,要彼此相顧,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到別人的事,要幫助那一些軟弱的人。所以,我相信除了這兩種的人之外,在教會中間,還有許多的弟兄姊妹都在做牧養的工作。好像你稍微在主裏面長大一點,那麼,你就要帶著一、二個,或者更多的在屬靈方面比較幼稚一點的人,你要去照顧他、關心他、為他禱告,勸勉他、鼓勵他,有的時候也要改正他。在教會中,所有在主面前多蒙恩典的人,都有這樣的責任。因此,這一個所謂“牧人”,牧養的這一個責任實在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所以在牧養方面,我們所有的人都需要有一點的學習,而不光是兩種的人要學習。
以西結第三十四章是完全講“牧人”的事。神的話臨到以西結,叫他對以色列的牧人發預言。神在以色列人中間設立了一些人作牧人,但是神所設立的那些牧人,實在是沒有照著神的旨意牧養神的羊群。所以,神就藉著以西結對這一班不盡責任的牧人,說了一番話。在這一章聖經裏頭,我想我們要注意一點,就是神在那裏說,神一再說:“我的羊,我的群羊。”換一句話說,神是在那裏一再對那些牧人說,“這些的羊不是你的,這羊群也不是你的,這羊是我的,這羊群是我的羊群,我的(Flock)。你不過是被我設立來牧養我的羊和牧養我的羊群。”我想這一點,我們應該要清楚的。
我們知道,所有神的兒女,凡是神放在我們的手裏,叫我們來牧養的,都是神的羊,不是我們的。有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錯誤,不知不覺的,因為神把這些弟兄姊妹放在我們手裏,叫我們來看顧,我們漸漸就認為這些的羊是我的,是我的產業,因此可以照著我的意思來支配他們,來控制他們。有這一種的危險。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這些人都是我的羊群(MyFlock),是屬於我的。”我們很容易講這樣的話。但是主給我們看見,不但羊是祂的,羊群也是祂的。同時,在約翰第十章裏,主說是一個牧人,一個羊群主自己就是那個牧人,所有神的兒女都是一個羊群。主說:“我還有羊在這圈的外面,不在這圈的裏頭。我要把他們領回來,叫他們成為一群。”主給我們看見,這裏有圈,猶太人是一個圈,在猶太人這個圈之外,還有外邦人。主說:“不但在猶太的圈裏有我的羊,並且,在猶太圈的外面,外邦的圈裏頭,也有我的羊。我要把這些羊都領出來,把他們合成一群。”所以我們要緊記,教會只有一個,羊群只有一群,不是有很多的(Flocks),只有一個(Flock),只有一群。這群乃是主說的“我的羊群,是屬於我。”我們雖然好像很多,我們雖然分散在各地,好像一班一班的人。但是,從主的眼光看,他認為只有一群,而這一群與世界來比較的話,是小群。這就是路加第十二章裏所說的,主說:“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神樂意把祂的國賜給你們。”所以“小群”這個字實在是代表教會說的,因為教會與世界來比較的話,是一小群,而且不是許多的小群,乃是一小群。
那麼,說一個笑話。當年倪弟兄出詩歌,那時有疏忽了一下,結果給人領會錯誤。就是他給詩歌起名字時,用(Sings forthe little flock)“小群詩歌”。它的意思是說,這個詩歌是為著教會的,為著小群的。其實這並沒有違背聖經。但是沒有想到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的聚會沒有什麼名稱,所以人就覺得,對你們這一班人,沒有名稱就好像沒有把柄,抓不住了,不曉得你們是怎麼一回事。我想我們人總是喜歡要有一個把柄來抓,那你就覺得安全了;如果你抓不到把柄,就覺得不安全。所以那個時候,基督教覺得非常不安全,他找來找去找不出一個名字來。他說:“你們用的詩歌是小群詩歌,所以你們就是小群。”那麼,一直到今天,人還在那裏稱有一班人叫小群。很可惜,有一班人自己也承認是小群。那個承認是一個(Exclusive)的承認,如果是(Inclusive)的承認是沒有錯。如果是(Exclusive)的承認,好像人說:“我是屬基督的。你是屬保羅,你是屬亞波羅,你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那就是大問題,恐怕這個問題比屬保羅還厲害。所以以後我們看見犯了這一個毛病,馬上就把“小群”兩個字從詩歌上拿掉。只剩下詩歌兩字,但是“小群”這個(Minimum),好像標籤粘在上面,一直到今天脫不掉。很多人,尤其在美國,我到了美國,人還在那裏問我:“你是不是小群?”我知道他的意思,我說:“我不是。”如果我們真正能懂得聖經的名詞,那麼,感謝神,我們都是小群,我們都是那一群的羊,這一群羊的牧人是我們的主,主是牧人,一個牧人,一群羊。不過,主為著要看顧祂的羊群,祂就設立了一些牧人在祂的底下。你看彼得就很清楚,他在彼得前書裏說,你們作長老的是要牧養神的羊群,等到牧長顯現的時候,可以得著榮耀的冠冕。我們的主耶穌,祂是(Chief
Shepherd),祂是牧長,我們這些人,都是在這個牧長底下作小牧人,作幫助的,好像助手一樣,在那裏照著我們牧長的意思,來替牧長做應當做的工作。所以,我們一定要記得說,羊是屬於主的,羊只有一群,牧長只有一位,是我們的主。我們不過都是在祂的底下作祂的幫手,服侍我們的弟兄姊妹。
聖經給我們看見,我們的主不但是牧長,約翰福音第十章十一節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同時,在希伯來書第十三章裏我們看見,祂是個大牧人(Great Shepherd of thesheep)。因為祂憑著永遠的血要把我們帶到完全的地步,祂牧養,是把我們牧養到一個地步,叫我們能與祂的性情有份,能被模成祂自己的形像。所以談到牧養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提到我們的主,因為只有祂是那個牧人,而所有的牧人都是在這牧人的蔭下,都照著祂的旨意,來牧養祂自己的羊。我想這一個大家都是清楚的,我們稍微提一下就是了。
在以西結那個時候,北方以色列國是早已被亞述吞滅了。南方猶大國也有一部份人已經被擄到巴比倫去了,雖然耶路撒冷還在那裏,但是很快的整個猶太國都要滅亡。那個滅亡原因,當然是因為以色列百姓違背神,他們拜偶像。但是如果我們看主的話語,我們也看見說,以色列滅亡與牧人也發生很大關係。那個時候,有很多假先知起來害了這一班猶太人,假先知在那裏安慰他們說:“有平安,有平安。被擄的人兩年之內都要回來的。”在那裏用謊言安慰他們,一直使他們不去悔改,以為說有平安,結果叫猶大國也遭滅亡。所以這一班假先知在神面前實在要負很大的責任。同時,牧人在神面前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因為神設立牧人,目的就是要他們照著神的旨意來牧養祂的百姓。結果呢?這些牧人不但沒有照著神的旨意牧養他們。神說:“你們只知道牧養自己,牧人豈不當牧養群羊嗎?”換一句話說,他們把這些羊當作自己的羊,不但沒有為神去牧養他們,反而從羊的身上得好處,來滿足自己。他們吃羊的脂油,我們知道脂油在舊約聖經裏是人不能吃的,羊的脂油都要獻給神,因為脂油是代表生命的豐富。如果你吃東西,除了身體要消耗之外,還有剩餘的就變成油了。所以,這個可以說是生命的豐富。在當時,這個是最寶貝的,所以要獻給神,人不能吃的。但是,這一班的牧人,他們在那裏吃羊的脂油,還要穿它的皮,把肥壯的宰了吃,叫自己穿得暖,吃得飽,生命好像滋潤,自己能增長,完全失去了牧養的責任。所以你看見說,一個牧人可能會落到這樣一個地步。如果我們開始覺得羊是我的,接下去你就會利用羊來肥己,這是自然的趨勢。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當然只會顧到能從羊身上得著什麼,並不關心到羊的光景是如何。所以主在那裏責備他們,說:“瘦弱的,你們沒有養壯,有病的,你們沒有醫治,受傷的,你們沒有纏裹,被逐的,你們沒有領回,失喪的,你們沒有尋找.但用強暴嚴嚴的轄制。因無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獸的食物。我的羊在諸山間,在各高岡上流離,在全地上分散,無人去尋,無人去找。”我相信當神差遣以西結來責備這些牧人的時候,神的心是何等的傷痛,因祂看見這些羊分散,沒有人去尋,沒有人去找。我們記得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祂的心情也是一樣。當祂看見眾人的時候,祂裏面就說:“好像羊沒有牧人一樣,都散開了,都作了野獸的食物了。但是沒有去找的,也沒有人去尋。”主的心是何等的傷痛。所以祂來就是來尋找、拯救失散的人,這是主的工作。
弟兄姊妹,我們在這裏能不能體會主的心腸?今天在教會中,在神的兒女中,當我們在那裏服事的時候,我們有沒有主的心腸在我們裏面?有沒有看見今天神的群羊那麼的瘦,沒有供應;很多神的兒女受傷,沒有人去替他包紮;許多神的兒女有病,沒有人醫治,迷路了,沒有人去尋找;沒有人來領導,四處分散,都作了仇敵吞吃的食物。我們裏面有沒有看見這樣一幅圖畫?我們的主祂看見了這幅圖畫,所以,祂吩咐門徒說:“你們要求神差遣工人,因為莊稼已經熟了。”弟兄姊妹,今天在教會裏就是這樣光景。在教會裏面,好像所注重的就是主日的講臺。如果主日有人講一篇道,算是好的,那麼,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能得著一點供應。但是,對弟兄姊妹的照顧,我們是不是都同心合意地在那裏盡責任,把弟兄姊妹帶到主面前,豐豐富富地帶到主裏面去,讓他們不至於消瘦,讓他們能肥壯、有供應、有屬靈的供應?許多的時候,連我們主日的講臺也不過是一些道理,不能叫他們靈裏得著供應。
我們今天是不是有這樣同感?主的心情是不是也成了我們的心情?如果有主的心情在我們裏面,那麼,看見瘦弱的,當然要供應他,幫助他;看見受傷的,當然要去幫助他;看見哪個有病的,要醫治地;看見失散的,要去尋找,要去把他們帶回到這個羊群裏面。當時以色列的那些牧人,可能是指著君王說的,也可能是指著祭司說的,也可能指著先知、文士說的,總之他們應當照著神的旨意來餵養、保護神的群羊。但是,他們卻是為著自己,都是為著自己,利用百姓來叫自己得益,完全違背了神的旨意。我讀了這一段話,覺得對於我們是一個很大的警戒。
所以,到第十一節開始,你就看見,主說祂自己要來作牧人,因為牧人都失職了。主說:“我自己要來,我自己要來聚集他們,我自己要來餵養他們,我自己要來作他們的牧人,一直把他們帶回到猶太、以色列,帶回肥美的地方。”神自己要來作恢復的工作。
這叫我聯想到一件事:除了主之外,在聖經裏有沒有一個人,或者一些人能幫助我們看見我們當怎樣來作牧人,當怎樣照著神的旨意來牧養祂的羊群。我想到大衛。我們知道大衛從小就是一個牧羊人,因為他忠心牧養他父親的一點點的羊,所以,後來神就叫他來牧養整個以色列人。我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寫詩篇第二十三篇。有的人認為說是他看他父親羊的時候;有的人認為乃是到他作王之後,年長經驗更豐富的時候,他纔能寫這樣一篇詩篇?我們不知道。但是無論如何,這一篇詩篇給我們看見神怎樣來牧養祂的羊群。大衛在那裏把自己當作神的羊。他一面是根據他自己牧養的經歷,一面加上他得著神牧養他的那個經歷,然後產生出這個詩篇第二十三篇。所以,我想我們稍微把它看一下。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在這裏,大衛給我們看見,耶和華神是我的牧者。所以我們提到牧者的時候,實在說來神是我的牧者。人雖然可以被神用來牧養我們,但是,真正牧養我們的是神自己。如果我們沒有經歷神的牧養,我們就沒有辦法來牧養弟兄姊妹。今天的問題是在這裏,我們經歷神的牧養有多少?我們經歷神的牧養有多少,我們能被神用來牧養弟兄姊妹的也就有多少,我們對於弟兄姊妹的牧養,不能超過我們受主的牧養。所以,屬靈的牧養是生命的故事,不是職事的問題。我們不是光拿一些知識去餵養神的羊群,知識不能叫他們吃飽,只有生命的東西能叫他們吃飽。生命的東西,如果我們自己在神面前沒有受到神的餵養,我們便什麼都沒有。大衛所以能牧養一個國家,因為他受神的餵養是那麼的多。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他把自己當作神的羊,放在耶和華的手上,讓耶和華來牧養他。在這裏我們看見,有一個交托,大衛在神面前有一個交托,一個(Commitment),他把自己交托在主的手裏,接受耶和華作他的牧者,讓耶和華來牧養他。按著神的救恩來說,我們都是神的羊。但是,我們常常覺得,在神的羊群裏,有的羊不聽牧人,有的羊順服牧人。有的羊不接受牧人的餵養,他(它)以為自己可以餵養;有的羊知道自己非主來牧養不可,自己沒有辦法,所以把自己完全交給牧人來餵養。好像那一百隻羊裏頭,有一隻跑出去了,它以為自己可以活。在神的兒女中間,我們看見這樣的事;在我們自己身上,也發生這樣的事,有時候,我們對於我們的主不交通,不夠交通,沒有這個(Commi
tment)。
如果你把你自己(Comm i tment)交付給祂了,讓祂來牧養你,祂要領你到哪里就到那裏,祂要給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祂要怎樣對付你,你就接受那個對付,你就是一個交托的人了。一個交托的人,在神面前能得著最多的榮耀。不是神對於我們有偏待,神不偏待任何的人,神的恩典對於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有的人蒙恩多,有的人蒙恩少?有的人好像神給他的餵養特別多,有的人好像神給他的餵養不多?原因在於我們交托不交托,我們有沒有把我們自己放在我們牧人的手下。所以我覺得詩篇二十三篇是大衛自己的經歷。他能經歷神那樣的餵養,就是因為他把自己完全交托給主,讓主來帶領他,不管主怎樣帶他,他就跟,總不離開這個牧人。所以你就看見,他一生的道路是合乎神心意的。“耶和華是我的牧人,我必不至缺乏。”這是他的信心。他相信:我如果把自己交托給主,祂一定會餵養我,叫我一無所缺。弟兄姊妹,今天我們在主面前,有沒有這樣的信心?如果我們真正看見祂是耶和華,全有、全足、全豐的神,萬有的主,我們真能認識祂的話,我們能相信不至缺乏,只要在祂的手下,沒有問題,如果我們跑出了祂的手,當然有問題。
那麼,神怎樣來牧養大衛?他說:“抱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你知道羊需要吃草,注意這裏的青草地是多數的(Green pastures),這個(Still waters)也是(Waters),也是多數的。因為在我們人生經歷上,某一個時期,我們需要某一種的供應,所以這個草場有不同的草場。並且是青草,表明是新鮮的,不是枯乾的,是滿有生命的東西。牧人一定要先為羊尋找這個青草地,因為羊本身不懂。人看見羊都覺得很可愛,這個是真的,你看見了,你的感覺和看見一頭羊的感覺是不同的。但是羊最笨,可愛是可愛,但是非常的笨。我們基督徒就是這樣,可愛是可愛,笨實在是笨。羊自己不懂得分辨哪些草是可以吃的,哪些草是毒草。同時,羊如果迷了路,找不著回來的路,不像狗。還有,羊吃草的時候,如果鑽到荊棘裏去,它自己不會退出來。所以說,羊實在是很笨很笨的一種動物。如果沒有牧人替它尋找草場的話,它要餓死,它要被毒死。所以牧羊的人先要去找草場,他知道哪里有青草,哪里沒有毒草,就把羊帶到那裏去。羊到了那裏它就吃,它不分、也不管,它根本不會分毒草、好草,不會分的。它就是吃、吃、吃,一直吃,吃到飽了,就躺下來,躺下來就睡覺,開始消化了。它不是一面吃一面消化,不是慢慢地吃,它拼命地吃,吃到裏面脹滿了,就躺下來睡覺,消化它了。就是“躺臥在青草地上”,因為它吃飽了,現在要經過消化的工作。這用新約的話來講,就是我們的主祂為我們尋找草場,祂知道我們在哪一階段需要哪一種的牧養。這青草就是神的話,神的話就像青草長在一個個地場,許許多多、各種各樣不同的滋養在那裏。主帶領我們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真理來餵養我們,不讓我們受毒,叫我們能吃飽,叫我們能消化。這是主牧養我們的方法。
主這樣餵養我們,那麼,當我們這些受了主餵養的人去餵養別人的時候,也當照著這樣。對那些主放在我們手裏、要我們去牧養的人,我們也得替他們尋找青草的地場。因為神的兒女不知道什麼是毒的,什麼是滋養的。今天我們在教會裏看見,牧養的人因為自己沒有好好的受主餵養,所以他不懂怎樣來餵養主的群羊。我們在那裏幫助弟兄姊妹的時候,不會替他找合適的草場,有的時候把毒草也給他們吃了,所以異端就充滿了神兒女的中間,他們不能分辨,結果就中了毒。這是牧人的責任。同時,受了主餵養的人,有這樣經驗的人,還要知道怎樣按時分糧。我們一面不能把神所給我們看見的保留在裏面,不肯交通給別人,另外一面,我們交通的時候,也應當按時分糧,因為不合時宜的教育會叫年輕的人受傷害,能傷害人的。所以你看見,主餵養我們實在周到,祂帶我們到青草地上,吃飽了,叫我們消化。屬靈的帶領就是這樣。
那麼,領我們到可安歇的水邊,那水是(Still waters),不是像大浪凶怒情形,羊看見這樣就怕了。它一定是很安靜的河流、溪水,羊在那裏喝水,就在那裏得著安歇。這用新約的話來說,就是主不但用祂的話來餵養我們,也賜祂的靈來叫我們裏面得著安歇。聖靈住在我們裏面,就像這個靜流的水一樣,它對我們說話,不像狂風暴雨,也不像山崩,不像大火在燃燒。以利亞聽見的是一個微小的聲音(A
still voice)。所以聖經說“Be
still and know that I am God.你要安靜,你要知道我是神。”聖靈在我們裏面就像安靜的水一樣,叫我們能喝,叫我們得著安歇。這是主的帶領。如果我們受主帶領之後,我們怎樣來帶領弟兄姊妹呢?我們帶領弟兄姊妹,一面是要帶他們到主的話語裏,另外一面,我們要把他們帶到聖靈裏。我們要叫他們知道怎樣在靈裏接受聖靈的帶領,那恩膏在他們裏面怎樣來教訓他們。那個恩喜是真的,不是假的。在凡事上,大事、小事上,恩膏都會教訓他們。叫他按著恩膏的教訓,可以常常住在主的裏面。這是我們在牧養弟兄姊妹的時候,應當做的工作。
很多時候,弟兄姊妹因為不懂,所以他(她)們常常來問我:“我這件事可以做嗎?我那件事是不是不可以做?”常常有這樣的問題。那麼,怎麼帶領他們呢?如果馬上對他們說:“這些事不可以做。”聽了你的話,他(她)就不做了。結果你就看見說,雖然他(她)在這件事情上好像是解決了,但是他(她)與主之間沒有發生直接的關係。他(她)所受的教導都是外面的,在裏頭沒有發生聖靈的教導。假如有一個弟兄姊妹來問,比方說:“我看電影可以不可以看?”你馬上說:“電影不可以看。”如果他很聽話,他就不去看電影了。他雖然不去看電影,心裏還是愛看電影,裏頭還沒有受對付,這個還不過說律法而已。如果他來問你:“電影該不該看?”你應當問他說:“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你裏面有什麼威覺?是不是懷裏面發生問題了,所以問這個問題?你可不可以好好到主面前去禱告,去尋求,看看究竟可以不可以?等到你得著了主的引導,你可以再來,我替你驗證一下,看你所得著的是正確不正確。”這個我們可以做。弟兄姊妹,你看主在那裏餵養我們,在那裏牧養我們,祂是把我們帶到安靜的水邊去,帶到聖靈裏去。如果我們帶領弟兄姊妹,能這樣的帶領,實在能叫他們得著安歇。反過來,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地帶領弟兄姊妹呢?原因是我們自己沒有受這帶領。如果我們今天真是以耶和華為我們的牧者,我相信祂必定是這樣帶領我們。那我們受了這樣帶領,我們就能去帶領我們的弟兄姊妹。
接下去,“祂使我的靈魂蘇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我們今天還在這個世界,走路的時候,難免有時會碰到一點不順的事情。如果要跟從主,如果要照著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帶領,如果要遵守主的話語,你就看見,這條路不大容易走。按照世界來講,這是一條窄路。所以有時難免我們的魂就軟弱起來,好像覺得主的話太難了。就像約翰六章主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這些話連祂的門徒聽了也覺得:“這個話太難了。”而離開祂走了。所以當我們讀神的話,聖靈在裏面帶領,有的時候我們的魂軟弱下來了,我們的魂不願意,我們的魂不肯合作,我們的魂反抗,我們的魂覺得沒有這個力量,實在沒有這個力量可以照著神的話語、照著聖靈的引導去做。我們不能做!感謝主,在那時候你就看見,主叫我們的魂蘇醒過來。聖靈的能力要加強我們裏面的人,好叫基督因著信,能住在我們的心裏,叫我們的心被主的愛所激勵。這樣,我們這個人就蘇醒過來,祂就引導我們走義路。換一句話說,神在聖經裏所指引的路,聖靈在我們裏頭所帶領的路是義路,祂就帶領我們走在這條路上。這是神在我們裏面牧養我們,祂天天在那裏牧養我們。我相信弟兄妹妹都有這樣的經歷。沒有一個人他信主之後,好像跟隨主是一帆風順的,一直直線往上去。我想我們在跟從主的路上,常常有彎彎曲曲的時候,有時候停頓下來了,有時候還倒退了幾步,有時候還躺下來了,都有這樣的經歷。但是,感謝主,主不放我們過去,祂總是叫我們的魂蘇醒過來,引導我們走義路。
今天我們看見許多弟兄妹妹也同樣,好像走不上去,灰心了,有一點自暴自棄情形,有的好像生病了,不消化,覺得太難了。那麼,對這些軟弱的人,我們有沒有去扶持他們?或者我們說,他軟弱,活該,就讓他躺下去完了。或者因著主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我們就去扶持他,幫助他,叫他的魂蘇醒過來,幫助他走在義路上。這就是我們的牧養,我們的事奉,我們的責任。我想這是教會中非常缺少的東西,只靠
很希奇的,有時候,我們的主也會帶我們經過死蔭的幽谷,這是主的帶領。幽谷不見太陽,好像儘是黑暗。但是,這裏告訴我們,是死蔭的幽谷,不是死,還不是死,不過是個影兒,是個影兒而已,不過很像死一樣。有的時候,祂帶我們經過一個好像死一樣的光景,像保羅說:“死在我身上好像定了罪,我自己沒有活命的盼望。”祂把我們帶到一個地步,好像四面受敵,我們被困住了,好像無路可走了。但是,大衛說:“我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那裏你就看見那個代名詞改了,在第一節,第三節裏頭說:“祂要領我到青草地上,祂要帶我到可安歇的水邊,祂要蘇醒我的靈魂,祂要引導我走義路。”但是,當他經過死陰幽谷的時候,你就看見,不是他了,是你了。所以弟兄姊妹,主有時帶我們進到一種像死蔭的幽谷那一種光景裏去,這是為著祂與我們有更親密的交通。在那時候,不是祂,那個時候是你了。因為那個時候如果是祂的話,死蔭的幽谷你就過不去了。因為是你,換一句話說,主與你一同在那裏走,祂就在你的旁邊與你一同走,“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禰不但在那裏用禰的杖,禰的竿來引導我;禰用禰的杖,禰的竿來教訓我,來管教我;禰也用禰的杖,禰的竿數點我,表明說我還是屬於禰的。而且,神就在那裏進一步帶領我們經歷,好像保羅在腓立比書說的:“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並且曉得和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腓3*10)這個就是等於效法祂的死一樣。主把我們帶到一個死蔭的幽谷去,叫我們這個己、己的生命完全經過死,活不了,但是,復活的生命在我們裏面被帶出來了,叫我們能夠經過,不會是停留在那裏。在經過死蔭幽谷的時候,祂的杖,祂的竿都安慰我。安慰在原文裏是“Sterngth”(加我力量),祂加我力量,叫我能走過這個死,進到復活裏頭去。所以這也是主牧養我們的一個經歷。那麼,當我們有了這樣的經歷以後,我們碰到弟兄姊妹也進到同樣的環境,就知道當怎樣去牧養他們。否則,我們就不知道要怎樣幫助他們。
所以你就看見,我們作主的羊,如果作得好,我們就能被主使用來牧養其他的羊。這個原則是沒有辦法超越的。如果我們自己學習不夠,我們是沒有辦法幫助別人的。那麼,“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你經過了這樣經歷,就進到基督復活裏去。進到基督復活裏,當然裏面就有一個反應:“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且到永遠。”現在我知道主是不改變的,祂既然這樣帶領我,祂一定帶領我達到基督的豐滿,並且,我要一直住在祂的殿中,直到永遠。我也要留在祂的羊群裏面,永遠不離開。
所以我們提到牧人,就是主怎樣來牧養我們,我們就照著主牧養我們來牧養神放在我們手裏的這些祂自己的羊,就是照著神的旨意來牧養他們。使徒彼得說:“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是按著神照管他們。不是按著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能按著神照管他們呢?因為神在我們身上已經作了工。祂又說:“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不是本份的催促,乃是出於裏面的愛。所以你記得約翰二十二章裏頭,主耶穌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嗎?”三次主對彼得說:“你餵養我的小羊,你牧養我的羊,你餵養我的老羊。”所以說,這一個牧養完全是從愛出發的。如果不是主的愛在我們裏面,要我們去做這牧養的工作,是出於勉強的,不是出於甘心的。如果我們甘心,就表明是主的愛在我們裏面激勵,叫我們不能不去餵養祂的羊群。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不是為著要得著什麼,從弟兄姊妹身上得著什麼,乃是樂意把我們自己給祂。所以保羅說:“我願意為著你們費財、費力,我願意把我自己為著你們捨棄。”這就是作牧人的心志。彼得他接著又說:“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不是在那裏轄管他們,把他們當作我們的私財,產業一樣,乃是在那裏作他們的榜樣。因為我們走在前面,他們纔能跟上。在東方的國家,牧羊的人都是走在羊群的前面,不是在後面趕它們,是在前面領它們。所以,如果主給我們有什麼託付的話,我們是走在前面作榜樣,在我們身上表露出基督的餵養來,以這樣來餵養神的羊群。
嚴格地說,羊是主的,只有一群,牧人只有一位,就是主自己。但是,在神的教會中,神的的確確是把這個牧養的責任分給許多神的兒女,要照著祂來牧養他們。所以,盼望主藉著這些話,叫我們溫習一下,在神的面前再看看,究竟我們自己在神面前學了多少?只要我們把自己完全擺在大牧人的手下,這樣纔能產生忠心、良善的好僕人。願神恩待我們。──
江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