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一篇  彼得的職事—神的國

新約的三個職事

新約聖經裡有三個顯要的職事,一是彼得的職事、一是保羅的職事、另一是約翰的職事。這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二十七卷新約聖經裡:彼得寫了彼得前後書,另有馬可福音受彼得的影響很大;保羅寫了十三封書信,而希伯來書我們雖然不知道究竟是誰寫的,但是最少有保羅的影響在裡面,同時保羅的同工—路加寫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這樣一共就有十六卷是和保羅發生關係的;至於約翰,他寫了約翰福音、約翰一、二、三書和啟示錄共計五卷。除此之外,新約聖經就剩下馬太福音、雅各書和猶大書三卷,而這三卷書卻與彼得的職事非常相近,因此我們可以說:新約聖經裡的三個顯著的職事,就是這三位使徒所代表的。

彼得的職事是重在「神的國」(Kingdom of God),保羅的職事是重在「神的家」(The house of God)也就是神的殿、神的居所,而約翰特別注意的是「神的家庭」(The Family of God),神今天就是藉著這三個職事,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的心意。如果沒有新約聖經,如果沒有這三個職事,我們對於神今天在地上的心意,就模糊不清了。感謝神!祂藉著這三位職事,給我們三方面的啟示,叫我們能稍為認識神那永遠的旨意。

專一的職事

彼得的職事是神的國,這並不是說彼得對於神的家、神的家庭完全不知道。我們在他所寫的書信裡面,也能看見許多論到神的家、神的家庭的問題。不過,神藉著彼得所給我們的啟示,乃是神的國。同樣保羅對於神的國和神的家庭,也有很深的認識。但是他職事的中心,乃是神的殿、神的居所、神的家。同樣,約翰並不是不注重神的國、神的家,但是他特別被神所使用的,乃是關乎那家庭的問題。就著職事來說:職事總是專一的,換句話說:沒有一個人有全備的職事,沒有一個人能把神所有的旨意都帶出來,因為神的旨意太偉大。

因此,神就用各種各樣的職事來向祂的教會啟示,當我們來領受的時候,我們就要領受各方面的職事。換句話說:雖然有彼得、有保羅,也有約翰,但神不要我們說:我是屬彼得的、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約翰的。彼得也好、保羅也好、約翰也好,他們都是屬於我們的,我們都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屬神的。當我們來領受的時候,我們必須領受神藉著眾職事所給我們的,我們才能領會神那完全的旨意。

職事是神作工的結果

當神要興起一個職事的時候,或者說:神要藉著一個人來表達某種的職事時,神總是把祂所要作的事,先作在這個人身上。換一句話說:一個職事就是神在這個人身上作工的結果。因為所有的職事,並不是身外之物。不是一個人讀一點點書,稍微研究研究,就能產生某一種職事。也不是一個人在神面前領受一點恩賜,這個恩賜就會成為職事。一個職事的成就,乃是神藉著祂的靈,把祂所要作的工作,先作在這個人的身上,然後這個人才變成這個職事,這樣這個職事才是有能力的,這個職事才是活的,才能完成神的旨意。

其實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在神面前都該有一份專一的職事,就像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我們都是各為肢體:有人是手、有人是腳、有的人是心、有的人是肺,各人有各人的功用、各人有各人的職事,但是今天許多的恩賜被埋沒了,許多的職事不顯明;身體沒有辦法建立起來,這是因為我們沒有讓主作工在我們身上。

彼得的職事是神的國,在使徒行傳中,我們不僅聽見彼得傳揚神的國,我們更能從彼得身上看見神的國。這是因為神使用他之前,已經把神的國組織在他裡面。這樣我們若要明白彼得的職事,必須先明白彼得這一個人。

由西門到磯法

約翰福音第一章四十至四十二節:彼得第一次見主時,是被他的兄弟安得烈帶去的,主看見他就對他說:「你是約翰(或稱『約拿』)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繙出來就是『彼得』。)」彼得是個多話的人,許多的時候都是他先發言,但是他那一次見主的時候卻像沒有他說話的機會。聖經說:耶穌看著他,「看著」二字,並不是一瞥或一瀏不注意地看一下,乃是從上到下的打量。那天耶穌也許是三翻四復的看著彼得,這一看把彼得裡面的情形都看清楚了、看透了、看得他沒話可說了。彼得用不著告訴主他是怎樣的人,主耶穌這一看就把他裡面的情形完全顯露出來。

主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意思就是說:按著你的本相你是西門,但是今天我要在你身上開始作工,要把你變成磯法—就是一塊石頭。「西門」原文是「聽見」,主耶穌的意思是說:不錯,你從前是聽見;你聽見先知預言—將來有一位彌賽亞要來。但是光聽見是不夠的,你還要改變,要變成一塊石頭;我們知道這塊石頭何等重要。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主耶穌對彼得說:你是一塊石頭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大磐石上,陰府的權勢不能勝過她。彼得第一次與主接觸,我們看見神的工作在他身上就有了開始,這可以說是彼得得救的那一天,主耶穌就把他看透了。我們今天來到主面前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單單來聽道。我們還要被主看一下,讓主顯露我們裡面的情形,並在主面前悔改,接受祂作救主。這樣祂的工作就要在我們身上開始,叫我們在祂永遠的旨意裡面,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跟從主作門徒

聖經記載彼得的第二件事是在馬太福音第四章十二至二十節:當施洗約翰被希律王下了監之後,主耶穌就開始出來傳道。一天,祂行走在加利利海邊,看見彼得、安得烈兄弟二人在海裡撒網打魚,主耶穌看見他們就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那時候他們就撇下了網,跟從了主耶穌。這件事我們看見主在彼得身上第二次的工作。第一次祂把彼得看了一下,叫彼得蒙恩得救,但這只不過是個開始,緊接著祂就呼召彼得來跟從祂—不但相信祂並且來跟從祂。換句話說:是召呼彼得來作祂的門徒。甚麼是「門徒」呢?門徒不單是從老師學一點作事的本領,更要跟著老師學習老師的作人。

主耶穌說:「來跟從我」,就是要彼得來學像祂。不僅是彼得,主是呼召每一個蒙恩得救的人,都來跟從祂,作祂的門徒。一個人如果不跟從主,這個人在神的面前就沒有託付,神無法使用他。我們不但相信祂,並且要跟從祂。但是要怎麼跟從呢?古時人從師學藝必須離開自己的家,跟著老師住,成為老師家的一份子,沒有自己的想法,也沒有自己的喜好,必須凡事聽老師。

比方你是跟著木匠師傅學習作「木匠」,或許第一年只在師傅家裡泡茶、抱小孩、倒拉圾作些與木匠不相關的事,過了一段時間師傅才稍加指導,再過一段時間才讓你動手作。這樣過了幾年之後,你學成滿師了,當你告別師傅時,你不但學了他的木匠技術,也學了他的為人,甚至你的講話、思想、走路都像師傅的樣子。當主耶穌呼召彼得來跟從祂的時候,彼得知道如果要跟從主耶穌,必需撇下一切所有的,於是他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主。人如果不撇下一切來跟從主,就不能作主的門徒。人不能一面為自己有所保留,一面作主的門徒,也不能帶著條件來作主的門徒,作門徒是毫無條件的 (所有的條件都是老師的)。

換句話說:主要我們撇下一切所有的來跟從祂,不讓世上任何的人、事、物來霸佔我們的心,我們必須從這一切事上分別出來,不讓它有霸佔的緣由,就好像我們不認識它,不知道它是誰,與它沒有關係。當我們要跟從主的時候,我們必須有這樣的靈。我們願意把一切所有的都放下,甚至我們自己的生命也都放下,地上的一切不能再攔阻我們,當主叫我們去的時候我們就去,甚至不能讓我們的意見來打岔主的命令。這樣我們才能完全跟從主。這就是奉獻的意思,也就是完全向主的意思;這就是接受耶穌作我們的主,作我們的君王,我們成了主的國,祂在我們身上有完全的主權;這樣,我們在神的國度裡才會有很好的長進。

跟從主的第一課

彼得撇下一切所有的,跟從主周遊各處傳道、醫病、趕鬼。到了路加福音福音第五章,一天主耶穌他們來到彼得的家鄉—迦百農。彼得就趁此機會回家,但他這一次回家似乎是錯了,他好像忘了自己是一個撇下所有來跟從主的人—他又打魚去了。他是一個很有經驗的漁夫,但是經驗雖然豐富,神卻在那裡打他的岔,因此那一晚一條魚也沒有打到。

然而主並沒有禁止彼得去打魚,也沒有因著自己的門徒離開祂去打魚而擔心焦急。第二天早上還是照樣的傳道,那一天人許多,祂看見彼得的船停在岸邊,就上了船,叫他把船撐開稍為離岸,就坐下教訓眾人。講完之後就對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彼得說:「夫子,我們整夜勞苦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意思是說:主是傳道的人,不會打魚,打魚是我的老本行,我打了一整夜都沒有收穫,但是你是我的夫子,我就姑且聽你的話吧!彼得萬萬沒想到,這一網打下去,卻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還得招呼另一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才把魚拉上來,裝滿了二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彼得看見這情形,就俯伏在主耶穌腳前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主卻對彼得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彼得就再次撇下一切來跟從主。這些事是甚麼意思呢?彼得跟從主已經有一些日子了,他天天聽主、看主,與主同在,他愈看主愈覺得自己不行,他覺得自己的性格、脾氣、生活,和一切都好像與主格格不入,他覺得實在不配跟從主,所以那一次他回到老家的時候,就又去打魚了。他想還是打打魚吧!那種生活比較簡單,跟從主就不簡單也不容易,他自感心有餘力不足。他想,像我這樣的人,恐怕沒有希望了。

然而自覺不行和不配乃是作主門徒的第一課。如果我們認為自己還行,自認為配,我們就不配作主的門徒。彼得看自己不行和不配,他覺得與主中間的距離太遠,他愈跟從主、愈認識主,也愈看見自己不行,他對自己已經失望透了,他認為倒不如早一點退去算了。但是那一天,當他看見主實在是萬有的主,連海裡的魚也服在祂的權柄之下,他能在神面前跪下來說:「主阿!離開我,我是個罪人。」彼得非常傷心的說這句話,他一面因自覺不配而請主離開,另一方面卻盼望主還能收留他。主知道這情形就說你不要怕,你是不行你也不配,但是在人不能的事,在神凡事都能,你只要放心的來跟從我,我能叫你得人像得魚一樣。彼得因著得到這樣的安慰,他就又撇下一切所有的,起來跟從主,從此他不再回頭。

除主之外別無揀選

約翰福音第六章,主耶穌以五餅二魚供應了五千人。第二天有許多人要跟從祂,要祂作王。眾人以為這樣糧食問題就能輕易地解決。但是主耶穌說:不!主耶穌說:「我就是天上降下來的糧,若不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就沒有永生。吃我的肉,喝我的血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哎!這句話那些人聽不進去,祂的門徒也聽不進去,許多門徒就因著主的話離開了。主耶穌就問祂所揀選的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主耶穌從來不勉強人,如果你要去,就請便。不但這樣,主好像還在那裡鼓勵他們,主看見許多門徒都走了,就問祂所揀選的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你們如果也要去—請便。但是彼得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意思是說:「主阿!我知道你是永生神的兒子,你有永生之道,我甘心樂意撇下所有完全跟從你,除你之外,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沒有地方可去,也沒有別的揀選。」

今天有許多基督徒,除主以外還有揀選,遇到艱難的時候還有第二條路可走。但是一個真正被主得著的人,一個真正在國度裡面看見主的國,看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人,他的一生就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就是今天主不要他了,他也沒有地方可以去。雖然這不是簡單的事,但是我們若這樣跟從主,神的國就要在我們身上彰顯出來。感謝主!彼得是十二個門徒中被主對付得最厲害的人,因著他向主敞開,主就厲害地對付他,同時神的國在他身上的彰顯也最明顯。

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說:「主耶穌帶著彼得、雅各、約翰暗暗上了高山,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原來神的榮耀透過主耶穌的身體彰顯出來,所以祂臉都發光,連祂穿的衣服都發光潔白,比漂過的布更白。換一句話說:主耶穌在地上的生活,在神面前是完全的、是神所喜悅的。祂可以在那山上直接回到天上去,祂可以不必經過死亡就回到榮耀裡。所以我們看見,摩西、以利亞和祂談論祂去世的事,祂要怎樣的去世?以利亞的去世很榮耀—火車火馬把他帶去。摩西的去世也很榮耀—是神親自把他埋葬了。然而主耶穌要怎樣去世呢?是不是就在山上呢?

若是這樣,有摩西和以利亞陪著祂。但是主耶穌不要在變化山上就上升,祂願意在各各他的山上,藉著十字架離開這個世界,好叫救恩能臨到我們身上。山上那個榮耀太大了,以致三個門徒都打盹;我們想那樣好的場面,怎麼能睡覺呢?這是因為榮光太強他們受不了—好像是睡覺了。等到主耶穌和摩西、以利亞快要談完的時候,彼得清醒過來,他一醒過來,看見那個光景很美麗,而摩西、以利亞也快要走了,他捨不得,所以他也不知道該講甚麼?他就亂講—想講一點話把他們留下來,他說:「我們在這裡真好,讓我搭三座棚,一座為主耶穌、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

當他話還沒講完,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摩西不見了,以利亞也不見了,只聽見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當他們睜眼一看,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主耶穌登山變化這一幕是甚麼意思呢?當彼得寫彼得後書的時候,他告訴我們說:這是神把祂的國度彰顯給他們三個門徒看。主耶穌也說:「你們中間有人在沒有嘗死味以前,要看見神的國度降臨。」主耶穌登山變化這一幕,就是神的國度向人顯現。彼得蒙神的憐憫,在他還沒有離開世界,就已經遇見神的國度。甚麼是神的國度呢?神的國度就是不見一人,只見耶穌。

在神的國度裡不是摩西、也不是以利亞,神的國度就是神的兒子,祂是神所喜悅的;在神的國度裡,不是你講話,也不是我出主意,乃是要聽祂。如果我們實在看見神的國度,我們就看不見自己、看不見彼得、約翰,也看不見摩西、以利亞,我們所看見的就是主耶穌。如果我們真正看見神的國度,我們就不會七嘴八舌,也不會有許多主張,我們會單單的聽祂。

對付是為著造就

神把祂的國度彰顯給彼得看,為的是要把神的國組織在彼得裡面,因為將來有一天彼得要傳神的國,神為著要把祂國度的信息託付彼得,祂就一直在彼得身上作厲害的工作,在十二門徒中被主對付得最厲害的就是彼得,被主最寬待的是猶大,一直等到那一天晚上猶大要賣祂了,主耶穌還以上賓之禮來敬他—主耶穌把餅澆在醋裡頭遞給他。(按照猶太人的規矩,在吃飯的時候如果主人把餅澆了醋,給了誰,誰就是上賓。)由此可見,主要用誰,就對誰「苛刻」。

你不要以為主對你很隨便,樣樣都讓你自由,是主愛你,是主恩待你。不!如果主任憑你的話,你這個人就完了。如果你是主所要用的人,祂就要厲害的對付你。如果主在某一方面要特別使用你,就會在那一點上特別對付你。彼得看見神的國度,這是何等榮耀的事,但緊接著,主又要來對付他了。

馬太福音第十七章末了一段說:主耶穌在屋子裡,有收稅的人來問彼得說:「你的夫子,納不納稅?」這裡的稅不是國家的稅,是聖殿的稅,按著當時背景規定,每一個猶太的男人都要納半舍客勒的銀子作殿稅,當那個收稅的人來問彼得說:「你的夫子!納不納稅。」他毫不思索地說:「當納。」說了之後,就進去,預備對主耶穌說:請你把錢給我,我替你去納稅,沒有想到一進門,主耶穌就問他:「世上的君王向誰收稅呢?是向自己的兒子收呢?還是向百姓收?兒子需不需要納稅呢?」彼得說兒子當然不需要納稅。主說:「這樣,那人子就不必付稅了—因為聖殿是我父的殿,難道我這作兒子的還需納稅嗎?」

但是為著你已經答應人了,我就納,但你得去釣魚。那一天主打發彼得去海邊釣魚。我們知道彼得是一個撒網的人,不是個釣魚的人,他這個人性子很急,要他去釣魚真會叫他受不了!但那一天主就叫他那樣去作,當他坐在那裡釣魚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到他裡頭的情況!我們不知道他究竟釣了多久?感謝神!主還是憐憫他,總算釣到一條魚,這條魚嘴裡頭就有一舍客勒的銀子。這樣主耶穌不但納了自己的稅,也替彼得納了。

彼得在變化山上,剛剛聽見神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但彼得這個人就是說話太快,沒有聽妥就講,他不但講自己的話,也替主耶穌講話—主沒有吩咐他的話,他也講,甚至把主耶穌也捲在問題裡頭。我們也常如此,許多時候主沒有吩咐的,我們都替主講了,逼得主耶穌只好來替我們付帳。所以主要來對付我們,讓我們學一點功課。神的國度就是我們要聽話,我們不能隨便發言,不能在沒弄清楚主的意思就說話。那一天主就叫彼得受一點「苦」、學一點功課,是要他以後講話不要太快,要先問問主再講。這件事表面看雖是很小,卻是個大原則。主耶穌要他學會在說話行事之前,先到祂面前來聽聽。

服在主的權柄下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說:彼得跑到主耶穌面前說:「主阿!我有一個兄弟得罪我七次,我都赦免他,你看夠不夠?」彼得說這話的時候滿臉自得,以為功課已經學得很好,可以到主耶穌面前去得稱讚。的確叫彼得赦免人七次是不容易的,他是一個脾氣急躁的人;也是一個勒不住自己的人,但他現在已經能饒恕他的弟兄七次,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到主面前來說:「饒恕到七次可以嗎?」他盼望主稱讚他,對他說「很好」。沒有想到主耶穌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如果說饒恕人到七次就可以,我們會記得別人的過錯,若是要饒恕人到四百九十次,那我們就記不得了,主就是要彼得忘了別人的錯。其實彼得的兄弟安得烈,這個人很安靜、很細心,不大講話。

這兄弟二人到底是誰得罪誰呢!我想大概是彼得得罪安得烈比較多,但是彼得得罪了安得烈,還以為安得烈得罪他呢!我們也是一樣,得罪了別人,還以為別人得罪我們,還以為我們比別人來得好。主耶穌說:饒恕人到七十個七次,意思是要我們服在主的權柄底下,因為我們虧欠主不曉得多少次,主都赦免了我們,今天如果有人稍微虧欠我們,我們怎麼能掐住他的喉嚨,不肯赦免!

彼得在跟隨主的路程中,一直受主對付,直到主復活之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的時候,彼得仍然受主的對付。主耶穌對彼得說:你年少的時候,可以隨意往來,但是你年老的時候,人要把你帶到你所不願意去的地方。那時彼得卻指著約翰問主說:「這人將來如何?」彼得仍要管閒事,主就向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到此我們知道彼得這人受主的對付真多,但是這些對付都與神的國發生關係,祂把神的國作在彼得裡面,作到他真能作一個聽話、順服、沒有自己、完全服在主的權柄底下聽從主的命令。

彼得開天國的門

在四福音書裡主把神的國作在彼得身上,到使徒行傳主就用彼得來開啟神國的門,馬太福音第十六章主對彼得說:「你是彼得,是塊石頭,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塊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她,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捆綁;凡你在地上釋放的,在天上也釋放。」這天國的鑰匙是用來開啟天國的門。

換一句話說:就是傳福音。傳天國的福音,就是把天國的門向著人打開。五旬節那一天彼得在十二門徒中站起來,用天國的鑰匙,開啟天國的門,告訴眾人說:「這位被你們釘死的耶穌,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你們要悔改奉祂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著赦免,要領受神所應許的聖靈。」這就是國度的福音。今天我們傳福音,往往傳得非常軟弱,我們在那裡求人信耶穌,似乎是人坐在寶座上,我們去求他稍為下寶座來信耶穌。但彼得傳福音時,卻在那裡高聲說:「你們所釘死的耶穌,神已經立祂為主為基督了。」祂是萬有的主坐在寶座上,你們得跪下來,求祂赦免你們過去對祂所有的罪孽,叫你們的罪得著赦免,並領受所應許的聖靈。這福音何等的榮耀,那天有三千人悔改受洗歸向主。

到了第三章約翰和彼得到聖殿裡去禱告,有一個生來瘸腿的人,在美門口討飯,彼得看著他說:「金子銀子我都沒有,我把我所有的給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他就扶著那個人,那個人就跳起來,站著、又行走,同他們進了殿,走著跳著讚美神,於是有許多人圍著他,彼得說:「你們以為是我們的虔誠,叫這人得著醫治嗎?這一個人得著醫治,乃是因為主耶穌的名,神要留祂到萬物復興的時候,你們今天要悔改歸向祂。」那一天,又有五千人蒙恩得救。

到第十章的時候,彼得被主差遣,來到外邦人哥尼流的家,他又用這把鑰匙開啟天國的門。五旬節那天他用這把鑰匙打開天國的門,叫猶太人能進入神的國度,到了哥尼流的家,他把神的國向著外邦人打開,叫外邦人能進入神的國。他說:「這一位耶穌是神所揀選所膏的,祂周流四方行善,神已經立祂為審判死人活人的主。」意思是說:耶穌是主,祂是萬有的主,祂是審判活人死人的主,所有的人都要服在祂的腳下,基於這原故,你們必需悔改信服祂。如果你不悔改,不信服祂的話,你必要死。

那一天,哥尼流的家和他的朋友親戚都悔改信主耶穌。所以有這些結果,是因為神在四福音書時已經在彼得身上作了一番的工作,已經把神的國度組織在他裡面,然後到了使徒行傳的時候,神就使用彼得來傳神國度的福音,當這個國度的福音傳出去的時候,不但叫人信,而且叫人服。

天然人不能進神的國

彼得年老的時候,寫了彼得前後書,將自己在神面前所學習的,所傳神國的福音寫下來。他首先讓我們知道,一個要進入神國度的人,必須要重生,而重生不是憑著能壞的金銀等物,乃是憑著耶穌的寶血,藉著祂的復活和神活潑常存的道。「重生」的意思是說: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成就、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好、自己的壞、在舊造裡的一切都沒有用。如果你以為自己好,以為自己凡事憑良心作,以為已經積功積德,如果你以為你應該可以進入天堂,那你絕對不會重生,你絕對看不見神的國。

當你實在看見自己的一切都沒有了,你的義像破爛污穢的衣服,你只能悔改接受耶穌作你的救主,這樣你就重生了。主耶穌不但為我們死,祂的寶血洗淨我們的罪。祂從死裡復活,把神的生命釋放出來,所以今天信祂的人就得著了神的生命。而這個生命是藉著神的話,進到我們裡面,像一粒種子進到我們裡面來。你接受神的話到你心裡,神生命的種子就在裡面開始生長。

殷勤操練

但彼得前後書緊接著告訴我們,一個人重生,在神的國裡並不等於畢業。不錯!就著神的救恩來說:一個重生的人已經在神的國裡了。因為神已經把我們從黑暗的權勢裡,救拔了出來,把我們放在神愛子的國度裡面。我們這班人乃是被神所揀選的族類、是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這是客觀的。就著主觀的日常經歷來講,如果我們是活在神的國度裡,我們必須隨從這新生命,在聖靈裡活著,因為彼得書信告訴我們說:「神已經把一切關乎生命和敬虔的事賜給我們。」

在從前的時代,如果要我們像神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我們有了神的生命,在主的性情上有分。因此我們要順著這個生命的性情,來操練自己,讓這個生命在我們身上模成我們的性格、和品性,這樣,我們就像光像鹽一樣,向人們證明我們實在是天國的子民。彼得說:一個蒙恩得救的人,在蒙恩得救之後,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和愛眾人的心。」

這樣,就不至於忘記當初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叫我們能豐豐富富進入神的國。今天許多基督徒,大都以為我已經得救了,可以上天堂了,就不再追求。豈不知今天主已經把生命和敬虔的事都賜給了我們。主把自己的生命也賜給我們,這生命裡面有屬天的性情。要我們順著這個性情殷勤地操練自己。換一句話說:我們要作門徒,我們要進神的學校,要讓主帶領我們。我們跟從主的時候,要被主組織、被主改正。許多時候,我們覺得難受、很苦,幾乎是不行了,沒有辦法了,趕不上了。但感謝神!主不放棄我們。主要一直在我們身上作工,祂要變化我們,把我們模成祂兒子的形像。

藉著苦難達到榮耀

我們常以為蒙恩得救了,又有心跟從主,神的祝福應當常常與我們同在,豈不知許多時候,我們愈愛主,苦難似乎愈多。彼得前後書特別提到受苦的事,他說:「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希奇,倒要歡喜。不要為作惡受苦,若為著作基督徒受苦,為著主耶穌的名受苦,為著義受逼迫是有福的。」感謝主!我們的主耶穌在地上為我們留了榜樣,祂先受苦,然後得著榮耀。我們如果真正跟從主,會遭遇許多的苦難,這苦難不只顯於外面的逼迫,這苦難為要我們捨己、背十字架跟從主。我們不能一直滿足自己,要肯背十字架,不要照我的意思,要照主的意思。

許多時候,好像你這個人死了一般,你的魂經過十字架的死,感謝讚美主!這個就是彼得所講魂的得救,叫我們模成基督的形像,到了神的國度彰顯的時候,要與基督一同作王。我們乃等候那活潑的盼望,就是神在永世裡面為我們預備—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存留在天上的基業。讓主的權柄在我們身上,使我們真正作天國的子民,讓「天」在我們身上掌權,叫我們的魂起變化,雖然在地上好像經過許多的磨難,但是想到將來的榮耀和喜樂,就不足介意了。這是彼得所傳給我們天國的福音。── 江守道《新約的三個職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