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鳥瞰全景
馬鞍峰教會的故事
這代要對那代頌贊你的作為,也要傳揚你的大能。
(詩篇145:4)
當尊耶和華為大!耶和華喜悅他的僕人平安。
(詩篇35:27)
1973年11月,我與一位好友從大學翹課,開了350裏的車程,趕到三藩市的傑克塔旅館去聽克威爾博士(Dr.W.A.Criswell)的講道。他是德州達拉斯市第一浸信會——全世界最大浸信會的知名牧師。對我這一個美南浸信會的年輕人而言,有機會親自聽克威爾講道,就如同一個天主教徒聽教皇講道一般。我是決意要去聽這位傳奇人物的講道。
當我還念高中時,便已清楚神的呼召,開始作一個青年佈道家。雖然當時我才19歲,卻已在大約50間教會帶領過奮興會。我毫不懷疑神呼召我進入事奉行列,但卻還不能確定神是否要我成為牧師。
我相信克威爾是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牧師。他持續牧養第一浸信會達半世紀之久,還寫了53本書,併發展出本世紀以來最廣受仿效的教會模式。他不只是一個有能力的傳道人與領導者,同時也是一個組織天才。大部分的人想到傳統就想到克威爾,而實際上他的事工完全是一種創新的作法,只因為被太多人仿效而成為眾所周知的傳統方式罷了。
服事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在乎怎麼開始,乃在乎怎麼結束。 |
今日我們常聽到一些知名牧者如明星閃耀,但是幾年之後便如煙消逝。有個非凡的開始不難,但克威爾的事工持續在一個教會半世紀之久,不是如流星一閃乍逝,乃是經得起考驗。對我來說,恒久持續的以愛來領導乃是真正的成功。服事是一場馬拉松賽跑,不在乎怎麼開始,乃在乎怎麼結束。聖經上說:“愛永不失敗。”(林前13:8英文直譯)若你的服事是出於愛便永遠不算失敗。
當我聆聽這位偉大的神人講道時,神親自向我說話,讓我清楚明白他呼百我成為一位牧師。當時就在那裏,我向神承諾,若是他的旨意,我願意獻上一生只服事一個教會。
聚會後,我與好友一起排隊等著與克威爾博士握手。當輪到我時,發生一件意料之外的事:克威爾博士以慈愛的眼光看著我說:“年輕人,我感覺有這樣的帶領要按手為你禱告!”他隨即按手在我頭上,作了一個我終生難忘的禱告:“父啊,我求你賜下雙倍的聖靈在這位年輕傳道人身上。願他牧養的教會成長壯大為達拉斯教會的兩倍。大大地祝福他,哦!主。”
當我含著淚離開時,我對朋友丹尼說:“他的禱告真的像我所想的嗎?”丹尼也含著淚說:“當然是的。”我完全無法想像神可能像克威爾博士所禱告的那樣來用我,但那個神聖的經驗使我心中確定神的確呼召我成為牧師。
方法背後的故事
每個神學都有它的論點。你除非先瞭解馬丁·路德的一生,以及神在當時世界的奇妙作為,否則你就無法瞭解路德的神學。同樣,你也無法充分珍惜加爾文的神學,除非先瞭解鍛造他的信仰的環境。
同理,每一套方法的背後也都有它的故事。許多人看到超大型教會便理所當然地以為教會本來就是這麼大,卻忘了每個大教會都是從小教會開始的。並且,沒有一個教會不是經過多年的掙扎,歷經各種問題、失敗,才慢慢成長變大的。舉例來說,馬鞍峰教會經過15年才建了第一棟建築。就這一點本身,塑造了我們教會向外發展、培育信徒的策略,使我們把心力放在人身上,形成一個勇於改變的教會文化。
要瞭解本書所提的各種方法,你必須先瞭解發展這些方法的論點,否則你會想要一味模仿,請萬萬不可如此。要先查看這些方法背後的理論以及方法所賴以建立可應用的基本原則。我會——驗證這些基本原則,但首先你必須先知道一點有關馬鞍峰教會的來龍去脈。
馬鞍峰教會的事工很少是預先計畫的。在我開始教會時,並沒有任何長程策略。我只知道神呼召我以新約的5個目標為基礎來建立一個新教會,另外加上一大堆我想嘗試的好主意。我們所發展出來的每一個創新都是對我們所處環境的回應,而不是事先計畫好的。人們大多以為“異象”是能看到未來的能力。但在今天這樣多變的時代,異象亦是指能正確預估變化並善於應變的能力。異象對於機會一直是很靈敏的。
異像是在目前所處的環境中看出機會的能力。 |
由於馬鞍峰是一個很年輕的教會,我是拓荒牧師,所以我們比一般的教會更有機會作許多的試驗,這歸功於我們不用去應付幾十年的教會傳統。(但是我們有許多其他老教會所沒有的問題!)創設教會最早的幾年,我們反正也不會有所損失,所以我們便嘗試各種方式。我們試過的一些主意實在是明顯的失敗。我真希望我們的成功正如我們所計畫的一般,但事實不是那樣。我沒有這麼聰明,我們大部分成功的方法是試出來的,有一些更是意外發現的。
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是“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在故事裏一個千鈞一髮的時刻,有人問印第安那鐘斯:“我們再來怎麼辦?”鐘斯回答說:“我怎麼知道?我們一面走一面想!”在馬鞍峰教會,許多次我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必須想出辦法,如果行得通,我們便把它當作好似我們一直是這樣計畫的!
馬克吐溫有一次諷刺地說:“我認識一個人,他從貓的尾巴抓貓,因而比另一個不這樣抓貓的人多懂貓一倍。”從馬鞍峰教會一開始,我們便常常“抓貓的尾巴”—一我們有一大堆傷疤可以為證。
事實是:我們試過的辦法,行不通的比行得通的多。但是我們從不怕失敗;我們只管稱這些為“實驗”。這些失敗已夠我寫一本書叫作《一千個使教會不增長的辦法!》
基本原則的尋求
1974年,我以學生宣教士的身分到日本。住在一對美南浸信會差會的宣教士家裏。有一天,當我在宣教士的書房翻尋書籍時,隨手拿起一本過期的“HIS”雜誌,是美國大學校園基督徒團契(Inter
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出版的學生雜誌。
當我流覽那本雜誌時,其中有一張圖片吸引了我的注意,是一個留著山羊鬍子、眼眸發亮的壯年人。文章的副題大概是“為什麼他是一個危險人物?”原來是談到教會增長學之父馬蓋瑞(Donald
McGavran)。當我坐在那裏讀那篇文章時,我完全沒想到它對我日後宣教的方向會有如與克威爾相遇那般大的衝擊。文章是說到這位出生于印度的宣教士馬蓋瑞,將他的事奉生涯都花在研究教會增長。根據長年的研究結果,他在1955年寫下了《神的橋樑》(The
Bridges of God),以及其他十餘本書,今日已被奉為教會增長的經典之作。
就如同神使用克威爾來幫助我從獻身於一般的事奉,到集中于成為牧師,神也使用馬蓋瑞的文字工作使我從牧養已設立的教會,轉而專注于牧養全新植堂的教會。就如同保羅在羅馬書15章20節所說:“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
馬蓋瑞鄭重地向當時的傳統思想提出教會增長的挑戰。他以聖經為基礎再加上樸實而熱切的邏輯,指出神的心意是要他的教會增長;他要尋回失羊!
當我看到日本教會如此痛苦緩慢的增長時,馬蓋瑞提出的論點特別與我相關。因此我列出7個我想要找出答案的問題:
●教會所做的,有多少是合乎聖經的?
●我們所做的,有多少只是一種文化傳統?
●為什麼有些教會能增長,有些則逐漸死去?
●是什麼因素使一個增長中的教會開始停止增長,在達到高峰後,漸漸消退?
●所有增長中的教會,有沒有一些共同的因素?
●哪些因素是增長的阻礙?
●哪些說法是流傳已久卻絕非事實的教會增長迷思?
那天當我讀到馬蓋瑞的文章時,我覺得神帶領我付上一生來尋找原則——聖經的、文化的、以及領導的原則,以建立健康成長的教會。這是一生研究的開始。
要設計出正確的策略必須問對問題。 |
1979年,在我即將完成最後一年西南浸信會神學院的學業之際,我決定做一個研究,研究全美
100間最大的教會。首先,我必須找出這些教會,這一點就不容易。當時我替西南浸信會神學院宣教學的費樂意博士(Dr·Roy Fish)作研究,他是我的良師益友,幫助我找出許多教會。其他的則經由教派的年報以及基督教雜誌去找。
大部分健康、大型的教會都是由已經在任很久的牧者所帶領。 |
我向每一間教會寄出一份我自己準備的問卷。我發現那些大型、增長的教會,雖然形態、結構、策略個個皆異,卻有些共同點。我的研究證實一些我從克威爾的事工中已經知道的原則:健康、大型的教會都是由已經在任很久的牧者所領導。我發現許許多多的實例,牧者任期久不能保證教會一定增長,但幾年便換一位牧者卻保證教會一定不會增長。
若一個家庭每兩年、三年便換一個爸爸,你能想像小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嗎?他們很可能有嚴重的情緒問題。相同的道理,領導任期的長短是教會大家庭是否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長期牧養纔可能建立彼此信任互相關懷的關係,沒有建立這種關係,一個牧師無法達成有長遠價值的事工。
教會若每隔幾年就輪調牧師一次,絕不可能有穩定的成長。我相信這一點是一些教派一直走下坡的原因。刻意規定牧師牧養的任期會製造出“跛腳鴨”牧師。很少有人願意隨從一個隻待一年就走的領導者。一位新牧師很可能會有各種新計畫,但信徒卻會顯得沉默沒有反應;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必須承受這些新計畫的後果,而那時這位擬定計劃的牧師卻已經不知到哪個教會去了。
當我明白長期牧養一間教會是教會健康成長的因素時,我便禱告:“父神啊。無論你帶領我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願意去。但求你賜我這樣的榮幸,讓我將一生投資在同一個地方。我不在乎你把我放在哪里,但要一生待在那裏。”
地球的何方?
於是,我在客廳牆上貼上一張世界地圖,與妻子凱開始禱告,尋求神學院畢業之後的道路。這一步乃是開拓教會的第一步:禱告尋求帶領。箴言28章26節說:“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憑智慧行事的,必蒙拯救。”在任何行動之先,一定要先尋求神對你的計畫。
教會健康與否決定於其差傳能量而非其座位容量。 |
我們起先以為神是要帶領我們到海外宣教。由於我曾經到日本作學生宣教士,便特別專注于亞洲國家。但是在禱告半年之後,神漸漸讓我們明白他要我們留在本土,在一個大都會建立新教會。
凱和我察覺神不要我們自己成為海外宣教士,他要我們建立一個差派宣教士的教會。神要用我們在美國徵召並訓練人作海外宣教士。我為此曾大失所望,但現在回顧,實在看到神充滿智慧的計畫。馬鞍峰教會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所造成的影響實在遠大過若當年我自己出去的效果。
我相信衡量一個教會是否健康,是否發揮力量,不是靠座位的容量,乃是靠差傳的能量。教會是差傳事業,在評估一個教會是否健康時,我們必須問一個問題。“這個教會為大使命動員多少人?”
我從馬鞍峰教會設立之初便秉持這個信念,並因此設計出書中所提的過程,以致能將會眾變成傳道人與宣教士。
專注於美國
當我們瞭解工廠不在海外,我與妻凱便開始禱告尋求主要帶領我們到美國何處去開拓新教會。由於我沒有任何支持,所以全美各地都有可能。於是我又貼了張地圖在客廳牆上(這一次是美國地圖),並且把除了南方以外大都會地區都圈起來。
我的背景是第四代的美南浸信會會友,我的親戚都散居在南方各處。我的想法是要到我大部分的神學院同學不要去的地方。我為了是否要在底特律、紐約、費城、芝加哥、阿爾布克、鳳凰城,或丹佛而禱告。後來我發現教會最不普及的三個州是華盛頓州、奧立岡州與加州。所以我就縮小可能的範圍到西海岸四個地區:西雅圖、三藩市、聖地牙哥及橙縣。這四個地區都是1970年代末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因此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1979年夏天,我幾乎等於住在大學圖書館,研究美國人口普查的資料及其他人口統計資料、箴言13章16節說:“凡通達人都憑知識行事。”這對我來說意指在我將一生委身於一個地方之前,我必須盡可能瞭解那個地方。在作任何重要決定之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我該知道些什麼?”
箴言18章13節說:“未曾知道真相便作決定的,是他的愚昧和羞辱!”(英文直譯)許多教會失敗的原因在於他們是以沒有知識的熱心開始的。開始一個教會不只需要一顆熱切的心,還需要智慧。有信心並不意謂可以忽略目標社區的事實與條件。
當時我25歲,再過5個月就要從神學院畢業,凱則懷著我們第一個孩子,有9個月的身孕。我每天都從圖書館打好幾次電話回家,看她開始陣痛沒有。
有一天下午,我發現位於南加州橙縣的馬鞍峰是1970年代全美發展最迅速的地區。這個事實抓住我,我開始心跳加速。我知道一個發展迅速的新開發地區也一定需要新教區。
當我坐在那個佈滿灰塵又陰暗的大學圖書館地下室時,我聽到神清楚地對我說:“那就是我要你建立新教會的地方!”我的全身因興奮而疼痛,淚水湧上我的雙眼。我既親耳聽見神的聲音,就再也不在乎沒有錢、沒有會眾、也沒有見過那個地方。從那一刻起,我們的目的地已成定局。神已向我顯示他要在那裏製造浪潮,而我將前往那裏沖一輩子的浪。
我做的下一件事便是找出美南漫信會在加州橙縣的地區監督,他的名字是伍賀曼(Herman
Wooten)。我就寫了下面這樣一封信:“我叫雷偉恩,是德州的一個神學生,計畫要到南加州去開始一個新教會。我沒有意思要求金錢或是你的支持;只想知道您對那個地區的意見如何?是否需要新教會?”
在神的帶領之下,發生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雖然我們從來不曾謀面,伍賀曼卻不知從哪里聽說我畢業之後想要去開拓教會。就在我寫信給他的同時,他也正在寫這封信給我:“親愛的雷先生,我聽說你可能想在神學院畢業之後來加州開拓新教會。你有沒有考慮過橙縣南部的馬鞍峰?”我們的信就這樣同時交錯寄出給對方!兩天后,當我打開信箱,看到我才寫信給他的這個人所寄來的信時,我哭了起來。凱與我都明白神正在做一件事。
兩個月之後的十月裏,我飛到橙縣待了10天察看那個地區,白天我與任何能碰到的人說話:房地產商、商會的人、銀行員、縣政府職員、居民;將所聽到的全都做了筆記。我遵照箴言20章18節的教導:“打勝仗要憑智謀”(英文直譯)。
晚上我便將當地地圖、介紹的小冊子等等,都鋪散在已退休的金山神學院費教授(Dr.Fred Fisher)家的客廳地板上,費教授邀請我住在他位於橙縣北邊的家。當我研究這些收集到的材料時,我便背下馬鞍峰地區主要街道的名稱。
一個禮拜之後,我讓妻子凱飛去看看那個地區。我一向倚賴我妻子屬靈的分辨能力來印證神對我人生的帶領。如果凱對於遷往那地區感覺勉強,我便將之視為神給我的警告訊號。令人欣喜地;凱的回復是:“我簡直怕得要死,但我相信這是神的旨意,我相信你,讓我們走吧!”正如保羅在羅馬書8章31節寫的:“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我們爬上能找到的最高的一座山崗,俯視整個馬鞍峰社區成千上萬的家庭,將我們的一生委身於建造馬鞍峰社區教會。
我們來了!加州
當年的十二月,我自神學院畢業。就在1979年的最後幾天,凱與我將我們僅有的東西捆好,裝上租來的拖車,就從德州啟程搬往加州。我們的傢俱都是從別的新婚夫婦傳下來的,傳到我們手中已是第五手了,破破爛爛的,但卻是我們的所有。很難想像,像我們這麼窮的夫婦,竟要搬到全美國最富裕的一個地區去。
我們充滿希望地來到南加州,面對一個嶄新的年代,嶄新的事工;帶著一個4個月大的嬰兒,以及神賜福的應許。但我們卻身無分文,沒有教會建築物,沒有半個會友,也沒有半間房子。在馬鞍峰我們一個人也不認識。對當時的我們,這是我們所踏出信心最大的一步。
抵達橙縣時是一個週五的下午,剛好趕上南加州出了名的交通阻塞時間。我真搞不懂為什麼人們叫這交通移動最慢的時刻為“衝鋒陷陣時刻(rush
hour)”!我們跟著蝸牛行進般的車隊,在高速公路上寸步前行;又累又餓,再加上一個嚎哭不已的小嬰孩。
我生長在一個人口不滿500位居民的小鎮,對於像這樣的交通阻塞是毫無心理準備。當我望著那好幾裏長的車陣,幾近停頓地排列在高速公路中時,我心裏想:“我怎麼會把自己搞到這裏來?神啊,你選錯人來承擔這個事工!我犯了個大錯誤了。”
下午五點鐘,我們終於下了高速公路,抵達馬鞍峰。我把車子駛進第一個找到的房地產仲介公司,走進辦公室,向我第一個碰見的房地產經紀人自我介紹。他的名字叫戴唐(Don
Dale)。我滿臉笑容地說:“我叫雷偉恩,來這裏開創一個教會,需要找一個住處,但我沒有半點錢。”唐咧了咧嘴,大笑起來,我也跟著笑。一點也不曉得再來會怎樣。唐說:“走吧,看我們能做什麼。”兩個小時以內,唐為我們找到一間公寓,讓我們免付第一個月的租金,並且答應成為馬鞍峰教會的第一個會友。神的確供應!
原來,在開往公寓的途中,我問唐有沒有參加教會,他說沒有,於是我說:“好極了!那你就是我的第一個會友!”於是事情就這樣發生。這位房地產商的全家與我們一家就這樣開始了馬鞍峰教會。兩個禮拜之後,我們在公寓裏舉行第一次查經,共有7個人參加。
在我們靠信心前進之後,很興奮看到財務上也開始有了支持。傑克遜牧師(John
Jackson)當時牧養加州安那罕的新月浸信會(Crescent
Baptist Church in Anaheim,California),他們教會便正式成為我們的贊助教會,每月為我們奉獻600美元。接著,德州的魯夫金浸信會(The
First BaPtist Church of Lufkin,Texas),以及加州的諾瓦克浸信會(First
Baptist Chutch of Norwalk,California)也每月各自為我們奉獻
200美元。
神總是使用不完全的人在不完全的環境中成就他的旨意。 |
有一天早上,我接到一通電話,是一位我從未謀面的人打來的,要為我們付兩個月的房租。他說他聽到有關新教會的事,想要幫點忙。另一次,在我們幾近沒錢的情況下,我與凱兩人到處去逛“車房大拍賣(garage
sale)”,看看能否買到第一個主日崇拜要用的育嬰室設備。我們找到了需要的東西,並開出最後一張支票,心知這張支票開出去,我們就連買菜錢也沒有了。當我們回到家,打開信箱,發現有一張支票,是一位德州的女士寄來的,她曾聽過我講道,打聽到我們在加州,便寄來這張支票。支票的總數是37.5美元,剛好是我們買育嬰室用品的錢。
神引導到哪里,他就供應到哪里。 |
我當然希望能在去加州建立新教會之前,經濟上有著落,但事情卻不是這樣。我們便靠信心前行,我的呼召是那樣強烈,必須立刻著手開始新教會。我很喜歡傳道書11章4節:“如果必須等到盡如你意的程度才動手,那麼你永遠不可能完成任何事”(英文版今日聖經直譯)。如果你堅持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才作決定,你便永遠無法體驗靠信心生活的美妙震撼。神總是使用不完全的人在不完全的情況下去完成他的旨意。
在教會創立之初,當我們看到神用許多方法來印證我們開創教會的決定,我們學到一件功課:“神引領我們到哪里,他就供應我們到哪里。”如果你是一個拓植教會的人,請把剛剛那一句話劃線,這會成為你在困難日子裏安慰與力量的來源。不管他呼召我們做什麼,他都會添加力量與裝備給我們。神是信實的!他守約施慈愛。
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教會?
到南加州不久之後,我便發覺這個地區已經有許多堅信聖經的大教會。一些美國最有名的牧師所牧養的教會都在我們開車可到的鄰近地區。任何一個禮拜天你都可以聽到司查克(Chuch
Swindoll),史加克(Chuck
Smith),舒羅伯(Robert
Schuller),麥約翰(Jhon
MacArthur),希爾(E.V.Hill),溫約翰(John Wimber),海傑克(Jack Hayford),歐羅德(Lloyd
O-gilvie),布查理(Charles
Blake),勞格理(Greg
Laurie),奧雷(Ray
Ortlund)或霍約翰(John
Huffman)的講道。如果你把時間安排好的話,甚至可以一個主日早上聽到以上兩三位牧師的講道。而且你也可以從南加州的電臺或電視收到他們大部分人的講道。
此外,當我到馬鞍峰時,那裏已經有兩打以上認真教導聖經的教會了。我很快就有一個結論:當地所有的基督徒都已經非常滿足快樂地屬於一個好教會,或是至少有許多的選擇了。
我決定,我們絕不去吸引別的教會的基督徒來馬鞍峰教會。既然我蒙召是要帶領來信主的人,我便決定從來信者開始工作,而不以一群基督徒為核心來開始。這一點是所有關於設立教會的書都不曾教導的,但我很確定神呼召我們這樣做。我們的焦點都集中在那些為了某種理由而沒有參加教會的人,要為基督來贏得他們。
我們從來不鼓勵別的教會的信徒將他們的會籍轉到我們教會;事實上,我們是公開勸阻這樣做。我們不要來自轉會籍的成長。在每一梯次的會員預備班我們都會這樣宣佈。“如果你是從別的教會來的,你必須先知道這個教會不是為你設計的,這個教會是為那些未曾加入教會的人設計的。如果你是從別的教會來的,你必須願意服事並參加事工,我們才歡迎。如果你只是來參加聚會,我們寧可你讓位給那些還未信主的人。附近有許多教導聖經的好教會,我們可以為你推薦。”
這種作風聽起來似乎魯莽,但我相信我們是跟從耶穌的榜樣行。他把他的事工目標定義為:“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2:17)在馬鞍峰教會,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這一段話。這樣做幫助我們不離開教會起初的焦點:帶領社區裏沒有加入教會的、未信的人來歸向基督。
為了要瞭解南加州未加入教會的社會大眾心態,我把在馬鞍峰最初的12周花在挨門逐戶的訪談。雖然我心知這些人真正最需要的就是與基督建立關係,我還是要聽聽他們以為最迫切的需要是什麼。這不是行銷,這只是禮貌。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是除非你先聽他說話,否則他是不會聽你說的。人們並不理會我們懂得多少,除非知道我們真的關心他。聰明智慧又滿懷關愛的談話是向未信的人打開福音大門的捷徑。一味滿足人們所想要或所需要的並非教會的任務,但是與未信主的人建立橋樑最快的方法是表示對他們的興趣,並對他們所面對的問題表示瞭解。與人感同身受,不管是真實或去想像,是對人表達愛心的起點。
對於我所做的社區調查,我不知道算不算是“市場”調查。對我來說,這只是與我打算接觸的人見個面。那些已經來參加我們小小查經班的人幫助我作社區調查。最好玩的是:好幾個來我們家查經,並幫助我對社區裏未信者作社區調查的人,他們自己也是未信者。
選定日子——復活節
接著,我們決定在復活節那天開始第一次的主日崇拜,大約是我們搬到橙縣12個禮拜之後。我本來就無意停留在家庭查經的階段超過3個月;我想要儘快開始公開崇拜。我也不想錯過在復活節開始教會的機會。
我想,如果一個沒加入教會的家庭決定一年只參加一次聚會,他們非常可能會選在復活節。一個為吸引不去教會者而特別設計的聚會,訂在復活節那天開始,是最理想不過了。我知道他們接下去的一個禮拜不一定會來,但至少會有一群人參加第一次的主日敬拜——而我也已經收集了一些郵寄的名單。
復活節前的幾個禮拜,我們的家庭查經班增長到約15人。每個禮拜,我會帶點查經,然後我們就為第一次的主日敬拜準備各項工作。我們也討論每個禮拜社區調查的結果。8個禮拜之後,我把我們所收集到的有關未參加教會的人以及他們對教會的疑慮作個總結綱要,寫成教會事工的理念宣言,它成為我們教會福音策略的藍圖。
其次,我根據我們所收集到的,寫一封公開信給社區裏沒有參加教會的人。我對行銷、廣告、直接郵寄等等一無所知。我只是想到,或許一封給社區的公開信是向社區宣佈一個新教會最快捷的方法。此外,我知道馬鞍峰有一大部分的人是住在“戒備森嚴”的社區裏,我是不可能按鈴探訪到的。
這封信我重寫了十幾次才完稿,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只有一次機會對這些沒參加教會的人講話,我該講些什麼?我該怎麼說,纔能解除他們對參加教會的偏見和反對?”
信的第一句話便清楚地指出我們的定位與重點:“終於,一個專為厭倦教會傳統禮拜形態者而設計的教會誕生了。”信裏繼續解釋我們所要開始的教會的形態。我們總共寫了1.5萬封的地址,並一一貼上郵票,在復活節前10天寄出。我猜想如果能有1%的人回應這封信,就有150個人會來參加復活節主日敬拜了。
我們的第一個主日崇拜
我明白如果我們想要吸引並贏得那些“不上教會”的人,就必須要有不同於我自小到大所參加的教會形態。什麼形態的敬拜最能向未信的人作見證?我們花了許多時間檢討聚會裏的每一個細節,我們甚至計畫一個正式的排練。
我對那15個來家裏查經的人說:“下個禮拜天我們在高中見面,練習我們的聚會。我們要練一次所要唱的詩歌,我也要像對150人似地講一次道,我們要依照聚會的順序從頭到尾來一次。這是要保證當下個禮拜訪客來時,我們至少要表現得像是知道自己在作什麼。”
當復活節前一個禮拜天,我們只期待15個來查經的人前來排練。但神另有計劃,寄出去的1、5萬封信,我們本來預期大家會在復活節的前幾天收到,但有些人提早收到,結果竟有60個人出現在排練聚會,並且有4個人在那天向基督委身。
在那個排練主日,我將我從神所領受馬鞍峰教會的異象寫成大綱。領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厘清使命,所以我以最具吸引力的詞句,將我所看到的這幅“圖畫”盡可能清楚地塗上色彩。這些年來我們曾經不只一次回到這起初的異象來對所做所為進行修正。我們的異象從來不曾專注在“建立大教會”或“建造建築物”;相反的,我們的異像是栽培耶穌基督的門徒。
我還記得在排演聚會中分享教會異象之後的感覺有多惶恐,我被害怕失敗的心理所擊倒。萬一事情沒有照這樣成就怎麼辦?這個異象真是從神來的嗎?或只是一個26歲理想主義者的狂想?私下期待神做一件事是一回事,但公開談論夢想可
│ 馬鞍峰教會的異象 │
雷牧師第一次主日講章,
我們的夢想是一個使受傷的、抑鬱的、受挫的,以及迷惑的人找到愛、接納、幫助、希望、赦免、指引以及鼓勵的地方。
我們的夢想是能與南橙縣成千上萬的居民分享耶穌基督的好消息。
我們的夢想是歡迎兩萬人在這教會的大家庭裏,彼此相愛、一起學習、充滿歡笑並享受和諧的生活。
我們的夢想是借著查考聖經、小組、研討會、退修會以及聖經學校來造就眾人靈命的成熟。
我們的夢想是幫助信徒發覺神所賜給他個人的恩賜與才幹,裝備每個人從事非凡的事工。
我們的夢想是差派數百名宣教士與教會工作者到全世界各處,每個信徒在每天的生活中服事。差派成千的信徒到世界每一洲去作短期宣教。每一年都開拓一間教會。
我們的夢想是一塊至少50英畝的土地,作為南橙縣教會的所在。其上建有美觀卻簡樸的設施,包括一個可容納數千人的敬拜中心、一個協談與禱告中心、查經及訓練平信徒的 教室,以及休閒區。所有這一切設施都是為牧養全人——屬靈的、情緒的、身體的以及社交的——並且設置在一個令人安息又得激勵的園區中。
今天我站在你們面前,以信心保證這些夢要成真。為什麼?因為這些縣從神而來的感動!
是另一回事。我知道已經不能回頭了,儘管心裏害怕,現在我只有勇往直前了。說服自己這個夢想是為榮耀神,我決定不再回頭看。
馬鞍峰教會就在接下去的那個復活節主日——
一個母親第一次擁抱她的新生嬰兒是再高興不過的了。一個教會就這樣誕生了。那天,我也因感受到這份神所賦予我的神聖責任而恭敬謙卑。
對於一個新成立的教會。這是一個非比尋常的開始,第一次的聚會,會眾中信主的人數不超過一打;絕大多數人未加入教會。我們可說命中靶心。
這麼多沒參加教會的人一起聚會實在有很多趣事。當我要求會眾翻開他們的聖經時,竟然沒有人有聖經。要唱某些詩歌時,竟沒有人唱,因為沒有人知道這個曲調。當我說:“讓我們來禱告。”有些人開始東張西望。我覺得自己好像置身在同濟會或扶輪社的會議當中。
但令我驚訝的是這些人竟然一個禮拜接著一個禮拜地來,每一次都有幾個人接受基督。到我們開始聚會後的第10周,在復活節主日來的那些人當中,已有82人接受了基督。我們正盡可能地乘駕於聖靈的浪潮上,我們的準備得到報償,會眾正漸漸形成。
我們的第一個會籍預備班共有
20人,其中有 18位是非信徒,所以我必須從基督徒的基本生活要素教起。到6周的課程結束時,這18位元已全部接受基督,受浸,並加入教會。
浸禮在馬鞍峰教會是很特別的,我們用過游泳池、太平洋以及別的教會的浸池,最常用的是許多南加州家庭常見的大型浴池。數千人是在我們戲稱之為耶穌的泡沫浴(Jacuzzis
for Jesus)的泡沫浴池受浸的。
我們鼓勵要受浸的人儘量邀請他們未信的朋友觀禮,有些人甚至寄出印刷精美的邀請卡。我們每月的浸禮是一件大事;有一次我們一個早上為367人施浸,當我及其他的牧師從氯化的高中游泳池爬上來時,皮膚都皺了;我還記得開玩笑地說,若我們不是浸信會,我就可以拿支消防水管往每個人頭上澆了!
成長的痛苦
馬鞍峰教會的前15年中,換了79個不同的地點。 |
馬鞍峰教會在它短短的歷史中一直在經歷成長的痛苦。為了容納我們不斷成長的人數,在最初的15年當中,我們換了79個不同的聚會地點。每一次,一個地方坐不下了,我們就搬到另一個地方。我們常對人說,馬鞍峰教會是“若你找得到就可以參加”的教會。我們常開玩笑地說,這就是我們吸引聰明的人來的辦法。
我們用過4個高中,無數的小學,銀行建築,休閒中心,劇院,社區中心,餐廳,大房子,專業辦公大樓,體育館,一直到最後我們立起一個高科技帳篷。在蓋起我們的第一棟建築物之前,每週末4次的聚會擠滿這個帳篷。我覺得大部分的教會,建得太早也太小。鞋子不該告訴腳該長多大!
我常常問:“教會若沒有建築物能有多大?”答案是:“我不知道!”馬鞍峰教會聚會15年,成長到聚會人數1萬人都還沒有自己的建築物,所以我知道至少有可能達到1萬人!有或沒有建築物都不應該成為教會成長浪潮的阻礙。人遠比產業重要得多。
在馬鞍峰教會的前15年,一共有7000多人透過我們教會的福音事工接受基督。如果你發現自己擠在新生的基督徒當中,你要怎麼辦?我們教會的健全和存在與否系於發展出一套可行的方法,把慕道者變成聖徒,把受服事的變成服事人的,把會友變成事奉者,把會眾變成一支軍隊。請相信我,帶領人從自我中心受人服事的心態,轉變為僕人心態的基督徒是一件最艱巨的任務。這項任務絕不適合一個懦弱膽怯的傳道人,或不甘弄皺自己牧師袍的人。但這卻是大使命的內容,也是馬鞍峰教會到今天所賴以前進的力量。
── Rick Warren《直奔標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