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出埃及的三個歷程)
出埃及
過紅海
經曠野
(一)
以色列人先要將羔羊的血,塗於門楣,過了逾越節,然後離開埃及。故信徒也當先洗潔其罪,然後進一步與世界區別過來。請看這圖裏的紅線,是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行程。他們行程的起點,是在逾越節;我們奔跑天路,也當從靠主寶血起首,故我們得救之後,就是跑天路的開始,不是跑天路的終結,這點我們要認識清楚!
出埃及記十二章四十一節說:『正滿了四百卅年的那一天,耶和華的軍隊,都從埃及地出來了。』此後,他們的前進,似乎有些可慮,迦南是從未到過的地方,曠野是茫茫無涯的一塊,若不是有一領導者,怎能達此美滿的所在?然十三章廿一節說:『日間耶和華在雲柱中領他們的路,夜間在火柱中光照他們,使他們日夜那可以行走。』故我們離開這物質的世界,想到那屬靈的迦南,遙望前途,未免惆悵。然惟當順從主,信靠主,不灰心,不喪膽,主自有其引導的。以色列人既有此兩件東西,——雲柱火柱——則無論何時,都可以前進。故我們亦當時常進前,不要退後。並且,以色列人因有火柱照耀,一路都有亮光,我們跑走天路,亦是沒有黑暗的,因為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生命的光。』
以色列人走路時,上面沒有帳棚,烈日炎炎,多麼難堪?幸有雲柱在上,不特做他們的引導,亦且做他們的覆蓋。日間雲柱夜間火柱,總不離開百姓的面前,這個奇妙的恩典,能不令人讚美不置!詩篇說:『他鋪張雲彩,當遮蓋,夜間使火光照。』在此事就可以證明。
請再注意火柱雲柱的三個地位。第一個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後邊。十四章十九節說:『在以色列營前行走上帝的使者,轉到他們的後邊去,雲柱也從他們前邊轉到他們後邊立住』。為甚麼?因為法老見以色列人在他面前逃跑了,心裏有些捨不得,於是又剛愎起來,遂發令追趕以色列人。後聞他們安營在比哈希錄,以為他們是走錯路了,故欲追趕他們回來。(比哈希錄,原文為自由的開始。法老見他們獲得自由,要再來捆縛他們。魔鬼亦往往這樣對待神的兒女。)在這危急萬分的時候,耶和華卻用雲柱間隔他們,一邊黑暗,一邊發光,使他們兩下終夜不得相近。故火雲柱頭一個地位,是在他們後邊保護他們。
第二個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前頭。民數記九章十七節說:『雲彩幾時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幾時起行;雲彩在那裏停住,以色列人就在那裏安營。』還有一處聖經說:『火柱在他們的前頭,領他們尋找安息之地。』這是言火雲柱第二個地位,是在他們的前頭,引領他們。
第三個地位,是在以色列人的中間。出埃及記四十章卅四節說:『當時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這是言火雲柱在他們中間,和他們同在。他們既有引導和保護,又得主與同在,還怕甚麼?
上帝今日亦有兩件為我們的火柱雲柱,即聖經興聖靈是也。詩篇一一九篇謂:『主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又謂:『主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聖經亦為我們的領導者,引導我們入於真理之中。我們在這個廣漠無垠的世界,真是前望茫茫,後顧渺渺,幸有聖經和聖靈,如火柱雲柱然。引導我們使知所趨安避危,不致行差踏錯。故我們做事為人當憑此二者為標準,為指南。比方人誘賣鴉片,我與聖經一對,覺得有悖聖經,即禁止不做。在未行事之前,又須祈禱,求得聖靈的指示,這即是火柱雲柱引導和保護的意義。
(二)
以色列到了紅海,是到了一個最難的關頭。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差不多瀕於絕境。他們似此時難免有些懷疑,以為上帝只能救他們於昔日,不能救他們于今朝了。我們有時也是這樣,在遭遇困難的時候,魔鬼便盡其恫嚇的技倆,使我們憂疑自己不能得救。
但上帝畢竟是萬能之主,他立刻使海水分開,以色列人下海中走乾地,水在他們的左右,作了墻垣。惟跟以色列人下海的法老全軍,卻皆推翻在海中,連一個也沒有剩下。
紅海是表甚麼?是表耶穌的死。哥林多書說:『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於摩西。』(林前十章二節)這是好像說:紅海是摩西的洗禮。洗禮的意義,不是表與死聯合麼?故以色列人下紅海,是表信徒與主之死聯合,必如此,才可得救。
紅海的路,對以色列人是一條生活之路,在埃及人都是一條死亡之路。耶穌之死亦然,在信者方面,乃為得救的源泉,在不信者方面,卻為滅亡的香氣。所以希伯來書說:『兒女既同有血肉之體,他就照樣親自成了血肉之體,特要藉死,敗壞那掌死權的,就是魔鬼。並要釋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為奴僕的人。』(希伯來二章十四五節)所以耶穌的死,是有兩方面的,對鬼是敗壞,對人是拯救,無怪人稱主之死,為奇妙的死了。
逾越節是表耶穌之死,紅海也是表耶穌之死,或將疑有淆混。那知逾越節之死,是對上帝方面而言,救我們脫離公義的審判;紅海之死,是對魔鬼方面而言,救我們脫離罪惡的捆縛。故前是救我們脫離上帝的手;後是救我們脫離魔鬼的手,前後不同,烏可相混?
出埃及記十四章十三節說:『摩西對百姓說:不要懼怕,只管站住,看耶和華今天向你們所要施行的救恩,因為你們今天所看見的埃及人,必永遠不再看見了。』請注意!上帝只叫他們『站看,』不叫他們『起來做,』因為得救不是人的工作,以弗所書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信,這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二章八九節)
其後,上帝又發出一道命令,對以色列人說:『往前走』!『下海中』!(出十四章十五六節)不必作甚麼,只要聽命往前走,下海中,便可得救。我們要做成得救的工夫,也須努力向前行,進入基督裏面,相信他的死,就是我的死,並與他的死,切實聯合。羅馬書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六章三節)可見受洗的意思,就是與主之死聯合,站在主死的地位。
從前有兩隊兵,在曠野打仗,失敗者往前跑,跑得很快;得勝的上前追,但因風勢甚猛,力追不及,後乃縱火焚燒,以為風乘火勢,火藉風威,只站在看,前面的敗兵,將必悉數燒滅。不料敗兵的首領,也下令縱火,從來他們都站在火燒過後的地位,竟得免於難。這樣看來,我們站在耶穌死的地位,得以不死,也是這個道理。
以色列人過紅海時,是走乾地,雖經此長途,也易於走過,故我們與主之死聯合,去跑天路,也是很容易的,惟主則很難很苦吧!我主死時,口裏很渴;我們則不致於渴。我主死時,手足滿有釘痕,血跡糢糊,心也破裂,痛楚之極,我們卻沒有痛苦;……好像以色列人過紅海;不曾有一點水濕身然。可是主就如詩人所說:『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詩四十二篇七節)了。保羅在哥林多前十五章五十五節說:『死阿!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裏?死阿!你的毒鉤在那裏?所謂『權勢,』我們大概明白;所謂『毒鉤』,是甚麼意思?『毒鉤』兩字,英文譯作『刺』,有如黃蜂的毒刺一般。人若撲打黃蜂,則牠立將此毒刺加於人身,使人腫痛不堪,以洩其忿。然此黃蜂以後,無論飛往何處,再不能用毒刺以傷人,因已沒有了。故我們可以對牠說:『黃蜂啊!你的毒刺在那裏呢?』各位!我們向死,亦可以講此得勝的話。
以色列人上岸後,紅海之水,即復合如初,此後,他們不能再回到埃及去了。故我們既已得救,也再不能再沉淪。我們既與主之死聯合,也再不能與主之死分開。蓋主之救恩,是永遠的,得此救恩的人,必永遠不致滅亡。
以色列人過了紅海,頭一件事,是讚美上帝。由埃及十五章一至十八節,就是他們很好的頌主詩歌。使徒行傳裏面,記載有許多人得救後,充滿了喜樂,開聲讚美主。在出埃及十四章卅一節說:『以色列人看見耶和華向埃及人所行的大事,就敬畏耶和華,又信服他和他的僕人摩西。』這裏有個很好的次序:
(一)看見
(二)真信
(三)讚美
許多人唱詩讚美主,是有口無心的。許多人在詩歌班裏唱得雖抑揚可聲,可是心裏不曾相信,故絲毫不能感動人。故我們的讚美,當在相信之後,才有價值。
(三)
以色列人過了紅海,離了埃及,到了書珥的曠野。但當防備一事,即身已離開埃及了,其心已離開否?實際上他們的心,卻未曾離開埃及呢!他們有十多次想到埃及:沒得喝,想到埃及的水,沒得喫,想到埃及的肉;行路疲倦,想到埃及不用多走路,前有仇敵,想到埃及沒有仇敵。……今日許多信徒亦然,身雖出了世界,而心卻在世界,貪世界的錢財,愛世界的名位。…然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死亡,痛苦,…已得了相當的報應,我們看了這個鑒戒,亦當知所反省了!
他們到書珥時,本有一條捷徑,可達迦南的,但上帝不叫他們走此捷徑,何故?請看出埃及十三章十七節說:『法老容百姓去的時候,非利士的道路雖近,上帝卻不領他們從那裏走,因為上帝說:恐怕百姓遇見打仗後悔,就回埃及去!』上帝怕以色列人不是能征慣戰的非利士人的敵手,故避易趨難,捨此捷徑而不由,其後使他們和亞捫人等打仗,漸漸學習戰術,再進而與非利士人決戰,才能勝過他們。這是上帝的苦心呢!而且,非利士人是表空中的魔鬼,亞瑪力人是表身內的情慾,我們第一步要勝過內敵——情慾,才能勝過外敵——惡魔。
上帝在曠野要試驗他們肯不肯順服,使他們多遇艱難和仇敵;我們若未到屬靈境,上帝也要試驗我們,若能忍耐順服到底,便可得救。他們過見什麼艱難?他們到了書珥曠野,走了三天的路程,卻不得水喝,(出十五章廿二節)多麼苦啊!他們不勝其苦,便發怨言了。這是他們第一個試驗的失敗。離這不久,他們唱詩快樂,讚美主恩,一旦略受艱難,便怨聲載道。易讚易怨,變幻無常。
我們在此世界,第一件是感覺世界無水,但耶穌是我們生命的活水,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我們親就主吧!因為只有主能滿足我們的心呢:
以色列人在曠野第一個所到的城,就是瑪拉。他們到瑪拉有水了,可是水是苦的,不能喝。(出十五章廿三節)信徒在靈程中,有時也會到了瑪拉,或遇貧病死亡,心中痛苦,沒有快樂。但瑪拉之水雖苦,幸上帝有辦法。出埃及十五章廿五節說:『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了。』這裏上帝用一根木頭令水變甜,好像暗示我們遭遇艱難時,仰望那釘十字架,掛在木頭上的主,就可以轉憂成喜,反危為安。
舊約時有三個希伯來的少年人,曾被人放進火爐裏,是無異於到了瑪拉然,惟上帝不是叫火熄滅,乃是叫聖者與他們同行,致火失了本來的力量,不能燬傷他們。保羅和西拉,被囚於獄裏,也無異於到了瑪拉然,惟他們在獄裏唱詩,使瑪拉的水,變為甘甜。故我們不怕苦難,所怕者是沒有主同在。
到了瑪拉以後,接便到以琳,以琳與瑪拉,十分異樣,那裏的水是甘甜的,並且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樹,有水可解渴,有果可療飢,真個是快樂之地。各位,我們有時到了瑪拉,有時也到了以琳。但以琳不是迦南,不過有點像迦南吧。他們到了以琳,好像得嘗了迦南的滋味;故我們現在雖未進到天堂,可是嘗過天堂的滋味。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很容易的經過曠野的靈程,早到迦南的美地!── 繆紹訓《由埃及至迦南──信徒的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