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誰是天國的子民
經文:(太五1-16、20)
今天我們思想,在神的國度中,誰是天國的子民?這個主題與昨天的信息有關連。作天國的子民,必須要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作主,包括認識神是怎樣的一位神?我們應如何生活?天國的主耶穌基督的性格如何?我們應該如何效法祂的榜樣?
在主耶穌登山寶訓的講論中,論及八福的真理時,就表現出神的屬性,我們要怎樣效法。此外我們要盡天國子民的責任,發揮應有的影響力,有好的生活,彰顯生命的力量。主耶穌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
(一)「八福」的要求
(1)「八福」是神生命的表徵,亦是神子民生活的標準,是我們支取生命的泉源。神的公義,表明祂公義的管治,亦是我們過公義生活的準則。(詩九7-9)說:「耶和華坐為王,直到永遠;祂已經為審判設擺祂的寶座,祂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公義是神的本性,祂的國也是公義的。耶穌基督亦是公義的彌賽亞,我們必須過公義的生活。約翰對神的認識,在約翰一書二29記載:「你們若知道祂是公義的,就知道凡行公義之人都是祂所生的。」我們要識別信徒的生命,從他的表現和行為中,就可對他有基本的認識。保羅在羅馬書十四17說:「因為神的國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義、和平,並聖靈中的喜樂。同彼得在(彼後三13):「但我們照祂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這些門徒的生命中,以神的義為生活的中心。我們亦應效法他們,從世界中分別出來,過公義的生活。我們的神亦有其他屬性,如憐憫、愛等;我們應該像神。
登山寶訓的八福,從(太五3-10)說出在國度裏的生活的標準,這是我們很熟悉的;我們不妨從國度的焦點來看,了解其中的意義。第一福至八福講及子民的性格。第一福虛心的人有福了,可譯成「靈裏貧窮」的人有福了,天國現在是他們的;第八福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現在是他們的。感謝神,我們全心投靠祂,天國就是我們的;我們可以現在就享受救恩和其他很多福份。可是在第二至第七個福,就有些不同,「我們必得……」,這似乎是將來的事!當我們詳細研究希臘文的文法時,發現這是形容現在至將來的表達,是不斷的持續。所以第二至七福,應該包含在第一至第八福之間,是天國應有的福份;這種將來的表達,亦表示那些福份將來會完全得到。這些應許,是由神確實的保證,我們必定得到的。
(二)「八福」的應許
(1)「虛心的人有福了,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我們希望有份於神的國度,必須有決心進入神的國;要進入神國必須虛心放下自己,不要過自我為中心及自義的生活。我們要靈裏貧窮,如乞丐需要食物一樣,期望求神的憐憫,仰望神的恩典。「照我本相,無善足陳」,是我們的光景。從前有一個藝術家,想劃一幅浪子回頭的故事,他便想找一個模特兒,剛好遇見一個乞丐,正合他作品的需要,他便邀請那乞丐明天見他,預備把那人作模特兒;可是第二天那人來到,並且穿得很整潔,可憐相亦沒有了,他幾乎不認出那人,那人怎能作模特兒呢?進入神的國必須是虛心的、靈裏貧窮的人。
(2)「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看見自己屬靈的光景,為自己難過,更為普世失喪的人活在罪惡過犯中難過;這樣哀慟的人,必定得到安慰。在新天新地臨到時,我們便得到完全的安慰,神要擦去我們的眼淚,此時不再有死亡、痛苦和悲哀。
(3)「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我們的主耶穌是溫柔的人,祂在世時說:「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祂進入耶路撒冷的時候,是騎驢駒子,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祂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的騎驢,就是騎驢的駒子。」(亞九9下)祂是如此溫柔,是我們學效的榜樣。溫柔的人必得地土。在舊約(詩卅七11):「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香港人從事地產行業的,都想有地土;大財主通常有地和產業,這裏所指的不是物質上的地土,溫柔人不是活在世俗中尋求;更不會貪愛世界,但他們是從神那裏領受,感受到滿足。世上的人卻沒有真正的滿足。
(4)「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五6)他們追求公義,如飢如渴。天國是公義的國度,我們要活出公義的生活;並要追求神的國和神的公義。主耶穌在太五20說:「我告訴你們,你們的義,若不勝於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斷不能進天國。」耶穌用嚴厲警告的字眼:「我告訴你們……」,表明真實的公義生活不在乎外表的守法,而要有實質,從內心敬虔流露出來,持守真理,是表裏一致的公義。耶穌更用六個例子來指出法利賽人和文士的不義:如他們那強調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背誓」、「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等事實中,其中還有很多不足夠的地方,未能如天父要求的完全!今天聖靈會幫助我們,超過我們能力範圍的實踐,過更合神旨意的公義生活。「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4)這是更有內涵的義者生活。
(5)「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太五7)憐恤包括赦免一切得罪自己的人,而且是對一切有需要的人加以憐憫。主在地上,看見很多困苦流離的人,就憐憫他們。祂要幫助一切受欺壓的人,患難的人。神看顧孤兒寡婦,為一切受逼迫的人伸冤。福音不單傳給中等階層或高階層的人,更是要傳給低階層的窮苦人;我們目標不是傳社會福音,卻是在傳救贖的福音,拯救失喪的靈魂。
(6)「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我們做事要有單純專一的動機,純潔地追求認識神。專一的委身事奉神、神的國度和權柄。這種內裏的純正是非常重要的。(啟廿二3下):「在城裏有神和羔羊的寶座,祂的僕人都要事奉祂,也要見祂的面。」那時人要面對面見神。今天我們亦可經歷神的同在、神的愛和神的能力。
(7)「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五9)天國的王來到地上是藉祂在十字架上的死,祂流出的血,叫我們與神和好,亦讓猶太人與外邦人和好,亦叫人與人之間和好。猶太人拉比強調:「一個人最高的任務,是能叫人與人之間有好的關係。」我們要將和平帶到人間,這種和平是以公義為基礎,而公義的果效就是平安。這是和平福音所生發的影響。信徒用生活同證和平的福音,是神國子民的表現。
(8)「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10)當我們高舉公義,活出義的生活,必定要受人的逼迫。彼得在書信中曾說:「你們為義受苦是有福的。」我們這樣生活,必定遭遇逼迫。(提後三12下):「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裏敬虔度日的,也要受逼迫。」
我們從「八福」中看到天國子民的標準,必須有如此品格,並且活出這種見證,方能影響這個世界。主耶穌繼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和光。」我們要為天國作見證。
基督徒有雙重公民的身份;我們一方面是地上的公民,另一方面更是天國的公民,有當盡的責任。我們更應順從神,如鹽生發防腐的作用;又如光是放在燈臺上,照亮四周的人。這好比基督徒的美德生活,要影響社會。在十八世紀時代英國社會道德敗壞,神興起約翰斯理作復興教會的工作,並且更新改進社會的道德,使英國在十九世紀成為國際強國。主耶穌的愛、赦免、美德,要透過我們彰顯出來,用生命見證所傳的福音;光是外顯的工作,鹽是內在隱藏的工作,是我們作見證時一同發揮的影響。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願我們都成為天國子民,發揮福音的真光,照耀黑暗中的人。── 金新宇《傳說你國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