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迦摩教會
讀經:啟示錄二章十二至十七節
「你要寫信給別迦摩教會的使者,說:那有兩刀利劍的,說: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比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你那裏也有人照樣服從了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
以弗所教會乃是使徒末期的教會,就是使徒約翰沒有離世時的教會,也就是約翰自己所說末時到了的教會,也就是彼得後書和提摩太後書所提起的教會。這個我們已經看過了。過後你就看見教會受逼迫的時代,這就是主所給我們看見士每拿教會的預言。這個我們在上面也已經看過。現在我們要來看別迦摩教會。
【與世界結聯】「別迦摩」這個字就是「結婚」或是「聯結」的意思。在這裏你要看見,教會如何的有一個轉變。我想在那個時候的信徒,讀到別迦摩的時候,也許不大明白是甚麼意思;但是今天我們回頭去看教會的歷史,是相當清楚的。格彭說:那時若要把羅馬城裏所有的基督徒都殺光,羅馬城就要變成沒有人口的城了。因為全世界最大的逼迫還是不能把教會消滅,於是撒但改變了牠攻擊教會的方法。現今世界不但不反對教會,世界上最大的帝國──羅馬,反而接受基督教作國教了。據說康士坦丁作了一個夢,看見一個十字架,並且有字寫在上面說,靠這記號可以得勝。他打聽得知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記號,所以他就接受基督教作國教。他鼓勵人受洗,甚至凡受洗的人可以得兩件白衣和幾兩銀子。教會和世界聯合起來了,你就看見教會墮落了。在前一段我們讀士每拿是受苦的教會,但是主對她沒有責備的話。在這裏,別迦摩和世界聯合,變成最大的國教。按人說,是發達了,但是主卻不喜悅。因為教會和世界聯合,教會的見證就破壞了。教會在世界上是作客旅的。船在水上,可以;水在船裏,就不行。「那有兩刃利劍的」,主說祂自己是有兩刃利劍的主,在這裏是審判。
教會墮落了;但並不是說,教會在那個時代中,從來沒有見證。每論在甚麼情形之下,教會的實際總在。別迦摩是緊緊接士每拿下來的教會。她所處的是甚麼種的情形呢?主在這裏說:「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座位」這字在希臘文是Thronos,就是寶座的意思。主承認別迦摩處境的不容易,她就是住在撒但寶座地方,所以教會要在其上維持一個見證很不容易。在這裏有一個人很特別,就是「我忠心見證人安提帕」;在歷史中從來尋不到這個名字。因為這是預言,所以我們就得從字裏去講究。「安提」是反對的意思,「帕」是所有的意思。有一個忠心的人,他是安提帕,他是反對這一切的,他是甚麼都反對的。這並不是說,不管在甚麼情形之中故意搗亂;乃是說,他站在神的一邊來反對一切。當然這人要作殉道者。歷史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主卻知道。
【忠於主的名】當這忠心的人被殺的時候,「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信(道)」。一個是主的名,一個是主的信。神的兒女就是神從外邦中揀選出來歸於主的名下的人。基督教和別的宗教有個基本不同的地方,別的宗教只要接受它的教訓就夠了,但是基督教若不相信主,就沒有意義。主的名就是主的代表。這是一個特點。不只這樣,這個名也告訴我們,祂曾來過,祂已回去,祂是死過又活的,所以留下一個名在我們中間。我們若失去主的名,我們就已經沒有見證了。別迦摩接受主的名。有一件事是神的兒女應當特別注意的,就是我們要顯出我們是歸主名下的人。這個名字是特別的名字,會保守我們不失去見證。
祂也說:「你沒有棄絕我的道。」這「道」字在希臘文不是Logos,而是Pistin。這字的意思就是「信」。不是普通的信,乃是唯一的信。從所有的信中分別出來的信。主耶穌說:你沒有棄絕我的獨一無二的信。基督教不是哲學,不是自然科學,不是倫理學,不是心理學。這些不是基督教。就是十條誡命、山上寶訓,也不能代表基督教。基督教乃是一種相信,一個相信。「相信」實在最好繙作「信仰」,可惜那兩個字被許多人用壞了。「你沒有棄絕我的信仰」,是甚麼意思呢?就是「沒有棄絕相信我」的意思。神的兒女在地上要維持這個信仰。我們對於主耶穌的信是一點不能改變的。叫我們和世界的人分別的,就是藉這個信。所以「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信」,這兩點是主所讚美的。
【巴蘭的毒害】「然而有幾件事我要責備你,因為在你那裏,有人服從了巴蘭的教訓;這巴蘭曾教導巴勒將絆腳石放在以色列人面前,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巴蘭是一個外邦人,不知甚麼緣故神也稱他為先知。好像掃羅一樣,神的靈感動他,但是沒有進入他的心。因為以色列人一直打勝仗,巴勒懼怕起來,於是請巴蘭來,對他說:你是先知,請你咒詛以色列人。巴蘭貪愛錢財,想去。神先攔阻他,後來又容讓他去。但他是沒有辦法,他不能咒詛以色列人。在他臨走的時候,他因為受了巴勒的錢,又沒有替巴勒作事,覺得不好意思,就給摩押人出了一個計謀,教他們的女子去親近以色列人。於是摩押的女子和以色列人結合,以色列人得了這些女子。這些外邦女子就把她們的偶像也帶了進來,叫以色列人不但犯姦淫,並且拜了偶像。神就發怒,擊殺以色列人二萬四千人;而摩押卻因此得以保存。我們在民數記二十五章,看見摩押女子和以色列人結合;到了三十一章,才知道這個計劃是巴蘭弄出來的。神給我們看見甚麼叫別迦摩,別迦摩的意思就是和世界結婚。本來世界乃是反對教會的,現在世界竟和教會結婚了。我說過多少次,「教會」(Ecclesia)的意思是呼召出來的人。不是聯合,不是擺在世界裏;乃是被分別出來,被呼召出來的,這個才是教會。巴蘭的作法,就是破壞教會和世界的分別,結果是拜偶像。
在這裏,對兩件事要特別注意:姦淫和拜偶像。頂特別的,這兩件事是放在一起說的,哥林多前書也是把這兩件擺在一起。因為在肉體中,神所恨惡的,就是這兩件事;在屬靈的事上,神所恨惡的,也是這兩件事。雅各書四章怎麼說?「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和世俗聯合是神所恨惡的。瑪門也是和神對峙的。「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太六24)。人若不事奉這個,就是事奉那個。你們看見一件最重要的事,瑪門是和神對立的。許多的偶像都是因瑪門才能存在。今天沒有基督徒會去殺人或是拜偶像;但是如果我們貪愛錢財,投靠瑪門的勢力,這個就等於拜偶像。瑪門就是偶像的原則,神要把人從瑪門分別出來。你看見姦淫連就是偶像,和世界的聯合連就是貪愛錢財。我願意把聖經中相對的方面擺在你們面前;你如果能看見反面,就能看見正面。聖經總是把撒但擺在基督的對面,肉體擺在聖靈的對面,世界和瑪門擺在父神的對面。世界是對父,所以約翰一書二章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裏面了。」瑪門是對神的。人甚麼時候事奉瑪門,甚麼時候就不能事奉神。
巴蘭的工作就是世界和教會的聯合。需要康士坦丁來高抬我們,這是巴蘭的教訓。不讓巴蘭的工作跑進來,沒有一件事比這個更難維持。今天神的兒女總是想大,想多,而不注意聖潔和清潔。容讓罪惡,容讓巴蘭的教訓,主的名竟被棄絕。
主在這裏特別提起巴蘭,巴蘭是頭一個把恩賜賣錢的人。在新約裏有好幾處提起巴蘭。彼得後書二章提起巴蘭是那貪愛不義之工價的,猶太書又提起巴蘭是為利奔跑的。讓我們想想看,如果哥林多教會把保羅請來,而說要先談妥報酬的事,你想可能不可能呢?說耶路撒冷的教會和彼得簽合同,每年津貼多少,你怎麼想像也不會有這事發生。本來所有為神工作的人,都是靠神過活的人,向人一無所取,也不要外邦人的錢。但是到了康士坦丁的時候,所有事奉神的人都從國庫支取薪金。大概是在主後三百餘年,這事就已經實行了。所有的人都支取薪金,巴蘭的辦法來了。巴蘭的辦法,在神的定規中是從來沒有的。你如果問當日的使徒:你們到底每月拿多少薪水?豈不是笑話!但是今天這種情形,卻變成了普遍的情形。我們若能信靠神,就去作工;不能信靠神,就不要去作工。我們在神面前要特別注意這件事。
【尼哥拉黨的教訓】立刻底下又說尼哥拉黨的事。「照樣」這兩個字是特別承上文說的。主對巴蘭的教訓表示反對;照樣,主也反對尼哥拉黨的教訓。在聖經中,神自己定規教會本來該是甚麼樣的情形。請大家看馬太福音二十章二十五至二十八節:「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你看見麼?教會是主所立的,不許有君王有大臣,不許有這個階級。主說誰為大,誰作僕人;誰作用人,誰就為大。大,不是以地位來定規的,乃是以服事來定規的。你若看馬太福音二十三章八至十一節,就更明顯。教會的基本原則是:大家都是弟兄,沒有拉比,沒有師尊,也沒有父。
康士坦丁接受基督教的時候,巴蘭的教訓發生了,並且尼哥拉黨的教訓也看見了。我們看見有神甫制度。「甫」實在就是父親的「父」。在這許多父當中,站在上頭的是教皇。當人用嘴親他的腳的時候,口裏還要喊:「我的主,」同時在教廷還有大臣,許多國家都派公使到教廷去。有君王,有大臣,有的人稱為父,有的人稱為拉比,這一個就是我們所看見的尼哥拉黨的教訓。為這個緣故,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身分的人都得小心,你不能把世界的東西帶到教會裏來。你若不能稱坐在你旁邊卑微的人為弟兄,你就出事了。你坐在弟兄姊妹當中,而你不能作弟兄姊妹,尼哥拉黨的人就發生了。「尼哥拉」字內的「拉」字,不但是有平民之意,也有與專家相對的常人的意思。例如醫生是專家,他們看不是醫生的,就稱他們為常人;工匠碰別的工匠是同行,彼此都是專家,碰不是工匠的人就稱他們為常人、外行人。尼哥拉就是征服常人的意思,就是說有一班人作專家,作內行人,而其餘的都是常人,都是外行人。主說這是祂所「責備」的。
以弗所教會和別迦摩教會的情形不一樣。以弗所不過只有尼哥拉黨的行為,別迦摩有了尼哥拉黨的教訓。行為不知道要經過多少時候才會變成教訓。如果作出行為,又能講出道理來,不只能行,並且還從行為而產生出理論,那就進一步了。行為在教訓之前,到了教訓來的時候,已經壞透了。前幾年我遇見一個教友,他娶了妾。有一次有人要我勸他,他不但不以娶妾為不對,並且還把聖經的例子拿出來,遮掩他的罪。娶妾是行為,引聖經就變作教訓。今天也是這樣,公開的有尼哥拉黨的教訓了。別迦摩如何弄出這個教訓來的呢?我們已經說過,康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作國教,教會就和世界結婚了。只要你是羅馬人,就可以受洗,結果教會裏充滿了不信的人。本來教會都是弟兄,弟兄都是祭司。今天來了這麼多的閒雜人,要叫他們事奉神,沒有可能。為便利的緣故,就選出一班人來,說:你們去弄屬靈的事吧。其餘的人可以仍舊作他們的俗人、常人。許多人教的人根本不認識主耶穌,所以認識主的人就變作專家,就造出一班尼哥拉黨的人來了。這是教會和世界結婚必然的結果。尼哥拉黨在以弗所不過是一個行為,在別迦摩就已經成為教訓了。現在的主張乃是:從今以後,教會變作是專家辦的,而不是常人辦的。現在的教訓乃是:人可以不屬靈,屬靈的事可以託給專家去辦,我們俗人只要辦理俗事好了。現在的道理乃是:教會有兩種人,一種是專辦屬靈事的人,一種是專辦屬世事的人。你們普通的俗人,只要來聚會,其餘的事可不必管。若有人把哥林多前書十四章聚會的原則擺出來,就辦不通。巴蘭的道理,引進了尼哥拉黨的教訓。
我信這件事是主頂恨惡的,所以我們要特別的注意。我承認有職事。我也承認有保羅的兼織帳棚,也有彼得、雅各、約翰的專心傳道。但是今天所說的弟兄的地位,和職事的地位是不發生關係的。在地方的教會中,是地方的信徒出來作執事和長老的。所有的弟兄姊妹都管屬靈的事,他們是祭司。長老不是替他們作,長老不過是「監督」而已。至於作工的人來到教會中,只有弟兄的地位。尼哥拉黨和弟兄的分別,就在這裏。在聖經中乃是神的兒女都作見證,不過使徒多作一點。是多少的分別,不是性質的分別。性質是一樣的,度數不一樣而已。尼哥拉黨的教訓卻掉一個頭,屬靈的事是專由一班特殊階級去作的。這個在神面前是被責備的事。因為如果這樣,教會就可以屬世界,只要有幾個屬靈的執事就行了。在教會裏揀選幾個特別屬靈的人,讓他們去作屬靈的事。他們成了另外一個階級,包辦一切屬靈的事。世界教會的神甫制度,國立教會的聖品制度,獨立教會的牧師制哽,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尼哥拉黨。聖經裏只有弟兄。有牧師的恩賜,沒有牧師制度。牧師制度是人的遺傳。神的兒女若不能回到當初的地位,怎麼作也不會好。教會不能與世界聯合,不能接納不得救的人進來。不然就很容易接受尼哥拉黨的教訓。人必須與世界分別,才能進入教會。甚麼時候我們容讓一個沒有得救的人到教會裏來,教會就不是教會,反成世界了。教會的聖潔和分別,是在任何代價之下都得維持的。
主在這裏說頂厲害的話:你若不悔改,我要用口中的劍刑罰他們,就是刑罰和審判違背神的人。求神使我們中間沒有尼哥拉黨的人!我覺得教會若是屬靈,尼哥拉黨就不產生。教會一屬世,尼哥拉黨就出來。神對以色列人當初的要求是全國都是祭司。是以色列人犯了罪,神才把利未人分別出來作祭司。是在教會屬世的時候,才把事奉神的事交給少數的人,現在神要教會中所有的人都作屬靈的事。主在七封信裏多少次提起祂自己的名字是甚麼,但是在下文主都沒有用祂的名字;只有在這裏祂用了祂的名字,「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隱藏的嗎哪與白石為賞賜】「得勝的,我必將那隱藏的嗎哪賜給他;並賜他一塊白石,石上寫新名;除了那領受的以外,沒有人能認識。」得勝者有兩個應許:一是隱藏的嗎哪,二是白石。隱藏的嗎哪和曠野的嗎哪是兩件事。以色列百姓在曠野的時候,天天有嗎哪降下來給他們吃。到了一個時期,摩西說,要拿一個金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藏在約櫃內。後代的人問起的時候,就可以告訴他們,神如何在曠野的日子,將嗎哪賜下,現在有嗎哪在約櫃內可以證明(出十六14~35)。後代人不知道嗎哪是怎樣的,就可以藉在約櫃內的嗎哪指示他們,使他們知道是怎麼樣的。但是吃過嗎哪的人,對於隱藏的嗎哪,另有一種感覺。他們已經知道這個味道,再看見時,就有一種回憶。未吃過者看見,雖能知道,但卻沒有回憶。得勝的人,主要將隱藏的嗎哪給他吃,意思就是他們要有回憶。所有在神面前的經歷,都是有價值,不會失去的。有許多弟兄問我一句話:我們在神面前所經過的,在永世裏有沒有用處?你如果知道隱藏嗎哪的意思,你就可以知道這些到底有沒有用處。我們如果有機會能夠看見那「隱藏的嗎哪」,就能將「每日的嗎哪」的經溫歷習一遍。我們經過甚麼種的困難,甚麼種的流淚,我們今天這些東西就變成以後的溫習。在我身上,隱藏的嗎哪,就是每日的嗎哪。從來沒有看見過嗎哪的人,到那天他們看見隱藏的嗎哪,雖然知道這個恩典的帶領,但是因為沒有吃過,還是沒有回味。而那曾吃過的人,卻滿了回味。隱藏的嗎哪,在聖經中是個很大的原則,也是很大的寶貝。有一天我們要吃那天上隱藏的嗎哪。如果我們在這裏沒有傷痕,不是得勝者,沒有經過這些事,那麼將來就是給我們那隱藏的嗎哪,也沒有回味和回憶。千萬不要說,我們今天所遭遇的是沒有意思的。沒有一個經歷是一個損失的經歷。在那一天我們都能夠回味。我們不要說在國度裏甚麼都是一樣。不一樣!地上的經歷和那天所要享受的要發生關係。隱藏的嗎哪在那懂得人就懂,不懂的就不懂。我們今天經過痛苦和患難,到了那一天,主要擦乾我們的眼淚。沒有眼淚的人,能曉得擦乾眼淚的寶貝麼?
還有一個賞賜,就是有一塊白石,石上寫他新的名字。主賜他一個新的名字,是和他在主面前的情形相合的。有的弟兄要我替他改一個名字,但是我不知道替他改了以後,是否過後還得要改。主在這裏把名字寫在白石上,只有主和你知道。得勝者並不是得一個特別的名字,乃是得他所該得的名字。我盼望神開我們的眼睛,使我們知道得勝者的路是甚麼,使我們能夠得隱藏的嗎哪和新的名字。―― 倪柝聲《教會的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