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的合一
最近,外面最重要的問題,恐怕是合一的問題。今天我們是要來看合一的道路到底是怎樣一回事,到底是怎麼走的。
據我所知道的,在各地有四種不同的合一。我們作神兒女的人,就是要在這四條不同的合一的路裏尋找出一條來走。今天我們必須清楚,到底這四條裏面,有那一條是合乎神的旨意的,有那一條是合乎聖經的教訓的,有那一條是教會正常的道路,是我們應該走上去的,其餘的我們就得學習拒絕。我們看見有一條是出乎神的,就應該拒絕那些不是出乎神的。
這四條路是甚麼呢?第一就是羅馬教的合一,第二就是「屬靈」的合一,第三就是教會在地方上的合一,第四就是堂會主義的合一。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羅馬教的合一
使徒時候的教會都是地方的
在使徒時候的教會,都是以地方來分的。我想,這件事是相當清楚的。羅馬的教會、哥林多的教會、以弗所的教會,或是腓立比的教會、老底嘉的教會、歌羅西的教會,都是以地方來分的。每一個地方的教會,都有她們自己獨立的行政。所以在聖經裏面,使徒行傳十四章二十三節告訴我們,在每一個「教會」裏設立長老。提多書一章五節告訴我們,在每一個「城」裏設立長老。長老是為著教會的,教會是城的,所以是為著一個城裏的教會的。教會是以城為單位的。不然的話,一個城裏的長老就要管幾個教會,或者一個教會裏的長老就要管幾個城。所以城的範圍有多大,教會的範圍也有多大,長老管理的範圍也有多大,這是相當明顯的。
當初的教會並沒有聯合大會。使徒的時候,聖經乃是承認「眾教會」存在於地上,並沒有把眾教會聯合成「一個教會」。有「眾教會」的存在,但是沒有把她們聯合作一個單數的教會。所以,保羅寫信給哥林多人說,「神的眾教會也是這樣。」(林前十一16直譯)今天我們看見神的兒女說起教會的時候,總是說神的「教會」,不說神的「眾教會」。在我們的腦子裏,總是把教會合作一個,所以說教會,不說眾教會。但是,在使徒的思想裏是一個一個的教會,所以說,「神的眾教會。」使徒沒有把地上的教會,聯合成功作一個教會;因為如果是那樣,「眾教會」這句話就不存在。你們記得哥林多前書十一章、十四章,都是說「眾教會」、「眾教會」,一直是說「眾教會」。就是說,神的眾教會在地上乃是地方的,沒有把地上所有的眾教會,統統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這是使徒時候的情形。
演變的經過
過後,使徒之後,教會起首有一點改變。因為自然而然,那些在大城裏的教會,起首有勢力。城一大,人就多,大城裏的教會,就比鄉村的小城的教會有勢力,好像要把那些鄉村的、小城的教會吸收進來,把她們變作自己的星,自己變作中心,她們是附屬在自己旁邊的。這樣一來,就不只在教會的組織上有改變,並且在教會的行政上也有改變。本來在教會裏,都是一個教會有幾位長老。鄉村的教會、小城的教會,也都有她們自己的幾位長老。在使徒去世之後,當初的教會,就有一班人提出一種道理,就是:使徒現在已經去世了,所以使徒的權柄就交給長老或者監督。監督,就代表使徒。這乃是一種的客氣。他們因為尊敬頭一班使徒的緣故,所以不大好意思就說誰是使徒。他們不敢用使徒的名字。
後來他們又在大城裏面這麼多的長老中間,派一個長老作監督。本來長老都是監督,個個都是監督。長老是那一個人自己,監督是他的職分。後來,他們就在這麼多的長老裏面,揀選出一個來作監督。這一個監督就變作當地的長老之長,也變作那些星的教會裏的長老之長。
這個演變是這樣來的。起頭是大城的教會,把小城的、鄉村的教會變作星,後來是大城教會裏面產長老長,也作了星的教會的長老長。這個就叫作監督。名字是聖經裏面一樣的名字,但不是聖經裏面的東西,在聖經裏面,長老就是監督。保羅把以弗所的長老請來的時候,對他們說,「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徒二十17、28)聖經的監督是多數的,長老也是多數的。今天地們是從這麼多的長老來抽出一個來作監督,只剩下一個是監督,其餘的只作長老,不作監督,他們監督的權柄沒有了。他們又把其餘小的地方連起來,給這一個監督來管,變作一個人管許多教會,於是就有地區的事情發生。
這個發展還不停在這裏。那時羅馬帝國把整個世界打下來,就自然在許多教會裏面,羅馬城的教會變作非常的大。因為羅馬不只是大城,並且是帝國首都;全世界所有的人要見該撒,都要到羅馬來。本來一個監督管理許多地方,成功了地區的教會。今天羅馬城大起來說,「我們是首都,該撒住在我們中間。」結果,羅馬的教會裏的監督,不只管羅馬本地教會裏的長老,也管羅馬帝國區域裏的長老,變作帝國地區裏的長老之長,並且也變作各地區裏的監督之長。這就是教皇,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疊上來的。今天各公會裏「主教」的意思,就是監督的意思。眾監督中之長就是教皇。所以,誰都盼望到羅馬去作長老,誰都盼望到羅馬去作監督;因為一作羅馬的監督,他就變作全世界的監督,全世界的長老長。只要一作羅馬的監督,就變作教皇,代表基督。所以,一直演變到第四世紀,就完全演變成功了。那時候,世界上沒有聖經裏的「眾教會」了,都變作「一個教會」。全世界都變作一個教會。從那一天起;聖經裏面所說的「神的眾教會」沒有了,不提了;聖經裏面所說的「聖徒的眾教會」(林前十四34)也沒有了,不提了,聽不見了。就是變作一個羅馬的教會,全世界的眾教會都變作羅馬的分會,沒有地方的眾教會了。
他們有沒有聖經的根據呢?他們就是根據於聖經所說的,神的兒女應該合而為一。他們以為主在地上只有一個教會,於是他們就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但是,他們忘記了聖經裏面有「眾教會」。
不敢破壞「合一」
羅馬教成功之後,我們要注意一件事。我們知道,羅馬教充滿了異端,羅馬教充滿了偶像,羅馬教充滿了污穢、罪惡。為甚麼緣故,一千一百年之久,教會裏面都沒有弟兄,都沒有姊妹起來呢?難道都沒有弟兄,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異端?難道都沒有弟兄,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偶像麼?難道都沒有弟兄,都沒有姊妹看見這些污穢的罪麼?
從第四紀以後,一千一百年之久,的的確確有人看見這些異端、這些偶像、這些污穢的罪,但是沒有弟兄敢對付;因為一對付,馬上就破壞「合一」。教會如果是合一的,如果我們對付偶像,教會就分裂。他們覺得偶像的罪是大的,而破壞教會合一的罪是更大。所以,寧可我自己拒絕,我自己不作,但是不要說出來;如果說,恐怕破壞合一。他們知道異端,他們知道偶像;他們也恨異端,他們也恨偶像;但是他們更恨破壞合一。所以,他們對於異端、偶像,不過是自己逃避而已,不敢用任何的話、任何的講臺、任何的行動來破壞合一。所以,一千一百年之久,他們都不動,一直在那裏保守教會的合一。
一直到路德馬丁改教的時候,路德還沒有意思另外設立教會。他還是以為,如果設立教會,這是大罪。所以,路德起頭的時候,是盼望改良羅馬教,沒有意思設立新教。後來,乃是歷史逼到設立教會的地步來。事實上,路德乃是盼望改良羅馬教而已。他不是要設立新的教會。
所以,在這裏,我們看見一件事:羅馬教乃是相信全地教會的合一。羅馬教乃是相信全地應該只有一個教會。所以,在羅馬教歷史這麼多年中間,神的兒女根本忘記了在聖經裏面有「眾」字的教會,他們只要單數的教會。所以連路德起來的時候,路德所看見的,也是地上合一的教會,並沒有看見神在聖經裏有眾教會。所以,他們所要求的合一,乃是教會在地上成功作一個教會,教會是國際性的,是世界性的,是普遍性的。這個教會不管在甚麼地方都是羅馬教會。在上海也是羅馬教會,到莫斯科去也是羅馬教會,到倫敦去也是羅馬教會,到柏林去也是羅馬教會,不管在那裏都是羅馬教會。羅馬教會稱她自己的時候,不說羅馬教會,她正規的名字是稱她自己作公教、大同教。羅馬教是我們稱她的,因我們知道她是從羅馬出來的。為甚麼她自稱作大同教呢?意思說我們是統一的、大同的,誰都在裏面。在中國是稱作公教。事實上這個辭在拉丁文裏的意思是大同,不分彼此,不分地區,無論甚麼地方都是一個。在英國也是一個,在日本也是一個,在蘇聯也是一個,只要是從羅馬教出來的,都稱作大同教會。所以結果只有「一個教會」在地上。
所以今天我們在神面前必須注意,好好的在神面前讀聖經,好好的來看:到底教會在地上是不是一個教會。如果是一個教會,我們要說地方教會是錯的,連在更正教裏這麼多的公會都得承認自己是錯的。如果教會只有一個,我們必須回到羅馬教去,我們不回去就有錯。所以,我們必須讀聖經,到底有沒有錯。
我知道,有好些更正教的朋友,他們說,教會在地上是一個。他們說,我們在各地方的眾教會是錯的,教會總是一個。請你們記得,他們的這句話,就是定他們自己為罪。教會如果是一個,就任何的公會都沒有存在的理由。教會如果是一個,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以人數來說,他們(羅馬教)是最多;以歷史來說,他們是最久;以組織來說,他們是一個。如果是一個教會,如果神的教會、基督的教會是成功作一個單數的教會,我們說必須回到羅馬教去,那才是對的,那才是合乎聖經的教訓的。但是,聖經並沒有這樣教訓。
前一個世紀,和達祕同一個時期的,有一個英國牧師名叫紐曼(J. H.
Newman),是非常有名的;在十九世紀之中,他不只是虔誠而已,以思想來說,也是思想極好的人,書也寫得很多,算作安立甘會裏面最有名的一個。「柔愛之光」那首詩就是他寫的。他相信世界上只有一個教會,所以他就在安立甘會裏發動一個運動:回到羅馬教去。自然,他不成功;因為啟示錄二章、三章清楚的給我們看見,撒狄是不能回到推雅推喇去的。他以為教會是一個的,所以合乎邏輯的行為,就是從安立甘會出來加入羅馬教。他從作教友起被接納,一直升到英國的紅衣主教。你們知道,紅衣主教是教皇底下的第一個階級。不只是主教,是紅衣主教,在英國只有一個,是大地區的主教。教皇死了,就是從幾十個紅衣主教之中選一個作教皇。許多人為著紐曼可惜。但是我讀他的書,我覺得這個人頭尾還對得起來。我不說他對,但是他的行為和他的道理是對得起來的。他相信教會是一個,他就回到羅馬教去。你不能相信教會是一個,而你這個人在公會裏。你不能承認教會是一個,而又是安立甘會裏的一個牧師,或者是長老會裏的一個長老。紐曼還是徹底的、不衝突的,他自己上文和下文還對得起來。許多公會裏的人還趕不上這一個。
聖經是說「神的眾教會」
我們看聖經裏面有沒有說,只有一個教會在地上?沒有。我們在聖經裏面,所看見的,神在地上所設立的教會,像我剛才所說的,乃是眾教會,一個地方一個教會。我們在這裏要注意在神面前看一件要緊的事,就是聖經裏面這些地方的眾教會,神從來沒有把她們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
有甚麼憑據呢?有。我們從兩三方面來看:第一,我們都知道,猶太國被羅馬亡國之後,羅馬就把猶太國變作猶太省,不再是國了。在猶太那一個地區,那一個省裏面,有好些個教會,一個地方一個教會。但是在聖經裏面記載猶太地的眾教會的時候,並沒有說猶太的教會。在使徒行傳裏面記載猶太地的眾教會的時候,乃是說猶太的「眾教會」(九31直譯)。你看見麼?這個「眾」字很厲害。雖然都在一個省之內,但是並沒有省教會。如果有省教會,它就應該寫猶太的教會,不應該寫猶太的眾教會。既然是寫猶太的眾教會,就表示有那麼多個,是一個一個的,並沒有把那麼多個聯合起來,變作聯合會,變作在猶太的教會。這裏並沒有聯合會這個東西。
第二,你們再看另外的地方,像加拉太。你們知道,加拉太不是一個城,加拉太也是一個省的名字。在聖經裏面說到加拉太的時候,也沒有說加拉太的「教會」,也是說加拉太「眾教會」(林前十六1);不是單數的,是多數的。這是給我們看見,並沒有在加拉太的裏面,把若干的教會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乃是眾教會。
第三,我們再看,在那個時候,有一個省最大,就是亞西亞。你們看見重要的教會都在亞西亞:以弗所在亞西亞,歌羅西在亞西亞,老底嘉在亞西亞。我們不要因為聖經裏面說老底嘉不行的緣故,就以為她不好。其實,起頭的時候,老底嘉是很好的,是一個很大的地方。在亞西亞有這麼多個教會,但是並沒有聯合作亞西亞的教會,以亞西亞來稱為教會;乃是說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啟一4;參林前十六19)。所以,我們看見,聯合會在聖經裏面是沒有的。省的眾教會沒有聯合,全世界的眾教會也沒有聯合。聖經裏面沒有說,每一省聯合一會,每一國聯合一會,每一洲聯合一會,來一個大會。聖經裏面沒有這個東西。眾教會在全世界並沒有合成功作一個教會的事。使徒行傳裏面根本沒有提起這件事。
另一面,保羅在書信裏面,稱到教會的時候怎麼說?像哥林多前書裏面提起:「聖徒的眾教會,」「神的眾教會,」並不是一個教會,乃是眾教會。凡一切的聖徒在裏面所成功的教會,不是成功作聖徒的教會,乃是成功作聖徒的眾教會。這裏三個五個弟兄成功作一個教會,那裏三個五個弟兄成功作一個教會,所以說是聖徒的眾教會。聖經裏面根本沒有神的「教會」這個名字在地上。聖經裏面也根本沒有聖徒的「教會」這個名字在地上。聖經裏面所說的,乃是聖徒的眾教會,神的眾教會。所以明顯神沒有意思把眾教會合成功作一個教會。
神要作一件事,必定是先要作兩件事:道理要講給我們聽,事情要使徒作出來。但是對於眾教會聯合這件事,道理我們沒有聽見。你們原諒我說,我聖經讀了多遍,我沒有看見在聖經裏有道理說,在地上是只有一個教會。我也沒有看見使徒作這一件事情。主要使徒們完全順服,不要他們自己主張,自己作事。使徒們所有的事都是順服著主作的,所以他們能作使徒。如果他們是自己主張,自己作事,神不承認他們所作的是神作的。因為中間有距離。神是要求他們完全的順服,絕對的奉獻,神才能承認他們所作的就是神作的。他們沒有在地上把眾教會聯合成功作一個教會。所以今天我們沒有使徒的榜樣,也沒有聖經的教訓。
如果神需要在地上把眾教會聯合成功作大的教會,怎麼在彼得、雅各、約翰、保羅那樣的人手裏沒有聯合起來,而留給三四百年之後的教皇去作?我告訴你們,我相信彼得、保羅的榜樣,不相信教皇的榜樣;我相信彼得、保羅所作的事,不相信教皇所作的事。我們相信這些絕對的使徒,我們不相信那些的教皇。我們絕對不能跟從他們。所以我說,我不相信中華基督教會就是這個緣故。教會是地方的。只有中華基督的「眾教會」,沒有中華基督「教會」。弟兄們,你們看見這個分別麼?只有中華的眾教會,沒有中華的教會;乃是上海一個,天津一個,全中國也許有八千個、九千個教會。要成功作一個中華的教會,根本不可能。
所以,我們在這裏看見一件事,聖經裏面絕對沒有命令,也沒有榜樣說,這麼多神的眾教會在地上合成功作一個有組織、有形式的教會。而在聖經裏所有的榜樣、所有的教訓,都是:教會是地方的、多數的。
所以我尋求神的時候,我不能加入羅馬教。我看見那是世界的東西,全世界的眾教會合成功作一個教會;而在那教會裏,教皇像皇帝一樣,紅衣主教像各國的王一樣。他們和世界的組織一樣,我們沒有法子和他們聯合。所以,我們和各地的弟兄姊妹講合一的時候,我們要告訴他們,我們的合一不是羅馬教的合一。今天地上有一個合一,就是羅馬教的合一。這不行,這不是出乎神的。在歷史裏,我們看見這是人作的事,不是神叫我們作的。
「屬靈」的合一
今天還有第二種的合一,在全世界都有,他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屬靈」的合一。甚麼叫作屬靈的合一?到底這個屬靈的合一是從甚麼地方來的?
國教
羅馬教在以往的時候成功作羅馬帝國的國教。國教的意思是很有趣的,就是這個教是國的宗教,我們這個國,我們的王,或者我們的皇帝,定規我們相信這個教。所以,換一句話說,你這個人生下來要作我的百姓,你就得入我的教。一個人是羅馬人,就是入羅馬教的。或者就是你沒有國籍,也沒有教藉;或者你生下來是這個國裏的人,你就是信這個教的人。你願意也好,你不願意也好,就是信這個教。這不是你定規的,是皇帝定規的。你要吃我這碗飯,就得信我這個教。
所以,換一句話說,羅馬國接受了羅馬教作為國教之後,在從前是悔改重生而受洗的有多少人,才有多少教友;在現在是羅馬國有多少人口,就有多少教友。所以,人教怎樣入呢?不必入教,只要你在這個國裏,父親是羅馬人,你就有資格作羅馬教的教友,不必重生。我父親是中國人,我是我父親所生的,我不必入中國國籍就是中國人。在羅馬教裏也是這樣,你一生下來就是羅馬教的教友。從肉身生的,就可以是神的兒女。這樣就把約翰福音一章的話完全掉過來:不必從神生,不必接受主耶穌;乃是從血氣生的,從情慾生的,從人意生的──只要你是羅馬人,就是羅馬教的教友。這是羅馬教。
更正教起初也是國教
後來更正教起來的時候,起頭路德還是盼望在羅馬教裏改良,並沒有盼望設立新的教會。設立新教,不單出自宗教的原因,更是出自政治的原因。因為羅馬教皇統治全世界,連皇帝也怕他。教皇的意思是:皇帝管人的身體,我管人的靈魂。我的身體是你管,你的靈魂是我管。該撒是最大的帝國主義者,但對教皇沒有辦法,教皇管他。教皇把天國的門一關,誰都不能進去,皇帝也不能進去。他是管整個世界。所以,各國的王也都非常恐懼,他們作王,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人管他們;他們作王,在他們之上還有一個人作他們的王。教皇是作全世界的太上皇。
所以,路德出來改教的時候,這些王就覺得:在這裏我們有一條路走,索性把我們的教會從羅馬教分出來;我們的靈魂不給他管,自己來管;我們是另外的教會,不受教皇的管轄。因為不然的話,有的事情,王出的命令教皇可以改變。教皇只要另外出一個佈告,百姓不敢不聽:因為不聽教皇,靈魂要下地獄去。所以,路德起來的時候,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路德傳的道是要叫人因信稱義,到神面前去。但是旁邊有許多王、許多王子都在那裏等著:你去作,我們用武力幫助你。後來果然教皇用武力去捉那些改教的人,這些王就趁機出兵去打,打得很厲害。所以後來不只道理離開羅馬教,教會也離開羅馬教。結果怎樣呢?路德所提倡的,在德國變作德國的教會,在荷蘭變作荷蘭的教會,在英國變作英國的教會。本來羅馬是全世界的帝國,非常大的。德國、荷國、英國不過是一個小單位;現在德國有路德會,荷蘭有更正會,英國有安立甘會,這也是國家的,不過是小了一點而已。
現今,從英國人生的,就是安立甘會的教友。人從母腹裏一生出來,就是安立甘會的教友。所以,為甚麼有嬰孩受洗?因為必須把他報到教會裏去。因為他是英國人,就自然是安立甘教會裏的人。不必相信,只要問他報了戶口沒有;報了戶口,就是教友。人一生下來就能夠作英國人,人一生下來也就可以作基督徒。所以後來那些私立的教會要起來的時候,必須先脫離安立甘會。這些私立教會的名字就叫作「異議者」(Dissenters),意思就是和國立的教會是有「異議」的。他們本來是在國立的教會裏面,現在要出來,就得先脫離這個,才能加入那個。我要加入理公會,我就必須先脫離安立甘會。他們是提異議的人,不然的話,他們不能出來。
產生了有形無形的道理
到這裏,就有一個問題蕞生,從羅馬教一直到更正教,都是國家的教會,在裏面自然而然就產生許多未得救的人。你不能一生下來就得救。如果一生下來就得救,我們只要把基督教改作中國的國教,就所有的中國人都是基督徒了;不必重生也是基督徒了。但是,這是不能的。人生下來是一件事,人重生又是一件事。他們這樣作,結果就叫所有的國教裏充滿了未得救的人。感謝神,也有很多得救的。但是未得救的人,不管你用甚麼教育、甚麼環境,還是未得救。
在這裏有一個問題發生,就是安立甘會是不是教會?安心甘如果是一個教會,在教會裏怎麼能夠有不信的人?這件事真有些奇怪!在教會裏有不信的人,並且不信的人很多,這怎麼辦?於是就產生出一個道理來:教會分兩種,一種是看得見的,一種是看不見的。教會有兩個,一個是有形的教會,一個是無形的教會。聖經裏所說的教會是看不見的,是屬靈的,現在我們的這個教會是有形的。在有形的教會裏有假的,在屬靈的教會裏都是真的。弟兄們,你們要知道所有的道理都是有來源的。屬靈的教會,有形和無形的教會的道理,就是這麼來的。人拉了這麼多假的來,當然有形的不可靠。人把英國人一網打盡,自然「好魚」也有,「壞魚」也有。這是錯誤的。聖經裏的教訓,乃是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是教會的元首,只有信的人在一起,才是教會,怎麼能有不信的人在裏面?現在不信的人充滿了教會,就只好產生出一個道理來,說教會是分為有形與無形二種的。有形的不可靠,無形的才是真的。這道理不要產生,也得產生了。這個道理必須來。不來,一天都過不去。弟兄們!你們看見麼?這個道理是必須出來的。到了一個地步,有形的教會馬馬虎虎,裏面甚麼都有。他們不能不產生出這樣的道理來。
攸們就引了一段聖經:主撒種之後,撒但也來撒種。然後說今天主不要他們把稗子拔掉,要「容這兩樣一齊長」(太十三24、30)。他們說,看不見的、屬靈的教會,是重生的,那裏面一個假的也沒有。在看得見的教會裏面是有稗子的,你不要把稗子拔掉。有許多弟兄姊妹,看見這一段聖經,就以為他們是對的,教會有有形和無形之別。但是他們沒有看見這個錯誤並不能用有形和無形來遮掩,這乃是因為他們把教會包括得太大了。主耶穌所說的麥子和稗子一齊長,是長在世界裏(38節),不是長在教會裏!今天乃是他們把教會擴充到世界那麼大,當然稗子也在裏面,他們也就只好把聖經裏的教會,解釋為有形和無形的了。安立甘會是太大了,但聖經裏的教會只有屬靈的、重生的人在裏面。
啟示錄二章、三章,說到教會在地上的情形是如何?乃是七個金燈臺。金燈臺是甚麼?乃是光照出來的地方。主耶穌在地上的時候說,你們的光要照在人前(太五16)。我告訴你們,光照著而人看不見,有甚麼用?今天晚上,如果光是有光的,你能夠作人;如果光是看不見的光,你怎麼作?在這裏竟然有一個看不見的光!那真是笑話,大笑話。那裏來一個看不見的光?並且光要有光,總得有形,不能無形。無形的光是欺騙人的話。教會在地上是要叫人看見。聖經沒有意思叫教會作不見的光。今天他們所說的教會,不只是把燈擺在斗底下,乃是把燈擺在燈臺上而發出無形的光來!並且主耶穌對我們說的話是夠清楚的,祂說,你們乃是像一座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14節)。這乃是有形的,不是無形的。主是叫我們在地上顯出來給人看。
所以你們看見他們所說的外表的教會,事實上就是世界,是他們硬要把它豎一個牌子說,這是一個教會,所以他們就需要說,在這裏面還有一個教會。我們要看見,神的話裏的教會,乃是從世界出來,與世界分別的。如果是這樣,我們只承認屬靈教會的存在,而不承認外表的教會。
今天的難處是甚麼?有許多弟兄姊妹以為今天我們基督徒的合一是「屬靈」的合一。甚麼叫屬靈的合一?就是在教會裏面有一班人是屬靈的,有一班人是不屬靈的,所以,在每一個教會裏都有外表的教會,也都有屬靈的教會。屬靈的合一,就是一班屬靈的弟兄,和另外一班屬靈的弟兄有交通,他們彼此都合而為一。我願意弟兄姊妹看見,今天所以需要有「屬靈」的合一,就是因為有的人是從世界產生的;如果都是從神的話產生的,這個問題就不發生,自然而然會交通。
這件事很要緊,因為是基本的問題。比方說,你今天隨便問那一個公會裏的人,他會告訴你,在他們中間,恐怕有一半的人還沒有得救;也有好幾個公會,他們會告訴你,他們中間,十個之中有一個得救就很好了。他們和國立的教會差不多。就像一個洋蔥一樣。有好多層可以剝。他們的意思說:外面九層都不是,只有中心一點點是。自然而然他們的原則還是國教的原則,裏頭許多都不是屬乎主的。所以他們的交通必須是屬靈的,不能是整個教會的交通。要整個教會有交通,就把不信的人帶進來了!如要在屬靈上有交通,就只能不以全體教會為界限。但聖經裏面的交通,是以教會為界限的。今天是因為教會界限弄不清楚,教會裏面的情形不清楚,所以就要有「屬靈」的交通。
今天世界上有了各種古怪的教會,因為有許多不是基督徒的進來了。在「教會」裏面有許多不信的人,又有許多假的基督徒,我們就只好維持一個看不見的交通,我們的交通就都是看不見的。所以,他們說,我們只有心裏的交通,心心相印。我告訴你們,這個需要的產生,就是錯的。你們要看透了,要明白這個東西,要清楚是因為他們的地位不對,所以才要有「屬靈」的合一。你們地位如果站得對,就已經是合一的了。如果教會對,看不見的都變作看得見,就沒有這個需要。主說是燈臺,他們說是看不見的光,這是奇怪的事,他們這一種屬靈的交通、屬靈的合一,是從許可不信人攙雜在教會裏才產生的。
許多宗派的產生
這個問題是兩方面的:第一,剛才我們從國教來看;第二,現在我們要從異議者來看。有許多人對於國立教會不以為然。並且不只不以為然,像浸信會的人就曾起來反對國教的不對,長老會的人也起來反對,理會的人也起來反對。理會的人,是以為傳道是到處可傳的。諸如此類的異議者起來,他們是根據於他們所提的異議來設立教會,以維持真理。所以,浸信會起來了,長老會起來了,理會起來了,貴格會起來了,以後有幾千個起來。在英國稱之為異議者。在帝俄的時代國立教會是稱作希臘正教,其他的都稱為宗派。這些弟兄都是為著真理起來的,這是一個好處,感謝神。但是另一面,他們以設立教會來維持神的真理,叫神的教會裂了幾千裂,分了幾千分,我們覺得可惜。
到後來情形有一點改變了,第一代的時候也許兩邊爭得非常厲害。像斯理起來的時候,與安立甘會爭得非常厲害,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不爭了,大家都弄得差不多了。本來大家不點頭、不往來,今天也在一起禱告了。比方,基督徒聯合會本來是理會裏面的,本來是要理會接受神醫的道理,爭得非常厲害,後來就分開了。今天到了第三代也不爭了。起頭的時候分別很大,現在分別不大了。基聯會裏面有人相信聖靈的澆灌、方言,所以他們就出去成功作五旬節會。起頭的時候也爭得很厲害,到後來也無所謂了。
到了今天,有一件事情發生,這些教會已經設立了。一人因著受浸,變作浸信會;一人因著路德,變作信義會;一人因著加爾文,變作長老會;一人因著斯理,變作理會;一人因著宣信,變作宣道會。但是聖經裏面從來沒有用道理來設立教會,全部聖經沒有一個地方用特別的道理來設立教會;並且人所爭得最厲害的道理,以保羅來看,都不是大問題。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說,有的人要守這日,有的人要守那日,都可以。有的人要守這一日,有的人要守那一日,有的人兩日都守也行(5-6節)。這都是信心軟弱的人,不要用道理來分。有的人不吃肉,信心軟弱要吃素也行(2節)。保羅沒有設立一個吃素的教會,也沒有設立一個吃葷的教會。有的人吃素,有的人吃葷,保羅說沒有問題,主所接納的人,我們都接納;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3節)。他吃素他是弟兄,他吃葷他也是弟兄;他守這一日他是弟兄,他守那一日他也是弟兄。以道理來設立教會,聖經裏沒有這個例。
聖經裏以甚麼來成功教會呢?只有一件條件:羅馬書十四章說,「你們要接納,……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1、3節)凡神所接納的人,我們必須接納。我們接納他,乃是因為神已經接納他,他已經有生命了。他從前是罪人,現在已經到主面前來了。問題只有一個:他有沒有接受主?接受了,第二句話就沒得說。至於他作基督徒應該要怎樣,那是要用聖經的教訓來對付他的,不能拒絕他在教會之外。有的人是相信點水的,這已經比不點水好了。救世軍是不點的,貴格會也是不點的。有的人抹一抹,有的人去受浸。腓利和太監是下到水裏去(徒八38),主耶穌是從水裏上來(太三16),一個是下去,一個是上來,這一定是受浸。今天有的人是手下去,不是身體下去。我們照著聖經是應該要受浸。今天有人站在外面是抹水的,我們不能說你是「抹水會」的人。我們不能以道理來設立教會。不管浸也好,抹也好,只問一句話:這個弟兄是不是神接納的?這個弟兄是不是得救的?得救的人浸也好,抹也好,不抹也好,將來是一同站在神面前,怎麼能夠不接納?我們要永遠同他在一起,今天怎麼能夠不接納?今天怎麼能因著有一點缺點而大家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這不能!聖經裏面教會所包括的人,乃是包括每一個主所接納的人。
並且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提起:「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不是不要接納。我們承認這個弟兄軟弱,但不是不要接納,是要接納。我們的錯是:我們是問他信心有沒有我這麼強?有我這麼強的才跟我來。我們必須看見:信心軟弱的人要接納。因為你至多把他關在門外幾十年,後來關不了。你沒有法子把他革除,他一輩子是我們的弟兄。我們要知道,以道理來分教會是不行的。假定說,在西安的教會裏,有一個弟兄是吃素的,你們怎麼說?你們只能問一個問題:這一個人得救了沒有?如果得救了,他要吃素,只有讓他吃。換一句話說,我們所得著的生命完全一樣。管他們所注重的是怎麼一個東西,我們都要接納。我們是要藉著聖經裏面的教訓來幫助他們,不是藉著設立另外一個教會來分別他們。
今天所謂的宗派的產生,是以道理來分的,就是把聖經裏面所提起過的道理拿去傳而設立宗派,於是就有靈恩會、信義會、貴格會等等。貴格會(Quakers)是一個姿態(發抖)。信義會是一個洎一理。長老會是一個組織。公理會、堂會的會,是一個組織,意思是有一個一個獨立的堂會。你看見這不是主作的事,這乃是人的意思來把神的兒女分得這麼多。
許多人認為有宗派好,你知道是為甚麼緣故?因為便當。弟兄們!你們如果問我,以你的肉體來說,喜歡不喜歡宗派?我說喜歡,因為清楚。有人特別喜歡講方言的,到方言會去。有人喜歡堂會的,到公理會去。你如果喜歡不抹水的,加入救世軍去。但聖經裏面是說,在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在哥林多只有一個教會,在以弗所只有一個教會,在上海也只有一個教會。這樣不便當了,各種的弟兄都得愛!要愛和你不一樣的弟兄,在這裏面就來了許多摩擦,許多功課。因為你有你的主張,我有我的主張;你有你的意見,我有我的意見。如果你分一個會去,我分一個會去,非常便當。可是,今天不便當,大家都合在一起,彼此非相愛不可。因為有許多難處,就有許多功課;有許多難處,就有許多相愛。你們就是不喜歡,也沒有辦法。你喜歡,也得在一起作弟兄;你不喜歡,也得在一起作弟兄。你們必須以屬靈的來勝過屬肉體的,以愛來勝過一切的不同,以恩典來遮蓋一切的難處。不然的話,這個教會就不成功。
隔牆拉手不是合一
今天人們已經有了宗派,現在要怎樣作呢?我們作見證說,神的兒女有宗派、有分門別類的事是不好的。你也分一個,我也分一個,是不好的。神的兒女不應該分門別類,神的兒女應該彼此相愛,要在一起。我們說這話已經三十年了,我們一九二一年起就說了。這話有功效麼?有。起頭的時候他們反對得厲害,今天也反對,但總是越過越軟了。起頭的時候,他們保全宗派,但是今天他們越過越軟了。今天他們來了一個辦法說,「我們要有一個屬靈的交通。」但是我們看見這個屬靈的交通是從兩個原因來的。一個是從國立的教會來的,大教會裏面包括一個小教會,假的教會裏面包括一個真的教會,看得見的教會裏面包括一個看不見的教會,外表的教會裏面包括一個實際的教會。這是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因為真理的不同而分開。現在就有一個折衷辦法:我們彼此有一點「屬靈」的交通。我們要看到底這個「屬靈」的交通對不對?
「屬靈」的交通,的確比宗派的不交通進步。感謝神!這麼多年,的確在中國有改變,是有不同。但是,「屬靈」的交通能不能代替聖經裏面所定規的教會的交通?他們所說「屬靈」的交通,不是真的屬靈的交通,他們是把這個名詞拿來用。甚麼叫作他們所說的「屬靈」的交通?比方,這裏有幾個杯子。本來神的目的,是要大家合而為一,只有一個杯。他們弄錯了,分了幾個杯于。「屬靈」的交通,就是保存宗派的交通。甚麼叫作宗派主義呢?就是我有我的杯子,你有你的杯子,他也有他的杯子。甚麼是「屬靈」的交通呢?你從你的杯裏頭伸出來了,手也伸出來了,去隔牆拉手。隔牆就是宗派,拉手叫作「屬靈」的交通。我在宗派裏,要和你有屬靈的交通。不拉手是宗派。沒有宗派是聖經的教訓。但是,今天有的弟兄,宗派又要存在,沒有交通又良心過不去,就伸手到牆那一邊去拉。這就是今天所謂的「屬靈」的交通的道理。
對於這件事,我裏面覺得非常的重。弟兄們,我說一句話,宗派如果合乎聖經,你我應該用任何的代價來維持宗派。哦!是神的命令,誰能取消它!我們要學習跟從神,不要學習跟從人。宗派如果是不對的,我們要根本取消宗派!我們不能一面承認宗派是不對,一面又維護宗派。我們不能一面說宗派是不要緊的,一面又維持宗派。宗派不要緊,就打破它、取消它。我們不能又要有交通,又是隔牆來交通。如果要有交通,就要把牆打破來交通。我如果要事奉神,我如果覺得所有神的兒女要有交通,我就要把所有的牆都拆了去有交通。如果牆是應該的,我要去蓋一堵牆,不只是一丈高,要一千丈高。我們必須在神面前作得徹底。如果宗派是對的,我們要作得厲害一千倍,這才是對的。如果宗派是不對的,我們就要拆了它,這才是對的。如果覺得宗派不對,又要留下牆,又要拉手,這不是事奉神的人的原則。事奉神的人的基本原則:你覺得宗派對,就應該維護宗派;你覺得宗派不對,就應該打破宗派。你又要維護宗派,又要打破宗派,這作的是甚麼事?
所以我們必須到一個地步,給他們看見,你們這樣作不是合乎神的旨意的。你們自己說,你們如果覺得宗派是應該有的,就幫助它存在。你們如果覺得宗派不應該有,就請你們把宗派拆了。不只把牆拉低了,乃是拆了它。如果宗派是對的,我們要把牆造高些,你也不過來,我也不過去,大家分得清清楚楚。這件事必須徹底。這種一面又有宗派,一面又覺得宗派不對,又想補救,絕不是神的路。你們是認識神的人,你們也是讀聖經的人,你們看神有沒有叫人作補救的事?這乃是沒有膽量來答應神的要求的人所作的事,這乃是沒有膽量來聽神的話的人所作的事。這只是出一小半的價錢,或者出一半的價錢,在那裏討便宜。底下留著,上頭交通。這件事我願意弟兄們要看得清楚。這是我們基督徒行事為人的基本原則,就是每一件事都要追到底,才能解決問題。
我舉一個例子,也許你們會看得清楚一點。聖經裏面說到神接納亞伯的祭,不接納該隱的祭(創四2-7)。我想大家都知道該隱是種地的,是農夫。那件事是他父親在伊甸園所作的。他的父親在伊甸園裏種地,有所得著的時候,他能夠把收成的東西拿來奉獻給神。該隱今天是在伊甸園之外;已經犯了罪,到了伊甸園之外去。他照舊種田,他照舊得著地上的出產,他也照舊的奉獻給神。你們知道,神不接納他,並且發怒。有的人就問這是甚麼緣故?這是很簡單的,只有一個意思:人沒有犯罪的時候所作的事,蒙神悅納;人犯了罪之後,仍然像沒有犯罪的時候所作的一樣,神是看再壞也沒有。比方,你的孩子,總是每天晚上八點,要母親為他燒一點點心給他吃,才去睡覺。今天他在外頭鬧了事,闖了禍,你得替他去賠不是。他今天晚上回來,若無其事的要母親仍在八點的時候燒一點點心給他吃,而去睡覺。你怎麼說?如果他是哭了回來,或者是氣得很的回來,你還不覺得不好。如果他是若無其事的回來,嬉皮笑臉的回來,你覺得很不好。闖了禍還好像沒有事一樣;將來殺了人,豈不也可以像沒有事一樣!該隱就是這樣。從前怎樣作事,今天犯了罪還是照樣的作;從前怎樣到神面前來把東西給神,今天還是怎樣到神面前來把東西給神。犯罪是小事,不覺得是大事!為甚麼亞伯蒙悅納?亞伯是承認他是在伊甸園之外,他獻祭就是承認他犯了罪,他獻祭就是承認現在的和從前不同。
我們就是怕這一種嬉皮笑臉的人,這一種人不能事奉神。這是基本的原則。我在宗派裏面,宗派不是我設立的,是我的祖宗設立的,我在裏面有責任。我不能說,好阿!我們明天合一吧。這不能。那這些宗派怎麼辦?神要教會合一,我的宗派把教會分開!今天我起首覺得我自己這樣分是錯的。我既然在神面前承認這個是錯的,我就應該拆掉它。我要說,「神阿!雖然這個宗派不是我設立的,是我的祖宗設立的;不管怎樣,在這裏面我有分,我有罪。在這裏面不只是我個人的問題,是整個神的教會的問題。這是罪。我今天要求主拆毀,我今天要宣佈這裏頭有錯。」我告訴你們,這樣才是對的。如果是我設立的宗派,現在我看見有錯,就說,「我們來交通吧!」我告訴你,我們怕這一種嬉皮笑臉的行為。這是該隱的行為,對於罪沒有定罪,而想去改變,這不像基督徒!弟兄們!清楚麼?你不能犯了罪而不定它為罪,而以為光是改變就行了。這從來不是神的生命所有的表現!
比方,我和一位弟兄有事,說了許多話,得罪了他,對他不起。我如果今天在神的光中受責備,我要怎麼作?我第一件事要去認罪。弟兄!我得罪你,我在背後說了許多話,作了許多事,對你不起。我第二天,再用愛心來表示,這才是對的。假定說,有一個人得罪你,偷了你許多東西,也說了你許多話,他一點都不在乎,他一點都不認罪;但是他說,他要待你好一點,他送了許多東西給你。你覺得怎麼樣?我們基督徒作事是有路的。我們不能作錯了事,不承認,而改變一點就算了。這樣作不行。在神面前沒有這樣解決的辦法。我必須到弟兄那裏說,弟兄!我作錯了,在錢財上我虧欠你,在事情上我虧欠你。我要先認罪,然後,我才能愛他,這是基督徒挽回的道理。
今天也照樣,不只是宗派對不對的問題,乃是你如果覺得對,你就得維持;你如果覺得錯,你就得拆毀。你不能隔牆拉手。你如果說,牆是對的,就築高它;你如果覺得牆是錯的,就拆掉它。你不能有「屬靈」的交通。他們所說的「屬靈」的交通,意思就是不徹底的交通。雖然宗派是錯的,他們卻不肯丟棄,他們還是保留宗派,不過手伸出來,和別人有一點交通就是。如果你們是落到這個地步,這就絕不是出乎神的。我不知道你們看得清楚沒有?你們必須徹底的看見,你們才能去對付各地的情形。人不能從前是關得很緊的,今天不過是把窗開起來,大家來拉拉手,就以為甚麼都好了。這道牆如果應該有,我就應該把它蓋得還要強、還要高。這道牆如果不應該有,我就應當拆掉它。又要有不同的派別,又要有交通,我告訴你們,這是自己欺騙自己。
今天在中國可能有三種合一。第一種是羅馬教的合一。第二種是「屬靈」的合一,意思是:這個杯子雖然在,我們大家心裏都沒有這個杯子。我覺得希奇,如果宗派不要緊,為甚麼讓宗派在這裏?如果宗派不要緊,為甚麼把宗派摸一下,就跳起來,弄得非常不明瞭?所以我們必須記得:如果宗派要緊,就維持它;如果宗派不要緊,就拆毀它。應該有交通就交通,不要有甚麼「屬靈」的交通。這個辭是好辭,但給他們用壞了。這不是屬靈的交通,這是半截的交通。這件事如果弄清楚,我想,合一的問題就容易解決。
我想,這一種的合一,有一個最大的難處,就是提倡「屬靈」合一的人,他們在那裏乃是注重神的兒女,而忽略了神的要求。換一句話說,他們是注重神的兒女的感覺,而忘記了神自己的感覺。一個人能夠維持宗派,那個人是認識神很少的人。但有許多人,你如果叫他們維持宗派,他們不敢。他們覺得宗派有罪惡。可是,因著他們想到在宗派裏面有許多神的兒女的緣故,他們就不夠忠心來將神的真理徹底的告訴神的兒女,給他們看見,神的兒女的分裂乃是何等不合乎神的旨意的事。他們不敢這樣作,因為這樣作的話,他們覺得,他們和許多在宗派裏面的神的兒女要發生隔膜。但另一面,你要叫他們說,我們應該提倡宗派,我們應該擁護宗派;他們讀了一點神的話,又得著一點光,又有一點感覺說,這也不能作。宗派在神面前是被定罪的,宗派在神的話面前是被棄絕的。所以他們就想要有「屬靈」的合一。但是請你們記得,這一種「屬靈」的合一,或者說隔了牆拉手的這一種態度,乃是一種變通的辦法,乃是一種調和的辦法,也是一種姑息的辦法。徹底擁護宗派不敢,徹底捨掉宗派又捨不得,所以宗派讓它存在,來提倡「屬靈」的合一、「屬靈」的交通吧。他們所說的「屬靈」交通的意義沒有別的,就是說,我不敢徹底的順服神,我不敢完全的跟從主的話。那個意思就是說,因著人的緣故,我不敢對神絕對。對神不夠絕對,這就是今天的難處。有許多人,他們在那裏提倡「屬靈」的交通,「屬靈」的合一;事實上,他們這樣提倡,只有一個緣故,就是說,他們對於主不夠,他們對於主不絕對。這一種辦法,並不是聖經的教訓,乃是出乎人的智慧,和出乎人的顧忌。
所以我相信,我們如果在神面前,不站在神的兒女這一邊來看他們的軟弱,來看他們的失敗,而站在主那一邊來看主的榮耀,來看主的聖潔,就自然而然看見,這一種變通的合一,乃是不合乎主的意思,不合乎聖經的。我們自己對於這個要相當清楚,才能解決難處。
聖經裏的合一
現在我們要來看第三種的合一,就是聖經裏面的合一。
是身體性質的合一
聖經裏面是給我們看見,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身體。聖經裏面也給我們看見,神藉著聖靈住在教會裏,這聖靈是一位聖靈。所以,聖經裏面特別注意「一靈」和「一體」(林前十二12-13;弗四4)。這一個我們要特別注意。
基督的教會乃是基督的身體。你如果說她是教會的話,你覺得分了一點,無所謂;這裏分一點,那裏分一點,這無所謂。你如果說她是神的子民的話,這裏分一點,那裏分一點,也無所謂。你如果說她是神的軍隊的話,這裏分一點,那裏分一點,也可以分。你如果說她是神的家,這裏分幾家,那裏分幾家,也行。可是,神的話乃是對我們說,基督的教會像甚麼呢?是像基督的身體。如果是身體的話,你看見,那樣的分裂,是絕對不可以的事。你不能說這裏分三個肢體,那裏分五個肢體,那裏再分兩個肢體。這不成。因為別的都能分,世界上甚麼東西都能分,惟有身體分不得,一分就成功作屍首,一分就整個世界上只有基督的屍首,沒有基督的身體。所以,神非常嚴重的給我們看見,教會是不可分的,神的兒女是不可分的,像身體的不可分一樣。教會是不可分的。而今天神的兒女竟然能夠以為分開是不知不覺的事,不以為是嚴重的。請你們記得,身體是分不得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在性質上是身體,是一個聖靈住在裏面。所以,聖經裏面的教會合一,乃是身體性質的合一,是不能分的。
今天我們要問一句話:聖經裏面給我們看見,教會的合一,乃是一位聖靈住在一個身體裏的合一,那麼表現出來的時候,要怎樣表現才可以?
不是一個教會,是七個金燈臺
羅馬教告訴我們說,既然基督的身體是一個,我們在地上就組織一個教會。剛才我們已經看見這不是聖經的教訓。聖經的說,基督的身體是一個,但聖經並沒有要教會在地上成功作一個教會,像羅馬教那樣。因為那樣的話,這「眾教會」的「眾」字是大錯,聖經裏面就不應該把「眾」字擺在裏面。你不能說眾教會,又說一個教會,這不成功。聖經裏面既然是說「眾教會」,我們就知道神沒有意思要在地上把教會聯合起來成功作一個教會。並且我們看見,聖經裏面,使徒們沒有組織一個教會。使徒們在各地設立的乃是「各教會」,使徒們是在各城裏設立教會。聖靈也沒有引導他們設立一個教會。這是羅馬教的主張,羅馬教的合一。這是人造的,不是聖經的。
不只這樣,我們再看聖經。我們在地上所看見的教會,不過是教會的外表,也許有錯誤。教會在地上到底是眾教會,或者是一個教會,在外表上,也許不容易明白,最好我們到主面前去看,主對於地上教會是怎樣看法的,那個不會錯。感謝神!我們在聖經裏面看見,各地的教會在主面前,都有一個代表擺在那裏。這就是啟示錄一章、二章、三章的寶貝。啟示錄一章、二章、三章給我們看見,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不是說,在地上的教會一共只有七個,乃是說,把這七個擺在那裏作代表。啟示錄一章到三章給我們看見,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在主面前,在天上是怎樣呢?是有七個金燈臺擺在祂的面前。所以,你們看見麼?地上的教會有錯誤的可能,也許完全錯了,但是,天上的,寶座面前的,主面前的,不能錯。這再錯了,怎麼辦?這變作褻瀆的話,這可不得了。
亞西亞的七個教會在主面前是怎樣?是七個金燈臺。換一句話說,在地上有一個教會,在天上就有一個金燈臺。那是七個地方:以弗所是一個地方,士每拿是一個地方,別迦摩是一個地方……。一共七個地方。在地上有七個教會,在天上就有七個燈臺。所以,神的旨意不是要把教會統一,變作一個教會。如果神的旨意是要叫地上的教會合而為一,在地上變作一個教會,神在天上,就只能有一個燈臺,不能有七個燈臺。弟兄們!這是很清楚的。你們要想,主要你們想,你們稍為想一想就知道,如果主在地上只有一個教會,就在天上只能有一個燈臺。現在有七個燈臺,而且是七個地方的教會,每一個地方是一個燈臺,這就明顯的給我們看見,神的目的下是要把教會統一,變作一個教會。
燈臺這個辭是我們很熟悉的,在舊約裏也有。在舊約裏是一個燈臺分作七枝,擺在神面前,意思是以色列人是合成功作一個國。神不喜歡以色列國分作兩個。當初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的分開是神所不喜悅的,因為在神面前是一個,你把它分成兩個,有罪。所以,耶羅波安有罪。但是在新約裏,根本不是一個,不是一個燈臺有七枝,乃是七個不同的燈臺。換一句話說,神對於教會當初的思想,原來的思想,乃是要一個教會一個教會,獨立的在祂面前。
你們看見麼?不是一個燈臺有七枝,乃是七個燈臺。主行走的時候,是在七個燈臺中間。是一個一個擺在這裏,主在中間行走(啟二1)。如果是一個燈臺七個枝子,主就不能行走在其間。所以,在屬靈的實際裏,在神面前是七個不同的燈臺,不是聯合成功一個燈臺,意思是:神在地上沒有意思要把眾教會聯合作一個教會,神根本沒有這個意思。
換一句話說,神對於以色列國所定規的旨意,和神對於教會所定規的旨意不一樣。神對於以色列國所定規的旨意,乃是要它在地上成為一個國,不是兩個國。同時,神對於以色列國所定規敬拜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耶路撒冷。以色列民每年總得上耶路撒冷去,不能去別的地方。他們設立伯特利,是神所不歡喜的。那是邱壇,不是神的中心。今天神沒有要教會在地上統一,而把羅馬當作耶路撒冷,當作中心。今天乃是七個不同的教會。所以基督身體的合一,不是指著教會在地上合成一個教會說的。聖經不能自己違反自己。聖經給我們看見,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聖經也給我們看見,神沒有叫教會統一成為一個在地上。所以,神所說的合一,不是要教會成為一個大教會,成為一個大合一。我們是一步一步的看下來。剛才我們已經看見聖經對於身體是怎樣講的,聖經對於教會是怎樣講的。聖經所說的合一,不是指著大教會的合一,那麼主今天所要的身體的合一是指著甚麼說的呢?定規是指著別的說的。所以,羅馬教的合一不能用,羅馬教的合一不是出於神的。這是第一。
一有宗派就是分門別類
現在我們要來看第二,我們的弟兄對我們說,我們應該有「屬靈」的交通、「屬靈」的合一。那麼,到底基督身體的合一,是不是指著今天在宗派裏的弟兄所提倡的「屬靈」的合一呢?有一半是,有一半不是。因為聖經裏面,明顯的給我們看見,神的兒女不能分。宗派明明是分門別類。你一有宗派,就馬上看見分門別類。分門別類如果存在,就不要在那裏講屬靈的合一!請你們記得,這乃是不徹底的行為,像我們上面所已經說的,你不能一面提倡合一,一面又提倡宗派。你不能一面把門類留著,一面又要講合一。就像上面所說的杯子的比喻一樣,下半截不對,上半截對;下半截的那個根基不對,上半截的那個交通對。我想,這是夠清楚的:聖經裏說,宗派是不對的。並且加拉太書五章明明把宗派列在肉體的事裏,或者像我們中文聖經所繙的,是情慾的事:「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結黨、紛爭、宗派。」(19-20譯)
那麼,到底身體的合一,神要我們怎樣彰顯出來呢?身體的合一,不是全地上的合一,像聯合會、大會的合一;也不是在宗派裏面,來講一個「屬靈」的合一。到底甚麼才是聖經所說身體的合一呢?對於這件事,我願意和你們稍微花一點工夫來讀一下。
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裏所說的教會,是指普世普時的教會
在聖經裏面有兩卷書信,特別是講到教會的:一卷就是以弗所書,一卷就是歌羅西書。以弗所書裏面所提起的教會,和歌羅西書裏面所提起的教會,我想,每一個讀聖經的人都知道,這特別是指著那「一個教會」說的,是指神那一個獨一無二的教會說的。所以,那個教會不只是指著在地上的教會。因為在地上的教會,以空間來說,她所包括的是夠大;但是以時間來說,她所包括的不過是一段而已。今天全世界假定有五億得救的人,請你們記得,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裏面所說的教會,不只是五億人。因為五億人不過是一九五一年的人,一九五○年已經有人去世,一九五一年已經有人去世,一○五一年也已經有人去世。保羅時候的弟兄姊妹,今天也不在地上。換一句話說,基督的教會在歌羅西書和以弗所書裏面,乃是說全世界中外古今所有得救的人都在裏面。不只是空間,時間也在裏面;兩個都在裏面。這個叫作基督的身體。今天整個世界上的基督徒合在一起,還不是基督的身體。我們雖然活著,但是死去的已不少。我們雖然活著,但是要生的還有不少。還有許多弟兄姊妹要到明天才得救,他們也在基督的身體裏面。我們不能說,那幾個不算。所以,任何的時候,地上的教會都不是基督的身體。所以地上的神的兒女都聚集在一起,也不夠說是基督的身體。以空間來說是對,但是以時間來說不對,因為一代一代已經過去了。要從前許多代的人和將來許多代的人都合起來,才能成功作基督的身體。
以弗所書、歌羅西書裏面所說的,就是指著那一個說的。那一個的合一才是屬靈的。我們今天不能維持一個教會,把保羅擺在裏面作長老,把彼得擺在裏面作牧師,因為他們已經去世了。這個合一是屬靈的,這個大的合一是對的。只要是一個主內的弟兄,我們和他都有交通。有的弟兄已經去世了,我們和他也有合一。任何的弟兄,任何的姊妹,我們都是合一。的的確確這是一個屬靈的合一,不分時間,也不分空間;兩個都不分。
哥林多前書、腓立比書裏所說的合一,是指同在一個地方教會裏的合一
我們在主面前承認,有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的交通與合一。但是請你們記得,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所說的那個交通,那個合一,很容易變成理想。我們可能在這一邊提倡身體的合一,而在另一邊就是像第二種的合一:又是提倡宗派,又是在宗派裏面提倡合一。這是很可能的事。所以,我們在主面前就需要看見,聖經裏面關乎基督徒的合一,一面有以弗所和歌羅西兩卷書信,另一面還有兩卷書信,一卷是哥林多前書,一卷是腓立比書。哥林多前書和腓立比書所說的基督徒的合一,也是說到身體的合一。
在那裏,我們所看見的是很清楚的,哥林多前書裏面所說的合一,不是指著普世普時的合一,乃是指著哥林多那個地方的教會裏的合一。我想,這話是夠清楚的。哥林多的弟兄在那裏有爭執,不是和整個基督的身體有爭執,不過是和那幾個與他們在一起的弟兄有爭執。所以,保羅勸他們合一,也不過是勸他們和地方上的弟兄合一。你們哥林多有多少弟兄在一起,就是哥林多的教會,你們要在哥林多的地方顯出身體的合一來,在哥林多的地方不可再分黨。
「你們」是指哥林多的信徒
哥林多前書一章十節說,「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這裏所指的是誰呢?是指哥林多的基督徒,哥林多的弟兄。「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這「你們」也是指哥林多的基督徒。「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這也是指哥林多的基督徒。所以,在這裏你們看見一件事,聖經裏面的身體的合一,你們如果沒有把它擺在地方上彰顯出來,就變作唱高調。「哦!所有神的兒女,個個都愛,就是隔壁的那一個不愛!」「哦!所有神的兒女,個個都合一,從保羅起一直到還沒有生的為止,個個都合一,只有在上海的幾個弟兄不合一!」這是唱高調,欺騙自己。你不能說身體的合一,個個都合一,就是住在一起的幾個弟兄不合一!所以,保羅給我們看見,要講合一的話,有一個最低單位的要求,那個最低單位的要求就是在地方教會裏。哥林多的基督徒如果要講身體的合一,不是在羅馬講,也不是在耶路撒冷講,是要在哥林多講,你在哥林多不講,沒有用,你是自己,欺騙自己。比方,我在上海,和上海的弟兄弄不好,我到南京去,和弟兄弄得很好,這沒有用,是自己欺騙自己。我們必須看見,身體的合一是聖經的要求,但是有範圍,有最低範圍的要求,那一個最低範圍的要求就是地方。哥林多的弟兄要和哥林多的弟兄合一。你在哥林多不合一,你所有的話都是騙人的。
十二節:「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要注意,「你們各人」是誰?是哥林多人。保羅這話放在耶路撒冷不合式,因為他們要說,我們沒有說這話。保羅把這話拿到安提阿去說,也不對,因為安提阿的弟兄也沒有說這話。說這話的是誰?只有哥林多的弟兄。主在這裏給我們看見一個基本合一的亮光,就是哥林多的信徒在哥林多至少應該合一。如果在哥林多一個地方的合一談不到,其餘的合一不要講。最少在一個地方要合一。可能一個弟兄在哥林多,把以弗所書背了,說,我們大家相愛。當然,將來到天上去大家都相愛,問題是今天相愛不相愛?當然,將來到天上去大家都有交通,問題是今天有沒有交通?所以,今天是實際的。今天的時候,神在祂的話語中,對於祂兒女合一的最低限度的要求就是地方。如果那個最低的談不到,就所有的都是虛謊的。在哥林多的地方的弟兄們分門別類說,你是屬保羅的,我是屬磯法的,他是屬亞波羅的,還有人站起來說,我是屬基督的。他們正在那裏爭的時候,保羅就對他們說,你們應該合一。
我們再看保羅怎樣責備他們。三章一至三節:「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的,在基督裏為嬰孩的。我是用奶餵你們,沒有用飯餵你們;那時(就是他們剛剛得救的時候)你們不能吃,就是如今(得救了這麼久)還是不能。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這是回頭到一章去。保羅說,你們在那裏嫉妒分爭,屬乎肉體的,憑著你們從前剛剛信主的時候怎樣看事情來看這些事,你們一點進步都沒有。那時是吃奶的,如今還是吃奶。如果你們再嫉妒分爭下去,你們一輩子都是屬肉體的,到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還是吃奶。
所以,屬靈的表現在那裏呢?是在教會的合一上。屬肉體的表現在那裏呢?是在教會的分裂上。我們不能說是屬靈的,而又是分裂的。這是自己欺騙自己的話。這個很清楚:「你們仍是屬肉體的;因為在你們中間有嫉妒分爭,這豈不是屬乎肉體,照著世人的樣子行麼?」
保羅又把一章的話引一遍:「有說,我是屬保羅的;有說,我是屬亞波羅的;這豈不是你們和世人一樣麼?」(三4)他就是給他們看見,分裂,在人面前不管多好,從主看來,都是屬肉體的。屬靈的記號是合而為一,屬肉體情慾的記號乃是分裂、嫉妒、分爭。
在這裏還有一點是我們所要注意的,就是保羅在這裏沒有注意哥林多的弟兄和以弗所的弟兄有甚麼過不去,哥林多的弟兄和歌羅西的弟兄有甚麼難處。保羅沒有注意哥林多的弟兄與老底嘉的弟兄有甚麼難處,與腓立比的弟兄有甚麼難處。保羅所注意的是:在你們哥林多中間有分裂,最少你們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基督的。弟兄阿!你是哥林多的弟兄,你在哥林多的地方不能有嫉妒分爭。你看見是有一個範圍的。最少在哥林多的教會裏不該有嫉妒分爭。這裏所說的「你們」是誰?是哥林多教會。所以合一的問題在聖經裏面乃是這樣:這個合一是聖靈的合一,身體的合一;可是聖靈的合一和身體的合一,神有一個最低限度的要求,最小範圍的要求,就是在一個地方的教會裏是合一的。
「身體」是指當時當地的神的兒女
剛才我們所看的,不過是特別從分裂來看,現在我們要看,對於合一,聖經有甚麼要求。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七節:「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我們在這裏看見保羅說,「我們雖多,」這是包括在哥林多神的兒女。這「一個餅」是在哥林多的桌子上的餅。在哥林多擘餅的時候,有一個餅擺在神的兒女面前說,我們雖多,何是一個餅。換一句話說,我們哥林多的弟兄所要表明的基督的身體,至少要在哥林多表顯出來。在這裏,我們要想到那個時候的情形,我們的思想要回到哥林多那個時候的情形裏去。當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的時候,有一塊餅在那裏,有那麼多的弟兄姊妹在那裏。比方說,有五十位一同在擘餅,保羅說,我們五十位雖多,仍是一個餅。
所以,換一句話說,基督的身體,有一個普遍的表顯:那個是教會,那個就是基督的身體。但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弟兄們,也是表顯出基督的身體來。並不是在哥林多的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而在以弗所的教會不是基督的身體,這不是這個意思。乃是說,在哥林多的神的兒女就是基督的身體,在屬靈的原則上,應該表明他們乃是基督的身體;在屬靈的事實上,也應該表明他們乃是基督的身體。你們看見,基督的身體是普世普時的教會,是歷世歷代中外古今的教會。但是,最少在地方上也得站在同樣的地位上,用同樣的原則來顯出同樣的事實。換一句話說,合一的範圍最低乃是以地方為範圍。在哥林多一個地方,就得顯出身體的合一,就得顯出生命的合一來。這是頂奇妙的事。以弗所書所說的身體,是指著所有神的兒女說的;哥林多前書所說的身體,乃是指著當時當地的神的兒女說的;當時當地的神的兒女,也就是基督的身體。
你們看下去的時候,就知道。到了十二章十二節,又說到身體的問題,一個身體和一個聖靈:「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十五、十六節:「設若腳說,我不是手,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設若耳說,我不是眼,所以不屬乎身子;它也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二十一節:「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你們看見,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是很仔細的把基督身體的事告訴我們,說得很長。今天的問題是在這裏: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所說的基督的身體,和以弗所書所說的基督的身體不一樣。我剛才已經說過,以弗所書所說的基督的身體,乃是指普遍的教會說的,那個差不多讀聖經的人都沒有難處。但是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所說的基督的身體,乃是指著哥林多地方的教會說的。為甚麼?因為它和以弗所書所說的有點不一樣。以弗所書所說的頭是甚麼?它說,「基督是教會的頭。」(五23)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也說到頭,那個頭是指著誰說的?「眼不能對手說,」眼是一個肢體,手也是一個肢體。下面來了一個非常特別的事:「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所以,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裏面所說的頭,不過是一個肢體而已。
這話在以弗所書裏面就不能說,一說,可不得了。引比方怎麼能夠引到這個地步來?絕對不能說這個話。你這樣說,是把頭擺在一個非常低的地位上。所以哥林多前書裏面所說的頭,不過是一個肢體,這個頭的地位和以弗所書裏面的頭的地位不一樣。以弗所書裏面的頭絕對是基督,哥林多前書裏面的頭,不過是弟兄當中有一個作頭的。他不過是肢體之一,不是元首,這是很低的,不是高的。所以,身體的合一的表顯,聖經是給我們看見那最低的範圍是以地方為範圍。我盼望弟兄姊妹能夠看見,聖經裏面合一的最低的要求,乃是在地方上要合一,神的兒女在地上要有屬靈的合一。這是聖經裏面基本的要求。
那麼,神的目的是甚麼呢?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二十五節:「免得身上分門別類。」你們記得保羅為甚麼說這話?是因為一章和三章的事。因為他們在那裏分門別類,所以保羅就給他們看見,你們在哥林多地方如果分門別類,你們就是分門別類。合一至少要以地方為範圍,至少我在哥林多的地方和神的兒女是合而為一的,至少我在哥林多的地方要活出一個生命來,是合而為一的,我不能分門別類。
是要愛在哥林多的弟兄
到了哥林多前書十三章,保羅就說到愛。為甚麼到了十三章,保羅是這樣嚴重的說到愛?因為只有愛是和分門別類相反的。愛是聯合,愛是不分裂。哥林多信徒有嫉妒、有分爭;保羅就說,愛是不嫉妒,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愛是不計算人的惡,愛是不分裂、不分開。在這裏你們必須看見,保羅是勸哥林多的信徒最少在哥林多要相愛。
今天在教會裏有一種情形:他們傳相愛的道理,就是忘記了地方,他們覺得「地方」兩個字不要緊。但是,弟兄們!請你們記得,你傳相愛而忘記了地方的時候,很容易變成理想。所有的弟兄姊妹都可以愛,就是上海的幾個不可以愛,這怎麼辦?上海的弟兄是這樣覺得,南京的弟兄也是這樣覺得:所有的弟兄都很好,就是我們南京的幾個不行。我告訴你們,神對南京的弟兄說,上海的弟兄慢慢愛,先愛南京的弟兄。神對上海的弟兄說,南京的弟兄慢慢愛,先愛上海的弟兄。哥林多的弟兄,就是要愛哥林多的弟兄,慢慢才到天上去看基督的身體。先降下來看哥林多前書,慢慢才到以弗所書去看基督的身體。先降下來到哥林多前書看基督的身體,因為這是非常現實的事。
我們如果不能愛看得見的弟兄,怎麼能愛看不見的弟兄?約翰是說,「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約壹四20)我們今天要加入一句話,我們如果不能愛看得見的弟兄,怎麼能愛看不見的弟兄?許多人就是看得見的弟兄不愛,看不見的弟兄就愛。這就叫作「屬靈」的交通!因為看不見的都是屬靈的。你如果是站在這個地位上,在教會裏就發生很大的難處。神的兒女的交通,神的兒女的相愛,神的兒女的彼此顧念,神的兒女的合而為一,最少是以地方起頭,地方是最低限度的要求。
在腓立比書是要意念相同
在腓立比書裏面,保羅也勸弟兄們合而為一。在一章五節,保羅說,「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的興旺福音。」下面保羅又提起有另外一方面,怎樣呢?十五節:「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分爭;」十七節:「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你在這裏就看見,這不是教會普遍的情形,這乃是在腓立比地方的事。這裏的難處是:有一班弟兄是同心合意的傳基督,有一班弟兄是出於嫉妒的傳基督。你會作,我就不會作麼?你會講道,我就不會講道麼?他們也在那裏作。
二章二節保羅就勸他們:「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這裏我又要特別強調二節的頭一句:「你們就要意念相同。」這又不是指著普遍教會說的。固然普遍教會都能從這裏學習,但是這句話是特別指著腓立比人說的。保羅寫信紿腓立比人說,你們腓立比的基督徒,腓立比的弟兄,要意念相同。你們和上海教會的弟兄意念相同沒有用,你們和蘭州教會的弟兄意念相同也沒有用;你們必須和腓立比的弟兄意念相同。這是聖經裏的命令:意念相同要以地方為最低限度。這一個沒有,所有的道理都是理想、空想。希奇,有許多弟兄在天上非常屬靈,在地上都是屬肉體。理想都是非常屬靈,實際上都是屬肉體。
接下去保羅就說,你們如果是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就「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三節:「凡事不可結黨。」請你們記得,這句話是對腓立比人說的。你們腓立比的人凡事不可結黨。下面就把結黨的原因提起來:有的人是「貪圖虛浮的榮耀」,這樣的人很容易和弟兄分開;歡喜在人面前得著榮耀的人,自然而然會和別的弟兄出事情。有的人是驕傲的,把自己看得很高,所以和別的弟兄合不起來。「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3節)那才能和人合起來。有的人是只顧自己,非常自私,也容易和別的弟兄出事情;所以說,「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4節)這乃是許多人愛心不能相同,意念不能相同,不能有一樣的心思,不能有一樣的意念,不能合一的原因。有的人是只顧自己,有的人是驕傲,有的人是要人捧他、要得榮耀,這樣的人自然而然和人不能合一。所以,要學習謙卑,不尋求人的榮耀,要學習顧念別人,那我們就能夠和神其他的兒女合一。這是聖經的原則,我們應該這樣作。
保羅對於腓立比人的同心合意興旺福音是稱讚他們,但是事實上他們有分爭,所以,有二章的勸勉的話。但是,腓立比人不只是弟兄分爭,姊妹也分爭。所以到了四章,就把兩個姊妹特別提出來:「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2節)這是兩個姊妹,這裏的名字是女性的名字。這句話也不知道裏面的故事有多長,保羅不說,就只說,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裏同心。這個更正,就是給我們看見在腓立比的地方有分爭,也是給我們看見這個分爭,是限於地方的,因為連人的名字都提出來。我想,弟兄們在這裏最少要看見一件事,聖經裏面的身體的合一,或者聖靈的合一,是特別指著在地方上的。凡不是在地方上的,你看見都是虛空的。你們不能說,在甚麼地方都行,就是在你們本地不行。這不成。
聖經裏的教會乃是地方的
現在,我們要接下去提起,為甚麼我們注意要在地方裏彰顯這個合一?因為聖經裏面的教會,乃是地方的教會。這句話我們已經說了多少年了,光是這一次我們也已經說了多少次了,聖經裏的教會是地方的。你們看見全部新約裏面沒有一個例外,所有的教會都是地方的:哥林多的教會、耶路撒冷的教會、安提阿的教會、腓立比的教會、歌羅西的教會……你們在聖經裏面所能舉出來的例子,都是地方的教會。比方,你們在啟示錄裏面所看見的:以弗所的教會、士每拿的教會、別迦摩的教會、推雅推喇的教會、撒狄的教會、非拉鐵非的教會、老底嘉的教會,都是地方的。所以,換一句話說,神的定規是怎樣?神的定規是說,在這裏有一個地方就有一個教會。地方和教會乃是相等的。世界上的國是以地方來分的,神的教會今天在地上,也是以地方來分的。世界裏面有上海,在神面前就有上海的教會。世界裏面有南京,在神面前就有南京的教會。世界裏面有西安、有蘭州,在神面前就有西安的教會、蘭州的教會。換一句話說,只要有一個地方,有地方那麼大,就有一個教會在那個地方裏。如果你那一個地方,成功不了地方,你就成功不了教會。比方說,蘭州是一個地方,在神的眼光裏是一個地方,就能有蘭州的教會。這在神面前是很清楚的一件事。
聖經裏分一個地方總是以城來分、以鄉來分的。比方說,在我們剛才所讀的哥林多前書裏,有一句話很好,四章十七節:「因此我已打發提摩太到你們那裏去;他在主裏面,是我所親愛有忠心的兒子;他必提醒你們,記念我在基督裏怎樣行事,在各處各教會中怎樣教導人。」「各處,」這是地方;「各教會,」這是屬靈的。總是有一處,就有一個教會。聖經裏面的「處」是以甚麼來分的?我們看見,是以城來分、以鄉來分的。主耶穌是走遍各城各鄉來傳福音,所以地方的單位是以城為單位、以鄉為單位。保羅對提多說,「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設立長老。」(多一5)因為在那個時候,保羅傳福音都是到城裏去,還沒有去鄉村,所以沒有提鄉。因此,聖經裏面所有的教會都是地方的。今天就發生一個問題:神的兒女的合一,最低限度,乃是以一個教會的單位為單位。換一句話說,神的兒女要合一,最低的單位是應該以地方為單位。所有神的兒女在同一個地方應該合一。這是最低的要求。
教會和教會之間該有屬靈的交通
現在我願意和你們稍微談一點,今天神的兒女對於這個的難處。我剛才已經提到第二種的合一,他們有的對,有的不對,這話到底怎麼說?到底他們所說的「屬靈的交通」應該不應該呢?有的應該,有的不應該。應該的是怎樣呢?是說一個地方教會,和另一個地方教會之間,應該有屬靈的交通。聖經裏面給我們看見,教會是地方的,所以,這個合一,最少在地方上應該合一。所以,我剛才說,在那一個地方如果不合一,其餘的都是空話,那是自己欺騙自己。並不是一個地方不管自己地方的事,去管別的地方。並不是天水的弟兄不管天水的事,去管平涼的事;乃是說天水和平涼,還得在屬靈上有交通。
教會的合一,身體的合一,是以地方為單位;可是我們和另外地方的弟兄是屬靈的合一。這個屬靈的合一,並不是宗派之間的合一,這個屬靈的合一,乃是教會和教會之間的合一;這個屬靈的合一,不是門類之間的合一;這個合一,乃是身體之間、肢體之間的合一。乃是說,今天在這裏有一個地方教會,在那裏有一個地方教會,在這些地方教會之間,我們尋找出聖靈的合一,我們尋找出身體的合一,我們尋找出道路上的合一,我們尋找出各方面的合一,要在教會之間顯出屬靈的合一來。今天如果把屬靈的合一不擺在教會和教會之間,而落在公會和公會之間,那就錯了;不擺在地方和地方中間,而擺在宗派和宗派之間,那就錯了。東西是對的,應用是錯的。
堂會主義的合一
現在我們要來看,以地方為範圍的緊要。或者我先講一點歷史。在前面我們已經看過,教會在聖經裏,頂起頭的時候,乃是地方的教會。以後這些教會就聯合起來,變作省的教會,地區的教會;再過後它們就聯合起來,成功作國際的教會,成功作一個教會,教皇就來了。在教會原始的時代,合乎神旨意的時候是地方的。後來慢慢的退化,退化到在全世界上只有一個教會,就是羅馬教會。等到改教的時候,羅馬教會就被打碎了。羅馬教會被打碎的時候,是不是被打成功作當初的地方教會呢?不是。是打一打,結果國際的變作國立的,國際的變作一個國一個國的。不過這已經是更像當初一點了,是長了一點,進步了一點。這些國立的教會後來又變作獨立的教會,在一個國裏面有了許多小教會,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些獨立的教會,它們又走近了一步。
到了獨立的教會的時候,你們要知道,他們設立獨立的教會是何等的難。比方說,當初的時候,各地的教會,都是主張只有在聖的地方才能講道。甚麼叫作聖的地方?就是獻聖過的禮拜堂。斯理出來說,甚麼地方都能講道。哦!他受到很大的逼迫。那個時候的教會說,在沒有經過獻堂禮的地方講道,那個道就變作污穢了。不只是地方的問題,並且普通的人也不能講道,必須經過按立的人才能講道。所以達祕就說,這樣,連保羅、彼得、約翰也不能講道了,因為他們沒有經過按立!當時的教會看講道是非常鄭重的事,他們看地方也是非常鄭重的事,更不要說設立教會,那是不得了的事。連路德在改教的時候,也不敢設立教會,還是政治的力量把他逼出來的。可是經過斯理起來,這個風氣就起首逐漸改變。現在國際的變作國立的,國立的變作獨立的。
在獨立教會的裏面有一個道理最興旺,就是「堂會主義」,一個堂一個會的主義。相信堂會主義的是誰呢?就是公理會的人,還有浸信會的人。甚麼叫作堂會主義?就是在他們中間,有許多神的兒女讀聖經的時候,看見說,聖經裏面的教會,都是一個一個教會自己管理自己。耶路撒冷的教會管她自己的事,哥林多的教會管她自己的事,安提阿的教會管她自己的事,以弗所的教會管她自己的事,……所以,他們就認為,教會雖是普世的,不過,教會的管理是以一個堂為單位,所以稱為堂會主義。他們就設立了一個堂會主義的教會,以一個堂為一個教會,在它們上面沒有主教。這個比其他獨立的教會還要進步。現在你們看見,這裏面有幾個進步:國際的變作國立的,國立的變作獨立的,獨立中有的變作堂會的。
堂會主義的錯誤
堂會主義這個東西,事實上是很近聖經,可是堂會比聖經又過頭一點。堂會主義的弟兄們讀聖經,沒有把「地方」兩個字讀出來。耶路撒冷是一個城,不是一個堂;安提阿是一個城,不是一個堂;以弗所是一個海口,不是一個堂;歌羅西是一個山城,不是一個堂。他們以為耶路撒冷、安提阿、以弗所、歌羅西是一個堂,就以為是堂會獨立。從教會的歷史來看,教會起頭不久就開始壞,壞到路德為止。後來是恢復,是進步,一直進步到獨立的教會。從獨立的教會一跑,又跑到另一極端去,以堂為單位。這一種的教會不只有公理會的人,有浸信會的人,後來公開弟兄會的人,也都是以堂會為單位,跑到那一極端去。
現在我願意和弟兄們談一點,為甚麼堂會主義還是錯的?是最近乎聖經了,但還是錯的。因為主在這裏乃是要我們在一個地方教會裏彼此相愛,互相接納,不要分門別類,不要嫉妒分爭。但是堂會主義的合一,是以堂會為單位。這有一個困難,就是堂會這東西是沒有法子控制的。這是一個非常為難的問題。在南陽路一四五號可以有一個堂,在南陽路一四三號也可以有一個堂。我如果和弟兄相愛,我們就在南陽路一四五號聚會。我如果和弟兄有意見,我就到南陽路一四三號去開一個堂。如果合一是地方的,你只能到南京去開,不能在上海開。這就不容易,還得相愛。哦!主把我們擺在地方上,以地方為範圍,這是何等的智慧,只有在這裏面我們才有十字架背,才會有學習。
堂會是甚麼意思?是說,在一個地方可以有若干的堂,每一個堂在它自己裏面是合一的,而彼此之間都是獨立的。我不知道弟兄姊妹,你們能夠看見這件事麼?這是非常要緊的。堂會裏面的合一一出來的時候,就變作另一個錯誤。國際的教會,它的錯誤是錯到那一頭去,數地一會,多數的地方只一個教會。堂會主義是錯到這一頭來,一地數會,一個地方有數個教會。羅馬教是在那一頭,數地一個教會;堂會主義是在這一頭,一地幾個教會。像鐘擺一樣,擺到這一頭來了,變作一個地方可以有五個教會、十個教會。前一個世紀弟兄會興起來,結果也落到堂會主義去。弟兄會分兩派,一派是閉關的,一派是公開的。閉關的是在這一邊,還是聯合會。公開的跑到那一邊去,作堂會。我們在這裏有一個會,隔一條馬路有另外一個會,那一個我不管。就是在一個地方,能夠有許多教會。
一個地方一個教會
所以,弟兄們,你們必須在神面前看清楚聖經裏面的教會是:「一個地方,一個教會。」或者縮短一點,是「一地一會」。這是聖經裏基本的原則。我想,你們如果讀教會的問題,這幾個字你們沒有法子不懂得:「一地一會。」你們看見,任何的錯誤都是從這裏來的。像鐘擺一樣,這個擺就是一地一會,擺到這一邊來是錯的,三個地方一會,五個地方一會,或者全世界一會;擺到那一邊去也是錯的,一地幾會。不是在地裏面出花樣,就是在會裏面出花樣。聖經裏是一地一會。耶路撒冷在使徒的時候有一百萬人,是當時人口極多的城,今天中國還有許多地方沒有這麼多人口。那個時候,三千人得救(徒二41),五千人得救(四4),好幾萬人得救(廿一20),這是不得了的事。沒有地方可以聚會,只好從這一家到那一家,挨家的聚會。但是聖經沒有說「耶路撒冷的眾教會」,不是多數的。恐怕在那裏連聚會的地方都不容易尋找,也許那三千、五千連一次都沒有在一起聚會過,或者他們是在曠野裏聚會,我們不知道;雖然城是那麼大,人是那麼多,還是一個教會。所以,聖經裏面是給我們看見:一地一會。羅馬教乃是擺到這邊來,他們是數地一會的原則。今天世界上另外一班人是一地數會的原則,你一會,我一會,這是堂會主義;在一個會裏面彼此相愛就夠,另外的堂裏的我不管。公開的弟兄會就是往這一邊走,往公理會走。閉關的弟兄會就是往那一邊走,往羅馬教走。
這樣,我們在中國就發生一個極大的問題:一面你我在這裏所要維持的見證,要抵擋羅馬教的工作;一面你我在這裏所維持的見證,要抵擋公理宗的工作。今天在中國各地稍微不小心一點,這一種堂會主義就出來。如果你看清楚是一地一會,你就看見甚麼是羅馬主義,甚麼是堂會主義。比方說,西安,你們在神面前必須看見西安是一個地方,所以是一個教會。西安再壞些還是一個教會,再好些也是一個教會。我和弟兄對,是在西安教會裏;我和弟兄不對,也是在西安教會裏。
現在試試看,堂會主義的結果是如何。如果我相信堂會主義,我和弟兄對,我們在一起擘餅;不對,你去愛你的,我去愛我的,分開擘餅。這樣的擘餅是不花錢的,又不必去請牧師,只要擺一張桌子,就能擘。我們另外來一個,大家彼此相愛,從早晨洗腳到晚上,頓頓都是愛筵,我們有很好的交通。但聖經是說一地一會。聖經說,「我們(在一個地方上的弟兄)雖多,仍是一個餅。」但你們是誰?你們雖少,乃是兩個餅。你說,我是一個餅,你也是一個餅,這就是堂會主義。堂會主義一出來,教會不得了。羅馬教一千一百年之中,只有一個會。堂會主義,也來一千一百年,可以有幾百幾千個會。因為歡喜相爭的人,總得尋找他們相爭的對象。假定我歡喜相爭,尋到有的弟兄來爭;過些時候分裂不爭了,我難受,我還得去尋找別的人來爭。那可不得了,將來教會不只四分五裂,且要提倡門類主義了。原則如果不對,下面的難處不知道要有多少;一不如意,就你擺一張桌子,他擺一張桌子。
主是給我們看見,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一個地方只有一個行政。所以,要受地方的限制。如果有弟兄和我不合一,我洗腳也要把他洗好,我求也要把他求好。這裏面有學習:我的脾氣要對付,我要尋出來我和弟兄不好的原因在那裏,無論如何要作得。不然的話,沒有辦法。如果照著堂會主義,那太便當了,一不對,再去設立一個。全上海就不只是有二十四家,恐怕要變作二十四會。一地數會就出來,這是非常嚴重的。合一是有範圍的,所以,羅馬教的那個合一是違背聖經的,屬靈的合一又沒有達到主的目的。聖經裏面的合一,乃是一個地方一個教會,這就叫我們不能不合一。
比方說,有好些弟兄,教會真實的向他們尋求合一。他們的態度怎樣呢?這幾天我就聽見有某一個地方的人說,我們大家都可以談談,交通交通,你有你的會,我也有我的會,他也有他的會。大家都合一,也都站在自己的地位來合一!大家都有自己的長老、執事,不過大家都彼此尊重。我必須嚴重的對弟兄們說,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我問那個說話的弟兄說,你這一種的思想,包羅萬有的把一地數會的弟兄擺在一起,討好的不過是幾個教會。你今天對付以往,用手碗弄好了,對於將來怎麼辦?我們是要去世的,這些年輕的弟兄,你叫地們將來怎麼辦?今天我們各地的弟兄,假定都是堂會主義,順服主的方面不說,先是說今天我們允許這一種的合一,將來怎麼辦?今天假定這裏五個老的堂會弄好了,將來仍難免有難處,第六個堂會又出來,以後第七個、第八個,又有難處、又出來,這怎麼辦?你們要看見,這是基本的原則。主的命令非常清楚,一面不給我們有聯合的教會,免得變作地上的勢力,人間的勢力。另一面不許可一個教會變作幾個教會,不然的話,將來分爭的事不知道要有多少。
今天我願意你們看見,堂會主義,乃是弟兄看見聖經的真理,不過看得不夠準。但是,聖經裏面沒有堂會。耶路撒冷、以弗所、歌羅西、推雅推喇、老底嘉都是地方。教會這麼多年歷史,主的光是越過越清楚,從國際的教會到國立的教會,到獨立的教會,轉一轉,過頭一點到堂會主義。這二三十年來,主帶領我們看見地方教會,這夠清楚了,今天教會是走使徒的路了。教會是地方的,千萬不要驕傲說,這是我們傳出來的;這乃是神的恩典,讓神的兒女一千多年在那裏摸。感謝神!我們承受他們的產業,我們摸著了。感謝神!他們看見堂會主義,雖然是鋪誤,但的確是進步了。他們看見羅馬教「一個教會」的不對,他們是進步,不過是進步過頭了。
連弟兄會那麼好的弟兄起來,為甚麼會弄到分爭?就是因為一班弟兄是走聯合會的路,一班弟兄是走堂會的路。內地會也是堂會主義,今天最發達的就是堂會主義。就像古德門所著的那本小冊《緊急的呼籲》,也就是堂會主義。堂會主義是怎樣呢?就像我們,在某條街上有一個會,隔壁也有一個會,那是我們所不管的;它今天作得好我們不管,它今天作得不好我們也不管。我們這個會中要完全合一。我們自己的這一個會,是大家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就再分。堂會主義所說的彼此相愛,是這一種的相愛,沒有地方的限制,也沒有地方的學習。所以我一直說,地方的學習實在是一個厲害的東西,因為你是這一個城裏的人,你要搬家不容易。主把你擺在一個地方,磨也要把你磨光了。你要憑自己的意思作,不行。這樣,才有學習,才有十字架背。不然的話,沒有十字架好背,只要幾天就都摔掉了。
我們必須看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裏就是反對堂會主義。哥林多是一個城,所以在哥林多只有一個教會:「在哥林多神的教會,」(林前一2)在希臘文裏是單數的。但是哥林多的弟兄怎麼作呢?他們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換一句話說,在一個教會裏分作四個堂會:屬保羅的人和屬保羅的人在一起,彼此相愛。屬磯法的人和屬磯法的人在一起,也容易彼此相愛。屬亞波羅的人和屬亞波羅的人在一起,屬基督的人和屬基督的人在一起,大家都相愛。但保羅說,你們都是屬肉體的。不是屬保羅、屬磯法、屬亞波羅、屬基督;是屬肉體。保羅也不給你們屬,磯法也不給你們屬,亞波羅也不給你們屬,基督也不給你們屬;你們都是屬肉體的。在一個地方,只能有一個教會,你們想在教會裏面分派也好,分黨也好,都是屬肉體。所以,我們今天在聖經裏所看見的合一是甚麼?最少要維持一個地方教會的合一。比這一個再少就不成功。
我們如果在主面前能夠把這件事看得準,我們就能夠對公會的弟兄們說很準的話。比方,在平涼、在天水,只能有一個教會,你把聖經給他們看,不管拿那一節關於教會的聖經節,問他們這是不是地方的?以往是哥林多,今天換平涼是很順的事;以往是以弗所,今天換天水是很順的事。以往是一個教會,今天不能變作幾個教會。今天我知道有許多弟兄還是回到公理會的「堂會主義上裏去。前些時候上海的弟兄提倡家的教會,這也很簡單,還是堂會主義。所以你們自己要清楚,要維持一地一會。就像鐘的擺,擺在這一邊不行,擺在那一邊也不行。甚麼叫作家的教會?就是每一個分家的聚會都是教會。這樣就變作上海的「眾教會」。這樣的話,就不只有亞西亞的七個教會。也能夠有哥林多的四個教會。在亞西亞能夠有七個教會,因為是一個省;但哥林多是一個城,不能有四個教會: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所以保羅說哥林多的弟兄是屬肉體的。教會只有一個,沒有法子有四個。這個問題一解決,其他問題也解決。
要怕設立教會過於怕作任何事
末了,還有一個問題,我們要注意它。因為我們看見聖經裏面身體的合一,乃是表現在地方上的緣故,我們如果不注意在地方上的合一,就所有的合一都是空話,是聖經所沒有的。合一必須表現在地方上,這個如果沒有,就是白說。合一不是到天上去合一,到天上去都是合一的。而是說,要和你天天在一起的弟兄合一。不然的話,接下去,堂會主義的錯誤就出來。你們看見,他們在羅馬教裏有學習,但是應用錯了。每一個在羅馬教裏的人,他們看見教會是一個,不過他們看錯了那個範圍,以為今天在地上只有一個教會。我們呢?有一點和他們是相同的,我們也看見教會是一個。但他們是全地一個,我們是一地一個。羅馬教以為全地只有一個教會,羅馬教的弟兄們就學功課,他們不敢設立教會,這是他們的好處。不管多大的難處,總是在一起,不敢分裂。他們看見教會是一個,如果分裂,這是得罪主的。今天我們在這裏學這個功課,我盼望我們有一個結果,也不敢去設立教會,而是要與弟兄們有同樣的學習。
我今天不知道要怎樣對弟兄們說。我有一個感覺,我們應該在主面前學習到一個地步;我知道,我甚麼事都能作,就是不能另外設立教會。你今天到一個地方去,辦學校無所謂,辦醫院無所謂,辦一個神學院也無所謂,開一個公司也無所謂,開一個工廠也無所謂。任何的事都可以,就是不合主的意思,那個罪還不是最大。我不是說可以不聽從主的意思,我是說,你那個錯還不是最大。但是,你不能出去另外設立一個教會。任意去另外設立教會,這是最大的罪。我們要怕設立教會,過於怕作任何事。
弟兄們!你們看見這個的嚴重麼?再沒有比任意設立教會更壞的!請你們記得,甚麼都辦得,就是教會辦不得。因為這是基督身體的問題。這件事我們必須在神的面前弄清楚。
所以,我們無論到那裏去,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到底這個地方有沒有教會。不是這個教會強不強的問題,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這個教會屬靈不屬靈的問題,那是第二個問題。如果有宗派在這一頭,或者有羅馬教在那一頭,如果是數地一會,或者是一地數會,你看見,在這裏還是沒有教會,我們就可以設立教會。因為教會是地方的,不是堂會主義,也不是聯合主義。如果在一個地方已經有了地方的教會,我們絕對不能有第二個教會,我們必須害怕另外設立桌子擘餅,因為這是不得了的事。
我今天心裏頂難受,有許多人讀了我們的一點書,也稍微看見了一點教會真理,就說,我們來聚會吧!弟兄們!沒有這麼簡單,我們不能隨便起來設立教會。第一件事,我們必須看見在那個地方有沒有教會。如果已經有了地方的教會,我就是不樂意,也得和那些弟兄們來往。如果是一個公會、宗派,那我們沒有法子,我不能到宗派裏去。如果是一個教會,我就是看見她有錯,我也不能另外設立一個教會來幫助她;我只能用教訓來幫助她看見。我心裏難受,就是有許多人好像對於設立教會不懼怕,好像以為這是簡單的事,三五個人一談就設立一個。比較有一點恩賜的弟兄,有一點聖經知識的弟兄,能講道的,就以為能夠設立教會。假定說,我和弟兄出事情,不是我不能再出去講道,設立桌子,能;蓋一個聚會所,也能;這是容易的事。但是不能作,因為在一個地方,教會是一個。
所以,今天的弟兄們必須被帶到一個地步,不願意犯分裂基督的身體的罪。基督的身體只有一個,我不願意作一個屬情慾、屬肉體的人,來作分門別類的事。弟兄們都站在這個地位上的時候,我們的學習就增加,我們的屬靈也增加,我們就能夠真的走上教會的道路,弟兄姊妹也就能夠真的合一。不是外表上的大合一,裏面不清楚;也不是「屬靈」的合一,仍然你是一個宗派,我是一個宗派。
《緊急的呼籲》上說到英國開西的一個大會,一年有一個禮拜在基督裏的合一。我要問,那五十一個禮拜怎麼辦?如果是在基督裏合一,就應該五十二個禮拜都合一。如果應該分開,就應該五十二個禮拜都分開。但是希奇,一年一個禮拜到開西去是合一的,回來就分開。而有的弟兄能夠把這個拿來作合一的現象!分開如果是應該的,就應該分開。合一如果是應該的,就應該合一。要合一就是合一,要分開就是分開。如果只有一個禮拜的合一,回去就不合一,那我們願意每天都住在開西不回去。我們要看見徹底的合一,不是所謂的「屬靈」的合一。這個辭是好的,但是他們用的意思不一樣。我們所看見的合一,是基督身體的合一表顯在地方上。就是這個表顯在地方上,叫許多人不能過去,這是一個大試煉。如果神把這個「地方」除掉,那很便當。我們開幾個會,大家聚一聚、談一談,再回去。
我願意弟兄們能夠看見,教會是地方的。過些日子蒙神憐憫,我們就可以有幾百個、幾千個地方教會興起來,我們也可能傳到外國去,再傳回來。我盼望我們在中國的弟兄,千萬不要受堂會主義的影響。堂會主義沒有別的,只有一句話,就是分開,把一個地力分開。我盼望弟兄姊妹有一個懼怕設立教會的心,我甚麼都敢作,就是不敢設立教會。我們要嚴格的看見:基督的身體是在地方上表顯的。當然我們不能勉強別人。如果在一個地方有公會、有宗派,那是另外一件事。但如果在那一個地方已經有了教會,我們就不能再設立。如果是這樣,我想,教會在中國的路也許能走得更好。
一個關於合一的問題
問:這一次關於教會合一的話是從我們出去的,很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是我們去合併人,為甚麼教們不合併到他們那裏去?
答:你們總得給他們看見,基本的問題是在這裏:我在主面前有的東西能夠讓步,有的東西不能讓步。甚麼東西是不能讓步的呢?就是聖經的教訓;因為那是主的話,我們要讓步也不能讓步。我這樣說,我那樣說,有甚麼用?我們要改變要主的話是不能的。甚麼是能讓步的呢?我們自己的地位能讓步。我想,我們對於各公會的弟兄,或者是堂會的,或者是聯合會的,有的不能讓步的,我們一點不能讓,要站住;能夠讓步的要讓步,我們要尋求合一。
不能讓步的有兩點:第一,宗派是罪,這個我們沒有法子讓步。因為神說分門結黨是肉體的事,我們不能說分門結黨是屬靈的。我們如果不忠心,就不是主的僕人,就永遠不能傳主的話。宗派總得定罪。這是消極方面的。第二,我們必須要他們承認教會是地方的,這是積極方面的,這也一點不能讓步。一個地方只應該有一個教會,不是幾個教會;這是主的話,我們沒有權柄改變。這兩個要改孌一個都不可以。主的話方面的問題解決了之後,你併我、我併你,都沒有問題。那不是主的話,那是我的地位;那一個如果要考慮,就不對,我們就不是主的僕人。
他們今天和你們聯合起來,將來再分裂怎麼辦?他們是剛剛起頭要走這條路,很容易再出事情。因為前一次作過的人,再作一次很容易。前一次走宗派的路,再走宗派的路也很容易。我們並不是不相信我們的弟兄,是他們必須定宗派為罪,神才能把他們拯救出來。如果他們不定宗派為罪,他們就是現在出來了,將來仍然要出事情的。今天我們如果用手腕來合一,難處還是要出來的。這兩個不能放鬆:宗派是罪惡,教會是地方的。我們可以對他們說,我們是三十年來走在這條路上,盼望你們和我們一同走。
另一面,就是算我們也沒有走,我們再起頭也可以。因為這是我們的,就算我們併在你們那裏也可以。主的話是主的,我們不能退讓;歷史是我們的,我們可以退讓。教會是地方的,宗派是罪惡,這兩點不能放鬆。至於地位問題,我們從明天起再起頭;我拒絕宗派,你也拒絕宗派,我們都合起來作地方教會好不好?歷史是我們的,這個我們可以讓步,從新再起頭,你不是,我也不是,明天大家都是,好不好?凡是我們可以讓步的,我們都讓步。主的話,我們沒有法子讓步的,不能讓步。我想,這是很容易解決的,不是難處。
至於行政方面,一個地方也只能有一個行政。堂會主義是有幾個行政。你們記得,在使徒行傳裏面,保羅和巴拿巴到各教會去設立長老(十四23)。如果聖經裏面只有保羅的這一段,可能他們就要說,一個地方可以有好幾個教會,可以都有他們的長老。但是,你們把提多書一章拿來看,情形就不一樣。提多書一章的情形是甚麼呢?保羅說,「在各城設立長老。」(5節)你把使徒行傳和提多書的這兩句話合在一起讀,就覺得非常特別,一面是說「各教會」,一面是說「各城」。所以,長老是為著各教會設立的,而長老管理教會的範圍是以城為範圍的。
有許多弟兄姊妹以為,他們與我們合一,不過是屬靈的,行政還是獨立的。這不是聖經的教訓。一個地方只有一個教會,只有一個行政;一個地方不能有幾個教會,有幾個行政。這個我們要弄清楚,這也是一件要緊的事。一個城只能有一個行政,不能有幾個行政。這個看得準的話,難處就少。不然的話,你在這一個聚會裏有難處,就到另外一個聚會裏去。你不接納我,我走另一條街,到那邊去,他們接納我。神的兒女如果看見身體的合一,就不只弟兄姊妹的交通是合一的,並且行政也是合一的。──
倪柝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