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隨時的洗淨
經節:約十三章1至11節
今天我們所讀的一段《聖經》,是說到耶穌在祂被賣的那天晚上,拿了一盆水,挨次到門徒面前,給門徒洗腳。洗腳是猶太人的規矩,他們平時不穿鞋,所以每逢主人從外面行路回來,僕人就拿水,給主人洗腳。那天,似乎是違反常例,是作夫子、作主的耶穌拿起水來給門徒洗腳,門徒都感到十分驚奇,然而又不敢發問,當耶穌洗到彼得面前時,彼得心中過意不去,便說:"主阿!你永不可洗我的腳!"耶穌回答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彼得一想,他實在是與主有關係,而且有極深的關係,就立刻回答說:"主阿!不但我的腳,連我的手和頭也要洗。"耶穌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耶穌所說凡洗過澡的人,是指已經得救的人,在我們得救時,主的寶血已將我們從頭至腳,從裏到外都洗乾淨了,然而在我們的生活裏,卻免不了隨時還要沾染污穢,如同腳在地上行走時容易沾染污穢一樣,所以我們需要主的靈常常在我們裏面,隨時洗淨我們,使我們聖潔。
第一節 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
主耶穌說了一句極嚴重的話:"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一個真正得救的人,在他的心裏一定有很清楚的聖靈隨時的洗淨。在我們中間若有人做錯了事、犯罪、說謊、發脾氣、恨人、不與人說話,心裏覺得平安,也能安然睡覺,聖靈居然不在你心裏對付你、感動你,你的生命一定有問題了,你可能還不是神的兒女?因為主明明在這裏告訴我們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弟兄姊妹,聖靈在你心裏洗淨的工如何?如果別人占了便宜心中平安,你占人便宜,心中不平安,聖靈在你心裏責備你,我為你感謝主,這表明你是神的兒女。願主的靈今天晚上光照我們每一個人。
第二節 你若犯了罪,不要輕易放過去
但神的兒女也可能有一段時期犯罪,你可能三個月不與某人說話,也可能三個月、五個月或更長一直貪愛世界,然而在你心裏一定有聖靈的感動和責備;當聖靈感動你的時候,你或是因為戀慕罪惡、或是因為怕付代價,就消滅了聖靈的感動,如此經過一段時期之後,聖靈感動的力量在你心裏就逐漸越過越小。弟兄姊妹,你若有如此的情形,請你不要輕易地放過去;可能你有一天做錯了一件事,你明知道自己錯了,也怕神不歡喜,或者怕受到懲治,然而你又不願意悔改,於是你就抱著遲疑的態度,要看看明天究竟如何,第二天,平平安安地過去了,頭也不痛,腹也不痛,你想,大概不要緊,到了晚上,你禱告不通,但你仍想觀望第三天如何?到了第三天,雖然你心裏有些害怕,然而一天又平平安安地度過了,於是漸漸魔鬼就在你心裏對你說:"天父不一定管這些小事。"我有一位街坊,她是信主的,但她常常犯罪,我告訴她不可如此得罪神,她回答說:"天父寬宏大量,不一定計較這些小事。"這必定是在她初犯罪時,魔鬼對她說了如此的話,漸漸她的心靈便麻木起來,聖靈的感動也逐漸減弱,最後竟到了如此地步。諸位,我們決不可如此!
第三節 神的寬容,是等待我們悔改
今天,天父確實是寬大的,然而天父的寬大乃是因為有一位替死的主,祂替我們受了罪的刑罰。但神是聖潔的!在神的心裏不能容讓絲毫罪惡,今天神沒有立刻刑罰我們,乃是神在忍耐、寬容,等待我們悔改。雖然我們的神有豐盛的慈愛,不輕易發怒(詩一0三8),絕不像人間那些沒有忍耐的父母,孩子一有過錯,就鞭責交加,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可以放膽犯罪,因為犯罪的必要自食惡果!連大衛犯罪還要受到報應,你我何能例外?所以弟兄姊妹,願你看重聖靈的感動,也看重聖靈在你心中所做的洗淨之工,因為主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
神怎樣洗淨我們:
一、寶血的洗淨
我們得救時,主的寶血洗淨了我們天良裏的一切虧欠,我們所有的罪惡、污穢,在主的寶血裏完全被潔淨了。但是,我們在靈性軟弱時還是會犯罪。犯罪是極其污穢、極其骯髒的!如果有人觸犯我,我不是在神的面前省察、忍讓,而是痛痛快快地罵了他一頓,這不但是罪,而且是污穢!不但污穢了我的良心,也污穢了我的咀!我們常在神面前悖逆神,這種悖逆的態度,也是極大的污穢!然而主的寶血能遮蓋這一切的過犯,潔淨我們。不但免去了我們的刑罰,更稱我們為義,真是何等慈仁!
二、水的洗淨
"水""就是神的道,"求你用真理使我們成聖,因為禰的道就是真理。"水的洗淨,就是當我們犯了罪,聖靈立刻用《聖經》上的話光照我們、責備我們,使我們懊悔認罪,主因著我們懊悔認罪就赦免、洗淨我們。當你與弟兄姊妹相爭,甚至相罵的時候,立刻聖靈使你想起《聖經》上的話:"凡罵弟兄是拉加的,難免公會的審判;凡罵弟兄是魔利的,難免地獄的火。"聖靈光照你、責備你,使你覺得難過,於是你就來到主面前,求主赦免,也求弟兄赦免,這就是水的洗淨。
有一位父親向孩子生氣,後來他對我說:"那天我覺得自己氣得太過分。"於是他就叫孩子到自己跟前來,溫和地向孩子認罪。在神的光照下,那怕是對待小輩生氣過分這樣事,神也要對付,也要洗淨。我在山西時,有一位當教師的弟兄到我這裏來,要我為他禱告。他告訴我,因為他在教會裏被長老執事責備了幾句,心裏很生氣,然而又不敢發作,回到學校,正遇見一個小學生在校門口玩,他就把這個學生帶到辦公室,打了他二十手板。晚上禱告,聖靈光照他、責備他,他心裏不平安,讓他看見小學生不守校規,打三手板也就夠了,但他竟把在教會裏受責備的氣,發洩在學生身上,過分地打了他二十手板。他一夜未能入睡,然而又覺得向學生認錯有失老師尊嚴,所以請我為他幬告,求主加添力量。次日回校後,他立刻找到這位小學生,叫他到辦公室來,對他誠誠實實地鞠了一個躬,並請他原諒。這就是聖靈的洗淨。弟兄姊妹,你在最近一個月內,聖靈有否洗淨你?在最近一個禮拜中,主曾否光照你的缺點?若有,感謝主,你是主的孩子。當你越往前走,主的光照會越多,你覺得自己需要被主洗淨的也越多,主的洗淨也就越多,這是走入聖潔的道路。有一次兄弟曾在一個上午連說了三次謊話,心裏十分作難,不知怎麼辦才好,自己內省,覺得全身都是污穢!若要對付,簡直煩不勝煩。弟兄姊妹,你若遇見這種光景,可千萬別嫌麻煩,這是聖靈在你心裏所做的工作,祂要洗淨你,使你更聖潔!有一天,先父告訴我,他得救的那天到廚房去,看見廚房內有四、五個籠屜,其中有一個是祖母在世時從鄰居家借來的,借而未還已經有二、三十年之久了,當時聖靈光照他,催促他送回鄰家去,我母親認為時間已過去了那末久,不必多此一舉了,但先父不聽,還是立刻送回去了。那時,他對付過許多類似的事,許多人都譏笑他傻,諸位,這不是傻,乃是追求聖潔!聖靈光照我們時,我們若肯立刻順服聖靈的感動,我們的靈性必然長進極快!神要將祂豐富的恩典賜給我們,如果我們體貼肉體,在罪的事上馬虎,不肯對付,我們的生命就無法長進。
第四節 神是聖潔的神
我們的神是聖潔的神,或許我們中間有人,對主耶穌的聖潔還不甚認識,讓我來說一件事:前二十年,我在滕縣上神學,有一天我到鄉下去,看見路旁圍著許多人,熙熙攘攘十分熱鬧,我一打聽,原來鄉下人為敬拜他們所信的神,搭了一座戲臺,正演戲給他們的神看。當時我立刻明白了一件事:我從他們所行的事,就知道他們所信的是何等樣的神。演員們在臺上唱著、跳著,觀眾在台下圍著、鬧著,笑著看得甚為高興,他們的神也看得高興,與他們一同快樂,這樣的神是污穢的神!
弟兄姊妹,我們所信的神固然是靈驗的神,但我們的神更是聖潔的神,因著神是聖潔的,罪惡不能挨近祂,所以罪人到主面前第一件要解決的,就是承認自己的罪。神救人的方法,並不是先將罪人從地上提到天上,乃是先解決他的罪,賜給他一個新生命,使他成為義。所以主耶穌就來到世上受害釘死,為要洗淨你我每一個人的罪。我們信主後,我們的心立時就成了神的殿,成了神居住的所在,所以神的聖靈要在我們的心裏隨時洗淨光照。弟兄姊妹,神曾否在你心裏用真理的光洗淨你?你曾否消滅了聖靈的感動?願我們都能在主面前向主禱告:"主啊!我願你將我洗得乾淨。"若有人從來沒有經過聖靈的光照和責備,你今天當求聖靈來光照你。如果聖靈光照你,而你不接受聖靈的光照,仍然戀慕罪惡不肯放下,你若是神的兒女,
第五節 神就要管教你
神管教你,神要用鞭子、用杖來潔淨你。當你被神責打時,你切不可灰心,因為儘管是責打,卻恰恰表示神是愛你!當我走在街上看見孩子們打架,我多半是漠然走過,但如果我的孩子也在他們中間,與他們一同打架,說污穢的話,我就定要將他帶回家好好地管教。所以,當神責打你時,你要謙卑禱告,真誠悔改,求神饒恕,神就必停止祂責打的手,將祂的杖從你身上挪去。
有一年兄弟在神學念書,在放假前,我求主為我安排工作,神就為我預備在某處醫院內作工。我到醫院後,有一位牧師問我是否願意到鄉間去佈道,我心裏不願意去,然而外面我卻要學著順服,便口不應心地接受了。到了鄉間,當地為我預備了一間小房,又矮又冷,每天要領二次聚會,而三餐飯還要自己做。心裏很不愉快。這樣過了幾天就病了,晚上一睡下就全身出汗,我知道這是癆病復發
,心裏甚為害怕。第二天我不好意思給別人說,還照常趕來領會,如此支持到第五、第六天,病勢忽然轉劇,大便有血,那天晚上我獨自睡在被子裏,一面流淚想母親,一面害怕主讓我死在這裏。我默默禱告主,在禱告中主對我說:"孩子,你愛我嗎?"當主的話一進入我心裏,裏面立時一亮,禁不住地哭了起來,說:"主啊!我一點也不愛你"主對我說:"你從學校出來作工的時候,不是向我許願,任憑我的差遣嗎?為什麼我叫你到鄉下來,你就口不應心地接受,又嫌房子不好,又嫌待遇太差,這房子岜不比馬槽還好得多?"我心裏極其難過,立刻向主認罪,知道這病是主的管教,我就禱告主說:"求禰責打的手,再醫治我,求禰叫我今晚不出汗,平平安安睡一夜,叫我知道禰饒恕我。"果然一夜平安睡覺,沒有出汗,第二天早上醒來,一切都好了,我知道這是神的管教,以後屢屢有神的管教。直到今日,當我愛主不夠多,不忠心,主就光照我、管教我,主說:"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分了!"願今天晚上主在我們中間潔淨!潔淨!再潔淨!
弟兄姊妹!你願否從心裏說:"主啊!我願你洗淨我。"── 楊紹唐 田雅各《生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