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得勝陰間的權柄
經文:太十六13-20
基督已得勝陰間權柄的,我們是祂的門徒,也需要得勝陰間的權柄。
主對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小字的「權柄」原文作門,意思是陰間的門不能勝過他。所以下面講:「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在這裏提到三件事:眼所不能見的「權柄」。它的力量超過人所能形容,權力有多大,乃要看賜權柄的是甚麼人。一個家長,他的權柄就是那個家;一個校長,他的權柄就是那所學校。我們的主,祂是萬王之王,宇宙間沒有一個人比祂更偉大,因此祂的權柄也最偉大。我們接待祂,祂就賜我們權柄,作神的兒女。(約一12)在主的權柄以外,另一個是掌握陰間死亡的權柄,那是罪惡的結局,但主已經勝過牠了。
「陰間」,是無底坑的門,永不滿足的,牠日日張大口吞噬,滿足牠是不可能的,只可能用勝過牠的方法。人是有罪性的,情慾驕傲各樣敗壞,越想滿足牠,便越感覺空虛,必須要靠主得勝,感謝主,祂賜天國鑰匙給彼得,也賜給與彼得同樣承認信仰的人。
「鑰匙」是可以關門也可以開門的。主的救恩是得勝陰間的權柄。保羅在(林前十五)歌唱:「死啊,你得勝的權勢在那裏?死啊,你的毒在那裏?死的毒就是罪,罪的權勢就是律法;感謝神!使我們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主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我,就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這是祂為我們開了天堂的門,所以我們藉著祂的救恩能夠出死入生。
若我們單看馬太十六章,對於捆綁和釋放的問題還不容易明白,再看十八章15至35節,便見到所指是講饒恕。19節說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祈求,天父必成全,不會是指一般禱告。我在神面前領受的就是一個人得罪了我,我要赦免他,但恐怕他不知道我赦免了;而為了他的好處,免得他心中責備受捆綁,因此當面說過又一同祈禱。正如主教導我們禱告,我赦免了人,天父也赦免我。主的救恩是要我們過彼此相愛生活的,若是我們不肯饒恕,便是不肯相愛,等於救恩目的還未達到。我們的主已經勝過陰間,我們為何不肯饒恕,卻把陰間帶到地上來?我們活在地上不肯赦免,心中仍然是被罪所捆綁便沒有釋放。現今教會之所以沒有見證力量,也就是因為彼此不肯饒恕不肯赦免。我們既然蒙恩得救,與陰間權柄無關,過在地若天的生活;雖然人的軟弱和魔鬼的詭計,不免互相之間有得罪,但彼此饒恕,主的名便得榮耀了。
主耶穌勝過陰間的權柄,所以門徒開始傳道便強調祂從死裏復活,說明神已經立祂為基督。不管世人對祂的反應怎樣,但他們毫不動搖。而我們的主事實上是勝過死亡的,祂之從死裏復活,便堅固了門徒,一直忠心至死的傳道。傳說彼得是為主而倒釘十字架的,保羅是羅馬公民,不能夠把他釘十字架是砍頭而殉道的;他在提摩太後書四章唱出凱歌,澆奠的時候到了,是滿懷得勝信心。第一個殉道的司提反,人們圍他咬牙切齒,但他卻像天使一樣的面貌。他沒有理會當前的環境,也沒有計較曾經與自己同伴的人在那裏,只是想到自己與主的關係,他看見神的榮耀,看見耶穌站在神的右邊。經上常說主是坐在神右邊的,但此處卻是說站起來。在司提反心中,不能不感動,自己算甚麼,或者釘死,或者打死,都不要緊,能夠見主的面與祂同在就是最大的滿足。
信仰可以分為兩方面:例如(來十一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許多時我們會說現在還未有,將來纔成就。其實,神叫我們相信之日,就有那事存在,並不是要我們信了纔慢慢有。在神來說,那事早已存在,只因為人是屬肉體的,所以看不見,這是人和神之間時間,空間發生的困難。我們看有過去,現在,與未來,在神看是沒有這些的。我們相信耶穌降生,受死,復活,升天還要再來作王,似乎現在祂尚未作王;不過站在基督徒立場說,祂已經在我們心中作王了,並且祂將來必作萬王之王。舊約先知總是把祂降生與再來連在一起講的,祂必要再來,不管地上怎樣反對,即如當日法利賽人、撒都該人試探主行神蹟。雖然他們兩幫人本來不合作,現在竟然合作起來,他們聯合對付主,主卻不理會他們。所以在現今的日子,外面的人怎樣聯合攻擊主,攻擊教會攻擊我們,我們也不要失望。乃要學主的樣式,向主負責忠心到底,主得勝陰間的權柄,我們靠祂也得勝陰間權柄的。
我們蒙受了主赦罪之恩,在地上稱為基督徒-基督人,生命上是神的一部份,將來要改變形狀像主。所以我們要傳福音領人到教會,也在弟兄中間過相愛生活,不但有信仰,並且有生活表現;把生命自然的流露,成為活水的江河,幫助週圍的人都可以飽足。我們所過是在地若天的生活,對於「死」的問題也不應懼怕,因為我們是隨時預備好,早已解決了對弟兄的虧欠問題,也對主的託付盡了責任。怕死只不過是未信的時候所留下的印象,若是死了乃是改變當前的環境過一種新的生活,當我們面對死亡-仇敵,疾病,刀劍,都不逃避;卻像保羅,像司提反的一樣從心中發出勝利的歌唱。因為我們的信仰是堅固不動搖的,有勝過陰間的權柄,藉這堅定的信仰,見證主,也幫助那些灰心失望軟弱的人!── 黃聿侯《基督徒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