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缺少一件
讀經:
路加福音十八章十八至二十七節:“有一個官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該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那人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就甚憂愁,因為他很富足。耶穌看見他就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聽見的人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
馬可福音十章十七至二十七節:“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祂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什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門徒就分外希奇,對祂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
聖經不光是一部記事的書,更是一部原則的書。聖靈在取材的時候,特別注意到典型的人物。所以上面所提的那個官,足以代表世界上某一部分的人。他所想的,就是他們所想的;他的問題,就是他們的問題。他的難處,即是他們的難處;他的結局,亦可能變成他們的結局。巴不得從這個人的經歷,我們認識了福音的奧秘,得到恩典的祝福。
我們首先所要注意的,就是這是一個怎樣的人。馬太福音十九章二十節和二十二節,稱他為“那少年人。”可見他並非是個年近古稀的人,而是一個新生篷勃的青年。多少人以為只有白髮蒼蒼,行將就木的人,才會想到永生、永死的問題;至於年輕力壯的人,正貪求世間福樂尚不及,何來心思想到靈魂的歸宿。許多人譏諷宗教,稱它為老年人的拐杖。當人傳福音給他們的時候,他們一笑處之,推辭說將來總有一天會接受救恩,但是現在還早,不能談到宗教問題。然而這種眼光並不能代表所有的青年,因為最少有一部分青年確實已經考慮到永生的問題。不要以為少年人都是嘻嘻哈哈,不知死之將至,也不明事之輕重的;有一些年輕的人時常思念到人生之謎,甚至廢食忘寐,可惜百思不得一解,因此心靈苦悶,無所適從。這一個少年一直思想永生問題,盡力準備他自己,盼望得到圓滿的結局。
他不只年輕,而且真是少年得志;原來他是個官。因著他的聰慧過人,加上他的努力上進,他在社會上的地位就逐漸高升。他堪與古時約伯比美:“我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少年人見我而迴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王子都停止說話,用手捂口;首領默默無聲,舌頭貼住上膛。耳朵聽我的,就稱我有福;眼睛看我的,便稱讚我”(伯29∶7-11)我們不是常聽人說,宗教是失意人的寄託麼?人總以為精神上受了什麼刺激,前途上受了什麼打擊,然後才會接近宗教,以將來的盼望彌補現在的缺乏。可是這裏明顯是個例外,而且這樣的例外多得不勝枚舉。聰明人未雨綢繆,愚昧人才臨渴掘井。縱然有不少人容易得意忘形,需要失意才開始覺悟人生真諦,但是也有很多聰明人,像這個少年的官一樣,正在得意場中,就已經感悟名利的虛空,而起來追求那永遠不朽的福樂。
他也是一個財主。他很富足,產業很多。他不愁衣食,而且有餘。有錢財的人何等容易忽略靈魂的需要。豈不見那個路加福音十六章裏的財主:他“穿著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天天奢華宴樂。”他沉溺在物質的享受裏,以為人生莫如及時行樂,今日有酒今日醉,何必關心到未來,況且他的積蓄豐富,此生可以高枕無憂。不料死期忽然臨到,“他在陰間受痛苦。”這是他所未曾想到的。他有錢有勢,何以來到這痛苦的地方呢?他呼求祖宗亞伯拉罕可憐他,“亞伯拉罕說: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你不是貪求生前的福樂麼?你已經得到你所求的。但是你從未追求永生的福樂,所以現在你也無分。這豈不是非常公道的麼?人常說,宗教是窮人的倚靠。財主容易倚靠他的錢財,惟有一無所有的人才來依靠神。這句話有它相當的地位,因為主耶穌也曾說過:“主的靈在我身上,……祂用香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路4∶18)又說:“你們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神的國是你們的”(6∶20)人的天性何等敗壞,只要稍微有些地上的東西,就會受迷惑,而遠離神。但是財主中也有追求永生的人,這裏就是一個明證。
他也是一個行善的人。他不像假冒為善的法利賽人,嘴裏說得好聽,而指頭動都不動。他不像偶而行善的人,因為他從小就遵守律法上的誡命。他乃是一個要好,而且道義心很重的人。這種人在現在實在稀罕。時代的青年大多放蕩無羈,缺少道德觀念,沒有責任心。尤其在少年得志,有勢有財的群中,更是輕侮傲慢,肆無忌憚。“青年”,“作官”,“有錢”幾乎成了“行善”的反對語。所以這位少年的官,真是可敬可愛。不要說人要尊敬他,甚至主耶穌看著他,就愛他。
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藏著一些問題,那些問題影響我們的道路,斷定我們的趨向。有些人終日所顧念的,乃是物質的享受,因此他們就千方百計想達到這個目的。他們的人生觀是吃喝宴樂,他們的為人也就以此為重。至於什麼道德,精神,都不在他們的眼中。也有些人的問題是精神的,即如何能使心怡神爽,如何能發展滿足裏面魂的要求。他們並不在乎物質的享用,只求精神的暢快;因此他們就在文學,美術,音樂,這些事上求造詣。凡能發表他們裏面情緒的,表達他們高尚理想的,並且表彰他們個性人格的,他們就趨之如騖;即便窮極潦倒,亦所不顧。但是也有些人的問題是心靈的,就是怎樣可以承受永生,怎樣可以進入神的國。他們知道物質的享受是暫時的,正在吃喝快樂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也曉得精神的寄託不能長久,因為人生在世的年日非常短暫,“得著魂的,將要失喪魂”(太10:39)今日的痛快,就是明日的痛苦。他們的眼光看到永遠,他們決不肯貪求暫時的快樂,而失掉永遠的福樂。他們感悟神既是永遠的神,神所造的人也必定是永遠的。今生的時間不過是一種考驗,一種訓練,來證明自己究竟在永世裏該得何種地位。“凡恒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之福的,就以永生報應他們。惟有結黨,不順從真理,反順從不義的,就以忿怒惱恨報應他們”(羅2:7、8)因此他們鼓足勇氣,輕看世界的享受撇棄屬魂的痛快,竭力行善,修身克己,遵守誡命,盼望能在永世裏得到一個美好的地位。屬物質的人,認為他們太愚昧,不知生焉知死,何必拘泥于未來而放棄今世。今日吃吃喝喝,明日要死了,這纔是達觀的人生。屬魂的人,以為他們太抽象,不求自身精神的滿足,而來追求至善至美,非但不表揚自己,反而攻克己身,這實在太殘忍太乏味了。然而“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太11:19)
這少年的官所問的,實在是極恰當的。試問人還能問出比這個更高尚的問題麼?經上記著說:“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3:11)萬物都是為時間而造的,萬物的功用都在時間裏顯揚出來。譬如“曇花一現,”雖為古今詩人所惋惜,但是在曇花本身卻已經完成使命,毫無自憐之用。可是人與萬物絕然不同,在人心裏就有永生的欲望。人縱在今世功成名就,仍不免有遺憾之感。人之生存豈僅區區數十年?人的功用豈限於今世?人不能不想到永遠。多少人似乎專以地上的事為念,無暇想到水遠,但是這並非說他們沒有永生的意念在心裏,他們不過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問題。到了一天,或者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他們的天良驚醒起來,開始問到永生的問題。可惜好些人已經問得太晚,欲解決而已無法解決。雖然也有人在這最末後的關頭,得到憐憫,而進入永生,可是最穩妥的辦法,還是趁著年幼起來尋求永生。親愛的讀者,這少年的問題,是否也是你今日所問的?你願意糊塗混過一世,或者願意準備自己迎見神?
承受永生,就是進入神的國,也就是與神永遠同在。人是從神出來的,也應當回到神那裏去。人是神所造的,也是為著神所造的。“因為萬有都是靠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歌1:16)因此人永遠的安息,就在歸回於神。
“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除非人在生命的經歷上認識了神,接觸了神所差來的耶穌基督,人的心坎總是虛空,若有所失的。一日得著了神,有了神同在的感覺,人才進入平穩安靜。從今以後是屬於神國的人,受神的管治,活在神的旨意裏。這樣,就縱然天地都要毀滅,被火焚燒,他卻照著神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彼後3:13)。這是何等高尚的企圖,是惟一合乎神創造旨意的人生觀。巴不得讀者個個都懷有這種志向!
人既具有高尚的企圖,要承受永生,就自然揣摩達到這志願的途徑,到底怎樣纔能承受永生。按照天然的邏輯,要得到永生,就必須行善;要與神同在,就得像神一樣。神是良善的,這是天經地義。因此要進入神的國,總得竭力作好。若能作到一個地步,非但自己感覺滿意,連神也能認為可以,就定規配得永生。這種觀念是人類有史以來的一貫思想。古時的該隱,即是最早的例子。“有一日,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創4:3)他並非無神派,他覺得人沒有神是不夠的。雖然他可以勞力作工,汗流滿面糊口,但是人生不光有物質的需要,也有心靈的需要。人沒有神,可以糊口;但是人沒有神,不能完全。他愛慕永生,想得到神的同在,於是就起意把地裏的出產,就是把他自己勞苦的果效,拿來作供物獻給神。他以為人不能空手見神,總得帶些供物,盼望因著這些供物,可以蒙神悅納。該隱的作風,成了今日世人一般的作法。經上說:“走了該隱的道路”(猶11)。這位少年的官也是這樣想法:“良善”和“永生”當然是連系的。“永生”既是神所給的,“良善”自然就是人要有的;“永生”乃是“良善”的酬報。
根據這種邏輯,少年的官稱呼主耶穌為“良善的夫子。”意思是說,我十分欽佩你的德行,我很盼望能領教一下,我還該作些什麼,纔可以承受永生。他在主耶穌的身上看見一種超凡的德性,他看出主耶穌是滿有神的同在的。其他的人都是內心矛盾的,獨有主耶穌是與神和諧一致的。到底這個秘訣在哪里呢?究竟祂作了些什麼善事才達到這種光明的境地?祂必定是特別良善,作了特別善事,所以才蒙神青睞,如此悅納。至於少年本身,他已經努力向善,從小遵守誡命,旁人也許對他已經備加讚揚,但是不知怎的,自己心裏總嫌不足,總覺得還缺少什麼似的。經上說得好:“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神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約壹書3:20)自己已經覺得不配,在神眼中當然是不夠的。他心裏沒有安息,他知道自己沒有得到神的同在,換句話說,尚未蒙神悅納。因此他非常迫切,四處尋找指示。他那種迫切的情形,可以見於他的行動。當主耶穌在行路的時候,他已經急不能待,跑來跪在祂面前。他不像尼哥底母,可以等到晚間,無人在旁的時候,來求教於耶穌。他不能等待,他不顧人群,他跑,他跪,他要得著承受永生的秘訣。
根據他的思路,主耶穌答復他的問題。先劈頭反問:“你為什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你要恭維我,其實是恭維自己。你以為人憑著自己能良善麼?良善豈只是作好,良善還得心靈潔淨。一個在罪孽裏生的人能談良善麼?神豈不已經明白判告:“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羅3:10、12)你不服神的判決,以為自己還能達到至善至美。唉,你何等的不認識自己!只有神是良善的,人都是不義的。但是你還不能懂得這個基本的原則,你要看看自己過去的好行為而辯說,難道這些都不值一分麼?好罷,就以誡命來試試你罷。果然不出耶穌所料,他高興的答說:“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他滿心以為主耶穌要說出一些又新又難的誡命來,縱然難,他仍願拚命一試。豈料主所提的,就是那些陳舊熟悉的誡命。這些誡命他從小都已遵守,難道這樣就可以承受永生麼?他所認為容易辦到而且已經辦到的,恰好成了他的難處和審判。主說:“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這句話如同當頭一棒,把他呆住了。他所遵守的,是“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當孝敬父母;”主所吩咐的,是“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難道這就是一條新的誡命麼?守了從前的誡命,再行了後面的吩咐,這樣就可以稱為良善,而承受永生麼?不,主耶穌並沒有加上新的命令,祂不過重新申說舊誡命的真意。“不可……不可,”為什麼不可?因為神的旨意要我們“愛人如己”(太22:39)使徒保羅曾經說過:“像不可姦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婪,或有別的誡命,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羅13:9)少年的官默守了律法的字句,但是主耶穌注重律法的精神。字句是外表行為的問題,精神乃是裏面心靈的問題。字句容易叫人自高自大,精神才真真造就人。少年人說我遵守了,主耶穌說你尚未遵行。你家有千萬產業,獨不想念四圍的窮人?你自己豐衣足食,獨不憐恤缺衣少食的人?你自己有餘,力足解舒別人的痛苦,為何視若無睹,不肯拔一毛以利天下呢?這種自私自利的心,能譽之為良善麼?
他的難處在他的自義,他的攔阻是他的富足。他自以為有良善,自以為可以行善。他已經有了許多的好,現在盼望能夠再好一點,這樣就完全了。但是主耶穌剝去他的自義,清楚指示他,他根本沒有遵守誡命。他雖然不像許多別人在字句上違反了誡命,可是他在精神上卻同樣破壞了律法。因為他沒有在外表行為上作出殺人姦淫的事來,他就贏得世人的稱讚,博得一個正人君子之名。他自己的心也被這些外面的好蒙蔽了,以致自命不凡。他縱仍感慚愧,未能達到完全,但是不免暗中自喜,究比別人接近神國,只差一級,就可承受永生。主耶穌提出變賣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豈是以此為換取永生的條件呢?老實說:“我若將所有的周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林前13:3)主提出這件事的原因,是要繳這個少年的械,揭穿他所受的欺騙,使他看見毫無功德可以倚靠,他與旁人全無不同。只有當人被減到一無所有的時候,神纔能開始把永生的恩典賜給人。讀者,你的富足或者不在錢財上,而在學問上,品格上,地位上,名譽上,家庭上。請記得,這些富裕都可以蒙蔽我們的心,叫我們有所倚靠,而不來倚靠神。一旦我們得到光照,對於這些事有了準確的估計,就會無倚無靠的來仰望神的憐憫。
“你還缺少一件!”這一件是什麼呢?明顯不是變賣所有的。變賣所有,不過除去他的多餘,使他可以得到一個自由之身來作底下的事。變賣所有的,是個過程,是種準備,為著實行下面的呼召。“來跟從我”——這纔是他所缺少的一件事。他不缺少錢財,老實說他太富足了。他不缺少普通所說的“義”,因為他從小就遵守誡命。在屬世的方面,他不是缺少,而是太多。但是人所不能少的,只有一件;要承受永生,必須有這一件。在別方面的多餘,並不能代替這一件的短少,何況那些富足常是得著這一件的攔阻。這一件是進入神國的惟一條件,是承受永生的獨一法門。這一件不是平常人所認為特出的善舉,因為這事的本身就是至善至美。這一件不是我們來作的,乃是我們來跟從的,也就是說我們來接受的。這一件不可少的,就是主耶穌本身!人可以黃金堆滿屋子,但是這些不能買取永生。“那些倚仗財貿自誇錢財多的,一個也無法贖自己的弟兄,也不能替他將贖價給神,叫他長遠活著,不見朽壞,因為贖他生命的價值極貴,只可永遠甘休”(詩49:6-9)他可以學問廣博,聰慧過人,但是終久也要像智慧人所羅門王歎說:“我就心裏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裏說,這也是虛空。……可歎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傳2:15-16)他可以地位隆高,貴為君王,然而神並不偏待人,在神面前並無貴賤之分,祂必按照各人所行報應他。“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放在天平裏就必浮起,他們一共比空氣還輕”(詩62:9)他甚至可以滿有仁義道德,正像這個少年的官一樣,然而先知以賽亞曾經宣判說:“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象風把我們吹去”(賽64:6)哦,地上沒有什麼可以帶領我們進入神國,沒有什麼配叫我們承受永生。要進入神的國,就必須重生。主耶穌明白的告訴人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3:3)要重生,就得接受主耶穌,因為神“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可以得著不能朽壞,不能玷污,不能衰殘,為你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彼前1:3、4)人有了主耶穌,就有永生。有了永生,就配進入神的國。問題不在我們行多少善事,因為我們根本沒有良善。問題乃在我們接受了主耶穌作我們的救主沒有?主耶穌被神差遣,來到這個地上,為著我們的罪,代死在十字架上。祂的寶血流出,洗淨了我們的罪孽。祂死後三天復活,證明祂的救贖工作已經蒙神悅納。今天祂要把這經過死,而不能被死拘禁的復活生命,賜給所有相信祂名的人。憑著這個生命,人可以坦然見神,得到神的同在;因為神如何,這個生命也如何,這生命原來就是神自己的生命。
從前有一位傳福音的人,在一位將軍家裏作客。這位將軍身經百戰,獲得許多榮譽獎章。他的官位極高,學問文淵博,加上為人非常正直,實在值得欽佩。這位傳福音的人,覺得將軍真是十全十美,似乎毫無所缺;而將軍自己也一再表示心滿意足,無所要求。可是這位將軍沒有神,也不信主耶穌。這是他惟一的缺點。傳福音者好幾次想把這件事提醒他,引他到主耶穌那裏去,但是不知怎的,每次要說,都說不出來,他的勇氣好象被將軍的英雄氣概壓住了。他心裏十分著急,在神前多多禱告,因為他知道將軍縱然富有一切,若無主耶穌,就等於虛空,永遠的問題無法解決。神賜他智慧,他臨別之時,在寢室內故意留下一個戒指,上面刻著“你還缺少一件。”果然僕人把戒指交給主人,將軍看見這幾個字,開始揣摩其中意義,結果接受了主耶穌作他個人的救主。
這位少年的官來時情緒緊張,好象非在今天得到永生不可;但是去時卻垂頭喪氣,似乎永遠無望一般。究竟他不能跟從主耶穌的原因在何處呢?經上記著說:“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他不能“跟從”,因為他“很多”。他不肯放下他的“很多”,所以就不能跟從主。難道他過去的追求永生,都是虛假的麼?難道他從小遵守誡命,都是裝模作樣麼?不,他是真心誠意的。主耶穌知道人心,祂並未責備他是個假冒為善的人,反而“看著地,就愛他。”可見他是真實的。但是難處在這裏,他雖然尋求永生,他也要今生。他一面要承受永生,另一面也要享受今生。當永生和今生發生衝突,二者不可兼得的時候,他認為錢財究屬可見之物,比神國更加實在。他不願意失去永生,所以他感覺憂愁;然而物質的吸力太強,使他不能不憂憂愁愁的走了。經上說:“心懷二意的人,在他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雅1:8)一個雙魂的人,就是一個心中喜愛兩件事的人喜愛錢財,又喜愛耶穌,結果要落在極大的憂愁裏。哦,今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像這少年的官一樣!他們是誠實的,他們是懇切的。他們已經有所感悟,起來尋求永生。在表面上他們已經走上美好的道路,甚至達到優良的地步。但是到了有一天,也就是人生最重要的關頭,他要看見說,要得著主耶穌,就得先放棄自己的倚靠。錢財,學問,地位,善行,都得放下,這些非但不能使人得救,反而時常攔阻人得救。人決不能一半靠主,一半靠自己來承受永生。人必須被減到零點,看見自己的一切都如糞土,於是以無倚無靠的心情來倚靠主的拯救。罪孽必須放下,世界也得放下,連自己的善行也要放下,這樣纔能完全跟從主。可歎有些人不肯放棄罪孽,一面要救主,另一面也要罪孽,因此就受阻攔不能跟從主。人不知道福音的真理麼?他完全清楚,只是他不肯放棄罪中之樂。他雖然知道這些快樂會帶進憂愁,但是他仍戀戀不捨,以致失掉永生。有些人不肯放下世界,明知救恩可靠,卻推諉遲延,因為他們的心被世界的榮華富貴累住了。也有些人能放棄罪孽,能放下世界,可是他們不能放下自己,他們總想倚靠自己的善行,以為只要多積功積德,就可達到完全地步。難道行善也是錯麼?是行得不夠,不是行得太多,所以未曾得救。要求求耶穌,多多指教,以後就可承受永生。但是主的呼召是說:連這些所謂的善行也得放下,因為這些是污穢的衣服,不能呈到神面前,反而攔阻人親近神。快快丟棄身上的污穢衣裳,穿上神在基督耶穌裏所賜的上好袍子。放下一切,來接受主耶穌。哦,主要把永生賜給你,不用代價,也不必變換。只要你存著謙卑的心,無倚無靠的投靠祂。千萬不可蹈這少年的官的覆轍。何必因著一點暫時的富足,而失去永遠榮耀的國度?趕快放下一切,跟從主罷!──
江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