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四講 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路十25-37

  在過去的三天裏,我們分別探討過三個比喻:第一個浪子的比喻,比喻中的慈父喻表我們的天父,祂是天國之王,祂以強韌的愛擁抱罪人。第二個撒種的比喻,教導我們在拓展天國的過程中,將會遭遇無數的困難,然而我們仍要努力出去撒種,傳揚福音。第三個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讓我們看見在天國裏是不分種族,貧富,愚智的,人只要相信耶穌基督便可在天國裏有份。今天我們看「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叫我們曉得作為一個天國子民,起碼應如何生活。

  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轇轕,只要大家熟讀舊約就不難知曉。公元前722年北國以色列亡於亞述之後,以色列人也就四散流亡,散居各地。至於那些仍居於北國首都撒瑪利亞的以色列人就與外族人通婚,衍生出來的後代就稱為撒瑪利亞人。撒瑪利亞人一直在猶太人眼中被視為外邦人,與他們的信仰無涉,猶太人也絕不接納撒瑪利亞人,他們不單在生活上有嫌隙,就是在宗教上也是分庭抗禮的。根據許多的資料顯示:猶太人過逾越節的時候不會吃撒瑪利亞人烘的餅,途經撒瑪利亞運送至耶路撒冷獻祭的麥子也是要不得的。撒瑪利亞人所宰的牲口,猶太人不屑去購買。在耶穌基督的時代,猶太人甚至公開在會堂裏咒詛撒瑪利亞人,祈求他們得不救恩!他們既不相信撒瑪利亞人的證供,也不接受他們的服務。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仇恨不單表達於宗教情緒上,更表露於日常生活上(參約八48);原來在某一些猶太人的心目中,撒瑪利亞人是被鬼附的,不潔淨的,不可以相互往來的(路九51-56)。撒瑪利亞人和猶太人之間就是如此的水火不相容。

  耶穌基督在講這比喻之前,原來有一位律法師想來要試探耶穌說:「夫子,我該作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路十25-29)對於一個猶太人來說,他們對自己的鄰舍有不可推諉的責任,就連一個有學問的律法師也來問:誰是我的「自己人」(今天的述語)。若是「自己人」,我們就有責任幫對方到底!猶太人貸款給「自己人」,不准收取利息,但借給外邦人則無此限制。猶太人之間可以廣施恩惠,若非猶太人則無權問津。因此,當耶穌教人要愛人如己的時候,律法師的立場是:那究竟誰是他的鄰舍?然而,耶穌認為愛人是不可如此劃分界線的。所以就說出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給他解釋明白。

  比喻中述及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曾經有人形容這條路為「血路」;因有極多的強盜埋伏伺機出動,凡遭暗算的,都多半被強盜打至半死,情況堪憐!經文告訴我們:路過的有祭司和利未人,但他們都沒有停留,讀經的人可能都會替他們解釋:他們都有責任在身,要到聖殿去供職,如獻祭、敬拜等;他們也許以為負傷的人已經死了,怕捉摸致使自己不潔淨,不能盡聖殿裏的禮儀。然而,有解經家告訴我們:昔時聖殿有祭司一萬八千人,分廿四班,每班司職八天。照此而言,一班供職完畢,另一班接替而來,那條路上,必定有來來往往的祭司和利未人,但在耶穌所設的比喻裏,他們終究是不肯停下來的一群。

  在人群中,可能有反祭司和利未人的情緒,匠以耶穌講這比喻時,人群中不免有指摘的聲音。不錯,宗教的身份不能構成不去愛的理由。當我讀這比喻之時有很大的反省,期望所有的福音工作者不要以任何的職務或理由,去拒絕關愛和幫助他人。路加寫下這比喻,迫使每位讀者去注目在這孤立無援、傷重垂危的人身上!有何事比一個人的性命更重要?當一個撒瑪利亞人走過的時候,向一個被視為世仇的猶太人垂危者伸出援手。乃因其眼目中看到別人的需要,就馬上動了慈心,用油和酒為那人療傷,又讓傷者騎上自己的牲口,送到客棧之後又放下兩錢銀子,囑咐店主照顧那陌生人,並願意付那人的使費,這何等的負責而又慷慨哩!主耶穌教導:凡跟隨祂的人都當如此。原來我們所事奉的神,透過耶穌的比喻所給我們的挑戰是如此的大和徹底。

  在這比喻裏,撒瑪利亞人是猶太人的世仇,但這個好撒瑪利亞人並沒有把猶太人看作敵人;他雖被視作敵人,也有權不去救猶太人,但他並沒有如此行。他拆毀了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中間的牆。神造人,把朋友賜給人類,然而,我們卻把朋友變作敵人。我們願意禱告像這撒瑪利亞人一樣,拒絕把任何人化作我們的敵人?在天國裏,求主叫我們有足夠的智慧與愛心,看到自己不過是被贖的罪人,應當彼此相愛。相信各位還記得,當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談道的時候(約四章),祂首先拆毀了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隔開的牆。使徒行傳也曾記載上帝差遣彼得往外邦人哥尼流家中傳福音,先要叫彼得看見異象,就是從天上降下一大布,內中有各式各樣污穢之動物,並有聲音叫彼得宰了吃,因為神所看為潔淨的,人不可視為不潔。原來在初期教會的時代,要運用到異象才能打破猶太人與外邦人之間的隔膜,說服彼得到外邦人哥尼流家中去傳道。在耶穌生平的事奉中,祂拆毀了人與人,人與神中間隔斷的牆(參羅五10)。所以,在我們弟兄姊妹之間不應再築另外的牆,因為在天國裏不存在有阻隔,仇視(林後五16-21)。我們當帶這和好的使命去宣揚福音,勸人與上帝和好。

  這比喻的開首,律法師問誰是他的鄰舍。比喻的結尾,耶穌問:「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答案很清晰,那律法師答說:「是憐憫他的。」今天,誰是我們的鄰舍呢?是那在患難困苦中幫助我們的人。所以當留意:有誰需要幫助呢?又在生命中,那些幫扶我們,支持我們,鼓勵我們的「撒瑪利亞」人,他們都不是敵人,乃是與我們跨步向前的人。有一次,我在美國聽一位大學教授甘保羅(Tong Kenpolo)證道,他講道的確很出色,說到他曾赴海地公幹,抵步之後映入眼簾的全是一些窮苦的街童,當他步出酒店的門口就有數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十四、五歲的女孩圍攏上來說:「先生,十元一晚。」於是教授就和她們約好了時間,然後回房間去訂好了六個有冰淇淋,汽水和漢堡包的套餐,又要求酒店供給他一些和路迪士尼的影帶。結果,這群女孩子依約而來,整個晚上就在那兒享受她們所喜愛的食物和電影。教授看這幾個女孩,想到她們第二天晚上又要再過色笑迎人的生涯,就很無奈,覺得幫不到甚麼,但心想至少她們有一個晚上可以做回普通人家的女孩,快快樂樂,無牽無掛地度過這一個晚上,她們不用再站於街角,為了十元而去出賣她們的肉體。就在當天晚上,這位教授就成了這幾個海地雛妓的撒瑪利亞人。

  願上帝賜下恩典,在你我的生命裏,拆毀人與人之間的牆,叫我們隨時隨地成為別人的幫助。天國就在我們中間實現。──  褚永華《耶穌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