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五章  跨越文法鴻溝

 

    宗教改革的特點是回復以歷史、文法的方法解釋聖經。這與當時已流行數百年的靈意解經法正好背道而馳,當時的人完全湊視字詞在文法中常用的意思,只是按己意解釋聖經的詞句。

    中世紀時期,聖經中的字詞、短語及句子都有多重意義,完全失去了客觀性。宗教改革者於是質疑,既然如此,聖經怎可能是神清楚的敞示?

    神藉著文字,使用淺白的,人們能夠理解的詞句,傳達他的真理;因此,我們愈明白經文的文法及字句的歷史背景,便愈能明白神想向我們傳達的真理。

    宗教改革者企圖領人回復初期教父解經的方式,其中包括羅馬的革利免(Clement of Rome)、伊格那丟(Ignatius)、坡旅甲(Polycarp)和愛任紐(Irenaeus),以及安提阿學派的領袖,如路迦諾(Lucian)、戴阿多若(Diodorus)、摩普綏提亞的狄奧多若(Theodore of Mopsuestia)、約翰屈梭多模(John Chry-

sostom)和狄奧多勒(Theodoret)。

 

一、為何文法解經如此重要?

    下文解釋注意經文文法(字、句的意義及其結構)的重要性。

1默示的本質

    我們若相信聖經確如第一章所述,是逐字默示(verballyinspired)的,即是相信聖經中的每一個字都重要。或許聖經字句的重要性各有不同,但聖經中的每一字句均有其目的。否則為何神要將較次要的也放在聖經中?

    惟有文法解經才完全正視經文乃逐字默示這個事實。若果一個人不相信經文是逐字默示的,自然不會費神留心經文的字句。

 

2解經的目標

    解經的目標是要決定經文的意思,而非按某人的意思曲解經文。正如加爾文(John Calvin)所說:「解經家的首要任務是讓作者說出他所要說的,而不是將我們認為作者應該說的強加於他。」

    思想以字詞來表達,字詞是句子的構成部分。因此,要明白神的思想,就應該研究他的用詞,以及字詞是如何組成句子的。若我們忽略字詞的意義及其使用方法,便無從知道誰的解釋方為正確。湊視文法解經,就可能會發生[你希望聖經是甚麽意思便是甚麽意思」的情況。

 

3溝通的問題

    有調查報告指出一個美國人每日在交談中平均說了三萬字。這實在非同小可!一個人說的愈多,被誤解的可能性愈大。若果聽眾或讀者不明白說話的人成作者字詞的用意,很容易產生誤會。有時在交談中某人會對另一位說:「我以為你是這個意思!」說話的人如果略加解釋,則可以幫助別人明白其原意。

      我們研讀聖經的任務,是盡可能準確地發掘神在聖經中敵示的每一字句的意義。對許多讀者而言,這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因為聖經是用別的語言寫成。若我們不懂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怎可能確責知道經文的意思呢?

      假如你打開一本德文聖經,讀到:“Denn also hat Gottdie Welt geriebt dass er seinen eingebomen Sobn gab, aufdass alledie an ihn glauben nicht verIoren werden sonderndas ewige Leben haben.”若果你不懂德文,卻希望知道這些字的意思,你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學德文;一是請教憧德文的人,請他為你翻譯這段文字。不論你選擇哪種途徑,最終會發現這是約翰福音三章十六節。

      研讀聖經也是同一道理。我們希望儘量按原意瞭解經文,因此,我們應該學習原文;否則,就需要依賴懂得原文的人。懂得希伯來文、亞蘭文及希臘文的神學生、解經家、教師或傳道人,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聖經原文的意義。

      然而,這並不表示不懂原文,便不能瞭解、欣賞或教導聖經。許多不懂希伯來文、亞蘭文、希臘文的解經家均被神大大的使用,在講道、教導聖經方面有出色表現。許多人不懂聖經原文,但透過研讀用母語翻譯的聖經,他們的屬靈生命亦得到極大的福氣。本書的重點是,學習聖經原文可以得到更準確的解經。這是改革家的負擔:儘量準確地理解神藉文字啟示給人的信息。因此,住意文法解經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

 

二、何謂文法解經?

    文法解經的過程是要確定以下四點:(1)字的意義(詞彙學, lexicology ) ;(2)字的形態(詞態學, morphology ) ;(3)字的功用(詞類, parts of speech);(4)字的關聯(句法,syntax).

    對於字的意義(詞彙學),我們關心的是:(1)字源學(etymology)一一字的根源及發展;(2)用法(usage)一一同一作者及其他作者對字詞的使用方法;(3)近義詞(synonyms)及反義詞(antOnyms)一一意義相似及相反的字的用法;(4)上下文(context)一一一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字的用法。

    討論字詞的形態(詞態學)時,我們查考字的結構,以及其意義如何受結構影響。例如,吃(eat)與吃了(ate)的意義不同。若在“part”(部分)的後面加上一個“s”便成為、parts”(多個部分),其意義亦不同了。字的功用(詞類)考慮主詞、 動詞、賓語、名詞等的不同形態。字的關聯(句法)則考慮字詞如何排列形成短語、子句及句子。

 

三、如何決定字詞的意義?

    影響字義的因素有四:字源、用法、近義及反義詞、上下文。

 

1考查字源學(Etymology

    字源學查考字的根源及發展,研究的目的為:(1)找出字原來的意義,(2)觀察此字如何發展。

    有時研究一個複合字的組成部分可幫助瞭解其意義。例如英文“hippopotamus”是由兩個希臘字組成一—“hippos”意為馬,“potamos”意為河一—因此這個動物是河馬。希臘字“ekklesia”常彼翻譯為「教會」,這個字由“ek”(出於)及“ka

lein”(呼召、集合)組成,於是合起來便成為新約中所指的,由未得救的人中被呼召出來,集合成一個信徒團體。“Ekkle-sia”原本是指希臘社區中,一群被召喚出來以便處理公務的市民。

      希臘文“makrothymia”,譯為「耐心」或「長久忍耐」,是由兩個希臘字組成;“makros”意為「長」,“thymia”則解「感受」,兩字合為一字時,減去“s”,全字的意思是長久的感受,亦即長時間地控制自己的感受,因此翻譯為「耐心」是很貼切的。

      十八世紀時,恩尼斯提(Johann August Ernesti 17011781)提出警告,反對完全倚靠字源來決定字意。他說:字的用法變幻不定,沒有一種語言例外,因此字的意義常常改變,能夠保持其原意不變的字實為少數。因此,解釋的人 必須十分小心,不可輕率地以字源解經,因為那通常是靠不住的。1

      有時,字的意義會演變到與其原意截然不同。由於字義會改變,因此字的根源往往不是決定字義的可靠憑據。例如“en-thusiasm”(熱心),其原意是「被一位神佔有」,是“in”和“God”的合併,顯然此字現在的意義與其字源的意義大不相同。同樣,英文的再見(goodbye)原意為「神與你同在」,但現代人說“goodbye”時,已絕少想到它的原意。

      英文的“regard”(尊敬)是由“guard“(保守)演變過來的,但顯然這兩個字的意義大相逕庭。2英文“nice”(友善)源於拉丁文“nescius”,原意為「簡單」或「無知」,與現在的意思風馬牛不相及!科特雷爾(Cotterell)及特納(Turner)寫道:十三世紀時,“nice”一字有「愚蠢」、「笨」的意思;十四世紀時,變為「荒唐」之意;十五世紀則變為「靦腆」或「羞怯」。但上述的意思均已過時,甚至十六世紀時「微妙、精確、絲毫不差」之意,至今已鮮為人用(例如“anice distinction”意為微小的區別)。3英女王安妮看過雷恩(Christopher Wren)設計的倫敦聖保羅教堂後,說:「那建築物實在是可怕(awfu1)、好笑(amusing),又人工化(artificia1)!」這些用字若以現代的意義來解釋,實非讚賞之詞。但在十七世紀,即讚賞那教堂非常莊嚴(awfu1)、討人歡喜(amusing)、是藝術傑作(artificial)!時間使這些字的意義全然改變。

      希臘字“eirene”原意指戰爭止息後的和平,然後變為心靈平安、寧靜之意,後來又有福利的意思。到新約時代,則通常指和神有良好的關係。由此可見,「字源學不能說明字的意義,只能說明其歷史。」4

      有時,字的本身與其組成部分的意思完全不同。“broadcast”(廣播)的原意為“casting it abroad”(撒種時廣泛地扔出),與現在的意思毫不一樣。當一個人在後院地上拔出蒲公英(dandelion)時,他腦海中絕少會想到獅子的牙齒。然而,這個英文字其實源自法文“dent de lion”,解作「獅子的牙齒」。“Butterfly”(蝴蝶)與其組成字“butter”(牛油)及“fly”(蒼蠅)絕無關係;而“pineapple”(鳳梨)與“pine”(松樹)或“apple”(蘋果)相去甚遠。

      我們不應該基於英文的字源來解釋聖經的用字,這只是將聖經沒有的原意讀進去而已。例如聖潔(holy)並非由英文的健康(healthy)衍生而來。希伯來文及希臘文中聖潔的字源並沒有屬靈健康的意思。希臘文能力(dynamis)亦非炸藥(dynamite)的意思。若我們說保羅寫羅馬書一章十六節:「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dynamite),要救一切相信的」時,“dynamite”是指炸藥的話,我們便犯了「反向字源」(reverseetymology)的錯誤。5「炸藥使物體爆炸、拆毀,使岩石破裂,造成坑洞及毀滅一切」6,這顯然不是保羅心中所指的。相反,“dynalnis”的意思是有力、活潑、有生命、屬靈的力量。

      有時,解經家發現一個希臘字在古希臘文中的意思,便以為可以用該字的意義來解釋新絢。然而,這樣可能會引致錯解聖經。例如,在古希臘文中“euangelion”一字表示給予信差「報好消息的獎賞」。古典文學作家蘇格拉底(Socrates)及塞諾

芬(Xenophon)則用作「為報好消息犧牲」;後來這個字變為「好消息」的意思。在新約裡,這個字帶有特別意思,是指在耶穌基督裡「救贖的好消息」。7

 

2發掘字的用法

    如上文所述,字源通常不能幫助決定某字的意義。因此,我們必須找出當時作者的慣常用法。這種過程叫做“usus loquendi”(按字面解:說話的人的用法)。換言之,作者採用這個字時,這個字通常作何解釋?這個字的上下文往往有助於

決定其意義。

    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因為字的用法不同就有不同的意義。例如“left”在下列四個句子中有不同的意義:“He left”(他離開了),“He left these”(他留下這些東西),“He went left”(他向左邊走了),“He is left”(他是左撇子)。動詞“run”可用來形容許多會動的東西,例如我們說:用腳奔跑(our feetrun)、流鼻水(noses run)、河水流動(rivers run)、機器運轉(machines run)、傷口流膿(a sore runs)、時光飛逝或消逝或停止(time runs or runs out or runs down)、鍾表轉動(watchruns)、經營生意(runs a business)、襪子可能被勾破(hosierymay run)、褪色(colors run)、小說故事之發展(papers runstOries);也可以形容某人發燒(runs a fever)、遇到麻煩(runinto trouble)、債臺高築(run up bills)、花光了錢(run out ofmoney)、沒耐性了(run out of patience)、競選議員(run foroffice)、撞倒杆子(run over a stick)。每一種用法都帶有不同的意義。“Boar”這個字也有許多不同的用法,特裡(Terry)指出,此字可解作木板、進食用的餐桌、伙食本身(例如付膳宿費)、委員會(一群聚集開會處理事務的人),以及船的甲板(由此產生「上船」,“on board”)。8試想想“break”一字可有多少種不同的用法。

      新約中“called”至少有兩種不同的用法。在符類福音書中,神的「呼召」(call)意指他的邀請(Invitation)。當保羅說到神的呼召時,是指神給他職分及使命的作為(「奉召為使徒」,羅一1),或指神賜信徒救恩的作為(羅八2830),或指神對信徒迫切的邀請(「以聖召召我們」,“called us to a holylife”,提後一9.

      希臘字“pneuma”(靈)源自“pneo”(呼吸),但在聖經中“pneuma”很少解作「呼吸」。這字亦指風、態度、情感、靈性、內心(與肉身相對照)、非有形物體如天使或邪靈,以及聖靈。研究“sarx”(血氣)一字,會發現它亦有許多不同的含義,包括人類(羅三20)、身體(林後一二7)、肌肉(路二四39),或人的罪性(羅八6713 ;弗二3)。

      下文將討論到,緊接的上下文能幫助決定一個字的意義,然而也有例外的時候,重要的是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注意同一作者在同一卷書中對同一個字的用法。芳由最近的上下文中無法窺知,則應該問:作者在書中其他的地方如何使用這個字?以弗所書二章二十節,先知是指舊約先知,還是新約先知呢?若我們觀察保羅在以弗所書的其他地

方一—三章五節及四章十一節一—如何使用先知這字,便清楚看見這些經節都是指新約先知。因此,二章二十節很可能亦是指新約先知。

      第二,注意同一作者在其他書中的用法。研究約翰在約翰一書中光和黑暗的用法,能幫助瞭解他在約翰福音及啟示錄中的用法。

      第三,要注意聖經中其他作者的用法。有時我們不一定可以在最近的上下文中看出某字的確切意義,而該作者亦沒有在書中其他地方或另外的著作中使用這個字,那時最好是參考其他聖經書卷中這個字的用法了。要找出以賽亞書七章十四節

中,希伯來文“almah”到底是指「年輕婦女」,還是「童貞女」,最好是研讀這個字在舊約出現的八處經文(創二四43 ;出二8;代上一五20 ;詩六八25 ;箴三○19 ;歌一3,六8;詩四六篇的標題)。

      然而,這並不是說一個字每次出現時都有同樣的意思。彼得後書三章十節的、stoicheia”意為有形質的(elements),即宇宙的基本元素。但是在希伯來書五章十二節中,“stoicheia”卻指簡單或基本的真理(聖言小學),與上述「物質宇宙的基本元素」大相逢庭。在加拉太書四章三及九節、歌羅西書二章八及二十節中,這個字的含義亦略有分別。

      第四,注意聖經以外作者的用法。在希伯來文的舊約聖經中,約有一千三百字只出現過一次。9這些字稱為“hapaxlegomena”,直譯作「只說一次」。另外約有五百字只出現過兩次。因此,無法透過與聖經中其他地方的用法相比,來決定這

些字的意義。不過,這些字在其他著作中的用法則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其意義。箴言二十六章二十三節中的希伯來字“sprg”就是“hapax legomena ”,在新美國標準譯本(NASB)中譯為“siLver dross”(銀渣),但是新國際譯本(NIV)則根據與希伯來文很相近的烏加利文(Ugaritic)中這個字的用法,譯成“glaze”(上釉的光滑面),後者顯然較切合經文的意思。聖經學者發現阿拉伯文及亞蘭文的用字,常能幫助我們瞭解該字在舊約希伯來文中的意義。

      通行希臘文(Koine Greek)之用字有時能幫助我們決定新約的字義。例如帖撒羅尼迦後書三章六及十一節的“ataktos”,在欽定譯本(KJv)中譯為“disorderly”(「不按規矩而行」),可能因為古希臘文中,這個字是用來形容因打亂隊形而被視為不守規矩的士兵。然而,在較接近聖經寫作年代的蒲草紙文稿中,“ataktos”多用於形容翹課的學童。因此,更切合上述經文的翻譯應為「游手好聞」,而非「不按規矩而行」。

 

3發掘近義詞(Synonyms)及反義詞(Antonyms 

  的意思

    查考一字與其近義字有何出入,可以幫助我們縮窄字義的範圍。切記不可將近義字的意思讀入該字,應該找出近義詞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有時是不易做到的,因為有時近義詞之間的意思幾乎一樣。保羅在羅馬書十四章十三節中提到「絆腳」

stumbling block)、「跌人」(obstacle)之物;「絆腳」(希臘文為skandalon)是指嚴重的冒犯,足以令他人跌倒的,而「跌人」(proskomma)則是一個較輕的冒犯,只會妨礙他人。保羅明言不論大小事情,他都不願意妨礙其他信徒。

      歌羅西書二章二十二節的吩咐(commahds)指必須服從的律法;而教導(teachings,指教義方面的教導)則是必須相信的真理。

      查考完全或幾乎相反的字有何不同,亦可幫助我們決定該字的意義。羅馬書八章四至九節中,「肉體」(flesh)是指肉身之軀(與人的靈相對),還是指罪性(與聖靈相對)?對比「肉體」與「靈」(spirit),便可得到答案。第六、九、十一節顯示的「靈」是指聖靈,不是人的靈。因此,第四至九節的「肉體」是指罪性。

      羅馬書六章二十三節中的「死」是指靈性的死,不是身體的死,因為它與永生相對。

 

4     考慮上下文

      下文指出考慮上下文的重要性。第一,字、短語及子句都有多重意義,如上文所述,探討它們在特定上下文中的用法,有助於決定哪一個意思的可能性較大。第二,思想通常是藉著一連串相關的字詞或句子表達的,不是孤立隔離的。「某個部分的意義通常是由前後部分控制的。」10第三,錯誤的解經通常都是忽略上下文而引致。詩篇二篇八節說:「你求我,我就將列國賜你為基業,將地極賜你為田產。」有些宣教士用這節經文來指到他們期望在宣教工場上引領歸主的對象;然而,第

七節卻明顯地指出第八節是聖父對聖子說的。

      解經時應考慮下列幾種上下文。第一是最近的上下文。句子通常可以澄清一個字的意義。“pen”一字單獨出現時,可指鋼筆或豬欄,但是在句子中,其意義便明確了。

      科特雷雨(Cotterell)及特納(Turner)列出希臘文“kosmos”(通常譯為「世界」)七種意義:

      1.整個被造的宇宙,包括地球、諸天、靈體等等。

      2.與天或諸天相對的「地」。

      3.「人類」,即「世界」上的人。

      4.人類生命的狀況;「在世的生活」。

      5.背叛神的生命(人類及靈界),以及在其控制之下的制度,是敵擋神的。

      6.世俗或社會結構的制度(包括其喜樂、財產及思慮)。

      7.裝飾品或妝扮。

    科特雷爾及特納然後列出六處經文,指出每一處經文只包含上述其中一個意義,是從最近的上下文中找到。11

      1.「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2.「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欲,眼目的情欲,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二15-16

    3.「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彼前三3

    4.「父啊,現在求你使我同你享榮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榮耀。」(約一七5

    5.「用世物的,要像不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將要過去了。」(林前七31

    6.「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麽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麽去。」(提前六7

      現在試將上述世界的七種意義與六節經文的用法相配。(欲知答案,請參考書後的「練習解答」部分。)

      此處的重點是:原則上,一個字每次出現時,只包含一種意義,其意義可以從上下文中決定;上述的例子,就是靠最近的上下文來決定其意義的。

      又例如:信心可解作信靠或仰望神、信實、真理,以及頭腦上的同意。猶大書第三節及加拉太書一章二十三節的信心是指其中一種意義;羅馬書三章三節是另一種;羅馬書一章十七節及以弗所書二章八節又是一種;而雅各書二章十九節則又是另一種意義。請翻查這些經文,決定信心每一次出現時的意義。

    前面已經提過,拯救(salvation)或得救(saved) 不一定指從罪中拯救出來。它們有下列五種意義:

    1.從困難的環境中得平安或得拯救。

    2.身體或情緒的健康。

    3.以色列全國從敵人的壓迫下得拯救。

    4.基督代贖之死將人從罪的刑罰下拯救出來。

    5.從罪中得到最終的拯救。

    請查考下列經文,根據以上定義,將正確的號數寫在橫線上.

            出埃及記十四章十三節

            路加福音一章七十一節

            路加福音十八章四十二節

            約翰福音三章十七節

            使徒行傳十五章十一節

            使徒行傳十六章三十節

            使徒行傳二十七章二十節

            羅馬書五章九至十節

            羅馬書十三章十一節

            腓立比書一章十九節

            雅各書五章十五節(「主必叫他起來」應直譯為「主必拯救他」)

      律法一字亦有幾種意義,通常可以從句子中的用法確定其意思。在羅馬書二章十四節及八章二節中,律法即一種原則;約翰福音一章十七及四十五節中,指摩西五經,即聖經的首五卷書;馬太福音二十二章四十節中的律法則應該是舊約中除先知書以外的書卷;羅,馬書二章十二節及八章三節中,這個字指摩西的制度.

    另一個例子是末世(“in the last days”或“the lasthour”),這個詞經常被誤解,以為是指同一個時期。然而,在希伯來書一章二節、彼得前書一章二十節及約翰一書二章十八節中,這個詞似乎是指整個的現今教會時期;而提摩大前書四章一節、提摩大後書三章一節、彼得後書三章三節及猶大書第十八節則似乎是指教會時期的最後日子。

    希臘文的“parousia”通常只被解作被提。但按上下文來看,其字源的意義「來到」與下列三種情況相關:(1)個人的到來(林前一六17 ;林後七6-7,一○I0 ;腓一26,二12);(2)被提時基督來到半空中(林前一五23 ;帖前二19,四15,五23 ;帖後二1;雅五7-8;彼後三4;約壹二28);(3)大災難過後基督連同他的眾聖徒來到地上(太二四3273739 ;帖前三13 ;帖後二8-9;彼後一16,三12 )。

    若果一個字詞、短語或句子的意思在句子不明顯,則觀察句子前後段落或篇章也有助於辨明其意義。例如耶穌在約翰福音二章十九節說到拆毀「這殿」;在第二十一節中,約翰解釋耶穌是以殿來比喻他的身體。耶穌在七章三十七至三十八節說,

凡信他的人就如經上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接著約翰便立即解釋耶穌所指的是聖靈。

    馬太福音三章十一節(「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中的火是指屬靈的動力嗎?亦即施洗約翰是否說耶穌將要給人帶來屬靈的熱情?事實上,第十一節之前及之後(1012節)均提到真正的火,可見第十一節所指的應該也是真正的火。此句的意思是耶穌會用聖靈為人在相信之時施洗(林前一二13),但有些人卻會在地獄中遭受永遠的刑罰。

    另外一個解經時應序以考慮的是:以字、短語或句子出現的書卷作為上下文。例如,約翰一書三章六至十節,不可能指基督徒絕不會犯罪,因為約翰在同一卷書的一章八、十節及二章一節中均提到基督徒會犯罪。若我們明白在雅各書全書中,

使徒雅各都一直強調真信心的證據,便會幫助我們明白他在二章十二至二十五節對信心及行為的討論。雅各的論點是真信心的證據是行為,最少在信徒一生中的某段時期是這樣。若他自稱有「信心」,但他的一生中卻連一樣善行都沒有,則顯明他的「信心」不是真信心,不能使他得救。「沒有行為的信心」(20節)是頭腦上的相信,沒有帶來生命的改變,只是所謂的信心而已,是無用的、是死的(2O-26節)。

      平行經文也可以幫助我們決定某些字或句的意義。平行經文可以是在字面上的平行,亦即相同或相似的字、短語或句子的出現;也可以是在概念上的平行,亦即用不同的借詞表達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極為相近的平行經文可見於列王紀上下、歷代之上下、四福音書中的某些事件、羅馬書及加拉太書、以弗所書及歌羅西書、彼得後書和猶大書、但以理書及啟示錄,還有個別的經節(例如賽二24及彌四18;羅四3及來一○8-19 ;太一一12及路一六16)。

      此外,另一個要考慮的,是以整本聖經作為上下文。例如加拉太書五章四節:「從恩典中墜落了」,初看好像是說一個基督徒可能會失去救恩,但這與整本聖經的要旨不合,而聖經是「那無謊言的神」(多一2)所默示的。同樣的情況出現於腓立比書二章十二節(「作成你們得救的功夫」),乍看之下好像是說一個人可以靠行為得救。和合本將耶利米書十七章九節的希伯來文“anus”譯為「壤到極處」(“desperately wicked" KJV);然而,這個字在舊約的其他地方,是指病人膏肓,病重到無可救藥的地步(見撒下一二15 ;伯三四6;賽一七11 ;耶一五18,三○1215 ;彌一9)。因此,若以整本舊約作為上下文,新譯本的譯法纔是正確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無法醫治(“beyond cure”, NIV),誰能識透呢?」

      傳道書九章五節說:「死了的人毫無所知。」是否教導靈魂沈睡說,主張人死後靈魂沈睡無知覺,直到復活呢?不是的,因為這種說法與聖經其他地方教導人死後有知覺的經文相抵觸(路一六2324 ;林後五8;腓一23)。芳以全本聖經作為上下文來解釋,則傳道書那一節並非指無知覺的存在。那麽,這節應如何解釋呢?該段經文的上下文指出死人不能再親身的認識或體驗生前經歷過的事,包括愛、恨、嫉妒等情緒,日常生活的遭遇(傳九6),以及因成就而得的賞賜(5節)。

      由全本聖經為上下文的原則可引申出兩個推論:

      1;不清楚、難以明白的經文的解釋,不應與任何清楚明白的經文的解釋有抵觸。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二十九節「為死人受洗」不應解釋為一個人死後仍能得救,這與希伯來書九章二十七節及其他經文明明的教導有矛盾。

      2.應優先採用簡單、自然的解釋,多於複雜、富想像力或迂迥的解釋。馬太福音十六章二十八節,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必看見人子降臨在他的國裡」,他顯然不是指千禧年的來臨,因為他說話的物件每一個都嘗到死味。比較自然簡單的解釋是主耶穌指六天後,他要在變像山上顯現他的榮光,使門徒預嘗祖國度的滋味(一七1-13)。「神就差遣他的兒子」(加四4)最自然的解釋是,耶穌自永恆一直是神的兒子;不應解為耶穌在降世或受洗時成為神的兒子。

      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研究字的意義(詞彙學)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一個字的意義通常與原本的意義不同;複合字的意義往往不是由組成部分所決定的。

      2.不應根據英文字的意義來決定聖經用語的意思。

      3.同一個字出現在聖經不同的地方時,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4.每個字或短語通常只有一個意義,可以根據在句子中的用法或上下文來決定。

      5.聖經中的同一個字不是永遠只有同一意思。

      6.一個字在每次出現時,不應賦予全部的可能意義,通常根據該次出現的上文下理,決定作者可能想表達的意思。但也要在意,偶爾會有模棱兩可的雙關句子的。

      約翰福音一章五節寫道:「黑暗卻不『接受』(understood)光」。新國際譯本住明“understood”有譯為“overcome”(勝過)的。希臘文“katalalnbano”可譯為「包含」 (tocomprehend),亦可譯為「戰勝」(overcome)。這可能是約翰特

意要用雙關的字眼表示兩種意思都有可能。又例如:“anothen”(三3)可以譯作「從上面」(from above),亦可以譯為「重」(again),很有可能約翰想表達雙重的意義(doubleentendre):新的生命是「由上而生的」(即從神而來的),也是「重生的」(即屬靈的第二次出生,與肉體的第一次出生對照),保羅說「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林前一一5),他所說的羞辱,是指甚麽?是指他的丈夫(男人是女人的頭,3節),還是指他肉身的頭?保羅這

裡是否採用「雙關語」(double entendre),既指他的丈夫(7-12節),又指他自己的頭(13- 15節)?這些模棱兩可的例子並非推翻前述單一意思的原則,除非上文下理有很充分的理由支持,否則句子中的每個字應該只有一種意思。

四、語形學(Morphology)及詞類(Parts of

      Speech)興解經的關係

      語形學研究字形屈折變化,例如在名詞“fuse”(保險絲)後面加上“s”, 就成為名詞的複數形態;若在前面加上“re" ,則成為動詞“refuse”(拒絕);若將後面的“e" 改為“al",則成為名詞“refusa1”(拒絕)。代名詞“he”(他)是主格(nominativecase),但“him”(他)是直接賓格(accusative case)。動詞

run”(跑)是現在時態,但將“u"改“a"就變為過去時態“ran”(曾經跑過)。複合宇的組合亦反映出其意義:“overhang”(懸垂物)顯然與“hangover”(殘留物)大不相同。一個字母的轉換足以令一個字的意思大大改變,例如“hate(恨)、

heat”(熱)和“heart”(心)。

      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的字義亦同樣會因字首、字中或字尾的改變而不同。

      語形學是文法解經中一門很重要的學問,著重留意經文中每一細節,因為每個字均為神所默示的。

      由於文法解經考慮到經文的文法,因此對詞類有認識會説明很大。詞類共有八種,分為兩個語族:「名詞」語族包括名詞、代名詞、形容詞及介詞;「動詞」語族包括動詞、副詞、連接詞及感歎詞。

 

1     「名詞」語族

      名詞(noun)是賦予事物名目的字詞,例如:人物(耶穌)、地方(以弗所)、物件(血)、概念(救贖、恩典、祝福、平安)及動作(升天)。數量方面,名詞有單數(heart)及複數(eyes)。詞性方面,名詞有陽性(masculine)如耶穌、陰性(feminine)如婦女,以及中性(neuter)如香膏。

    代名詞(pronoun)是用以代替名詞的字,指向已提及或明白的事物,包括人稱代名詞(personal pronoun):我、你、他、他、它、我們、他們;關係代名詞(relative pronoun):whowhichthatwhat(編者按:中文語法中並沒有與關係代詞對應之詞語。);語音強化代名詞(intensivepronoun) :他自己(himself) ;以及相互代名詞(reciprocalpronoun) :彼此(one another)。

    形容詞(adjective)是修飾(某方面是限定)名詞或代名詞,包括程度(extent):一個大城市、五條麵包,品質或特徵(quality or characteristic):一位奇妙的救主、一個豐盛的救恩、一個熱切的禱告。

    介詞(preposition)與名詞並排,成為前置詞短語。介詞可以跟不同的名詞組合,產生不同的關係,以下是從以弗所書抽取的例子:

    媒介:藉這愛子的血(by His blood)

    伴隨:與基督耶穌(with Jesus

    地點:在他裡面(in Him)、在世(on the earth)、在以弗所(at Ephesus

    益處:使他的榮耀(for His glory

    動作:從死裡復活(from the dead)

    方向:向我們(toward us)

    來源:神的13道(the Word of God)

    特質:榮耀的父(the Father of glory)、所應許的聖靈(the Holy Spirit of promise)、得贖的日子(the dav of redemption

    身分:得基業的憑據(pledge of our inheritance

    地位:超乎眾人之上(over all)、在自己的右邊(at His right hand

    普及:貫乎眾人之中(through all

    進入:降在地下(intO the lower parts

    敵對:抵擋魔鬼的詭計(against the schemes of devil

    順從:聽從肉身的主人(according to the flesh

    時間:創立世界以前(befo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2「動詞」語族

    動詞(verb)斷定名詞或代名詞的類別或行動。動詞有時態(tense):過去式、現在大及將來式,語態(voice):主動及被動,以及語氣(mood):陳述、疑問、祈使、祈願。

    例如“ran”(曾經跑過)是過去時態(past tense) ;“run”(跑)、“runs”(經常跑)及“is running"(正在跑)是現在時態(present tense) ;“will run”(將會跑)則為將來時態(future tense)。以弗所書一章三至九節有很多過去時態的例

子:「曾賜給我們」 (has blessed us)、「揀選了我們」(choseus )、「預定我們」(predestined us)、「所賜給我們的」(has freely given us)、「充充足足賞給我們」(larished on us)、「叫我們知道」(made known)、「他自己所預定」(purposed)。(「我們」在上述的例子中大都不是動詞的一部分,而是代名詞,動詞的賓語。〕

      保羅在以弗所書三章十四及十六節說「我屈膝」(I knee1),以及「求……」(l pray),是用現在時態。第四節的「就能曉得」(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是將來時態。

      動詞的語態指出動作是主動或被動。「神差他兒子」((Godsent His Son),動詞「差」是主動語態;「神子被神差遣」(theSon was sent by God),「被差]是被動語態。「神……揀選了我們」(“He chOse us”,弗一4)動詞是主動語態;而「我們也在他裡面」(“we were also chOsen”, 11節)的動詞則為被動語態。

      語氣表明動作的種類,時態則表明動作的時間。例如“ran”(跑)是陳述句(陳述語氣);“is running?”(正在跑嗎?)是問題(疑問語氣);“run!"(快跑!)是命令(祈使語氣);“please run”(請快跑)是願望或請求(祈願語

氣)。保羅在以弗所書四章一節陳述道:「我勸你們」,緊接的一節,他卻給了幾個命令:「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等。

      副詞(adverbs)是動詞語族中的一部分,修飾或限定動詞、形容詞及短語。副詞表明態度和品質,指出「如何」(how):他溫柔地(softly)說話、他真誠地(earnestly)禱告、他快速地(fast)奔跑。副詞亦能表示地點,指出「何地」(where),

例如:他走開(away)、他跑在前頭(ahead)。副詞也可以表明程度,指出「多少」(how much,例如:他跑夠了(enough.副詞也可以表示時間,指出「何時」(when):他早(early)到了、你們以前(formerly)在黑暗中、他昨天(yesterday)跑過。副詞也可表明目的或結果,指出「為何」(why),例如:他跑步減肥(to lose weight)。(在此句中“to lose weight”是不定式短語,作為副詞形容動詞「跑步」。)以弗所書四章二節“com-pletely”(凡事)是形容"humble”(謙虛)的副詞;四章二十

五節的“truthfully”(實話)則]形容命令式動詞“speak"(說),指出應當如何說話。副詞亦可以是負面的:「不可(not)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7),「我總不(never)撇下你」(來一三5),「我必不(not)懼怕」(來一三6)。

      連接詞(conjunctiOns)連接字、短語或子句。下列例子是

從以弗所書抽取出來。

      對照:然而、卻(bUt,二413

      比較:正如( just as,四32,五25

      相關:怎樣……也要怎樣……as……so,五24

      理由:因為(because,二4,六8);因著(fOr,二8);因此(for this reason,一15,三114

      結果:所以(therefore,二ll);這樣(consequent ly,二19 ) ;使(then,四14)

      目的:就(that,四28);叫、使(in order that,一1218 so that,一17

      結論:就(then,四1);所以(so,四17

      時間:直等到(until,四13);我還有末了的話(tinally,六10

      附加:並且(aIso,一18);此外(in addition,六16

      讓步:然而(although,三8

      感歎詞(interjections)表達否定(不、也不)、疑問(為何)、肯定(當然、實在)或感歎(好!噢!哎唷!呸!)。

 

五、為何要認識詞類?

      一個字在短語或句子中的文法功用會影響其意義。“Cutting”一字獨立存在,可以是名詞、動詞或形容詞。在“Thecutting of the grass took time”(割草很費時)一句中,“cutting”是名詞。在“He was cutting the grass”(他正在割草)

一句中,“was cutting”是動詞。在“He made a cutting remark"(他說了一句尖酸刻薄的話)一句中,“cutting”是形容詞。像“cutting”這種可以表達不同意思的字叫作「多義詞」(polysemy)。另一個多義詞是“with”,在下列句子中它表達了

三種不同的意義:“He ate his food with his wife”(他與妻子一同進食),“He ate his food with a forK” (他用叉來進食),以及”He ate his food with delight”(他進食時心情愉快)。第一個“with”表示伴同;第二個表示方法;第三個表示

情緒。

      下列例子可以顯明認識經文詞句的類別如何能幫助解經。

      1.約伯記二十一章二至三節上,動詞細聽(listen)及寬容(bear)均是複數,代名詞你們(you)亦是複數,所以約伯正在對

他的三位朋友說話;但第三節下,希伯來文動詞嗤笑則為單數

(即「你一個人嗤笑」),因此他單指瑣法。

      2.加拉太書三章十六節中單數子孫(see山及複數眾子孫(seeds)的對照是保羅的重要論點。

      3.以弗所書二章二十節中「使徒和先知」(the apostles andprophets)只有一個冠詞“the”,在「先知」前面並沒有冠詞,因此,使徒及先知的根基只有一個,並非兩個。

      4.哥林多前書三章九節,“we are God's fellow workers”表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還是「我們彼此同工,並且是屬神的」?答案是後者,因為“of God”的希臘文是所有格(genitive),直譯應為「我們是屬神的同工」(“Of God we are

fellow workers”)。

      5.啟示錄三章十節的希臘文介詞“ek”意為「免去」而非「從中抽出」(有些人將之解釋為後者),這是災前被提的有力證據。

      6.但以理書九章二十七節,代名詞他的先行詞(antece-dent)是「一王的民」(26節),而非受膏者。因此與許多人堅定盟約的是敵基督(前千禧年派的觀點),而非基督(無千禧年派的觀點)。

     7.以弗所書二章十三至二十二節用不定過去式(aoristtense,未定義的過去動作)來描寫基督的死所成就的事(13節「已經得親近了」、14節「將兩下合而為一」、14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17節「傳和平的福音」);但卻用現在時態來描

寫他的死帶給信徒的果效(15節「成就了和睦」、18節「我們兩下……得以」、21節「聯絡得合式」、22節[同被建造」)。

      8.現在式可以指永遠真實的(「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西二9)、持續的([我們……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腓三20)、重複的(「你們看見西邊起了雲彩,就說」,路一二54)、習慣性的(「凡從神生的,就不犯罪」,約壹三9),以及將來的(「他們分我的外衣」,詩二二18

      9.羅馬書三章二十三節中的第一個動詞「犯了罪」(have sinned)是不定過去式,因此可譯為「世人都犯罪」(all sin),表示這個行為在任何時間均為真實的。第二個動詞「虧缺」(fallshort)則為現在時態,應解釋為「繼續不斷地虧缺」(are continually coming short)。

      10.希伯來文的完成時態(perfect tense)表示動作已完成,不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但通常是過去)。未完成時態(imperfect tense)則表示未完成的動作。那麽為何預言常常使用完成時態呢?因為這些事件是確定必然會實現的(必然會完

成),因此使用完成時態是很恰當的,稱為[預言完成]時態(prophetic perfect)。這種動詞通常被翻譯為過去式,例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二至九節。

      11.從以弗所書四章十一節可以看到連接詞的重要性。英文聖經新美國標準譯本中,前四個連接詞“and"(「和」的意思)均為同一個希臘字“de”;但第五個“and"(在「牧師」【pastOrs〕及「教師」[teachers〕中間的)卻是另一個希臘字“kai”,因此最好加一個連字型大小(hyphen),將其譯為“pastor-teachers"(教牧)。

      12.連接詞「因為」(fOr)介紹前面句子的原因。羅馬書第八章的“fOr”(希臘文“gar”)在英文聖經約出現了十五次。在羅馬書一章十五至十八節,原因一層疊一層:保羅熱心傳福音(15節),因為他「不以福音為恥」(16節),因為「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16節),「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17節)。

 

六、句法(Syntax)如何幫助解經?

      Syntax”一字來自希臘文“syntassein”,意為「有秩序地放在一起」。根據韋氏辭典(Webster' s Dictionary),“syntax”的定義為「將字組成短語、子句或句子的方式」,是文法的一部分。

      單字很少表達一個完整的思想。好像建築房屋的磚塊一樣,單字是元素,堆砌成句子,即表達思想的基本單位。一個單字如「人」(man)、「硬」(hard)0 、「球」(ball)、「打」(hit)等等、不能傳達一個有意義的思想。因此,它們必須被放在一起。然而,不同的安排方式又傳達不同的意思,例如:“The man hit

the ball hard"(「那人用力打球」)、“The ball hit the manhard"(「那球重擊了這人一下」)、“The man hit the hardball”(「那人打硬球」)、“The hard ball hit the man”(「那硬球擊倒那人」)。

 

1短語(Phrases

      短語包括簡短、有文法、但沒有動詞的字群。我們討論介詞時已看到一些前置詞短語的例子。歌羅西書一章二節也有前置詞短語的例子:「給……聖徒……有忠心的弟兄」(to theholy and faithful brother)、「在基督裡」(in Christ)、「歌羅西的」(at Colosse)、「從神我們的父」(from God our Father)、「歸與你們」(to vou)。

    另一種是分詞短語(participial phrase)。分詞通常是帶有“ing”字尾的字,本質屬於動詞,但要依靠一個主要分句才成為文法完整的句子。以弗所書的例子有「用愛心說誠實話」(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四15 )、「要愛惜光陰」(mak-

ing the most of every opportunity)(五16 )、「感謝父神」(giving thanks to God)(五20)。歌羅西書中的例子有「勸誡各人、教導各人」(admonishing and teaching everyone)(一28 )、「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overfloWing with thankful-ness)(二7)及「釘在+字架上」(nailing it to the cross)(二14

    以弗所書一章四至五節便有一個解釋前置詞短語的問題:「愛」(in love)應該與第四節相連,形容神因愛我們而揀選我們;還是與第五節相連,形容他因愛我們而「預定我們」?有些聖經譯本將這短語放在第四節,也有些將它與第五節相連。和合本的譯法可能是正確的,即是將它與第五節神預定的工作相連,成為「因愛我們,就……預定我們……」(1n love He pre- destined us)。

 

2子句(Clauses

    子句是由字組成的文法單位,有主語(subject):包括人物、地點、事物、概念及動作;謂語(predicate):指出動作、狀態或情況的動詞。「基督死了」(christ died)是一個子句,因為有主語(基督)及謂語(死),是一個獨立的文法單位。許多時候於句也有賓語(object),例如「(他)揀選了我們」(“He chose us”,弗一4)。

    上述的兩個例子一一「基督死了」及「(他)揀選了我們」——是獨立子句(independent clause),即每一個思想都是獨立存在,而且完整的。另有從屬於句(dependent clause),得「依靠」獨立子句才意義完整。歌羅西書一章三節,兩種子句保羅都用上了。「我們(常常)感謝神」(we always thankGod)是一個獨立子句,主語是「我們」,謂語(動詞)是「感謝」’「常常」是副詞,「神」是名詞、是動詞「感謝」的賓語。「為你們禱告」(when we prav for you)則是從屬於句,因為意思不完整,必須倚靠獨立子句才有意思。辨別從屬於句是很容易的,因為它不能獨立存在,不是完整的句子,其種類如下:

    因果:「我們感謝神……因聽見……」(西一3- 4)。

    讓步(思想上的退讓):「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西二5)。

    比較:「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西二6

    條件:「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為甚麽……服從那……規條呢」(西二20)。

    目的:「(我們禱告祈求)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西一10)。

    結果:「(為我們禱告)叫我……將這奧秘發明出來」(西四4

    時間:「你們從前在過犯……中死了,神……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西二13)。

3句子(Sentences

    句子依照結構劃分,可分為簡單句(simple sentence)、並列句(compound sentence)、複合句(complex sentence)。簡單句由一個獨立子句組成(即主語及謂語),例如歌羅西書三章二節:「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並列句最少由兩個獨立子句(或並列分句, coordinate clause)組成,例如三章十九節:「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複合句則最少有一個獨立子句及一個從屬子句,例如:「我們感謝神」(一3)是一個獨立子句,「因聽見……」(一4)則是一個從屬子句。

      下列從歌羅西書抽出的練習,將有助你分辨簡單句、並列句及複合句:

    1.「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且要存感謝的心。」( 三15

    2.「他顯現的時候,你們也要與他一同顯現在榮耀裡。」(三4

    3.「要存憐憫(的心)。」(三12

    4.「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裡面;你們在他裡面也得了豐盛。」(二9I0

    5.「(你們要)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四5

    6.「在此並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惟有基督是包括一切。」(三11

    7.「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 (三1

    下列為歌羅西書中的複合句經文,請指出其中之從屬於句是何種類:因果、讓步、條件、目的、結果,還是時間?

    1.「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三20

    2.「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三1

    3.「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三9

    4.「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二4

    5.「你們從前在過犯中……死了……(神)便叫你們與基

督一同活過來。」(二13

    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四6

    7.「以巴弗……常為你們竭力的祈求,願你們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站立得穩。」(四12

      句子可根據目的劃分為:

      陳述一一一聲明事實、意見、抱怨、情緒、觀察等等,可以是肯定的(正面的描述),也可以是否定的(負面的描述)。

      問題一一一提出疑問。

      命令一一一發出命令或賦予責任(負面的命令即是禁令)。

      請求一一一提出要求。

      願望一一一表達心願。

      解釋經文時,要先注意句子是陳述、問題、命令或其他(前文稱這些為動詞的語氣)。

    “耶穌在約翰福音五章三十九節說:「你們查考聖經」。這是陳述句,還是一道命令?在十二章二十七節,他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候。」這是陳述,還是請求?

      由使徒行傳二章三十八節可看出句法之重要性。這節經文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解釋,似乎認為必須受洗纔能得救。然而,在希臘文中卻觀察到,悔改(repent)是複數動詞,你們的(your)及罪(sins)也是複數;但受洗(baptized)及代名詞你(you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均為單數。由此可見「你們各人(單數),都要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應屬插入語(parentheticalstatement),中心思想是:「要悔改(複數),叫你們(複數)的罪得赦。」這個命令與新約中其他相似的命令吻合。因此,受洗的吩咐是針對個人,認為任何個人若真的悔改了,則應該受洗。從這個角度看,這節經文就與聖經其他經文沒有矛盾了。14

 

4字的排列及重複

      字的排列是句法的重要一環,在解經的過程中不容忽視。在英文裡面,字的排列次序是很重要的,例如「神是愛」(Godis love)及「愛是神」(Love is God),句中的字完全一樣,但不同的排列次序就產生不同的意思。

      在希臘文裡面,若想強調某字詞、短語或子句,只要不根據字的正常排列次序(主語、動詞、賓語),而將之放在句首或句尾便可。例如以弗所書二章二十一節,「靠他」(in Him)放在句首,顯然是要強調這個短語,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前置詞短語應該是放在動詞「聯絡」(is joined together)後面的。

      哥林多前書一章十七節的「不是」(not)在希臘文中是放在句首,以便強調該句的否定語氣。

      希伯來文字的正常排列次序為:動詞、主語、賓語。因此,若是以主語或是賓語開首,就有強調的意味。以賽亞書一章十四節中,字的次序為賓語、動詞、主語,因此是強調賓語:「你們的月朔和節期,我心裡恨惡。」希伯來文中字的重複

也有強調作用,例如「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賽六3

 

七、總結

文法解經即是留意經文的字詞及用法,雖然有時看來太花時間或太技術性,但我們若想正確理解聖經,這是不可或缺的。以下是本章所討論的正確文法解經之步驟:

一、發掘宇的意義之步驟:

      1,查考字源,包括原有的意義,以及由字源發展而來的意義。

      2.發掘字的用法。

        a。同一作者在同一卷書的用法。

        6.同一作者在其他書卷的用法。

        C。其他聖經作者的用法。

        d. 聖經以外作者的用法。

      3.發掘近義詞及反義詞之用法。

      4.觀察上下文。

        a。最近的上下文。

        6.前後段落或篇章的上下文。

        c。整卷書的上下文。

        d 平行經文的上下文。

        e。整本聖經的上下文。

      5.決定許多不同的意義中哪一個最適合該段經文的思想。

二、發掘句的意義之步驟:

      1.分析句子及其元素,注意詞類、句子和短語的種類,以及字詞的排列。

      2.發掘每一個q 字的意思(參考上述五點「發掘字的意義之步驟」),並觀察其如何影響句子的意思。

      3.思考句子的每部分對整個句子思路的影響。──  Roy R. Zuck《基礎解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