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主題目錄 |

 

第四講 降火下雨的神蹟

 

經文:王上十八20-46;王下三9-18;詩八十四6

  今天我們要從這三段經文中,思想降火下雨的神蹟。關於這個偉大的神蹟,我們要注意五個特點,五個問題:

  (一)是心持兩意的問題 (王上十八21)「以利亞前來,對眾民說,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若耶和華是神,就當順從耶和華;若巴力是神,就當順從巴力。眾民一言不答。」神的忠心僕人以利亞,向以色列人發出挑戰,在一個宗教爭鬥的世代中問他們:「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以利亞這三個字很有意思,就是神是我的力量;這不單是他的名意,也是他的口號。他不怕王后耶洗別所注重的迦南人的神巴力;雖然迦南人強調說,人若不向他們的神禱告,就不會下雨。因為只有巴力才是那地的雨神,天氣好不好,莊稼多不多,都在巴力的主宰中。可是以利亞不承認這個巴力教,也不尊重迦南公主耶洗別與亞哈王結婚時所帶來的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在屬靈方面,耶洗別對當時的以色列人很危險,她引誘很多人去拜巴力。耶和華便興起以利亞作他的僕人先知,指出選民心持兩意的問題,用降火下雨的神蹟,來証明耶和華是真神。

  在原文希伯來文中,心持兩意就是像跛子走路一樣。以利亞問以色列人,你們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上,就好像跛子走路一樣辛苦,也沒有甚麼進步,要到幾時呢?這不單是當日的以色列人所遇見的問題,八十年代的信徒也要面對,在我們中間也有耶洗別的影響,以色列人怎樣尊重耶洗別,我們也尊重一些不信主的人。他們有學問、金錢、名譽、才幹,我們就大受他們影響。被他們的人生觀所吸引,結果在基督徒的人生中像跛子走路般;心持兩意,信心搖動,不曉得信耶穌好,還是不信耶穌好。你今天所面對的,是心持兩意的問題嗎?在你屬靈的生命中,有沒有耶洗別的影響,有沒有世界的引誘力?

  (二)沒有水喝的問題 (王下三9)「於是以色列王和猶大王,並以東王,都一同去繞行七日的路程,軍隊和所帶的牲畜沒有水喝。」沒有水喝怎麼辦呢?第十節「以色列王說,哀哉!」可是這樣說有用嗎?遇到不如意的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你會說哀哉這兩個字嗎?哀哉雖然是自然的反應,但不是屬靈的反應。我們不要效法以色列王,乃要注意先知以利沙怎樣仰望耶和華。(十七,十八節)「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在耶和華眼中這還算為小事,他也必將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這裏教訓我們,在人沒有力量,沒有辦法的時候,神還能用超自然的方法供給我們的需要。我們看難解決的問題,但在神眼中還算小事。所以,哀哉並不是我們應有的反應,我們應該仰望神,因為他必能幫助我們。

  從前在印度常有旱災,沒有水喝,所以當地的信徒便定了一個日子,開特別祈禱會,求神下大雨解決他們的問題。日子到了,有幾位教會長者一同來參加禱告會,因為烈日當空,陽光很猛,所以都戴了黑眼鏡。但也有一個小女孩來參加,她不但不戴黑眼鏡,手中還帶雨傘。長老們笑她,輕看她的信心,問她為甚麼要帶雨傘。她便反問長老們開禱告會的目的,她深信神必聽她的禱告,到時天必要下雨。後來他們進去禱告,果然神改變了天氣,太陽不見了,外面有打雷下雨的聲音。散會時,小女孩拿她的雨傘歡歡喜喜的回家去。至於那些長老們,黑眼鏡當然沒有用,衣服都濕透了,他們不得不承認自己缺少那小女孩活潑單純的信心,也沒有她屬靈的看法。我們個人方面,團體方面,在遇到困難之時,反應是怎樣呢?

  (三)滿處挖溝的問題 (王下三16)「他便說,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在這谷中滿處挖溝。」(詩八十四6)「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並有秋雨之福,蓋滿了全谷。」這兩處經文教訓我們,神雖然願意聽我們的禱告,在特殊的情況下,為仰望祂的人降火下雨,但我們要作適當的準備,與神同工,給他機會來幫助我們。以色列人要在谷中滿處挖溝,要流汗要出力,接受神的預備。同樣在詩篇那裏,他們經過流淚谷的時候,就是一片枯乾,很少下雨的曠野地方。有時會裂開,也會有旋風吹過,雖然神會預備秋雨之福;但在經文中有一個很有意義的字,就是「叫」字。他們經過流淚谷,叫這谷變為泉源之地。一個好的基督徒不是被動的,他不冷淡,也不懶惰,靠主他願意出力,叫人生的流淚谷變為泉源之地,這樣應付人生的難處,人生的重擔和壓力。

  到底(詩八十四6)的「叫」字和(王下三16)的「滿處挖溝」,有甚麼屬靈的教訓和應用呢?相信在讀經禱告方面,神很願意為我們下雨,把他的恩雨靈雨,豐豐富富的賜給我們,滋潤我們的生活,灌溉我們的靈性;使我們的靈性生活活潑有力,滿有信心。但我們要先作準備,藉每天讀經禱告,滿處挖溝;這樣,叫人生的流淚谷變為泉源之地,享受秋雨之福。請問你有把讀經禱告養成習慣嗎?你有預備自己接受主恩嗎?

  有一天,美國加州一位八十四歲的老人家,站起來作見證,他說我感謝神保守我直到今天,我更感謝神給我力量把全本聖經從頭到尾讀了一百六十一次。這五十五年來,我只能用一隻眼睛看聖經,因為另一隻瞎了;但是主的恩典是多方面的;我雖然讀了聖經這樣多,這樣久,可是每逢拿起聖經讀時,屬靈的生命重新得力。有新的功課,有新的靈糧。這位八十四歲的老弟兄的見証,不是很有挑戰性嗎?我們中間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了一次的人,有多少呢?求主把每天讀經禱告的功課,銘刻在我們的心版上;使我們永不忽略,永不忘記。

  (四)如此七次的問題 (王上十八41-44)「以利亞對亞哈說,你現在可以上去吃喝,因為有多雨的響聲了。亞哈就上去吃喝。以利亞上了迦密山頂,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對僕人說,你上去,向海觀看。僕人就上去觀看說:沒有甚麼。他說你再去觀看,如此七次。第七次僕人說:我看見有一小片雲從海裏上來,不過如人手那樣大。以利亞說:「你上去,告訴亞哈,當套車下去,免得被雨阻擋。」這裏講到先知以利亞和亞哈王,一個很有興趣的對比。天空一片雲也沒有,但以利亞卻對亞哈說,有多雨的響聲了,以利亞怎麼能聽見雨的響聲呢?他屬靈的聽覺怎麼這樣靈敏呢?這裏有一個寶貴的屬靈功課,就是以利亞緊緊的跟隨主,已經訓練自己屬靈的耳朵,聽清楚主的聲音,明白神降火下雨的時間。求主幫助我們,訓練自己屬靈的耳朵,聽清楚主的聲音,與神同心同工。

  可是還有如此七次的問題,是以利亞禱告的時候所受的試煉。第四十二節描寫以利亞禱告的姿態,他謙卑懇切,屈身在地,將臉伏在兩膝之中;四十三節便講到他禱告的結果。他僕人上去觀看的時候,看不見甚麼。許多時候,我們謙卑迫切的禱告,也得不甚麼,也許這正是我們要學的如此七次的功課。可是以利亞並不灰心,也不停止禱告,他叫僕人再去觀看,如此七次。

  弟兄二十多年前在劍橋大學唸書時,基督徒團契中有一位很愛主的顧問阿金遜博士,有一次他在聚會中作見証,為兩件事感恩。頭一件是他已經信主五十年,今天是他蒙恩的日子。難怪他對同學的幫助那麼大,那麼深。另一件是他今天收到一封信,是一位才信主的同事寄給他的;他為這同事已經禱告了二十五年,沒有一日間斷,天天為他祈求。頭二十年的時間中,他總是施反對和輕視福音的態度。這五年才漸漸對福音發生興趣,後來終於信了主。阿金遜博士的見証,正是如此七次的問題;禱告若不馬上見果效,千萬不要灰心,還要如此七次。

  最後,降下大雨的問題。(王上十八45-46)「霎時間天因風雲黑暗,降下大雨。亞哈就坐車,往耶斯列去了。耶和華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奔在亞哈前頭,直到耶斯列的城門。」神任何屬靈的工作,雖然通常有微小的開始,就好像起初只有一小片雲,但繼續禱告的時候,小能變大。在這裏我們看見神工作的三個階段:第一,沒有甚麼。第二,一小片雲。第三,降下大雨。因此我們不要灰心,要一面禱告,一面作準備。後來神的靈降在以利亞身上,他就束上腰,重新得力,奔在亞哈的前頭。從迦密山的山頂,一千七百三十呎高;一直到耶斯列的城門,有二十哩之遠。他跑得比馬車更快,確實是個神蹟。願主在這個時代中,一樣感動充滿我們。使我們在教會的工作上,多準備束上腰,這樣在神降下大雨的時候,才能像以利亞那樣。快快的跑到耶斯列。在原文上,耶斯列有撒種子的意思。是個撒種子的地方。我們在福音的工作上,能來到這個地方,就能被聖靈充滿,能被天父使用。──  林克己主奇妙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