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藉著聖靈來禱告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
聖靈的一個重要作為,就是教我們如何禱告,指教我們為什麼禱告,激動我們借著信心,為我們所渴想和主心裏所喜悅的事,不住地懇切禱告。
禱告是十分簡單的事。微弱的呼救和乞求憐憫的低語,就是禱告。但是當聖靈降臨下來,叫他的同在所帶來的福氣充滿了靈魂的時候,禱告就不再僅僅是呼求了。它不再是聲音微弱的懇求,往往要變成竭力為更重要的事祈求(羅十五30;歌四12),成為爭競、不可辯駁的論辯、與神較力,人借著它便得以與神商討,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講,得以與父和子在世上的道德支配力相交,就是一種蒙福的、可靠的相交關係。
正是借著這種態度和相交的關係,亞伯拉罕才為所多瑪禱告(創十八23-32);摩西為以色列代禱,站在他們與神的震怒之間(出卅二7-14);以利亞成功地將諸天關閉了三年六個月,並且又成功地借著禱告降下雨水。
神叫我們到他面前來,不僅是作愚昧無知的孩童,而且要象駐在他家中的全權代表;要象完全長成的兒子一樣,達到成熟的年齡,與他的父親有分,也要象新娘一樣,愛好和性情與新郎完全相同。
他叫我們“放膽到恩典大寶座前來”,因為我們曉得自己所渴想的事是合理的,而且符合聖經,借著“祈求”、“尋找”和“叩門”,以及得著我們所渴想的一切的決心,因為相信這事是照著神的旨意。這樣的膽量同謙卑與完全仰靠的感覺並不矛盾。當然,與它相伴隨的,常常是對自己缺乏信任,謙卑地信靠耶穌的功效,但也會使人產生出自大和毫無聖潔可言的自誇。信心與謙卑、果敢與仰賴之間的密切結合,只有借著聖靈的洗纔能得著保障;而且只有這樣,人纔能得著預備,從而能夠借著聖靈來禱告了。
對於大有能力的禱告來講,主要有三個障礙,分別是:(1)自私;(2)不信;(3)無知和愚昧。聖靈的洗把這些阻礙徹底清除了,使人掌握了禱告的三個至關重要的要素,就是信心、愛心和真理與智慧的光。
一、自私的心必須要借著愛心的增長來摒除。作使者的人一定不能尋求自己的益處,乃是要尋求自己所代表的政府和人民的利益;兒子一定不能尋求自私的利益,乃是要尋求全家的共同興旺,因為從律法上他完全分擔了其中的責任。新娘不能忘記自己是屬於新郎的,不能試圖達到個人自私的目的,而是要竭力使自己與丈夫的愛好保持一致。
神的兒女也是這樣,在禱告的時候不能有絲毫自私的心。
尋求從我們的內心裏將私心雜念徹底清除乾淨,使內心充滿了對神和人的愛,這就是聖靈的作為,並不需要別人來幫助,也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當聖靈成就了這個作為的時候,我們便再不會為不適當的事禱告,把禱告都耗費在我們的私欲上,企圖滿足我們的嗜好、驕傲、安逸、野心和虛榮。從此以後,我們單單尋求我們主的榮耀,為了叫我們的弟兄姊妹都能一同得著益處。因為我們與他們同工,與他們有分。如果我們祈求得著成功,就不應該尋求叫我們自己受抬舉,而是要叫神得榮耀,叫耶穌保守他寶血所贖買的,叫罪人得救,使天國在地上得以建立起來。
如果我們祈求每日的食糧,不應該尋求叫我們自己得到飽足,而是要求神使我們勝任每天所擔當的職份。如果我們祈求健康,不應該單單求神使我們免除病痛,身體舒適,而是要求神使我們可以勝任他賜我們的“與罪人為友”的工作。
二、人必須從內心裏面消除不信的態度,因為懷疑使禱告失去了效力。不信也將代禱的心消滅了。只有當信心使我們親眼看見我們的天父坐在大寶座上,借著他兒子的寶血賜給我們作子嗣的特權,叫我們毫無恐懼地來到他的面前,並且曉得我們自己的缺乏時,不論是平庸的人還是高貴的人,才會發出禱告之聲,從此禱告不再是微弱羞澀的呼求,卻要變成極大的屬靈力量,在禱告所求的事上打動神。
人們因屬世的智慧而變得聰明,但在關乎信心的事上卻是愚昧已極,一無所知。他們問道:“神豈會因為人的呼求而改變他的計畫”?對此我們回答說:“當然”。因為神的許多計畫都是根據他百姓的禱告而定的,而且神也作了安排,人若是借著信心禱告,照著他的道所顯明的旨意,那麼禱告就會成為他轄管人的決定因素之一。
“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雅五16-18)。象這樣的應許和保障又意味著什麼呢?
聖靈住在我們的內心之中,幫助我們認清我們禱告所求的事;人的心裏若是充滿了對神的愛和信靠,就會唯獨尋求一切合乎律法的事。對那些受自私和不信的愚昧所轄制的人來講,這實在是一個奇跡,但對被聖靈充滿的人而言,卻是一個令人振奮的事實。
耶穌問盲人說:“你要我為你作什麼”(路十八41)?他尊重那盲人的意願,滿足了他的需要,因為看出他有信心。同樣,他也尊重他百姓強烈而聖潔的意願,他們因為愛慕神,就借著奉獻和信心,使自己的意願與神的旨意完全相合。
亞伯拉罕替所多瑪求情,於是主答復他,直到他不再開口說話。
一位朋友曾經說過:“長久以來,主一直與戴德生同行,所以戴氏今天纔能與主同行。”
迦德森亞多尼蘭在遙遠的孟買,臥病在床。他妻子給他讀了一則報導,講述君士坦丁堡許多猶太人因為讀了他的一些著作而歸正了。這個重病在身的人沉默了片刻,然後神情莊重地告訴妻子說,多年來他一直在禱告,但願自己能為主所用,給猶太人帶來些福氣,可是從來也沒有看出有什麼證據表明,他的禱告得蒙神的應允;然而現在,在遙遠的國度,這個憑據卻降下來了。接著他沉默了片刻,然後滿懷深情地說,他從來沒有為神的榮耀和世人的善行禱告過,但是遲早他會發覺神並沒有被人遺忘,即便他忘了是在什麼時候,神都始終紀念世人,並且大有忍耐地作工,應允他的禱告。
神是何等信實!當他作了應許、呼召、感動,命令我們禱告的時候,他已經為我們作好了預備。他的目的不是要叫我們的希望破滅,乃是要應允我們,並且“充充足足地賜給我們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他的聖名是應當稱頌的。
三、知識和智慧必須要取代無知和愚昧。保羅說:“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他接著又說:“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羅八26)。如果我的小孩子向我要磨光的剃刀,我就會拒絕他的要求。可是如果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向我要的話,我便會給他。神也是這樣,他出於智慧,所以不能應允一些禱告,因為這些禱告都是愚昧不合時宜的。因此,我們必須要照著神的旨意來禱告。
保羅說,他不僅要借著聖靈來禱告,而且“也要用悟性禱告”(林前十四15)。這時候他心裏便存著這樣的想法。人在禱告之前,都應該認真思想,在能夠大有智慧地禱告之前,必須詳細考察。
現在,當聖靈降臨下來,把仁愛、信心和光明澆灌在人的內心裏面的時候,禱告就變得懇切了,而且充滿了智慧。在聖靈的引導下,這樣的智慧大大地加增了,當人研讀神的話語時,便能掌握和汲取其中關乎天國的真理和原則。
人象這樣到神面前來,與神為友,神就要成全他的禱告,決不會拒絕他們的要求。
這樣的人與神交談,就如同與朋友交談一樣,而且聖靈也幫助了他的軟弱,教導他們如何與神理論,使他們能夠放膽奉著耶穌的名來到神的面前,當他們因為意識到自己的低微與卑賤而氣餒時,當他們說不出話來,不知道該怎樣說出自己的渴想時,聖靈便照著神的旨意,用說不出來的歎息在他們裏面禱告(羅八26,林前二11)。
一個年輕人覺得自己蒙召要去中國作宣教事工,可是他的母親卻極力反對。宣教會的一位同工因為曉得這個事工是何等的重要,也因這位母親的舉動而氣惱,於是有一天他向戴德生談起這件事。
他說:“
“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徒十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