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目錄 |

 

第二十七課 - 潔淨長大麻瘋的人

 

經文:太八:1 - 4,可一:35 - 45,路四:42 - 43,五:12 - 16

主旨:只要我們肯求耶穌,他就肯醫治我們,要醫治我們,能醫治我們。

1。可一:35 - 39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裏禱告。。。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裏傳道。。於是在加利利全地,進入會堂,傳道趕鬼。”

耶穌從迦百農的大本營出來,跟門徒周遊加利利全地,傳道趕鬼。在還沒有跟大家查考耶穌怎樣潔淨一個長大麻瘋病人之前,我請大家注意耶穌的一個習慣,就是禱告

可一:35 記載的是,耶穌在天未亮就起身,到曠野去禱告;路五:16 記載的是,耶穌潔淨了長大麻瘋的人之後,名聲越發傳開,有很多人聚集來聽他的道,也指望得到他的醫治,他卻退到曠野去禱告

有解經家把到曠野去禱告,當作是耶穌受試探。他們認為“曠野”一詞包含了“試探”的意思。當時耶穌行神跡奇事,吸引了許多人來跟從他。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而成為世界的王這捷徑,無疑是耶穌正面對的試探。我覺得把“曠野”等同“試探”是有待商榷的事,但無可否認的是,在一片喧囂繁忙的傳道、醫病、趕鬼聲中,耶穌需要安靜下來,隻身到曠野禱告,尋求上帝的旨意和重新得力,行走前面的道路。我們是否也要不時的“退到曠野”,來到上帝的面前支取力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處於忙碌、滿有壓力的都市生活中,憂慮、恐懼和疲憊很容易在人心中萌生;再加上要面對家庭、工作及教會事奉的責任,不少基督徒會有“燒盡”的感覺。大部分的教會有舉辦退修營會,目的是要讓信徒可以歇息一下,安靜在主面前,“充電”後再重新上路。我不否認這種“退修”的價值,但千萬不要存有那種觀念,以為一年兩三次回到上帝的面前支取力量,平日就可以盡情地靠自己去忙碌。

說真的,我們不管怎樣忙,大概還不至於像耶穌連一個獨居的時刻都沒有吧?我們應該天天尋找一個安靜在上帝面前讀經禱告的時刻,不要把我們和主的關係當作是間歇性的,以為工作時可以沒有主耶穌,只有讀經禱告的時候才需要他。其實,我們和主的關係是葡萄樹和枝子的不間斷的關係,是全無隔膜的。

2。可一:40 - 45 “有一個長大麻瘋的,來求耶穌。。麻瘋即時離開他,他就潔淨了。。”

我請讀者注意,耶穌潔淨一個患大麻瘋的人是一件驚天動地的事。舊約足足用了兩章(利未記第十三和十四,共116)講述關於傳染性麻瘋病的條例。當時的祭司是衛生監督,按著上帝給的規條,負責檢查那些患皮膚病的是否真的患上麻瘋,然後把患上的與群眾隔離。在民數記十二章記載了當亞倫和米利暗譭謗摩西的時候,上帝懲罰米利暗,使她全身長大麻瘋,如雪那樣白。在摩西苦苦哀求之下,上帝才醫治了她。所以患大麻瘋的人,簡直是大罪人,被世人棄絕。但當這個人跪下求耶穌時,耶穌竟然摸他使他得醫治。耶穌肯醫治他,要醫治他,也能醫治他!關鍵是:我們肯不肯跪在他的面前,求他醫治!

按照摩西的律法,長大麻瘋得潔淨的人,不論是出於自然的療法,或是因上帝垂聽禱告,使他痊癒,都要被帶去見祭司,由他檢驗肯定,才准許他和百姓在一起,彼此相交,敬拜上帝。這是為了對眾人作證據。但這個人卻沒有聽從耶穌的吩咐,把事情傳揚開,以致耶穌不得再明明的進城。今天那些被上帝奇跡般醫治的人,應該讓醫生檢驗,為了對眾人作證據,以免不信的人找到取笑的把柄。

默想:

被人稱為二十世紀偉大的新約學者布特曼(R. Bultmann1884 - 1976) 認為聖經時代的人有其世界觀的限制,所以用神話的方式表達實存信仰體驗。今天聖經的讀者面對神話時,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瞭解,而必須解釋出來,亦即借由古代世界觀解開神話的內涵,而將此內涵應用在現代世界觀之處境。他的這種見解被稱為解神話化”(Demythologization)。從他的觀點,耶穌醫治這個大麻瘋的人不是真實的,作者不過要告訴我們耶穌可以醫治我們靈魂的病。你同意他的看法嗎?__________________

――  P.C. Chong跟隨基督的腳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