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靈與魂的分開
讀經: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阿,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麼?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華阿,現在求你取我的命罷,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1-3)
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拿四4)
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裏為自已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拿四5-8)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麼?”(拿四9)
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拿四9)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幹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四10-11)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剌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王憊,都能辨明。”(來四12)
約拿書第四章可說是聖經中最難讀的篇章之一。一般人都能明白第二、三、四章的約拿與第一章的約拿不一樣,因為神在他身上已經做了許多的工作,他也學習如何與基督同死同復活,能與主同軛的功課。當然,神也使用我們在地上見證他,叫我們傳福音深具果效;因此許多時候,我們以為這樣就算完成學業,可以畢業了!如果我們的功課到此就夠了的話,那麼約拿書只要寫到第三章就可以了;因為第三章描述約拿傳福音的成果,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然而令人感到奇妙的是,約拿書還有第四章,意思就是說,神訓練我們與他同負一軛、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因而叫人大得福音的果效,這並不代表我們就此畢業了,當走的路已經走完了!還有第四章約拿的經歷,帶我們走進更深的靈程!
【沒有畢業的功課】學習與基督同軛的功課,不只停在約拿書第二、三章;不只叫我們做一個與基督聯合的人;也不只叫我們做一個一直與基督旨意相合的人…神同時還要進一步作工,讓我們在他手中成為有用的器皿,如同第三章的約拿一樣,就是無論我們被擺在什麼位置都是神蹟,都能夠有所豐收,這也就是一位成功的神僕所具備的特質!然而,是不是到了這般層次就算畢業了呢?沒有!事奉神水遠沒有畢業,也沒有退休,更沒有與神討價還價的餘地!
如果有一天,神把我們帶到約拿書第三章的地步,和約拿一樣,傳福音那麼有果效,是否表示我們已經登峰造極了呢?如果不是,那麼神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
經上說:“學生不
約拿書第四章一開始,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就是約拿為了神不降災於尼尼微的事而“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就禱告耶和華說……”,這話和第二章的開始正好相反。第二章的約拿,不但在魚腹裏禱告神,而且還唱詩歌,正與保羅和西拉在監獄裏半夜唱詩之時一樣。然而在第四章的約拿,一開始雖然也是禱告神,但他不是唱詩,卻是發怒,更甚的是,他還發怒,最後甚至求死。
因此,我們要注意:無論我們將來被聖靈做工到什麼地步,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己登上靈程的“高段功夫”了。遲早我們會發現,自己仍舊是個“人”,而不是天使或是個“靈”。無論我們有多屬靈、有多愛主、有多聖潔、多會傳福音…結果在約拿書第四章,我們所看到的竟是一個被主試煉過還會向神發怒的約拿,意思就是說,他的性情完全和神相悖。第一章告訴我們:神有一個旨意,約拿自己也有一個旨意;第四章告訴我們:神有一個性情,約拿有另外一個性情。神就是愛,但約拿在此給我們看見的表現,是最粗魯的表現——發怒、甚至於求死!這曾經受了多少年造就,甚至是個偉大的先知,至終仍是一個發怒的人,原因在什麼地方呢?
保羅說:在肉體裏面沒有良善。因此,在第四章裏,我們居然看不到在第二、三章裏我們所熟悉的約拿,我們原本以為約拿應該是很成熟了,但聖靈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神要繼續雕刻他。第二章時,神興起大魚和大神蹟把約拿吞了,是為了要教育約拿;而在第四章,神為了讓約拿更上一層而用蓖麻興起另外一個神蹟。那地的蓖麻就像棕樹一樣,樹長可以高過兩個人的高度,葉子也很大,非常適於遮陽。在中東那個地方,普通的蓖麻大概幾天就可以長得那麼高。
神為了要繼續在約拿身上動工,於是再興起神蹟,使蓖麻一夜之間長高:神為了要雕刻他自己的僕人,可真動用了海(大魚)陸(蓖麻)空(炎熱東風)三軍為他效力。他在魚肚子裏沒有學的功課,在第四章裏要學到!
我們知道,神後悔降災在尼尼微城,在約拿眼中,認為是“大”錯(原文強調用“大”這個字眼),於是他就生氣發怒!我們常常有約拿這樣的感覺,不知不覺輕忽了神給我們的旨意。神的旨意明明要救尼尼微,結果真的救了!約拿深深覺得這和他所想的相反,於是發怒,並認定那是“大”錯。整個第四章的故事,就是從這裏開始。
【約拿的不平衡】約拿覺得如果神救了尼尼微城,那不等於害了以色列人,為尼尼微人征服以色列開先鋒。約拿何等盼望尼尼微人不悔改,讓神懲罰他們;因為他實在愛他的同胞、愛他的國家。這正是約拿所以躲開神的原因,他處在兩難的矛盾困境之間,就對神說:
“耶和華阿…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從約拿以上所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清楚神的心理,也知道他有智慧,更知道“誰是誰”但他竟然敢為神所做的發怒,與“神不經易發怒”的本性恰成對比,這簡直不像已經被神模成他兒子形像的人。為什麼約拿會如此呢?因為約拿在這點上不平衡,或者可以說是“約拿的不平衡”(complex).最後他甚至於“沮喪”到向神求死(四3)。我們不要以為屬神的僕人從來沒有沮喪,沒有像約拿一樣求死的!平常看他們蠻屬靈、蠻超脫的、常常傳講十字架,而且還講得不錯,怎麼可能求死呢?但是真的經歷十字架的痛苦之時,就會如此!不僅約拿如此,先知以利亞也是如此,當以利亞剛剛在迦密山巔行完了神蹟後,他竟然跑到羅騰樹下求死(王上十九4)。
所以,約拿在此進到另外一個開始,另外一個“關口”,神也藉著這關口帶他往前走。這是他不平衡的一部分——他面臨一種難解的痛苦。正如世人所謂的“三角習題”,面臨此種情形,自然異常痛苦。一旦不知如何解決,只好躲開它。普通人的做法就是把這種痛苦感覺往下壓、壓……壓到潛意識的深處裏,到最後仍然沒有辦法松一口氣時,就選擇一條比較容易走的路,那就是尋死;因為求死的目的就是“逃避”!
約拿書第一章,約拿逃避神往他施去;但在第四章,他沒有到他施去,卻仍舊是逃避神——求死!
其實,約拿失去平衡而大大發怒的最大原因,乃在於他原是神所膏抹所印證的先知(王下十四25,並請參閱本書第四章有關先知的靈),所說的預言不可能不應驗;但在這卷書中,約拿從神所得的唯一預言:“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卻沒有應驗!神實在對悔改的尼尼微人有豐盛的慈愛,不降所說的災,但約拿說預言沒有成就的“面子”,要往哪里掛?他有何地可以自容?他還算神悅納的先知嗎?因為尼尼微城根本沒有傾覆!
約拿真是感觸良深,他不敢怪神,但他裏面實在難過得很,難怪他會禱告說:“現在求你取我的命罷!”雖然如此,約拿還是有一點非常可愛的地方,就是他在發怒的時候,還是能向神禱告。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約拿抱怨發怒,是向著神的,不像在摩西時代,曠野的那些人向人(摩西)抱怨發怒,那是神所不喜悅的!
從第四章裏,可看出約拿實在是個懂得與神交通的人,所以他寧願落在痛苦的旋渦裏。他所愛的神把他奚落到這個地步,好像被神棄絕了;神成功了,得著榮耀了,但他的臉要往那裏擺?在這樣的情況下,約拿痛苦極了。他雖因愛神而寧願接受神的手,但這種痛苦實在叫他無法承受,因此,他禱告說:“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罷,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他甚至指望擺脫眼前的情況,不再走這條路,不想作基督徒了。
我們不要以為所有屬靈的人都像天使。屬靈傳記最令人珍惜的地方,不是看他們如何為神所重用,而是看在他們裏面那軟弱枯乾的靈如何被神改變。戴德生這位偉大的神僕有好幾次說:“神啊,我不要幹了,我不行了!”實在說,這正是神訓練僕人最重要的一個轉唳點。
有人以為我們若做了神的僕人,整天就可以高唱“哈利路亞”了。沒這回事!也有人說:“我本來難處一大堆,結果到禱告山一禱告之後,就通通好了。”果真如此,那我真是為這些人感謝主;但有的人不去禱告山也通通好了,只是我們常會發現:有些人從禱告山下來以後,所得的經歷和約拿一樣,居然向神求死!如果你有像約拿這時的“求死”經歷,就知道你裏面有不平衡之處。
許多人所以自殺就是如此,長久困在沮喪裏而不能自拔,苦悶到了極點,便想一死以求解脫。有很多傳教士到了宣教之地不久,就受不了,不是身體有難處,就是精神負重壓。所以,沒有經過這樣的不平衡,沒有好好學這功課的人,實在很危險;因為,神的工作太偉大、太吃重,想以自己的力量去承擔,那是不可能的。因此約拿要經過第四章的功課。
有很多人寫書告訴我們,要這樣、要那樣…才能從沮喪裏脫困而出。當我看完這些書以後,在我裏面有個很“鮮”的感覺:那就像一個人身體某處發炎,又發高燒時,若只給他止痛藥、退燒藥,雖能止一時之苦,卻無法長治久安。此外,我也看過許多“輔導”方面的書,所要輔導的就是像約拿這樣的人,結果是瞎子領瞎子,一起掉到坑裏去了(路六39)。
美國有一位很出名的姊妹,本來是歌星,後來率領一批人專門對付同性戀者,她表現得非常果敢,也寫了好幾本書,告訴人怎麼做丈夫、怎樣做妻子。但沒多久,她自己的婚姻竟然發生了問題,丈夫不願和她住在一起!這是怎麼一回事?只因為人們往往只知治標,卻不注重治本。事實上,我們現在幫助人的辦法,十有八、九是從心理學裏借來的:難道神給我們的救恩,不足應付我們這許多的“不平衡”嗎?如果我們真正明白約拿書第四章,就必成為一劑醫治我們“根本”的良藥!
因此,現在我們要從屬靈的角度,用聖經的話來替約拿把脈。為什麼他會發怒?要如何醫治他所害的病?其實,約拿的難處正是我們的難處;難就難在他沒有清楚“屬靈”和“屬魂”的區別,而沒有將兩者分開!
分不清屬靈和屬魂是非常危險的,常常容易把屬魂的作為視為屬靈的表現。所以,當約拿的“預言”被剝奪了,名譽受損了,他享受不到“只要神的名得榮耀,我的得失算什麼”的喜樂。我們都知道從神那裏來的都是屬靈的,從約拿來的都是屬魂的;只有當聖靈把我們(約拿)的靈和魂分開的時候,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說,靈與魂分不開正是靈性的最大症狀。要對付這個病症,看再多的書也沒有用,唯有分開才能解決!
【靈與魂沒有分開】當約拿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時,神卻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麼?”這句話的希伯來原文沒有那麼文雅,但很有意思:“約拿,你生氣了是不是?”這樣的口吻真給怒火中燒的約拿澆了一大盆冷水!我們回頭看約拿說了那些氣話,以為神一定會拿什麼對付他,結果在此讓我們看到神實在太認識約拿了!
我們不要認為約拿竟然會對神那麼不滿,我們有沒有想到自己也是這樣的呢?有時候照照鏡子,覺得神為什麼讓我們長得這麼醜、這麼矮,甚至為此而跟神過不去!有的姊妹只因為吃一點東西,就容易胖起來而對神不滿:神阿,你為什麼不讓我瘦一點!甚至為此而生氣,雖然不敢責怪神,卻采消極的辦法——什麼都不吃,結果不知不覺中患了厭食症,這就危險了!因為神祝福過的沒有一樣是不可吃的,患了厭食症,當然是與神的話相悖的!
許多時候,我們都與約拿一樣,不知不覺落入一個陷阱,自認智慧沒有別人那麼高;別人都有恩賜,自己卻沒有:別人講道,台下充滿信徒,自己面對的卻只是寥寥無幾的聽眾…我們因此常常怪東怪西,最後怪自己“天生”如此,那也等於是怪“主”了!
約拿真會怪主。先是把神稱讚一番(四2),然後向神下馬威,結果神說:“約拿,你生氣了是不是?”約拿怎麼回答?這次他一句話也不說,就像我們與父母生“悶氣”一樣,跑出了家門,以行動和父母“賭氣”抗議!約拿於是跑到城郊,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由此明顯可見,約拿生氣的癥結就在那座城——尼尼微城。那座城一天不倒下來,他就不做什麼事;他越看越生氣,一句話也不回答神,就是在那裏表演給神看!他還真希望神能照他所說的毀滅了這城,這樣他就能扳回他的“面子”——他所說的預言一旦應驗了,他也就成了更成功的先知,在他預言成功的記錄上,又多了一筆。這真是“人”的幼稚,“魂”的作為!
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有人譏笑他說:“你為什麼不從上面下來?”主是不可能救他自己的,如果他自救了,我們不就滅亡了嗎?他在十字架上被誤會、被譏誚、被譭謗…但一句話都不講;約拿卻不是這樣!他只有一個盼望,坐在那裏賭氣,希望神最後還是照他的意思毀滅那城。但神很幽默,他覺得約拿坐在那裏看那座城很辛苦,為了要讓約拿舒服一點,就在一夜之間安排一棵蓖麻長高,超過約拿,為他遮陽。結果約拿為這棵蓖麻“大大”喜樂!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神不眷顧我們而誤會他,但我們的神認識我們,顧念我們不過是塵土。他為什麼這樣做?至終當然是叫我們得著喜樂!
約拿大大喜樂。這“大大”與前面“甚發怒”的“甚”(原文是大大之意)是同一個字。所以,在此我們所看見的約拿,他的性情脾氣,真是一會兒在北極,一會兒又在南極;這十足是一個靈與魂未曾分開,生活完全憑感覺的人。一會兒十分興奮,一會兒又極度沮喪;興奮時,禱告聲音響亮,沮喪時,連喊“哈利路亞”的聲音也很微弱,甚至不唱詩歌了,禱告也可以免了!因此,對那種大大喜樂的基督徒要特別小心,興奮時什麼事工都可以投入,但不一會兒又全退出,搞得別人莫名其妙,就像鐘擺一樣靠不住。第四章的約拿正是如此,所以神非拯救他不可;因此神使蓖麻的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
【特別的恩典】“苦楚”的原文與“惡”是同一個字。那“惡”就是尼尼微的惡達到神面前(一2)的“惡”。神使蓖麻影兒遮蓋約拿,不是因為他剛強,乃是因為他的軟弱和他的惡。在此,我們不得不讚歎神奇妙的作為:神差約拿去拯救尼尼微脫離他們的惡;神也藉著蓖麻影兒遮蓋約拿,使他脫離他的惡。這就是神蹟!蓖麻是神為雕刻約拿(我們)所用的一個臨時恩典;這臨時恩典在我們身上就好比發生了車禍,結果安然無恙的經歷,叫我們大大喜樂。這經歷、這神蹟、這臨時的恩典,都是神要幫助我們脫離肉體,因為我們肉體裏面沒有良善。我們以為自己的屬靈程度己達登峰造極,可以教訓別人了;但沒有想到,我們這麼一個偉大的“人”,真是需要神的拯救以脫離“惡”,然後才有一個牢靠的靈。神非讓我們學這樣的功課不可。
所以,我們要知道,今天神恩待我們,常聽我們的禱告,這些都是臨時的恩典或特別的恩典,是為著水久的。神恩典的最高峰就是把我們模成他兒子的形像,那是他最終的目的,現在這一切不過是過程而己;因為到了第二天,神又安排了一條蟲子,把我們的喜樂和感覺拿走,意思就是說,神不允許我們一直活在我們自己的感覺裏。
有很多決志跟隨主的基督徒,頭二年非常火熱,天天讀經禱告;但是沒多久,就慢慢冷淡下來,想要讀經禱告,卻提不起勁來。這不要緊,這正是神對我們的訓練。從前讀經禱告有味道,那是蓖麻樹;但神為要我們走更長的路,叫我們憑信心,不是憑感覺,因為基督的路是信心的路,不是感覺的路,所以你千萬不要被興奮的潮流帶走了。很多基督徒都是喜歡興奮,喜歡熱鬧,所以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就跟著去了。我在美國曾看到許多基督徒,經過興奮後的筋疲力竭情形;他們在聚會時表現得很熱烈,如果你也身在其中,必定忙不過來,但是沒多久,個個都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一點生氣也沒有。這就是憑感覺生活的結果。
今天,許多人都只要神的恩典,卻不要施恩典的神。聖靈充滿、澆灌給恩賜,或禱告蒙應允,對我們而言都非常重要,但是不要忘記神把這些給我們,不是因為我們剛強,乃是因為我們軟弱。他不要我們一直注重那種被聖靈充滿或蒙恩的興奮感覺上,等一等,你會看見,蟲子要把那興奮的感覺拿走。興奮的蜜月期一過去,你再讀經就倍感困難。但是不要忘記,就在這個時候,神叫你經歷一個功課,把你的靈和魂分開。這經歷要使你長大。只有這樣的基督徒才是可靠的,他才能繼續前行,走向上游,神才放心把工作託付給他。
蟲子所以來臨,就是告訴我們,神不要我們長久停留在那“特別的恩典”裏,甚至把那恩典放大再放大,放大到一個地步,代替了施恩典的主。我們許多的經歷都很好,但是我們往往得了一個經歷,就把它放大再放大,放大到一個地步,認為別人若不照著我們的法則,或循著我的經歷去行,就認定此人不行、不成器,就像約拿看神所作的不以為然一樣。為此,神賜下恩典與神蹟,神也要完全將其收回。
在此時刻,你會自問:是不是我錯了?是不是從前的經歷不對了,所以有現在這樣的問題?不!這正是神要你進步的時刻,要你行事不再憑著感覺與情感。炎熱的東風,和曬得約拿頭昏的烈日,正是神要帶領約拿往前的時刻。然而約拿又發怒了;還好這是最後一次的發怒。如果這是我們對約拿最後的印象,那該是最壞的印象,因為約拿回答神說:
“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然後神說了一段話。約拿終於認識自己了。怎麼知道呢?因為約拿後來為了這卷書,結尾就停在神的話語上。約拿的失敗,就在於自己的靈與魂沒有分開。
【靈與魂的分開】那麼,靈與魂要怎麼分開呢?希伯來書四12說:
“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
從希伯來書的背景,我們知道那兩刃的劍就是聖殿外院祭司手上的那把刀,這祭司知道怎樣將獻祭的祭牲很精細的刺入剖開,然後擺在祭壇上!他們真是最標準最偉大的屠夫,因為他們所宰的祭牲,是獻給天上唯一的父神,所以一點都馬虎不得!
今天,我們就是祭牲,是要獻給神的活祭;我們的主耶穌就是那位大祭司,刀在他手上,他清楚知道我們什麼部位是骨頭、什麼部位是骨髓、“靈”在什麼地方、“魂”在什麼地方,然後就把它分開。這正是靈和魂分開的秘訣;這秘訣不是靠知識去明白什麼叫屬靈、什麼叫屬魂。很多人在其中轉來轉去,終究變得神經兮兮的;醫生若拿病人的病症來評斷自己有沒有患相同的病,那這醫生不用多久必得神經病。所以,人不能靠自我的分析,而知道什麼是屬靈?什麼是屬魂?但根據希伯來書所講的,上上之策就是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等到有一天與主面對面,像約拿與神面對面之時,問題就在與神相通時解決了。
當你與神面對面,甚至向他吐苦水,把一切難處、不滿、痛苦、心中的垃圾全部堆給他,他接受了以後,就會拿起刀來,對著你這個奉獻給他的人,把裏面的骨頭與骨髓、靈與魂分開。這也就是為什麼約拿書第四章,最後以神的話做結尾的原因了。
神問約拿的那些問題,就像兩刃的利劍。約拿為著蓖麻能夠大大喜樂,他不知道神也能為著尼尼微而大大的喜樂;而當神大喜樂的時候,約拿卻不快樂。結果,當神把約拿的靈與魂分開時,神快樂,約拿也快樂;神不發怒,約拿也不發怒了!至此,我們可以發現神的奧秘是何等大:不只是尼尼微的大人,也包括尼尼微的小孩,甚至該城的牛羊,神都愛護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夠從裏外解決了約拿這個人。這卷書是用神的問話來做結束,非常明顯地表現出,神己把作者約拿的靈與魂分開了!神如何對約拿說話,他同樣也要對我們說話。任何時候我們與主交通,把痛苦告訴他,神就一面教育我們,一面藉著蟲、藉著蓖麻來顯明我們的過錯——
主稍微用點恩典、我們就大聲讚美王;稍微用點如熱東風,蟲之類的試煉,我們就大發怨言。
我們從來不曾真正認識自己,聖靈藉著約拿書指給我們看,使我們明白我們正是書中的約拿!當領悟以後,我們的心就慢慢地被擴大——神有什麼方向,我們就隨著走(不再往他施去了);神有什麼性情,我們也有什麼樣的性情。而且,只要神能夠得榮耀、得喜樂,我們都願意撕碎我們的心,願意求神不顧我們的感覺,完全照著神的旨意來做。這樣,靈與魂就被分開了。這是聖靈在約拿身上所要帶到的最高地步。
【與主同軛】主耶穌說: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十一29)
許多時候,我們為了一些崇高的理由,而逃往“他施”;但主耶穌要給我們一個很深的功課,就是呼召我們與他同軛。約拿書的主題與中心是什麼?簡單的說,不但要與主同在、同受苦,並要與主同負一軛。
當軛放在兩隻牛的頸項上時,就能一同耕犁農夫的田地。如果要負軛的是頭少壯的野牛,農夫該怎麼做呢?他會去找一頭已經學會順服的老牛,然後把野牛和老牛放在同一軛下。每當野牛莽撞的時候,看見身旁老牛的溫馴,不知不覺就學了很多的功課,不服的天性也就軟化下來。它一面負軛一面向老牛學習,漸漸的也就像老牛一樣溫馴了。主耶穌就是藉著這樣的一幅圖畫,把自己比做一頭老牛,在神旨意的田地上耕耘,從來不肯違背父神的旨意而忠心到死。
當我們這野牛與老牛同負一軛時,不只學會順服,也學會跟隨,一舉一動完全像老牛,被模成了“他”的形像。他走往那裏,我們就走往那裏;他如何愛,我們也如何愛;他愛尼尼微,我們他愛尼尼微;他恨惡罪,我們也恨惡罪……不但我們的方同被調整,本性也被調整了…我們身上當然顯出神的榮美!這是神給約拿、也是給我們的美意。
在英國有一個地方,專門收留患絕症的人。有一位弟兄到那兒講道,講完後,一個護士對他說:
“請你來看我們這裏的珍寶。”
於是,護士就帶著這位弟兄到一張病床旁邊。那兒躺著一位又枯又
護士向這位弟兄解釋說:
“每一次有絕望等死的病人來到這裏,剛來時由於心情惡劣,脾氣特別壞,叛逆性又強,很難應付,我們真是沒辦法。後來我們把那些病人一一搬到這位姊妹的旁邊,把兩張床並在一起。當病人看到這位老姊妹那張順服的臉,漸漸地,就平靜了下來。最後都從主耶穌那裏得到安息,從不再抱怨他們為什麼要被帶到這絕症中心來。”
主說:“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就必得享安息。”什麼叫做安息?就是能與神的旨意認同,愛神所愛的。
我們什麼都愛,就是不敢愛神的旨意,因為我們怕神的旨意和我們的不同。但是感謝主,有約拿書第四章,叫我們得以明白靈與魂分開的秘訣,並叫我們與基督同軛,使我們漸漸被模成他的形像。願主祝福他自己的話,也願他的話跟隨我們一生,使我們與他同負一軛。
—— 陳希曾《與主同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