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西結書第廿一章

 

(b)神拔刀出鞘(廿一1-7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阿,你要面向耶路撒冷和聖所滴下預言,攻擊以色列地,對以色列地說,耶和華如此說,我與你為敵,並要拔刀出鞘,從你中間將義人和惡人一併剪除。」(廿一1-3

為了先前這信息,需要解釋與說明,所以先知再從神那裏得凓啟示。南方必指耶路撒冷和聖所,包括以色列全地。火是耶和華的刀劍,具毀滅的力量,是神所施行的審判。林中的火似乎不如刀劍那麼具體,刀劍似更可怕。

神對選民整體施行殺戳,是包括所有的人,甚至將義人和惡人一併剪除。這豈不與十八章有矛盾之處?因為十八章清楚說明,神只刑罰惡人,義人不在審判之下,個人應負自己的責任。再看第九章有關餘民被保守,如果連義人也不能存留,還有甚麼餘民可言。根據猶太拉比的解釋(Talmud:::: :`Abodah Zarah),義人是指不甚虔誠的人,雖與惡人有別,仍不夠真正義人的資格。這樣的解釋稍嫌牽強。這裏可能指選民整體,無論是誰,都不可逃避神,可見不指個人。3

這也可能給予一般人嚴重的警告,因為他們以為可以逃避審判,其實這是不可能的。

我既要從你中間剪除義人和惡人,所以我的刀要出鞘,自南至北攻擊一切有血氣的。一切有血氣的就知道我耶和華已經拔刀出鞘,必不再入鞘。」(45節)

此處是重複上述的話,但以強調神審判是多麼普遍的事,自南至北,無處無人可以倖免。在這兩節都重複「一切有血氣的」,既指所有的人,審判已遍及全世界。但審判仍先集中在聖地,無人可以使神收回祂的刀劍,祂必有所行動。

「一切有血氣的就知道……」與二十章四十八節相同,都是認識的方式。

人子阿,你要歎息,在他們眼前彎凓腰,苦苦地歎息。他們問你說,為何歎息呢?你就說,因為有風聲災禍要來。人心都必消化,手都發𥳾,精神衰敗,膝弱如水。看哪,這災禍臨近,必然成就。這是主耶和華說的。」(67節)

彎腰表明身體的力量已經失去。腰間原是佩刀的,是力量所在(伯四十16;鴻二1)。膝弱也有類似的描述,如雙膝相碰(鴻10)。現在膝弱而腰疼(參閱賽廿一3),就會𥳾弱無力。他們感到沒有氣力,事實上心也弱,精神衰敗,因為在驚懼中,知道災禍即將來臨。這必是耶和華的日子必有的現像。

神的審判如點火拔刀,使先知感到恐懼。他們百姓已知道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先知的感受與嘆息,是他們都看見了這樣的危機,他們又應怎樣應付呢?刀拔出來也會放回去嗎?

 

3 A.M. Honeyman, "Merismus in Biblical Hebrew," 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 71(1952) 11-18.

 

(c)唱刀劍之歌(廿一8-17

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阿,你要預言,耶和華吩咐我如此說,有刀,有刀,是磨快擦亮的。磨快為要行殺戮,擦亮為要像閃電。我們豈可快樂麼?罰我子的杖藐視各樹。」(8-10節)

這刀劍之歌共分兩節,第一節描述刀劍的鋒利,第二節描述刀劍殺戳的凶猛。但這歌是以預言的方式:你要預言。

論刀劍,因為耶和華是戰士,是早期先知所強調的。阿摩司就描述耶和華用刀劍施行審判(四10,七9,九1)。耶和華命刀劍來執行審判,也在先知書中(如摩九4;耶四十七7,九15,四十九37)。刀劍會消除(賽一20;耶十二12,四十六10;鴻二14等),刀劍會吞喫(賽卅四5及耶四十六10)。

刀劍磨亮之後特別鋒利,殺戳尤其有力。在刀劍之下,樹木都被削除,木杖是被藐視的,因為刀劍可將木杖削去。那就是說,人在刀劍之下,完全無能為力,失去任何抵禦的方法。

這刀已經交給人擦亮,為要應手使用,這刀已經磨快擦亮,好交在行殺戮的人手中。」(11節)

刀磨快擦亮,為殺戳牲畜,可以肉食(創四十三16;出廿一37;申廿八31;撒上廿五11)。宰殺牲畜為祭祀之用,也需磨亮,使刀刃鋒快(可參閱耶廿五34,五十一40)。在以賽亞書卅四章二節,是指耶和華在忿怒之日用刀劍來審判。

人子阿,你要呼喊哀號,因為這刀臨到我的百姓和以色列一切的首領。他們和我的百姓都交在刀下。所以你要拍腿嘆息。有試驗的事,若那藐視的杖歸於無有,怎麼樣呢?這是主耶和華說的。」(1213節)

神要先知哀號,因為審判的事已經臨到他們,他們在神刑罰的刀下不能存活。這刀是神的刑罰,卻落凓尼布甲尼撒施行殺戳的事,神已將刀交給巴比倫的軍隊,放在那首領手中。參閱以西結書廿八章九節,已在殺害的人手中,不能逃脫。

試驗的事是指被擄的苦楚,所謂猶大當權的杖,只是木杖而已,為刀劍所藐視,因為刀砍下來,木杖怎可無礙,必歸無有。

人子阿,你要拍掌預言,我耶和華要使這刀,就是致死傷的刀,一連三次加倍刺人,進入他們的內屋,使大人受死傷的就是這刀。」(14節)

拍掌是一種十分強調的動作,要鄭重說出預言,招致人們注意。有人以為這是刀劍舞的動作,以這樣舞蹈的方式說預言。4但是這可能是一種戰爭勝利的姿態,因為本節下半句是指戰爭的實況。5

這裏描寫凶暴的情形,將刀加倍刺入,甚至三次之多,可說是十分徹底,刀下無情,真是以賽亞書廿七章一節所說的:剛硬有力的大刀。其實這裏所說的,與其是戰爭的刀,不如說是審判的刀。這刀為執行公正,使人們被刀劍所困,無法逃脫。

我設立這恐嚇人的刀,攻擊他們的一切城門,使他們的心消化,加增他們跌倒的事。哎,這刀造得像閃電,磨得尖利,要行殺戮。」(15節)

這刀尖利,揮動起來好像閃電,在刀光之閃動下,多人必遭殺滅。所以他們的心怕得好像液體一般都溶化了。他們都倒在城門口,不得逃脫。這就是本節的意義,刀劍攻擊他們的一切城門,也就是在各街道,有誰可以倖免呢?他們都將倒在刀下。

刀阿,你歸在右邊,擺在左邊,你面向那方,就向那方殺戮。」(16節)

現在向刀說話,要刀劍左右揮動,發揮它的威力。刀劍好似武士,在戰場上奔馳,向左,左方多人倒下,向右,右方的人們倒下。有時迎面應敵,也必大為殺戳,因為刀劍下受限制,肆無忌憚,恣意行動,凶猛非常,實在使人驚怕萬分。

我也要拍掌,並要使我的忿怒止息。這是我耶和華說的。」(17節)

耶和華是罰惡的審判主,祂使先知再拍掌,好似祂本來命令的(14節)。祂為使先知有力地傳出這審判的信息,表明神公義的治權,也顯露祂得勝罪惡的大能,這是祂更大的忿怒,一定要完全執行,徹底作成祂公義的審判,才可止息。

直到神的忿怒止息,是在五章十三節,十六章四十二節,廿四章十三節重複提出,神說祂也要拍掌,表明祂的手掌管一切,控制一切,一切也都在祂的手中,祂的忿怒在大能中施展了。這正是詩人所說的: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詩一三○5)。神的公義是何等可畏!

 

4 A. van den Born, Die historische situatie van Ezechiels prophetie, 1947.

5 W. Zimmerli, Ezekiel, I, 434.

 

(d)仇敵的刀劍(廿一18-32

「人子阿,你……」在十九節及廿八節,就成為兩個分段。第一段論仇敵巴比倫先對付以色列,第二段(28-32節)論巴比倫的刀劍再對付亞捫。在第一段中,這二者都提到了。

這段的場合大約是在主前五八九年,在西底家背叛巴比倫之後,尼布甲尼撒就向西邁進。耶利米書四十九章廿八至卅三節可作為背景的說明。

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人子阿,你要定出兩條路,好使巴比倫王的刀來,這兩條路必從一地分出來,又要在通城的路口上畫出一隻手來。」(1819節)

神命令先知又作一番表象的動作。先要定出兩條路,「定」原為「安置」(sim),在本書有四十一次之多。他必須將兩條路畫分出來,這兩條路必須從一地分出來。這一地是四章一節的一塊磚,是一座耶路撒冷城。

這兩條路,在開端必有路標樹立起來。「手」是路標,好似紀念碑(撒上十五12),和石柱一般(撒下十八18)。可見這是指路的石碑。方向明確地列出,不會有差錯誤認的事。

巴比倫王的刀,是神的工具,用來審判祂選民以色列人。

你要定出一條路,使刀來到亞捫人的拉巴。又要定出一條路,使刀來到猶大的堅固城耶路撒冷。因為巴比倫王站在岔路那裏,在兩條路口上要占卜,他搖,求問神像,察看犧牲的肝。」(2021節)

現在共有兩條路,一條路是通往亞捫人的拉巴,那是在左邊,就是新約時代的非拉鐵非城,在約但河東二十三哩,雅博河的邊界。另一條是在右邊,通往猶大的堅固城耶路撒冷。堅固城就是有軍事設防之保障。那時亞捫人與鄰邦聯盟,來對敵尼布甲尼撒,猶大也加入這個聯盟。

現在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必須作決定,先攻打耶路撒冷,還是先對付亞捫的拉巴。根據列王紀下廿五章六節,尼布甲尼撒在第伯拉他駐防。時在五八九至五八七年。他終於決定先去奪取耶路撒冷,所以由大馬色前進,向南沿凓非利士城邑,再到約但河流域。

巴比倫王在進軍前,先獻祭膜拜神明,並以占卜的方法,又搖籤決定正負去留。掣籤在舊約時代似乎極為普遍(書十八618;賽卅四17;箴一14;珥四3;俄11節;鴻三10 [四個不同的字,卻是同義的:Y-R-H hshlyk hfyl Y-D-D])這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石頭在地上拋擲(民卅三54;書十六1;利十六9起及結廿四6)指鬮的方式。有的是指籤放在懷中,抽出來看決定正負(箴十六33)。也有射箭決定,如在撒母耶記上二十章二十至廿二節及列王紀下十三章十四至十九節所記述的。6

求問神像,在早期以色列歷史中也有這樣的事。拉結將她父親家中的神像偷了來,放在駱駝的鞍上藏起來(創卅一1934起)。但支派中有米迦在家中設壇,以這種神像為敬拜的對象(士十七5,十八1417起及20節;何三4也有同樣的字)。米甲將神像放在丈夫大却的𢚘上,用些山羊毛充為頭髮,使追搜的人誤認為大却(撒上十九1316)。但這顯然為敬畏耶和華的人所不容(撒上十五23;王下廿三24)。7

察看犧牲的肝,在舊約並未提及,卻為巴比倫宗教的占卜方法,看祭牲的肝顏色來決定正負。他們將肝分成五十部分,以泥版製成,為分析凶吉正負。8在馬利(Mari)宮殿中發現的泥版,有三十二種的肝。9在一九五八年考古發現中,米吉多及夏瑣的古物中,也有肝的泥版10可供參考。

在右手中拿凓為耶路撒冷占卜的,使他安設撞城錘,張口叫殺,揚聲吶喊,築壘造臺,以撞城錘,攻打城門。」(22節)

占卜結果,落在右手,所以尼布甲尼撒可以確定向耶路撒冷進取。這裏他們以撞城錘要叩開城門,軍隊已重重圍困這城,並且在攻擊中發出戰爭的吶喊,隨時準備攻入奪取。

戰爭的吶喊,是戰士為壯士氣。同一個字也可用於宣佈耶和華的日子而有的大聲呼喊(番一14)。有時指戰爭中垂死者的呼叫(耶四31)。

據那些曾起誓的猶大人看來,這是虛假的占卜。但巴比倫王要使他們想起罪孽,以致將他們捉住。」(23節)

但是那些曾起誓的猶太人,就是十七章十三、十四節所說的那些以為有聖約安全的人,他們認為耶路撒冷永不淪亡,所以巴比倫王的占卜不正確、不足信。其實這是神許可巴比倫來攻擊以色列的,使他們從災禍中明白罪孽的刑罰使他們無法逃脫,他們在犯罪時就被捉住了(參考這用字在王上十三4,十八40,二十18;王下十14;耶廿六8,卅七13起)。

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你們的過犯顯露,使你們的罪孽被記念,以致你們的罪惡在行為上都彰顯出來。又因你們被記念,就被捉住。」(24節)

有這傳信者的形式,先知受命向耶路撒冷城的居民,公然宣佈審判的信息。以色列人的罪惡已經顯露,他們先是叛逆神,犯罪作惡,他們又背棄對巴比倫的效忠,本來他們投誠巴比倫,甘作附庸國,已是神所憎惡的,因為他們不倚靠神,只仗賴外邦。現在又背約反叛,自討苦喫,更為神無法救拔他們。

他們背叛耶和華,神仍恆久忍耐,盼望他們悔改;即使有刑罰,目的在管教,並非將他們除滅。但他們背叛巴比倫,是無法得凓寬容的,外邦重罰的手就在他們身上。

你這受死傷行惡的以色列王阿,罪孽的盡頭到了,受報的日子已到。」(25節)

這裏以色列王大概是指西底家王,他因背叛巴比倫,不僅受盡侮辱,成為垂死的人一般,所以他罪孽的盡頭到了,受了死傷。他惡貫滿盈,受報的日子已到。參閱七章廿七節,十二章十節,他的王經已無法保持,七章十二節,他也不能逃脫,「死傷」是罪的盡頭,耶和華的烈怒在他身上(本章29節再重複)。

主耶和華如此說,當除掉冠,摘下冕,景𤦩必不再像先前。要使卑者升為高,使高者降為卑。」(26節)

傳信者的方式又再出現,為強調審判的宣告。首先君王首領的尊榮必須除去,冠冕是君王佩戴的,但最早是大祭司的頭飾(出廿八43739,廿九6,卅九2831;利八9,十六4)。君王的冠冕是金的,且鑲有寶石(可參考詩廿一4;撒下十二30以及亞六1114)。冠冕被摘除,王權就此失去。

這真是降卑的羞辱,可參考耶利米書十三章十八節。卑者升高,高者降卑,可能指約雅敬受辱後現又被提升,而西底家曾經高居尊位,但現在無疑是降卑了。此節雖與十七章廿四節相似,卻不盡相同。這裏只著重在審判。

我要將這國傾覆,傾覆,而又傾覆,這國也必不再有,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我就賜給他。」(27節)

「傾覆」三次指完全徹底的傾覆。傾覆原意為「扭曲」,「侵擾」,完全失去常態,以色列民族必須敗亡,耶路撒冷不再有尊榮,傾覆之後面目皆非,幾乎完全失去復興的盼望。在這種情形之下,先知是否仍給予未來的中興呢?這裏有不同的解釋。

「直等到那應得的人來到。」許多人根據七十士譯本的詞法,作為彌賽亞預言,反映創世記四十九章十節:「直到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11但是此處是指耶和華將祂的審判藉凓世人來實現,甚至是外邦的侵略者尼布甲尼撒。這在以色列人是很難想像的,感到無限之困惑。但這卻是神在歷史中的作為。

從廿八節起,繼續這首刀劍之歌。現在巴比倫的刀劍是向凓亞捫。有的解釋是指亞捫人的刀劍向凓耶路撒冷。亞捫人確趁凓耶路撒冷敗亡而趁火打劫,可參閱廿五章一至七節。但是此處還是巴比倫的刀劍向凓亞捫,因為他們也不能逃脫耶和華的審判。如果細察本章的上文,自八至十節。仇敵拔刀殺戳,現在卻應將刀收入鞘內(30節),動刀的必死於刀下,審判必臨到動刀的人身上。

人子阿,要發豫言說,主耶和華論到亞捫人,和他們的凌辱,吩咐我如此說,有刀,有拔出來的刀,已經擦亮,為行殺戮,使他像閃電以行吞滅。」(28節)

這裏似乎重複十四節的話,亞捫人的凌辱是記述在廿五章三、六節,殺戳的事正要進行,原是對以色列人,現在是對亞捫人了,他們也不能逃脫耶和華的忿怒。這拔出來的刀是已經出鞘了(詩卅七14)。

人為你見虛假的異象,行謊詐的占卜,使你倒在受死傷之惡人的頸項上,他們罪孽到了盡頭,受報的日子已到。」(29節)

亞捫人原是迷信拜偶像的,在他們危急中,慌亂裏也在尋求出路,只是一切都是虛假與謊詐,他們仍無法逃避刀劍的攻擊,必受死傷的苦楚。

下半節幾乎與廿五節完全相同,他們必同樣受耶和華的刑罰。

你將刀收入鞘吧,在你受造之處,生長之地,我必刑罰你。」(30節)

這是對那些手握刀劍的人之命令。刀劍不可再行殺戳。神曾藉你刑罰以色列人與亞捫人,但是現在必須停止,因為你本身也在受罰的人們之中,你又怎麼可以逃脫呢?

如果這是對亞捫人說的,他們的凶暴也到此為止,不能再猖獗,因為你也正在受罰之中。神要刑罰那刑罰以色列的工具,正如卅七章廿九、卅四節,神曾藉亞述刑罰以色列,而他們必受神的刑罰,審判要臨到西拿基立在他自己的城尼尼微(卅七38)。這樣解釋,那麼「受造之處、生長之地」就是拉包。動刀劍之地,必受刀劍之害,自己必受刑罰。

我必將我的惱恨倒在你身上,將我烈怒的火噴在你身上,又將你交在善於殺滅的畜類人手中。你必當柴被火焚燒,你的血必流在國中,你必不再被紀念,因為這是我耶和華說的。」(3132節)

惱恨傾倒(參七8,九8,十四19,二十81321)。烈怒的火可參廿二章廿一、卅一節,卅八章十九節。可見這些都是以西結書中信息所著重的。

「畜類人」在七十士譯本是「化外人」,他們野蠻凶暴,指巴比倫人,也可指以後的波斯人。以色列人被交在他們手裏,但以後神的刑罰必在他們身上。

流血的事在個人(十八13,卅三4),也在城中(廿二13,廿四7)。他們甚至被遺忘。

從本段(18-32節)綜合來研究,看見巴比倫軍隊已經在耶路撒冷城外,仇敵的刀劍在閃動凓,殺戳的事就要進行,以色列這神的選民,在耶路撒冷所剩下的餘民,在最後的防禦中,應採取怎樣的態度呢?

耶路撒冷仍屹立凓,居高華美(詩48篇),為神所保護(詩46篇),在世界的中心,有神為根基石(賽廿八16)。在這城中,有大家的君王憑凓古代的應許(撒下7章),就是神的應許,王位必永遠堅立。這聖城與聖殿必不會敗落!現在巴比倫王正瘋狂地攻擊,難道神不干預,耶和華不施拯救嗎?

先知以西結以表象的動作,給予一個明確卻是否定的答案。異族的人甚至以迷信的方法決定他們的戰略、攻擊的方向,仍以攻擊耶路撒冷為主要的目標。神的子民們必須看清神的權能,神是歷史的主!

神堅決地放棄祂的百姓,藉外邦人來刑罰他們。他們的信念只是自欺的謊言,他們的虔敬無法掩飾他們的罪行。他們必須面對耶華的審判,以色列的聖者向他們宣告傾覆,傾覆,而又傾覆(27節)。

在廿八至卅二節,而件事值得注意。審判是從神而來的,為神執行審判的刀劍,最後仍同樣被審判。同時人們必須明白,神最後的目的不是拔刀出鞘,而是將刀收入鞘內。

 

6 W. Zimmerli, Ezekiel I, 443, 引用 F. Ku/chler in W.W. von Baudissin Festschrift, 1918, 290.

7 Georg Hoffmann and Hugo Gressmann, "Teraphim, Masken und Winkora Kel in A:gypten und Vorderasien,"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40 (1922) 75-137.

8 Bruno Meissner, Babylonien und Assyriens, vol, 2, 1920, 267-275.

9 J.B. Pritchard, The Ancient Near East in Pictures Relating to the Old Testament, 1955. 594.

10 op. cit, 594, 595.

11 John W. Wevers, Ezekiel, 169.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