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以賽亞書第卅一章

 

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助的!(卅一1-9

第卅一章開首的『禍哉』豫言(1-3節),最能清楚與感人地表明先知確信依靠埃及的政策最終只會招致滅亡。所以本段經文極富以賽亞思想與風格的特色,以致我們可以肯定地想像主前七一年的情景,當時他正在希西家的宮殿中宣講這些話,正如卡仙特菈(編注:Cassandra是希臘傳說中的女豫言家)在特羅伊陷落前的情形,沒有人聽她的話:他們說:『不要向我們講正直的話,要向我們說柔和的話,言虛幻的事……不要在我們面前再提說以色列的聖者。』(三十10-11)。但他的話仍然生效:不要倚靠人,要倚靠上帝。

『下』埃及帶有離開耶路撒冷,離開以色列地的意思;相反地,『上耶路撒冷』卻用來形容朝聖者(耶卅一6),被擄歸回者(拉一3),現代就用於移民回歸以色列的人。這裏當然是不僅再次提及猶大派出使節,作出最後的努力向法老求助(參三十1-5);這裏或許是另一段以相同的命令說及埃及的兵馬與戰車的熟悉經文,這才是有意義的,這段經文就是出埃及記十五章十九節所說:『耶和華使海水回流淹沒他們』。

第一節包含了四個有關『信心』的字,全屬典型以賽亞式:『仗賴』在十二章二十節譯為『倚靠』;『倚靠』曾出現於兩首偉大詩章中(十二2;廿六3-4),也於卅六至卅七章希西家的信心危機記載中出現過(例卅六456;卅七10;標準修訂本作『仗賴』);『仰望以色列的聖者』,而不是他們的作為,這曾出現於十七章七至八節;而先知所喜愛的慣用語是『尋求、求問耶和華』,不是『交鬼的和行巫術的』,例:

『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祂,
可相近的時候求告祂……
(五十五6;參十一10;摩五4614

『信心』一詞在舊約聖經並不常見,我們只要翻開任何經文彙編看看,便可發現此點。不過信心卻是貫穿整本聖經,從首到尾,特別顯見於以賽亞書。

政治家信靠他們自己的智慧:他們以為用軍事便可解決問題,埃及人將會幫助。先知卻以挖苦的口吻說:『上帝才是智慧;祂的方法才是可行』(參2節)。先知形容他們為『作惡之家』(這一句與『災難』相同),『作孽幫助人的』(2節),這些便使人聯想起種種兇惡的先兆:以上都是詩篇經常使用而鑄成的慣用語(例詩六十四2;九十二79及詩九十四4-7;一四一3-49-10)。

人和肉體為一方,上帝與靈為另一方的對立,先知以一種深切的宗教信心,來總結他的警告。這節經文最簡單的詮釋是以反面的手法表達,沒有上帝,人算不得甚麼;沒有靈魂,肉體也算不得甚麼。『靈』(希伯來文作ruach)不只是生命之氣,雖然這也包括內(例:詩一29-30;傳十二7),另有一個字可譯作『氣』(創二7)。『靈』亦是能力的來源,意志能力與『生活之樂』(法文Joi devivre)。這在以色列的的英雄像基甸(士六34)、參孫(士十四19;十五14)、大(撒上十六13)及其他的傳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還有豫言的靈(例民十一25;撒上十10;賽四十二1;六十一1),以及智慧和聰明的靈(賽十一2……這些都是獨由上帝而來,值得我們完全信靠。同時埃及在伊利提基之役,被西拿基立徹底摧毀,那『幫助人』的跌倒;任何人如果像猶大一般地倚靠他們的幫助,必定跌倒,他們都一起跌倒。上帝只需要『一伸手』(參五25;九121721;十4),便消滅了埃及的馬匹,車輛與馬兵。

本章的另一部分比較混雜地收集了些短篇豫言,以耶路撒冷的倖存作為共同主題,連貫一起,首先由先知的注明開始(『對我如此說』)。第四節所引進的短篇豫言像謎語一般,並具有原意,這就建議此處的導言把我們帶回原本的先知經驗。這裏的異象強而有力:兇惡的獅子吞噬一頭羊,挑釁地咆哮;沒有甚麼可以令其分心或恐懼,即使所有當地的牧人集合來驅趕牠也無濟於事。阿摩司三章十二節為這幅圖畫加添了血淋淋的細節。這裏正如阿摩司書,獅子是代表萬軍之耶和華(參摩一2),而他的獵物一定是安山。『在錫安山岡上爭戰』(即與其爭戰)是不尋常的用語,暗喻剛才所述的情景:錫安山無力地在兇猛的敵人侵壓下掙扎,這幅景象表明了先知異常劇烈的恐懼,無疑是當時正值亞述人打敗了埃及,摧毀了所有猶大的城邦,正向耶路撒冷進發。

不過,奇怪的事跟出現,這不是經文中首次出現的情形,第五節突然地把形像轉變為溫和的保護,像雀鳥覆護雛鳥(申卅二11;詩九十一4)。這馬上帶我們經過亞述危機,來到之後的奇妙拯救:

『他……必不得來到這城,這是耶和華說的,因我為自己的緣故,又為我僕人大的緣故,必保護這城。』(卅七34-35

『在上或向其爭戰』變成了『為錫安山爭戰』(參新英譯本,譯注:現代中譯本作『保護錫安山』),或更像是『在錫安山上爭戰』,即是與耶路撒冷百姓並肩作戰,對抗亞述人。第九節亦帶有相同意思:耶和華像錫安山上的火,以其熾熱驅趕敵人,保護耶路撒冷。在主前七一年慘劇很久之後,當整個猶大荒廢,耶路撒冷像『葡萄園的草棚』般僅存(一8),耶路撒冷奇妙生存的傳說漸漸發展,並轉化了許多以賽亞的豫言(特別參看卅六至卅七章)。這是那過程的貼切圖畫,咆吼的獅子完全改變,不再把牠的獵物撕成碎片,反而開始溫柔地保護它,像『雀鳥搧翅』,牧人亦不再毀滅其獵物,反而拯救它。

在以亞述人戰敗來描述耶路撒冷勝利的圖畫完結前,本章向以色列人發出簡短的呼籲:『歸向上帝,棄絕偶像。』(6-7節)為甚麼要在此這樣說?『歸向上帝』是免除災難的途徑之一(特別參看拿三5-10)。在一方面,這呼籲在此作為對保護與拯救行動的回應(參5節);不過,另一方面,在軍事威嚇與危機的處境下,對耶路撒冷及其敵人來說,悔改可帶來某種程度的保護。關於金銀偶像,可參看三十章廿二節。

正如三十章一樣,本豫言亦是以死亡與火焰作結。亞述將被某些超自然的力量所打倒,落荒而逃。這可以稱為『耶和華的使者』(卅七36)。戰俘會被迫作苦工,像大治下的亞述人(撒下十二31)『他們的磐石』就是他們的力量或領袖,將使他們跌倒;他的軍官將逃跑。錫安的火是火炬或烽火,代表上帝子民希望的徵象,亦是他們的敵人死亡與毀滅的標記。這裏提及的『熔爐』,或『火爐』(參詩廿一9;瑪四1;哀五10),為整幅圖畫加添了熾熱的觀念。耶路撒冷遠看像極易打敗,但當走近時,她卻變成了熊熊灼熱的火焰,使人難以接近:『以色列的光必如火,他的聖者必如火焰……』(十17),甚至天使亦要為上帝的榮光而掩臉(六2);更何況是那些『作惡之家』與『作孽』的人(2節)!――《每日研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