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軟弱而進入更秀美(六1-4)
在第五章裏,我們看到那個基督徒述說她的主是何等的寶貝。我們在讀雅歌的時候要看清楚,這個女子所說出她對她的良人的認識,實際就是神叫她經歷她的良人是甚麼。她經歷了她的良人是甚麼,她的認識就發表了她的良人是甚麼。這一點是我們讀雅歌的時候不能忽略的。因為這個基督徒所有的認識,都是從經歷而來的。雅歌是說到生命裏面的歷史,不是講真理上的問題,但是裏面所有的經歷都是照著真理而發表的。這一點我也要提說一下,雅歌是講到生命的感情的發展,這個生命感情的發展是根據真理而出現的。在雅歌裏,你找不到講真理的話,但所活出來的都是真理。
所以我再說一遍,這個基督徒所發表的認識就是她在經歷裏所享用過的主。雅歌書是主要透過這兩大成份組成的,一個是基督徒對主的認識,一個是主對基督徒的欣賞。如果說基督徒的認識是從經歷裏面所得著的,那麼主對基督徒的欣賞裏就有一個非常寶貴的事實,主對基督徒是怎麼看呢?我們覺得實在是主給我們學這個功課,我們看人,無論如何,都是人看人。但是主看人就不是這樣。如果主看人也是人看人,那麼我們這些人就完了,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那裏顯露自己的軟弱,像這個基督徒在這裏三番四次的顯露自己的軟弱一樣。
但是感謝讚美神,每一次你看到主提到祂欣賞這個基督徒的時候,都是在她的軟弱裏剛回轉的時候。在我們的想法,這個人軟弱,軟弱到這樣厲害的地步,就算要回轉,也要經過好多年日纔能恢復到軟弱前的光景。我們常有這個想法,也許在我們個人的經歷上會有這樣感覺。但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也是滿有恩典的一件事,你在雅歌書裏看得很清楚的,這個基督徒剛回轉,主對她的欣賞就像她是非常成熟的模樣。等一會我們看主說話的時候,你就很清楚的看到這一個。
叫眾人更深的受吸引
上次我們到末了的時候,看那個基督徒靈裏因著對她良人的認識數算而蘇醒過來,她就說,「我的良人,我的朋友,就是這樣美好的。」當她這見證的宣告說完了以後,我們轉到第六章裏看。她這個見證擺出來,叫許多基督徒都受了吸引。我們在上面已經看到了這樣的事,那些稱為「耶路撒冷眾女子」的一般信徒,因著她全心渴慕著主,已經有了一點受吸引,加深了對主的認識。當她宣告了她的主的寶貝的時候,我們看到這個吸引比先前的吸引進到更深的地步了,先前的吸引只是她們願意去認識這一位元寶貝的主,而現在的吸引,是叫眾人都決定心思去尋找這位寶貝的主。所以耶路撒冷眾女子對她這樣說,「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你的良人往何處去了?你的良人轉向何處去了?我們好與你同去尋找祂。」(六1)
弟兄姊妹你們注意,「我們好與你同去尋找。」說明了這些人都受了吸引,要一同去追求得著主。但是有一個非常希奇的事,你注意這些耶路撒冷眾女子的話裏面有一些很奇妙的事。「你的良人往何處去了?你的良人轉向何處去了?」她們這話裏面有沒有可能是這樣的意思?好象在說,「你看,你對你的良人有這樣的認識,你對你的良人有這樣的愛慕,你怎麼可能不知道祂向那裏去了呢?你怎麼可能不曉得祂會去那裏呢?」這個真是不可能,實在是不可能的。
奇妙的給點活了
弟兄姊妹們注意,這些是她們在愚昧時所講的話,這些只是從人的常情裏發的問題。但是我讀這裏的時候,我就覺得有這樣的一件事,這也是主的恩典的工作,借著一些人的愚昧叫基督徒蘇醒。這一個愚昧的問話,正好叫這個基督徒蘇醒。「你的良人往何處去了?祂會轉到甚麼地方去呢?」這個話是人的常情話。但這個話一出來,聖靈叫這個人的靈蘇醒過來,立刻就把光帶進來。第五章末了,我們說這個基督徒對主恩典的數算宣告叫她這樣的蘇醒。但事實是好象借著一些人說愚昧的話,聖靈在她裏麵點亮了她,立時她就發覺,她立刻就看見「我的主」。
弟兄姊妹,這真是希奇的事,你看這個基督徒說出來的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呢?雖然我們看第六章的時候,這個基督徒的經歷已經是很高了。但是,弟兄姊妹必須注意,這個經歷在我們身上是非常普遍的,也不深的。如果從真理的認識上,我們老早就認識了。但是會不會享用那個真理,那就看我們靈裏蘇醒不蘇醒,我們的靈如果是蘇醒的,我們就能享用這個恩典。這一個享用,可以在你信主得救後立刻就享用,不用等十年,二十年。但是如果靈裏不蘇醒,你信了主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還是享用不到。這個問題真須要我們的靈時刻在主的面前保持蘇醒。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你注意這個女子靈裏面明亮的時候是怎麼說,第二節,「我的良人下入自己園中,到香花畦,在園內牧放群羊,采百合花。」
弟兄姊妹你看這個事情奇妙不奇妙。她不僅找到主,她根本就知道主在那裏;她本來就知道主在那裏。但是為甚麼在開始的那一段時刻她好象昏昏迷迷。經過那麼多黑暗呢?整個第五章都是講到她昏昏暗暗的,她為甚麼一下子就蘇醒過來呢?弟兄姊妹她怎麼說「我的良人往那裏去呢?」她開了門,不見她的良人,她就到街上去尋找,就到城門去尋找。她為甚麼不會想到她的良人在這個地方呢?良人會去那裏呢?你就發覺剛才那些愚昧人講的話把她點醒了。她說﹕「我的良人下入自己的園中。」這個自己的園是誰的園?就是她的園,就是這個基督徒本來所有的,就是這個基督徒自己,主就在她自己裏面,主根本沒有離開她。弟兄姊妹,你看到這個奇妙的事情沒有?但是人的靈昏暗,就感覺主不見了,主不在了,主沒有了,主不曉得去那裏了,等到她靈裏一蘇醒過來,立刻她就發覺主還是在她那裏。
弟兄姊妹,這豈不是我們蒙恩得救後很基本的恩典嗎?這恩典就是說,主去,就差遣聖靈來,聖靈就永遠住在我們裏面,主也借著聖靈永遠住在我們裏面。我們看馬太福音二十八章的末了是說甚麼呢?「我就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維持不住的活在交通裏
弟兄姊妹你看到沒有?從那個時候開始,從主差遣門徒開始,從聖靈進到人的裏面開始,主就一直住在我們裏面。我們讀約翰福音讀到這一個事實,太清楚了。特別是約翰福音十七章的那一個禱告,「叫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叫他們也在我裏面。我們也在他們裏面。」(約十七21)這個「在裏面」,「在裏面」,是個永遠不止息的事實。這個事實寶貝不寶貝?但問題來了,既然主一直在我們裏面,怎麼第五章的昏迷會跑出來呢?弟兄姊妹,這就叫昏迷,昏迷就看不到主,但主卻沒有離開她,只是感覺上好象主不在了,實在也是在感覺上主不在那裏。
主好象不在那裏的原因是甚麼呢?是因為沒有了交通,是因為交通沒有接上。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要掌握過來,雖然交通沒有接上,可是主仍然在我裏面,祂仍然是住在我裏面的。等到我的靈蘇醒了,等到我的靈不昏迷了,那就看到一個寶貝的事實,雖然在交通裏,我與主沒有接上,但是我的主卻一直沒有離開我,祂還是住在我裏面。因為祂已經與我聯合了,祂已經以我為祂的居所了,我已經成為祂的園子了。祂時刻在那個園子裏。
我們讚美感謝我們的主,交通受阻礙,並不等於主離開了我們,這是非常非常有恩典的恩典。你說恩典已經夠了,怎麼會有恩典的恩典呢?因為這一個事實從頭到末了都是恩典,不是一點的恩典,不是一個恩典的感覺,而是一個豐豐滿滿的恩典。打從開始,主就在我們這個人裏面,一直沒有離開。弟兄姊妹們,我們在真理裏面懂得這個,但是在經歷上我們卻不一定懂得。如果沒有經過很深的軟弱而蘇醒,你沒有辦法領會到這個恩典竟然是這樣實在的。在我愚昧的時候,我和主的交通不暢,在感覺上好象主已經離開了我,在感覺上好象主已經不再與我有關係了。我尋找,好象祂不肯見我;禱告,祂也不答應,好象祂是祂,我是我。但是希奇得很,靈裏面蘇醒過來,主跟我又是這樣的親密,還是一樣的親密;我立刻就發覺,我的主仍舊在我裏面,祂一直沒有離開過我。
在真理的光中見到主
感謝讚美我們的主!「我的良人下入自己的園中。」我們注意這句話。她沒有去尋找,她就知道了。上文還給人問祂去了那裏?祂去了那裏?你怎麼會不知道的,你說?她沒有回答,她真的不知道。但她立刻就知道了,祂就是下到自己的園中,我知道祂在那裏,祂住在我裏面。弟兄姊妹,這是一個何等寶貝的經歷。我們有沒有看到,沒有在經歷裏認識一件事的時候,我個人軟弱的時候,我就覺得完全絕望了,因為主已經不再理會我了。別人軟弱的時候,你看見那個軟弱在弟兄或姊妹身上,你心裏暗暗的下了個結論,這個人完全了結了,再也沒有前途,完了,甚麼也沒有了。
弟兄姊妹,我們是實在時刻活在這樣一種愚昧的光景中。但是感謝主,主到了一天要叫我們看見,我們可以在感覺上覺得祂離開了我們甚遠,甚至在實際的生活裏,冷落了主,不理會主。但是你注意,雖然落在這樣光景裏,我們的主一面借著聖靈在我們生命裏面作工,叫我們在裏面過不去,另一面,祂還是沒有離開我。這是太寶貝的恩典。
建立與主同受羞辱的心意
這個基督徒蘇醒過來,她這一次的蘇醒,比上一次的蘇醒進步了許多。在主的心意裏深入了許多。你看她曉得「我的良人進到自己的園中」到那裏作甚麼?祂是到香花畦裏去。我們留心這一個香花畦,在第五章的時候,那是主自己的兩頰。現在呢?這個香花畦卻到了園子裏去,不再是主臉上的兩頰了,好象這一個香花畦比第五章那個臉頰擴大得多了,在園子裏就有一大塊香花畦。
我們感謝讚美主。你注意這裏的香花畦是根據主而來的。這裏是在園裏,這個園地是指著基督徒實際的光景,這裏不是說主,是主講基督徒裏面的光景,基督徒的心思意念也成為香花畦。我們在第五章說到香花畦是說主蒙羞,說到主忍受羞辱,忍受十字架的羞辱。那麼現在是甚麼呢?在基督徒裏面也生髮了一個心思和意念,我也樂意為主去忍受羞辱。這一個基督徒裏面蘇醒過來的時候,這樣的心思在她裏面慢慢清醒,她不僅知道她的主沒有離開她,同時她有把握曉得自己已經成為主所要的香花畦。
主自己的園子
但是弟兄姊妹你要注意一件事,這個香花畦,不是只有一株香花在那裏,而是有許多的香花在那裏。這裏說出了主是在眾聖徒的裏面,要得著他們的心思意念,樂意去為主受羞辱。所以你看見,當主到自己園中的時候,這裏有一些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頭一點﹕園是單數的,祂講「自己的園中」。接下去,「在園內牧放群羊,」采百合花。這一個「園內」的「園」是眾數的。你在英文聖經就可以讀出來,這裏面很有講究。固然這是主的工作,我們每一個基督徒是主的園子,但是和主合起來說,眾教會合成那個屬靈的教會,是主的一個園子,是那一個園子。但是在主具體的工作裏,主是在每個信徒身上作工的,不能籠籠統統的這樣作一下,而是在每一個人裏面確實的作。所以在這裏立刻就顯出主作工的結果。主先得著我這個人,叫我甘心為主受羞辱,但主不是只在我一個人身上作工,主也在眾聖徒身上作工。
祂是到園內去采百合花,是在園內去牧放群羊。先是牧放群羊,照顧祂所買贖的眾人,在照顧買贖的眾人中,祂去采百合花。那百合花是甚麼呢?我們在第一章已看過,那是指清心跟隨主的人。主在牧放群羊的時候,一直在他們中間尋找清心跟隨祂的人,就像我們過去常唱的一首詩歌,「直到今日主仍尋找體貼主的心的人」。
過去這個基督徒,她只知道個人屬靈的享用,只知道要把主完全奪過來,只要自己一個人得著主,那就甚麼事情都好了。但是經過這一次的軟弱,因著不夠體貼主的心意而在感覺上失去了主,恢復過來的時候,她就立刻發覺,「我的主不單是我的主,也是眾聖徒的主。我的主願意我盡情去享用祂,也要與眾聖徒一同盡情去享用祂。我過去只是想獨佔我的主,卻沒有想到主要得著眾聖徒。」如今蘇醒過來,那一個愚昧停止了,那一個無知也停止了。她看到,「我的主也是眾聖徒的主,我豐富的享用也該是眾聖徒的享用,我不能留著主在這裏,不讓主出去,我也不能讓主出去,我不跟著主出去,因為不單是主要到眾聖徒當中去,我也要跟著主到眾聖徒那裏去。」
弟兄姊妹,這真是一個非常大的顯明,也是一個新鮮的看見。她看見了她過去的愚昧的原因就在這裏,過去我只曉得主是我個人的,如今曉得了主是眾聖徒的,眾聖徒也是主的。主愛我,但是主也愛眾聖徒,主喜歡我盡情享用祂,主也一樣的喜歡眾聖徒享用祂。過去她太不夠體貼主的心意,所以落在第五章的昏暗裏,難怪那個守城的人,把她打傷了,因為照她那樣的學習,她不應該在這方面不體貼主。如今她看見了,她蘇醒過來了,她裏面有一個很蒙福的領會,她宣告說,「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六3)
與主完全合一了
弟兄姊妹們,你們注意這句話,似乎是曾相識,的確是似曾相識,但是不完全相識,這話是這個人在上面說過這話,但次序不一樣。在上面她說﹕「我的良人屬我,我也屬我的良人」,這個次序的顛倒,關係就很大。頭一次提到這種關係,是以我為首,主你一切要遷就我,要根據我。現在經過這一次的軟弱,蘇醒過來以後,這個次序擺正了,是主為首,一切是以主為歸依,以主為方向,是我跟上主,不再是主來遷就我,不管有多少的艱苦,不是讓主降低祂來遷就我,而是我仰望主的恩典跟上去。你說這個次序關係重大不重大呢?雖然是相同的字句,但位置一調轉,屬靈的經歷就不一樣。
我們感謝讚美主,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蘇醒。這個基督徒不再在感覺中去生活,一面她實在讓主在她裏面完全作她的主。然後她就說,「祂在百合花中牧放群羊」(六3)這句話真有意思。上面在園中牧放,去采百合花,那好象百合花並不太多,羊很多,羊群也不少。但百合花一定要比羊群還要多,不然的話,羊群怎麼能在百合花當中呢?在這裏面可以看到一個寶貝的事實,神的兒女在這樣的屬靈經歷走過來,一面是很深的對主永不分離,對這恩典的事實有把握。另一面是掌握到一切都是主在作主,我就是跟隨。
弟兄姊妹,你如果說,「在認識上,我們蒙恩得救了以後不就有了這個認識嗎?」不是的,事實上要經過很彎曲的經歷,人才終竟有這認識。你就看見一種情形,百合花的數目慢慢多起來了,多到一個地步,群羊可以在當中牧放。這真是一個很蒙福的光景,一個人先蒙恩,吸引很多人一同蒙恩,其他的人都蒙恩了,就叫許多人一同享用神的恩典。
活在主的心意中
我不知道這樣的領會準確不準確。如果在某處教會,大多數的弟兄姊妹們都是百合花,你可以想像到,一些初信的人,很快就會從群羊當中也成了百合花。如果說在某個聚會裏羊群很多,而百合花不太多的話,有些時候,你真是感覺枯乾,甚至慢慢的連百合花也給羊群吃掉了。我們求主給我們看到這個,我們追求自己成為被主所采的百合花,而眾人都同有這樣的心思,多人就都成為神家中的百合花,群羊在其中牧放,那位大牧人就可以在那裏自由的往來了。
我們看到這個基督徒這一次的蘇醒,不僅是知道她與主的關係是如此,「難道是患難麼,刀劍麼,饑餓麼,危險麼,赤身露體麼,各種各樣的事情,都不能叫我們與主的愛隔絕,因為這個愛是在基督裏。」我們讚美主。這個基督徒更進一步懂得活在眾聖徒裏面。這一個蘇醒真寶貝,可以說,還差那麼一點,就進到完全的地步。
還有那麼一點點
弟兄姊妹,我們真是有那樣的迷戀。每一次這基督徒蘇醒,我們都看到她爬得很高,但總是差那麼一點。到了這個地步,還有甚麼一點呢?當然是有,如果沒有,就沒有第八章的「等她自己的情願」了。但是你說還會有甚麼呢?我們承認,我們在主面前一直往前的時候,越向主交出來的時候,你越覺得沒有甚麼留下不給主,你我都以為全都給主了。但就是那麼希奇,還有那麼一點點,也許是一點點,也許是我們不在意,但是主很在意。
弟兄姊妹,你必須記得一件事。有些事在初信主的弟兄姊妹們身上發生,主理都不理。但是到了一個地步,主非要理不可,這就叫做「多給誰,就向誰多要,多托誰,就向誰多取。」我們愈覺得我們向主傾倒,甚至我們覺得我們已經沒有甚麼留下不給主了,可是在主的眼中看來,你還有一點點,是主在你身上要管的。
弟兄姊妹,這是很實在的。你會覺得為甚麼我們在主面前越追求,我們感覺我們的路越來越窄,道理就在這裏。別人能作的,你不能作,所有的弟兄姊妹能,你就是不能。信了主有相當年日的弟兄姊妹可以,你還是不能。為甚麼?就是這樣,因為主要求我們進到完整的完全,因為祂是沒有保留的把自己給了我們,祂也願意我們也毫無保留的接受祂自己。我們留下一點點,就是差那麼一點點,我們沒有把主接過來,這是很明顯的事。我們求神幫助我們體會這一點,這是後面的話。
這個基督徒蘇醒過來的時候,主又說話了。寶貝的是主明明知道她還差那麼一點點,但是主沒有因著那一點點,她還沒有進到完全,主就否定了她的美。這也是一個恩典的事實。
你注意剛一開始的時候我說的一段話。我們常常覺得,我這個人一經過軟弱就在主的面前不如從前了,我這個人在主面前經過失敗就永遠不如從前了。沒有這樣的事,這只不過是我們自己以為是這樣。我們看,這個基督徒蘇醒過來的時候,不錯,她是蘇醒了,她的認識也進步了。這是認識上的進步和蘇醒,並不能因此說她沒有軟弱過,事實上,她曾軟弱得很厲害。但是奇妙得很,你看見主的稱讚還是那樣的真實,與過去的沒有改變。就是說,我從前是怎麼樣,現在主看我還是怎麼樣。「我的佳偶阿!你美麗如得撒,秀美如耶路撒冷,威武如展開的旌旗的軍隊。」(六4)
滿有神同在的美
弟兄姊妹,你看到沒有?美麗還是那樣的美麗,秀美還是那樣秀美,沒有改變。第一章我們就已經看見這件事,「我雖然黑卻是秀美。」那還是很淺的經歷,因為在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經歷過那樣大的軟弱,只不過迷糊而已。但是接二連三所經歷的軟弱,在人眼裏看來是不可原諒的,但主讓她有這個經歷。她從軟弱裏一出來,她靈裏一蘇醒,主的話還是這樣說,「我的佳偶。」地位沒有變,美的實際也沒有變,秀美的實際也沒有變。更寶貝的,你看到這是從前你沒有的,你不僅「美麗」,你不僅「秀美」,你還「威武」。糟糕了,你說一個女子威武起來,像甚麼樣子?弟兄姊妹們,說「威武」還算是客氣了。讀英文聖經看看這話是怎麼說,起碼,達秘的聖經譯本的那個字很不好聽,NEW AMERICAN STANDARD譯出來的也差不多,要是真的說出來,「美麗,秀美,但是很可怕。」弟兄姊妹你說,這是甚麼一回事?在達秘聖經裏就用「可怕」這個字,在NEW AMERICAN STANDARD所用那個字,稍微輕一點,但是也差不多同一意思。那麼,就不再要秀美好了,因為不美麗不秀美就不吸引人。但是又把人吸引住,那就叫人覺得可怕了。我還是覺得翻成「威武」好一點,因為我們看下去的時候,你會覺得一個基督徒經過軟弱又回轉過來,神所給他的不僅是維持他從前所有的,並且還加上他從前所沒有達到的。
我願意弟兄姊妹們注意這件事,佳偶的地位沒有變,剛才提到實際美麗和秀美都沒有變,但是在美麗和秀美裏面加上了一個形容的事物。你注意這個形容的事物,加了上去就好象把美麗和秀美作了一種限制。從前你的美麗,從前你的秀美,把你的黑蓋過了。但現在你的美麗沒有改變,但是內容豐富了,你的秀美沒有改變,但是內容也豐富了。祂說,「你美麗如同得撒,你秀美如同耶路撒冷」(六4)這是甚麼意思?甚麼是得撒?我們讀列王記上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的時候,你就讀出得撒的意思,得撒是以色列王居所之地。耶路撒冷是猶大王居住的地,也稱為神名下的城。到這裏,我們就看到問題來了,以色列在神眼中並不準確,在人的眼中,以色列王居住的地方都是非常的美,耶路撒冷更不用說。那麼在這裏你看到了一件事。
主借著人眼中所看見的得撒和耶路撒冷,來說出這個基督徒的美麗和秀美是甚麼樣的美麗和秀美。兩個地方都是王的居所,但以色列王的居所有點瑕疵,這裏就伏下一筆。剛才提到這個基督徒還沒有到完整的完全,這個並不要緊,因為主有非常的忍耐和等待,祂也知道我們生命的成長是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成熟,是一步一步來的,是一級一級往上升的,所以現在她升到得撒的時候,主已經很滿意。何況在這個時候,在她裏面,耶路撒冷的成份也很清楚。
我們感謝讚美主,如果我們從王的居所這個角度來看這兩個地方,你看到一件事。如果把它提到屬天的國度去看,得撒就是神在地上的居所,耶路撒冷是神在天上的居所。是地上的居所也好,天上的居所也好,裏面都有至聖所,這至聖所就是神的居處。在神的居處裏,在會幕裏,至聖所內全是精金的。雖然約櫃裏面有木頭,但是裏外都是被精金包裹,木頭是不顯露的,都是精金顯露的。這是說出甚麼?在聖所裏面的一切,和神的性情是完全配合的。在這裏,我們看到這個基督徒一次軟弱再蘇醒,再軟弱,又再蘇醒。這樣的過程經過以後,神的性情在她裏面增加了,增加到一個地步,實在是配作神的居所。你就看到主在這裏說,「我的佳偶,你是美麗,秀美」,而且加上形容的事物,這個形容的事物加上去,就說出了我們屬天生命的增加,這一個增加就叫生命的長進。
好多人以為能說一些屬靈的話就叫作長進,這是錯到不能再錯了。你儘管會說許多屬靈的話,神的性情沒有增加,這個人還不是長進的人,相反的,他不過是個愚昧的人。
永不改變的恩典
我們感謝讚美主,我要特別強調的是這個基督徒從軟弱裏出來,主肯定她是美麗,主肯定她秀美,並且肯定她的秀美到非常合主的心意,這就叫我們看到一個好寶貝的恩典。基督徒並不怕失敗,基督徒最怕的是在失敗裏起不來。沒有一個基督徒是不經過失敗的,到如今我還未遇見一個不經過失敗的基督徒。我們承認每一個人都有失敗,有的失敗得很深,有些失敗得不太深。深也好,不深也好,都是失敗。但是失敗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可怕的是失敗了不起來,可怕的是失敗了不認識失敗,不承認失敗,不肯回轉,這纔是最可怕的。從失敗中回轉,感謝讚美主,你看,主在這裏完全肯定她仍是美麗的。
弟兄姊妹們,這件事在新約聖經裏,在舊約的人物中,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你看見亞伯拉罕失敗的次數有多少?感謝主,一次的失敗就一次回轉。你看摩西,摩西也是有失敗的,雖然摩西的得勝比失敗的次數要多,但他還是有失敗。先是推辭差遣,後是不服神的話去擊打磐石,這都是很厲害的失敗。但感謝主,他一轉過來,在神面前蒙愛的地位沒有變,蒙紀念的事實沒有變,得賞賜的次數也沒有減少。我們感謝主,大衛更是突出。來到新約的時候,你看彼得是最明顯的一個。你看到主特意去加利利海找彼得,就是要叫他得挽回,主就是要挽回他。主定意要挽回一個人,挽回的目的不僅是恢復他原來所有的,還要增加他原來還沒有得著的。
亞伯拉罕,摩西,大衛,彼得,保羅這些人物,都說出了這不改變的恩典。我們感謝讚美主,沒有看見主這一個恩典不改變的事實,經歷一點點的失敗,就連頭都抬不起來。弟兄姊妹,這不是恩典,恩典是永遠叫我們可以抬起頭來的。秘訣在甚麼地方?他怎麼一恢復過來就爬得那麼高?剛才我不是提過嗎,主眼中所看到的我們,乃是祂自己從我們身上出來。
弟兄姊妹,你們老早就知道,我們的義是基督;我們的聖潔是基督,我們的生命是基督,我們所有的是基督。你我這個人是可以變,但是我們裏面的基督永遠不變。祂不改變,我們的義怎能變呢?祂不改變,我們的聖潔怎能變呢?祂不改變,我們的美麗和秀美怎麼可以變呢?我們讚美主,這個是我們在屬靈生命成長的一面。
借著基督誇勝
接下去你看,主又說,「你很威武」。剛才說那個威武是可怕,恐怖。但是叫誰恐怖?弟兄姊妹們注意,「威武如軍隊」。軍隊的作用是甚麼?是爭戰。爭戰的對象是誰?是撒但。我們生命轉過來的時候,立刻在我們裏面有一股生命的能力。這一個生命的能力是叫撒但震驚的,如同軍隊一樣。是甚麼樣的軍隊?是「展開旌旗的軍隊」。甚麼軍隊能展開旌旗呢?我們中國的老話最能說明這個事實。兩軍交戰,一方打敗了,打敗的那方怎麼去形容他呢?「偃旗息鼓」,旗幟都不見了,鼓聲也沒有了,軍隊的旗號也沒有了。軍旗給對方擄去,那是非常丟臉的事。如果把對方的軍旗擄過來,那是非常榮耀的。在東部,第二次世界大戰陣亡戰士紀念碑上面的那個雕像,是根據一個照片來雕成的。我忘記了是美軍在太平洋登陸,是塞班島,還是琉璜島,那個地方我忘了,那次美軍傷亡得很厲害,日本人拼命的在那裏打。末了的時候,還是給美軍攻下來,那個轉捩點在那裏呢?是美軍攻下了一個山頭,那個山頭好象是島上的最高點,軍官就吩咐那些軍人把美國國旗升起來在那山頭上。樹立那面國旗,我也記不起究竟死了幾個美國兵,因為這邊把旗豎出來的時候,日本兵就把他打死了,但結果還是把美國旗豎起來。當時這情景就被一個戰地記者拍下了照片,後來就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陣亡戰士紀念碑上面那個雕像。旗幟那麼要緊嗎?是的,軍旗是很重要的,旗幟就是得勝的記號,旗就是誇勝的榮耀。
如今我們就能領會「威武像展開旌旗的軍隊」的意思。這個人經歷過很大的軟弱,經歷過很深的失敗。但她靈裏蘇醒的時候,她站起來的時候,她不單恢復原來的美麗,她原來的秀美不單沒有損失,並且還有增加,更顯出生命的大能,顯出基督得勝的能力,叫仇敵震驚。
感謝讚美主,我們看到這樣的作為在這個基督徒身上彰顯。弟兄姊妹,有甚麼理由叫我們常常落在自己控告自己的光景裏面不能出來呢?沒有理由的。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基督耶穌已經為他死了。我們感謝讚美主,這一個事實不僅是在我們得救的時候顯得這樣清楚,在我們生命長成的過程裏,還是那樣的清楚的。
生命的長成和屬靈的爭戰是不會脫離關係的,你不要說我生命長成就能一帆風順,不可能的,生命的長成和屬靈的爭戰是分不開的。這樣就叫我們看出,剛才我們所說的問題,又美麗,又秀美,但很可怕,如果這都是向著同一個對象,就的確是可怕了,就像西遊記裏所講的蜘蛛精那樣。但是感謝主,這不是西遊記,這是雅歌,這是神恩典在神兒女身上作工的經歷,將我們愈造愈美麗,愈造愈秀美,也同時愈造,我們就愈有力量對付仇敵,這樣的路就是對了。
我們感謝讚美主,願意主給我們真知道,如果我們身上沒有經歷屬靈爭戰,沒有經歷在神面前有所脫離,有所得著,我們的路就走得不準確。路如果是平平凡凡的,那不是基督走過的路。我不是說外面有轟轟烈烈的場面,我是說在我們的生命裏,在我們的心思裏,如果是平平凡凡的,沒有甚麼起伏的,這條路就是不準確。雖然我們不願意軟弱,也不願意失敗。(我不是鼓勵弟兄姊妹去軟弱,去失敗)但是如果你沒有經過軟弱和失敗,你不會知道甚麼是生命的成長。
事實上我們不可能沒有軟弱,不可能沒有失敗的。神允許我們去經歷這一些,正如主明明知道彼得要三次不認主,但主不及時救他,反而還告訴他說,「你會這樣的,」也不攔阻這事發生,這是主允許的,明明允許的,主讓他這樣經歷過以後,他纔能在回頭以後堅固他的弟兄。這樣纔能「美麗如得撒,秀美如耶路撒冷,威武如展開旌旗的軍隊」。我們求主叫我們真能領會這裏面的經歷。── 王國顯《願你吸引我──雅歌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