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廿三章
出人頭地的危機
【經文 箴 23:1-5】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淑恩姊妹
上週經文提醒我們:若工作表現殷勤,便可以侍立君王面前,那時便出人頭地,確立成功;然而這一步同樣帶來一定的危機,若不懂得處理,將墮入另一個深淵,所以求主幫助我們脫離這類的陷阱與危機。
(一) 虛榮的危機
許多時候虛榮的背後一定有危機存在,例如:幻想丈夫在電台出鏡,期望兒子發達買豪華房車,僱司機接送,代入總統就職等妄想,如此這般,便是人的虛榮心作祟。聖經提醒我們:當心殷勤工作,有成之日,反倒要留意背後蘊藏的危機,若輕忽這點,終會弄致一敗塗地。
故此第一應慎防虛榮心作祟,當達官貴人想結交你,餉以美酒佳餚,又或送贈厚禮,這時要留意對方請客的動機,可能要利用你進行不道德之事,又可能要出賣你。總之,勿以為可藉此躋身上流,因為貪圖美食,倒不如拿刀放喉嚨上,盡力遏止自己墮入陷阱。
奮發向上的人,每每處事妥當,於是招人逢迎結交,推波逐浪;開始借錢買名車,與名流交往,換豪宅以抬身價。繼之而追求名牌衣著,講究派頭排場,結果不勝負荷且欠下一身債,終致傾家盪產。所以請各位慎防肉體及物質的引誘和試探!切勿墮入豪華生活享受的陷阱。
人在貧窮時飽餐一頓已很滿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父母以吃樹皮的經歷開導我們,吃一頓粥便很開心,偶有蕃薯藤吃更感激滿足;戰後經濟復甦,社會民生漸趨富裕;中產階層,吃飽之餘,更講究起來,追求健康、進補品等;現在香港轉型為小康社會,富有的家庭吃的盡是山珍海錯,大魚大肉;上酒樓更喜享用名貴菜式。然而這些吃喝之輩,終有厭膩的一天,便回復反璞歸真的生活.吃鮮魚青菜,反感滿足。
人在物慾過度的享受下,加上轉而以煙、酒、毒品獲取滿足,這與賭博的心態類同,愈賭愈大,當煙酒賭博不能滿足時,便誤墮魔鬼撒但的陷阱中愈陷愈深。中國人所謂「飽暖思淫慾」,大衛便是最好的提醒;他東奔西走逃避敵人之時,沒有發生問題,但是當上一
許多時候,耽於虛榮的人,忘記了自身的限制,原來人亦會有病倒及死亡的一天。例如有位牧師某天往醫院探望一位病人,此人富有卻因此離開神,但此刻對牧師說:「我不再關心世人所追逐的名利、存款、豪華房車等,因為這一切對我這個臥H的病人來說,正像傳道書所言:追逐這些,正像捕風捉影一般虛幻。突如其來的疾病使人明白名利如浮雲──是絕對的空虛,現在才發現在神面前自己才是如此赤露敝開,及至死後,根本不能帶去所擁有的一切。對我來說,真正有價值的乃是我與主耶穌基督的關係,與家人及朋友所建立的關係。」這種啟Y並非單指以上的見證而言,亦是不少人的感觸。他們往往被神忽然間清醒過來,從追逐虛榮回到神面前,醒覺人生的有限,在逝去的一天絕不能再享受虛榮。牧師讓病人說下去:「我豈能如斯度餘生?這次健康的失落,反給我極大的幫助,使我清醒過來。」這樣的心底話才是真實的寫照,反映著許多人要遇上這般突如其來的危險,才會醒覺呢!
(二) 錢財的危機
成功求富也蘊藏危機,第4-5節提醒我們錯用途徑求富會損害健康。財富本身並非出現問題,然而聖經教人勿過分勞碌,而且「休仗自己的聰明」;須首先要倚靠神,也使用神所賜之智慧。意謂如若你是明智、有見識的人,便應立刻停止營營役役過分追求財富的做法。原因在於當你注目於財富之上,它已變成「無有」。當人以追求財富為首要時,便不惜損害自己的健康。比方看見年青人為著考試晚晚不休不眠,以為書讀得好,獲取好成績,便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時可以發達,有錢享受物質,此種為發達而勤奮的目的,有害無益,日後學業完成,繼而拼命工作,賺到又再拼命掙更多,如此過度耗損及勞碌只會陷入更嚴重的地步耗盡生命。國內不少人願為財富犧牲生命,正是如此「過份勞碌」地「貪財」,你以為他們不知道賄賂、貪污、殺人、放火般求財會連累自己的性命嗎?那麼為何仍如此行?就是為貪財而「捐軀」,犧牲一切,世間上此類例子甚多。
拜金主義者把財富當作「神」看待,另者,神本應受人敬拜,卻被利用,成為賜福學業、事業、無往而不利的萬試萬靈的「偶像」。如此利用神達至追求財富及虛榮等目的及手段,正是「偶像」的敬拜,甚或許下承諾,向神交易回報,但卻往往不兌現,故此難怪有人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很想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卻得不到:二是得到了你很想得到的。傳道書告誡我們,財富非但沒有帶來滿足,反之擁有它卻成為壓力。
(三) 如何勝過虛榮的危機
耶穌基督卻告訴我們:「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可惜,人仍認為家道之豐最重要,所以不惜失去一切為要得著財富,這乃是人的虛榮,如何能勝過呢?首要追求認識耶穌基督,與主建立甜蜜正常的關係,認識神便嚐主恩滋味豐厚,自然失去對世界物慾的追求及享受,相比之下,後者沒味道,如你沒有此感受,皆因仍想享受擁有財富,那豈能及得上那種屬靈的歡樂!好比一位家庭主婦教訓女兒切勿玩刀子,否則像她朋友的女兒險弄瞎眼睛,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一天妹妹拿起刀子,姊姊見狀驚險萬分,搶奪之下靈機一觸,吸引妹妹到隔壁的房間取橙子吃,妹妹因嚐過橙子的滋味,便放下危險的刀子,去追逐橙子,道理就是這麼簡單!當你嚐過主恩的滋味,便會勝過虛榮與財富帶來罪中之樂的危機,學會先享受神自己才是我們的滿足喜樂。
此外建立人際關係,享受家人及朋友的那種團契情誼,這種群體生活的喜樂遠勝一切。聖經常提醒我們當主耶穌基督論及末世時代,信徒若不曉得在世日子如何享受靈修裡面從神而得的快樂,或家人的天倫之樂,或教會內的團契生活,那麼我們豈能適應將來在天堂裡的那種永恆喜樂境況?天堂的快樂是甚麼?它乃是享受神同在的福樂,與弟兄姊妹的團契情誼,一同敬拜神,今日若未嚐試過這些福樂,將來如何適應呢?
究竟如何勝過世間榮華財富的引誘呢?請緊記生命在此世界有終結的一日,「人人必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人死並非如煙消雲散,還要面對基督耶穌的審判,當我們迎接主的審判前,先要校正人生的價值觀。一天來到主台前;祂會問你為祂做過甚麼?究竟在世年日之久,你如何運用祂所賜的恩賜、才幹及力量,為祂的國度投資?若你沾沾自喜,取出名片,印著一大串學位銜頭,祂只會笑問:「我問的你不明白,你為自己尋求得著甚麼名利?我賜的時間、精神、力量,你卻為我做了甚麼?」所以,各位想想,為神的國度幹了甚麼?能夠呈獻甚麼與神呢?這是神將來對我們的審判,如何面對審判?便要像保羅一樣改變人生價值觀,丟棄萬事,看作糞土;以認識我主耶穌基督為至寶。
舊約以利沙先知及僕人基哈西面對虛榮及財富的引誘所作的反應全然不同,前者堅決不肯要,為甚麼?因為他與神連結,建立美好的關係,帶來屬靈歡樂,非財富可及,後者卻不認識神,沒有經歷主恩的滋味,看到財富及虛榮的引誘時,便想盡辦法攫取,結果如大家所料:身敗名裂,餘生活在大痲瘋的痛苦下掙扎求存。所以求主幫助我們,檢討你的「人生價值觀」,主耶穌給我們一個簡單的測試:「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太6:21)請問你的生命投資在那裡?你的心在事業?在樓宇?抑或在神的國度,在這個測驗你可以獲得多少分呢?計算之餘莫忘主耶穌的教導:不要積財於地,反積財於天,因為地上有損失:有蟲子咬、能袓a、有賊挖洞來偷,若積財於天,便免去此危險,才是智慧之舉。
社交生活的忠告
【經文 箴 23:6-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黃碧雲姊妹
上週我們思想到當人出人頭地之時,隨之而來的兩大危機──慕虛榮和求財富。其實,人間最重要的並不是物質的享受,人間最寶貴的乃是愛!神的設計中最讓人羡慕的莫過於享受天倫之樂。若在人際關係裡缺少了愛,沒有人能生活得好,因此社交生活相當重要。要建立友情,先要成為別人的朋友,並尋求知交,兩者都是不能忽視的。因為聖經一早已經告訴我們:「那人獨居不好」,故此神為亞當造了夏娃,以愛連結,讓他們在樂園中生活,並且有神的同在。倘若人沒有神,縱使擁有人世間最美好的物質享受,其生命仍然是痛苦的!人不單需要神,也需要別人,因為孤單的生活煞是痛苦,可惜罪入了世界,破壞了人際關係!此外,人最大的貧窮是缺乏友情,以老底嘉教會為例,耶穌形容他們是赤貧的,一無所有的,甚至是瞎眼的。原因在於耶穌在門外叩門,而老底嘉的信徒卻沒有接納耶穌成為他們生命中要好的朋友,所以他們的靈性仍是赤貧的!德蘭修女曾這樣說:「孤單和得不著照顧的感覺是人世間最大的貧窮。」可想而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愛是何等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不懂得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將阻隔人與人關係的牆築起。我們需要學習在社交上建造友情的橋樑,拆毀牆壁。以下幾節經文提及的兩種人,他們的人生何其貧窮和空虛,足以警惕,記取他們的教訓。
(一) 防備表裡不一的人(6-8節)
經文中所提到的惡眼人是指生命邪惡、自私自利、深謀遠慮、凡事斤斤計較的人。他們不但吝嗇,還事事講求利益,與這樣的人交往,不但牆垣高築,難以結交,且更是難於交出真心。真正的朋友是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他願意不求回報的付出幫助你。真正的朋友待人以愛和關懷,愛就是人際關係中的橋樑。神是我們真正的朋友,我們犯罪得罪神,祂仍然愛我們,甚至將獨生子賜給我們。主耶穌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祂來到世間且為我們罪的緣故捨棄生命,釘身十架,因此耶穌基督羸得千千萬萬的人跟隨祂,要成為祂的朋友。可惜今天有太多人在自己和神之間築起了一道牆!救恩乃是耶穌降世藉著祂的寶血和十字架的愛,拆除與人之間的那道牆。正如以弗所書所記:「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好使我們能到神面前,坦然無懼的領受神的愛!真正美麗的社交生活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彼此扶持。美國著名飾演超人角色的影星基斯杜化李,在1995年因墮馬而導致全身癱瘓,他因著愛自己的太太,不忍心她跟隨自己,
惡眼人又是一個口不對心的人,口不對心是社交上最阻隔人的牆。因為口不對心的緣故,他會進一步地欺騙朋友,甚至會以笑臉掩飾事實的真相。惡眼人可能會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將朋友欺騙,像以斯帖記所載的哈曼,他為要得著權力,欲將當時的猶大人滅絕,竟向亞哈隨魯王說要捐一萬他連得銀子納入王的府庫以作代價。而王竟相信他並將銀子賜給哈曼,又將猶太人交給他,讓他隨意看待!另一個心口不一的例子就如大衛之子押沙龍為要替妹妹他瑪報仇,處心積慮兩年之久,借宴請所有兄弟為名,乘著席間歡宴的時候,把同父異母的暗嫩殺掉。就此等例子,我們可知口不對心的人,往往不懷好意,務要防範。口不對心的行為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阻隔,縱使出於善意,也只會變成好心做壞事。有一對育有兩子的夫婦,因誤會而離婚,其實彼此仍記掛對方,但因面子問題,始終沒有再見。直至廿五年
再者,惡眼的人與人相處會令人很不舒服,因為他使人難以明白他的心意。這是由於人墮落犯罪後,帶來彼此的欺騙和自私,築起人與人之間的牆,造成彼此的傷害!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形容人類像箭豬一樣,在冬天的時候聚集在屋內取暖,可是牠們越是靠近,彼此所受的傷害就越大。求主幫助我們,靠主的恩典將我們身上所有的「箭」拔除,好讓我們互相靠近的時候不受箭所阻隔,能產生溫暖!耶穌教導我們要成為有福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好使我們成為世上的鹽和光,表露耶穌教導「八福」所指的八種美德。讓我們成為光,為生活在黑暗中的群體帶來熱和光,驅走傷痛和孤單,使人得著歡喜和快樂!
(二) 防備愚昧的人(9節)
經文所指的愚昧人是那些不懂欣賞別人,並且反倒過來藐視別人的人。對待這種人,誠如耶穌在馬太福音中的比喻所說的:「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愚昧人也不免驕傲,他們自視過高,自滿自足,不求長進,致不能在神面前有所領受。驕傲的人只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堅持己見,死守傳統,這種人終會被時代淘汰。驕傲的人絕不可能成為神的朋友,因為他自覺了不起,如耶穌在路加福音中所提到那個法利賽人,他在聖殿的祈禱,只管數算自己的好處,讓旁邊的人知道他比稅吏好得多了。文士和法利賽人藐視耶穌的講道,故此耶穌為耶路撒冷痛哭流淚,因為他們拒絕耶穌基督。這樣驕傲的人,何其可憐,他們不知不覺將牆壁築起在自己和神的中間!
愚昧教人失去自知之明,他們看法膚淺,卻自以為滿有智慧,他們藐視別人的言論,諸多批評,對自己的錯失卻視而不見!他們見識淺薄,卻喜誇口,妄下結論,愚昧人在社交生活中所建築的牆壁是可怕的。聖經也讓我們知道,驕傲是得救的最大攔阻,因為驕傲的人總覺得一切的成就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因此他們不願意接受耶穌,信靠基督。試問世上那有一個人能獨力成事,單靠自己而成功?有時,儘管那些願意到神面前的人,都犯了先靠自己的毛病;他們會「做這做那」的去親近神,終究得不著滿足和快樂。其實救恩是神所賜的禮物,信神是從神手中接受祂所賜的禮物,毋需倚靠任何善舉博取得來。救恩是神付出最大的代價,白白賜給我們的恩典,凡以努力和勞力博取救恩的人都是驕傲的,所以,我們應當謙卑自己到神面前來,容讓神的愛充滿我們。同樣地,我們也要謙卑地跟別人相處,接納別人的意見,並願意付出,我們就不難得著朋友了。
愚昧人又會輕看神的工作,就像文士、法利賽人般的傲慢,正因如此,耶穌揀選了年輕的漁夫為門徒。因為神說:「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神並不是不想揀選那些有智慧的人,而是神知道祂要花甚多工夫去對付這些傲慢的人,就如昔日神怎樣對付保羅和奧古斯丁一樣,若人能像後來的保羅和奧古斯丁般謙卑,神便能使用他們。所以我們別浪費精神力量在這些愚昧人身上,如果他們仍然硬心,我們可暫時把他們放低,先積極努力向那些心靈已作好準備的人傳福音。然我們要繼續為他們禱告,過一段時間再跟他們接觸,向他們傳講福音。求主恩待我們在社交方面作個真正有智慧的人!
虛心的人有福了
【經文 箴 23:10-1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箴23:10-12提醒我們要成為一個謙卑的人。謙卑可以得到世上兩種最寶貴的東西:能力和智慧。神有能力與智慧,祂等待賜予我們,但人的驕傲和自恃,使人失去虛心,無法領受神的預備。末世是遠離神的世代,人專靠自己並以己為神。建基泛神論的新紀元運動,正代表了這派無神者的思想。神的恩典、智慧和能力又豈會臨到狂妄自大的人哩!當今的世代既複雜又困難,亟需以智慧去處理。這三節經文告訴我們,虛心的人是有福的。
(一) 虛心是能力的源頭 (10-11節)
「不可挪移古時的地界,也不可侵入孤兒的田地;因他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他必向你為他們辨屈。」(10-11節)經文所提挪移地界,重點是指那些被欺負的人。這奡ˋ籈畯怳ㄔi欺負那些在我們身邊比我們軟弱的人,因為神也關心他們。孤兒可引伸為被欺壓者,當中的含意用在我們身上,就是作為學生的,不可欺負學習能力稍遜的同學;婚姻生活中,大男人主義者不要以為妻子可以隨意欺負;上司也不可欺壓下屬。聖經告訴我們,神特別喜歡幫助孤苦無助者,祂早已宣稱願作軟弱無能者的保護。
有人在強橫勢力下走頭無路,惟有倚靠自己,以不正當及極端不道德的方法試圖反擊。也有人選擇放棄,任由環境及惡勢力的宰割,甚或走上自殺之途,實在非常可惜。經文提醒我們在無能為力時,可以投靠神,因祂願意幫助凡謙卑來到祂跟前的人,並嚴正為受欺壓者伸k和辨屈。「神在祂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詩68:5-6)神何等願意幫助孤苦無助者。經文中「孤兒」的原文是指沒有父親的人,神要成為他們的父,這是何等美好的信息。因此,毋須懼怕沒有支援而任人宰割,我們的救贖主大有能力,時刻與我們最親近。
為何人不能得到所需的能力面對困難?要得能力,先要知道並承應自己軟弱無能,讓神的恩典臨到,但這又談何容易!摩西也曾因驕傲而被神置於曠野牧羊四十年,學習謙卑的功課,然後成為神所重用的器皿;後來,聖經也形容他是世界上最謙和的人。參孫有神賜予特別的恩賜和能力,但他卻因追求情慾的事,致令神用最大的苦難來叫他醒悟自己的軟弱。最後,參孫向神禱告,求衪再賜下大能力,他兩手抱柱,大力推倒大廟,使之全然倒塌,擊殺了敵擋神子民的非利士人,成就了他一生最偉大的事。從他們身上可以察見,人要謙卑主前完全倚靠神,方可施展恩賜與能力為神成就大事。人若能察見自己的軟弱並願意謙卑倚靠神,祂的能力便臨到我們。
此外,解決問題不能以惡報惡,也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還有:虛心求神賜力的人,在神手中便得力量。最後:要等候在神面前向祂禱告,忍耐並堅持到底。正如以賽亞書40章所言:「疲乏的祂賜能力,軟弱的祂加力量。」等候耶和華的必得著能力。
改變人生命的大能來自基督十字架愛的力量,世上最先進的武器,也不及這愛的偉大。歷史讓我們曉得,武力所征服的世界及建立的帝國,都會成為過去,基督十字架的愛直到今天仍吸引千萬人跟隨。倘若你感到軟弱無力,就謙卑自己求主幫助罷!且聽保羅的心底話,他晚年時有感而說道:「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這是何等美麗的見證!
(二) 虛心是智慧的源頭 (12節)
「你要留心領受訓誨,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這節經文在箴言多次出現,在第2、3、4、8、19章都有類似的提醒:教人領受追求從神而來的智慧。聖經一再這樣強調,是因人往往容易輕視聖經與屬靈的事情,未能謙卑自己,領受神的智慧。神的話語能塑造和改變人的生命,建立我們的品格,讓我們認識神是智慧的開端。神的話語教導我們以智慧與人相處,並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神的智慧真是我們每一個人所需要的。
從多項研究中,都指出品格良好的學生總是成績較佳的,所以,父母要以神的話語塑造子女的品格,幫助他們在學習上不斷進步。研究亦指出,人的成功不在於知識的累積,而在於情緒智商的高下,即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就屬神的人而言,就是有神的話語,深諳與人相處之道。今天,很多人以為擁有知識便等於擁有智慧,然知識不過是經驗的累積,只聚成學問,但與智慧仍有一段距離。屬主的人有來自神的智慧,非世上的學問所能及,求主賜我們有如此屬靈的智慧,能以處理世間繁亂的事情。
如何得著智慧?就是「留心領受訓誨」,原意思謂用手將心帶到訓誨面前,「心」是指生命的最中心點,舊約聖經多指人的思想和理性而言。經文主旨在勉人下定決心,專心致志來到「訓誨」面前領受訓誨。專心一意,就像參加專業考試那樣,不容鬆懈。「訓誨」一詞在箴言出現了三十次以上,有嚴格紀律訓練和矯正的意思,也含有刑罰和痛苦的意味。顯示出領受真智慧實在並不簡單,也非容易,必須經歷無數的考驗和嚴格的操練才可獲得。世間飽學之士或事業有成的人,都經過嚴格的紀律操練,他們的成功絕非單靠天才和僥倖。「訓誨」也有矯正的意思,人受罪性折磨,好像受了重傷要接受矯形一般,真是難度極高。「訓誨」的形式有如馴服野馬受人差遣,又似乞丐入宮受訓成為風度翩翩的王子,都不是簡單的事
要智慧就得付代價,任神雕塑我們的生命,好像粗糙的石頭在神手中接受研琢,每一刀也有痛苦。聖經中被神重用的智者,大都經歷千錘百鍊,這嚴格的雕琢中,包括了苦難和病痛的磨練。約瑟大有智慧,妥善處理埃及七年的饑荒,嬴得全國上下的讚賞。之前,他何嘗不是經歷過無數的苦難:被兄長出賣、落在監牢中、與家人長久的分離…,神讓這些經歷成為約瑟的「訓誨」來磨練他成為大器。摩西也是大有智慧,寫下了摩西五經,他也曾經歷不少的磨練。但以理滿有智慧,也要歷盡磨練,他和他的三個朋友,還經歷了火P、獅子坑的危險,最後,四人皆受神所重用。保羅蒙神呼召,從人的角度來看,神定會保他平安無事,身體健康。然而,他蒙召以後,反倒經歷無數苦難;神使苦難臨到他,為要鍛練他的生命,使之更成熟,更有智慧和能力。他所寫下的保羅書信,直到今天,成了萬千人的幫助。
從保羅身上,我們曉得除非經歷艱苦的磨練,否則難以成材。保羅曾這樣見證說:「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堙C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堛漲M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林後11:23-28)今天,倘若有一個事奉神的人,經歷保羅所遭遇的十分之一,他可能早已離開事奉崗位。但保羅視每次的經歷為神的訓誨和造就,讓自己的生命更合神所用。
智慧從艱苦的操練得來,一位猶太拉比寫了一本好書“When bad 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此書教人面對苦難,不但幫助很多人,而且非常暢銷。同時期另一本由心理學家所寫,主題相同的書卻乏人問津。個中原因,在於拉比寫書時經歷了人生極大的苦難,就是他的愛兒患上衰老症,十多歲便衰老致死;這苦難的功課化成了他書中的真知灼見。拉比不畏苦難,視之為神的操練,誓要從經歷中學到面對苦難人生的真智慧。當他心如刀割下筆撰書時,實在一字一淚,但見淚水與墨水交融,心靈極度沉痛。成書之後,人們爭相搶購,是因他的心得乃從苦難的磨練得來,因此字裡行間滿有智慧。另一邊廂,心理學家不過將學識注入書中,只因他從未經歷苦難,又怎會得到真智慧!
領受神的智慧,還要採取「側耳聽從知識的言語」的態度。側耳就是專心聆聽,有聽從和順服的含義。神的旨意是最高的智慧,順服在祂的旨意中便得著智慧。其實,世上只有兩種基督徒:為己而活或為神而活,為己而活的隨己心之所欲而行,失敗了才回轉歸向神;為主而活的,知道生命屬神,是主十字架所買贖的,願意一生隨主所用。今天,你願作前者抑後者,須知後者的人生最舒暢,因為神在背後替他承擔一切。
在這艱難的世代裡,我們實在無力承擔各樣的重責。求主恩待,讓我們曉得投靠主前,由神來替代我們承擔責任。請緊記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堥荂A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聽從、順服聖經的教導,便是最大的智慧,也是能力的源頭。
塑造生命的呼籲
【經文 箴 23:13-1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箴23:13-16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塑造屬靈的生命,13節講到塑造生命和建立品格方面;14節提醒身為父母的,須在兒女年幼時負起塑造和教導的責任;15-16節指出小孩子和年青人對自己的品格也要負上一定的責任。有時我們看見時下青少年人墮落犯罪,便將責任歸咎於他們的父母,甚至說先有墮落犯罪的父母,才有墮落犯罪的青少年。這便把青少年犯罪的責任全諉於父母身上,惟聖經自有公論,明言塑造生命和建立品格,父母、子女雙方都有責任。
(一) 生命陶造.父母有責 (13-14節)
在探討聖經教導父母,要如何克盡己職塑造兒女的生命之前,請先參閱箴23:12,這節經文提醒身為父母的,要懂得先領受神的訓誨,然後按照神的心意來建立自己的品格和操練自己的靈性,個人有了良好的德性才有力量塑造兒女的品格和生命。有許多身為父母的,自知個人的生命和品格出現問題,不欲兒女步自己的後塵,便把兒女送到教會去接受生命的陶造,自己卻不涉足教會。父母拒受造就,不重視個人生命的建立;這又怎會有能力建立下一代的生命呢?父母在家庭堶滬n的責任是教導兒女,這就是神交付的任務,要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養下一代。倘父母把首要責任放在賺取金錢上,而忽略了教育兒女,致使他們墮落犯罪,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學校雖然公認學生的道德教育極之重要,可是實行起來卻受到許多掣肘,因此唯有消極地將品格有問題的學生交給社工輔導。所以現時的教學趨勢,一般都是抱著教學生做事而非教學生做人的態度。而究其實,學校、教會不過都是協助父母教導兒女,最終的責任仍在父母身上。兒女屬靈方面的失敗,父母更是責無旁貸,馬克斯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馬克斯生而為猶太人,自小與家人一同到猶太教堂崇拜,惜其父親並非委身於信仰而是利用信仰,視信仰為生命的點綴品,為了與路德會的商人打交道而轉到路德會崇拜。馬克斯目睹父親因此而離開猶太教堂,心靈受到很大的創傷,後來竟成了無神論者,且在英國著成<共產主義>一書,影響政壇數十年。
嬰孩自出娘胎,就曉得以哭聲來操控父母,若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不加以管教,他們長大後便會以反叛、離家出走、自殺等來威脅父母,借此博取父母的注意和關懷。耶利米廿歲那年,神呼召他起來做列國的先知,他說自己尚屬年幼。所以當孩子一天還未離開父母,過獨立生活之前,心境尚是年幼,仍需父母積極地嚴加管教。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14節)提起用杖責打(體罰)兒童,我們便很怕會觸犯法例,但現代的教育專家也同意,給犯了錯、未懂事的孩童施予毋礙心靈的體罰是必須的。正如神多次用愛來招聚和警告祂的子民,可是他們驕橫悖逆,最終迫使神用殘酷的亞述作為祂怒氣的杖來管教他們。刑罰要因人而異,部分兒童視不准打電話與同學交談比用杖打的刑罰更大。初生嬰孩非常活潑可愛,純潔像一張白紙,但是聖經提醒我們,每個人都帶著罪性來到世上,若不及時施以管教,任由他們被罪性所扭曲,到長大後才加以糾正那就倍加困難了﹗
越來越多人相信胎教的重要性,分析家認為八成半成年人的品格在六歲以前已經鑄成。基督教教育專家指孩童在五、六歲期間,便可理解何謂罪人,懂得向神認罪。但可惜很多家庭,孩童在這最需要管教的階段,也同時是父母事業發展的黃金期,因此父母便輕易地把管教的責任交給學校、教會和傭人。須知年紀越大管教越難,信主的機會率也越低,所以在孩童六歲之前塑造他們的品格最為重要。昔日耶穌在世之時,有人帶著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給他們按手祈禱,門徒卻責備那些人。然而耶穌並不輕看孩童,祂說:「讓小孩子到我這堥荂A不要禁止他們。」耶穌珍惜孩童的小生命,因他們的生命最容易塑造,便歡迎他們。兒童自小建立起良好品格的根基,將來才會有優異的成績、成功的事業和幸福的婚姻。「你要用杖打他,他必不致於死」這節經文非謂父母可以任意責打兒童,他必不致於死,因為「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14節),意謂刑罰要帶有正面的作用,有紀律的操練。嚴格訓練的目的是叫孩童不走滅亡的道路,而走神永生的道路,免下陰間,熱心愛主。
孩童得不到父母的管教,便易受朋輩的影響,結交了損友,終致沈迷於黃、賭、毒之上;不但影響身體健康,更使生命短促。嚴厲的責罰是生命管教的一部分,主要是訓練孩童過一個有紀律的生活,但刑罰不要在盛怒之下進行,不然就淪為洩憤的工具,達不到管教的目的。世界著名學府哈佛大學不是單收成績優良的學生,乃是收成績中等和多元智能發展良好的學生。聖經教導我們管教孩童,讓他們過一個有紀律的生活,使他們懂得操練自己,香港的兒童平時要得良好的紀律操練,最佳的方法就是幫手做家務。有時神會用挫折和失敗來操練一個人的生命和品格,當孩童遭遇挫折和失敗時,不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建立溫室,因為在溫室埵赤曭澈臚l不會成才;父母只需幫助他從挫折和失敗中成長,便已足夠。林肯被譽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他自小和從政都經歷過無數的失敗,最後才獲得成功,因為挫折和失敗的經歷使他日後不論遭遇任何困境,都能屹立不倒。他自幼家貧,居無定所;七歲便開始做工幫補家計;九歲母親離開世界,他曾說:「我今日成了何等樣的人,是我母親一手造成的。」意思是他母親在他九歲之前對他的影響是一生之久的;二十歲在雜貨舖打工,很快便被辭退;他很想進入法律學院進修,但卻學歷不足;廿三歲向人借了一筆錢與朋友合夥做生意,三年後朋友離世,留下一筆債項要他清還。在婚姻方面:他追求一位女士四年,然後向意中人求婚,結果被一口拒絕。他一生之中經歷了重重失敗,五十一歲才當上美國總統,神用困難、挫折和失敗操練他的生命,使他成為一位嚴於律己的人。嚴格的管教不是目露兇光、發洩怒氣的模樣,乃是流著眼淚、愛心的管教,倘若刑罰孩子要捱餓一餐,不准吃飯,就陪他一同捱餓,不要在他面前大吃大喝,這樣孩子才會深深地受感動。
(二) 生命陶造.兒女有責 (15-16節)
生命的陶造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兒女的責任。年青人最高的價值觀是追求心存智慧,因為「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敬畏神,內在生命充滿智慧,遵行神的旨意,按照神的心意過生活,讓神的真理來塑造生命和建立品格。心存智慧是追求品格的建立,是生命中最高的價值,惜時下的青少年很難以追求心存智慧來作為他們最高的價值觀。他們追求名利,以社會地位和所擁有的財富來定一個人的身價,結果碰得焦頭爛額,一敗塗地。神重視我們的品格,將來我們不能帶著銀行戶口的數字或學位去向神交賬,當見主面的時候,神要問我們是否一個又忠心又良善的僕人。父母不能以威迫利誘的方法迫使兒女參加教會聚會,上佳之策就是以身作則,樹立良好榜樣,引導渴慕真理,追求智慧。這樣,他們便會自發性地建立自己的品格;參加教會聚會、禱告、讀經和靈修。這兩節經文講到言為心聲,一個追求建立良好品格和屬靈生命成長的年青人,口會自不然吐出誠實正直、造就人的說話來。他欲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追求靈命、品格長進是為討父母歡心,與父母的關係充滿愛和溫馨,他愛父母也愛神。基督徒父母最關心兒女靈魂得救的問題,當他們見到兒女敬畏神,品格成長時內心是何等的喜悅。一位讀幼稚園的小朋友,他盡力做好功課是為要討爸爸的歡心,留心聽故事目的是要回家複述給弟弟聽,他為了愛而在學校媔啎O讀書,這是一個何等溫馨的家庭。
原來在神的設計堙A愛是家庭成長的元素,生命能力的來源。一個在網上流行但經證實真有其人的故事:話說一對基督徒夫婦育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後來,這位母親再度懷孕,夫婦倆除了為這未出生的小妹妹準備一個舒適的房間、衣物和嬰兒用品外,更經常教三歲的哥哥伏在母親的肚皮上唱歌給妹妹聽,培養他期待妹妹來到他們家庭的美好情操。不幸地,妹妹出世後便有生命危險,經過醫生多番搶救無效,並吩咐這對父母要為初生嬰孩準備後事。身為哥哥的想起妹妹,很想唱歌給她聽,媽媽也想哥哥在妹妹離世之前為她唱最後一首歌,於是鼓起勇氣帶著三歲的哥哥,穿起防護的袍子進入深切治療室為妹妹唱歌。初時受到護士長極力阻止,但由於媽媽堅持要這樣做,使這妹妹可以重溫經常在母腹中聽哥哥所唱:「你是我的太陽,你是我唯一的太陽,在天色陰暗的時候,你使我快樂。」當妹妹聽到這首歌時,她便由奄奄一息、脈搏混亂進展到趨於穩定,經過一段時間後更完全康復。這個故事教我們認識愛的能力何等巨大。求主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愛的家庭,幫助兒女建立美好的靈性和良好的品格。
做個超凡脫俗的時代青年
【經文 箴 23:17-2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上星期我們思想到箴言本章13節至16節之經文,特別教導父母如何幫助小朋友建立品格,而今天傳講的信息,對象則以年紀較大的年青人為主。聖經對年青人之年齡沒有清楚的界定,先知耶利米二十歲還自稱年幼,每個國家定義年青人的年齡均有不同,所以不必為年青人之歲數而爭議,最重要是心境年青,那管是八、九十歲呢?那麼怎可成為這個時代超凡脫俗的年青人,為主作見證,榮耀神的名呢?數千年前所羅門記載聖賢先哲的話,與今日之年青人又有何關係呢?難道他們已預知現今年青人的需要嗎?每一個時代均有其獨特之文化,六十年代有嬉皮士,後有優皮士,而近今則有X一代,Y一代,E世代等年青人。最近西方社會更發現年青人之青春期已延伸至三十多歲,隨著時代變遷,年青人之狀態、需要各異。究竟進入新千禧年代的年青人與昔日之年青人有甚麼不同之處?請聽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怎樣形容當時的年青人,他說:「我們的年青人愛好奢華,態度欠佳,藐視權威,不尊敬長者,不愛運動,祗愛空談,兒童成為家中之
(一) 克勝罪惡 (17-18節)
現今的世代罪惡充斥,若不能克勝罪惡,如何能成為有見證、為鹽為光、超凡脫俗的年青人呢?17節說到:「心中不要嫉妒罪人,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這節經文無疑已把聖經整個聖潔觀、成聖觀清楚地表達出來。聖潔就是遠離罪惡,歸向神,聖潔有切開,與罪惡分割之含意。如何成為聖潔呢?經文並非叫我們不要犯罪,乃是叫我們不要嫉妒罪人,因為嫉妒罪人,可以引致犯罪。為何會嫉妒罪人呢?原因是(1)人享受罪中之樂:作惡犯罪叫人開心暢快,若果「罪」本身沒有吸引力,人們就不會犯罪了。(2)未受神之懲罰:詩篇七十三篇說到當我們眼看作惡多端的人,家境富裕,又能開懷地享樂,離世時又沒有任何痛苦,且力氣壯實,於是內心就憤憤不平。如何能勝過種種罪惡呢?辦法很簡單,只要終日敬畏耶和華,便能克勝罪惡。當我們叫年青人遠離罪惡的時候,必須要帶領他們尋找一些正當的活動來填補心靈的空間。有些年青人信主後走回世俗的道路,就是因著父母種種的規限,又可能是父母或教會缺乏給予他們一些健康活動的指引,導致他們反叛父母,離開教會。所以為父母者必須培養子女走合神心意的路,才能幫助他們達致敬虔愛神的地步。青少年中心的設立就是讓年青人遠離世俗的誘惑,以教會的活動來滿足他們的心。
「終日敬畏耶和華」是一個決心,先要下定決心才能遠離罪惡,但此非容易之舉,乃因世人都有犯罪之傾向。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神學家加爾文,在其所著<系統神學>裡,序言曰:「雖然全世界都作惡犯罪,但神已經在人類的經歷裡教導我們,一同與群眾犯罪的,結果是與群眾一同受神的懲罰。」歷史記載挪亞時代洪水毀滅世界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嗎?當我們下定決心,便要付諸行動;要終日敬畏耶和華,為何要「終日」呢?因為「終日」就表示堅忍,站立得穩,失敗了重新開始,繼續努力,養成敬虔的習慣。譬如說,每天靈修,操練自我,遠離罪惡;否則罪惡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成為捆綁。當你能敬虔度日之時,內心必定充滿喜樂、自由、釋放,身心靈皆健康,因為行神所喜悅之事就定必勝過罪惡。年青人之所以失敗,在於不能堅持到底。從前犯罪是「向下望」的日子,現在要「向上望」,要終日仰望耶和華,因為神的報答必臨到我們身上(18節)。人生路上不免遭遇逼迫、困難,但神應許我們至終必有善報。正如約瑟、大衛同樣遭受諸般的患難和逼迫,只要我們效法他們,盼望前面未來的事,我們的指望是不會斷絕的,因為神的恩典是夠用的。
(二) 建立人生目標 (19節)
人生就如神為我們安排的一條長路,走路的人應該有目標、有規範。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可否來到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走一條正確的人生路。生命的選擇就是一項投資,生命不在乎長短,主耶穌在世亦不過是三十多歲而已,最大的關鍵在於人生是否有意義。生命的投資是一項抉擇,重其「質」而不重其「量」,人生的「質」在於懂得選擇;要珍惜光陰,因為沒有人知道自己在世之年日,生命是不可以開源節流的。但究竟應如何作生命的投資?如何選擇當走的路呢?今天的經文正如父親向兒子傳授至理明言,令人聯想到海明威的父母也是敬虔愛主的人,同樣給予海明威很好的引導。可惜,海明威最終偏離主道,走上自殺的道路。所以,但凡年青人均須要父母的引導,才能走有意義的人生路。倘父母能以神的智慧指引兒女走智慧的路,子女便當追隨,勿聽世界的聲音;因為世界的路是寬闊、不受約束、無目標、無規範、黑暗而可怕的,最終叫人落在捆綁裡。可是神要我們走的是智慧、狹窄難行、兩邊有峭壁、有神真理規範、有目標、有耶和華帶領、最安全穩妥、充滿光明的路。主耶穌宣稱:「我來是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又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神就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正如保羅說:「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 3:8 )
當我們得救之後,就要尋求神的心意,讓別人在你的工作上看見主耶穌的樣式,人生的規範就是耶穌基督,祂是真理,真理叫我們得著自由,但是很多年青人不願意信靠耶穌,就是害怕接受聖經之規範。昔日之文士法利賽人教人拘守舊約的律法,令人處於重擔捆綁之下,苦不堪言。所以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11:28)主耶穌如何叫我們在這些規條下得著釋放呢?祗要我們願意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主,愛神愛人。羅馬書十三章明說,愛人就能成全律法,當你愛一個人之時就不會犯罪,祗要信靠主,神的愛就會充滿我們。
年青人需要權威和約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人放縱肉體,不受約束,反叛權威,默索里尼和希特拉了解當時年青人其實需要權威和約束,於是很多年青人在他們情詞迫切的呼籲下,甘願接受他們的約束,跟隨他們出生入死。佈道家葛培理也曾說:「年青人就是欠缺權柄和約束,所以悶悶不樂,不知所措,內心充滿挫敗和苦惱。」默索里尼和希特拉之所以能夠操縱意大利和德國,皆因他們掌握到年青人內在真正的需要;給予年青人權柄和約束,就是個中的秘訣。
(三) 逃避損友 (20-21節)
朋友對年青人最為重要,他們年幼時受父母的管教,長大後須要朋友的認同,受朋輩的影響,便喜歡常與朋友交往。這時候,父母的督促若是削弱了的話,他們便很容易結交損友,貽害終生,所以父母在子女的年青期,管教的職責是不可輕忽的。經文提及結交不務正業、好食懶做的朋友,結果只會一事無成,如何能勝過呢?當中有兩方面我們必須留意的,第一就是讓主耶穌成為你的朋友,祂既是我們的救主,又是我們生命的主宰。第二就是讓父母、兒女、配偶、婆媳成為你們的朋友。可惜今天的年青人多與家人為敵,所以且聽聖經的警惕,末世是不解怨、沒親情、恩情失落的時代,很難在這個層面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年青人總是愛享樂,懶工作;他們很羨慕成功的藝人、運動員、科學家的光輝、榮耀,但卻不願意付上任何代價,這就是每一個時代年青人共通的特色。聖經提醒我們,要過一個有屬靈意義,有價值的人生必須有屬靈意義的工作。所謂屬靈的工作,就是為主而作的工,可能為世俗人所輕視,但在神眼裡卻看為寶貴。世俗人認為事業有成,名成利就便是成功,可是經驗告訴我們,這些人的內心竟毫無快樂,原因是所作的並非為主而作,沒有得到真正的滿足感,求主恩待,叫我們超越世俗的標準,做個超凡脫俗的時代青年。
快樂家庭的建立
【經文 箴 23:22-25】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宋美芳姊妹
今天讓我們一同思想箴言23:22-25,經文講到一個溫韾快樂的家庭對我們何等重要。特別在現今這個末世的時代,看到社會混亂,產生許多複雜的問題,都是和家庭有關的,而社會的問題又往往是由家庭問題而來,解決了家庭的問題便能救治社會。當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溫馨有秩序的家庭,使家中每一個成員盡上個人的本分,便能影響整體社會都變得和諧而有秩序。今日,基督徒要在社會中作光作鹽,為著神和社會的緣故,建立一個溫馨的基督化家庭,讓世人看到原來家庭是可以這樣美好、溫馨和快樂的。就讓經文提醒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快樂的家庭。
(一) 秩序導向的家庭 (22節)
「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今日家庭和社會的問題主要在於無方向、無秩序,一個有秩序的家庭必須有方向,而這方向就是從神而來。神在創造世界之初,為求人類的幸福設立了婚姻和家庭制度,當人類按照神的秩序在家庭中運作和生活時,這個家庭必然是溫馨快樂的。尤其要守十誡中的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出20:12)此外,又要聽從保羅的勸勉:「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弗6:1-3上)可見從舊約到新約,聖經對我們的教導是一貫的。神所設計的家庭秩序就是兒女要聽從父母,父母年紀老邁時更應受到孝敬和尊重。
聖經對夫妻關係的描述,以弗所書五章最為清楚,保羅提醒做丈夫的要愛妻子,妻子也要順服丈夫。但保羅的用字並不是要妻子聽從丈夫,而是說作為兒女就當聽從父母。請留意聖經的用字是有一定的含意。在神的設計裡頭,妻子甘願順服一位以神的愛去待她的丈夫,正因丈夫是用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的愛去待他的妻子;妻子自然以愛回應,這就是順服神所設計的秩序。保羅又教為人子女者當聽從父母,對父母唯命是從。作為子女在自立以前,要聽從父母;成家自立之後,也要孝敬、尊重父母,不要藐視他們。神讓父母有他們的位分,在人生旅途上對我們有很多的教導和提醒,他們的見解值得我們看重;所以,孝敬和尊重就是神命定我們家庭運作的秩序。今日社會的問題皆因捨棄了神給予我們的秩序,家庭和社會便趨於混亂了。
最近提到的「反性傾向歧視」立法,其實就是同性戀的問題,有研究指出這種傾向並非天生,而是由後天造成的;極有可能由一個忽略神秩序的家庭中孕育出來。所以,為人子女便要聽從生你的父親,因為在生理上,這是神創造的秩序。 神賜人類自然的定律,所有文明都是一樣的情況,故此,文化縱有改變,但婚姻制度也不該隨之而改變;因為這是神創造的自然定律,絕不能逆轉的。當我們違反神所創造的本性時,就違反了神創造的秩序。
今日,許多家庭出現問題,導致社會崩潰,這是歷史的教訓,可惜人類不肯接受歷史和神話語的教導。歷史印證神起初給我們設立婚姻和家庭,是有真理在其中,也是為了人的好處著想。歷史學家Carl Sinaman專門研究家庭和文明的關係,他寫了一部關於家庭和文明的著作,其中提到以下的家庭狀況會使文明沒落:(1)婚姻不再神聖;(2)傳統婚姻的意義失落;(3)婦女權益運動的盛行;(4)對父母公然的不尊重;(5)青少年犯罪越見猖獗;(6)接納傳統婚姻的人不願承擔婚姻的責任;(7)婚外情日趨普遍。這些徵兆讓我們看見文明的失落。十九世紀英國首相Benjamin Disraeli曾說家庭是文明最好的保障,這說法是對的。其實聖經早已告訴我們,當建立一個按神秩序導向的家庭,這樣的家庭必然美滿溫馨。
(二) 真理管治的家庭 (23節)
「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意謂真理是要付代價, 要得著神的真理就要付代價。讓真理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管理你的生命,讓真理來管治你的家庭,要落實真理管治家庭,便得付上代價。我們得著的真理非用金錢可以衡量,「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沒有銀錢的也可以來。你們都來,買了吃,不用銀錢,不用價值,也來買酒和奶。你們為何花錢買那不足為食物的?用勞碌得來的買那不使人飽足的呢?」(賽55:1-2上)金錢可以滿足肉體的生命,但卻不能滿足屬靈的生命,屬靈的生命裡有一個神形狀的空間,惟獨是神才能夠填滿。聖經教導我們要買真理,當我們沒有按照神真理而活,在神的原則上作出妥協時,我們便出賣了神的真理。在神的國度中,被神使用,領受神恩典的人,都要付上生命的代價。這與耶穌所說到天國的比喻不謀而合,「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太13:45-46)屬神的人應當曉得,屬靈的恩典是寶貴的,要付出重價才能得的。
究竟如何付代價呢?經文說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這個真理為我們帶來智慧,人類最大的智慧就是敬畏耶和華。「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要按照神的真理教導子女敬虔愛神,為人父母都知道這個絕非易事。而訓誨就是將神的真理落實在生命裡,有紀律地操練子女,實踐起來同樣要付代價。神有時用上病痛和困難以訓誨、操練我們的屬靈生命,叫我們更認識神。至於聰明同樣要付代價,聰明在聖經中往往指到明白事理、有屬靈的眼光並有去建立人際關係的見識;有這屬靈上的「情商」(EQ),真是談何容易!你要買真理,得敬虔愛神的智慧;訓誨教我們過有紀律,被真理鑄造的生活;聰明讓你在屬靈上有洞察力,就如舊約中的但以理一樣。究竟我們如何買真理,讓真理塑造家庭?就是為人父母的先得著智慧,訓誨和聰明,活出神的真理,當父母活出神的真理,就是兒女在品格,道德和屬靈上最好的楷模。有些兒女在離開父母之後,就離開神和教會,皆因做父母的之前沒有付代價,讓真理塑造子女的生命,活出神的真理。當父母以真理塑造生命,活出神的真理,兒女的信仰就自然會根深蒂固,因為父母的生命見證著神的真理,活出動人的講章。著名神學家Lewis Smede在見證時提到他的信仰受其雙親莫大的影響。此外,出名的神學家巴特,他著作等身,當有人問及他如何肯定所寫的是真,他只輕輕答道因為母親告訴他聖經真理是真的,故他所寫的便是真。當父母肯付上代價去買真理,讓神的真理落實在生命裡,足可影響他們的下一代。很多人在基督化家庭長大,最終離開神,我們相信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在父母身上找不神和真理。所以,求主憐憫我們為人父母的弟兄姊妹。
(三) 真愛維繫的家庭 (24-25節)
「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 使生你的快樂。」義人是指按照神真理過活的人,為父者能教養出義人的後代,能不雀躍?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基督徒都喜見兒女敬虔愛神,行義,按照神的真理過生活,這是作為父母應有的價值觀。父母先愛兒女,兒女因為愛父母,便願作父母喜歡的事,成為義人,使父母歡喜快樂。這樣的家庭豈非充滿愛,正因為充滿愛,所以充滿喜樂。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必然以真愛來維繫。金錢可以興建豪宅,但祗有愛才能建立一個家庭。愛是肯付出,不自私的,有一種凝聚的能力。用愛來凝聚的家庭,即使兒女長大離開家庭,心仍繫在家裡,所以有愛凝聚的家庭是溫馨快樂的。聖經說:愛是不求自己的益處,祗求對方的益處,愛是立志將最好的給予對方且願付上重價的,因為神也曾付出很大的代價。神愛我們,甚至將衪的獨生子賜給我們,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是神的愛和重價了。求主幫助我們在這個屬靈大家庭中,學習成長、彼此相愛,建立一個屬靈的家,一起敬拜神。耶穌基督曾說教會的記號就是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當我們彼此針鋒相對的時候,就如同出賣了神的真理。所以,我們當在屬靈的家中學習以愛相待,讓我們在這個屬靈的家庭,一同付代價,一同操練,一同凝聚愛。
在墮胎問題上,有關生命究從何時開始呢?這帶來很大的爭議,有謂在卵子受精時,有謂當生命進入世界時,更有謂當家庭中最後一個兒女離巢時,父母才開始去享受生命,所以,父母為了建立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實在付上了莫大的代價。十九世紀,當英國首相William Gladstone在下議院宣佈愛麗斯公主死訊時,他的講詞動人心弦。原來愛麗斯公主在女兒患上白喉症,奄奄一息之際,曾違背了醫生的囑咐抱起女兒並與她親吻。結果,愛麗斯公主不久真的感染了白喉,同樣死於白喉症。愛是忘我的,不計算代價的,公主的母愛正是最佳的寫照;這也是主耶穌基督給人類的愛,就讓我們用這樣的愛去建立我們的家庭。「愛情,眾水不能息滅,大水也不能淹沒,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財寶要換愛情,就全被藐視。」(歌8:7)求主賜給我們有從耶穌基督十字架而來的愛去愛家人,建立一個溫馨快樂的家庭。
情慾與酒精的禍害
【經文 箴 23:26-35】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林蘊詩姊妹
今天信息講及情慾和酒精所帶來的禍害。經文第廿七節開首應加上「因為」二字,因原文本有這二字。為何題及要「將心給我」及「你的眼目喜悅我的道路」哩?因為這兩種罪會嚴重地試探、引誘我們。聖經首先教導我們要走一條委身於神、敬畏神的道路,然後筆鋒一轉描寫當我們生命走下坡,陷於情慾和酒精的網羅時,就是走上了滅亡的道路。只要我們緊記情慾和酒精的禍害,將生命交託神,走神要我們走的道路,便是勝過任何罪惡的良方;這是最徹底的方法,也有預防勝於治療的效用。
(一) 委身之路──勝罪之道
「我兒,要將心歸我」。聖經認為父親有代表神在家中管教兒女的位分,所以呼籲為人子女者,第一要「將心給我」,意即放下你的主權,不要再自以為是任意妄為。讓神管理你的生命,將生命交託委身於神,就像保羅提醒我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一樣,神的思想和喜好便成為我們的思想和喜好。又像主耶穌的宣稱「我常作父所喜悅的事」,這樣就是將心歸向給神。
第二要「喜悅我的道路」。「將心給我」,指要聽從所指教的道路,要察看並喜悅它。「喜悅」也可翻為「細心察看」。這翻譯包含了兩重意思,一是觀察,二是喜悅。不但如此,我們也要細心觀察父親所走的路,他的價值觀、人生目標、處事為人等。基督徒的人生不盡是平坦安舒的,但保羅教我們縱在逆境中也要倚靠神,走神為我們安排的道路,心境上「似乎憂愁,是常常快樂的」。
一個年青人信主以後,放下了不少罪中之樂,但賦閒在家,無所事事,很快就會重投以往的生活模式堨h。所以家長不單要禁戒他們做什麼,更要勉勵他們敬虔愛神,多參予教會聚會,與弟兄姊妹一起敬拜事奉神。神要我們走的是豐盛人生的道路,但今天家長們的失敗,在於忽略教導子女享受這路。罪惡充滿試探和誘惑,也有罪中之樂,今天談及情慾和酒精這兩種罪都有一個共通點,是會帶給人短暫的快樂。人有追求快樂的慾望,聖經告訴我們神造我們在地上為的是榮耀祂,且能以神為樂,但自從人類犯罪墮落後,人將神給我們的本性扭曲了,於是這尋求快樂的慾望便容易變成傷害我們的東西。
(二) 情慾的禍害
神起初造人,將「性」的需要放在人的本性堙A所以神造男造女。「性」本來是聖潔的,是神予人享用的一件美麗的東西。可惜人墮落犯罪後,就把「性」的本性扭曲了,使之變成污穢,損害生命的東西。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西方社會有一種所謂性開放性革命的運動,認為一切性的禁戒均應廢除。十九世紀的人不會公開談論性的問題,但到了廿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人的話題似乎變得無性不歡了。傳媒鼓吹只要釋放自己享受情愛便會得到快樂。若真如此,香港豈不就是樂園!世界豈非快活谷麼!西方國家自性革命後,到了八十、九十年代,有專家指出這原是條走向滅亡的絕路,不會帶給我們真正的快樂。今天,中國的坊間,到處充斥著渲染色情的書籍;網上也有不少對性公開的討論,可見我國現正是步西方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性革命的後塵。為何「性」成為今天人愛談的話題哩?這正正反映出人離棄了神,心靈空虛,失去人生意義,整個宇宙萬物在人看來都是無意義的,便嘗試用酒精和情慾來填補心靈的空間,這其實是絕路,不能滿足人的慾望。
「妓女是坑」(廿七節)。「深坑」是指落到滅亡,墳墓的死亡裡面。肉體的滅亡,禍害只限於今生;更嚴重的是靈命的死亡,痛苦卻是永無休止的。今天很多人因為放縱情慾,引發諸般的疾病,對生命構成很大的禍害。信主的人若仍戀棧舊路,不久便會對教會的聚會失卻興趣;心靈容易死去,漸漸走向滅亡。未信的人若沈迷在以上兩種罪惡裡,要領他們信主是異常艱難的。
「外女是窄阱」。「窄阱」指口窄底闊的阱,丟在裡頭的人根本沒法爬出來,窄阱是指我們泥足深陷不能自拔;無法脫離情慾的罪而言。魔鬼撒但潛伏在我們生命四周圍,乘著何處有隙縫,牠就伺機闖進,好像強盜埋伏要搶奪我們的東西一樣。所以,情慾的罪令人損失嚴重,不但令人虛耗光陰、金錢,更使婚姻家庭、靈性品格等遭到虧損。「她使人中多有奸詐的」,原意是指賣國賣友,不忠的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是彼此忠誠相待,若彼此猜疑互相踐踏,便摧了彼此的關係。情慾的罪錯在先對父母不忠,因為父母不想你走上這路,然後是對配偶不忠。婚前性行為先是對未來配偶的不忠;然後對神不忠;進而對整個社會整個文明不忠。歷史的研究告訴我們,過去多少文明的失落是因為人不重視婚姻、放縱情慾,這個重點不能忽視。
「妓女是深坑,外女是窄阱」。妓女指未婚者,外女指已婚卻有婚外情的人,證明情慾的罪不論是已婚或未婚的都要警惕的。特別是現代的未婚者,普遍對婚姻失去尊重,最容易犯婚前性行為的罪。聖經教導婚姻是神聖的、是神所設立的、是一生之久的。西方社會普遍存在婚外情已不在話下,可惜這情況在香港一樣盛行。有人在美國一處教育水準較低的地方做了一項研究,發現那處十歲孩童中,百分之廿八有性經驗,而到十三歲就有百分之七十六有這方面的經驗,到了十五歲就百分之一百有婚前性行為了。這是個怎麼樣的社會!香港最近也做了一項調查,本地青少年人中間百分之六十五贊同婚前性行為,他們當中百分之十五至廿相信多過一個性伴侶是可接受的。但現實告訴我們,在有婚前性行為的年青人當中,百分之八十的女性希望與對方結婚,但只有百分之十二的男性希望與對方結婚。在這回應的對比中,讓我們看見問題何等嚴重!
為何婚前性行為是嚴重的罪?因為聖經對婚姻有兩方面的定義,一是婚約,然後是成全婚約的肉體關係。神設立婚姻制度時吩咐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這一體主要是指肉體的關係而言。因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六章告訴我們『豈不知與娼妓聯合的,便是與她成為一體嗎?』,這是聖經對婚姻的定義。在神的眼中,婚前性行為破壞了婚姻的神聖。因此,很多教會甚至團體都提倡「真愛可等待」的口號,鼓吹貞潔運動。
綜合多項婚外情的研究調查,有幾方面值得我們留意。第一:半數有婚外情的男士及三分一有婚外情的女士都不是因為對婚姻不滿,而是受了第三者外表的吸引。第二:信主的人並沒有這方面的免疫力,大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本是一個敬虔愛神的王,卻陷在這麼大的情慾危機堙C那麼,一個成熟穩重的人是否就能避免這罪?斷然不是。因為,所羅門王竟在年邁之時,始放縱情慾,廣納妃嬪。第三:婚外情不是男士的專利,女士同樣有這樣的危機。第四:有了婚外情的人較易離婚、且備受情緒困擾、容易對婚姻失望。第五:婚外情帶來的化學作用是短暫的,不過是瞬間的感受而已。聖經教導我們維繫婚姻,不能單靠感情,乃是有賴全人的愛,是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那犧牲的愛。這愛是要付出的,是立志常常將最好的給予對方,只有這種從神而來的愛,才能真正維持婚姻一生之久。如何能勝過以上的罪,26節告訴我們:走神的道,委身於神,是勝過一切罪的不二法門。當我們喜愛敬拜神,真正以神為樂,便不會被這些東西吸引。在實際上有幾方面我們需要彼此提醒,第一我們需要刻意保護我們的婚姻,第二我們要學習尊重並肯定對方,第三要學習相敬如賓,第四要安排彼此共度開心快樂的時刻,第五要立志,彼此同心,一起敬拜事奉神 。
(三) 酒精的禍害
酒精的禍害在哪堙H酒精代表快樂的感覺。人離開神不能以神為樂,一有問題便借酒消愁,是希望抓片刻的歡愉。二十九節用一連串的問題來剌激我們,讓我們知道「誰有禍患,誰有憂愁……」以為飲酒可以紓緩壓力,誰知帶來種種災禍。31-33節告訴我們酒精在感官上有一定的刺激誘惑。「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咽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刺你如毒蛇。」有甚麼禍患呢?三十三節告訴我們「你眼必看見異怪的事,你心必發出乖謬的話。你必像躺在海中,或像在桅杆上,你必說人打我,我卻未受傷。人鞭打我,我竟不覺得,我幾時清醒,我仍要去尋酒。」。很多時物慾和酒精的麻醉,叫我們受捆綁成為它的奴隸。唯一脫離捆綁的方法,是回到二十六節「我兒,將心給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惟有當我們喜悅神的道路時,始能徹底勝過這些罪。
美國一戒酒會的創辦人Bill Wilson,曾把戒酒的經過拍成電影,他曾去信表揚一位著名的精神科醫生 Carl Jung,除了感謝他對戒酒會的貢獻,並告知他曾幫助一名叫Roland的酒徒,Roland就是聽他的規勸追求悔改的經歷才把酒戒了的。當Bill Wilson看見Roland的見証時,自己也正苦於無法戒酒。於是,嘗試參閱William James 所寫的<A variety of religious experience>,書中一句話對他起了很大的影響?「一個宗教經歷是包括把生命交託給神,然後降服在神的帶領下」,他遂禱告求神幫助醫治,不久,發覺自己的酒癮已經戒除,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不再受捆綁。因此他拍了電影、創立這戒酒會。醫生治病,但真正能把我們從捆綁裡釋放出來的是二十六節的提醒?我兒,將你的生命回歸給神。求神管理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謙卑自己到神面前,無論現在我們受到怎樣的捆綁,耶穌基督的救恩十字架的救贖,都能夠釋放我們 。――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