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廿一章
如何活得更精彩?
【經文 箴 21:1-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領受的經文是箴言廿一章一至三節,這三節在整卷箴言書中,成為一種核心思想,教導我們如何活得更精彩。活得更精彩並不是叫我們得著某些好處,或享受更多,因為聖經提到活得更精彩的意義,是指如何敬拜神和榮耀神,並且叫別人在我們的生命中得著好處。讓我們從堂慶月開始的時候,向神許願,由今天起,大家要活得更精彩,力傳福音;使別人透過我們的生命認識耶穌基督,叫神的名得著更大的榮耀。這三節經文,帶領我們思想如何過討神喜悅的生活,成為多人的祝福。
(一) 接受神的主權(1節)
「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好像隴溝的水,隨意流轉。」這堛滿u心」是指君王的思想,是有決策權的。舊約時代以耕種灌溉為主,農夫會因應田地的需要,開放水閘灌溉農田。這婸〝君王也要依照神的心意去做決策,更何況我們?所以,要遵行神的話,因為神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絕對的主權。埃及的法老王雖然硬著心,神仍然行使祂的主權,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彰顯神的榮耀,因著法老王的硬心,反而成就了神的旨意。以色列人被擄到外邦之地,神說時候到了,他們必須返回自己的國土建造聖殿。以斯拉記一開首,神便叫古列王的心轉向祂,接受從神而來的指示和帶領,准許以色列人返回自己的地方,重建聖城。羅波安在位時,一開始便採用嚴厲手段對付百姓,聖經記載這是神在羅波安身上所動的工。或者我們會感到不服氣,以為神在我們的生命中行使主權,我們便成了傀儡,任由神擺佈,殊不知這正正是我們的福氣,因我們是屬於那創天造地的神,祂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絕對的主權。這正如一個愛花的貴族,特意聘請園丁為他管理花圃。園丁悉心栽種各種花卉,定時灌溉,讓花卉開得更美麗,他尤愛其中一種盆栽,每天都會欣賞自己栽種的成果。一天,他發覺心愛的盆栽,竟被人剪掉了花朵,心中又焦急又氣忿,四處追問是誰偷去花朵。當他知道是主人把他心愛的花朵摘去的時候,便怒氣全消,因為他知道,園圃內所有的花,都屬於主人,他只不過是栽種者。
求主幫助我們明白神的主權,當我們信主的一刻,生命便屬於神,我們不過是園丁,只要做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便是了。有時候,我們會埋怨面孔不夠漂亮,或失去了健康,但請緊記,我們的生命是神創造的,祂有絕對主權掌管我們的生命;若我們埋怨神,就是出於對神主權的不認識,把自己當作園主,這樣,生活便不會精彩了。我們應該為自己被神所創造而感恩,因為無論發生甚麼事,神必定知道,祂會在我們的生命中,作隨時的幫助。何況接受神的主權,是理所當然的,祂在我們的生命中,作人生的嚮導,這實在是一種福氣。從救贖的角度來看,神愛我們,甚至將獨生子耶穌基督賜給我們,成就了救恩,叫我們活得更精彩。主耶穌說,若沒有祂的允許,就是一根頭髮,也不會掉下來。人生並無幸運或意外這回事,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中。弟兄姊妹,我們是否願意將生命的主權,交在神的手中,去走人生的道路,讓生命活得更精彩呢?
(二) 活在神的旨意中(2節)
「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當我們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所作的事情時,總認為一切都是對的,但若將生命的主權交在神的手中,對自己的評估便大為不同了。我們要按照神的標準過生活,活在神的旨意中。如何按照神的標準過生活呢?就是依照神的心意而行。第一節的重點是在神方面,第二節的重點是在人方面,這並不是說,我們將所有事情,全推給神後,自己甚麼都不作,乃是要尋求神的旨意。當我們尋求神的旨意並遵行時,我們的人生必定活得更精彩。基督徒的人生,最重要是尋求神的旨意。羅馬書第一至十一章談及神的救恩,十二章開始談到蒙恩得救的人,如何過一個基督徒的生活。這裡包括下面三點:一、「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羅12:1)意思是說,我們要將整個生命,毫無保留地獻給神,成為神的奴僕,完全順服神的旨意。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羅12:2上) 意思是說,當我們將生命的主權交在神的手中時,就不要親近世界,隨波逐流,要多經歷神的同在。三、「叫你們察驗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下) 意思是說,透過讀經禱告的生活,體察神的心意,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行神所喜悅的事,過一個順服的人生。如何順服神的旨意呢?首先從家庭開始,要順服父母,好像耶穌基督在最初的三十年中,順服祂的父母一樣。活在神的旨意中,所得的好處甚多,因為一切好處是從順服而來。枯乾的手得到痊癒,癱子起來行走,都因順服耶穌基督的緣故。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帶領整個民族,就是因為他願意順服,遵照神的吩咐,獻上唯一的兒子以撒。一位出身於羅馬的哲學家及政治家說過:「我們生來便是順服者,聽從神是完全的自由,順服神的人會得著自由,安全和快樂。」意思是教導我們要過一個順服的人生,因為順服就是精彩人生的開始。詩篇121篇多次提到「耶和華」的名字,就是那位與我們立約的神。當我們謹守耶和華的約,在約中生活,就會感到安全,快樂和精彩了。
(三) 做討神喜悅的人(3節)
「行仁義公平,比獻祭更蒙神悅納。」這埵釣熇堣騆,就是說當我們從心裡活出公義公平的生命時,就比獻祭敬拜的行動,更能討神的喜悅。神是賦予的,祂關心我們的生命,過於接受我們的敬拜。一個照著神的旨意過敬拜生活的人,若他不是出於愛,而只有敬虔的外表,是不能討神的喜悅。神喜悅我們從心裡遵行祂的旨意,過公義公平的生活。一位基督徒信主多年,仍沒有讀經禱告,只貪愛世界。一次他闖了禍,得蒙神的保守,之後他便奉獻金錢,參加祟拜,但幾個星期後,他又故態復萌,疏於參與教會聚會,因為他以為可以用金錢和敬拜行動收買神的心,但神絕不喜悅這種敬拜。掃羅王遵照神的命令,攻打亞瑪力人後,卻沒有依照神的吩咐,滅絕亞瑪力人和一切牲畜,反而留下精壯的亞瑪力人和健康的牛羊,用來獻給耶和華,以為這樣必討神的喜悅。但耶和華向掃羅發怒,並透過撒母耳責備掃羅:「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掃羅雖然遵守神的命令,但不是發自真心。基督徒遵行神的旨意,每天靈修,敬拜神,行各樣善事,還是不足夠的。我們要超越這一切,就是必須憑愛心作事,在愛中成長。神喜悅我們從心裡遵行祂的旨意,因為沒有愛的順服是痛苦的,至終要叫我們離開神的道。不要像法利賽人徒有敬虔的外貌,缺乏真正愛神的心。「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便是愛我的。」我們可以選擇作神要我們作的事,而不愛祂,但這種生活必定是痛苦的。求主幫助我們,順服神的心意,過一個精彩的人生。
財富上的三「不」
【經文 箴 21:4-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何惠珍姊妹
這幾節經文提醒我們對金錢財富應有的態度。財富處理不當,可使人負上沉重的包袱。聖經常教導我們對金錢的態度,是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整個的人生。據經文所載: 耶穌基督的教導中約有五分之一的教導是和金錢有關的。
(一) 不為自己求財
在第四節中的「惡人」是指不信神的人或指知道有神存在,但在生活上跟不信神的人沒有分別的人,他們一樣遠離神。「發達」原文指耕種,也可指明燈或生命的豐盛。這節經文說惡人發達,便心裡驕傲,這種心態就是一種罪的心態。當惡人得到財富,甚至認為他的財富是他靠自己能力得來的,所以便傲由心生,趾高氣揚。再者,他求財的目的專為自己而非為神,求得財利也不會將榮耀歸予神;所以他的罪是嚴重的;是自我為中心,好像尼布甲尼撒王一樣,他為自己建造巴比倫城,為的是榮耀自己。尼布甲尼撒王相信所得的天下全憑他一己的能力,直到神教訓他,他才明白過來,無論信神與否,我們所得的一切,若不是神的恩典,任何得到的,都會像浮雲一樣飄泊不定,隨風消逝。所以,我們應首先明白到在金錢方面我們是絕不可以信靠自己的。一個心高氣傲的人,其實活在罪中,他求財但被財所綑綁,被自己的財富所囚禁。
從前有一個叫[John
Vandal] 的美國人,承繼了父親一大筆遺產,並勸服了他五個兄弟姊妹保持獨身,和他一起居住。直至五十年後,他倖存的一個妹妹也在1931年去世了,人們發現他這個妹妹遺產達一億美元之巨,而這個數目在那年代是極其可觀的,但她生前卻活得像個乞丐,只擁有一件衣服,而且是她自己親手縫製的,一直穿了二十五年之久,憑此可說她是一個極富有的「貧窮人」。如果我們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觀念,財富可以令人過失去自由的生活,像被罪惡綑綁的一樣。正如慕迪先生所說,人發了達,擔憂便隨之而來;因為人要用心思想如何保管自己財富,胡亂揮霍又會產生罪咎感,在失去金錢時,又帶來傷痛。太看重金錢是一種錯誤。信神的人應明白神是我們生命的主宰,一切所擁有的都屬乎神,有了這樣的觀念,可使人在價值觀及生活上產生很重大的改變。馬丁路德說過,信神的人在信主後應有三種悔改歸正的表現,第一是心中悔改,第二是思想悔改,第三是錢包悔改。最後一樣是指在金錢的運用上悔改,意思說信主的人在管錢的事上,應將自己由主人的地位降為管家;因為神是我們生命的主人,所以我們的一切東西也是屬神的。管家只從主人錢包領取工資,而不是把錢包的金錢視為己有。耶穌教導我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按照神的原則過生活。讓神成為我們生命的主宰,所作的工都是為神作的,這樣神會將我們需要的東西加給我的,這樣我們自然都可以做到保羅所說的隨遇而安。
歷史上很多人都贊同衛斯理約翰的教訓:「要盡力賺錢,盡力儲蓄,然後盡力捐獻」,他本人就真的做得到,所以,他離世時並沒有留下分毫;他曾說當他有錢的時候便會立即思考應如何捐獻,他覺得如果要將金錢留在身邊,金錢便會進入他的心為他帶來煩惱。
(二) 不求快財
第五節經文所講到的殷勤是指凡事要盡力而為,聖經一向教導我們不要懶惰,並且按正途循序漸進的致富。然而我們要明白到按部就班所行的路是漫長的,相反,浮誇的人行事急躁,貪求快財,不惜挺而走險,發達致富。這可能與現今社會文化鼓吹消費有關,潮流文化鼓勵人追求更新更好的享受,但問題是消費者有否明白自己的需要,有否認清自己的消費能力?商人為求促銷,遂提供分期付款信貸等方法,利便消費者消費,潮流又不斷鼓吹使用信用卡消費,這其實是另類的「快錢」。因為當信貸超過持卡人負擔能力時,他是在預支金錢,信用卡給他帶來快錢,令他可以從心所欲地隨意用錢。聖經提醒我們:這些人至終只會變得貧乏,而很多欺詐案件都是由於受害人本身的貪婪所致,因為他們的心存「搵快錢」的心態。
(三) 不求不義之財
第六節說到以詭詐求財的人,神的刑罰必定臨到。正如以利沙的僕人基哈西貪財,但他貪財後未及回到家,神的刑罰已臨到他身上。猶大因三十塊錢出賣了耶穌,結果也上吊自盡。還有初期教會,在那艱難的時期,當時很多人都願意凡物公用,而亞拿尼亞和撒非喇這對夫婦也決定參予這做法,可惜他們心術不正,為自己留下一些錢財。彼得於是斥責他們,因為他們本不需參予,但既然參予,便不應欺瞞他人。因為他們不是欺哄人,而是在欺哄神,結果神的刑罰臨到,他們就暴斃人前。浮雲是沒有實質的,很快就消失,聖經教導我們不義之財很快就會如浮雲般失落。耶利米書十七章十一節說:「那不按正道得財的,好像鷓鴣菢不是自己下的蛋,到了中年,那財都必離開他,他終久成為愚頑人。」喻意神不會容許我們長久保留不義之財。舊約時代,以色列人被擄後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哈該先知問以色列人為何他們花許多時間建造自己的房屋而神的殿仍然荒涼。這些人也可說是為自己積存不義之財,因為他們回歸本土原意是要重建聖殿,但他們抵後卻只顧為自己積存物質的豐富。結果先知預言他們說:「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舊的囊中。」即使他們辛勤工作,亦會變成一無所得。
敬畏神的人,之所以能夠保留財富,是因為得到神的保守。現今社會、商場上欺詐的行為,人人為求賺取快錢,不惜賄賂、賣假貨,致令社會人士失去信心,影響整個社會。不少名人甚至因有不當或欺詐行為以致身敗名裂,他們雖然知道行為不當,但為了盲目追求金錢而甘冒犯法之險。但神已警告,這些人所得的財富必如浮雲般轉眼消散。可惜今日社會,普遍人雖然知道後果嚴重,但仍選擇走這犯罪的道路。生活上許多不誠實的行為,如以假文憑找工作,濫用公司資源為己所用,盜竊公物等,本質上也是為求不義之財,這些行為在社會上極之嚴重,卻很普遍。有些人認為一個國家,只要軍事強大,便可興盛,其實是個錯誤的看法,因為聖經上說明「公義使邦國高舉」,強大如羅馬帝國,卻因為道德淪亡,終致家庭敗落,甚至整個國家、社會也就從此一蹶不振了。求主恩待我們能做到金錢上這三個「不」。
罪的真面目
【經文 箴 21:7-1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余曼麗姊妹
現今的世代,人們都不喜歡談論罪;然而,罪是人類生命中最現實的問題,無論信主或是未信主的人都受罪的困擾。聖經告訴我們,不論人身體的疾病,心靈的軟弱,都是罪帶來的,罪是一切禍患的根源。罪的嚴重性,可從神如何拯救我們脫離罪得知。神讓祂獨一摯愛的兒子降生為人,犧牲性命在十字架上,為洗脫我們的罪。人若不肯信主,便容讓罪把人帶到永遠痛苦的地獄裡去。正因如此,我們今天要面對罪惡的真面目。
(一)罪是作繭自縛(7節)
「惡人的強暴,必將自己掃除,因他們不肯按公平行事。」罪是作繭自縛,罪是自作自受,不能推卸責任。惡人是指不敬畏神的人,或是信神後墮落犯罪的人。上一節(箴21:6)說惡人往往用詭計陷害人,詭計是隱藏的,強暴是公開的;犯罪愈陷愈深,由隱藏變成公開。聖經提及罪會發展到有敵基督的出現,那是一切恐怖罪惡的化身,抵擋主,自稱為神(帖前2:3-4)。耶穌早已預言無法無天的世代,暴力昭彰;車臣游擊隊公然亂槍射殺兒童,就是明顯的例子。
聖經上說罪「必定」將自己掃除,是必然的,是神的定律。在屬靈的關係上,罪是反叛神,是不公平的待人,剝削人應得的,因人「不肯」按「公平」行事。人常辯稱他犯罪是社會做成,或諉罪於不良社區環境中沾染了惡習。這個自辯在法庭上或許可讓法官酌情處理;但在神面前卻不可能。犯罪者也有直認自己蓄意犯罪,皆因受了魔鬼撒但的試探。正如始祖亞當向神辯稱:「是造給我的女人讓我吃禁果」;夏娃則說:「是蛇引誘我」。十四世紀,比利時境內有一貴族,兄弟二人不和,終告決戰沙場,結果兄長敗陣成了階下囚,被拘禁於囚室之中,其財產、土地全歸弟弟所有。弟弟對被囚的兄長說:「若你願意,可隨時離開。」然而,兄長身材驚人,嗜吃如命,拖巨大的身軀,使他不能從窗戶或大門進出。而弟弟卻依舊每天把美食奉到兄長面前。有人怪責弟弟為何如此殘酷對待兄長;弟弟解釋只要兄長自律,少吃一點,他定能走出大門。可惜兄長每天繼續享受佳餚,如是者十年過去,直至弟弟失勢,兄長獲釋,但他已失去健康,一年後便與世長辭。作為兄長的不能怪責弟弟,要為自己負責。
(二)罪是迂曲的路(8節)
「負罪之人的路,甚是彎曲;至於清潔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路是人走出來的,罪可說是累積的結果。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清潔人所走的正直路,另一條是負罪者所走的彎曲路。罪就是那迂迥曲折的彎曲路。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是追求平安、美滿、豐盛、精彩的人生,用以榮耀神。神告訴我們,人要達致精彩的人生很簡單,只要走正直路,跟隨主,按神的旨意、聖經的話語去過生活,很快就到達目的地,這是聖經的應許。可惜現今很多人選擇走背叛真理,離開真理的彎曲路。當人離開神,不按照神的原則過生活時,就是走彎曲路,危險在於愈走愈遠,終致迷途。
彎曲路是如何開始的﹖有人不肯公開信主,選擇心裡相信,待日後要作的事辦妥才公開表示信主。另有人信主時積極事奉,畢業之後拼命建立事業,待自己興家立業之後才恢復事奉敬拜神。又有人做工時也積極事奉,親近神,但成家後以家庭為重,專心建立家庭,日後再全情投入。亦有人推說退休後才參與事奉……最初走這彎路的時候,尚會有不安的感覺,但習慣成自然,成為個人品格的一部分,漸漸便很享受這「罪中之樂」。當人走這迂迥的路,會陷落至極深的罪惡之中。當泥足深陷時,仍相信自己是一個好人,所幹的盡都正確,這景況才是最可怕的。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沒有人能到神的寶座面前宣稱,我比盧梭更好。」即是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人。當他知悉自己來日無多之時,便說:「對於一個一生無悔、又不會自責的人來說,死是何等快樂的事情。」他毌懼死亡,臨終前且禱告說:「永恆的存在者:我將我完全聖潔的靈魂回歸在你的手中,我維持這聖潔的靈魂就如當初你將聖潔的靈魂賜給我一樣,就讓這樣的靈魂得以享受你的福樂。」何等有把握,何等自信,自覺何等好人。但讀歷史的人告訴我們,盧梭並非重生得救的人。他耽於肉慾、誨淫逸、倡自殺;活在放肆、淫蕩中逾二十年之久,他非婚生的私生子不計其數,全交由棄嬰收留所撫育成人。由是觀之,他確是個卑鄙、陰險、虛偽、褻瀆神的人;墮落犯罪至此,反倒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走犯罪迂迴的道路至此,真是情況堪虞。相反,以賽亞先知看見神坐在寶座時,他回應說:「禍哉!我滅亡了!」(賽 6:5)一個愈親近神的人,愈覺自己不配;一個愈遠離神的人,愈覺自己了不起。
(三)罪有分隔的力量(9節)
「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婚後夫婦間有爭吵,作丈夫的寧可讓出寬闊的房屋予妻子,自己住在屋頂,這可看到罪的分隔能力。聖經上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連合」有「強烈連合」之意,強烈如膠水膠結在一起般,不可分割。罪竟能把將強力膠水黏結在一起的婚姻破壞,罪有何等強烈的分隔力!以下分述幾種罪的分隔能力:
1.獨處
在繁囂的世代裡,人每天有短暫的獨處時間,親近神,是好事,目的是為了更愛神。但有些獨處是不好的,例如有人認為成長班的成員不屬靈,因此選擇離開,在家中獨自讀經、祈禱,不與他人為伍。然而,真正思想成熟的人應是走進不成熟的人群中,幫助他們成長。選擇將自己抽離,自以為是,是何等的可惜。當然,最不成熟的獨處是犯罪的獨處。
2.疏離
這是指生活在人群當中仍感到孤單,沒有歸屬感。不少人總覺得,教會或成長班的人喁喁細語、感情融洽、夫婦恩愛;但自己卻無人關心;這種疏離感會令人很快就離開。
3.分離
不恰當的分離如本節經文所述的夫婦分開居住。離婚,是神不喜悅的。子女離家出走,是因家庭出現問題。
4.存在的孤單
這是哲學家及神學家認為最嚴重的一種分隔能力。存在的孤單正是人遠離神的日子。無論你生活如何美好,每天與朋友相聚活動,但夜闌人靜時,心中仍忐忑不安。為什麼人活在享受中,被朋友簇擁,親人痛鍚,但仍感到空虛﹖原因是沒有神、遠離神。直到有一天他返回神當中,就如魚得水,存在的孤單就消失了。存在的孤單,聖經稱之為屬靈的死,與神脫離關係。罪讓人與神分隔,就帶來存在的孤單。一個沒有在神面前接受主基督救恩的人,離世時肉體與靈魂分開,不單是肉體死亡,靈更是「永死」,進入永遠的痛苦中。
如何能克服罪帶來的分隔﹖透過耶穌基督十字架。接受基督的愛,捨己,天天背負十字架,跟從耶穌基督。捨己的意思是「付出」,如主基督一樣,這就能克服婚姻、家庭及工作上的一切分隔。求主將愛賜給我們,俾能勝過罪所帶來的一切分隔。
(四)罪是愛的失落(10節)
「惡人的心,樂人受禍,他眼並不憐恤鄰舍。」罪是關懷的失落。愛的極端是仇恨,罪的極端也是仇恨,但仇恨並非最嚴重的罪,有較仇恨更嚴重的罪,那是漠不關心。有一位作家說得好:「毌懼仇敵,最壞的結果不外乎把你殺死;毌懼朋友,最壞的結果不外乎把你出賣;然而,最可怕的卻是漠不關心。」正因我們漠不關心,緘默面對仇殺,面對出賣朋友,因此社會上出現更多的仇殺,更多的出賣朋友。人類最嚴重的社會問題是閉關自守,自掃門前雪,因此有環境污染、貪污、破壞商業秩序等問題陸續出現。人自以為我沒有陷害人,只是幹自己的事,法律也不能制裁。但神的看法不一樣,神的法律可以制裁。末後大審判時,那些被排除於神國度的「山羊」並非殺人放火、貪污、賣假貨的人,乃是當別人有需要時,沒有給他裹腹、給他水喝、給他衣穿、給他住宿、沒有照顧病患者、沒有慰問被囚的人(太 25:31-46)。
真正安定繁榮的社會不能單靠法律,法律有很大的限制。美國麻省曾發生一樁案件:有人在碼頭側旁不小心被繩子絆倒,失足掉到海裡。那人不諳游泳,拚命掙扎著浮出水面高呼求救;適其時碼頭上有一位年青人,靠在沙灘椅背上看報曬太陽;明明聽見遇溺者喊叫,卻只瞟了他一眼,又繼續低頭看報。那遇溺者不斷掙扎呼喊,可惜沒有人肯施以援手,終致溺斃。遇溺者的家人及後得悉,那年青人泳術精湛,但卻不肯救助別人,不值他的所為,遂入稟法院。當然,在法理上,法院無法起訴他,因為他並無推人下海,導致他人死亡。但這件事卻一直引起公憤,令人嘩然!
由此引伸,在神面前,人自問沒有犯法就可擺脫罪麼?若我們的表現像祭司、像利未人(路10:30-37),神會定我們的罪!我們可以對今天社會上無數失喪的靈魂漠不關心,對飢餓的人漠不關心,對貧富懸殊的境況漠不關心,法律並不能制裁我們;但在基督的審判臺前,神不會饒恕我們。主耶穌基督充滿慈愛,祂在世時並沒有待在自己家中,等別人來尋求衪幫助;而是進入人群中,尋找最需要幫助的人,照顧無人願意照顧的人,這是耶穌為我們豎立的榜樣。讓我們脫離這漠不關心的罪,進入人群中,教人認識主基督,讓人感受到我們如主耶穌基督一樣去關心人。
克勝罪惡
【經文 箴 21:11-1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罪是人生命中最大的敵人,是人類社會一切禍患的罪魁禍首。經文(箴21:11-13)提醒我們,人可以勝過和克服罪,全是神的恩典!所以我們應盡力克服生命中的罪,勝過在社會中察見的罪惡。
(一)靈命成長克勝罪惡(11節)
「褻慢的人受刑罰,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慧人受訓誨,便得知識。」經文告訴我們要克勝罪惡,唯有讓屬靈生命不斷成長。這節經文提到三種人:第一種是褻慢人,他們不信並蔑視神的真理。第二種是愚蒙人,是箴言所指心志未成熟,人生經驗不足,容易為罪所勝的青少年人;也可以指信主日子尚淺的信徒。第三種是敬虔愛神、生命邁向成熟的智慧人。這三種人神都有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使他們的生命不斷改變和成長。
褻慢人受到刑罰,是因他們蔑視神的律法,犯罪而墜落在罪的深淵,所以要承受神的刑罰。舊約中法老王因神藉摩西施行的十個大災難,才肯勉強讓以色列人離開埃及,但因他的愚頑不肯悔改,神便讓極重的刑罰臨到他和他的國家,使追兵全軍淹沒在紅海中。信徒軟弱時生命也像褻慢人,但我們有屬靈的根基也有悔改的機會,就像大衛陷落在罪的深淵時,殺害將軍並奪其妻子,當他悔改雖然不能逃避神的刑罰,但免卻神對不肯悔改的人嚴厲的審判。新約中的彼得和猶大,他們都出賣主,彼得肯流淚痛悔,猶大卻選擇上吊,結局有明顯的分別。神的刑罰臨到,當中也包括了使人的生命有改變。
愚蒙人得智慧,是因他們看見褻慢人受刑罰,而得警剔和鑑戒。聖經記載的不僅是敬畏神的人,也有墜落犯罪者,為使我們因此得教導,特別是對青少年和初信者的幫助最多。
林前十章提到,神將以色列人在曠野如何犯罪頂撞衪的事情記載下來,為的是要警剔我們末世的人不要犯這種罪。保羅告訴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刑罰來到)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正面的榜樣對年青人生命成長是重要的,基督降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活出神的道,讓衪的生命成為我們的榜樣。因此,作為教會的導師活出榜樣是極為重要的,榜樣是最好的釋經書!
智慧人受訓誨。訓誨是指示和訓練,智慧人願意接受人的訓練,以操練自己的屬靈生命。他因此得到知識──讓生命不斷成長的知識。為甚麼智慧人生命會不斷成長邁向成熟?是因他們的謙卑。訓誨也有參與的意義,就如一同查考聖經時發現神的真理,並將之成為生命的一部份,其意義跟聽來的便不一樣。邁向成熟生命的人有這些特質:時常感到生命的不足和欠缺;不斷經歷屬靈生命的新體驗。生命不斷成長是克服罪惡的最好方法,生命成熟的人容易離開罪惡。
(二)確信神的公義和審判(12節)
「義人思想惡人的家,知道惡人傾倒,必至滅亡。」義人可譯為義者,聖經中的義者有時是指神自己。神鑑察惡人的家,看見他們極多的罪惡,便將他們傾覆以至滅亡。中文聖經翻譯義人為屬神的人,也有其意思的。一個義人當他思念惡人的家,便知道神是賞善罰惡,確信衪的公義並有審判,這正是勝過罪惡非常重要的一環。基督徒在充斥罪惡的世代中,看見惡人犯罪卻不受罰,他們對神的公義發出質疑,並感到犯罪有益!壞人亨通好人受苦,詩人也有L烈的感受,並寫下詩篇七十三篇:「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他們不像別人受苦,也不像別人遭災。……他們的口褻瀆上天,他們的舌毀謗全地。……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示無辜。因為,我終日遭災難,每早晨受懲治。」 如何克勝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經文告訴我們:義人思想惡人的家。意思是用耐心觀察壞人的結局和他們家中發生的事情,便可得知神有公義和審判。惡人的惡行影響他們的下一代犯罪作惡,因此兒女受罰。惡人亨通,兒女、家庭卻受災難,他心堛熊h苦豈不是更大!
為何義人、好人犯了輕微的罪,神的刑罰便立即臨到!在人看來雖然感到不公平,然而人卻要感恩。惡人不即時受罰,可能神憐憫他等待其悔改,也可能神要放棄他。敬虔愛神的人稍有歪念,便有神的管治使他悔改回轉,這是何等美好的事,因為神彰顯衪的慈愛。我們能明白其中道理,就會確信神的公義和審判,避免落入罪惡之中。
美國紐約曾有人進行研究,就是把兩個家庭的後代作比較。Max Jukes和他的太太曾入獄,他們既阻止兒女到教會,也沒有甚麼做人的道理教導他們。在其1026個後代中,有300人曾入獄、190人作娼妓、680人醉酒,耗費了政府42萬美圓以處理他們的問題。另一位則是人所共知的愛德華玆,在他929個後代中,有430人是牧師、86人是大學教授、13人是大學校長、75人為著名的作家、7人為國會議員、1人為副總統。當我們觀察這兩個家庭,便可知道神有公義和審判。
基督十字架表明了神的公義和審判,按照衪的法律罪的公價便是死。所以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到世上來代替我們的罪接受刑罰,釘死在十字架上。因此,我們確知衪是公義和審判的神,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便不會輕易犯罪。
(三)愛是滅罪的行動(13節)
「塞耳不聽窮人哀求的,他將來呼籲也不蒙應允。」神對人的要求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迦書6:8)沒有憐憫和愛心的,他們對窮人的哀求塞耳不聽。罪其中的一個特點是愛的失落,漠視人的需要。耶穌講述愛人、愛鄰舍時,便提到祭司、利末人忽視那在路邊被賊打傷的猶太人。基督的審判:若有人看見別人飢餓不給食物,口渴不給水,赤身露體不給衣服,在獄中不探望……。這一切都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神的審判卻要臨到。對人漠不關心的,不會得到神的憐憫,這是神的原則。在馬太福音十八章提到一位欠王一千萬銀子的僕人,得到王的免債。但他對欠其債十O銀子的同工,卻捉拿他下到獄中,王知道了便非常憤怒。不肯饒恕別人,神也不會饒恕他。
經文提醒我們要關心他人,愛的關懷是消滅罪的最好方法。一個真心愛子女的母親是不會做傷害他們的事情,父親真心關懷家人便會希望他們得到最好的照顧。世界上的罪都因自私自利而來,我們若有捨己的愛立志將好處帶給別人,自私自利的罪便被消滅。如何勝過家庭婚姻的罪?回到神起初(創世記第二章)設計婚姻的原意便可以。成熟的人不再自私可以過獨立的生活,便可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這種愛與成為一體的連合,就是克勝婚姻和家庭的罪最有效的方法。婚姻並非愛情的墳墓,卻是自私自利的我的墳墓。當人與基督連合,便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堶惇。婚姻的連合也是這樣不再是我,因彼此已融合在一體的愛中。
基督在聖經中告訴我們,舊約有兩條誡命是很重要的:愛神;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又愛鄰舍如同自己。愛是從神而來,當我們愛神並經歷衪的愛,便得到屬靈的保養,更有力量愛鄰舍、愛別人。愛是滅罪最大的能力,基督在十字架上已廢掉一切的冤仇,使我們與神和好,因此我們得以用愛尋求與人和好,求主不斷的教導和提醒。
沒有明天的人生
【經文 箴 21:14-1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黃碧雲姊妹
今天我們一同思想箴言廿一章十四至十七節,四節經文中帶出一個共通點,就是世人做事只顧眼前而妄顧後果,此乃多人的通病,亦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我想這是我們從始祖亞當夏娃遺傳所得,夏娃見果子好作食物且悅人眼目,遂順從魔鬼引誘,以為食了禁果會多得智慧,她貪圖眼前的好處,並無多作考慮便將禁果摘下與丈夫亞當一起品嚐,豈有想過後果嚴重!直到今天,我們仍承受了始祖妄顧後果所帶來結果,使我們被罪所用。求主幫助我們能從這幾節經文學習如何逃避這方面的軟弱!
(一)只求化解今日的危機(14-15節)
經文中指出當人處於危機當中,往往設法以最快的方面去化解,不惜暗地裡送禮以圖自保。送禮和賄賂兩者之間只差一線,差別在於送禮者的動機,若果送禮是出於尊重和欣賞對方,並無他意,這份禮物就純然可以接受。相反,如果「暗中」送禮的目的有損公義,破壞法紀,這就是行賄!試想若有人犯法,為免受刑罰而賄賂法官,而法官則秉行公義,不受賄賂,此舉豈不大快人心?作孽的理當受到應有的懲罰!可見為了解決一時的危機所作的決定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求主幫助我們每當作決定之時能作周詳的考慮,勿為了快速脫險,不惜以身試法,結果反而招致良心不安,身敗名裂,甚至被判死刑,背負這一生的罪咎,後果真令人不堪設想
對於求學時期的年青人來說,他們的重擔莫過於考試,為了考試合格而不惜作弊的大有人在,他們一旦遭人發現,後果便不堪設想了。不少年青人與家人關係不和,為要急於離開家人便倉卒成婚,結果掉進更大的痛苦中。因此我們要有顧全後果的思維(consequential thinking),仔細思量然後才作人生的決定。有一位女士在連續三晚的佈道會上均感動流淚卻未有決志,講員遂與她詳談,細問下得悉她偷了僱主大筆金錢,因此她不敢決志信主。我們可以用顧全後果的思維去分析此事。她若不悔改認罪,便會一生內疚,甚至因為得不著救恩而身陷地獄。然而她若悔改信主,便要向僱主認罪,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而要賠償損失,又或者主人能夠原諒她,但是肯定的是她將擁有天上的幸福和永生!當然這位女士最後決志信主,作了人生最好的決定。如果我們願意事事考慮周詳才作決定,相信我們是蒙福的。假若我們不能即時作出決定,也可以向朋友、導師和傳道等求助,深信他們必能幫助你作出明智的決定。
耶穌也常常教導我們要計算後果,祂如此說:「天空的飛鳥有窩,狐狸有洞,人子連枕首的地方也沒有」,「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耶穌要我們考慮後果才作決定跟從祂。耶穌又教導我們假使我們得一萬兵卻要應付敵方的二萬兵,假若不能抵擋的話,便當派人前去講和,耶穌在此教導我們一幕幕的計算後果,然後才作出相應的決策。
(二)只求改變今日的處境(16節)
經文指人離開神為我們預備的道路,結果成為地獄之子。很多人為求改變今天的處境而忽略後果。現代的青少年人很容易離開神的道路,他們雖在基督化家庭長大,自小參加教會聚會,卻常感到聚會是被逼的,及至他們成長後便離開教會,遠離耶穌。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和培育小朋友自小認識神,經歷神的實在,他們自然會主動參加聚會,再不會有被逼的感覺,因為他們深深明白和體會耶穌的寶貴。海明威是二十世紀的文學天才,可惜他生活放縱,最終吞槍自殺。究其背景,他其實也是生於基督化家庭,祖父母是宣教士,父親是慕Y的朋友,亦是熱心的信徒領袖,他自小在教會長大且有良好而活躍的教會生活,及至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當戰地記者,目睹戰爭的殘酷,心靈受了很大的衝擊而神志迷離,結果走上不歸路,進入陰魂的會中。海明威雖然擁有良好的基督化家庭環境,卻缺乏經歷神的生命,結果也遠離了神。
求主幫助基督徒父母曉得教導兒女認識神。其實父母的責任並不是要令兒女快樂,父母最重要的責任是塑造兒女屬靈的品格和教導兒女去經歷神。衛斯理約翰的母親Susanna Wesley是一個好例子,她每天用一小時為十七個兒女禱告,並且每星期輪流與兒女傾談屬靈的事情。她這樣熱切的栽培兒女,結果神興起衛斯理約翰,扭轉當時英國局勢,他並不是靠政治,乃是憑著傳道去復興社會,喚醒低沉的局勢,因此父母對子女要耐心的教導,而不是以責打的方法威嚇。根據統計所得,每五個死囚當中,四個在童年時常受父母虐待,由此可見責罵兒女的方法是失敗而且後果堪虞!
除了青少年人,成年基督徒只要不曾經歷神的實在,最終也會遠離神!因為,世界的引誘實在是大的,世界的門路寬闊,世人想做便去做。然耶穌卻警告我們,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7:13-14)到底我們現在走自己的路抑或神通達的道路呢?我們要速速回頭,切勿遠離神通達的道路,而走上那不歸路。
(三)只求享受今天的豐富(17節)
這節經文的意思是指貪求享受豪華的生活,終致禍患。其實享樂本身並無不對,神不是要我們過痛苦的生活。相反神是厚賜百物的,祂也喜歡我們享受生命。只要我們以神為我們生命的主,確認所有好處從神而來,且根據神的原則去享用。經文中所指的愛宴樂是指不受約束的貪圖世上的物質,結果會帶來貧窮和不良的後果。故此,我們必須在這物質世界上有所警惕,切勿因渴想享受奢華的生活而超出財富所能承擔的程度,一不小心會令我們欠下巨債,先洗未來錢,分期付款的概念往往成為現代人的綑綁和壓力,後患無窮。
聖經教導我們人生最高的目的並不是追尋快樂,而是透過徹底順服神去榮耀神。耶穌的十字架告訴我們人生的目的並不是享受物質的豐富。
現代人都誤解了快樂是來自物質的東西,其實擁有愈多愈不快樂,且會日久生厭。現代人的矛盾是忙碌卻又厭倦。人拼命擁有物質的東西,殊不知人生的快樂並不是源於物質東西的擁有。現代的研究指出百分之六十的人認為家庭生活帶來快樂,既然肉體的家庭都能給予我們快樂,屬靈的家庭生活就更是我們快樂的源頭!
聖經讓我們知道一個真理──人生滿足的回報乃是來自痛苦的付出,先有十字架後有冠冕堂皇,求主幫助我們從浪子的故事中得到提醒,莫只顧享受,拒絕付出!因為物質的東西不能予人滿足,唯有在神的裡面,才可得著屬靈的滿足,復享受神家中團契的甜美和快樂。
蒙福的婚姻和家庭
【經文 箴 21:18-20】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今日和大家一同領受的經文是箴言21:18-20我們用這三節經文來思想蒙福的婚姻和家庭,讓神的話語再一次提醒我們,家庭若出現問題,不但社會出現問題,世界的文明也會出現問題。歷史告訴我們,文明的失落往往是由於婚姻和家庭的失敗,求主使我們的婚姻和家庭都蒙福,好在末世的時代大大的榮耀神的名。
神一切設計都是從個人開始,個人帶來婚姻,婚姻帶來家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社會是由家庭組合而成,若個人帶公義正直──美好的屬靈生命進入婚姻和家庭堙A婚姻和家庭必然蒙福;若個人帶問題進入婚姻和家庭堙A婚姻和家庭一定出現問題,因為這是神的秩序。很多弟兄姊妹都祈求神賜給他有一位完美的配偶,其實當我們進入婚姻關係時要先檢討自己,自己先完美對方才能完美。世俗人常將離婚、單親家庭、虐兒……等問題歸咎於傳統的婚姻制度。但真理告訴我們:沒有所謂失敗的婚姻,只有失敗的夫婦,所以不是要改革婚姻制度乃是要改變人。
(一)建立正直的品格
「惡人作了義人的贖價,奸詐人代替正直人。」(箴21:18)惡人設計陷害正直人,反倒令自己陷在網羅堙C所謂:「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喜歡在人背後說三道四破壞別人品格的人,結果反而破壞了自己的品格。聖經上一個好例子:就是敬虔的末底改因不肯向奸臣哈曼下跪,哈曼的妻子建議他立一個五丈高的木架,然後求王處死末底改,把他掛在刑架上來出氣,結果公義的神使哈曼成了義人的贖價被掛在木架上。公義的神是賞善惡的,惡人必不長久亨通。
有人認為在邪惡的世代堶Y要按照神的原則來過生活,很容易吃虧。但神的應許清楚地告訴我們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行動正直的人。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神應許保守行為正直的人的婚姻和家庭,在他所作的都必蒙福和亨通,所以吃虧是暫時的,長遠而言神必賜福給願意行走正直路的正直人和義人。亞伯拉罕是一個行為正直的人,神保守了他的婚姻,保守了撒拉沒有被亞比米勒所奪;羅得全家本會與所多瑪城一同被毀滅,但神差派使者領他全家人出城外,保全了性命,他的妻子因貪戀罪惡之城才變成一根鹽柱。保羅在荒島被毒蛇咬傷,神保守他沒有性命的危險。南加洲一位牧師的妻子和小姨載三歲的女兒在高速公上奔馳,突然聽到隆然巨響,始知車門未關好,女兒被拋出車外在路上打滾,她們飛奔到女孩身旁,女孩已不省人事,但見所有汽車都井然有序地停在公路上,後面的貨車司機把女孩送到醫院急救,經醫生檢驗後,證明女孩所受的只是皮外傷。當女孩清醒時他說在意外發生時她一點也不害怕,因她看見主耶穌的手在路上截停所有的汽車,這個神蹟證明神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或許我們會想為何自己未嘗經歷過神特別的保守呢? 但當我們回望過去,在人生的路途上經歷了險阻又平安渡過時,不要以為是幸運,這乃是神時刻保守恩待屬衪的人。有一位小女孩在大風雪之夜要到附近朋友家中聚會,本是很近的路程,但因風雪的關係卻行了半小時,當他拍朋友的家門時回頭一看,看見父親竟然在艱險的環境下,沿途隨她、看顧和保護她,她的心非常受感動,我們的天父更是在我們的生命塈@我們隨時的幫助,只是我們未及時察覺,因此我們要感謝神的保守和恩待。神保守和恩待公義正直的人,惡人在審判的時候必站立不住,所以不要羨慕惡人事事亨通,因為神是公義的,我們只不過是在世上寄居的,現在就為將來永恆的家鄉作準備才是正確的。
(二)建立和諧的家庭
「寧可住在曠野,不與爭吵使氣的婦人同住。」(箴21:19)寧願住在危險和缺乏的曠野內心得到平靜,也不願住在豪華住宅婺g常吵吵鬧鬧,心情煩燥,這裡不是教導我們要分居或離婚,乃是說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在人生堿O何等的重要,很多人的價值觀本末倒置,追求擁有名貴的洋房汽車,家中卻是經常吵吵鬧鬧,永無寧日,很多研究報告指出,一個破碎冷酷無情的家庭會破壞人的建康和事業,甚至影響下一代,那麼我們要如何建立和諧的婚姻和家庭呢?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要從選擇配偶入手,世俗人選擇配偶是從眼睛入手,往往導致婚姻失敗,聖經教導我們,選擇配偶要從耳朵入手,主耶穌說一個人心堜狾釭熒|從口婸‘X來,因為一個人在言談之間會流露出他的內心世界開和靈性品格。另一方面選擇配偶要從禱告開始,因為配偶是神所賜、神所預備的,神為亞當造了夏娃,耶穌基督說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所以要為神賜給我們配偶而感恩,也要為神沒有賜給我們配偶又有恩賜過獨身生活而感恩。選擇配偶並不是為自己選擇一個完美的太太或一個完美的丈夫,乃是要考慮自己是否可以不需要依賴父母,可以離開父母,有獨立的思想和獨立的決定,能自己照顧自己,不再只求擁有,懂得施與,用愛心幫助別人,有以上成熟品格的人才有資格談婚論嫁。離開父母,二人成為一體,意謂消失自已,將自己埋葬在一體的愛,且在一體的愛中生活,透過夫婦良好的溝通,同心的生活。有研究報告指出配偶之間的溝通與外人的溝通最大的分別是配偶之間的溝通較容易打斷對方的話柄,貶低對方,較為粗俗,很少講恭維的說話,若是用以上的溝通態度進入婚姻關係堙A婚姻很容易失敗。將自己埋葬在一體的愛埵足陘@體的生活,是依照聖經的原則,不分彼此,共同成為一體生活。有些西方國家在男女結婚時除了簽結婚證書外還要另簽一張合約把家頭細務分工,這種透過一紙合約把二人的關係聯結在一起,己是失敗的開始,根本沒有一體的觀念,這是對神所設的婚姻制度沒有信心。英國的魯益斯說一體的愛有如小提琴一樣,弓和琴是不能分開的,若是分開了便奏不出音樂來;同樣鎖匙若離開了鎖便起不了作用;二人成為一體的愛又如身體和靈魂到死時才會分開。救主讓我們從聖經認識神為我們設計的婚姻關係是最好的關係。魯益斯提醒我們戀愛時往往是從感性去發揮的,但日久生情,日久失情,戀愛的感性是會失去的,失去戀愛的感性並不代表婚姻就會完結,乃是繼續活在一體的愛堙A將意願加上不斷將好處帶給對方的習慣,再加上神的恩典將以上三樣事情結合成為一種有深度的聯合。活在一體的愛的婚姻生活堙A雖有不滿對方的時刻也不會破壞一體的愛,因為已經成為一體,不再分彼此,有如墨滴在水中分不開墨和水,建立一體的愛的婚姻關係必蒙神的施恩保守。一個集中成功人士作出的統計,指出成功人士多半都是與自己在中學時代或大學時代認識的戀人結婚,另一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每日工作8-10小時;另一是在1365位在商業機構任副主席的人士之中作出的統計,其中87%是婚姻完整的,97%是在健康的雙親家庭成長的。可見婚姻對個人的生命、健康、事業都有深遠的影響。
(三)建立穩定的生活保障
建立有保障的家庭:「智慧人家中積蓄寶物膏油,愚昧人隨得來隨吞下」(箴21:20)家庭需要基本的物質保障。若衣食住行都有基本的滿足就要感恩,但我們仍然需要有上進心追求物質更豐富,這不是為自己乃是為神的國度,要被神使用。智慧人是不自私的,他所做的處處為家人的前途著想,愚昧人進入婚姻關係必定失敗,因他處處為自己著想,比喻身為丈夫的因為工作關係將要被調北上,除了事業金錢之外,是否同時考慮到身在他方能否經常照顧到家人的需要呢?智慧人尋求一生的工作事業,是將前途放在禱告當中,尋求在事業上榮耀神同時為家人帶來幸福。智慧人能積蓄寶物膏油,因為他是一個有盼望的積極人,事事為將來著想,又會為物質的保障作出準備,更會為家人的靈性著想,建立家人的靈性比建立家人的舒適生活更為重要,因為靈性影響生命和將來的永恆,真智慧人尋求家人永琲澈O障,他們不但著重兒女的學業還會帶他們來到神的面前,讓他們認識神,將來在永恆堨羶溶P神同在。耶穌用比喻說一個不義的管家因欺騙主人,人要辭退他,他將欠主人債的一個一個的叫了來減輕他們的債務,準備將來他離職時這些朋友可以幫助他重新建立事業。耶穌並不是稱讚他的行為,乃是稱讚他是智慧之子懂得為將來打算,智慧人不單目前為自己和家人作準備,也為自己和家人的來生作準備,求主教導我們以建立正直的品格、和諧的家庭和有保障的家庭作為我們追求的目標。願主大大的賜福給我們。
得勝的生命(一)
【經文 箴 21:21-2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張淑儀姊妹
自從人類墮落犯罪之後,罪進入世界,以致我們的生命充滿險阻艱難,我們須靠主的恩典過得勝的生活。聖經論到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個爭戰的人生,這三節經文提醒我們從三方面過得勝的生活。今天我們一同來思想第廿一節,求神教導我們勝過虛空的生活。
「追求公義仁慈的,就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這裡告訴我們若果我們肯追求公義仁慈,我們得到三樣東西──(1)生命:舊約聖經中的「生命」許多時是指長壽,新約進一步指出是神所賜豐盛的生命,即是永生;(2 )公義:意指在人生種種事情上亨通順利;(3)尊榮:本有「重量」之意,引伸指有份量的人得到別人的尊重而言。為何我們要追求這樣豐盛的生命呢?因為當我們離開主時,生命是虛空無定的;即使做了許多好事情,也沒有人感謝,甚至遭人奚落。虛空的人生有以下兩項徵狀:
1.厭倦──對周圍的事物缺乏興趣,對世界的事情越來越厭倦,一覺醒來心情沉重,拒絕面對人事物。世上最富強的國家是美國,但據一調查顯示,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美國人在豐富物質享受中仍感不到人生是快樂的。這正如傳道者所言:「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萬事令人厭倦。」(傳1:2,8 ),這便是虛空人生的寫照。
2.孤單寂寞──縱使被許多人包圍,卻無人了解自己。林肯總統在1865年4月16日遇剌,後來人們把他死時的衣物拿到國會圖書館展覽。原來林肯總統在遇剌身亡的晚上,身上攜帶了一塊手帕、一柄小刀、一個內有五元的錢包和數張破舊的剪報,而這數幀文章都是讚揚林肯總統的。為何林肯總統會帶著這些剪報呢?原來美國在南北戰爭後,國家充滿矛盾和對立,而林肯總統首當其衝,也面對著種種責難。唯有這些舊報紙,方可安慰總統孤寂的心靈。愛恩斯坦曾如此說:「全世界都認識我,但我何等孤單。」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虛空的文化裡,羅拔甘迺迪是廿世紀有關這方面的代言人,他說每個人心靈中都有一個空洞,人們嘗試用金錢、毒品、酒精去填滿此空洞均不果。又正如數百年前巴斯卡所說:神造人心靈有一個神形象的空間,除非造物者藉著耶穌基督填滿這空間,否則這空間永遠不得填滿。我們要追求公義、仁慈,心靈才可得到滿足。
為何追求公義仁慈能夠解決我們心靈空虛的問題?第一,因為公義仁慈是神與人立約時啟示予人祂所擁有的屬性。神要求我們像祂,唯有我們像神,我們才得以親近神;有神在我們的生命,生命的真空才得以消除。有一個真理就是「相似就等於相近」。一個愛狗的男士晚飯後抱著愛犬看電視,而他的妻子正在十多呎遠的廚房洗碗,你說這位男士與狗親近些還是與他妻子親近些?答案當然是他的妻子,因為二者都是人,能夠溝通。當你親近神時,神就會親近你。有謂「物以類聚」,喜歡打球的人走在一塊,喜歡唱歌的人走在一塊,犯罪的人夥同一起作惡,喜歡親近神的人也會在一起敬拜主。神是公義仁慈的,那些人會得以親近神呢?就是那些追求公義仁慈的人。耶穌在登山寶訓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心裡清潔就是公義、仁慈的心。如果一個小朋友景仰他哥哥,他必定會模仿哥哥的所言所行。聖經教導我們要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效法神成為公義仁慈的基督徒。一個貪愛世界的人回到教會會感到很不自在,切盼聚會快些完結;相反一個愛神的人,即使聚會完了也很想再留片刻。求主幫助我們,當我們心靈空虛時,乃是反照我們遠離了神,我們需要馬上回到神的面前,心靈才得到真正的滿足。
第二,公義和仁慈與人神關係是相關的。公義即是公平,將人應得的回饋對方。我們對僱主有沒有虧欠?我們對僱員有否虧欠?當我們虧欠別人的時候,我們便擁有本是別人擁有的東西。另一方面,仁慈指的是將超過別人應得的回饋別人。做子女的應孝順父母,但當兒女忤逆,而父母仍然愛他們時,父母正向兒女行仁慈。我們墮落犯罪,但神賜獨一愛子耶穌基督來到世上救贖我們,這便是愛,便是仁慈,既公義又仁慈。概括來說便是不再只求擁有,而是只求付出,只求犧牲。你若學像耶穌基督般願意付出,你便越感受到心靈的滿足。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指出飢渴慕義的人必能得到飽足,所以我們要以耶穌的呼召來作提醒自己:「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從我。」不再自私,不再求擁有,這才是滿足人生的源頭。
第三,當我們求得了公義仁慈,生命的尊榮便隨之而來。馬大福音中說:「你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此乃屬靈的次序。今天我們老愛將這次序顛倒,難怪我們得不到豐盛的生命,得不到神的施恩賜福。世上有多少人將這屬靈次序顛倒,致使心靈空虛,了無快樂。以色列某位政治領袖自傳中提到他訪問歷史上首位登上喜馬拉雅山的Edmond Hiliary,問及他登上高的感受,對方答說:「當我登上世界最高時,雀躍的成就感充滿我心,但是隨即便感到空虛寂寞和淒涼──之後我還可以做甚麼呢?」這令我們想起亞歷山大大帝於三十多歲征服世界後,頓時感到空虛失落,結果酗酒而死。文豪海明威名利雙收,但他形容自己的生命如沒有電池收音機的真空管。其實海明威來自一個敬愛神的家庭:祖父母是宣教士,父親敬虔愛神,但他卻駁不上電源,找不到神。又如香港的藝人張國榮,大家都認為他成就如日方中的時候,他卻一蹤而下了結自己的生命。當人的生命中沒有神的時候,即使攀上人生的高,也只會徒增空虛失落的感覺。
西方人在過去數百年中追求物質的文明,但是心靈卻極度貧窮。美國人拼命尋找心靈的滿足,造成邪教勃起;有三千至至五千個邪教在美國流行。反觀第三世界中的自殺率比第一世界為低,而信主的人已超越第一世界。在物質貧窮的世界中,人們找到耶穌基督,他們的心靈得到滿足。我們選擇哪一條路呢?繼續厭煩人生,活在虛惘中,抑或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跟從主耶穌基督,不再求擁有,只求付出,背起十字架跟從基督呢?許多人對人生感到厭倦的原因,是因為他厭倦自己;但當一個人回到神面前,便會覺得周圍的事物變得可愛而有光彩。求主幫助我們,在人生路上找到主耶穌,得到真正的滿足。
得勝的生命(二)
【經文 箴 21:21-23】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何惠珍姊妹
上文提到得勝的人生總要勝過空虛,今天讓我們思想人生要得勝的另外兩方面。
(2) 勝過敵人 (22節)
人生總不免會有敵人。22節所提到的是一幅爭戰的圖畫;智慧指思想的能力,而勇士則指身體的能力而言。這裡說到智者甚至可以爬上勇士的身體,且能穿越四周的護城牆。這提醒我們思想的層面往往勝過肉體的層面,聖經上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但人總是注重外表過於內在修養。我們會做運動,吃有營養的食物,以及裝飾外表;花在照顧身體健康的時間真是與日俱增。但相反地,我們並不太注重思想上的健康,可能因為思想是潛在的,不被他人看見,即使再污穢的思想,也不會披露人前。但聖經告訴我們:這看法是錯的,耶穌說我們所想的是甚麼,所談及便是甚麼;說話和行為反映出我們的思想,所以,內心的敗壞和思想的貧乏都是不能掩飾的。
智者多半都是敬畏神的,他們靠主而活;按神旨意生活的人,就是活在主裡面,神也必成就他所想所求的。譬如摩西不過是個牧羊人,他雖手無寸鐵卻可抵擋法老,勝過強敵。又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在巴比倫外國的勢力下生活,每一場爭戰都得勝,他們勝過巴比倫中的王、大臣、術士;這是因為他們敬畏神,有神的靈與他們同在。同樣,末底改勝過哈曼,也是殊途同歸的。現今,我們要追求的是智慧,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基督的思想成為我們的思想。有人比喻生命就如一個花園,如果沒有好好的打理,它會變成亂草堆,成為撒但的工具。陶恕認為人類思想最高貴的本能是聆聽神的說話,然後熟讀和思想神的說話,若是這樣,我們便可以以基督的心為心,做事符合神的意旨,得勝敵人。
勇士所面對的敵人可分為三類。頭號敵人是我們本身,是「自我為中心」的人生態度,「自我」是罪的根源。人若一生只追求擁有,終必致滅亡。自我的人,只顧念自己,不會理會別人的需要,也不理會世界上其他的人有否得到福音。傳福音最大的攔阻是你和我、是教會;正因為我們自我,只追求擁有世上的物質,而不被神用。「自我為中心」成了世上的潮流文化,全世界的人都走上了自私的道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追求政治上的自由,因為經過納粹和法西斯主義的恐怖綑綁後,人們渴求政治上的自由,特別是美國,他們要用軍事的力量,把自由民主推向全世界。在人權方面,自由的追求變得個人化,人們追求自我滿足,坊間所賣的書都是教個人如何得到滿足,「捨己」已變成落伍的概念,當鐵達尼號沉沒時,男士們犧牲自己讓婦孺先上逃生船的捨己行為已不大被現今男士所認同。
當人愈走向自我,社會貧富懸殊的問題便愈嚴重,這正如聖經預言主再來時的現象一樣。但諷刺的是富者並沒有因為擁有更多而快樂,研究顯示愈富裕的國家,自殺的比率就愈高;自我、自私、既害別人,也害了自己。做一個智慧人,跟隨耶穌的教導去愛神、愛人、愛鄰居和愛人如己;用自己的所有幫助有需要的人,傳福音,這是神給我們在世上的目的,我們這樣便可以榮耀神。自我、自私只會引人走上虛空滅亡的道路。在英國有一位學者名叫Jeremy Bentham,他創立了一所大學,並吩咐人把他死後的骨架排好,加上蠟像人頭,替他穿上他生前最好的西裝。這蠟像存放在玻璃櫃中,置於大學的會議室內,讓以後每一次董事會的紀錄都寫上Jeremy Bentham 出席了是次會議但沒有投票。兄弟們,讓我們思想,我們活在世界上會否像這情況一樣,存在而沒有參與,活生生的活在世上,但卻沒有事主事人。非洲肯雅有一位土人,生來瞎眼且無甚學識,但當他接受了主後,不但熟誦聖經,且到不同的村落向人傳福音。他的條件有限,但當他將自己交托給主,主便大大的使用他,相對地,我們的條件比他優勝,而我們又究為神做了些甚麼呢?事奉時,我們常有不少猶豫,覺得自己欠缺口才,恩賜或才幹,只希望將工作留給別人。這種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神在乎人的心不是在乎他的能力;正如神喜悅一個窮寡婦用愛心獻上些微的金錢,遠勝過一個有錢人無動於衷地獻上很多金錢。要勝過「自我」這個敵人,就是要用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切去榮耀神,去幫助別人。
第二號敵人是撒但,神暫時容許撒但管治現今的世界,但很多基督徒與非基督徒都不相信撒但的存在,他們只認為撒但是罪惡世界的象徵。雖然逐漸有較多人相信撒但確然存在,但在科學、資訊發達但不信神的世代,這種「信」只會使人類趨於更迷信。研究發現香港六至十二歲的少年人極之好奇,喜接觸不同的占卜術,如星座、看掌紋、網上算命、求籤、看相、塔羅牌等求問人生的問題。香港的年青人和世界上其他的年青人一樣,都是靈性飢渴,欲借助求神問卜、命理推算等方法以解決愛情、學業或其他問題的困擾。牧養年青人時,只為他們提供娛樂是不足夠的,他們需要福音,需要耶穌,這才是我們帶領者的責任,若不引領他們信耶穌,他們始終仍會感到迷惘,四出尋求人生的指引。原來加拿大是個極之迷信的地方,調查發現國民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常看星座,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最少一次尋求星座指引,而只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每年閱讀聖經一次。現今社會,很多人都缺乏工作的保障,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往往走向迷信以測未來。要知道,通靈交鬼,占卦問卜等都是神所討厭的;這些行為是代表投向撒但,伏在牠權勢下。智慧人因投靠神而驅使撒但遠離,正如<雅各書>所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又說:「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要小心,撒但很多時都會讓人先試小甜頭,確知未來,而後卻使他們陷入諸多的綑綁;撒但的陷阱,就是使人最終受到極大的災害。聖經警戒我們說:「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其實人真的需要預先知道自己的前路嗎?箴言廿章24節這麼說:「人的腳步為耶和華所定,人豈能明白自己的路呢?」事實上,人沒有辦法預知前面的路,正如踏上歷奇之旅,途程雖艱難,但只要得到一位好嚮導,指引你克服路上的困難,最終能令你安抵目的地。大衛一生經過眾多的艱難險阻,但他的成功,並非因為他能預知前面的道路,而是他倚靠神,相反地,他的敵人掃羅通靈交鬼反而招致神嚴重的懲罰。大衛在詩篇廿三篇提到他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神與他同在。讓我們學習大的優點,做個智慧人,對神有信心,讓耶和華引導我們;勝過魔鬼撒但的攻擊。
第三號敵人是「世界」,「世界」代表一群不信神的人豎立起來的文化,為撒但所管轄,是神子民的公敵。約翰一書說:「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過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所以,基督徒不可貪愛「世界」,倒要靠著神所賜的信心勝過「世界」。請留意,這並非教導我們過著出世、修道式的生活,而是要我們入世但不屬世。世界的誘惑有很多,例如財富叫人貪愛世界,賺取錢財本身並無不妥,但當我們把它置於人生首要目標的時候,那就打亂了我們人生的優次問題。當我們感覺返教會或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會阻礙賺取錢財富的時候,為財而放棄了屬靈的事情,這就變成貪愛世界了。智者對財富的態度應如保羅在腓立比書所說一樣,無論貧富,都能隨遇而安,悠然自得地享受神所賜的,始終保持感謝神的心。世界另外一種誘惑是權位,其實,世人所追求的名譽和地位,都是神所賜予或人所推戴的。權位的高下,對人可以是相當被動的,但最重要是,位高權重的人不必引以為傲,而普通人也毌需定之為追逐的目標。權力慾確是世間的誘惑,權力只應用來服事神,而非用來滿足一己之慾,追逐權力只會敗壞人心。還有,享樂也是世間誘惑的一種。基督徒不應以享樂為人生首要目標,我們可以享樂,但有需要時,為神為人得放下享樂,這就是聖經教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意思。「活祭」是死而又活的祭,向世界死而向神活;我們不可效法世界,倒要戰勝這個世界。
(3) 勝過災難 (23節)
災難的源頭可以很多,但最大的來源要算是我們的口。<雅各書>提到舌頭是百體中最小的,卻能說大話,它像星星之火卻可以燎原,並可以把生命的輪子從地獄燃點起來。舌頭的禍害是一生之久的,我們說話要小心,因為舌頭最大的破壞力就是說話違反神真理的教導。今日很多撥亂反正的思想都是由高等學府灌輸學生的,他們提倡無神論,也相信世間沒有絕對的道德標準,人可以隨一己所好行事。這些謬論能破壞生命,也能摧社會。世上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在廣場上豎立了John Harvard 的肖像,下面的介紹寫著「John Harvard,大學創辦人,1638年」。事實上,這三點描述全是錯誤的,首先John Harvard 並非大學的創辦人,他只不過在大學草創初期捐出書籍並捐他一半的財富,再者,這個肖像也非John Harvard 本人,那只是後人要立像紀念他時,雕塑師找不到他的照片,退而找個樣貌俊朗的人代表他。最後,他並非死於1638年,那只不過是哈佛大學接受他捐獻的年份。這肖像矗立在廣場上,卻使人甫踏進大學便面對三個謊言;而最諷刺的是哈佛大學的校訓竟是「真理」。大學創辦之初,本意以榮耀神為目的,但時至今日,這所高等學府教導的卻大大違反神的真理,禍害全世界。最近美國大選,人民最關心是道德問題而非伊拉克戰爭的發展,很多敬畏神的人覺得美國社會道德已敗壞至不能再忍受的地步,道德問題成了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究其實,今日社會不少災難源於很多位高權重的人說了違反神真理的話。因此,基督徒要做到聖經所教導的,謹守自己的口,保守人,保守自己免受災難。
人生失敗的根源
【經文 箴 21:24-26】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蕙娟姊妹
上週,我們從箴言廿一章廿一至廿三節的經文思想到一個成功及得勝的生命秘訣何在?今天所思想的三節經文提到人生失敗的根源就在於經文所提到三種的罪。我們若不能勝過這三樣罪,我們的一生便正走在一條失敗之路上。
(一) 驕傲的罪(24節)
這埵h次提到驕傲,心驕氣傲;足證行事狂妄,驕傲都是嚴重的罪,甚至能殺人於無形!心驕氣傲指目空一切,旁若無人,自視過高,貶低別人,把自己奉為最高權威,與神同等,甚至取代了神的地位。基督徒也許會有意無意地犯這種罪,把自己看作衡量一切事情的標準,事事挑剔,甚至對聖經、對教會的事工都肆意抨擊,所以,驕傲既得罪神又得罪人。經文中提到褻慢,意指思想不受約束,藐視神及祂的道。一個人不屬神,便把神放在人生最低的地位;一個人尊重神,自然會把神的事情放在最高的地位。行事狂妄,與聖經中譯本驕傲一詞原屬同一字,字義包含憤怒的意思,指對人缺乏耐性且輕易發怒。天使的墮落主要因為驕傲的罪。天使長本是神最美麗的受造之物,可惜貪圖神的地位,便帶同三分一的天使一同墮落離開神、敵對神。始祖亞當夏娃被蛇引誘,至終落在試探之中,吃了神吩咐不可吃的禁果,令全人類都落在罪惡痛苦之中,直到主再來的日子。我們看見整個末世文化都因人類日趨驕傲而墮落。
人類思想的歷史可分為前現代文化、現代文化和後現代文化。前現代文化以神為中心,而真理乃從神啟示而來,所有的人和事都圍繞神的話語存活。漸漸地人不再以神為啟示中心,而以人自己為中心,產生現代的思想,他們認為真理是人靠自己理性的能力而來。又經過幾百年的時間,他們不斷以自己權威的理性去尋求真理,結果不但止失望甚至絕望,帶來了幾十年的後現代文化。後現代文化認為真理已經不存在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自己最高的權威,一切隨從人喜歡而作決定,這對神是何等褻慢和藐視。一些聖經批判學的學者,批判神的話語;福音派則比較溫和,認為「批判」一詞不當,改稱之為經文鑑別學。人性的驕傲,到後現代更變本加厲,人不再著重神話語的原意,認為讀經的人如何理解便如何解釋;他們對神的話語及真理是何等的藐視。當人走向自以為是的道路時,就是敗亡的開始,末世神的審判遲早會臨到,都因為人驕傲的緣故。聖經說:「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又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這是神屬靈的原則。一個驕傲的人既失敗、又與神、人隔絕,必陷在極大的孤單和虛空中。驕傲的罪肯定會使末世文化的瓦解。因為,驕傲的人必定對別人有過分的要求,尖酸刻薄,喜歡嘲笑、諷刺、批評和低貶別人。他們多半思想封閉,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一切的智慧,不會尋求自我增值。驕傲的人也是自憐的人,表面看似謙卑,其實想要得到別人的稱讚;真正的謙卑絕對不會抹殺一個人的功勞或過份低貶自己。
聖經說,謙卑就是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不亢不卑,認定我們是按神的形像被造,是主救贖的對象,在神面前有尊貴的地位。一個行事合乎中道的人,絕不倚賴自己的金錢、學位及社會地位,而是有安全感地肯定自己是神的兒女,是個自我形象,自尊都高尚的人。我們絕不輕看那些未信主的人,因他們也是按神形象被造的人。一個真正謙卑的人常體諒別人的過失,全心建立別人及造就別人的生命。因此,神的原則乃是要提升這樣謙卑的人,因他謹慎在神面前領受恩賜,並勇於承擔各式各樣的事奉。當我們得到別人讚賞時,便歸榮耀給神,因我們深知所有的一切都從神而來。
(二)懶惰的罪 (25節)
人雖然懶惰,但總會有理想及有期望。懶惰人的失敗正如經文所說他有太高的期望和理想,但可惜不肯付代價去達成目標,結果只招致失望甚至絕望,把自己弄至情緒低落甚至想自我毀滅。有些人因一己懶惰達不到目標而挺而走險,用不正當手段去達到目的,這樣做更是死路一條。懶惰的人往往對人漠不關心。神讓我們存活在世上本意要我們盡忠於神所交付的事──「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特別教導我們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指出祭司和利未人不關心在路旁受傷的人是懶惰的罪,到末日的時候,要面對主的審判。聖經的比喻所提及那個領一千兩銀子的僕人,他把主人交付他的一千兩銀子埋在地堙A主人回來時完整交還給主人,便被主人斥責他是個又懶又惡的僕人,因主人交付他的他沒有忠心地加以發展。另一方面,一個懶惰的人總愛採取拖延政策,究其真正原因是對自己缺乏信心,害怕失敗,所以便拖取「拖」字訣。所以,懶惰的人錯在不肯委身和沒有責任心。勝過懶惰的罪首要清楚訂定人生的目標,明白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祂的呼召。神若呼召我們在專業堥ぅ^神,便用神給我們的專業和能力去事奉神。一個事奉神的人要訂定人生優先的次序,先愛神,與神建立良好的關係,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
(三)貪心的罪 (26節)
貪心的罪往往是漸進式的,終致形成一種生活方式,到了貪得無厭的地步時已經貪婪成性,永遠不能滿足自己。一個不滿足的人永遠是貧窮的。世上有不少貧窮的富人,也有不少富足的窮人,雖然貧窮但卻感到滿足。這正像保羅所說,他知道怎樣處豐富、處缺乏、處卑賤,這樣的人是富足的。貪心的人,危險在於擁有愈多愈想擁有更多,這樣貪得無厭,最終也會招人妒忌。據調查所得,當人儲財越多,願意捐出去的錢也越少。積財過多導致他人生活缺乏或不足的,就是貪心。而貪心可大別為兩類:(1)爭競上的貪心,尤其在資本主義社會,開放市場堙A爭競的貪心,往往造成貧富不均,末世時代這情況更趨嚴重。另一類貪心是(2)懲罰性的貪心,富者越富,給貧者帶來艱苦與剝削。我們基督徒也不知不覺間墮入這懲罰性的貪心陷阱中。因此,請聽神嚴重地警告我們說:「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蛂A那蚼n證明你們的不是……。」(雅5:1-5)有一日神要以這些事定我們的罪。
怎樣勝過貪心的罪呢?「義人施捨而不吝嗇」(26節),義人指敬畏神的人,因為愛神而推愛於人。愛是一種施予的行動,而罪卻以自我為中心,但求擁有。美國有一位黑人女士,是個貧窮的洗衣工人,但她關心別人的需要,節衣縮食,儲蓄了三十萬美元,把這筆款項全數捐贈美國一間黑人大學作窮學生的助學金。她這善舉動令很多人感動,哈佛大學甚至於九六年頒給她一個榮譽學位;與另一位人所共仰的大慈善家一同獲得該項殊榮。從神的眼光中,只要是從內心出發的善行,不論捐款的多寡,都被尊為慈善家。使徒保羅勉勵我們要勝過貪心,作義人,就是一個滿有愛心,一生只求付出,像耶穌基督一樣的義人,「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把所有的都分與人,將自己倒空,連生命都獻呈在十字架上。今日,面對普世福音的需要,我們又付上多少代價,抑或我們仍然像雅各書五章中那些富足人一樣只顧積蓄直至袓a。但願大家都靠主的恩典成為不斷施予的義人。
突破虛偽、邁向成熟
【經文 箴 21:27-2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周婉玲姊妹
今天思想的經文可從三個角度去看,第一個角度看人與神的關係,探討獻祭的問題;第二個角度看人與人相處的關係,涉及作假見證,陷害他人的問題;第三個角度看我們處事,待人接物的關係,談到正直人行事堅定的問題。三節經文均從負面的角度剖析「虛偽」的可怕,教我們擺脫人生種種虛偽;於敬拜神、與人相處及處理事情上邁向成熟,榮神益人!
(一)突破虛偽的敬拜(27節)
就聖經而言,惡人一般指不信、心中無神的人。世間無論人是否有信仰皆會敬拜,只差敬拜的對象是誰,不信的人敬拜偶像,他們更多的是敬拜自己。祭物是獻予神的禮物,是敬拜行動中不可少的,為何惡人的祭物是可憎的呢?因為神是聖潔的,聖潔的人才有資格敬拜祂。我們既已靠著主耶穌十架的寶血洗淨,蒙召作祂門徒,便成為聖潔,有資格敬拜神。惡人敬拜所獻的祭物本身已不合神心意,加上所存的動機不良,則更為神所憎惡。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一些不信耶穌的政客為了拉攏選民而到教會敬拜神,此乃虛偽、動機不純的行動,他們的敬拜又焉能得神的喜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拉為了討好信眾,將所有教會聯繫起來支持他,也曾假扮過虔誠的基督徒。若一個人信主,不把神放在心中,單憑一己的喜好而活,就是屬肉體的基督徒,與未信的人無異,不能討神的喜悅。
虛偽的敬拜就是外表的敬拜,耶穌吩咐我們:神是個靈,拜祂的人必須用心靈誠實拜祂。誠實與真理二字同出一源──(truth),活出神真理的,就稱之為誠實人。虛謊乃眾罪之母,奧古斯丁說凡違背神真理的就是罪,所有犯罪者都是不誠實的。神要求我們過聖潔生活,按真理做人,這樣我們始能用心靈誠實敬拜祂。徒有敬虔外表唱詩、祈禱、聽道,內心卻抗拒神,這都是虛偽的表現。以賽亞書廿九章,神責備其子民用嘴唇尊敬祂,心卻遠離祂。人認識神不深,敬拜變得虛浮,真認識神的人持守聖經真理,經歷神奇妙偉大的作為,心中充滿祂的愛,敬拜之時,興奮之情就會自然地流露出來。虛偽的敬拜主要問題在於動機,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良心,有人為了順從父母的旨意,有人為了享受教會柔和的音樂、寧靜舒適的環境而參與敬拜;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自私的動機。敬拜神的本意是將神當得的榮耀頌讚歸予祂,並非尋求感性的享受,講究氣氛、講道和詩歌。現今是個追求外觀與感覺的時代,人類追求表面感性的刺激;教會並非不談感性,我們也提倡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全人投入的愛我們的主。但若單單追求感性是非常危險的事,選詩歌不是根據其興奮度和娛樂性,因教會不是娛樂場所;凡能透析神真理,提昇信徒生命的才是聖樂。求主讓我們在這追求外表和感性的世代堙A能以進入真實的敬拜中。真實的敬拜就是呈獻聖潔的生命,呈獻神所喜悅的祭物,正如詩篇九十六篇提醒我們當以聖潔的妝飾、聖潔的行為敬拜祂。聖潔生活是進入教會的先決條件,帶著滿身罪惡敬拜神,是神所不悅納的。就如該隱一樣,並非其祭物不蒙神喜悅,乃因其生命充滿罪惡,不為神所悅納。真實的敬拜
首要認識神、經歷神、愛神、表埵X一,並以此心態去事奉。而事奉當中,神最大的心願,就是要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因此我們要積極努力傳福音。一個成熟的教會必以差傳為主,神給予教會的使命宣言就是將福音傳遍世界,教會本身就是差會,實踐福音遍傳世界各地的宗旨。差傳教會有兩個指標,第一個是弟兄姊妹的委身,第二個是金錢上的奉獻,差傳的奉獻應該超越教會的經常費,求主教導我們追求成為一個差傳的教會。
(二)突破虛偽的為人(28節)
作假見證陷害人是罪無可恕的,申命記十九章告訴我們這罪的刑罰就是判處死刑,亦即觸犯了聖經十誡中的第九誡──不可作假見證。真理就是與事實相符的言論,做人應按真理而行,神憎惡虛假,因為祂是真理的神。活於虛謊的世代裡真是異常凶險,因為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假貨、劣貨充斥市面,人際關係越趨惡劣,彼此以謊言對待,甚至違背真理也在所不計。謊言破壞他人的生命,也破壞自己的生命,蛇在伊甸園的謊言,破壞了整個人類的生命,直到今天仍被牠的謊言所影響,互吐謊言,互不信任,這樣,社會定必走向滅亡。聖經教導我們要決定一件事之前,必先考究其真相,不能聽一面之詞而妄下定論。能夠了解雙方陳詞,知道實情,詳加考察才下定論的人,其所持之理必長存,堅立不變。歐洲有些地方為了宣傳商品,不惜利用各樣失實的廣告,推銷樽裝水的時候,自誇其質素比別人優勝,比別人健康。其實,有專家研究紐約市和英國泰晤士河一帶的自來水是全球最清潔的飲用水,坊間的樽裝水又如何能與之相比,可見世間真的充滿欺騙、虛假的廣告。
因此,求主幫助我們突破為人的虛偽。突破為人的虛偽首先要對神真誠,對人、對己都要真誠,很多人只為別人投射在自己身上的型像而活,表面裝作很有本領、很有自信、很有把握,其內在是非常痛苦、可憐的。有一位女藝員──陳敏兒姊妹在一次佈道會中作見證,很多人受到感動,是由於其真實之故,她坦言在電視台上表現一副女強人的姿態,但當她面對兒子的病患時,卻睡不著、嚥不下,心底裡非常懼怕。她是一個真正能夠面對現實,面對自己的人,毫不造作,也沒有為別人而活。有些時候我們或會為了討好別人而放棄真理,以為用白色的謊言可幫助他人;可是,白色謊言說多了就黑白不分,變得不被信任了。還有待人處事方面,說真話但也要帶愛心,正如聖經教導我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一樣,求主幫助我們待人接物上都有恩典。
(三)突破虛偽的處事(29節)
作惡犯錯之後仍面不改容、厚顏無恥、毫無悔意的人,自以為剛強,但實在是非常可憐的,一個犯了錯而心存悔意的人,其內心必然不安,剛強的人願意承認過錯,而軟弱的人則不肯認錯。正直的人行事堅定,小心分析事情之特性、特點,來龍去脈才作決定。很多時候,我們都犯了錯,就是事情未經詳細考察,了解實情,就憑自己的直覺或感覺去解決問題,此乃後現代之文化,又有些人憑一己之私辦事,是不合乎真理的,還有一些人是故意設陷阱害人,其動機更為可恥,求主幫助我們凡事根據神的真理而為。依照神的原則做事,可能會導致損失,正如約瑟爬上高位的時候,擁有權力、金錢,他為了堅持真理而放棄一切。但以理與三位朋友身上亦有損失,在外邦帝國中當上高位,卻沒有放棄信仰,沒有放棄真理,寧可落在火P裡,獅子坑中,仍堅持到底。我們明白按神的原則做事雖然偶有損失,但最終是亨通、順利、蒙福的,祗要我們能夠站穩真理道上,我們的神是真理之主,神付上最大的代價維護其真理,求主給予我們對神、對人、對事都盡全力而為,如約瑟和但以理一般,無論任何損失都維持神的真理,神必定施恩賜福。
成敗在神
【經文 箴 21:30-3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鄭坤英姊妹
定事在神,成事在神,今天的經文教我們勿濫用智謀;但凡計劃謀略違反神心意,甚至敵擋神的話,又怎能成功呢?耶和華神這樣宣稱:「我從起初指明末後的事,從古時言明未成的事,說:我的籌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悅的,我必成就。」(賽46:10)在權能之主面前,願我眾都謙卑自己,領受經文的訓誨;既得了提醒,就莫再指望走自己的路,以圖達致成功。
(一)定事在神(30節)
[30]沒有人能以智慧、聰明、謀略敵擋耶和華。聰明、謀略,代表人一切思想的能力,試圖以此對抗神的,不啻回到整個人類歷史墮落的起點。就是說,人不再需要神,以為足智多謀,便可定自己要走的方向。自從天使長帶同天上三分之一天使墮落、背叛神起,整個人類歷史便走在一條爭取自決,離棄神的道路上,直到世界終結。所以,撒但其名就有與神敵對之意;牠用蛇去試探始祖亞當、夏娃;唆擺他們違背神的吩咐吃那樹上的果子。始祖受了引誘,便決定試看後果如何,結果就是犯罪、墮落、遠離神。
人但憑一己智謀、力量所成的世界觀,就是只信物質界和自然界,不信靈界和超自然的事──神……靈魂。如曰無神,世界又從何而來?進化論於是應時而生,指人乃從單細胞進化而為複雜的高等生物。這理論倒也低貶了人的身分和地位。因為聖經告訴我們:神乃按祂的形像造人,肖神的兒女,地位何其尊貴!瀕死而又活過來的人也曾見證說,人是有靈魂的,當他靈魂出竅時,可以穿梭往來醫院的房間,看到醫護人員如何搶救他瀕危的生命。
在這科技昌明的後現代裡,人類心靈空虛,變得越來越迷信。人不但倚恃聰明才智,為自己打造世界觀,開創人生觀;其代表作就是當今流行的哲學──存在實存主義。認為人既從虛無進入世界,便毋須探究其由來、去向,只意尋求在這生存境界中活出意義,得到滿足便是。他們也追求豐盛的生命,但因無神可靠,內在不免產生焦慮與悲觀。他們的哲學家形容人生猶似一堆垃圾;又似一個疫症肆虐的死城,人人不得離開,茫然等待死亡與終結一樣。遠離神的人就是如此絕望,而在這種人生觀影響下,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自我中心到一極端,就像希腊神話中的主角那喀索斯(Narcissus)太迷戀自己的倒影,為擁抱水中的倒影而被水淹死一樣。自戀、自私;專愛自己,但求擁有;便是誘發貧富懸殊和極端暴力的主因,這種末世文化,聖經早有明言:「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提後 3:2)當今世上暴力為患之地哥倫比亞(南美),得了「死亡文化」之貶稱,皆因當地暴力仇殺,成年人首當其衝,暴力案件已高出美國十五倍之多。但當地傳媒已見慣不怪,並無廣泛佈道。
美國這以文明見稱的國家,其暴力事件也非常駭人聽聞。十年前,美國城裡的學校,有四分之一要在門口設置金屬探測器,檢查學生是否攜帶槍械上課(據統計,其時每天已有廿七萬學生攜槍回校),這情況真令人不寒而慄。
從前,謀財害命之事起於對人恨之入骨或是見財起心。今天,暴力仇殺變成遊戲玩樂,暴力電影、電子遊戲正反映出這種心態並蔚然成風。財富不均令不少人生活在貧窮線下,受不公的對待,他們實在無法再等待。過去,發展中的國家以為提升整體經濟能力,財富便可滲透至下層,惠及全民。然而,待得多時,低下階層仍是分享不到經濟建設的成果,恐怖主義便擴張起來,相信只有用暴力才可解決社會不公的問題。在貧富極度不均的情況下,認同恐怖主義的人,認為需要在廣大平民老百姓中製造恐慌擾攘,始可喚起社會的關注。而政客們往往採取以暴易暴的對策,所以,恐怖主義實為廿一世紀值得關注的政治問題,也是人類倚仗智慧導使世界走向末路的悲劇。
主前五世紀,希臘一位哲學家(Protagoras)如此說:「人為一切事物的衡量!」這樣豈還用神來管我們麼?所以,後現代人讀經的時候,認為該怎樣詮釋聖言便怎樣詮釋好了,毋須尋究源,推敲神的意思。這想法很有問題。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看到今天現存的景況,人用自己的聰明謀略定自己要走的路,暴力、飢荒便有增無減。以暴易暴永遠解決不到問題,中東的糾紛就是最好的說明;十字架的真理教我們以愛易暴,近代史給我們證明了耶穌基督的方法才是唯一的出路。甘地帶領印度立國,就是奉行耶穌以愛易暴的精神;馬丁路德•金領導美國黑人爭取人權也是採取了耶穌基督的方法。基督徒作為屬神的人,應當響應聯合國兒童基金的呼籲,只要籌措到六百五十億美元,便能解決全球貧困的問題。有人根據這個推算,籲請全球教會信徒都奉行十一奉獻,不但輕易達到聯合國兒童基金的籌措目標,還有一百七十億美元的餘款可作其他聖工。這個呼籲對教會的經常費不會有絲毫影響。人心亟待改變,只要各人都盡其本分,伸出救援之手,這世界便從我們做做起得到改變。
(二)成事在神(31節)
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馬象徵戰鬥的術和勢,然一流武器就是致勝之道麼?得勝之道在耶和華,戰爭合神心意與否是關鍵,若然,則神必同在,得勝可期。為神而戰,為公義而戰,才得神的祝福與幫助。清末中日大戰,本來我國軍力不弱,惜時人道德淪亡,製造炮彈的商人為圖私利而不惜供應空心炮,結果令國家潰不成軍,自不待言。秦代長城不失為一流的防禦工事,但秦王忽略了守城的兵丁,他們失德受賄,遂使長城不攻自破。
今天,我們忘記一個事實,就是歐美,這些教育的先驅國,尚且未及見到教育的宏效,改造人的品格。惟傳福音,辦教育,雙軌進行,才能徹底救人靈魂,這就是五育以外必須加上靈育的原因。教育成效始於人心得改造;人心受福音改造,教育始有成效。道德教育之所以難行,推行起來猶對生命閉塞的癮君子,開列廿條戒毒的大理由,生命之源駁接錯了,焉能有變?社會上,各行各業其實皆有其道德標準,但能力源於基督,惟福音能教化萬民,使其遵守專業操守。歷史讓我們得知,戰爭的成敗全在乎耶和華,因環境和天氣都操控在神手中。二次大戰時,納粹德軍佔領法國後,甚欲乘勝追擊英國。意欲趁英國天色不佳、大霧濃罩的月份,橫渡英倫海峽,舉兵轟炸英倫。雖經耐心窺探,幾番進犯,都因天氣反常,致出師不遂,無功而還。而這邊廂,英皇也識破德軍的野心,每在其暗伺出擊前的主曰,便下令全國虔禱靠主。結果,神垂聽英人的禱告,使天氣逆轉,史無前例地應有霧時霧氣消,應波濤大作時則平靜如鏡。最使德軍敗北的是一九四二年的二月,當德國軍艦正蠢蠢欲動時,英國海底竟發生地震;海面上的艦隊東倒西歪,迫使德國放棄原訂計劃。但凡讀過西史的,都曉得上述的戰役,神如何三番四次的保守了英國不被敵人進犯。
再觀中國近代,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人用一己智謀敵擋耶和華,圖借勢一舉消滅基督教。豈料,無數忠心愛主的牧者、傳道,前仆後繼堅守主道。結果,基督教並沒有因而消滅,反而更加興旺;福音廣傳,教會成長直至今天。所以,「馬是為打仗之日預備的;得勝乃在乎耶和華。」這話是真實的。求主幫助我們,活用這聖經真理在個人生活上,把學業、事業、婚姻、生活、全交託祂;全心作祂百般恩賜的好管家,求祂定事,成事。那麼,明白了「定事在神,成事也神」的秘訣,祈禱交託以後,是否就可安枕無憂,以逸代勞呢?其實不然,禱告交託以後,仍當努力思考,訂定計策,配合神的安排。神必然在我們心中運行作工,成就祂的美意;經過深思熟慮,所作的決定其實也是神的決定;神焉能不祝福?保羅說得好:「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西 1:29)但願我們學效他的精神,把生命交託予主,讓主透過我們謀事,成事。――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