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箴言第十一章

 

失敗之路

【經文 111-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今天我們所要領受的經文講到人生兩條失敗的道路,1.踐踏公義的道路,2.驕傲的道路。

踐踏公義和驕傲都是嚴重的罪,不但侵蝕個人生命而且影響社會甚至整個世界。踐踏公義和驕傲的人往往因為恃有小聰明而不倚靠神,最終把自己帶進失敗的道路。

()踐踏公義之路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祂所喜悅。」神是一位滿有慈愛和聖潔的神,他著重公平,公平是不違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神把人造成獨立的個體,但他也需要群體的生活,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個人品格,又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品格裡有很多種美德其實需要在群體生活中才能建立起來的,所以人在群體生活裡要和睦相處,以公義為建立社會的基本原則,若社會沒有公義便很容易跨台。「你囊中不可有一大一小,兩樣法碼,你家裡不可有一大一小,兩樣的升斗。當用對準公平的法碼,公平的升斗,這樣,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你的日子就可以長久。」(2513-15)為甚麼講到公平時要特別提到法碼呢?貪心的人難以持平,公平的定義是把別人當得的給別人,假如賣東西給別人不足斤兩,賣假藥等都是不公平,神要我們以公平相待,才能在社會上站立得穩且蒙神恩待致獲成功。

IQ高EQ低是個失敗的人,據專家統計社會上有二成的人靠IQ成功,有八成的人靠EQ成功的,可見公平是人際關係上最基本的條件。踐踏公平是貪心的罪,違反了十誡之中的第十誡,神禁止我們貪污或用詭詐的手段獲取更大的利益。香港商業上常見的欺詐手段是刊登廣告大力宣傳減價貨品,可是減價品只是少數,遲來的顧客往往沒有機會購得減價品,店員便趁機會推銷正價貨品。我在美國讀書時,在店舖購買了幾件傢俬,可是送到家中的傢俬與店舖的陳列品傢俬材料相差甚遠,用詭詐的天平是違反公義的罪。很多廣告商喜歡用誇張或誇大的手法來作宣傳,誇張的手法,目的是要吸引人注意,大家都知道那橋段是沒有可能發生的,可以接受。誇大的手法則不同,有由貨品的一成效用誇大到十成效用,這是屬於欺詐的行為。

權力往往與踐踏公義的罪掛u,因為人常運用權力進行不公平的交易,叫人付出超過所當付的,這是更加嚴重的罪。中國有一句說話:「近山沒靠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說話漸漸由正面變為負面,意謂你可以運用老本行的權力去欺壓其他人。廣東省有些禽畜車輛清洗站,專責替路過豬車檢查是否有死豬,如有死豬便代為處理豬屍,並以十元代價清洗豬車,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後來進展到發現豬車有死豬,非但勒索十元洗車費而不洗車,還把死豬運到廣洲出售,後來更發展成為死豬收購加工行業。一位尚未成家立室的貨車司機,在公路上被截查是否載有違禁物品,結果證明他沒有運載違禁物品,檢查員順手向他遞上一張違反計劃生育規定的告票,向他勒索款,類似的運用權力誣告人,欺詐人都是不公平的行為。山東省有位高中三的老師,為畢業同學買了一份價值1500元的畢業致謝禮物送給自己,價錢由學生攤分。這種負面的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嚴重,假設學生將來在社會、政府機構辦事,倣效這老師的行為,那就不堪設想了。

部分大經濟企業家認為賺錢而沒有犯法便是正途,其實這還不足夠,大企業也需要講公德,負社會的責任。基督徒在商業上也必須講公德和愛心,公德是把別人應得的給別人,愛心是把超過別人應得的給別人。人類墮落犯罪之後,本不應得救,但神向我們施行慈愛,把獨生兒子賜給我們,把超過我們應得的賜給我們,神公義、憐憫和慈愛若能施諸社會,便會有社會良心,有公德和社會責任。

大企業若只顧賺錢而不顧人命往往帶來很多傷害,多年前美國福特汽車廠出產一種小型汽車,目的是要在市場上和日本及歐洲的汽車競爭,可惜在接受測試的十三部汽車當中有七、八部因在時速20哩時碰撞油缸而漏油,因此這個號的汽車經過測試不合格,但公司考慮到重新設計要大量增加成本,若拖延推出市場的時間,便失去競爭能力,為了經濟效益,結果不顧後果把小型汽車推出市場發售,導致交通意外死傷人數眾多,其中五十人被嬈死。1978年三名少年人因乘坐Pinto汽車發生交通意外而死亡,少年人的父母告上法庭,經過26週的審訊,福特汽車公司被判無罪。這是沒有社會責任的情況。

美國佛羅里達洲一間血漿公司由非洲西部買了一批廉價血漿,後來轉手賣給尼加拉瓜地震而受傷的貧窮人,這次交易獲取暴利25萬元,結果社會與論評擊這間公司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社會需要公義,若沒有公義便很容易跨台。中國的民工(盲流)對國家經濟及現代化貢獻很大,可惜他們仍遭受歧視,連基本的照顧也得不到,這是不公平。

在屬靈的層面上的公義:耶穌基督用十字架的寶血將我們買贖,我們當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積極做差傳的工作,以實踐屬靈上的公義來回應神的愛。聖經教導我們富足的當用愛心去幫助缺乏的以平衡社會貧富縣殊的不公義;為人父母的當把兒女應得的教養給兒女;兒女要把父母當得的給父母,這是在家庭中當行的公義。

()驕傲之路

「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驕傲羞恥是一種最嚴重、笨拙和最原始的罪,天使長和始祖都因驕傲要與神同等而墮落犯罪。但凡人看自己比別人強,財富比別人多,才幹地位比別人高,樣貌比別人好,權力比別人大;這都是驕傲的罪。另一種驕傲的罪源於自卑,遂故意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傲慢的人對神不認識,也不明白擁有的一切都來自神恩典,他現在所擁有的不是永遠都可以擁有。傲慢的人對自己不認識,因為聖經教導我們要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傲慢的人對別人也不認識。最近美國一位牧師及一輔導專家合作寫了一本書,請我為他們的書寫序,書的內容講到如何在教會中解決衝突的問題,事緣北美教會的衝突較為嚴重,因為留學生多來自香港不同宗派的宗教背景,大多執著於以前教會的制度,部分人高估自己以為自己在社會層面有成就,做起屬靈的事工果效也比別人好,其實神賜給人的恩賜各有不同,並不是一個人甚麼恩賜都有。驕傲帶來羞恥的罪,當天使墮落的時候,立即變為萬人憎惡醜陃地獄之子,是多麼可惜。尼布甲尼撒王因他所建的巴比倫城而驕傲,沒有將榮耀歸給神,神刑罰他像牛一樣,跪在野地上吃草。希律王坐在王位上向百姓訓話,百姓呼喊說:「這不是凡人的聲音,這是神明的聲音。」主的使者立即擊打希律,因他沒有將榮耀歸給神。他被蟲咬而死。摩西娶了皮膚黝黑的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以自己的白皮膚為榮,看不起黑皮膚的人,批評摩西所娶的女子,結果神刑罰米利暗,將她皮膚突然長了痲瘋,變得像雪那樣白。

驕傲的罪是愚蠢的,世界大戰一位以優秀日爾曼民族自居的德國軍官,不但浴血沙場,甚至被俘擄到英國,因著個人的傲慢與偏見,看不起其他民族,不願意接受英國人或猶太人的輸血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謙遜的人卻有智慧,求主幫助我們做個謙卑的人,因為神應許說:「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我們不可以刻意追求謙卑,因為謙卑的人是忘記自我的,既不自卑,又不自滿。從以下兩位人物可以學習並步上成功之路。戴德生牧師在中國的宣教工作上有很大的成就,當他被問到如何維持自謙時,他說我從來不知道我做過任何事,一切的成就都是耶穌基督透過我而作,神賜福我,但我還需努力,認定自己一切所有的都是神所賜的,我的好處不在祂以外。

一位名叫Corrie Ten Boom的作家,生長於一個顯赫的家族,他的著作發人深醒,有很高的成就,有人問他如何維持謙卑,他說我視自己好像耶穌基督進入耶路撒冷時所騎的那匹驢駒,當人群拿著棕樹枝前呼後擁地讚美耶穌基督時,我是那隻驢駒,我不會沾沾自喜,我願意成為驢駒給耶穌基督騎著進入祂的榮耀裡。求主恩待我們,做一個謙卑的人才能被神使用。

馬丁路德說:「神是使人從無變有的,若我們自以為豐富,神的靈便不能充滿我們。」當我們謙卑地對神說,神阿,我是一無所有的,神的恩典和能力才能充滿我們。求主幫助我們看自己得合乎中道,教導我們遠離這兩條,不公義和驕傲的路。

人生價值觀

【經文 113-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蕙娟姊妹

今天,我們從箴言十一章三至九節看所羅門向我們所講到的兩種人生價值觀。甚麼是價值觀呢?很簡單,就是你認為甚麼是重要的,甚麼是不重要的,甚麼是有價值的,甚麼是無價值的。面對同一件事情,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我們都是根據我們的價值觀去做人處事。讓我們用聖經、神的話去檢視一下,究竟我們今天做人的價值觀在那裡呢?有時我們發現價值觀不單只影響我們個人的生命,亦影響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有問題就是因為我們存著不同的價值觀。比如說很多父母與子女之間因為價值觀不相同,所以他們之間產生了不少的衝突。今日我們看見在這個社會裡面,家庭成員不同的價值觀帶來很多的家庭問題。在耶穌基督的時代,羅馬人有很多對家庭的看法與我們今天的看法很不相同。他們對婚姻、家庭的看法也很不相同。舉例說:當時羅馬的男人認為娶太太是為求生兒育女,傳宗接代,而他們為了在情慾上的享受往往都收了不少的情婦。輕忽家庭觀念,就是他們的價值觀,這就成為導致羅馬整體社會崩潰的一個主因,所以價值觀是很重要的。所羅門在今天的經文裡提到兩個很重要的價值觀。

()順從神勝過自作主張(113)

這裡說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他自己,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他自己。甚麼是正直人呢!正直人在聖經來說就是不離開神的真理,遵從神的規範去行,絕對不會偏離神的道路。正直人是純正的,他的純正使他作一個正直人。純正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愛神的緣故毫無保留地去選擇順服神,走神的道路。雖然走這條路在人看來是不好的,是有損失的,但因為愛神的緣故而順服神。跟隨神、順服神,也可說是一個道德價值觀。

奸詐人是遠離神、無神的人。正因為無神,便得靠自己;不肯順服神,便隨自己的喜好去生活,慢慢便走上奸詐乖僻人的道路。我們看見這兩種人不同的價值觀,帶來人生有不同的結果。這裡告訴我們一個正直人願意完全順服神,正因為愛神,也就一無所懼,神也容許我們有真誠的懷疑。好像約伯一樣,在他受苦時間有很多的問題,對於自己好像不甚了解。而神卻喜歡我們自由選擇地去愛祂和順服祂,這是最寶貴的。在聖經裡面我們看見一個叫拿但業的,他的一個朋友叫腓力,腓力信主之後跟隨主,對朋友拿但業說,我已經找到我所等待的彌賽亞,神所差派來的兒子已經來到了,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穌基督。拿但業第一個反應就是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東西。」雖然他帶著懷疑到耶穌面前,但耶穌稱讚他是一個真以色列人,因他心裡面無詭詐,而懷疑不等如詭詐。拿但業信主之後,以真誠回應主說:「你真是神的兒子,是我們所等待的彌賽亞。」由此可見他是一個真誠、正直、純全的人。聖經裡面,我們看見凡成功的人都是正直的,約瑟和摩西一生都是這樣,願意完全的順服神。耶穌基督來到世界上作個正直人,他的純正引導他走人生的道路,直至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未出來工作之前,魔鬼撒但就給耶穌三個試探,為要誘使祂離開祂正直,要祂做一個不純正的人:(1)魔鬼給耶穌第一個試探是要祂把石頭變餅。意思說:你可以自己做決定,不用順服神。但耶穌以順服神作為祂人生最重要的道德價值,所以引用聖經,清楚對魔鬼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2)魔鬼見失敗之後,再給耶穌第二個試探,著祂從殿頂跳下去,因為聖經應許說:「神要差派祂的使者保護,使不跌傷。」但耶穌回應他說:「不要試探主的神」。祂並不要高姿態地顯露神蹟以證明自己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彌賽亞。耶穌基督在世上行過許多神蹟,但決不是撒但所要求的一種表演。祂施行醫病、趕鬼的神蹟都足以證明祂彌賽亞身份。人信耶穌是因為聽信神的話,明白真道而信的。所以我們要很小心,切勿胡亂祈求,以免變成試探神。求神恩待我們,教我們走正直人純全的道路,不要試探神。(3)第三個試探:魔鬼要耶穌拜他,便將一切榮華都給他。魔鬼要耶穌走離開神正直的路,走魔鬼撒但的路,耶穌斥責魔鬼:「要敬拜獨一的真神」。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走捷徑,走容易走的路。弟兄姊妹,我們要小心,當遇到困難時候,要專心倚靠神,不要借助風水命理的幫助,魔鬼撒但運用邪靈的能力,先給你甜頭,然後伴隨你的就是一生的折磨。要完全順服神,倚靠神,走神所喜悅的路。

奸詐人走另一條路,就是奸詐乖僻的路。他們正因思想不純正,就歪曲了神的話;用犯罪作惡的方法去處理困難,以順服自己及追隨世界潮流的方式過活。乖僻人的道路必致滅亡,掃羅王就是一個最好例子,起初神揀選他是因為他正直,願意持守純正。但不久,當他作了王之後便離開正道,不順服神藉撒母耳對他的吩咐而私自獻祭;只是一次的不順服,偏行己路,神便收回他的王位。後來,掃羅又在一次打仗之後,再違背了神的吩咐。神再次吩咐撒母耳去責備他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這是神的價值觀,聽命和順服最為重要。求神幫助我們,不走掃羅的道路。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

()聖潔公義比財富更寶貴(114)

這裡,發怒的日子是指神的審判和刑罰臨到個人或社會的身上;在那些時刻,錢財幫不了面對災難的人,有人以為錢是萬能的,但所羅門在此提醒我們,錢財的能力是有限的。

錢可以聘請大律師在法庭上為人洗脫罪名,但卻不能除掉犯罪者良心的不安,也不能叫人逃避神將來的審判。錢買不到永生,也買不到真正的愛。平安和喜樂也不是錢財可買到的。

過份看重金錢的人往往失去神也失去朋友。在將來山羊和綿羊的審判中,這些有錢卻不幫助飢餓和赤身露體的貧窮人的山羊,對自己的錯誤價值觀──要錢,不要神和朋友──後果將會是永恆懊悔的痛苦。

但公義和聖潔的追求卻能救人脫離死亡,洪水滅世時,義人挪亞一家是唯一獲救的人;末底改的聖潔公義救了他和他的同胞;但以理的聖潔公義也救了他脫離獅子的吞食。

財富只能維持今生有限的生命,而主耶穌的救恩帶給我們聖潔和公義的生命進入永恆裡。

人生價值觀()

【經文 113-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萬愛碧姊妹

今天我們繼續從箴言十一章五至九節中思想幾方面的人生價值觀。

()神的道路勝過自己的道路 (5-6)

經文中「完全人」是表示他願意追求成為一個聖潔的人。「正直人」是表示他願意對準神的道德標準,不偏不倚地走在神的道路上。弟兄姊妹,今天我們是選擇走自己的路,還是選擇走神的路呢?究竟神的路是一條怎樣的路?聖經告訴我們,神的路是一條不歸路,當我們走上這條不歸路之後,不論是憂是喜、是痛苦是快樂,我們都不能回頭;但神必定施恩予我們。我們不能抱著若神今天幫助我們,我們便歸向祂,明天當這個信仰妨礙我們的事業時,我們便放棄祂的態度,因為這只是你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神的道路。凱撒大帝帶領大軍從歐洲大陸攻打英倫時,他將所有送他們往大陸的船隻燒毀,藉此激勵大軍要向前走,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同樣,走主的路是一條奉獻生命的路,是屬於神的路。走神的路有兩個好處:

(1)他的義指引他的路──當我們行差踏錯時,內心裡頭的公義和聖潔必定提醒我們走回神的路。「完全人的義必指引他的路。」(115)大衛雖是完全人,也犯了罪,神藉拿單先知的責備,使他立即悔改痛哭,走回神的路,因為他有公義聖潔的心,能看到自己的罪,詩篇五十一篇便是大衛悔改的心聲。「但惡人必因自己的惡跌倒。」(115)惡人被罪絆倒,卻不能回頭。掃羅起初極其謙卑,但後來一再犯錯,仍為自己的罪辯護;雖曾有痛悔之心,卻無改過之意。

(2)遭危險時正直人的義成為他的拯救──正直人走神的路,雖有艱難痛苦,最終神必報答凡願意走這條路的人。「正直人的義必拯救自己。」(116)挪亞因他的義全家獲救。亞伯拉罕是一個敬虔愛神的人,他的正義、聖潔和愛心告訴他應該讓侄兒羅得先揀選地域。雖然最後他只能擁有瘦脊之地,但蒙神賜他豐盛的恩典。「奸詐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116)「奸詐人」原文的意思是無價值的人,他利用小聰明掩飾貪念,最終必蒙損失。亞干因貪念收藏了財寶,不但遭到懲罰而死亡,更令整個民族在戰爭中失敗。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將賣了田產的價銀私自留下,犯了欺哄聖靈的罪,遭神刑仆倒使徒彼得腳下而死。可見離開神的人走自己的道路,為自己求利益成為貪婪的人,陷在自己的罪中。

()永恆的盼望勝過今生的利益 (7)

「惡人一死,他的指望必滅絕,罪人的盼望,也必滅沒。」(117)屬神的人,有永恆的盼望;沒有神的人,只有今生的利益。人拼命追求名譽、地位和財富,但真正得到這些的又有幾人?為了追求這些東西,他們不顧一切地付上勞苦的代價,直至身體朽壞而離開世界時,才發覺這一切東西都不能帶走,這是何等的痛苦。比物質東西更寶貴的沒有去追求,有永恆價值的沒有得著。義人的價值觀是:(a)當他得到世上的東西時就懂得感恩,若得不到也不會抱怨,像保羅一樣隨遇而安,因他早已擁有永恆的盼望和豐盛的生命。莎士比亞說:「不擁有任何東西,便不會有任何損失。」(b)義人不是不追求世上的事物,物質的東西不是追求的目的,而是達到更高目的的方法。義人的目的是榮神益人。他們致力與神與人建立良好關係,不單得到喜樂與平安,更擁有真正豐盛的生命。有神的人是最富有的人。

()先苦後甜勝過先甜後苦 (8)

「義人得脫離患難,有惡人來代替他。」(118)世人總是喜歡選擇先甜後苦的路。哈曼是王的寵臣,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末底改因為愛神的緣故,不服從他的心意,哈曼便設計殺之,最終末底改脫離厄運,而哈曼則死於自己所設的圈套內。很多年青人的價值觀是現在吃喝娛樂,不願讀書、不務正業,是先甜後苦。主耶穌在世受盡痛苦逼迫,最後得享榮耀;因著祂的榮耀,我們得著喜樂。主耶穌和末底改並一切真正成功的人都是選擇先苦後甜的道路。義人透過工作享受為神工作的喜樂,這是神給他最好的報酬。當義人走到人生盡頭,以為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時,其實他已在永恆的國度裡享受神的報答。因為義人在世受苦,在永恆裡必得賞賜。

()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勝過在惡上聰明在義上愚拙(9)

「不虔敬的人用口敗壞鄰舍,義人卻因知識得救。」(119)世人喜歡走「惡上聰明」的路。為什麼呢?(a)人有罪性,喜歡走輕易犯險的路。(b)環境令人隨波逐流,容易犯罪。(c)犯罪倒也叫人嘗到種種短暫的好處。保羅在羅馬書十六章十九節中教導我們要「在善上聰明、在惡上愚拙」。這是一條不易走的路,我們需要追求屬靈生命的長進。愛恩斯坦說:「不要追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乃要追求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

弟兄姊妹,我們是否清楚人生的價值觀呢?我們是否只認識一樣東西的價錢,卻不認識它的價值呢? 求主教導我們好好地反省人生應有的價值觀。

社會繁榮之道 ()

【經文 1110-1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向欣姊妹

很多人認為要建立安定繁榮的社會,與我何干?「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這種態度彷彿已成了眾人的價值觀。聖經說當社會好,人民皆有利,否則,各人也有損,例如家庭不和諧,家中各成員也不會安寧。神造人是要彼此息息相關,無人能在此世代中獨善其身,聖經說神在創造之初,給人類一個福音使命之先是有一個文化使命。神按祂的形象造成人,更把萬物的管理責任給予人,所以,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治理這地,也要管理飛鳥、魚兒及一切活動(自然環境)。這是神給我們的責任。希伯來書解釋重生得救的人更有責任,這不單是社會,政府人員的事情。要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要留意以下兩個原則:

()建立公平公義的社會(1110)

箴言十一節說義人即正直人在享福(做事亨通順利),如果社會是這樣,它必定是一個法治、公平嚴明的社會,義人才能在其中得好處。神是立法的神,祂召集以色列人建立祂的國度時,吩咐摩西要按照神的本性,建立符合神本性的法例給以色列人遵守。所有的道德律例都從神的本性而來,所以法律應反映神的良善、公義及慈悲。當神創造的人犯罪墮落後,破壞了神的律例,神不能讓此等罪行一筆勾銷,因祂是守法的,祂差遣其兒子到世上來為我們的罪死;耶穌基督來世上受了我們本應受的刑罰,叫一切信祂的人可以得著自由,不被罪綑綁。信主的人更應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但現今很多所謂有法治的社會,仍看到很多不義的事情。所謂民主、公義的社會的執法者也有以人治的方法工作,英國、美國更是其中表表者。另一個例子發生在中國湖南省的衡陽市,有一個三歲病危的小孩被父母送到一所大學裡的診所求醫,可惜返魂無術,死者家人聯同二百多人一起圍毆醫生,要他把小孩屍體抱起跪地而行,令他差點送命,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社會!神要求的所有國家都是法律嚴明的,每個人都應在法律之下而不應有人例外。可惜今天還有很多人治的社會存在於世。當人類的歷史演變至二次大戰那時,在希特拉及默索理尼、濫殺無辜、無法無天的管治下,人類開始醒覺他們應該追求公義、有人權的管治。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但變成多數壓迫少數,真正的民主是多數的統治又顧及少數人的利益。不過,有時人類極端的追求可能變為矯枉過正,又要求超公平的公平,這是不行的。例如男女平等是合符聖經的原則,他們應同工同酬。很多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研究男女不論在生理和心理結構也是一樣的。感謝神,這不是一個事實,因神造人,造成男女是不一樣的,他們有不同的岡位。彼得前書三章說女性的身體是軟弱的器皿,正常情況下不是指能力上,而是指體力上,男性確比女性優越。這不等如軟弱就要被人欺負,所以真正的男人是不應虐妻的。神造男女,在能力上是公平的,有些研究建議社會應由女領袖管理,因男士過往在歷史中管理國家時往往訴諸武力,女士善用磋商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如一社會用這樣方法管治,社會會穩定些。而且在運動比賽中也不會男女同一隊作賽。在經濟上也看到有超公平的公平的現像發生:自從工業革命後貧富懸殊很嚴重,例如馬克思要求建立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使民眾均分成果。聖經不是主張這種均分而是贊同機會的平等,然後按照我們得到的機會努力去得到成果;成果如不一樣,神說若我們得到的成果稱好,應幫助一些能力、際遇不及你好的人。還有一些有種族歧視的機構,奉行配額制度,意謂不論黑人讀書成績、能力如何不濟,只要有配額就要給他們就讀大學。另外,在環保上也看到一些超公平的公平情況出現,例如保護動物原是好的,神造人與動物是有分別的,人有神的形象,我們在價值上是高過其他動物的,很多人卻認為兩者應平等,就為牠們爭取權力。例如有一些老鼠住在樹林中,而附近的居民說為防火蔓延,要砍樹林,但環保者說不可,因老鼠會因此不能生存,結果,一場火警發生導致居民死傷無數,因保護動物而犧牲人的性命,這絕不是聖經的教導。人要保護動物,卻不能把人與動物的價值平等。公平的社會不會不及公平,也不會超越公平。

()社會要積極培養正直人配合嚴明的法治制度(1111)

當一個城市有很多正直人會帶來整個城市被高舉、繁榮,此社會會因他們而得到祝福。神會因某城有一群奉公守法、遵從律例的人而賜福那地,這是神的原則。如果一個社會中,邪惡人的聲音高蓋正直人的聲音,她很快便會淪亡。歷史中有很多例子,但人類絕不愛吸取教訓,歷史學家說過去廿一個文明,最少有十六至十七個文明因內部道德沉淪,因缺乏正直人,而導至社會淪亡了。又有很多國家誤以為建立強大的軍力便可使國家富強,不,要緊記神這個原則。廉署有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六成青少年人認為貪污是可接受的,我覺得這是很嚴重的事情,我們的下一代變成這樣,責任在誰?今天有些基督徒出來表達反對黃賭毒,但有很多邪惡聲音說我們這群道之士,道德主義法西斯主義者把道德立法是不對的,又謂在多元文化中要互相尊重。在某程度上,不把道德立法是對的。我們不可以像加爾文以前在日內瓦統治時連吃甚麼、何時睡覺也立法管制,這是過分。但在社會的大是大非,影響人生命、影響整個社會健康問題上是應立法的,禁煙就是一個好例子。前一陣子,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反對賭博而不只是寫反對賭波,聽說有一個大學教授主張賭波合法化,他看見我的文章後,說不關賭波的事,他說社會現討論賭波不是討論賭博,所以認為我說得不對,這個教授的教育程度有點可疑,即等如我們說不可飲酒,但反駁者說我們正討論不可飲威士忌,所以可以不理,這是荒謬之極。人不喜歡正直聲音,但在大是大非、關於人性命、健康的問題上,正直人要表達意見,否則,世上不會有像林肯總統反對奴隸制度的發生。言論自由不等如你可以口無遮欄,一定有限制的;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我們尊重彼此看法,但在影響社會前途,人類健康問題上立法是應該的。神看所多瑪、俄摩拉犯罪到極端時,祂忍無可忍說必要滅她們;但有愛心的亞伯拉罕多次問神如城中有五十個、四十五個或十個義人在,是否不滅那些城?神說是。在今天香港有否義人在?神會否因這群人而祝福香港?香港的邪惡聲音很強大,眾多基督徒又羞於站出來表示意見,社會卻因為我們成為斗底下的光,社會會淪亡。神要賜福香港,基督徒有責任。做一個正直人可能難免吃虧,但靠神堅持下去,神最終必定向這群正直人施恩,也會賜福這群蒙福的人所居之地。

要在邪惡世代成為燈臺上的真光,有三點要注意:(1)要傳福音,使人生命改變,人便會自願地遵行神的道德律例。(2)要多為社會禱告,求神多興起正直人。神說只要我們多禱告,神會賜恩於受苦大地,請大家盡量一起參加週三祈禱會為香港禱告。(3)傳福音後必須配合社會行動,有負擔、能力的人可在神的帶領下考慮參政,越黑暗的地方是越需要光,把光照在家庭教育上、職業上,神必恩待你及你所居住之處。

社會繁榮之道 ()

【經文 1110-14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今日繼續領受的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安定繁榮的社會,若我們願意遵守神的原則去建立社會,這個社會必定有前途、有希望和有好的結果,若違反神建立社會的原則,這個社會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義人享福,合城喜樂,惡人滅亡,人都歡呼。」 (1110)建立一個公平、公義的社會,能叫義人在其中得到好處,做事亨通,惡人則招致滅亡。

「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1111)有了嚴謹的法律和好的法制,還需要一群守法的人,以正直生命和公義品格去維護社會,否則的話,社會便很容易敗亡。

()建立互相尊重的社會

「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明哲人卻靜默不言。」(1112)我們需要建立一個互相尊重的社會,若人與人之間互相藐視,彼此對立起紛爭的,社會便趨於不穩定。

為甚麼藐視鄰舍的人毫無智慧呢?a.藐視人是因為看不起別人而驕傲犯罪。b.因為自己有強烈的自卑感而藐視別人,貶低別人來建立自己。c.「戲笑窮人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戲笑貧窮人即是戲笑造人的主,是神所不能原諒的,因此聖經說幸災樂禍的,必不免受罰。明哲人懂得尊重別人,不會貶低和藐視別人,正如耶穌基督身為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祂為世人的罪來到世間,猶太人將祂和賊人同樣看待;祂如羔羊般被牽到宰殺之地,卻默不作聲。社會上需要有這種品德的人。

耶穌曾預言末世的人會互相分化,「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在同一個國家的民族之間會互相陷害,彼此憎惡,社會充滿了對立和對抗,那是因為不法的事增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耶穌時期的猶太人和外邦人彼此敵對和排斥的程度有如洪水猛獸,當時若有猶太人的子女和外邦人通婚,他們便會和子女脫離關係。因為猶太人認為神只愛猶太人,外邦人不過是神為地獄之火所預備的燃料,由此可見猶太人是何等的鄙視外邦人。申命記講到猶太人若不順服而去拜偶像,神會降災懲罰,他們會被分散到列國受人歧視。歷史上有一個反猶太主義的極大悲劇,就是希特拉所領導的納粹黨殺害了六百萬猶太人。史太林也曾策劃殺害蘇聯境內的三百萬猶太人,後來猶太人得到神的保守才逃過被屠殺的厄運。人類社會的互相分化莫過於文革時期的互相批鬥。黑白種族之間在歷史上有很多對立。當今的阿拉伯國家和西方國家之間的仇恨是現代人類社會最嚴重的危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互相仇殺;美國因拉登和阿蓋達組織的恐怖對待而彼此對立,長此下去世界將永無寧日。我們需要為這些事情切切的在神面前禱告,求神不要讓人類社會繼續對立下去。

我們需要操練自己,教導後輩尊重別人,靜默不言,不藐視、不挑剔別人,多站在別人的立場或角度去觀察事物,從而了解別人,為別人著想。當自己的意見和別人的意見有分歧時,要用耶穌基督十字架大愛的方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身體暴力或語言暴力彼此對待。時下的電影。電視片集、漫畫雜誌等都喜歡用以暴易暴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兒童在這種風氣之下成長,將來在家庭、社會也容易使用以暴易暴方法來解決問題,長此下去只會增加彼此之間的仇恨。耶穌基督教導我們用愛去原諒別人,用暴力以外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才是明哲人。

人類社會經常有對立和歧視,近代歷史給我們最大的教訓:印度的國父甘地年青時在英國留學,當他讀到四福音時,就認為耶穌基督的愛最能解決印度的階級分離主義,因此他進入教會想見牧師表示他願意信耶穌。可惜當時有一位司事員看見他那黝黑的皮膚,便禮貌地送他離開,要他回到自己的種族裡,那時甘地心裡想原來基督教也有階級觀念,又怎能解決印度人的階級問題呢!於是他決定不信基督教,回到印度教裡去,但他後來效法耶穌基督用非暴力的方法成功地與英國抗爭。所以我們當操練自己;教導兒女建立互相尊重的品格。

()建立互相維護的社會

「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心中誠實的,遮隱事情。」(1113)英國一間古老教堂外面的一個小墓園,其中一塊墓碑上詳細陳述著一名卅歲的女信徒因被牧師誣蔑以致悲慘而死的事蹟,藉以警惕後人。往來傳舌的人是沒有愛心的,往往喜歡誇大事實,自以為是,挑剔別人的不是。求神幫助我們學像保羅一樣──想起腓立比的信徒便為他們感謝神,凡事先發掘和讚揚別人的好處。時下的報章雜誌、傳媒都喜歡以揭人瘡疤來吸引讀者,此風一長社會很容易走向滅亡之路,因為互相挑剔便互相分化。耶穌說:「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在社會上除了彼此尊重還需要互相維護。「心中誠實的,遮掩事情。」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為他人隱瞞罪行,乃是當人家有事情不想公開或犯了錯事,我們當遮隱著別人的過錯以處理問題,這才合乎聖經的標準。耶穌教導我們:「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當我們肯按耶穌教導的次序去處理問題,很多事情都可以化解。懂得存誠實的心去隱惡揚善的必定受到別人尊重。拿破崙因為打仗的緣故札營於戰場上,一天晚上他看到有個哨兵打瞌睡,連槍械掉在地上也不知道,他沒有即時怪責哨兵,反而代替哨兵站岡直至他醒來才教訓他以後不要重犯錯誤,相信這位哨兵以後必定很尊重他的元帥。

()建立目標清晰的社會

「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1114)智謀可以翻譯為舵手。一個好的領袖懂得聽取謀士(顧問)的意見,集思廣益,為社會定下好的目標,建立多元化的社會。

我們簡單從兩個層面探討為甚麼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社會。 (1)人類未墮落之前和將來千禧年的國度裡都是由神自己統治的單元化社會,但自從人類墮落犯罪之後,需要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因為社會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思想背景,大家要互相尊重。多元化的社會唯一可行的就如耶穌講稗子的比喻,僕人要把稗子鏟除,主人說讓稗子繼續生存下去,到了審判時候稗子和麥子自然分別出來。基督徒不能和社會完全分離,倒要積極投入多元化的社會做鹽做光,影響社會。(2)社會有良好的目標還需要教育去配合;美國之所以富強是因為能接納各國各民族的科學家,著重教育,配合國家目標,使國家不斷進步。社會還需要以道德教育去培養人民有正直的品格,同時需要教育人民如何面對環境的挑戰。現今的香港兒童多嬌生慣養,只會享受而不能面對挑戰,遇上些少挫折就走上自殺的道路,相信「磨難」教育對他們十分重要。日本早就注重「磨難」教育,小學生自小要用洗衣板洗衣服,用磨石磨大豆,父母教導兒童,前輩是經歷這種「磨難」而建立起富強的日本。他們每年送小五至中三的學生到孤島學習搭棚,製鹽,做飯……等。德國更加立法要學生經歷「磨難」教育,規定六至十二歲的兒童要幫助父母做家務;十至十四歲的兒童要幫家庭鏟草;十四至十六歲的兒童每個月要為家庭做一次大掃除,因此德國人的家居都很整潔。現在中國也開始注重「磨難」教育,可惜推行得並未深入。一個人的成長之中若缺乏磨難與操練,將來的性格會較為懦弱,失去鬥志。

香港社會正在轉型,經歷很多國際性全球化的大挑戰,我們的教育制度是否能夠配合香港的目標呢?香港的目標又是甚麼呢?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有目標的社會,一個有目標的社會需要有教育去配合,求神恩待,一切由基督徒開始吧!

處事為人的智慧 ()

【經文 1115-1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張淑儀姊妹

學習處事為人是今天香港人最需要的。香港人以金錢掛帥,但是我們要曉得按聖經真理和道德原則去行事為人是更重要的事情。

()如何做人生的抉擇(15)

人生是由一連串大小抉擇組合而成的,而這些抉擇可能會影響一生,我們要怎樣做決定才能榮神益人呢?讓我們透過以下經文去思想。

今天這節經文教導我們不要隨便地為人在財務上作擔保。外人指的是外邦人,家庭以外的人,若我們隨意為這些人作保,必然蒙受虧損。擊掌則是簽約後的記號。這裡教導我們如何在人生中做重要的決定。一個人之所以隨意作保受虧損,第一個原因是他沒有量力而為。我們做人生的決定時必須懂得量力而為,我們能力有多少,便依據這能力範圍去幫助人。這並不違反聖經教導我們所學習信心的功課,我們要學習的是有根據而非憑空的信心,它根據的是神的應許和教導。有時我們會曲解神的應許,一位牧師讀經說:「相信就必得著」,遂認為病患者只要相信神,用不著找醫生也可得著醫治,後來他的孫兒就因著他這個「信念」病逝了。另者,聖經也沒有應許神一定醫治好我們的病患,好像保羅身體上有一根刺,雖然他三次迫切祈禱,但神並沒有拿走保羅這根刺。

我們常在選擇職業時缺乏「量力而為」的智慧。從前我在加拿大就學,發現有許多留學生沒有量力而為,讀書讀至精神崩潰。聖經教導了我們以下兩個選擇職業的原則:(1)按照神給我們的才幹和恩賜──神要帶領你進入該行業,必定賜予你有關方面的才能和恩賜,故此當你要向神求職業的路向時,就先要檢視一下神賜給你的恩賜。(2)求榮神益人──選擇職業不一定是「是與非」、「黑與白」的問題,要考慮的可能是「好」抑或「更好」。陶恕說我們毋須憂慮於選擇哪個行業更加適合自己,只要存一顆愛神愛人的心,在任何工作上都能榮神益人。

第二個為外人作保受虧損的原因是我們沒有考慮後果。我們做決定前必須謹慎考慮其後果,在飲食上我們便很需要這樣的智慧。年青人吸煙喝酒,因為他們短視,沒有考慮後果,這實在是很可惜的。基督徒的身體是聖靈的殿,我們要愛顧自己的身體,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傳道人William Temple提出基督徒要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必須像窮人般過生活。我想此話當真,因為我們城中首富也是吃清淡食物如青菜、豆腐,如此方能健康。

第三個原因是感情用事。在後現代社會裡,我們常憑感覺來行事,卻不知道這樣子會連累很多人。人生的決定許多時牽涉到「好」和「更好」的問題,神希望我們常常做更好的決定,而感情用事卻會引致我們下了一些次好的決定。有一個愛兒早逝的父親,他屋子旁種植了兒子生前心愛的一棵樹,有一天這父親卻發現樹的根鬚影響屋子的地基,結果他做了一個傷感的決定──斬樹。當他將樹連根拔起後,便坐在那兒痛哭流淚,但他告訴自己做了一個「更好」的決定,因他保住了家人的性命,挽回了家庭的經濟,是以他做了一個既合情又合理的決定。

在人生中,我們最容易在婚姻上犯了感情用事的錯誤或憑直覺或以貌「娶人」,做了錯誤的決定。我們選擇結婚對象時,不要倚賴眼睛,而應該多用耳朵──婚前多聆聽對方說話的內容。一個人的思想和性情常透過他的言語流露出來,我們得花時間用耐性去「聽」出結婚的對象,聽清楚對方是否愛主、品格如何。另一方面我們要先看自己而不是看對方──檢視一下自己是否足夠成熟步入婚姻階段,思想自己是否懂得關心身邊的人,之後才去考慮對方的成熟度和性格。

至於我們在擇偶時可依據甚麼原則呢?葛培理牧師曾在講道中提到作配偶/做父親原則:「適合做配偶的應該像一頭狗。」1.狗是勇於表達牠的愛意的,當狗兒見到主人時,即趕上前去向主人表達親善;2.狗是不會懷恨在心的,雖然你打牠、罵牠,牠始終會趨前來親善你,從不會因你發脾氣而不瞅不睬;3.狗甚麼食物也喜歡吃,今天很多丈夫卻不是如此;4.狗能夠冒生命危險維護家人;5.狗很忠心,不會見異思遷,今天我們需要忠心的配偶;6.狗愛小孩,無論你家裡的小孩是何模樣,狗都會喜愛他們。

我不是絕對地否定「為外人作保」,若果我們有那份愛心,而又有能力,我們實在可以為人作擔保,就像主耶穌一樣。當我們虧欠神的榮耀、聖潔和公義時,耶穌基督為我們釘身十字架,成為神和人之間的中保,為我們還清一切罪債。

()兩條人生道路的抉擇(16-17)

十六至十七節,這兩節教導我們選擇人生的道路,第一條道路用「恩德婦女」做代表,「恩德」指和藹可親,有情有義、友善、有愛心;另一條道路則用「強暴的男子」為代表──不擇手段地得著資財。今天我們正走著哪一條道路呢?十七節指出效果:「仁慈的人」即前述「恩德的婦人」,當我肯愛肯犧牲時必能為自己帶來益處;「殘忍的人」即「強暴的男子」,結果帶來自己的損失。我相信每一個人都要在這兩條人生路上作出抉擇。耶穌教導我們要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因為耶穌說捨棄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一個有恩德的人肯付出必得益處,一個人自私自利,最終必遭重大損失。一位精神科醫生被問及當他知道自己將快精神崩潰時可以做甚麼,醫生回答說:找一個情況比自己更惡劣的,然後去幫助他。聖經教導我們在苦難中先往上看──仰望神,然後往外看──幫助周遭的人。當我們越肯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得著的益處便更大。以上兩條人生道路,你如何選擇呢?求神幫助我們。

處事為人的智慧()

【經文 1118-2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劉玉清姊妹

今天,我們領受的經文,是箴言第十一章十八至廿二節。「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恆心為義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兩種人生帶來的後果,有幾方面的對比。

()真實或虛假的回報(18)

第一個對比:惡人和義人的回報。「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18)當我們選擇這兩條不同的道路,帶來具體的後果是:善待自己或擾害己身。惡人得虛假的回報:惡人是指離開神的人,自私自利;他們一生營營役役、勤勞經營,所得的回報卻是虛空的。義人得真實的回報:義人是指撒義種的人,他們按照神的帶領,不斷的付出的也得到實在的果效。

兩種不同的回報,在於我們的抉擇如何。「虛假的回報」,是人選擇惡人的道路,雖然得到很多錢財、物質,卻不能有真正的快樂生命。聖經告訴我們,物質不能滿足人心靈真實的需要。人生怎樣才可快樂?如保羅所言:「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近代的研究也顯示,基本上的需要得到滿足,人便會快樂;物質愈多,並不會使人因而更快樂。

要有真正快樂的人生,唯有歸向神,與神、與人關係融洽。許志偉醫生的見證,就道出當他賺很多錢時,因癌症忽然臨到,使他回轉歸向神,並與神、與家人和好。他的內心因而豁然開朗,黑暗盡除。

虛荒的人不曉得享用錢財,或是將錢財浪費在黃、賭、毒上,損害己身。這都是虛浮的代價。

「真實的回報」,就是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他們追求恩德,榮神益人。正如耶穌基督,祂是為別人而活。撒義種的直至開花結果,果子並非為自己而生,而是為了別人享受這些果實。一個肯付出的人,他得到的是他撒義種的果子,是真實的。弟兄姊妹,有多少人在你的生命中曾得幫助,我們又結了多少義果?

()活力的生命或枯乾的生命(19)

第二個對比:恆心為義和追求邪惡的後果。「恆心為義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19節)恆心為義,是徹底去作,並非間中而行。聖經告訴我們,「恆心為義的必得生命」。這裡所指是活潑喜樂、平安、豐盛的生命。經文指出:「恆心為義的」,不會輕言放棄。別人誤解也仍然繼續為神持守到底。我們是因信稱義成為義人,便要追求聖潔的生活,按照神旨意而活。我們願意這樣行,對人便有幫助,對神會有貢獻,對神的國度有追求,內心必有平安、喜樂。

當我們還年青、有能力的時候,為何不奉獻自己為神所用?今天,人們的工作非常忙碌。但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在神面前,向祂求恩典、能力。就是讀書、工作辛苦繁忙,也不停止聚會,繼續靈修、事奉神。這樣便更有屬靈的能力去面對日常生活的壓力。我們要光采的生活或枯乾的生活,完全在於我們與神的關係如何?

「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這並非表示我們做了一、兩樣錯事,神便要我們死。人若追求為要得著不合神心意的東西,便是追求邪惡,必致死亡。人離開神,不按其原則過生活,他的生命便充滿危險、痛苦及沒有生氣。神的原則告訴我們,人要節制、要喜樂,積極樂觀去面對人生一切的事情。黃釗弟兄曾在本會作見證,他因家境貧困,便一心要賺很多的錢。結果走上歧途,淪為毒販、做了黑社會的頭目。在他以為最風光的日子,卻是他感到最懼怕、最陰暗的時刻。後來他回到神面前,生活雖貧窮,但內心充滿喜樂、平安。「X一代」認為,卅歲死亡,七十歲埋葬。他們感到在卅歲時人生已沒有生氣,捱到七十歲才死亡埋葬。那是何等可惜的人生!

()神所喜悅或神所憎惡的生命(20-21)

第三個對比:心中乖僻和行事完全。「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20節)「心中乖僻」是指追求邪惡的人,我相信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被神所憎惡,所以我們要謹慎。經文所指的,是那些不肯相信神、一生尋求走乖僻路的人,神的震怒常在他們身上。一個真正信主的人,當神的話語臨到,便會立即悔改,回到神的面前。

聖靈為耶穌向人作見證,要人信耶穌。人若經常受聖靈感動,卻堅決拒絕聖靈的見證不肯相信耶穌,便是聖經所說,犯了褻瀆聖靈的罪。因此,基督徒是不會犯褻瀆聖靈的罪;但卻會因離開神的道,成為心中乖僻的人,如參孫、掃羅王。神揀選參孫並給他大使命,但他多次犯罪不肯回轉;最終神容許他的敵人勝過他,他的眼睛被挖去,整日推磨,過著枯躁無味的生活,這是多麼可怕可惜。掃羅也是這樣,他只顧追殺大衛,不去事奉神,神給他機會,但仍然墮落甚至通靈交鬼,神唯有讓他在戰場上被殺。

神是愛我們的神,祂愛我們愈深,便會愈妒忌我們犯罪。神憎惡魔鬼撒但,憎惡他用方法引誘試探人犯罪。舊約的通靈交鬼,現今風水、占星術、星座……等,都是神所憎惡的事情。神是一位忌邪的神,所以當人堅決不肯歸向神,後果是可怕的。

「惡人雖然連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21節)神所憎惡的,是祂常給予機會也不悔改的人。很多作了壞事的人,他們好像沒有受到懲罰。但經文告訴我們,必定會有報應的。神的刑罰有一天會臨到。可能在今天、明天、後天,甚至不是今生。但死後必定有審判,必有刑罰。

怎樣才能逃避神的刑罰呢?我們要常常自省,檢討自己的生命,就如聖經的教導,曉得分辨自己的時候。林前十三章教導我們,守主餐前要分辨及省察自己。人若不自我省察,便會變成審判者去審判神。C.S.Lewis (魯益師)的著作《God in the Dock》(在被告席上的神),便提到人由低下頭到神面前,變成審判官,將神放在被告席上。人向神發出質問,就像在審判神。我們應當像小孩子般,謙卑來到神面前尋求幫助。否則,怎可以逃避神的刑罰和審判。

「行事完全的,為祂所喜悅。」行事完全與心中乖僻的果效成為對比。行事完全的人,並非表示那人沒有犯罪。而他堅決地靠主的恩典去過活,行義人的道路。聖經說這人會得著世界上最寶貴賞賜。「他的後裔必得拯救」,神不單恩待義人,還有他的後代、直到萬代。神恩待義人的後代,是祂的應許。行事完全,為祂所喜悅。當我們願意過義人的生活,便是揀選恩德的道路,這也是一條付出的道路。求主讓我們願意走這樣道路。

結語:錯誤選擇的可怕後果(22)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這節提醒我們選擇錯誤的後果。將金環帶在豬鼻上,不會受人欣賞,只會受人斥責沒有智慧。這節經文所指的是沒有智慧、浪費、不被欣賞和沒有價值的人生。人將有價值的變為沒有價值,這是何等的錯誤。所以求神恩待我們,有智慧地去抉擇人生,讓我們得以在這世代處事為人榮耀神,討神喜悅。

擁有與失落的人生

【經文 1123-2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惠娟姊妹

今天,我們所思想的經文教我們更進一步把聖經真理落實在生命裡頭。倘若我們追求成為一個滿有恩德、按著神的原則去過活的人,神不單只給我們屬靈方面的福氣,也在物質方面豐足的賜予。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有四個原則必須遵守。特別在一個經濟困難的時代,很多人為著金錢有不少的躊躇,很懼怕失業,怕負資產,也有很多的憂慮。究竟我們對金錢有何看法,這段經文裡面,將世俗的與神的看法對比一鵅A到底我們是走神的路蒙恩還是走世界的路蒙恩哩?

()品格決定人生的得失(23)

這裡首先給我們一般性做人的原則。正因人的品格決定他人生的得失;所以,義人必定注重他屬靈質素和生命質素如何。在今天世俗社會裡面,就我們所見,人的品格與其工作是脫勾的,人們不認為品格重要,重要的是賺錢,兒女能出人頭地,只要下一代成功就不再計較他們用何種方法去達成。然而,我們屬神的人,品格就決定我們的得失。耶穌常常提醒我們,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義人願意按著神的原則去處事為人,他所願的神就給他成就。我們都喜愛宣信博士新寫的一首詩歌,「前所要的是福祉,今要主自己」。歌詞提醒我們這方面的真理。究竟今日我們追求的是各樣物質,健康及家庭等方面的東西?還是進一步,所追求的是主自己。在上週祈禱會裡面,我們查考到詩篇十六篇,大衛的詩篇。他題到神是他的產業,擁有神,就擁有一切,大衛以神為滿足,以神為樂。當他以神為滿足,世界的事物,無論神給他甚麼都認為是美好的。一個以神為樂的義人,其品格是積極樂觀的,因為他有神。一個人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時候,神就管理他的生命,只要將生命交託給神。物質的東西神自會賜與我們。所羅門自己在這方面是最能領會到的,因他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神就悅納所羅門所求的,對他說:「連你沒有求的都賜給你。」所羅門所得的財富比耶路撒冷街道上的石塊還多。而惡人所求的是自己的益處,情願放棄與神及與人的關係。經文告訴我們,「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忿怒的意思是神不喜歡,因為他不追求愛神及愛人,因為他是一個損人利己的人,結果變成損人害己,招惹神的忿怒。所以我們必須遵守第一個原則,在品格上必須要追求成為一個義人。然後在物質方面就必定是蒙福的。

()多付出,多回報(24)

廿四節「有施捨的,卻要增添」,願意施予的,必得著更大的效益。「有吝嗇過度的,反致窮乏」。不願施予的,反致窮乏,這是一個「多付出,多回報,少付出,少回報」的原則。林後九章六節告訴我們:「多種的多收,少種的少收」。在中國,有些貧窮地方的父母不願付出,沒有好好供兒女讀書,結果少付出便少收效,連下一代也失去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尤幸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兒女學業有成,作了好的投資。過去多年以來,我在北美洲、歐洲見到許多唐人埠的中國店舖非常殘舊,做生意方式幾十年都不變,正因為不肯投資,結果被西方超級市場的經營方式取代了。中國人不肯研究改進經營方式又不肯投資,結果被人淘汰了。西人因為肯投資,所以回報是大的。在屬靈方面原則也是一樣的,要得著屬靈生命的成長,必須要多追求愛主,肯付代價每日靈修。不願意投資,怎能得著回報呢?我在神學教育界事奉的時候,發現有些神學生,只管選修容易得分的學科,修讀一些容易畢業的課程,找一些要求較低的神學院攻讀。抱著這樣的心態去讀神學的,豈能操練自己屬靈的生命,將來去事奉神呢?有一首我們經常唱的詩歌「成聖須用工夫」提醒大家,在環境艱難的時候,更加需要努力操練靈性,教會在艱難的時候,越需要發展,多傳福音,幫助更多在黑暗裡面的人。

()施比受更為有福(25)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聖經的原則「施比受更為有福」就是說願意施予的,必得豐裕。豐裕含有「肥」的意思。滋潤人的即是把水給別人喝,而自己也得著滋潤之意,因為願意施予出去的,神越向我們施恩。有一個年青的官,有錢有地位,來到耶穌面前問,如何才得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要變賣所有的來跟從我,他不願意放棄現有的一切,便憂憂愁愁的走了。耶穌感慨地對其他的人說:「有錢的人進天國是難的」。跟著門徒便問耶穌,我們放下一切來跟從你,我們得著甚麼呢?耶穌對門徒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神的國撇下房屋,或是妻子、弟兄、父母、兒女的,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在來世得享永生的。」耶穌說是雙倍的回報,這裡不單只說是永生的福氣,更加是今生要得著百倍的報酬。只要是為神付出的話;耶穌說,我們今世要得著回報,可能是不同類型和種類的回報。例如,我認識一位姊妹,她幾年前已離開世界,她把一生的生命投資在神學教育方面,栽培好多神學生。後來當她患病時得著學生的關心和最好的照顧。她為神付出了很多,而神在今生給與她的真是超過百倍。特別所羅門在這裡所講的,是應用在金錢奉獻上面。瑪拉基書挑戰我們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甚至無處可容。」當我們願意給神的時候,神說要打開天上窗戶,大大傾福與我們。美國上一世紀三十年代曾有經濟大衰退,一個愛神的人,他是專門研究發明重型機器的,神施恩給他,叫他賺了很多錢,那一年他賺了三萬五千美元,他因為想賺更多的錢,便把應當奉獻給神的金錢也投資在生意上,結果他的生意一落千丈,後來他在神面前悔改認罪,神再次施恩給他,他便決定將收入的十分之九奉獻給神。這位人士曾一度當過國際基甸會的主席。

()愛比財更重要(26)

「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這裡有兩方面的社會原則。(1)做生意的人在社會上的要負商業道德的責任,這裡講到一個商人,在飢荒的時候他有穀物,但他恃著有穀可賣,等到環境越艱難時便提高價錢,漠視四周的人餓死,無社會良心與責任,只顧圖利。1984年,美國一間大公司叫聯合炭化,他們因為美國的條例太苛刻,便轉往印度設廠,結果工廠洩漏山埃毒氣,死了二千人,二十萬人受傷,可謂嚴重的商業失德,結果經過一連串伸訴、爭持才發放二億元去救齊死傷者,經過幾年訴訟,最終庭外和解,以四十七億美元賠償印度政府,這家公司只管急功近利,妄顧社會安全,是商業道德上的漏洞。(2)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則,是人比財富更加重要,這是關乎價值觀的問題。很多人只顧賺錢,沒想到朋友是重要的,更忘記了需要神。我們看稅吏撒該也是這樣,他起初抱存的是世俗的價值觀,認為金錢才是最重要的,結果被人排斥、孤單可憐。所以當耶穌經過的時候,他爬到樹上去看耶穌。耶穌說:「撒該,下來,今日我要往你家裡去。」他非常歡喜,感受到耶穌的愛。他對耶穌說:「我若訛詐了誰,就必以四倍的償還給他,且要將一半的財產分出去,幫助窮人。」因為他的價值觀改變了,便明白到與神和人的關係比一切財富更重要。

 

結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27)

最後的結論,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聖經的原則。一個人懇切求善,願意施予出去幫助人的,必得著恩惠。求主幫助我們,作個榮神益人的人。否則,總有一日,神的報應必定會臨到我們。

兩種人生路向求財或求德()

【經文 1128-3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黃碧雲姊妹

今天我們從一個更深入的角度去探討兩種不同的人生路向──求財或求德。我們先探討求財的人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生。我必須先作澄清,求財的人生並非指那些人做事沒有道德,不擇手段,而是指事情對己有益的時候,便嚴守道德,反之,對己無益,便妄顧規則!求德的人並非不求財,只是在他求財之時,遇著財德兩難存之際,他寧願棄財而求德,這就是求德的人生。

今天的人自出生以來,父母便對子女灌輸他們求財的期望,彷彿人生只有一條路徑,就是求財!實際上,求財的人生帶來三方面的後果:

()破壞自己的生命(28)

我們需要特別留意,聖經從來沒有指出財富是不好的,而我們不能追求財富。反而箴言的作者所羅門從他經驗中告訴我們,神將所羅門沒有祈求的財富也賜給他,可見神是樂意向我們施恩的神,祂喜歡我們得著財富。因為財富本身有它基本好處,它能滿足人類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甚至乎一些急切的需求,譬如說求醫治病等。然而聖經指出,若我們依仗自己財物的,就必定跌到,我們仍是要依靠神,不要將生命投靠在錢財之上。就是自己以正當手法賺來的錢財也是不能倚仗,因為錢財本身是不可靠的。一個只懂得依靠錢財而不曉得依靠神的人,是必定跌倒的,就像耶穌所說的比喻:將房屋建造在沙土地上,風吹雨打之時便會倒塌。

錢財為甚麼不可靠的呢?原因有:

(1)錢財能在一 夜間貶值,例如股市大跌,做假賬致使大企業陷入經濟的大危機等。

(2)錢財會被人搶劫或偷盜,例如生活於政變的國家中,一夜之間,錢財便被人掠去。

(3)錢財不能買到真正的快樂,只能買來娛樂,得到片刻的歡愉。

(4)錢財不能買到真正的愛情或友情,因為人心叵測。

(5)錢財不能買到真正的平安,只能讓我們得著安靜的環境。

(6)錢財不能買到真正心靈滿足,只能買到物慾和情慾的滿足,惟有耶穌才能給予我們心靈的滿足。

(7)錢財會帶來很多的麻煩,好像美國一位師在他五十八歲時中獎,得著一筆巨大的獎金,卻使他惹上一連串的官非,他人生餘下的光陰,就處理一場接一場的官司。

因此,所羅門提醒我們,一生追逐金錢的,依仗錢財的,必然跌倒!

()破壞人與別人的關係(29)

錢財沒有實質,空虛得就如清風。因為求財的緣故,沒有時間理會家人,造成很多家庭的問題,擾害己家!耶穌所說浪子的故事,成為這節經文恰當的註釋。浪子屢次哀求父親分家,父親不勝其煩,便將部份的家產分給浪子,之後他離家遠去,傷害了父親的心!浪子以為有了金錢便得自由,他揮霍無道,耗盡金錢,結果淪為養豬的人,傷害了自己的生命!當浪子悔改回頭的時候,父親欣喜不已,大排宴席以示慶祝浪子死而復生。浪子的哥哥見狀,想到自己多年勤奮工作,亦未能得此看待,心裡極為難過!破壞了兄弟間的情誼,此證錢財擾害己家!浪子一直以為有錢便能控制別人,怎料他花盡錢財,如此的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成為被壓迫的奴隸。浪子悔改回家,只求作為父親的僕人,他自知其過犯,不配受兒子的名分,幸而他父親的恩典臨到他,再次接納這個死而復生的兒子。

很多家庭因為財富而引起糾紛,我們不難從報章中得悉很多爭產的報導,錢財實在破壞家庭的關係!此外,不少富有的家族均缺乏安全感,家中裝防衛系統,外出時要保鏢相隨,生活猶如坐牢,這正正是錢財擾害己家的生活!

()破壞人與神的關係(31)

所有的罪源自得罪神、得罪人及得罪自己。罪首先就是得罪神,因此當大衛犯了姦淫而得罪神之後,他寫了詩篇五十一篇說惟獨得罪了神,不是說他沒有得罪其他人,而是說不論犯罪如何秘密,不論作在別人或自己身上,都是頂撞神和得罪神的。這節經文中的義人,他們的人生目標是專一追求神的義,然而偶然間也會墮落犯罪,他們尚且要接受神所施行的報應,何況惡人和罪人呢?罪人和惡人是那些離開神、故意犯罪甚至習慣犯罪的人;這樣的人,要接受神怎麼樣的刑罰呢?聖經彼得前書四章有云: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錢財容易引誘人,叫人離開神,叫人犯罪違反道德的律例。錢財容易叫人貪心,貪念便永無止境。貪心的罪會引發很多其他的罪!貪心叫人不愛神也不愛人,只愛自己;貪心叫人謀害人;貪心叫人視財如命,將財富視為自己的神,甚至為金錢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

其實人所需處身的地方是很少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經講述這樣的故事:一個富有的人,其人生目標就是要追求更多的財富。一天,他發現了一個賺取更多金錢的機會,他可以用一天的時間得著他所踏足過的地土,惟要在日落前回到起點,否則作廢。於是,他養精蓄銳,準備充足的出發,貪念叫他越走越遠,他回程時要竭盡所能在限定的時間內趕回終點,縱使目標已達,奈何他卻筋疲力盡而死!他的僕人為他挖掘了一塊六呎的土地,將其屍體埋葬!這個故事的結論是人所需要只是六呎的地方!人的貪念叫人追求更多,當人擁有更多的時候便追求越來越多,這樣無止境的貪財,會帶來無數的罪惡,與神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若果我們因為財富或工作的緣故,沒有時間靈修和敬拜神的話,就是過著貪財的人生,結果帶來是傷害自己、傷害家人及傷害和神關係的惡果。求神幫助我們懂得如何走人生的道路!既然財富是神所賜的,神必賜下我們所配得的財富。

我們會在下星期探討所羅門要求我們要走的另一個人生路向──求德的人生。做一個有恩德的人,與神和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此乃人生最寶貴的事情。

兩種人生路向求財或求德()

【經文 1128-31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梁莊儀姊妹

人生只有兩條道路──求財之路及求德之路。前者只管追求自我擁有物質的東西,遠離神。後者則叫人親近神,願意付出,幫助有需要的人。究竟我們選上了哪一條呢?或許我們仍未作選擇,沒有人生方向,就如一條在風浪浮沈的小船般,被其他人影響,受潮流所豁制。

求財的人生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家人、也失去神。而求德的人生則令人得著下列三方面:

()追求生命的質素(1128)

求財的人生得著身外之物,然而耶穌說地上的財物即使埋在地下,地上卻有蟲子咬,能袓a,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叫人有所損失。他們追求物質,一無所缺,心裡卻沒有平安喜樂,內心空虛,又遠離神,遠離人,沒有生命的質素。但求德的人生路叫人生發旺,有如青葉。詩篇第一篇告訴我們追求人生目標。詩中「惡人」、「罪人」未必是作奸犯科之徒;但他們遠離神,單靠自己,追求自己有所得著乃是惡人的計謀、惡人的道路、惡人的作為。我們當遠離這樣的道路,選擇投靠神。佔半數的人沒有選擇人生的路向,隨波逐流,遇上危機,便輕言放棄。百分之四十的人尚未選定人生目標,餘下百分之十已有人生目標,卻未能專心致志地朝向目標。人未能如發旺的青葉,皆因缺少了人生目標。按所羅門說,人只有兩條人生的路向,你選上了沒有?這決定我們生命的質素。使徒約翰說: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我們只可選擇愛世界或是愛神,再沒有第三個路向,也不可兩者兼得。若我們選上愛神,先求神的國及神的義,叫我們得著豐盛的人生,為神而活,為神作工。即使面臨失業,也不致懼怕。祂已應許若我們走在祂的道路時,我們一生得著祂的供應,不致缺乏。可惜有些人對神信心動搖,懷疑神的應許,以致不敢作這個選擇。「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古代歐洲有個君王,統治國家五十年,敵人怕他,百姓愛他,盟友尊重他,並擁有財富及尊榮。但當他仔細計算時,在這五十年物質興旺的年日裡,他只得十四日過著快樂的日子。唯有當我們以神為一切,生命就有所投靠時,我們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樹木總需要水份來滋潤,人也是如此。我們投靠神,選擇走神的道路,有如枝子跟樹連結起來,生命得著神及其話語的滋潤、幫助、餵養,聖靈內住在我們生命裡,有如活水江河在生命裡湧流,與神同在,得享豐盛的屬靈及肉體的生命。

美國洛杉磯有位拼命工作的人,擔任兩家廣播電台的主管,盡享名譽地位。他一生求財,後來精神崩潰,又告失聲,對電台主管言,這是苦不堪言,他生命漸走下坡,心靈痛苦黑暗。他捨棄妻兒,獨自走到聖地牙哥海邊,思前想後,四處徘徊。後來回到酒店房間,找到一本基甸會送來的聖經,他不經意地隨手翻閱,神的話有力地進入他的心裡,他深知從前走在求財的道路,現要回轉歸向神。他跪下來,打開聖經,向神禱告,他說即使餓死也吧,他總不離開這裡,直至神向他施恩。他的生命得著改變,驅除黑暗,成了新造的人。他與神和好,又跟妻兒和好,他的聲音也得以治癒,心靈肉體同得興盛。

約翰衛斯理一生奔波勞碌,為神講道、寫書、作研究、建立教會。當他八十二歲時,他說自己在過去八十一年裡,得享神恩,時至八十高齡,身體思想仍能應付所有工作,就如四十年前一樣。不是因著別的,乃是權能的主直接向他施恩。神是世界的主,也是我們生命的主宰,掌管我們的人生,求主教我們活著,就為主而活。當我們選上了神的道路,不管我們為神多勞累,祂總會施恩予我們的靈性,叫我們屬靈及肉體的生命都如發旺的青葉。

此外神的話語也不斷教導我們,我們當用神的話來餵養屬靈的生命,每天我們都當靈修,多讀神的話。一位歐洲的神學家、哲學家祈克果說當我們讀經時,要不斷提醒自己,神正向我們說話,聖經為我們寫成的,它正造就我們的生命。

()追求生命的智慧(1129)

所羅門提醒我們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當我們敬畏神、愛神時,我們也隨而愛人,這是生命的智慧。當文士問耶穌,最重要的誡命是什麼?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1027)這是生命智慧的總結。慧心人有屬靈的權柄,能自律,也能管理自己及別人的生命。生命智慧所追求的是基督的愛,願意付出,不計代價,愛人到底。當我們擁有這樣的愛心,我們便擁有生命的智慧。若以事物來相較,人應更為重要。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裡,祭司看見受傷的人,卻說要往耶利哥辦事,他以聖殿的事更重要。利未人走過,也只顧自己的事,沒有理會他。他們都以事物重於人的生命。唯有撒瑪利亞人卻願意放下事情去幫助他,甘願付上金錢去幫助自己的敵人。我們理當愛護鄰舍。小時我們已學過幫助別人,可惜長大後卻滿腦子自私自利的想法。直至我們遇上生命的危機時,才再學會這功課。有位牧師探望一位飛機失事的生還者,牧師問他對人生有什麼新體會呢?現在他覺得最重要的莫如跟耶穌的關係,而他的妻兒是他最寶貴的東西。神將患難、危險、管教臨到我們身上,讓我們重新學習小時的功課。

()追求生命的果子(1130)

神將生命樹栽種在伊甸園裡,當人墜落後,神說人若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必永遠活著,祂為著我們的好處,便封閉了伊甸園,令我們不能吃它的果子。生命樹代表著永恆的生命。耶穌到世間來,被掛在木頭上,成了我們的生命樹。當我們信靠祂,便得著真正的生命,我們就如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啟示錄說生命樹每個月均結果,葉子能治病,叫人得著益處,叫人得著豐盛的生命。當我們滿有愛的智慧時,我們就結出生命的果子,多關心人,多愛護人,將人領到神跟前,叫人離開罪惡,回轉歸向神。這是我們的人生方向,教我們生命得以豐盛。我們帶著神愛的能力,叫我們曉得付出。有一位社會學教授,吩咐他的學生往貧民區去,訪問二百個青年人,藉以研究他們將來前途如何。學生得出結論,認為他們全都沒有前途,幾年後,有人翻閱這份檔案,便跟進二百位青年人現況。他們共接觸了一百八十人,令人意想不到,竟有一百七十六人在社會裡出人頭地,他們不約而同地說出自己遇上了一位令他們改變的老師,這位老師十分愛錫他們。若我們願意關心別人,就可以發揮愛的能力,叫人得著改變,影響他們一生。現今香港充滿了苦難、疏離、對立,基督徒當起來作光作鹽,施予他們基督的愛。然而愛是要付上代價,我們要天天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基督,為別人而活。

我們要在兩條人生路向作出抉擇,所羅門指出有人離開神,祈求自己擁有一切,亦有人先求神的國及神的義,將神的愛施予別人。後者發旺如青葉,有生命的智慧,結出生命的果子來。

匈牙利有一位貴族女士,自小接受貴族的訓練,人生只顧追求擁有、享受。十八歲時到維也納唸書,結識了一位平民醫生,跟他私奔。一年後跟丈夫離婚。她再回維也納去,又與一位導演談戀愛,未幾兩人結婚。婚後,兩人到荷里活發展,那裡充滿了試探引誘,她沈迷在財色裡,只管墜落犯罪,丈夫跟她離婚。後來她回到巴黎享受她的社交生活,追求繁華富足,但心靈依然空虛痛苦。她偶爾從報章裡發現史懷哲醫生將從非洲回歐洲述職,並會在巴黎附近逗留。她記得小時曾讀過史懷哲醫生的事蹟,便毅然約見他。他們在鄉村教堂相遇,貴族深受史醫生的感染。當他啟程回非洲時,她竟提出欲跟他同行,當時非洲落後、貧窮、偏僻,但她願意為病人換繃帶、替孩子洗澡,餵痲瘋病人進食。她臨死前,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我以前曾經追求要得著的一切》……她曾追求得著全世界,卻一無所得,最後步上另一條路──恩德之路,到非洲去付上,叫她擁有豐盛的人生。

我們已選上了哪條路呢?求神幫助我們,叫我們一生步上恩德之路。――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