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箴言第四章

 

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一)

【經文 41-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向欣姊妹

箴言四章一至九節道出怎樣教導年青人的準則。我們常說年青人是社會的棟樑,教導他們成為了社會深遠的一環。數天前一個國際性機構主管告訴我在非洲某一個國家,有人說他們的青年人會於五年內死於愛滋病;若是事實,那麼這個國家的經濟、教育、各個層面也會受到嚴重的損害。過往,西方的教育傳統上注重靈性、宗教、道德和知識教育。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西方文化出現世俗主義,云神不存在。教育中因沒有了宗教教育的緣故也不能有絕對的道德標準,只剩下知識的灌輸,這種教育並不完全。東方人過往很注重道德教育,中國的傳統社會中,道德教育比教導知識來得重要。香港的教育因為追隨西方的關係而漠視了道德的教育。近日來,有一則新聞:報導一個小學訓導老師疑被小學生斬傷,從這件事看來,顯示香港的教育已敲響了警鐘。若不做好道德教育,我們的一代,甚至整個社會也沒有盼望。且看箴言四章一至九節怎樣教導我們教育下一代。

從這段經文中帶出了教育最大的兩個原則:

() 教育是家庭的責任

以前蘇聯時代只叫孩子聽從國家、政府,因兒女是屬於政府的。今天,香港的社會會說:眾子啊,要聽學校、教會的說話,父母沒有時間教你。但聖經說:「眾子啊,要聽父母的說話 」第三節也提到教育是父母雙方的責任,忽視這個真理時,教育制度就有嚴重的問題。申命記六章:「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又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神說首先要聽祂的說話,當你謹守、遵行聖經的教導,你就能教育你的下一代。以弗所書:「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學識養育他們。」這裡申明教導子女不是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導,聖經說子女是神給我們的產業,我們是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因此我們是代表神來教導兒女。這是以弗所書的意思。為何我們要承擔起養育兒女的責任?我們的兒女大多數在家中受父母的影響。有時孩子不好,父母便責備學校教師教得不好或斥傳媒不好。對,他們也有責任,不過,他們影響你們的子女的時間總是有限的,大部份時間,我們的子女也留在自己身邊。有統計調查所得,孩子每週在教會接受一個小時宗教教育,一年才只有五十二小時接受聖經的教導,而他們一年內只有九個月時間接受學校教育,而每週有六十個小時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豈不是很重要嗎?但我們常忽略這個事實。在西方的研究調查得知作父母的只有十四分鐘與子女相處。在香港父母與子女每天溝通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神給我們那麼多時間及機會去教養我們的子女,我們卻放棄,為父母者責無旁貸。此外,傳媒的影響亦不能忽視;有調查顯示今日子女還未入學,已接受了五千小時電視教育。一個中學生在畢業時原來已接受了電視台一萬九千個小時的教育。電視台對子女的影響相信遠遠超過家庭對他們的影響。今天,電視台影響年青人的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留意: (1)電視台影響孩子之閱讀能力。他們面對的只是一些圖像,故現今被稱為後文字時代。因此很多年青人閱讀能力越來越低,又不懂作文章,(2)減少其創作的能力。電視只用來娛樂大眾。未有電視前的孩子因沒有其他玩意,唯有自己創作一些玩意來,所以當時的孩子創作力很高。今天如你要一個青年人負責策劃一個教會的聚會也是不容易,因他們是被娛樂的一代,創作力奇低。(3)增加年青人暴力的傾向。這段經文也提到家庭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究竟甚麼是家庭教育?第二節:家庭教育應是良好的教育,原因有:

1.家庭教育是從神而來,來源是好的,神知道甚麼是好,所以當我們按照神心意過生活時,必定能臻美境。

2.教訓有好的果效。今天有很多未經證實的理論充斥社會,唯有神的話語經多年來的檢證,效果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若按照神的教導的時候必定是好的教訓。

3.必須是世代相傳的教育。所羅門對其子說他的教導是從他的父母來的,大衛、拔示巴傳給所羅門,所羅門傳給他的眾子。保羅寫信給提摩太也提到:「想到你心中無偽的信,這信先在你外祖母羅以的心中,在你母親友尼基裡面。」可惜,道德教育在這三方面出了岔子。很多年青的父母不懂教導子女,因他們沒有世代相傳的好教育。在教會圈子中流傳這樣的一句話,值得我們深思:信仰對祖父那一代是生命的經歷,到了父親的一代只是一種方便,但到了再下一代反倒成為年青人生活上的障礙。當家庭失去聖經上所說世代相傳的功能,教育必定受虧損。

4.家庭教育是愛的教育。任何教育要成功必須有愛在其中,所羅門不是大衛唯一的子女,也不是拔示巴唯一的兒子,大衛及拔示巴雖然有很多子女,但大衛對待每一個兒子也視每一位為獨特的可愛的嬌兒。愛的教育不是單靠學校、教會可以全做到。最能做到的唯有是父母本身。今天很多地方,家庭制度已崩潰,人不能在傳統家庭得到溫暖和愛的栽培。他們唯有尋求社會上、教會中其他小組的支援,在這個時代社會小組是重要的,即使是社會上的專業人士,不應只用專業知識待人處事,要以愛待人。究竟甚麼是愛?聖經說愛的表達是用時間與孩子一起溝通,這是子女最需要的,神也以此來愛我們,神願與我們同在,當我們重生得救後,三位一體的神藉著聖靈居住在我們裡面。這是救恩的目的,愛是同在。若作父母的不能常與孩子同在,家庭教育容易失敗。孩子需要的是父母,金錢不及父母重要。若承認教育是世代相傳的,為父母者應問自己究竟能給下一代甚麼?教育是家庭的責任,求主給我們這方面的認同。

() 教育也是年青一代的責任。

當子女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他們仍然成為離開神的不肖子,那麼,他們自己也要負上責任。聖經清楚指出:作為兒女的,有提升自己的教育責任。所羅門說:「眾子啊,要聽父母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年青人應立志聽從父母的教導,這是意志上的事情。不只要聽,心裡也要存記。總而言之,從意志到思想,然後產生行動、接收、存記。但怎樣去存記呢?遵守命令。「不要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你要愛它,它就保守你。」意志上肯去聽,然後能存記、愛你所學習的,既然是自己喜歡的,就會主動去追求,教育便得以成功。對於香港的教育,不論小、中、大學的教員只懂得尋求怎樣令課堂妙趣橫生,卻忽略教導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其實只要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學習,教育才會成功。

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

【經文 41-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張淑儀姊妹

() 順服是教育的先決條件

今天講到第三個教育原則──順服。從所羅門在箴言第四章開首所用「要」、「不可」、「你心要」等命令式的字眼可見:順服是教育的先決條件,不順服的人沒有學會神給始祖第一個的功課,與始祖一樣的不順服,反叛神。任何人來到神面前要得智慧,必須先有順服的心,正如聖經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今天是一個反叛權威的時代,導致教育失敗。現今破壞順服因素有:

(1) 驕傲的罪──當一個人驕傲就無法領受別人的教導。像做兒女的覺得父母落後,看不起父母,致使家庭教育無法進行。從前加拿大一基督徒在崇拜後很愛跟我挑剔那天講道牧師共有多少個文法上的錯誤,這樣的人不肯順服於神藉牧師給我們的教導,必一無所得。慕迪先生小學尚未畢業,但神使用他在皇帝、在大學師生面前講道,一次他給英國一大學生挑剔其文法錯誤,慕迪回應說:「我已用盡我所認識的文法去榮耀神,而你又如何?」求主幫助我們懂得培養下一代順服的心。

(2)誤解的民主和平等觀念──世間有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不要忘記在任何正確的民主理念當中,人固然在本質上平等,但在行政、管理上必須有從屬的關係,不然制度運作不來了。像三位一體神在本質上平等,但在神國度的「行政管理」上,耶穌宣稱祂是神的兒子。今天我們常說要追求平衡的生活,但這樣卻會消減我們對神的順服。其實主耶穌在有需要時也會突破平衡,祂教導我們盡心盡性去愛主。傳道時不吃不休,甚至乎四十晝夜禁食祈禱,突破了平衡的框框;若我們在這種情況下還追求平衡,便會變成「不冷不熱」被神「吐」出去的水了。

要順利進行教育,父母,師長必須建立權威。可惜很多調查告訴我們「尊師重道」已不為學生所接納。一個人在家庭中不順服,在學校也不順服,在國家中更遑論順服了。教育者要建立權柄,有兩個很重要的基礎:1.愛的基礎,2.真理的基礎。若權柄不建立在愛和真理的基礎上,它必然不是穩固和有效的權柄。

美國華盛頓總統之所以受那麼多人景仰、追隨,我相信是因為他自小學懂了順服的功課。他母親常常教導他要對長輩順服,當華盛頓十五歲時,他順服於母親要他修讀數學的指示,而打消了參加海軍的念頭。神從來不會虧待像華盛頓那樣孝敬、順服父母的人。

() 正確價值觀是教育的動力

跟著談到第四個教育原則──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價值觀就是告訴孩子甚麼是重要的,甚麼是次要的,並指引他們曉得追求那重要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不然便缺乏人生的動力。價值觀決定了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張子強的價值觀認為錢是最重要的,結果他落得悲慘的下場;耶穌的價值觀則認為生命最重要,他希望世人看重與神同在。

在箴言的這段經文裡,所羅門提出三項應該重視的人生價值觀:

(1)精采的人生(4 )

第四節中的「存活」指的是精采的人生。人生有兩種:一種是「存在的」,另一種是「活著的」。今天很多年青人所過的都是存在的人生,像一片浮萍,隨波逐流,追求各種感觀上的刺激。他們欠缺人生目標,宣稱「三十歲死亡,七十歲埋葬」。為何人有此看法?因為人在日光之下看不見神,但若能從日光之上去看,卻必得見神。所羅門告訴我們,若遵行神的旨意,生活雖然刻板,但只要覺得是為神而活,建立人生理想和價值,必然能過一個「活著的人生」。小孩子見到爸爸下班回來在跑步機上跑它廿分鐘,心裡充滿疑惑,但爸爸解釋給他曉得:因他定下了目標,並知道這樣的跑步會為他帶來健康和長壽,所以他是不會悶的。又有一位牧師去到石礦場遇上三個工人,牧師分別問他們在做甚麼,第一個工人答說:「我在鑿石頭。」第二個說:「我在賺錢餬口。」第三個則說:「我正在建造一座美麗的禮拜堂。」最後一個工人有他清晰的目標,他的人生也是精采的。

(2)穩妥的人生(5-6)

第五、六節提到「不可偏離」,意即時刻在一起,即愛也。愛是同在,不離開,箴言教導我們「愛智慧」,得到智慧便蒙護衛和保守。根據調查,坐飛機比坐汽車安全三十倍,人對尋求安全感的看法錯誤如對汽車、飛機的看法,正如不了解追尋神的智慧便可得著舒適、穩妥的人生。十年前有一本叫〈美國人講真話的日子〉的書,其中問了一群美國人一條問題:「你為一千萬美金肯做些甚麼?」其中25%願意放棄家庭,23%女士願意當娼妓一星期,16%願意與配偶脫離關係──為了金錢,人竟願意做傷天害理的事!錢並不會為人帶來安全感。另者又有人說:成就會給人帶來安全感。記者訪問七八年諾貝爾文學得獎者在得獎後生活有何改變,他答說:「只有二十分鐘的改變,之後我又打回原形,繼續之前的憂慮。」非洲烏干達從前有一位叫Idi Amin的狂人,為了建立權柄,殺人無數。一個主日,一群信徒踏過屍橫遍地的街道進入教堂,感覺欠安全感,他們唯有靠牧師不停的講道──神的話才重獲那安全的感覺。

(3)品格高尚的人生(7-9)

今日社會追求的是業績,但基督徒所追求的是「結果子」。業績是即時看得到的效果,人為了追求業績而不擇手段,放棄高尚的品格。但聖經所說的「結果子」卻是由我們高尚的品格產生出來的。神在最後審判中看的便是我們是否忠心、良善,結生命的果子。剛下台的菲律賓總統卻是要錢不要品格。今天早上美國新任總統布殊在就職講辭中五次強調建立國民品格的重要性。

如果們能努力追求以上三項人生目標,我們將成為神和人喜悅的人。

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

【經文 410-1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林蘊詩姊妹

() 建立清晰的教育目標(410-19 )

教育不單是家庭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問題。教育需要建立清晰的目標,有正確的方向和路,否則徒然白費心機。所羅門王在這裡提出三方面教育應有的目標,是我們應該留意和追求的。

(1) 注重生命質素的教育(10)

延年益壽,意即在世的日子長久。永生就是有質有量的生命,根據神的話語過活,讓神的話語塑造我們的生命,我們就會延年益壽,這是神所應許的。

一個不敬畏神的人,神不會賜福給他,讓他享受有質有量的人生。所羅門王一生敬畏神,可惜年老時晚節不保,以致陷落敬拜偶像的境況裡;但神仍因他一生忠心跟隨神而恩待他。但到了他的下一代,兒子羅波安作王只有十七年。根據聖經的記載,我們得知他一生的年日只顧自己肉體的享受,不敬畏神。兒子亞比央作王也只有三年,因他與父親一樣行惡不順服神,神遂不賜福給他。

今日人類教育的目標,多少時候為了迎合社會的需求和順應父母的要求,以致學校只看重學生的學業成績,只注重灌輸知識和謀生的技能,而社會的要求又只是業績的表現。世界的業績與生命扯不上關係,但神所要求的,是人由良善忠心的生命這種品格所帶出來那種結果子的業績。從生命結出來的果子是寶貴的,是遵行神旨意所帶出來的生命,是神所喜悅的生命。

馬丁路德曾在他的年代提出發人心省的言論,他害怕大學會成為引進地獄之門,除非大學能殷勤教導神的話語,讓神的話語銘刻在年青人的心中,才能逃避這惡果。哈佛大學的創校人約翰哈佛對這校的期望,是教導並促使每一個學生仔細去思想人生並求學的目的。「讓基督成為一切學問唯一的基礎」,這立論記載在哈佛大學六百四十六年的校訓裡,耶魯大學和普林斯敦大學也是這樣。但曾幾何時,我們發現這些大學的教導都已遠離神的訓誨,應驗了馬丁路德所言,大學成為引人進入地獄的大門。

神今天仍然恩待美國,因為他們立國之初,乃為要尋覓一地方可以自由敬拜神,他們建立學校敬畏神,他們的銀幣上鑄上「In God We Trust,是因為他們信靠神。縱然今天的美國已有很多人遠離神,但仍有一班人是跟隨這路尋求神的,神仍然恩待他們。

怎樣的生命引發出怎樣的生活來。在這種生活裡,我們是靠著這有質有量的生命給予我們基礎,才懂面對生活的一切困難和衝擊。

(2) 注重生活藝術的教育(11)

這生活的藝術包括兩方面,第一是「智慧的道」,第二是「正直的路」。這正是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十章十六節教導門徒面對困難時,要有靈巧像蛇的智慧,馴良像鴿子的正直。二者相輔相承,不可或缺。

今天有很多人可以很認識聖經,解釋聖經,但問題是他們未能很適切地運用聖經去解決他們生活上所面對的問題。聖經中有很多例子,是神教導我們如何去實踐智慧加上正直的方法。其中一個是記載在撒母耳記上十六章。當神要廢掃羅王,吩咐撒母耳到耶西家為膏立新王,但撒母耳恐怕掃羅王獲悉後會追殺他,神便吩咐他帶一隻羊羔前往,若碰上別人查問,就告訴他們要去獻祭。這裡神並非教導撒母耳去說謊,而是有智慧地運用技巧去處理所面對的問題,他膏立新的君王是需要獻祭的,那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所以說獻祭並沒有說謊。我們需要去操練去學習有智慧地面對生活上的問題。

如何能栽培出有生活藝術的年青一代,方法是指教和引導。指教,就是坐下與他分析講解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可惜今天有很多父母,連指教兒女的時間也騰不出!斯理的母親每天用一小時為她十七個兒女禱告,每星期騰出一小時與不同的兒女談屬靈事情。神使用她兩個兒子改變了整個英國,避免法國大革命那種災難。

引導,就是與他一起做,一起掙扎,一起經歷。聖經謂如果我們要教育出有生活藝術的年青人,我們需要成為他們生命的響導。神也是這樣教育我們,當我們墮落犯罪時,祂藉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不單給我們有指教,更進入人群裡與人群一起掙扎,一起經歷痛苦患難。我們的神是這樣教育我們,成為我們生命的響導,今天我們也要這樣教育我們的子女。

奧古斯丁的母親不斷為他禱告,以致他能從反叛的青年變為敬虔神的人。他曾說在柏拉圖等哲學家的著作裡,從來未曾聽過有類似主耶穌的說話:「凡勞苦擔重擔的,可以到我這裡來 ……我的軛是容易,我的擔子是輕省的」。耶穌基督最寶貴的教育,是祂能夠願意承擔我們的重擔。從來沒有人說過這樣的話,這是基督教教育的精萃。不單是口講,不單是身教,而且是同有需要的人一同經歷、一同掙扎。一個牧師為了他那離家出走的兒子,毅然放下牧會的工作,與他的兒子生活。夫婦二人逼切為他禱告,與他一起在人生道路上掙扎,最終他兒子徹底悔改相信耶穌基督,成為一個好青年,而為父的也成了兒子一個最要好的朋友。我相信那牧師一定會感覺到在他事奉的經歷裡,那是最值得付上的幾年時間,能陪伴他的兒子,成為兒子人生的響導。

(3) 注重紀律與約束的教育(12)

如果我們想教導年青人著重一個有質素的生命,而這生命能流露藝術的生活方式,就必須注重教育裡的紀律與約束。

神的真理約束我們人生的道路,所以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當我們受真理的約束,我們就能行走。腳步必不致狹窄,意即我們有真正的自由。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七章教導我們要進窄門、走小路,那是途徑是方法,當我們肯願意接受神真理的約束時,就能進入神真理的寬闊裡,有真正的自由。

西方的任性教育任由學生自由發揮,是行不通的,因為人有罪性,這一種教育,主張建立自尊,建立自我形象本是對的,惟方法不合乎聖經的教導。只是徒有口號,未能建立有紀律的人生。欠紀律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在罪中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被罪捆綁。

教育評議會最近做了發人心省的調查,這結果提醒我們要注意香港社會的教育問題。六成的學生不尊師重道,不聽從老師的教導。教育的前題必定是順服。今天的教育,只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不夠的,應激勵學生有目標地自願去學習去追求。

教育評議會更指出造成今天的境況,是因為許多家庭解體,傳媒渲染暴力,社會缺乏是非觀念和家庭缺乏管教。惜評議會的建議也是不充分的,增加督察和學校社工只是解決問題,是治療而已,我們需要的是聖經教導的預防性的教育。

當我們幫助年青的一代過有紀律的生活時,聖經告訴我們,他門的道路是寬闊的。「奔跑也不致跌倒」,在這個忙碌競爭激烈的世代,人拼命在競爭在奔跑,很容易跌倒,惟有神話語的規限和保守時,我們能在寬闊的路上奔跑,有真正的自由。

香港較其他國家更有機會辦好教育,而教會的學校更較其他學校有資格有能力做好這種教育,我們有否把握這機會呢?各位教育界的弟兄姊妹,緊握聖經給我們的教育路和目標,辦好今天的教會學校。

年青一代的道德教育(四)

【經文 413-19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鄭坤英姊妹

(五)建立清晰的教育目標

從箴言四章十至十九節可看到家庭教育有五大目標,這些目標同樣應作學校教育的目標,兩者可謂相輔相承。之前,我們看過頭三個目標--1.注重生命的質素,2.注重生活的藝術,3.注重紀律和約束。今天,再看其餘兩個目標,就是4.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和5.培養道德上的危機感。

(4)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13)

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持定神的訓誨,緊守神的真理。持定就是毫不放鬆,專心一意抓住的意思;緊守就是百折不撓地持守真理。可惜,當今年青一代經不起挫折,有時不過因為遭父母責罵或是與朋友口角就沈不住氣,要放棄生命。

生於多樣化的年代,我們不論求學、衣、食、住、行,甚至傳媒,電台或電視都有很多的選擇,致形成注意力無法長久集中,造成人們不斷轉工,轉校,轉台,甚至到了一個地步輕易放棄生命。在教育過程中最要緊的是確立目標,人生若有明確目標,那就不論經歷何種挫折與失敗,也能產生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要栽培年青一代不輕言放棄生命、信仰、事業……,必先做到以下三點:

a)從習慣中建立品格

一個人自小養成祈禱、讀經、參加教會聚會的習慣,就是到老也不會偏離(箴22:6)。良好習慣自人生的小節上養成;思想產生言語,言語產生行動,行動產生品格,品格產生命運。所有生活上的抉擇差不多都有道德性,從生活瑣事上入手,持定神的訓誨,以緊張執的態度去抓住神的準則是人生的基礎。

b)從經歷中保持熱心

習慣成自然之後很容易變得因循苟且,不能討神喜悅,因此必須保持火熱的心去繼續追求。小孩子禱告蒙神垂聽之後會更熱心地祈求,及後,因參加教會舉辦的營會,生命得復興,於是經歷神的奇妙和實在,這時既有習慣,又有熱心,就算一刻也不肯疏懶了。

)藉團契生活得激勵

少年人有了良好的基礎,加上團契生活的激勵,可說得一生不偏離主道的秘訣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軍欲以最快捷簡單的方法從俘擄口中探取敵軍的情報,結果發現只要把俘擄單獨囚禁一段時間,他們就會輕易就範。所以,單獨生活時最易跌倒,故需要教會生活,彼此扶助,防範撒但的攻擊。

世上成就顯赫的偉人如美國的林肯總統,差不多隔年就經歷到重大的挫敗,但他永不言敗。偉大發明家愛Y生六歲時收到學校飭令退學的通知,但他卻從不放棄,在他的研究裡頭,有實驗數千次失敗的記錄。英國首相邱吉爾小時學業成績平平,長大以後更染上狂躁症,二十年代參政,兩次選舉都落敗,三十年代閉門苦學,四十年代當選英國首相,帶領英國與德軍項戰,在堅毅不屈的精神下終獲最後勝利。又有一個勵志故事說兩隻青蛙相繼跌進奶油罐裡,其中一隻因見四壁濕滑難攀,於是放棄,結果就淹在罐子裡,另一隻卻始終不肯放棄,努力攀爬跳,終於把奶油搞動將表層打成牛油,結果能夠如履平地,躍身而出。青蛙做到的,相信大家也能做到。

(5)培養道德危機感的教育(14-19)

培養下一代明白四周都是罪惡引誘,尤其面對道德問題時要有嚴重的危機感,要達到這目的必須注意以下各點:

)不踏足惡人的道路

在過去十年,中國領導階層不斷呼籲人民杜絕貪污,改善道德情況,不然的話,國家將失去希望。莫斯科卸任總統的道德危機眾所周知,亞洲的菲律賓總統因貪污而被迫下台,印尼總統亞希德同樣因貪污而面臨國會的彈劾。聰明的政客們尚且落在一個如此大的危機裡,更何況是一般的人哩!所以,所羅門在此提醒我們不可行惡人的路(14),當我們面對罪惡引誘的時候,不踏足惡道之中,因為這是犯罪的入門。罪惡勢力就是魔鬼撒但和自我罪性的結合,試探引誘從感官的地方入門;罪惡道路的入門就像糖衣包毒葯,愈是危險的所在愈令人感到快樂。嗜賭的人貪圖財利,嗜酒的人借酒消愁,同樣企圖藉消閑耍樂忘記世事煩惱,至於交結江湖中人可能因為他們比一般朋友更有義氣。有時候,人在罪惡的道口徘徊,心知不妙,但感覺上佳,不知不覺就被這種感覺牽引擄掠而去。

小朋友迷失在偌大的商場裡,良久不會產生危機感,因為裡頭充滿好看、好玩的東西,盡是感官的刺激令他失去危機感;設若把他放在一個漆黑的樹林裡就馬上有危機感。今天我們為何輕易失去對罪惡引誘的危機感呢?是因為罪惡勢力在它的入門給我們各種各樣感官的享受。

)不行走惡人的道路

另一個嚴重的試探引誘,就是與惡人為伍,借助同夥勢力獲得安全感,尤其是年青人最容易陷在這種試探中。成年人有時也會在群眾壓力下妥協,失去了個人的原則。從前有位朋友,很奇怪他一直未肯信耶穌,原來他因極其崇拜某些電影明星、歌星的緣故,甚至願意死後追隨他們到地獄裡去;天堂對他而言只是一片陌生、寂寥,毫無樂趣,由此可見罪惡的勢力何等巨大。

我們若要勝過罪惡試探引誘,首先要對之存有恐懼感,學會躲避,抗拒和放棄(15節)。若然繼續吸吮糖衣,始終會觸毒葯的部份。一個親近神的人能透視罪惡的真面目--毒葯,絕對不會被其外在的糖衣所欺騙。愈親近神的人愈發覺自己的污穢,就如以賽亞先知看見神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衣裳下垂遮蓋整個聖殿,於是回應說:「禍哉!禍哉!我是咀唇不潔的人又住在不潔的民中。」今日,我們若不親近神就看不見罪惡的可怕。

)遠離惡人的道路

在心理上先有厭惡和抗拒,自然就能遠離。弟兄姊妹,今日年青人因為經歷尚淺的緣故,我們要讓他們看見犯罪的可怕,別人的經歷可以作為他們的鑑戒。多年前我在加拿大一次駕駛途中被交通警察無理檢控超速駕駛,其後毋需扣分,但要接受兩次安全駕駛的再培訓課程。其間小部份時間教授安全駕駛的知識,大部份時間放映交通意外的可怕鏡頭,如血肉模糊,斷臂殘肢等;經過兩節堂課,不斷被這些畫面轟炸,今後也受到警惕總要以安全為上了。當我們目睹罪惡的後果和犯規的險象時,自然就會遠離,不復經過,而孟母三遷,其原因也在於此。

)逃避罪惡的原因

我們逃避罪惡要像保羅勸勉的一樣,跑得愈遠愈好,切勿學似羅得的太太,逃離罪惡之城還掉頭回望,結果遭罰變成一根鹽柱。壞人要竭盡全力,想盡辦法藉世界的潮流和肉體的享樂引誘人、擄掠人,令人跌倒,叫屬神的人與他們一起行惡 (16-17)。今日,我們作為基督徒的實在虧欠,在領人脫離罪惡回歸正路的事上,我們究竟盡了多少責任呢?有位年青時候曾當過兵的牧師,在他入伍兩年內一直得到上司的賞識,唯一不討好的卻是他的信徒生活方式,如不喝酒,不談風月等。上司決定竭盡辦法,願以長官三個的薪俸使他可以滴酒沾唇,笑談風月,但結果這位牧師表示就算軍長以他十年薪俸相贈,也總不能叫他跌倒。

善惡到頭終有報,這是神公義的世界;神是賞善罰惡的,絕不容許義人不蒙賞賜,惡人不獲報應。聖經教導我們:人行善並非馬上道路亨通,犯罪也非立即有報應。長遠來說,神總在掌權,祂應許永不落空;善人必蒙報答,惡人必遭報應,祇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而已。所以,弟兄姊妹,請堅持下去,終有一天,我們必得見神的恩憐。1902年復活節期間,一船又一船的歐洲遊客陸續駛往中南美洲一個法屬小島上渡假,在這美麗海島上接待了十船來自歐洲的旅客,遊客在島上的娛樂節目多半是污穢可鄙,褻神靈的。適其時有兩位加拿大的青年乘坐一條船到來泊岸,當他們表明來意,欲向島人傳福音時立刻遭到拒絕,因為島人歸主之後會令他們生意大減。這兩位青年迫於無奈,唯有折返,豈料就在駛離海灣之時,回頭一望,突然火山大爆發,島上的人無一倖存,燒成灰燼。幾百年來,從未經歷如此重大的火山爆發就在一瞬間臨到,信是人遭天愆的又一明證。

香港這個都市罪惡充斥,港人若不悔改,恐有一天,神的刑罰也會臨到。基督徒應該起來多傳福音,願主憐憫,叫香港這地方得以快快回轉歸向神。教育一個重要的目標乃是向年青人灌輸道德危機感,教導年青人積極面對罪惡勢力,今天,教育界又有否注視這個問題呢?

教導與學習

【經文 420-22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陳麗英姊妹

教與學是人生過程中的主要部份,我們自幼開始上學接受教育;長大後踏入社會工作也要從工作中學習,當了上司後又要帶領和教導下屬;我們教會有一句口號:「你若不是教師就必須是學生。」人一生都牽連在教與學當中,每個人都有教與學的責任。當今的思想對於把基督教信仰應用在教育上十分不利,為了這個緣故,我們要做好基督化家庭教育;把握神給我們創辦基督教學校的機會。

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有許多家長及僱主為了貪圖利益,把未夠十歲的兒童送到工廠裡做工,每日工作十小時,他們沒有書讀,也沒有足夠的營養,被當作活動的貨品,有如昔日的奴隸一般。這種時代的悲哀到了廿世紀雖被取締,但現今有許多為人父母者為了賺錢而忽略了自己的兒女,沒有抽時間教導他們與他們溝通,甚至有的父母更虐待自己的兒女。

上一個世紀的人類不斷追求人權,在追求人權的過程當中又產生了追求其他的權利:就是兒童應有童權,胎兒應有孕育權。一九八九年聯合國通過了一條童權條約,已獲得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簽署同意,美國也是其中之一,這條童權條約包括了信仰自由,這本來是好的,但卻被誤解為不可把自己的信仰傳給自己的兒女,應給他們個人有選擇宗教的自由。兒童有結社的自由,若他們結為童黨,那麼身為長輩的便難以干涉。兒童有拒絕禁錮的自由,老師難以罰他們留堂,家長難以強留他們在家中。兒童有不被精神肉體虐待暴力等自由,這些本意是針對時弊,卻也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

根據幾年前統計,美國有一百五十萬為人父母者在獄中服刑,無法在家中教導兒女,又有許多在職夫婦放棄教養子女。虐待、疏忽成為時代嚴重的問題,因此產生了一種論調,認為將為人父母者要事先領取牌照,而領牌者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年滿十八歲,中學畢業,有獨立自主的能力。(2)修讀完中學一個「如何為人父母」的必修課程。(3)簽署一份承諾書,承諾願意養育和不虐待疏忽兒女。

聯合國的兒童權條約說明父母對兒童的權柄應隨著兒童的成長而消失,從宗教的角度來看畢竟:

(1)削弱了父母對子女的權柄。法國自從簽署了這條約之後,公立學校教導兒童很多違背聖經真理的原則,有基督徒父母不送子女上學,自行在家裡教養,教導他們學習聖經的真理,兒女犯錯施予輕微責打,可是政府並不認同他們的做法而強行把他們的兒女帶回政府的教育機構接受重新教育,父母甚至不能探望自己的兒女。

(2)傳統的宗教教育制度將被取代。

(3)取消文化上的差異,新移民有權不學習當地的語言。

(4)傳統的職責被取代,聖經強調教養孩童是父母的責任,但在這條約的規管之下,兒童的靈性、道德、社交及健康都由政府負責。

為了保護兒童的權益我們贊成要有童權條約,但到了極端便需要小心。身為父母的基督徒最重要的是根據聖經的話語來教導兒女,建立美好的家庭,成為別人的榜樣,將榮耀歸給神。

我們從箴言四章二十至廿二節思想三個教學的原則來進行教導工作。

() 勸喻法(420)

「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是帶著權柄、能力的勸喻,正如醫生勸喻病人要依時服藥、做運動、戒口……一樣,病人有權不聽從,但後果是病人不能得到適切的治療。

(1)有效的勸喻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上,所羅門說我兒,意思是說我是你的父親,我愛你,你是我的兒女,我關心你,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這個勸喻是建立在愛的關係上,父母要與子女建立良好的關係,老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勸喻才會有效。

(2)有效的勸喻建立在美好榜樣上,有了愛的關係,勸喻還需深層地建立在榜樣上,由神的創造觀察,榜樣的教導是最基本的,動物的學習始於父母的榜樣。神最高的啟示是藉著祂兒子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把神的真理活出作我們的榜樣,故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保羅說:「你們應當效法我,因我效法了基督。」有些老師或家長對下一代說:「我的教導你們要服從,但我的行為你們不可以跟隨。」講一套做一套是失敗的教育。大是一個合神心意的人,但他的生命有瑕疵,在家庭裡也沒有好榜樣,他最失敗的見證,就是搶了將軍烏利亞的妻子拔示巴,殺死了烏利亞。神不放過他犯這麼嚴重的罪,於是容許在他的家庭裡生了很多倫常慘劇,他最俊美的兒子押沙龍的妹妹他瑪被同父異母的哥哥暗嫩污辱,後來押沙龍殺死暗嫩,篡奪父親的王位,搶奪父親的妃嬪,在眾人眼前與父親的妃嬪同床共寢,當時大所受的痛苦要比死刑更為嚴重,原因就是他沒有以榜樣來規勸他的子女。後來大鼓勵他的兒子建造聖殿時,向他的長官及子民作見證說,他為建造神的殿已將自己所有的全部擺上,這樣有美好榜樣的勸喻才是教導的好方法。

() 命令法(421)

「都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單有勸喻是不足夠的,因為人有罪性,愛的勸喻往往被忽視,而只有命令又是不足夠的。

(1)命令要建基在神所賜的權柄上,父母命令的權柄是神所賜的,十誡說要孝敬父母,新約又重新強調這條命令,以弗所書說要在主裡聽從父母。

(2)命令又要建立在恩典上,所以舊約摩西五經記載當神頒佈命令給他的子民時,神首先說是我是揀選你的,所以你們要聽我的說話;我從埃及將你們拯救出來,所以你們要聽我的說話,這是因為神的命令建立在揀選和拯救的恩典上。保羅寫信給教會通常分為兩部份,首先講到神拯救的恩典,然後對他們說應當怎樣行,這是神恩典和權柄的命令,做父母的每天辛勞賺錢給兒女供書教學,供應物質和靈性上的需要,當兒女感受到父母的恩典時便會樂意聽從父母的說話。耶穌基督為我們釘死十字架,我們所以聽神的命令是建基於神的愛子十字架的恩典上,所以保羅說我們行事為人要與得救的恩相稱。

(3)命令要建立在兒女的好處上,不要建立在自己的好處上。很多父母只為自己的好處,不為兒女的好處。有一位法律專家寫了一本法律名著,所有法律界的人士都很尊崇他,可惜有一天他的兒子利用假文件冒他人簽名而被拉上法庭,法官認出他是那位素負盛名的法律專家的兒子,不禁感慨地問他一句,你記得你的父親嗎?意思是說你的父親精通法律,何以他的兒子會犯法呢?他兒子想了一會回答說:我記得當我年少時功課出現問題求教於父親時,他命令我離開,當我孤單寂寞時,他命令我找他人陪伴,這位成功的法律界人士為了一本出色的著作而失去了自己的兒子,因他沒有把命令建立在兒女的好處上。

() 利益的鼓勵 (422 )

「得了醫全體的良藥」。真理帶來生命,順服神的命令必有好處。這裡說到一種以利益鼓勵的教導方法,勸喻和命令都是消極負面的,利益的鼓勵卻是正面而積極的,較易令人接受,正如地鐵車廂的廣告「車廂清潔,你有功勞」,「空氣清新,靠你幫忙」較「不准吸煙」命令式的廣告容易被人接受。求主教導我們懂得用正面的方法鼓勵年青人。有些基督教家庭的年青人很反叛,原因是父母在教導的過程中錯誤地使他們感覺信耶穌除了死後可以上天堂外,平時要遵行聖經的真理很受綑綁,不如平時走世俗的道路,到臨死才相信耶穌,豈不是兩全其美嗎?我們要教導年青人聽神的說話,降服在神的權柄之下,就有健康的身體,活潑的靈性,過著美滿精采的人生。我曾經接觸一位年青人,他在美國攻讀完大學後在矽谷擔任投資的工作,不但平步青雲,一無所缺,而且計算精密,無往而不利。他平素不輕易相信任何人講見證,他生長於基督教家庭,後來離開神,有一個晚上他半夜駕車到女朋友住所樓下,心想當晚要對女朋友有不良的動機,當他關好車門上樓之際,電話突然響起,是一位傳道人當晚不能入睡,神感動他打電話來勸他當時無論想做任何事都不可輕舉妄動,他明白神禁止他做犯罪的事,他不得不承認神恩待他。因此他暫離他夥伴和工作,回港等候在神面前,重整自己的靈性。他以前花很多錢去買快樂,但所得的只是分秒的樂趣,現在回到神的面前遵行神的話語,所得的是心中常常喜樂,過著精采的人生。

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今日世界處於墮落犯罪的環境、肢離破碎的文化,肢離破碎的生命何等需要醫治,從報章報導可知有很多生命需要醫治,正如住九龍灣三十三歲的大學畢業生,因做生意失敗,被迫還債,走頭無路,狂性大發,把妹妹斬死,把母親斬至重傷,最後自己畏罪自殺命危。當我們讀完這則倫常慘劇案時,有沒有想到神的話語能夠醫治全體,曾否有人用神的話語去醫治他們那肢離破碎的生命呢?

馬克思的社會福利制度不能解決經濟問題,聖經有良藥,叫我們用愛心去關心有需要的人。神的話語能夠醫治社會道德崩潰的問題,聖經說:「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可以靠著得救。」當一個人肯到神的面前聽神的說話,便可得著生命,得著醫治全體的良藥。

健康之道

【經文 4:23-2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鄭坤英姊妹

請大家同看今天的經文,從中領受如何獲得剛強而健康的人生。所羅門對他的兒女們說:「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正因為所講的都出於神,得神話語的就得生命,並得醫全體的良藥,所以要側耳而聽他的訓詞。當我們領受了神的話,內在剛強,身體也自然會健康一點。而神的道也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上的疑難,欲得健康人生必須有以下四方面的操練(箴4:23)。當切切保守自己的心靈,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這裡所指的心乃是我們內在的人,是眼所看不見,手觸不到非物質的部分;包括了思想、意志、感情和良心,我們除了求神保守這四方面,更要學習如何去加以操練。

() 思想上的操練

心靈主要功能在思想,人思想如何,為人便如何,從人所讀的書及所想的事就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人。神救人首要對付人的思想,肯悔改的人才能重生得救,所以,傳福音實際上是一場屬靈的爭戰;我們要把人的思想,就是魔鬼撒但所擄去的都奪回歸到神面前。

我們重生得救以後要操練自己的思想,不再想犯罪的事情,思想要清潔直至效法基督的模樣。有云:腦袋就如胃袋一樣,不能丟空,乃要充滿神的話語。因為人信主之後,若不讀經,不思想,不讀屬靈書籍的話,腦袋變成空蕩,就易為其他事物所填塞。今天,追求東方神秘主義的人學習冥想打坐,這風氣甚至蔓延到小學裡去。冥想其實是把思想倒空,而據許多人的經驗告訴我們,這就是最易為邪靈入侵的一刻。耶穌也曾打過一個比方說:污鬼離了人身,要找個棲息之所卻找不,結果返回舊地,發現內裡打掃乾淨,於是再另外召了七個比自己更厲害的污鬼來侵佔這人的生命,這人後來的境況比前更為惡劣。

我們進食小心,因為生怕感染細菌,壞了腸胃,照樣,甚麼東西進入腦袋猶似甚麼東西進入胃袋;基督徒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不應任由各式各樣不同的思想滲透腦袋,特別是有害的思想滲入孩子們的思想裡,那就遺害更大了。神用祂愛子寶血所買贖回來的思想,又豈能任由我們亂七八糟地把意識不良的東西塞進去哩!為此,歌羅西書第三章、腓立比書第四章告訴我們,要思念屬天的、美好的、公義的、可敬的、有美名的……事情。其實,我們思想是否正面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個人不加控制而已。基督徒愛默想,因我們默想有對象,這包括了神自己、祂的話語和上述所有正面的東西。有那麼多好東西放在腦海裡,荼毒思想的東西又怎能乘虛而入呢?

今天,基督徒的腦袋可以吸取許多好東西,但曾幾何時因消化不良沒有吸收,對健康了無益處,所以,一定要正視消化和吸收的問題。當我們曉得把聖經的世界和其間的東西轉化為現世的東西,神的話語就能幫助我們。操練思想乃進到兩個世界中,把聖經的原則轉化運用於現實生活裡,好借助神的話語去抵禦當下侵蝕我們的潮流文化。英國一位著名學者司徒德說,講道的人好像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把神的話從聖經的世界引進現今的世界。現代不少扭曲的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和心理學正不斷侵蝕生命,人若不醒覺,不曉得正處身一個怎樣的環境,又怎能防範呢?若不消化神的話語,又怎能將之應用在現實生活裡?

當今這個資訊時代,社會潮流日新月異,百年前世界文化大革命所提導的進化論,教會人士起初不以為意,以之為這生物學界的範疇,但不知不覺間,理論已滲透至其他的學問及人類思想中,影響無數的生命。教會失去機會,沒抵禦這個潮流,但今日,卻有機會面對一個比進化論更厲害的世界潮流--後現代主義與新紀元思想的結合物。十年前,我曾主領探討新紀元運動的講座,每次都有一千、二千的聽眾,這令我們想到不知有多少基督徒的生命正受新紀元思潮的侵蝕?求主幫助我們,真正能成為兩個世界的橋樑,一手聖經,一手報章,學像保羅那樣認識世界的潮流,並以神的話去解決時代的問題。

() 意志上的操練

立志影響做人的態度,態度影響我們與別人的關係。但以理被擄至巴比倫的時候,也先學會當地的文化,但卻保持聖潔──立志不吃王的膳,不飲王的酒(但18);因他不願被巴比倫的文化玷污自己。他和其他三位朋友原來的名字都有神的名號,但如今都被改成有假神的含義了,卻對他們內在生命並無影響。然而,吃王膳,飲王酒,則代表與王及其文化認同;感謝主,但以理曉得立志做當做的事。他可說是兩個世界的人,既熟悉神的話,又通曉巴比倫的世界文化,故能成為一個抵禦文化潮流的人。所以,有目標、有理想、有紀律的基督徒必須像但以理一樣的立志;不立志的則容易變得隨波逐流,並為潮流所吞噬。弟兄姊妹們,你也許在年初有立願,到年底卻發現一個又一個的破滅,這是因我們內在有罪性,以致立願未能貫徹到底。然而,我們要學保羅,靠基督就必得勝有餘,並將榮耀歸給神。保羅說:「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媢B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213)

() 情感上的操練

據人體構造專家的研究:性格中八成是感情,二成是理性,因此,我們很多時都憑喜好去做決定。不久之前,美國總統選舉沒有結果,最終交由聯邦高等法院裁定,但結果仍被認為是感性高於理性。人覺得神不存在,但不等如神真的不存在。信徒也是一樣,某天起H狀態不佳,靈修乏味,毫無感覺,就說神離他很遠,甚至懷疑神的同在。但是回想信主當初,心靈火熱,禱告奮興,讀經甘甜,可惜過了一段時期,這些感覺都消失了,就懷疑神的存在,抑是個人犯了罪?然而,神所要的不是憑感覺而是憑信心,就讓信心來平衡我們的感性罷!感覺何時出了問題,就當返到神話語上,抓住神的應許,肯定三位一體的真神藉聖靈居住在我們裡頭。許多人犯罪以後,在神面前清楚認罪,但仍有強烈罪疚感,這時應立刻回到聖經去,緊記使徒約翰所言:「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

今天,實在太多人全憑感性過活,年青人不覺得需要就不上團契,成年人俗務煩擾不能釋懷很容易就待慢別人。所以,為人兒女的,身為下屬的總曉得在適當的時候去找父母和上司,因為他們心情良佳,也就變得有求必應了。年青人選擇配偶也很受感情的牽引,但聖經教我們要用基督之愛去維繫婚姻,就是立志把好處帶給對方,無論對方變成甚麼模樣,態度好壞,也視之為可愛的,這就是意志上的投入。讓神的話帶領我們生活,信徒讀經不可單憑感性,不論有否豐富體會,神的話語依然值得我們去領受與遵行。

() 良心上的操練

昔日大逃避掃羅王追殺的時候,在一個深邃的山洞裡巧遇掃羅,本可以就手了卻王的性命;卻因尊重掃羅乃神所膏立的王,只割下他外袍的衣襟以為證。由此可見,大行事有清潔的良心。今日,人的良心好像被熱鐵烙慣了般全起不了作用,就好像活躍於歐洲旅遊區的吉卜賽小扒手,他們把別人的錢包弄到手之後,一點內疚也沒有,還引以為榮,甚至得到父母的稱讚。由此證明,人的良知需要自小操練,始能辨別是非黑白,曉得為過錯而懊悔。今天,年青一代在不同的傳媒資訊下成長,電影、電視的製作只側重現實,不談道德。年青人在渲染暴力的作品教育下,變成道德殘障的一代,徒有麻木的良心。順服聖靈和聖靈所教導的良知是何等重要,然而,有某些罪疚感卻是不必要的,就如有位父親,在一次墜機意外中,眼巴巴看著一家幾口活活的淹死在湖裡,而他在救援的事上卻無能為力,心中於是產生極大的罪疚感,終致走上自殺之路。

結語:這四方面的操練幫助我們達到健康的生命。再者,耶穌說:「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我們保守自己的心也必須審察自己做事是否有正確的動機,因為神察看我們的內心。

健康之道 ()

【經文 4:23-27

講員:張慕皚牧師 記錄:張淑儀姊妹

() 心靈的保養

上次講到四方面的操練作為心靈的保養而達至健康之道:思想、意志、情感及良心上的操練。

() 善用口舌的威力

廿四節所羅門王教導年青人追求健康的生命,除了要注重心靈的操練外,更要留意口舌的操練,我們常常心裡想甚麼,口便說甚麼,聽一個人講話可以明白他的屬靈生命如何。〈箴言〉中有九十次以上提及口舌,如十二章十八節說「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指出口舌的威力,而「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據從前蘇聯一語言學專家的研究指出:言語寡少的比多言多語的人長壽,是以失聰者、隱士、牧羊人等的壽命均較長。我發現有些人實在不懂管理自己的口舌,總是喋喋不休,不肯閉嘴。箴言這裡說的「邪僻」有歪曲事實之意,而「乖謬」則指引人入歧途,離開真理;另外一層意思則是將不好的東西包裝得美麗,此舉要比邪惡之事更邪惡。伊甸園的蛇深諳此道,牠歪曲事實,欺哄始祖犯罪。撒但是說謊者之父,邪僻乖謬的口破壞人的生命。我們當知道撒一句謊的後果可以比殺人更為嚴重,其帶來的傷害要比刀劍的傷害更深、更多。雅各書言:「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唯獨舌頭沒有人能制服」。如果一個人能將舌頭制服,積極地向別人講一些安慰、鼓勵及造就的話,又何以有那麼多人自殺呢?他們所缺乏的往往是身旁人的鼓勵與支持的說話;若我們多向人說些心窩話,可能便會扭轉人的生命。上一世紀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指出,在人的心深處,總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說一句欣賞的話實在是心靈的氧氣,它可治療人們心靈的創傷,改變人的生命。馬克吐溫有言:「一句鼓勵的說話足以令人活兩個月。」日本人相信鼓勵的話可以令人在嚴冬中溫暖三個月。其實那些脾氣暴躁、常用言語傷害別人的人更加需要安慰和支持的說話。一宣教士在餐廳遇上一個服務態度欠佳的暴躁女侍應,但這宣教士沒有介懷於她那令人難受的態度,反倒跟她微笑並付以小賬。那女侍應深感宣教士把炭火堆在自己的頭上,便跟宣教士致歉,並告之只因生活困難,才脾氣暴躁。宣教士在離開那餐廳時,還領了那女侍應歸信主耶穌哩。

() 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

廿五節提到要將眼目向前正看、直觀,這正提醒我們要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健康而有力量的生命是有理想有目標的生命。年輕、年老之輩頻鬧自殺,因他們缺欠人生目標。我曾提及太空人艾德靈從太空一下來即精神崩潰也緣於此;三十多歲的亞歷山大大帝以為自己已征服全世界,遂開始過著爛醉如泥的生活。

一個欠缺目標的人生是可憐和危險的;相反,一個有目標的人生則是快樂而有意義的。成功人士都具有清楚的人生目標,並鍥而不捨的去追求達到目標。在聖經裡記載被神大大使用的人都有清晰的人生目標,像摩西,他矢志拯救希伯來民族,後來神將他這人生目標化為異象;又如保羅,他在大馬色路上被神呼召,一心一意完成神所交付他的工作,完成「從主耶穌領受來的職事」。每一個屬神的人也應當有神所安排的職事,當我們接受了新生命就應有人生新方向。弟兄姊妹,你今日要為主做甚麼?盼望你能向主禱告,求主讓你看見清晰的人生目標。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好榜樣,他明瞭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叫人得著更豐盛的生命,是要拯救失喪的人。當迦伯農人將病人抬到耶穌跟前求治時遭耶穌拒絕了,因祂知道去鄰地傳福音是祂來世的目標,在祂的優先次序,向人傳福音比治病更重要,這正彰顯了耶穌清晰的人生目標。

() 追求謹慎自律的人生步伐

廿六節提到「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這提醒我們第四方面的「健康之道」──追求謹慎自律的人生步伐。當人接受了由主所託付的職事時,魔鬼必會從中作梗,使道路變得崎嶇,滿佈陷阱,所以我們須常懷危機感,謹慎自律免至跌倒犯罪。廿七節說:「不可偏向左右」,意即不要左顧右盼,乃要遠離邪惡。聖經所定義的罪就是離開神的道德規範。我們必須求主賜我們堅定的心,完成神所交託給我們的計劃。

有研究指出每100人中有67人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惜67人中只有10人有計劃,而10人中則只有2人肯努力去實踐計劃,達到目標。很多人有理想但不勤力,且欠自律,夢想若欠缺了努力和計劃,徒成為傷害人的惡夢。從前美國總統杜魯門說:「成功的人有其共同點,他們必須先要打一場勝仗──先打嬴自己」。自律是何等重要!另一美國總統Lyndon Johnson履新時發現自己身體超重,他太太告誡他說:「若不管理好自己,怎能管理國家呢?」於是他努力地減了廿三磅。

耶穌在路加福音九章曾提及三個欠自律的人。三個人都說要跟隨耶穌,但其中第一個屬於被情感牽引的人,他喜歡便做,不喜歡便罷手,遇上艱難便左閃右避;真正有目標的人生是不畏艱難的,也不會受情感所支配。第二個跟隨者是沒有專一的跟隨者,異象也不清晰,他向耶穌說要「先埋葬我父」,明顯是他父親尚未死,此類人是一腳踏兩船的人。聖經指出,既愛世界便不能愛神,因兩者所走的方向是相反的。第三位跟隨者則說:「要先辭別家人」,這類人「手扶著Q頭向後看」,就像舊約中羅得之妻,是不甘心的跟隨者,結果落得悲慘下場──成了一條鹽柱。

總括而言,要有健康的生命必須注意以下四點:

1.操練心靈比操練身體更重要

2.善用口舌的威力幫助人,身體也得健康

3.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

4.追求謹慎、自律的人生步伐

這樣,神必應許我們有健康的生命和豐盛的人生。―― 張慕皚《箴言查經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