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零六篇
第一百零六篇(民之不淑)
一、題目:向慈愛的神認罪求救
二、作者:不明
王、大綱:
1、讚美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一至五節)
2、以色列人在埃及的罪(六至十二節)
3、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罪(十三至卅三節)
4、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罪(卅四至四十三節)
5、神以慈愛紀念他的約(四十四至四十六節)
6、向神祈求和感謝(四十七至四十八節)
四、中心節“我們與我們的祖宗一同犯罪;我們作了孽,行了惡。”(六節)
五、小引:
本篇是詩人回想他本國的人怎樣辜負神的恩惠,而代表以色列人向神認罪。他祈禱的立場,正像但以理為自己的國家禱告一樣(參但以理書九章),詩人述說以色列人怎樣犯了各樣的罪。他們悖逆神,忘記地的作為,大起欲心試探神。神卻以愛心勝過了他們的惡性,使他們終於後悔,並得著選民應得的福氣。詩人因神的本性是良善和慈愛的,所以用讚美神的話作開始和結束。所以,開頭和末了用“哈利路亞”,翻譯出來就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人看見神怎樣以慈愛包容了以色列人一切邪僻敗壞的行為,並且以忍耐管教他們,就不禁滿心感謝神豐富的恩惠。詩篇五卷的內容與摩西五經有相同的地方,本篇乃是第四卷末了的一篇。本卷與民數記一同面向應許之地。神為他的百姓預備了得勝的安息地。本篇承認選民的罪過,並高舉神的慈愛和美德。以色列人絲毫沒有自誇的餘地。他們所享受的一切福樂,都是出於神的恩惠。人的歷史完全是充滿了犯罪的記錄,神的歷史卻充滿了公義和美善的事。第一節和末了兩節與歷代志上十六章卅四至卅六節是互相重複的。
六、詳解:
第一至二節“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要稱謝耶和華,因他本為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誰能傳說耶和華的大能,誰能表明他一切的美德。”凡認識神的人既從自己的經驗中發覺了神可愛可敬的本性,就自然而然的會向他發出讚美和感謝。只有那些沒有真正認識神的人,才會反對和埋怨他。所以蒙恩的人,口中滿有神的讚美。聖徒敬拜神就自然要唱讚美詩。第二節所發的問題只有一個答復,就是凡嘗過救恩滋味的人,纔能“傳說耶和華的大能”和“表明他一切的美德”。信徒在自己的靈修中,不可忘記感謝和讚美的話。那些睜開了屬靈眼睛的人,看見了主的榮耀就必從心中‘湧出美辭’。
第三至五節“凡遵守公平,常行公義的,這人便為有福。耶和華阿,你用恩惠待你的百姓,求你也用這恩惠紀念我,開你的救恩眷顧我,使我見你選民的福,樂你國民的樂,與你的產業一同誇耀。”神為行公義敬畏他的人所積存的福氣是無限量的,但是人必須在神所安排的路上去尋找纔能得著(詩篇卅一篇十九節)。詩人站在神百姓的立場上求恩惠。神自從選召亞伯拉罕,向他賜恩,就一直向他的後裔施憐憫和慈愛。直到今天,信徒借著主耶穌得享神‘百姓’的福,樂主國民的樂。神百姓的快樂就是蒙神眷愛,得蒙救贖的福樂(詩篇十四篇七節),有他公義的判斷(詩篇四十八篇十一節),有神為他的百姓所預備的永福(詩篇十六篇十一節)。
第六至十二節“我們與我們的祖宗一同犯罪;我們作了孽,行了惡。我們的祖宗在埃及不明白你的奇事,不紀念你豐盛的慈愛,反倒在紅海行了悖逆。然而他因自己的名拯救他們,為要彰顯他的大能;並且斥責紅海,海便幹了;他帶領他們經過深處,如同經過曠野。他拯救他們脫離恨他們人的手,從仇敵手中救贖他們。水淹沒他們的敵人,沒有一個存留。那時他們才信了他的話,歌唱讚美他。”詩人將自己與那些犯罪的祖宗並列,向神認罪悔改。他正是代表本國在神面前,如同祭司替全國代禱一樣。一個人既是屬一某一個民族,就無法脫離與這個民族的關係。自己的行為雖是好的,但不能避免與自己的民族同受天災人禍的影響,或同享有五穀豐登。以色列人當然不明白神所降在埃及人身上的災難有何意義。那些災難不是要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人,乃是要敗壞埃及人,今日也是如此。神不是僅僅要救相信的人,他更大的目的,就是要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神更進一步就要‘彰顯他的大能’,不留一個惡人存在地上。這樣,就引進永義,將世界上的罪惡完全掃淨了。以色列人不明白神的奇事。但是我們今日有全部的聖經,有聖靈的幫助,有眾教會中的同道,就無可推諉了。我們決不能悖逆他,我們只好信他的話,歌唱讚美他。
第十三至卅三節“等不多時,他們就忘了他的作為,不仰望他的指教,反倒在曠野大起欲心,在荒地試探神。他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他們又在營中嫉妒摩西,和耶和華的聖者亞倫。地裂開吞下大坍,掩蓋亞比蘭一黨的人。有火在他們的黨中發起,有火焰燒毀了惡人。他們在何烈山造了牛犢,叩拜鑄成的像。如此將他們榮耀的主,換為吃草之牛的像;忘了神他們的救主;他們在埃及行大事;在含地行奇事,在紅海行可畏的事。所以他說要滅絕他們;若非有他所揀選的摩西站在當中,使他的忿怒轉消,恐怕他就滅絕他們。他們又藐視那美地,不信他的話,在自己帳棚內發怨言,不聽耶和華的聲音,所以他對他們起誓,必叫他們倒在曠野,叫他們的後裔倒在列國之中,分散在各地。他們又與巴力毗珥連合,且吃了祭死神的物。他們這樣行,惹耶和華發怒,便有瘟疫流行在他們中間。那時非尼哈站起,刑罰惡人,瘟疫這才止息。那就算為他的義,世世代代直到永遠。他們在米利巴水,又叫耶和華發怒,甚至摩西也受了虧損;是因他們惹動他的靈;摩西用嘴說了急躁的話。”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罪行如下:
1“忘了他的作為”(十三節),“忘了神他們的救主”(廿一節)
②“大起欲心”(十四節)
③“在荒地試探神”(十四節)
④“在營中嫉妒摩西和耶和華的聖者亞倫”(十六節)
⑤“他們在何烈山造了牛犢,叩拜鑄成的像。”(十九節)
6“他們又藐視那美地”(廿四節)
7“不信他的話”(廿四節)
8“在自己帳棚內發怨言”(廿五節)
9“不聽耶和華的聲音”(廿五節)
10“與巴力毗珥連合,且吃了祭死神的物。”(廿八節)
11“惹耶和華發怒”(廿九節),“他們惹動他的靈”(卅三節)
我們若思想以色列人這些罪,將它與今日信徒的罪來比較,便知道今天教會中的光景。因這些罪的阻擋,以色列人不能一直前進,進入迦南地;今天信徒不能過得勝的生活,也是如此。特別是第十五節中所說的:“他(神)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卻使他們的心靈軟弱。”很多基督徒向世界的福樂‘大起欲心’,神將他們所求的賜給他們,但是他們的靈性卻不能剛強,一生作了無力的平信徒。他們既沒有志氣攻取應許之地,也不能承受神所要給他們的產業。這些人已出了埃及國、都蒙了拯救,但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倒斃在曠野。這些事都可以作為我們的鑒戒.提醒我們不要貪戀惡事。
第卅四至四十三節“他們不服耶和華所吩咐的滅絕外邦人,反與他們混雜相合,學習他們的行為,事奉他們的偶像;這就成了自己的網羅。把自己的兒女祭祀鬼魔,流無辜人的血,就是自己兒女的血,把他們祭祀迦南的偶像;那地就被血污穢了。這樣,他們被自己所作的汙穢了,在行為上犯了邪淫。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他的百姓發作,憎惡他的產業。將他們交在外邦人的手裏。恨他們的人就轄制他們。他們的仇敵也欺壓他們,他們就伏在敵人手下。他屢次搭救他們,他們卻設謀背逆;因自己的罪孽降為卑下。”以色列人終於進了迦南地,但是在迦南地遇到不少引誘和試探。這些引誘和試探都是由不順從而來的。神清清楚楚的吩咐他們,要將本地的百姓完全滅絕淨盡,不可與他們立約,也不可憐恤他們(申命記七章二節)。以色列人卻與他們混雜相合,學習他們的行為,事奉他們的偶像,這就成了自己的網羅,既作了惡事就必受到惡的報應。他們將自己的兒女祭祀迦南的偶像,那美地就被汙穢了,因此神的忿怒臨到他們身上,神“憎惡他的產業”,讓仇敵欺壓他們。由此可見,信徒與罪惡妥協,是一件危險的事,其結果是可怕的。
第四十四至四十六節“然而他聽見他們哀告的時候,就眷顧他們的急難;為他們紀念他的約,照他豐盛的慈愛後悔。他也使他們在凡擄掠他們的人面前蒙憐恤。”神對他的百姓總是有憐憫有慈愛,不會忘記他的約.一次又一次向他們發慈愛的心。神作事是照著他的本性,他是好憐憫的神。所以人雖然不配受他的恩惠,神仍向選民施慈愛,並且叫那些害他們的人,生憐憫的心。這樣,神的百姓雖沒有任何功勞可向神求救,但是還能靠著神的約和他的本性向他哀告,以得他的説明。
第四十七至四十八節“耶和華我們的神阿,求你拯救我們,從外邦中招聚我們,我們好稱讚你的聖名,以讚美你為誇勝。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願眾民都說,阿們。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本篇述說選民屢次的失敗.但是神的恩惠勝過了一切,使選民從分散的各國中招聚回來,將榮耀歸給神。到了那時,萬民都要稱頌那創始成終的耶和華。他所計畫的就成功了,公義得勝了。神的慈愛勝過了人的失敗。哈利路亞!
── 包忠傑《詩篇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