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一百篇
晴空萬里(一○○1~5)
多首詩篇的感情是哭泣多於歡欣,但本篇詩卻是晴空萬里,樂歌遍地。若得凓此詩之精神,每一日都變成感恩節日了。本詩很自然地分成兩段:1~3節一段;4~5節第二段。每段的開始都是呼召人敬拜主,然後講出因由。1、2、4三節呼召七種敬拜活動:①向神歡呼、②樂意事奉、③歌唱、④稱謝進其門、⑤讚美進其院、⑥感謝、⑦稱頌祂名;處處都表現出事主的快樂。喜樂的神豈不應有喜樂的子民來敬拜祂嗎?誰都不喜歡用一個面帶愁煩,不甘心樂意事奉的僕人。為甚麼許多教會的敬拜有如舉喪一般呢?事奉這詞包括敬拜與作工,所以西方教會稱敬拜聚會為服事(Service),讓我們以心以手來事奉祂。
第3節及第5節講出七個事奉主之原因:①是祂造的、②屬祂的、③是祂的民、④祂草場的羊、⑤祂本為善、⑥慈愛存到永遠、⑦信實到萬代。詩人說「當曉得」意指認識神是真實敬拜之基礎。我們的敬拜應具有智慧和知識,應知敬拜誰及為何敬拜。無知不會產生敬虔,只會產生迷信。當知道他是神,我們要事奉祂。我們也是祂造的,是屬祂的,不單身體靈魂本為祂所造,基督徒更是被祂再造,所以祂有權要求我們事奉祂。造出電視,當然要求播出畫像,若只播「雪花」,電視必被廢棄。若人沒有墮落,仍在完好狀態,愛神就必像呼吸一樣自然,敬拜主也像吃飯一樣平常。但人天性敗壞了,所以要經常講述祂的美德,使我們從而甘心事奉祂。「祂本為善」,誰不願愛祂?誰要拒絕作最完美者的僕人?祂也是「慈愛」無限的,無法使祂厭倦我們的反覆無常,我們何時回轉,祂都接納。祂「信實」不變,不會改變主意,不會推翻昨天之應許。不踐諾言的主對投靠祂的人是一種災難,誰拋錨會不拋在不動不變的海底而拋在浮動的木上昵?這篇詩告訴我們人要以祂為中心,人生才會快樂。
思想 喜樂的生活必須倚靠外面的條件抑或純靠內在的觀念?快樂與情緒或個性有關,抑或可藉理性上正確的思考方法來達到?──《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