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伯記第五課

 

約伯記之五  第五十六課

 

題示:閱讀約伯記最後一課之前,請先仔細閱讀三十八至四十二章。特別嘗試欣賞這段莊嚴又富詩意之說話,起初可能感到困難,但留心讀就會看出的。然後試問和答這個問題:「耶和華這樣說法,其用意何在?」然後再看本課要說的,參照聖經的記載,留意這課之解釋,能按這步驟去讀,必得益匪淺。

 

                凡信靠他的,必不羞愧,

                失望或臨,希望成泡影,

                  他永不失敗。

                試煉或如波濤湧至。,

                苦難或叫我們如陷深淵,

                但我靈啊!千萬人已發現,

                  他永不失敗,他永不失敗。

                *        *        *       * 

                凡信靠他的,必不羞愧,

                縱或天起風雲,山嶽變色,

                  他永不失敗。

                疾風勁雨,看似不能勝過,

                喜樂光明,全要漸漸消退,

                但聽啊!千萬人均巳走過此途,

                  他永不失敗,他永不失敗。

                *        *        *        *

                凡信靠他的,必永不羞愧:

                苦杯滿盈,實不勝負荷,

                  他永不失敗。

                天路崎嶇,寸步難移,

                我仍要奮力前進,直趨天廷

                直至一天與千萬聖徒同唱——

                  他永不失敗,他永不失敗。

 

                                   ——巴斯德

 

旋風中的迴響

 

    從三十八到四十一章,約伯與友人的對話突然因著神自己的介入而引進高潮;在轟轟的聲音中,人的說話止住了:「於是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神的聲音劃過天際,叫正在說話的以利戶怔住,其他四個人也呆若木雞;從旋風中,神那像「眾水之聲」挾雷霆萬鈞之勢臨到他們。

    我們若硬要考究這本古典詩劇之歷史性,大概沒一處比這個極其厲害之高潮更引起人的興趣;我們會問:「到底這個聲音真是神自己的聲音或只是一種假想,作者只是托神的名來把全書引入高潮?」若是前者,本書之結果就非常生動和重要;若是後者,我們就只會讚歎作者的遐思奇想,生花妙筆,或甚至會憤怒作者「妄稱神的名」。

    在第一課我們已經詳細地討論過這問題,指出全書若不是具有歷史性,而只是作者繞著一個事實來大造文章,那麼全書的教訓就毫不足取;我們不必在這裡再討論,但要再強調:本書所記的資料是史實,是確曾在地球的一角發生過,是它的史實才能賦與本書之道德價值;換句話說,本書自三十八到四十二章也是史實,那「旋風中的聲音」正是永生神的聲音。

    這個旋風中的迴響是什麼呢?神怎樣回答約伯的難題?當我們第一次讀這幾章聖經時,一定盼望神會藉一些超人意象來給這千古懸案來個有力而又永遠令人滿意的答案;我們若這樣想,就必然失望;非常出人意表,神竟全沒有按人的心意來結束這本書,給我們一個方便的答案!(非常湊巧的,這個「沒有答案」的結論,正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明證,說明這個聲音正是神自己的聲音,不然的話,這個聲音若只是某個機巧的作者之遐想,我們敢信他必會接著第一、二章的暗示,給這本書來個戲劇性的解釋,好使它不會像現今一樣,看來好似「有頭無尾」,提出了問題又沒有答案。)

    另一個叫我們頗「失望」的,就是神這個介入的聲音,一點沒有辯論的味道,它只是一連串的問題,不是我們盼望中的答案。它的語言、詩體、豐富的意象,無所不包的觀念和喻意——是絕對超越前面五人的說話。我們不單可以說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是其他文學所不能望其背的,不管是古典也好,近代也好。但它就是不給「受苦之因」解釋,甚至一點連我們希望的辯論程式也找不到。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要解釋。

    我們曾小心又扼要地分析了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言詞,又藉著引用以利戶的話來說明他怎樣把新的因素帶進這場辯論;但這篇神介入的言詞卻不需要如此分析也可看出其主旨的,我們不是說這個旋風中的迴響完全沒有條理次序,小心閱讀,就能發現它的層次和主旨是這樣——

 

    細讀這最後幾章聖經,就會發現不時有些頗古怪的說話,藉此使主題更突出,舉例說,在三十八章十九至二十一節便是:

 

    「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

    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

    你總知道,因為你早已生在世上,

    你日子的數目也多。」

 

    最後那兩行其實是一個諷刺,也是全篇言詞的關鍵所在。其意思是:約伯一定如神一樣,先天地而存在,與神同等;不然的話,他怎能作神的參謀,告訴他應怎樣管理宇宙穹蒼和芸芸眾生?

    但神這個諷刺是滿有慈愛的,不是尖酸刻薄的,其目的是叫約伯謙卑下來,不是要打倒他,羞辱他。(謙卑與羞辱,其分別何止天壤!)整篇言詞都透發著莊嚴和尊貴的氣質,值得一讀再讀。

    還有,我們不得不驚奇全篇說話中,充滿了各式各樣奇怪的生物和現象。他引用了駝鳥,不單是因為它們美麗的翎羽,也是因為它們某種天性的愚蠢性格,而它那種性格是「因為神使它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它」。獅子、野驢、鱷魚——為什麼神要用這些兇猛難馴的野獸作比喻?約伯本人是不言而喻的;神按著它的能力和智慧,用這些奇特又古怪的比喻來曉諭我們。這些動物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沒多大吸引力的。若我們是統管宇宙萬物,我們必定不會喜歡它們,也最易遺忘它們,而神用它們正是為了這個特別的原故。因為宇宙根本就不是按我們的喜惡或智慧來管理,神是按他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統管它們,且也管得非常恰到好處,使整個宇宙眾生能各取其需,又各獻其能,這些又豈是我們能想像的?

 

         

 

             對比的挑戰

       耶和華無限的創造及統治能力

       對渺小、無知、無能的約伯

   1.與大地的關係(卅八118

       它的被造(三十八47

       它的海洋(811

       它的清晨(1215

       它的資源(1618

   2.與穹蒼的關係(卅八1938

       光明與黑暗(1921

       其上的元素(2230

       星辰與天宮(3132

       自然的定律(3338

   3.與活物的關係(卅八39~卅九30

       禽獸的口糧(3941

       野獸的性情(三十九112

       禽獸的華美(1325

       最凶的飛禽(2630

   4.與殊例的關係(四十1~四十二6

       驕傲的人(四十614

       河馬(1524

       鱷魚(41

       約伯的回答(四十二16

 

 

    我們相信,約伯必能像我們一樣,在那一刹那間瞭解到神的諷刺和曉諭:神以其統管宇宙的奧秘去顯明約伯的無知,因而看出硬要問神「為什麼」是極其愚蠢的,惶論給神出主意,代籌謀來管理這個宇宙。

    也許我們仍要問:這個旋風中的答案跟約伯的受苦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呢?正如上說,這個「答案」滿了的都是華美的詩句,精細的描述,和深刻的洞見,但到底沒有解釋到約伯受苦的原因,沒有答到問題,沒有使我們對受苦有深一步理性上的答案,更沒有應許約伯受苦之後,必然得到祝福;它對人類受苦之謎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若不仔細思想,很容易就錯過了本篇的主旨。

    第一、本篇的主旨乃在:神不要約伯知道受苦之因。假如說,神給了約伯一個答案,亦即是記載在一、二章撒但的惡毒和耶和華的挑戰,約伯一定驚得目瞪口呆;但這樣一來,約伯整個受試的目的就無法達到了。換句話說,約伯若知道記在序言中他受試之原因,和記在跋語中他受試之結果,他整個人的態度必完全改變,而他一切的反應必變得十二分造作不自然,亦即是不是出於真實的,他真正的人格就不會在試煉中顯出來,信心的教導和操練亦完全落空。但「試煉」正是全約伯記的關鍵所在呀!

    我們一開頭就讀到約伯受試煉的原因,因此我們讀書時,心中一直盼望神能給約伯一個解釋;其實神若真要如此,你以為他有什麼難處?他不這樣作。今天我們讀到這篇旋風中的答案,一篇滿了超越的、無所不在的,和處處供給的神的描寫,就是單單沒有答案的說話;他就是要我們知道:有些苦難神是不能現在就給我們解釋的,不然的話,整個試煉的目的就被破壞無遺了,這是旋風中的迴響第一個重要的資訊。

    第二、它表明神非常關懷約伯在受試中的處境。神雖沒有給約伯當場的答案,但這篇說話足以顯明神一直在看顧、聆聽,和關懷約伯一切大小的事情。約伯必然頓然開朗,深深懊悔他與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辯論時,力說神不看顧他、遺忘他。約伯在神的回答中,在他仍處試煉的熔爐內,必刻骨銘心地體會:我錯了。不單如此,他還體會到神那無限深度的關懷與同情!神不關心約伯?他關心到一地步不得不在天上向他說話呢!且不是三言兩語,而是上至天文風電,下列山川百獸,均一一引進來曉諭約伯,神不關懷嗎?無可懷疑,此點也是為什麼約伯記一直被保存下來(想想看,一本寫在幾千年前的書),叫後世的人都知道神不單只關懷同情人的疾苦,最後還以他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作一最具體的表明。

    第三、旋風中的迴響還有第三層的深意,這個也是出於一個沒有答案的答案!神的意思是要帶約伯到一地步,以至他能完全地安息在神自己的身上——儘管沒有半點解釋。假如約伯能來到一地步,就是在一切沒理由的苦難和試煉中,仍能相信神的管治是完全公義和慈愛的,那麼撒但的攻擊(記在序言內)就完全崩潰,撒但就一敗塗地。從四十二章我們知道,約伯確是去到那地步;在沒有解釋之下,他仍相信神;這也正是我們要學的功課之一。

    就是在最敬虔的信徒中,一生也會充滿許多不明的謎團,這就是我們要運用信心的時候;在完全沒有指望、沒有解釋,又好像矛盾重重下相信神——道不是盲信,更不是迷信;我們有全部聖經的啟示,知道人類犯罪和受苦的不少知識——它的起源、撒但的播弄、神的管理,和它最後的結局;尤有進者,神已經曉諭我們基督怎樣先我們走過這條路,因此信心就鼓勵我們繼續走下去。儘管如此,人生旅途中仍滿了參不透的謎,一些神不能就此時此地向我們解釋的謎,啟示了的和隱藏的同樣多,信心的勝利乃在我們可以在「不知」中,仍能安息在神自己身上。

    我們還要提到最後的一個深意。從這個旋風中的答案,我們知道神的目的是要帶約伯到一個「絕境」去,使他的自以為義。自我辯白、自以為聰明,和一切屬於自己的來到一個絕境,唯有在那絕境中,約伯才能找到神。我們可在四十章一至五節看到這個事實。旋風中的回答是分開兩部分,其分界點就在全篇回答的中間、在那裡?神問約伯,約伯回答:

 

     「耶和華又對約伯說:

      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麼?

      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

      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

      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

      只好用手捂口,

      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

      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約伯學了功課,卻還未完全學會,不然的話,旋風中的迴響就可以在這裡止住。在約伯之內,他正經歷一種屬靈的破碎。從外面約伯聽到神的聲音,在裡面,聖靈也在他心內向他曉諭光照——約伯終於可以站在一個新的境域來認識神,也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重估他自己。他知道自己是「卑賤」的,而神卻是永恆永在,因此地說:「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不錯,約伯學了他的功課,他謙卑下來。但他的認識還不夠徹底,因此神的聲音要繼續下去,直至約伯完全的深信、完全的瞭解。

不幸地,四十二章前六節是常給人誤解的,我們很容易會看這個六節的高潮全是約伯一人的說話,而不是神與約伯的對話。該章開頭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這是叫我們易於誤讀的原因,其實應該這樣讀法:

 

約伯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

      你的旨意不能欄阻。」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原文沒有中譯「你的」)旨意隱藏呢?」

約伯

     「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

      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聽我,我要說話。」

     「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或譯作:「我問你,你向我顯明。」)

約伯

      「我從前風聞有你,

       現在親眼看見你,

       因此我厭惡自己,

       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這就是旋風中的迴響的意義:神不要約伯知道他受苦的原因,但他卻顯明他的關懷和同情,其目的是要約伯單單的信靠安息在他自己身上,不是在解釋上;約伯也要除去他一切自我主義,在神裡面認識他自己。這些資訊若能明白了,旋風中的迴響就非常有意思,不單對約伯是如此,對我們也是一樣。

 

約伯本身的研究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未對約伯這個人作過分別的研究。之前,我們在發掘本書的中心的思想,但在結束之前,一定要對約伯這個人作點研究。從這個古典詩劇,我們看見一個人怎樣逐一的被剝奪,先是他的財產家人,之後就是連一個人靈魂賴以為居所的信心也被粉碎,直到他赤裸裸地站在他的創造主前。

    首先,他失去一切的家財——全都在數小時之內,幾個旋風,掠奪,他就從富甲一方的財主,變為不名一文的窮措大。跟著是他的兒女,在一陣烈風過後,他七個兒子、三個女兒全死於非命。之後就是他的健康,他滿身長毒瘡,皮肉無全,以至連近親也厭惡他。他不單身受疾苦,心也厭煩自己,覺得自己的生存是個重擔。苦難接踵而至,連他最親的妻子也不想與他交談,看見他的樣子,她叫道:「你棄掉神,死了吧!」他與妻子之間同一信仰的連系也斷了,他變得異常孤獨。之後就是他三個頑梗的朋友,至終連他們的友誼也不保,同情變作重擔,輔導變作定罪,直到約伯含忍不住,高喊:「可憐我,噢,我的朋友!」

    除了這些外在的損失外,他裡面也在經歷層層的剝奪,均是在他靈魂的深處的。他極端的苦難叫他連自我價值也破落了,不久之前他能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這句話表明他還看到內在的價值比外面的財寶來得重要;之後他只盼望自己能被除去,不再在世上。但不久,他覺得神對他的愛心關係也不存在了,他不再能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一章二十一節)。這句話顯出他屬靈的觀點,即神的恩典和主權是並行不悖的;但後來他只能從悲苦的靈魂呼喊出來:「為何你以我為箭耙?」最後,他看來連神的管治是善的這個信念也不保。之前他能說:「我們從神手裡得福,不也受禍麼?」但在他與三友人辯論的時候,連這個信念也崩潰了:實際上這時的約伯可以說是什麼也沒有了。

    不要說身外物,連一個人靈魂內所擁有的任何信念,也在一一剝落;在這裡,我們看見一個人赤裸裸的靈魂。只有兩樣餘下:神和自我。但連這兩樣也成了問題,神是個問題,因為約伯既不能明白他,也找不到他。自我是個問題,因為約伯不能逃脫他,自我成了他的重擔。兩樣是真實的,但它們沒有相遇點,在苦難中,神與他的自我都在游離。

    怎辦呢?約伯一定得找回神。有人說得好,約伯前發自心坎底處的辯詞,其實不是在回答以利法、比勒達,或瑣法的責難。那只是一個悲苦的靈魂哀切地在尋找那位無處尋覓的神。他要逃脫自我的牢籠,卻不成功;他要訴說自己的苦情,卻沒有適當的言語。要體會約伯陷於這種絕境的心情,請細閱九233233,十四7101415,十六1821,十九2327,二十三34,三十一3537等。

    這個苦楚赤裸的靈魂終於找到了神!儘管約伯是個罪人(正如自亞當以來就沒有一個是義人),但他不是像那三個硬要定他罪的友人所說的那種偽君子。他是個誠實的人,願付任何代價來找到神,認識神,這種人神又豈能丟棄他?神從風雷中向他說話,那聲音不是要跟他辯論,它只是直接地向約伯表明神的尊貴和超越的統治,使約伯能認識到神無限的智慧、能力、聖潔,和美善。這種經驗不少人都會有,就像在聖靈光照下認識自己是個罪人。立心信主而重生那一刹那,又或者在我們遇到屬靈危機而神突然給我們開路的時刻一樣。約伯來到一個空前的經驗,他看見又認識了神,以至他不能不大聲喊著說:

 

     「我從前風聞有你,

      現在親眼看見你。」

 

    這種對神新得到的認識,運同使他對自己有一個新的估價,因此他說:

 

      「因此我厭惡自己,

       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感謝神,那從旋風中給約伯的答案,現今有一個更具體、更靈活的啟示,就是耶穌基督自己:「神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希一12)。因此讓那些「照神旨意受苦的人」(彼前四19)把自己疲弱的心靈,浸淫在新約的啟示和安慰裡面。不是什麼都啟示了,隱藏的還多著,但已啟示的便足夠叫我們運用信心去勝過人生各種苦境,而隱藏的卻可使我們的信心有餘地去發展、去成熟。(編者注:原作者這裡引用十三15,是引錯的,希伯來文沒有「我仍信他那句」,中譯近原文,英譯也沒有,故略去了。)

 

跋語及最後之思想

 

    我們不大須要解釋本書之跋語(四十二717)。詩劇在第六節就完了,跋語是以散文體裁寫,都是相當淺白易明。但有幾點屬靈的教訓是不可以忽略的。

    第一點自然是:約伯的受苦是有結局的,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大團圓。按現今作者的脾氣來說,這是有點不合潮流了,但別忘記,你看的不是一本小說,這結局是一連串史實的連接,不是鴛鴦蝴蝶派小說的手法。約伯的冤屈得到伸雪,他也得到報償;因為這是神對待人的一篇記載,它的意義就非常重大。我們不要忘記,神是揀選約伯來給全人類一個「實物教導」,叫我們敬畏神的人認識在受試煉中的功課。從約伯的跋語,我們知道敬畏神的人受苦,必有它的「結局」的,雖然不一定像約伯一樣在今生得到報償,但報償是必會有的。對約伯來說,因為他是個「實物教導」,就一定要有今生的報償,好叫這個教導能完整;我們要看見全個真理。但人生內涵豈不比七十寒暑來得豐富?我們一定要看到,在日落的那邊還有「美地」,在那裡,我們就要明白今生一切的謎團;但即使在今生,我們也要抓緊在耶穌基督裡面一切的應許,生命就會更多姿多采。

    跋語中第二點吸引我們注意的,就是神責備約伯的三個朋友,神的怒氣向他們發作(第七節)。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幾乎使約伯的靈魂觸礁。他們對約伯的害處尤大於撒但的;當撒但竭盡所能地攻擊約伯,聖經仍說:「在這一切事上,約伯並不以口犯罪」,但當這三個朋友相繼以他們似是而非之理論硬要約伯認罪時,這個可憐的受害者就「以口犯罪」了;他們既不認識神,也不認識約伯,這種「輔導」極易構成大禍。我們要謹記:撒但更厲害,也不及一些藉口宗教敬虔的所謂正統主義;以及把虛假的安慰和錯誤的真理傳給別人的所謂「導師」來得更具破壞力。許多時候我們若單與受害者靜默同坐,會比胡說八道的對人更有幫助。「人之患,在乎好為人師之「好」字,道理大概在此。

 

關於啟示的運用

 

    我們要在這裡略為解釋怎樣運用聖經啟示的問題。在跋語中,神對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說:「你們議論我的話是不正確的。」(中譯作:「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耶和華這個責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說約伯三友人的話,不是出於聖靈的啟示,不然的話,就應該是正確的了。

    有些人比約伯三友更狹隘偏執,他們說:「噢,聖經若像你所說的,全是聖靈的啟示,那麼我們應該可以隨手翻開聖經,把指頭一按就說,『這是神的話,快快順服下來,照著去行』」,這種態度真愚蠢之極。聖經把邪惡像撒但,詭詐像亞哈等人的言行全都記下來,我們說聖經是神的啟示,只是說其記錄是正確無誤而已。就以約伯記來說,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等人的話,又豈可引以為訓,遵作榜樣。(它或可故作反面的說明,卻絕不能引用它們而證明神是怎樣怎樣等。)使言詞能忠實地記下來是聖靈啟示的工作,遵之為範的卻絕非神的本意,不然他也不會因他們的胡說八道而向他們發怒。

    但反過來說,這也不能構成「聖經不全是聖靈的啟示」的命題,聖經不是「道德格言選集」,而是一本忠實地記錄著發生過,又與救恩有關之史實。這三友之言詞不是神的啟示,但這三友確是如此說過,聖靈啟示人記下來,為的是叫我們不犯同樣的過錯;這就是啟示的目的。是在這一意義下,這本古典詩劇對我們今代的人仍然極具深意。

    篇幅所限,我們現要說到新約怎樣論到這本書了。雅各書五章十一節說:「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給他的結局,明顯主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中譯加了『給他』二字,若省去,可譯作『主的目的』。)這就是約伯記最終的事實——「主的目的」。要瞭解整個約伯記的資訊,就不要單看一兩件零碎的事,乃要越過事件,甚至越過約伯這個人,而看到管理「事件」的主:他的權柄統管萬有,連撒但也不能例外,而他對人的心意,又是滿有憐憫慈悲,這就是主在約伯記內顯明的目的。儘管今天黑雲密佈,荊棘滿途,但他的權柄和憐憫,仍然貫串生命每一顆淚珠,他的手仍在暗中引領我們走過窄路。

    再看看約伯,看這個敬畏神的人怎樣從「失樂園」到「重得樂園」;看他在跋語中的三個階程——改變、清白、重建。首先我們看見約伯的性格改變了,他從熔爐走了出來,他是像「被火煉過的精金」。第二、約伯在他三友面前的沉冤得雪。神親自證明他受苦不是因為犯罪,並且稱他為「我的僕人」(四十二7),又使他成為三友人之祭司(8節),耶和華的怒氣才不向他們發作。第三、約伯得以再被建立,他不單只重得他以前之財富,且是「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  10節)。不錯,「主的目的」真是何其慈悲。唯願在試煉中的基督徒,都能安息在主內,存心忍耐地等候他。

 

約伯記是不是一個隱喻?

 

    讓我們放下約伯記之前,再多思想一個問題。我們已說過,全書的序言、對話、跋語,均是一系列真人真事的記載,現在的問題乃是:在這些真人真事的記錄,和全書重要的教訓外,約伯記會不會是對全人類人生歷程的一個隱喻?拿序言中的約伯和撒但的詭計,它會不會指到人類在伊甸園的情況:人的富足和撒但的嫉妒;然後是對話中受苦的約伯落到塵土灰燼的光景,又是不是暗指人類今天的光景?最後是跋語中的約伯,得到潔淨、重建,這是不是指到人類將來在基督裡的光景?無可懷疑地,這些都是可能的,神的道本來就是豐豐富富,連最有智慧的人也不敢說他是完全得著了。

 

                        溫故知新

 

1)五卷詩歌書中各代表了不同的靈程進階,你能把它們列出來嗎?試用最扼要之句語,指出約伯記的中心思想。

2)希伯來詩歌中有那三種平行法?而約伯記中那部分是詩體,那部分是散文?

3)有人反對約伯記是歷史的記載,他們持的是什麼理由?你又怎樣解答?

4)試列出兩節約伯記之外的經文,可以清楚地指出約伯記是真人真事的記錄。

5)試用五句話,把約伯記之目的及資訊分列出來。

6)我們說,約伯記中神與撒但的對話若非真有其事,全書就變為沒有意義的小說,為什麼?

7)以利法、比勒達、瑣法等人之言詞,各有其不同的觀點,試分別說明之。

8)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之說話,各有其相同之處,試說明之。

9)試解釋以利戶之新方法、新答案,及新請求。

10)耶和華的說話約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與大地的關係」(三十八章118);試列出其餘三部分。

11)旋風中的回答的主旨在那裡?試說明之。

12)神責備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的話,對我們運用「啟示」原則有什麼關係?

 ── 巴斯德《約伯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