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王紀下第一課
第三十五課 列王紀下 之一
題示:先把列王紀下看一遍。
東方偉大的王國如亞述、巴比倫,與及波斯,由現在開始(即由列王紀下開始),占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它們對以色列的歷史,影響至深且巨。近代考古學有一個可喜的趨勢,即是在他們所發現的記錄中,均證明聖經所載的以色列歷史,是千真萬確的。且透過那些發現,叫我們對以色列的過去認識更深。這就更叫有些批評家不得不起碼接受聖經是本真確的歷史。無論怎樣,考古學愈發達,聖經批評家就愈是羞愧滿面,啞口無言。
——優加克(John Urquhart)
列王紀下是由以利亞被接升天作開始,而以猶大被擄至巴比倫作結束。其間的記錄,比之前面任何一段歷史還要叫人心酸,掩卷長歎!它可以說是世界史上悲劇之最——神的百姓,本是蒙揀選作人類之光,世界蒙恩的媒介,那想到會硬著頸項,公然背叛神,道德敗落,直到他們惡貫滿盈,黑暗成熟,神的審判就臨到他們,任讓殘暴嗜殺的仇敵把他們擄去。自此,他們要離開應許美地,往羞辱愁苦的異地,「遠居異國,昔人所悲」,何況還是被擄!
被擄
在十七章,我們看見北國以色列傾亡了,他們被帶到亞述地,作亞述王的俘擄,他們終其一生,下及子孫,沒有再返回耶路撒冷,客死異鄉!
二十五章我們又看到耶路撒冷失守,城被攻破,聖殿被焚,百姓被擄,南國猶大亦亡於巴比倫了,此後他們琴瑟高掛,笙歌止住,樹下飲泣,度日如年。直到被擄七十年滿,才有小部分人重回瓦礫遍地的耶路撒冷,聖經稱他們為「種」(remnant),讀之能不黯然神傷!
儘管猶大是在以色列亡國後幾乎一世紀才被擄,兩國之傾亡通常都是聯起來講的,統稱之為被擄。直至這裡為止,我們應該把各歷史書之題目好好記一下,對我們熟習聖經大有幫助:
撒母耳記上:過渡的書——自神權統治過渡至君主立憲。
撒母耳記下:大衛王朝紀。
列王紀上:分裂的書——一國分為南北兩國。
列王紀下:被擄的書——兩國先後傾亡,被擄異邦。
讀列王紀下,很容易就使我們想起所羅門一句箴言——「奸詐人(直譯該是:犯罪的人)的道路,崎嶇難行。」(箴十三15)保羅說:「罪的工價乃是死。」哀哉,這個真理竟在全以色列人身上應驗了,而充溢在希伯來詩句中,也是這個萬古不易的公義!我們該怎樣留意學習,永志心中。
罔顧誥戒,恣意犯罪的,只會帶來傾圮,毫無出路。犯不可饒恕的罪的,根本就無可避免天譴。褻瀆神恩的,招罪益重。作孽愈深,擊打愈厲。我們可以抗拒神的聲音,卻無法逃避神的審判。「我們若忽略……怎能逃罪呢?」神是輕慢不得的:一個國家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讀列王紀下,這些思想都會不期然地湧現胸臆,縈繞不去。當我們看見這些本是尊貴的百姓,現卻喘息于異族鐵車戰馬的驅策下,毫無憐憫地被趕離祖國,我們就會浮現出本書的主題:定意犯罪只會招來悲慘收場。
結構
這幾卷歷史書的作者似乎發覺不易為本書立個明顯的段落,原因是南北兩國的歷史常是彼此重疊的,所以有時我們會在同一段內,記到兩國的事情。但對我們來說,它的脈胳仍是分明的。
我們在撒母耳記上說過,全書就是繞著三個重要人物而發展開去——撒母耳、掃羅、和大衛。撒母耳記下是記述大衛的凱旋和大衛的煩惱。
在列王紀上,我們也說過全書是清楚地劃分為兩半:前半部是記所羅門四十年升平之治;後半部則記分國後前八十年之光景。現在來到了列王紀下,其分段也是清楚明瞭,不易忘記的。
前十章全是記北國以色列的歷史(間中有提到猶大一筆,都是有關交戰或與亞哈一家之聯婚而已)。在這前十章聖經中,記述以利沙在北國之工作的,占去最大篇幅。
然後在下一組,即十一章至十七章,就是南北國史平衡分述,而終於十七章——以色列亡於亞述。
最後一組是在十八章至二十五章,全是猶大國之歷史(因北國已亡於亞述),而終於二十五章——猶大亡於巴比倫。為了使讀者一目了然,我們列表於後:
列
王 紀 下 : 被 擄 的
書
定意犯罪只會招來悲慘收場 |
Ⅰ 北國興亡史(一~十)
這部分主要記載以利沙之事奉,而以耶戶(以色
列第十個王)之亡為終。 |
Ⅱ 南北國平衡分述(十一~十七)
以以色列亡於亞述為終(其間有約拿、阿摩司,
與何西亞等先知在北國工作)。 |
Ⅲ 南國興亡史(十八~二十五)
以猶大亡於巴比倫為終(其間有俄巴底亞,約珥,
以賽亞、彌迦、拿鴻、哈巴穀、西番雅和耶利米
在猶大工作)。 |
就本書之目的,這個分段已經足夠,容易記憶,不至流於繁瑣。
列王紀下是希伯來王國的終止,這是就歷史的意義而言,但就預言一方面來說,它只是告一段落而已,不過我們留待下面詳述此點。直到有關雅各家的預言應驗了,神對希伯來民族立下的目標才算完成,但從歷史來看,列王紀下確是說明這個尊貴的民族徹底地失敗了,而且失敗得非常悲慘。
南北國之興亡史
列王紀下既然敘述了南北國之傾亡而至被擄(十支派之北國於主前七二一年亡於亞述,而兩支派的南國亦於主前五八七年亡於巴比倫),我們就該在這裡把兩國之興亡史拼起來看,亦即是自主前九七五年他們一國分二時談起。
這個時間有兩件事極堪注意:
第一、雖然每一個王的事蹟所占的篇幅有限,但聖經均是以王的尺度來衡量他們,而不是以普通一個人來記述的。更特別的是,猶大王的一生事蹟,均是以大衛作標準來衡量他們,我們且看下面的經文便知曉:
「所羅門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不效法他父親大衛,專心順從耶和華。」(參王上十一4、6、33、38)
「你卻不效法我僕人大衛。」(十四8)
「他的心不像他祖大衛的心,誠誠實實的順服耶和華他的神。」(十五3)
「亞撒效法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十五11)
這是對大衛無上的尊崇。儘管他曾犯罪,但他一生對神的順服,人格的健全,為神發的熱心,對伏在神權下之王位一直懷著無比的敬虔,這一切均使他堪稱「合神心意」而無愧,神亦以他作為以色列和猶大諸王的標準榜樣。
第二、無可置疑,這一段歷史是要顯示出神對大衛之約,仍是信實不移的(撒下七章)。從本課後附錄的「猶大及以色列諸王」一表中,我們可以看見在北國以色列中,一共有十九王,共治約二百五十年就亡國了,但猶大則有二十王,共治約三百九十年的時間。再者,北國十九王中,朝代轉變不下七次,而猶大國卻一朝二十王,始終仍是大衛家的天下(參撒下七章),其實南國轉朝的危機不是沒有的,只是神一直保守著大衛家。起碼說,當十支派背棄他們,北上立國,那危機就夠大了。跟著,亞哈謝駕崩後,亞他利雅篡位自立,耶京失陷,看似大衛家要斷絕了,神卻使用亞哈謝的妹子約示巴將約阿施(亞哈謝之子)救出來(王下十一1~3)。再者,希西家年老得疾,輾轉病床,快要死去,那時希西家膝下猶虛,而亞述大軍圍城危急,看似大衛王朝要中斷了,神就在這時介入,挽救了當時之危局。再者,猶大國因罪而被擄,神的信實仍沒有改變,猶大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平生罪大惡極,耶和華已經明言:「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因為他的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耶二十二24~30),神卻一直為大衛的原故,保留著另外一支派,即以拿單為首的,這也是現今之系列。後來猶大人被擄至巴比倫,神仍使用所羅巴伯——帶領餘剩的猶大人回國建殿的那位(參哈該書)——從他那裡,族譜便一直綿延至主耶穌再來的時候。這族譜是不會湮沒的,直到主第二次再來,設立寶座於耶路撒冷,耶穌基督仍是以大衛的苗裔的身份,作王治理列國。
自從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複國後,側聞有致力於重組大衛的譜系,按其後裔重新建立大衛的寶座。這件事是否可信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就是,以色列在主耶穌再來之前,必定不會再有王位的建立。他,亦只有他,才可以重建大衛的寶座,他才是真正「繼承人」,這是新舊約聖經所明言的。
猶大與以色列諸王
自 分 國 開 始
下表列出列王統治的時間、聖經的評語,及同時期作王的名字。
猶 大 |
以 色 列 |
王名 年期 評語 羅波安
17 惡多 亞比央
3 惡多 亞撒
41 善 約沙法
25 善 約蘭
8 惡 亞哈謝
1 惡 亞他利雅
6 極惡 約阿施
40 善多 亞瑪謝
29 善多 烏西雅
52 善 約坦
16 善 亞哈斯
16 壞 希西家
29 最善 瑪拿西
55 最惡 亞們
2 最惡 約西亞
31 最善 約哈斯
三月 惡 約雅敬
11 壞 約雅斤
三月 惡 西底家
11 惡 |
王名 年期 評語 耶羅波安
22 惡 拿答 2 惡 巴沙 24 惡 以拉 2 惡 心利
一周 惡 暗利
12 特別惡 亞哈 22 最惡 亞哈謝
2 惡 約蘭 12 惡多 耶戶 28 惡多 約哈斯
17 惡 約阿斯
16 惡 耶羅波安第二41 惡 (虛君時期) 12 撒迦利雅
半年 惡 沙龍 一月 惡 米拿現
10 惡 比加轄
2 惡 比加 20 惡 何細亞
9 惡
|
── 巴斯德《列王記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