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民數記第三課

 

第十五課  民數記  之三

 

題示:再讀十五至二十章兩遍。

 

            十個探子看不見神,

          只見城牆高大、門戶森嚴;

            兩個探子遠遠見神,

          但見城池必亡,美地在望!

 

            十個探子看不見神,

          只見兵強馬壯,敵勢如虹;

            兩個探子遠遠見神,

          但見巨人如蟻,凱旋可期!

 

            十個探子看不見神,

          報導敵眾我寡,全軍必墨;

            兩個探子遠遠見神,

          高喊有神同行,誰堪為敵!

 

            十個探子看不見神,

          徒惹民心崩潰,未戰先降;

            兩個探子隨處見神,

          你是十個之一,或那兩個?

 

        「只要敢於走前一步,我們就可以踏足美地了,但實在太可惜,勇氣總是在那緊要關頭就泄掉,我們變得懦弱;一切所謂審慎從事,要搜集『更多資料』 ,只不過是一個怯弱心靈的悲鳴而已!」

 

                              ——麥拉林(Alexander  Maclaren

 

    第二部分:曠野飄流(十五至二十章)

 

    我們現在來到了民數記之中間地帶——十五至二十章,是記述以色列人三十八年之所謂「飄流時期」,這也是以色列人新舊兩代之過渡時期,如上述,是由加低斯危機起,至亞倫之離世止。

    在民數記之開始和結尾,我們都看見以色列人謹慎地組織起來,預備攻陷和佔領迦南美地,只是中間就插入這絕無必要又悲慘異常的三十八年流蕩生涯。這對我們今日的教會以至個別的基督徒又豈無深意!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只需四十小時,但要埃及人離開以色列,卻足足花掉四十年,能不叫人掩卷長歎!兩年之內,以色列人就走

    到加底斯巴尼亞——迦南的門檻,三十八年後,他們又回到原來的起點!為什麼呀!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們容讓非以色列的「閒雜人」跟他們一起走,他們二者心既不一,目標互異,問題就出來了。「閒雜人」心起貪欲,引至以色列人亦戀慕起埃及的黃瓜、西瓜、韭菜、蔥、蒜來。隨著「閒雜人」來的,就是「攙雜的動機」,噢!今天「閒雜人」對我們的教會又是一個何等的咒詛!使得教會彌漫著攙雜的動機!使得教會多年來仍停滯不前!我們又豈能抱怨堅持要我們與世分別呢!我們要靈性長進,成熟結實,實在舍此無他途了。

    下面一段話,意義良深,值得留意思想:「今天我們教會中,絕大多數人都陷在停滯不前的狀態裡,原因完全是因為我們的不順服,就像昔日之以色列人一樣。他們聽到神的呼召,經歷過神的拯救,從死亡的幽谷進入新生命的平原,一切都重新開始了,這就好像我們初信主的時候,滿了熱誠,洋溢著愛,以無比的自信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看樣子我們全預備好要得著神要我們得的應許;然而有一日,我們突然聽到神清楚又明確的呼召,要我們全然放在他的手中,好進入那更豐盛的生命,好得著更美的應許地;那時我們看見那地,亦承認那真是美地,只是我們看見許多的巨人,高大的城牆,我們看見了逼迫、譏誚、孤立,我們看見了全然成聖所必會引至的十架窄路,我們就說:我們不能勝過的,我們實在進不去。就在那裡——那美地的門檻,我們停下來了,昔日的進取今日就變成滯留,我們的宗教不再是新鮮的、有能力的。那時我們嘴唇最真實的聖詩都成了挽歌——

        昔日甯謐今安在,

        甜美回憶成清供;

        莽莽心田徒悲傷,

        痛兮痛兮待黎明!

    假如我們真的落在這光景中,記著,唯一的出路就是再回到加低斯——你反叛神的地方,承認自己的罪,重新過順服神的生活;那麼,仍舊會再得回昔日的喜樂、力量,和進步。要是我們仍任性而行,不肯以神的旨意作為自己一生的旨意,那我們可要小心了,這一點點不順服的罪會至終叫我們落在更深的黑暗裡——不滿和不安。當以色列人起初表示不滿的時候,又豈會想到至終要倒斃曠野這麼嚴重呢?當我們不滿神的安排,可曾想到那會引到什麼地方去?」

    唯願凡打開民數記來讀的,都不忘記「曠野飄流」的功課。現在我們用點功夫來看看十五至二十章這一段。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段所謂「飄流時間」是有前後之分的。在加低斯,整個以色列大軍的組織崩潰了,他們不再是井然有序地向前推進,他們成了一群鳥合之眾一樣。其次,我們應對「曠野飄流」有個清楚的概念。很多讀聖經的人以為在這三十八年中,以色列人仍然在雲柱火柱的引導下,雲彩停下來,他們支搭會幕,雲彩上升了,他們便拆下來,扛著來走。事實上我們不能在聖經找到這樣的記錄。看情形會幕可能一直是支搭在加低斯那裡,作他們的中心點,而十二支派則不再是分成四組,繞著會幕四方來紮營,他們現今是分散在一個頗廣闊的範圍,直到三十八年差不多過去了,他們才再聚集在一起,重新組織起來,關於這一點,我們會在第二十章再詳細討論。

    為什麼我們說會幕很可能一直是紮在加低斯呢?原來加低斯這名稱是後來才有的,它本叫安密巴(創十四7),而加低斯的意思就是「聖所」,可能就是因為會幕在那裡紮了三十八年而得名的。

    在那段時間,以色列人就一直活在曠野。加低斯本身是一個曠野,約在巴蘭曠野(十三26)和尋的曠野之間(二十1,二十七14,三十三36)。

    還有,當神在十四章三十三節說「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飄流四十年」,我們譯「飄流」這個字,希伯來文的原意只是「牧放」,那就變成「你們的兒女必在曠野牧放四十年」。這是審判中的恩典,神仍保證要牧放他們,供給他們的需要——神的恩慈和嚴厲!

 

1)歷史川流的宕延

    時光流轉,他們那三十八年的日子算是白過的了,沒有歷史,也沒有建樹。神的選民黯然無光,像全給淹沒一樣。以色列人在那一段時間交了個白卷。因為對一個神的選民來說,他生命中寫的不是神權統治的歷史,他一生根本就是交白卷的。神本要藉著他們來表明他是怎樣引導他的子民,去完成他最高的計畫,只是他們不肯順服,三十八年就耽擱下來,形成了空白的一頁。

    那些在加低斯把自己割離了神的,不能得神為以色列人預備的產業。他們曾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曠野」(十四228),雖然他們沒有立刻死,但三十八年內全都成就了!一定要過去,好讓新的一代興起來,重新組織過,讓神權能管理他。加低斯的崩潰與三十八年的虛度,也可用來說明近代更悲慘的史實——加略山的崩潰,和以色列人更長時期的宕延。在這期間,神便在基督裡揀選他的兒女——不分國籍的外邦人(參羅九至十一章,弗二至三章)。

    我們且留意這段所謂「飄流時期」的四件事:

    第一、神並沒有完全離棄他叛逆的兒女,仍然藉著摩西與他們交通(十五11735),並且給他們預備了嗎哪、水、衣服和鞋(申八26,廿九56)。

    第二、割禮停止了(書五48),很可能連逾越節都不再守了。這點是可理解的,這背叛的一代知道他們不會進入迦南的了,又何來心情去紀念這個沒有結果的拯救呢?昔日歡欣的拯救成了今日悲痛的回憶。甚至大部分的獻祭都不復舉行了。

    第三、從以西結書二十章十至二十六節,和阿摩斯書五章二十五、二十六節,我們得知他們連律法都不再遵守,安息日世俗化,淫風彌漫,他們甚至使頭生的經火,獻給摩洛!

    第四、一個舊約聖經學者說:「我們無從證明在這飄流期間他們仍然按著方位來紮營,這是毫無意義的,只是浪費時間,至終仍免不了倒斃曠野。他們極可能是各按自己的需要與方便,散居在廣漠無垠的曠野。疾病,與及其他突發的不幸,使得二百多萬的以色列人無可能有條不紊的向前行。而亞倫與摩西,利未人等相信仍然會事奉於會幕,作為國民生活敬拜的中心。」

    現在我們再翻到十五至二十章,約略地看看每章重要的事情。

    十五章一開頭,就是「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們到了我所賜給你們居住的地……」,我們不知道這些話是離開加低斯危機之後有多久說的,我們只知道他們自迦南被擊退後,神立刻就提到他們子孫將要得的美地,人的遲延並不等於神失敗了,神的信實大過人的失敗。

    第十七節神再對以色列人說話,再教導他們為罪和過犯獻的祭,警告那些「擅敢行事」的,和「褻瀆耶和華」的人心被剪除。以色列人的律法既不是由人的權威來制定,乃是神親自頒佈的,凡敢干犯的,就是褻瀆耶和華,刑罰自然沉重了,

    三十二至三十六節則說明什麼是「擅敢行事」的罪和它的刑罰:「一個人在安息日檢柴」,終而被「全會眾將他帶到營外,用石頭打死」,人看來是太嚴厲了,神則看為人故意干犯他的聖名。

    章之未則記載神要以色列人在衣裳燧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作世世代代的標記,這縫子要連在「衣服邊上」(38節);他們許多的標記已失落了,神再為他們補上這條藍細帶子要他們永遠保守著。藍色是屬天的顏色,特要提醒他們那屬天的呼召,「好叫你們看見就紀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39節),也使他們不要忘記那分別為聖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神」(40節),這隧子是連在衣服的底邊,使他們隨時隨地都不能或忘,無論作什麼,或去那裡,都不要忘記那唯一目標和方向——神。今天我們作基督徒的不也應該有這標記嗎?

 

2)「可拉的背叛」(猶11節)

    十六至十八章是一氣呵成的。十六章是可拉黨叛逆,他們攻擊亞倫的祭司職,結果有一萬五千人死在地震、火和瘟疫中;十七章就講亞倫的杖開花,表明神是承認亞倫的祭司職份;十八章神再重申亞倫祭司與利未人的職責,因此這三章就是亞倫祭司職份的保護、證明,和確立三方面了。

   我們要留意,可拉是哥轄的孫子(十六1)。他們本就身居要職,是負責會幕中各種聖物的。由此可見背逆常來自宗教最高之領袖;他們的香爐被錘成片子,用以包壇,作永遠之紀念(十六38)。

   十七章亞倫之杖發芽開花,是表明基督的復活,一切其他宗教只是一枝枯槁的杖,只有基督——杖的表記——能發芽開花,有復活的生命和榮耀;而他的復活亦表明了唯有他才是救玉,人類真正的祭司中保。

 

3)紅母牛(十九章)

    紅母牛的條例可能是因可拉之背叛而增添的(十九章);人在曠野中除了自然的死亡外,亦有很多人患上瘟疫而死去,他們因接觸死屍而染上不潔,就需要潔淨,紅母牛的灰就是為這目的而預備的,這也許只是一臨時的辦法,因為利未記沒有紅母牛這條例的。

    希伯來書(九1314)說到有一表記,是說明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捨命的。這只紅母牛是沒有殘疾的,基督也是沒有瑕疵的。紅母牛要未曾負軛的(軛是用來鎮壓動物的野性,使之馴服工作),基督沒有這個需要,反之,他說:「看哪,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紅母牛是要「純紅」的——這是唯一強調祭牲之顏色的,不正好代表基督在十架上流的寶血嗎?紅母牛要在營外被殺,基督也是如此(來十三12)。血要向會幕前面彈七次,表明完全的救贖。紅母牛的灰和潔淨用的水要灑在不潔淨的人身上,使他們得潔淨。這紅母牛之祭跟別的祭有點不同,它只是獻一次,是不再重複的。假如人犯了罪,他要另外再獻祭,再流血,但這一祭只獻一次,其功效就一直存在。基督也是如此,他一次過把自己獻上,就永遠成全,其實血是永遠都有功效,能潔淨我們一切的不潔(參約壹一7)。

 

4)飄流之終結(二十章)

    第二十章是以色列人飄流時期的終結,而第一節顯得尤其重要,但為了不叫本課太長,以及其他的原因,我們會在下一課的附錄再詳細討論它。

    在這裡,我們有三件大事連在一起討論:米利暗的死,摩西的罪,和亞倫的死。摩西因為在米利巴犯了一個小錯失,神就不准他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十二節);這也給我們一個教訓,由摩西所代表的律法,是永不能帶我們進到迦南應許地的。亞倫的死是相當動人的(請比較三十三38),也代表了「飄流時期」的終結。因此,由亞倫所代表的祭司(或是女先知米利暗)亦不能帶領我們進入應許的安息。這一切都要等到約書亞(代表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和元帥)才能成就。

    米利巴擊磐出水一事,帶著強烈的預表意味。神只叫摩西吩咐磐石出水,他卻連續擊打兩下。那磐石(基督:林前十4)已被擊打過一次(出十七5),不必再擊打的了,再擊打就表明了,(在表記上而言)一次獻祭的不足夠,因此就與加略山一次過就永遠成全的捨命的意義有衝突。不過,儘管摩西作錯了,磐石仍然流出水來;人或會誤解十架,這萬古磐石仍然流出水來,叫世世代代的人都得潔淨。── 巴斯德《民數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