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贖罪祭《一》(十六章)
我們要從十六章裏去看一個非常有恩典,但又是非常嚴肅的事。十六章開始就回頭說到亞倫兩個兒子在會幕裏給火燒死的事。亞倫兩個兒子的死,我們已經提到了,人在神的面前不真實認識神的可畏,所以他們還是照著平常的習慣處理事情,沒有按著神的吩咐來作神所要作的事,結果就是獻上凡火,因此就活活的給燒死了。
現在神把亞倫兩個兒子的死再提出來,沒有定他們的罪,卻是因著他們兩個人所犯的過失,很嚴肅地提醒作祭司的人去認識自己,目的是要叫他們得保護,也讓神在人中間要作的事不給打岔。所以亞倫的兩個兒子進到耶和華面前死了以後,「耶和華曉諭摩西說」(1),注意這裏是說「亞倫的兩個兒子近到耶和華面前死了」(1)。神給他們有一個特別的資格來到神的面前,是其他的人沒有的,只有亞倫和他的兒孫們可以有這個資格。這很容易在人愚昧的本性裏就會發生一個錯覺,我能到神面前去,別人不能去,我比人高一層,高一等了,我蒙神的恩寵比人高一等了。這樣的一個錯覺就讓人在神面前沒有守住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們喝醉了酒,還是要去燒香,糊裡糊塗,只知道燒香,卻沒有注意到神要他們做的是什麼。
剛過的主日,吳弟兄在聖布諾那邊交通到見證與事奉的問題。亞倫兩個兒子的死雖然不是很突出的一件事,但是也看見工作和見證的區別。神讓他們燒香,他們就知道我要燒香,這個是工作。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燒香這一件事是帶著一個見證,最低限度在那裏向人說,神是配得著敬拜的。既然神是該得著敬拜的,神就是可敬畏的;既然神是可敬畏的,人在神面前就不能亂來,他必須按著神心裏所要的來顯明神所要作的。我們留意到,聖靈在這裏說到亞倫兩個兒子的死,沒有提到他們死在會幕那裏,事實上他們是死在會幕那裏。但聖靈作記錄的時候就說,「他們進到耶和華面前死」,是死在耶和華的面前。所以這是非常的嚴肅的。
神體恤事奉的人
神體恤人,祂不願意以後的祭司一個又一個的跟著行走這條路來死,所以神就非常明確地告訴祭司們,讓他們懂得如何守住自己的地位,並且也認識他們自己的缺欠。由於這件事就帶出好大好大的事件來,連作祭司的人都受這樣多的限制,其他的人豈不是更受限制了嗎?神也擔心人因著這樣的提醒而產生另外的一種誤解,所以就引出贖罪日的那件事來。關於贖罪日,以前已經提過,但沒有很嚴肅的提,現在就很詳細又很嚴肅的提出來。所以在十六章裏有兩重的目的,一面是叫祭司得保護,另一面是讓神的百姓知道,神在他們中間所顯明的救贖的恩典。所以這裏所記錄的事是非常嚴肅的。
我們先來注意關乎祭司的這部份,這部份只是很簡單地說幾句話就完了。「要告訴你哥哥亞倫,不可隨時進聖所的幔子內,到櫃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為我要從雲中顯現在施恩座上。」(2)在這裏神說的話不多,裏面的內容卻是好幾方面。第一件,祂告訴亞倫說,「你雖然是大祭司,在你服事的內容上,你是站在人與神的當中產生一個功用,把神和人連起來。但是你必須記得,你仍舊是人,仍舊是亞當的後裔,並不因為你作了大祭司而改變了你的性質。」這一點,我們看「出埃及記」造會幕時已經三番四次地提到了。神告訴亞倫說,「你進會幕的時候,必須要穿上聖衣。如果不穿上聖衣,你是不能進會幕的。」現在神更進一步說,「就算你穿上聖衣,你也不能隨便進到聖所裏的幔子內,不能到櫃上的施恩座前。」
在這裏我們看到神是明明向亞倫說出,「你不能忘記,你是亞當的後裔,不因為你服事神的職事而在神面前改變了地位。」這一點不僅是對亞倫說的,直到現在,對我們每一個在主的救恩裏的人,仍然有一個提醒的作用。我們確實是蒙了恩典,我們現在的確是在基督裏。但是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根源是在亞當裏,我們還是帶著亞當的一些殘缺。雖然我們這些在基督裏的人,在地位上已經很完全了,但是我們的實際卻跟這個地位還配不上來,因此我們不能為自己有任何的誇耀。什麼時候我們為自己有一點的誇耀,我們在神面前就要出事情。這是神對亞倫的第一個提醒,在這一個提醒裏,我們也看見神心裏的一個說不出來的感覺。
弟兄姊妹,你們記得,進到聖所裏的幔子內,人進到那裏作什麼?是為了與神交通,是神作了這樣的定規來讓人和神恢復交通,神巴不得人與祂交通這件事沒有受到間斷。但是祂現在說,你不能隨便進來,不是說你什麼時候想來,你就可以來,不是說什麼時候你覺得要,你就可以去。不能,這是神裏面的感覺。我覺得神有點很無奈的情緒,神要作,可是在那時候不能作。
神要事奉的人認識自己
不僅是這一點,你還看見第二點,因為不僅是說到進到幔子內,也提及櫃上的施恩座前。神設立施恩座,就是要向人施恩,神就是要向人傾倒祂的恩典。但是在這裏你又看見,亞倫不能隨時到施恩座前。這說出神心裏的矛盾,「我很願意向你們施恩,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弟兄姊妹,這是神在舊約的時候的感覺。如果我們能摸到神的感覺,我們實在覺得我們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無奈,我真不知道該用什麼話來表達我們的神。如果完全從外面的事來看,神要作成一件事,祂能約束祂自己在不合宜的時間裏不完成那件事。這在我們看來,好象又不可思議了。有什麼事能叫神遲延祂所要作的事?如果按著神的能力來說,沒有任何事情可以使祂遲延。但是按著神的自己,祂會約束祂自己,不在不合宜的時間作合宜的事。這是從外面來看。
若是從裏面去看,你實在看見神的寶貝,也可以說是神的可愛。祂從來沒有提高祂的要求,也從來沒有降低祂的要求。祂擺出祂自己原來所定規的是什麼,祂就不背乎祂自己。雖然在這個過程裏叫祂心裏有矛盾,祂絕不會要脫掉那個矛盾而升高或降低祂所定規的。我們又看到,不叫亞倫隨時進到聖所裏,乃是為了叫他免去死亡。為什麼他隨時進去的時候就會死亡?為什麼神願意與人交通,又不能在那個不合宜的時間交通﹖同樣的,祂樂意向人施恩,也不在不合宜的時間來顯明恩典。神在這裏就說了,「因為我要在雲中顯現在施恩座上。」神自己要顯現在施恩座上,也就是說神的榮耀是在施恩座上。弟兄姊妹也記得,施恩座是在兩個基路伯的保護底下的,這兩個基路伯保護神的施恩座是保護些什麼呢?乃是保護神的榮耀。我們感謝讚美神,神的榮耀常常是與祂的恩典連在一起的,也就是說,祂沒有因為要向人施恩而減少祂榮耀的顯現。如果祂減少祂的榮耀而讓恩典流出來,那些在亞當裏的人雖然可以免去神的追討,但是卻不能達到神起初的目的,因為不能叫人給恢復到神原來的榮耀。
所以神當時禁止亞倫隨時進會幕是有原因的,固然一面是提醒亞倫要認識自己,另一面也不叫神榮耀的定規因著人的愚昧而受打岔。現在神就說了,亞倫什麼時候可以進聖所呢?我們先看29節,「每逢
在這裏我們就留意了,因著人不能隨時進到神的面前,連亞倫都不能。這樣,人在神面前還有沒有前途?你說就是大祭司,他只能一年進去一次,人在神面前還有沒有前途?感謝神,底下提到贖罪日的事,很肯定的叫人看見,有前途。我們看看怎麼個有法,就是看神要作什麼事叫人有前途。從第三節開始,讀這一章要很細的讀,不能粗枝大葉,稍微的粗枝大葉就讀不到神要向我們說的了。
「亞倫進聖所要帶一隻公牛犢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要穿上細麻布聖內袍,把細麻布褲子穿在身上,腰束細麻布帶子,頭帶細麻布冠冕,這都是聖服。他要用水洗身,然後穿戴。要從以色列會眾取兩隻公山羊為贖罪祭,一隻公綿羊為燔祭。」(3—5)弟兄姊妹們注意了,這裏提到兩類的祭物,第一類是為亞倫和他的家族的,就是一隻公牛犢,一隻公綿羊。另一類祭牲是為百姓的,有兩隻公山羊和一隻公綿羊。很顯然在這裏把獻祭的事情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為祭司本身的,第二個部份是為眾百姓的。這也是我們讀「希伯來書」的時候讀到的,祭司必須先為自己的罪獻祭,然後纔能為百姓獻祭。那根據就在這裏,這就是在贖罪日裏所要作的事。
在人眼中卑微又蒙羞的基督
在這樣分成兩個階段的獻祭中,第一個階段同樣是神提醒亞倫和他的家族,他雖然蒙揀選,但他們依舊是亞當的後代。他們不能因為蒙揀選了,就不須要贖罪,他們仍然是在神眼中的一個罪人,所以他們仍然要先為自己獻祭,然後他們才有資格為眾百姓獻祭。
現在我們來看,不知道弟兄姊妹們在你的領會裏,大祭司獻祭的時候他穿的是什麼衣服?為什麼我要問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曉得大祭司所穿的衣服是比祭司們多一件外袍,並且也多了一個冠冕。
當然在預表上來說是榮耀的基督,一點都沒有錯。但是因著大祭司的聖袍,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大祭司獻祭的時候,他是這樣穿戴來作工的。在這裏給我注意到,贖罪日的時候獻祭是大祭司主持的,祭司不能在贖罪日獻祭,只有大祭司來作的。既然是大祭司來作,如果在我們的錯覺裏,我們很容易說,大祭司穿上很威嚴,很榮耀,很美麗的聖袍來殺羊。
弟兄姊妹,如果我們有這個錯覺,今天晚我們就要把它糾正過來。不錯,我們的主是很榮耀的。但我們都知道,主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我們的主在人的眼中看來是蒙羞的。我們更往前去一點,不僅如此,就是我們的主降生到地上來的時候,祂也是卑微的。在人的眼中沒辦法看見主原來的榮耀,你只是看見一個卑微的嬰孩臥在馬槽裏;只能看見一個蒙羞的人被掛在木頭上。你絕對沒有辦法看見,釘在十字架上的主是多麼的榮耀,一點也沒有看到這種現象。但在贖罪日的大祭司身上,我們的神已經把這種現象啟示出來了,我們的主不是在榮耀中被釘十字架,我們的主是在人的眼中蒙羞的光景底下被掛在木頭上。雖然在人的眼中祂是蒙羞的,但是祂在神的眼中卻是聖潔的,祂是聖潔沒有瑕疵的神的羔羊。
現在我們來看,在贖罪日大祭司怎麼去獻祭。你先看他當時所穿的衣服,神不允許他穿上外袍,他只是穿上內袍,還束上腰帶,連冠冕也拿下來,只是戴上祭司的裹頭巾,這裏說戴著細麻布的冠冕。他這樣穿戴以前,他還要先洗一個澡。我們現在留意,為什麼神把外袍給大祭司穿,但卻不讓他在贖罪日獻祭時穿上外袍?這不是很明顯給我們看見,是那一位隱藏了榮耀的主來顯明神的救贖嗎?神的榮耀,不是為著獻祭的,神的榮耀乃是接受人的敬拜。所以我們的主完成救贖的大功的時候,祂是隱藏了祂的榮耀到極其完全的光景。
贖罪日的贖罪祭
我們留意到這一點,我們就來看獻祭的過程。「亞倫要把贖罪祭的公牛奉上,為自己和本家贖罪。也要把兩隻公山羊安置在會幕門口耶和華面前,為那兩隻羊拈鬮,一鬮歸與耶和華,一鬮歸與阿撒瀉勒。亞倫要把那拈鬮歸與耶和華的羊,獻為贖罪祭。但那拈鬮歸與阿撒瀉勒的羊,要活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用以贖罪,打發人送到曠野去,歸與阿撒瀉勒。」(6—10)這是在獻贖罪祭的部份所要處理的過程。
亞倫在獻贖罪祭的時候,先是他自己為本家贖罪。同時,那兩隻為著百姓贖罪的公山羊也得安置在耶和華面前,就是在會幕的門口,為著兩隻羊來拈鬮決定它們的用途。
那為亞倫自己贖罪的公牛我們不多看了。現在要看為百姓贖罪是要兩隻羊,這兩隻羊有不同的功用,一是獻祭贖罪;另一只要送到阿撒瀉勒那裏,也是去贖罪。為什麼為百姓的罪獻祭要這樣處理?平日的贖罪獻祭沒有這個安排,我們在「利未記」開頭讀贖罪祭的時候,也沒有看見這個安排。現在問題就來了,以色列人當中天天都有獻上贖罪祭,怎麼在贖罪日的贖罪祭又多了一些花樣?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神要這樣作?平常所獻的贖罪祭是不夠能力嗎?弟兄姊妹除非你不問這些問題,如果你要問這些問題,你就問到神的心裏面去了。
我們都知道一般的贖罪祭是有赦罪的成份。但是我們讀「希伯來書」的時候看到一件事,一般的贖罪祭牲所流的血,只是遮蓋罪,卻不是塗掉罪。這是一個預表來說明那公牛的血暫時遮蓋這些人的罪,卻不能永遠除罪,「希伯來書」就是那麼清楚地告訴我們。但是神卻用著贖罪日的這一次贖罪,啟示神救贖的實意。因為人要問:我們已經天天獻贖罪祭了,為什麼在贖罪日還要獻一個特別的贖罪祭?如果我們注意贖罪日所獻的贖罪祭,就知道原來贖罪日的贖罪祭,乃是神向人啟示祂最完全的赦罪的目的。為什麼剛才我們要先去念30節的那句話呢?「脫盡一切的罪愆,」平日你所獻的贖罪祭,你犯了什麼罪,你認罪,那些罪就得赦免。有些罪你犯了,但是你卻不知道,所以那些罪還繼續的存留,有多少這樣的罪存留在那裏,我們也許不知道。在贖罪日的那一天,那一個贖罪的果效,要把所有的罪愆全脫盡。
中文的那個「脫盡」真是有意思,你要脫盡,不僅要脫去已經存在的犯罪的行為,你也必須根除那犯罪的原因,這樣才叫作脫盡,不然你還是脫得不夠盡。我們的主降生以前,天使傳訊的時候說,「她將耍生一個兒子,你要給祂起名叫耶穌,因祂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而不是從罪的生活裏救出來,是從罪惡裏救出來,就是從罪的權勢裏面救出來,從犯罪的根本的原因裏救出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在這裏,我們很清楚地看到,贖罪日的贖罪祭和平常一般的贖罪祭,有一個非常不同的內涵,所以這個贖罪祭也就有不同的過程。這裏就借著兩隻公山羊表明這個事實,這是為眾百姓的,當然也包括亞倫和整個祭司的家族在內,因為這是為整個以色列的。
死而復活的基督
這兩隻公山羊要用拈鬮的方法來決定作什麼用途。一隻作贖罪祭牲燒在壇上;另一只要「歸與阿撒舄勒」。「歸與阿撒舄勒」是怎麼一回事?這一隻羊不燒在壇上,要把它放生,這樣就完成了贖罪日當天的贖罪祭。什麼叫作「阿撒舄勒」﹖「阿撒舄勒」按希伯來文有幾個人的解說,第一個意思,就是走開的,所以那裏說到是走開的羊。第二個意思乃是遷移,或是轉移的意思。第三個意思,就是荒涼的地方。第四個,是一個假神的名字,有些人以為這就是表明撒但。
弟兄姊妹,有四個不同的意思,究竟阿撒舄勒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翻開那些解釋聖經的書,絕大部份都說這個是撒但。但究竟是不是撒但呢?從道理上來說也好像是的,兩隻羊背負人的罪孽,一隻燒在壇上歸給神,一隻就帶著罪,把罪帶回給撒但,人就完全地釋放,在神那邊沒有追討,在撒但那邊也不能再有控告了。如果從表面上來看,好象是這樣,我個人就不太接受這樣的解說。我個人很明顯的有這樣的領會,這明明是說出那永遠的贖罪祭。因為贖罪日的贖罪祭是預表基督所成就的永遠的贖罪祭,祂只一次的獻上自己就成了我們永遠得救的根源。所以我們必須從這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安排。
在神面前獻贖罪祭是我們的主承擔我們的罪,這點是很清楚。但問題就在「阿撒舄勒」,為什麼要這樣作?請弟兄姊妹特別留意這一點。先看15節,「等到為百姓贖罪的第一隻羊殺了,」這裏沒有提殺羊的時候有沒有按手,但是我們確實地知道,一定有按手,因為按手是聯合。然後把第二隻羊,就是那只活著的公山羊奉上的時候,「兩手按在羊頭上,承認以色列人諸般的罪愆、過犯,就是他們一切的罪愆,把這一切的罪都歸在羊的頭上。」(21)他們按手就是把以色列人全體和這只羊聯合,那只羊就承當了以色列人的罪。
現在問題在什麼地方?弟兄姊妹你看到兩隻羊,一只是死羊,這只死羊擔當不擔當以色列人的罪呢?擔當了,因為它是贖罪祭。現在又另外獻上一隻活的羊,這只羊也是擔當以色列人的罪,既然擔當以色列人的罪,那為什麼不殺這只羊呢?所以有些人以為這個罪歸給撒但,還給它,你也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如果你看到這個是永遠的贖罪祭,當然這仍然預表基督的所作。和一般的贖罪祭是有一點不一樣。在這永遠的贖罪祭裏,你看見一隻羊預表受死的基督;一隻羊預表活的基督。正因為這活的基督,才顯明祂擔當人的罪,叫你無可懷疑。光是一位死了的基督不能擔當人的罪,必須是一位死而復活的基督,祂纔能擔當人的罪。
所以提到這永遠的贖罪祭,神的安排就是非常明顯的,兩隻公山羊,一隻死了燒在壇上;一隻活著帶到阿撒瀉勒,就是說出送到曠野,擔當他們一切的罪孽。帶到無人之地,就是說不再給紀念了,不再給看見了,不再顯露出來了,人一切的罪孽都不再顯露出來了。這是復活的基督所顯明的功用。如果基督沒有復活,基督的死和普通人的死沒有兩樣,就沒有救贖的果效。但是因為死而復活的基督,就顯明基督的死使贖罪有真實的果效,不僅贖罪有果效,並且所贖的罪永遠不被紀念了。所以先知書上說,神把我們的罪丟在後邊,又說投在深海裏了,兩個意思都一樣,神不再看在復活的基督裏的人為罪人。這是贖罪日裏所啟示,所預表的永遠贖罪祭的真實內容。
我們感謝神,因著亞倫兩個兒子的愚昧,引出了神這樣寶貝的啟示,無論對亞倫和他的家族,或者是對以色列的百姓,都是一個完全的保護,也是一個徹底的拯救。雖然在舊約中這些都是預表,但是到了新約的時候,我們的主來了,這都成了事實。我們能瞭解舊約,特別是律法上的內容,再去讀「希伯來書」的時候,就看見當中那些微妙的關鍵,看見神為人預備救贖的時候,神是如何的費心,又是如何忍耐等待。
我們實在不能不向祂低頭敬拜,因為這一位神對我們是太寶貝了,太可愛了,也實在太吸住我們的心了。今天晚上不能把整個十六章再細的地方來交通,可是概略地把重點點了出來。弟兄姊妹們回去再念一遍十六章,我敢保證你的感覺一定不一樣了,起碼你從這些枯燥的字句上,可以碰到恩典的釋放。讚美主!── 王國顯《在耶和華面前蒙悅納──利未記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