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十四章   承接聖職

 

        出埃及記第29章全章

        祭司在進入事奉之前必須要做一些事情(或者說履行一些手續),來確定他們在神面前事奉的職份;沒有履行這些手續,就不可在聖所供職。這些事情看來好像是當日的儀文,卻都帶著很深的屬靈涵義,指明瞭事奉之人的屬靈實際;所以我們當細心地從中找出主的心意。當日的祭司只限於亞倫和他的子孫,而現今所有蒙恩得救的人都接受了事奉神的屬靈職份,在大祭司主耶穌的帶領下作神的祭司;在教會中,事奉神的人不需要象那些律法下的祭司必須先履行一番手續,但那些手續的精意仍然是我們要不住學習和操練的。

        接受職份──進入事奉的地位

        認識自己的職份,對一個事奉神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認識自己的職份,終究會放棄職守,對神的託付不忠心。神要人事奉他,這是出於神的恩典和揀選,人從神手中接過事奉的職事是十分蒙恩的事;因此,在恩典中認識自己的職份是首先要弄清楚的事。在教會中,神的許多兒女不認識自己是祭司,所以把事奉的職事全推給長老、執事和傳道人,以及那些有點熱心的人;他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不認識自己的屬靈職份。願神透過當日設立祭司的過程使我們認識自己現今在神面前事奉的要求。

        接受職份有三個程式:

        洗身──裡面的潔淨(出29:4

        亞倫和他的兒子被帶到會幕門口,用水洗身,這表示在神面前潔淨自己。他們都是已經接受逾越節羔羊之血的人,現在再藉著真道把全人潔淨,叫整個人在神的眼中成為全然可蒙悅納的;無論血的洗淨或是水的潔淨,都是神的兒子為我們做成的,我們只是在信心裏接受這些潔淨的恩典──一個事奉神的人接受了神潔淨的恩典,心裏受吸引而愛慕這位賜恩典的神,甘願領受神的揀選來事奉他。

        洗身不單表明瞭事奉之人必須有的屬靈實質,同時也表明瞭神的恩典:他保守人不被罪和世界沾染,同時潔淨那些被沾染的人。從玷污到潔淨,這是何等不同的光景,親身經歷的人不可能沒有感覺;這個感覺使我們保守自己不能離開事奉的地位,因為事奉是人與神之間的直接關係。經歷過在神面前得蒙潔淨的人,他們事奉的職事是向著神,不會因為人的問題而在事奉上不忠心;許多放下事奉的人是因為沒有認真經歷在神面前的洗身。人的潔淨是進入事奉第一件要面對的事。

        穿衣──外面加上榮耀(出29:5-6

        在前面已經詳細看過了祭司的衣服,人接受事奉職份的第二個程式就是把那些衣服穿上;穿衣就是接受神所加上的外在榮耀,這些榮耀就是屬靈的品格和屬天的生活。一個事奉之人應當顯出的,並不是他有某個教會團體的背景,也不是他有什麼可誇的經歷,更不是他有什麼神學學位……,而是他在生活中活出了神的性情和榮耀;人在神面前活得對了,神的榮美就從他身上顯出來,就象神給他加上了外在的榮耀,使眾人從他身上能遇見神。這榮耀被加給人也是恩典,因為沒有一人配得上被當作顯出神榮耀,顯出基督的器皿;那是神賜給向他存清心之人的恩典。所以,人在神面前進入事奉,不是由於他懂一點聖經知識,上過幾年神學,有一點辦事的能力……,而是由於他實實在在地愛慕主,順服主,使主能從他的身上有出路,可以顯出神的榮耀和性情來──這樣的人才可以進入事奉。

        在神面前潔淨了自己,在人面前顯出了神的榮耀,“他們就憑永遠的定例得了祭司的職任”(出29:9);這是神對亞倫和他兒子的應許,使他們在神的揀選中作祭司,這個條例永不改變──只要是亞倫的後代,不要作祭司也不成。同樣,我們在教會中作神兒女的人也在永遠的定例中非作祭司不可,沒有什麼理由可以推卻,因為洗身和穿衣都是神已經賜下的恩典。

        受膏──聖靈的印證(出29:7

        亞倫洗了身,穿了衣服,還要受膏,然後才算完成了接受職份的程式;洗身是在真理中的潔淨(拆毀)和造就(建立),穿衣是在生活上活出基督的生命,把膏油倒在頭上則是聖靈的印證。事奉神不是憑人自己的所有,也不是學來的或模仿的,而是藉著聖靈所賜的能力和恩賜;人憑著自己所有的可以做工,但只有憑著聖靈所賜的能力和恩賜纔能做成神所要的工,人所有的絕不可能代替神藉著聖靈所賜下的。

        當日,受膏是神選立人得祭司職份的記號,膏油的傾倒和塗抹表明瞭神恩典的滋潤和豐富──受膏就是聖靈的印證;如今,人藉著聖靈所賜的恩賜和能力,充充足足地把神的恩典流出來。

        膏油是倒在人的頭上,這表明人所有的心思都在聖靈的管理之下──這是十分重要的功課:人意可以建立工作,可以掀起運動,但人意永遠不能算為事奉;成功的工作,龐大的運動,若不是由源於聖靈的發起、管理和供應,那就不算是事奉。因此,每一個事奉神的人都要學習接受聖靈的權柄,好顯出聖靈的能力和恩賜,印證神藉著聖靈在他身上所做的工。

        獻祭──進入事奉的實際

        接受了事奉神的地位還不夠,還需要有與地位相稱的實際;所以在接受了職份以後,“又要將亞倫和他兒子分別為聖”(出29:9),這正與以弗所書4:1所說的一樣:“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沒有屬靈生活的實際內容,只有一個空空的職位,這就象現今許多宗教團體中的空銜一樣,決不可能顯出事奉的實效來。因此,進入事奉神的實際操練,是得著祭司職份的人所該做的;進入祭司的實際,就是具備與職份相稱的品格,來接受神的賞賜。

        人屬靈品格的建立不是藉著自己的修養來達成的,因為人的屬靈品格的造成乃是基於讓基督作自己的生命的結果,是藉著人在生活中把基督活出來;先是支取基督,後是活出基督。基督在人的身上活出來,事奉才有實際的內容,這樣的事奉纔是高舉基督,顯出基督,供應基督,並把人帶到基督面前歸向基督,享用基督,把榮耀都歸與神;所以我們一再指出,只有工作不一定就是事奉,沒有基督作為內容、供應、目標的工作,就不是事奉。

        在舊約時代,基督還沒有到地上來做成救贖大工,也沒有進入人裡面作人的生命;但神讓那時的人取用恩典仍然是以基督為依據──我們現今是取用實體的基督,他們那時是取用預表的基督;他們取用預表之基督的原則和精意,正是我們取用實體之基督的實際。

        當日,亞倫和他的兒子藉著獻祭進入了作為祭司的實際事奉,他們藉著五種祭除掉了神要廢棄的,並接受了神所賜的,即人在神面前必須擁有但十分缺欠的;經過這樣的除掉和接受,他們就進入了作祭司的實際裏。

        贖罪祭──在神面前稱義

        人在神面前最大的難處就是自己身為罪人的事實──沒有罪人在神面前能站立得住;因此,人要事奉神首先就必須改變身為罪人的地位。罪人的事實不改變,縱然神願意把他的榮耀、華美和豐富賜給人,人也沒有條件接受。罪是人最基本的屬靈難處,使人不可能取用基督;人必須脫離作為罪人的地位,進入義人的行列,才有進入事奉的基礎。

        在作為祭司的實際事奉中,亞倫和他兒子首先要為自己向神獻上贖罪祭;贖罪祭帶給人的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做成的救恩──這救恩叫人的罪得著赦免,在神面前得稱為義,從而作神的兒子,與神相似;這樣,事奉神的實際資格就初步具備了。

        獻祭的條例和內容,我們留待後文仔細查攷;現在,我們只要注意獻祭的果效就足夠了。

        燔祭──尋求悅納,完全獻上

        接著獻上的是燔祭,這是一個完全獻上的祭,毫不保留自己地完全歸於神;獻燔祭的心意是人愛慕、尋求得著神的悅納。在經歷上,人接受了赦罪的恩典就自然地愛慕神,要討神的喜悅,承認神在自己身上有完全的權柄,因為自己是他因著深愛我們而用重價買回來的,這重價就是他懷裏的獨生子;人面對這一份深重的恩情,除了把自己完全獻給神,一生追求滿足他,討他喜悅以外,再沒有其他正確的選擇了──這個反應是正常的。

        然而,在我們經歷的另一面,又有一種不正常的“正常”;那是建立在不正常的基礎上的,所以那“正常”仍然是不正常。神的不少兒女享用了赦罪之恩以後也曾一度心裏火熱;但是他們因為受不了世界的引誘,貪圖肉體的滿足和舒服,就漸漸地把主擺在一邊,不再理會主,也不再想體貼主的心意,僅僅保留著基督徒的稱號,有興致的時候就參加一兩次聚會,一面敷衍主,一面也賄賂自己的良心。落在這種光景裏的人,心裏一定不會有事奉神的催促;就算他看到別人愛主,自己覺得不好意思,於是勉強湊個熱鬧做個事奉的樣兒,主也會對這樣的人說:“對不起,我不能接受你的做作。”

        作為祭司的實際不單是要成為義人,還必須“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這樣纔能進入事奉的實際;因為事奉的動力乃是愛,事奉的本質乃是服神的權柄。不愛主,不服主權柄的人,就算是得救的,還是沒有條件實際地事奉神;要實際地事奉神,就必須到神面前來獻上燔祭,即完全獻上自己,尋求神的悅納,一生一世作個討主喜悅的人。

        平安祭──認識事奉是蒙恩

        接下來獻的是“承接聖職的祭”,從內容來看,那是一個平安祭;平安祭是與承受恩典直接相關的,是人完全溶化在恩典之中,承認神是賜恩的主,從而向神表達感恩之心。人享用神的供應是蒙恩,事奉神也是蒙恩──在人的觀念中,享用供應是接受,事奉卻是給出,只有接受纔是蒙恩,給出就不算蒙恩;但我們心中的眼睛若被照明,就不能不承認,能事奉神實在是蒙恩。我們原是出於塵土的卑微之人,又是犯罪墮落的背逆之人,如今卻被挽回,還能為榮耀的主做一點事,來彰顯他的榮耀和豐滿的恩典,這不是恩典是什麼呢?主若給我們看見,我們就能領會,真正的事奉乃是享用了神的恩典再流出神的恩典,先充滿神豐滿的榮耀繼而彰顯神的榮耀,而不再單純地把做工看為事奉。神安排人藉著平安祭進入事奉的實際,就是讓人在恩典的感覺裏事奉神,這樣纔能有真正叫神得著享用的事奉。

        真正的事奉是在神的心意中進行事奉,一切都是根據神;我們回想把膏油倒在大祭司頭上所表明的事:那是要事奉神的人服在聖靈的管理之下,全然讓神來調度。如何能使人全然領會聖靈的帶領,跟上神的心意呢?在獻這承接聖職的祭時,要把祭牲的血抹在亞倫和他兒子們的右耳垂上、右手的大拇指上和右腳的大拇指上;這個動作的意義是:把耳朵分別出來,專一聽神的話,分辨哪些話不是出於神;把手和腳分別出來,專一做主喜悅的事,不亂跑自己的路。人要實在地把主權交給主,分別出來歸給神,裏而就必須滿了恩典的感覺;這樣的人才會甘心服在聖靈的管理之下,讓神全然地來調度他。

        在承接聖職的祭裏還要做一件事,就是把壇上的血和膏油一同彈在祭司的衣服上,使他們分別為聖;事奉神的人從裏到外,從開始到末後,都要保守自己在分別為聖的光景裏。血的洗淨和聖靈的供應都是神為著保守我們時刻分別為聖而預備的恩典;事奉的吸引出於主的恩典,事奉的成全也是出於主的恩典,這恩典永不停止,如同血和膏油的記號在衣服上永不過去。

        素祭──事奉的目標是彰顯基督

        素祭在承接聖職的祭中好像不明顯,實際上是存在的,並且很重要;素祭代表了作人子的基督,就是活在地上的神的兒子。素祭就是把無酵餅放在祭司手中作搖祭,在神面前搖一搖;搖祭把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祭司手中的素祭上,這個動作說明瞭我們事奉的目標是彰顯降世為人的主耶穌基督。只有當人知道基督的寶貴,把所有的心意都放在基督身上,如同神把他的心意都放在基督身上一樣,基督纔能在人的身上彰顯出來;這時,事奉的目標就對了,事奉的內容就對了,事奉的實際也就顯出來了。

        再從平安祭看事奉

        神安排平安祭作為祭司承接聖職的手續是有深意的,因為平安祭本身的特點把神對事奉的心意向人啟示出來,讓人從中領會並學習作一個準確的事奉之人;所以平安祭實在是一個接受事奉的印記。

        認識事奉是蒙恩

        平安祭也叫“酬恩祭”,是人先有了恩典的享用而後生發出要事奉神的反應,這一點在前面已經提過;許多屬神的人從未想過要事奉神,甚至還有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事奉神就是給神面子,這是錯得不能再錯的心思!神用平安祭顯明瞭事奉的實際,正是要扭轉人不準確的心思,真正地在恩典中事奉神。

        在恩典中接受事奉的託付

        平安祭引進了事奉的實際,也說出了神在恩典中把事奉的職事託付給人,叫人在恩典中接受託付。我深深感覺,事奉是人直接面對神的,決非由於某個組織的推舉或與某個人的關係,更不是為著個人的興趣或他人的欣賞;基於上述原因的都不是真正的事奉,只要促成事奉的因素有變化,人的事奉就必定停止。真正的事奉是在神的恩典中接過來的,不管地上的人、事、物如何變遷,事奉神的心意都不改變,因為事奉神的人知道是受了誰的託付,也知道自己所事奉的是誰;所以他在事奉中不看環境的順逆,不看人的同情或反對,他只有一個心志,就是要滿足託付他的主,單一地討他喜悅,因為他是從那愛他的恩主手中接受了事奉的託付。是不是在恩典中事奉,這是神的工人與僱工的主要差別之一。

        在交通中接受事奉的託付

        平安祭的又一個特點是交通,不單是人與神有交通,屬神的人之間也有交通;準確的事奉是在交通中接受的──在人與神的交通中,神把事奉的負擔放在人裡面,人又照著裡面的負擔帶出事奉來。但是因著人不夠老練,常常誤會神所給的負擔,甚至會把自己的熱心當作神所給的負擔,這樣又會帶出不準確來;所以神也用他兒女之間的交通來印證負擔,使神的兒女在事奉上得著保護。接受事奉的差遣是個人在神面前的事,而印證事奉的差遣是神兒女們之間的事;巴拿巴和保羅從安提阿出外傳福音,就是這樣定規出來的。感謝神!他藉著交通定規了事奉的內容,也藉著交通保護了事奉的人。

        全部的祭成全事奉的人

        計算一下獻祭的事,我們發現神用了全部的祭來完成祭司進入職事的實際(贖罪祭和贖愆祭是同一個條例(參利7:7),所以雖沒有提及贖愆祭,但事實上包括了贖愆祭);神用五祭來顯明事奉的實際,這固然是藉著五祭所預表的基督來說明事奉的依據和內容(所有的事奉都不能離開基督,也不能沒有基督),同時也說明神是如何看重人在他面前的事奉,從各方面完完全全地為人預備事奉的需用,把人帶進準確的事奉中,不叫事奉成為人的重擔,反倒成為人的喜樂,越事奉越有喜樂,因為神把基督作為事奉神之人的供應。

        完全地享用基督

        人有的是什麼,他能擺出來的就是什麼;無論如何,他不能把他所沒有的擺出來,就算能擺出一個樣子,也不過是模仿出來的,裡面卻沒有東西。所以,人裡面若只有知識學問,別人從他身上所得到的就只是知識學問,人所有的是辦事纔能,人在他身上看見的就是辦事纔能;人有的是什麼,他能給人的就是什麼,一點也勉強不來。作為事奉神的人,他應當給神的和給人的,不是知識、學問和才幹,只是主基督。

        我們一定要看準,事奉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向著神,另一個是向著人。一般人只注重工作,他們的事奉方向只有人的一面,所以他們所注重的是知識、學問和纔能,因為他們所注重的對象只有人;這些人本身所有的東西能叫人得著享用的已經不多,更談不上能叫神欣賞和享用了。因此,求主使我們的心思甦醒,眼睛明亮,得以清楚看見:能使神和人同得享用的只有基督,我們在事奉中供應出來的只該是基督,透過神的話和我們的生活,叫人在我們身上遇見基督。在事奉上的預備,首先應該是經歷主和認識基督,其他東西都是次要的;一般人把這個次序顛倒了,求主使我們把這個次序還原。

        要使人在我們身上遇見基督,我們就不能只有一點點基督,而必須豐滿地擁有基督;只有一點點基督就不可能流出基督,必須豐豐滿滿地擁有基督,纔能自然地流出基督。我看《劍橋七傑》一書,叫我深受感動的不單是他們在工作上的熱忱,更是他們追求更多得著基督的迫切。所以,神在使用人進入事奉以前,他安排好各樣的環境,使人可以完全地享用基督,讓基督在他們身上越過越豐滿;結果是使他們在事奉上流出基督,供應出基督,叫人所遇見的是基督,所享用的是基督;在事奉中讓神看見而喜悅的,也是基督。

        滿有基督(出29:23-27

        在接受祭司職份的過程中,神使亞倫和他兒子的手是滿滿的:先是作搖祭的餅,後是作搖祭的羊胸和作舉祭的腿。素祭的餅是屬天的生活,胸是公義和愛心,腿是能力;這幾樣都表明瞭主自己,是他作我們的供應,使我們手中所有的全是基督,也滿有基督。事奉神的人在進入事奉以前必須更多地得著基督,仰望神幫助我們充充滿滿地得著基督,使我們所看重的(搖祭)是基督,所高舉的(舉祭)也是基督;在這樣的光景下進行事奉,神也喜樂,人也滿足。

        享用基督(出29:26-28

        光是手上滿有基督還不夠,還必須進一步享用基督;享用基督就是經歷那豐滿的基督,經歷那與人聯合的基督,經歷基督作我們的供應。所以那搖祭的胸和舉祭的腿,以及在筐內的餅都要歸亞倫和他的子孫,他們要吃這些贖罪之物,使他們成聖(出29:31-33);他們吃這些就是享用基督,讓基督作他們的生命,叫他們活著不再是自己,乃是基督在他們裡面活,使他們能活出基督。

        基督是可以吃的,在律法下吃祭肉就是預表著吃下基督;現在我們讀神的話,吸收神的話,就是吃下基督,以基督作為我們屬靈生命的營養,作為我們生活的動力。事奉神的人必須認真地汲取神的話,準確地活出神的話;這就是享用了基督。不少人知道神的話,但不按著神的話來活,這只是欣賞基督,而不是享用基督;不少教神學的人都落在這種光景裏,求主憐憫,使所有事奉他的人都天天享用基督。

        活在基督的榮耀裏(出29:29

        聖衣是基督的榮耀和華美,先是亞倫穿了,以後是亞倫的子孫穿;穿的人雖然有改變,但仍是同一套聖衣,因為基督的榮美並不改變──凡住在主裏、活在主裏的人,基督的榮美就成了他的榮美;人能否享用基督的榮美,關鍵就在於他是否甘心地活在基督裏。穿聖衣當然不比穿便服那樣輕鬆,好像是受了限制;但是要活在主裡面,顯出基督的榮美,使他能侍立在神面前作個事奉的人,就必須甘心地學習受限制,為主放棄肉體的舒服和滿足。

        在律法下的事奉必須要穿聖衣,今天我們不必穿著物質的聖衣,但必須穿著屬靈的聖衣;因此要常常對付自己,使自己時刻活在基督裏,使我們的生活顯出基督的榮美,這是享用基督的另一面。

        完全地活在神面前(出29:35

        承接聖職的手續是接連七天;照利未記8:31-35所說的,亞倫和他的兒子們在這七天中每天都要象頭一天所做的重複一遍。在人看來,那是繁瑣的儀文;但在律法下,神要藉著這一切向人表明進入事奉的嚴肅性,也表明進入事奉的人在屬靈上的預備和內容──神絕對要求進入事奉的人是一個會完全享用基督的人。

        數字“七”代表著神的工作完滿,七天就是神的工作完滿的時間;在這七天裏,亞倫和兒子們不能回家,他們要穿上聖衣,住在會幕門口,每天都吃那平安祭(即享用基督),每天都活在一個榮美的盼望裏(即等候進入至聖所)。在這七天裏,他們全然放下了俗務,也放下了自己的感情,專一地享用主,專一地等候仰望主,面對面地活在耶和華面前;作為一個事奉的人,實在需要這樣活在神的面前,不住地享用基督來裝備自己,充實自己,這樣纔能實際地進入事奉。

        從整個程式看來,實際進入事奉的最後一個功課就是對付人的感情;人活在自己的感情裏是最容易攔阻神工作的,也是最阻擋人在神面前長成的。人的感情對付好了,他享用基督就沒有難處,彰顯基督也沒有難處;人能完全地享用基督,纔能更多地彰顯基督,因為如前所述:人有的是什麼,他能擺上的就是什麼。

        祭司把神的心意做成(出29:38-46

        祭司接受職份的整個過程都是在會幕門口進行的,在那七天內沒有一個祭司進到會幕裏去;甚至那照著獻贖罪祭的條例要搬到營外焚燒的祭牲(公牛)之血,原本是要帶進至聖所的(參利6:30),但這一次也沒有帶進會幕,因為此時還沒有可以進入會幕事奉的人。

        會幕的建造就是為了神與人之間有交通;沒有祭司,即便會幕建好了,交通還是不能成為事實,因為沒有祭司來接通這個交通。感謝主!他把祭司的事啟示完了,馬上又把他的心意重述了一遍:“我要在那裡與你們相會,和你們說話;我要在那裡與以色列人相會,會幕就要因我的榮耀成為聖。……也要使亞倫和他的兒子成聖,給我供祭司的職份。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間,作他們的神;他們必知道我是耶和華他們的神,是將他們從埃及地領出來的,為要住在他們中間”(出29:42-46)。讚美主!祭司一出來,神的心意就成全在人中間。

        “第八天”就是承接聖職那七天以後的頭一天,亞倫實際地進入了事奉:“亞倫向百姓舉手,為他們祝福。……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利9:22-24)。祭司一進入事奉,神與人的交通就接上了;從此以後,壇上神所點燃的不滅之火一直焚燒,顯明瞭神對人的悅納,也顯明瞭人因著神所得的喜悅和歡樂。── 王國顯《神的帳幕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