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第十二章
八 逾越節定例和出離埃及 十二1~十三16
逾越節和離開埃及既是以色列人不能或忘的節期和大事,加上無酵餅節亦是以色列人生活和宗教上的一個節期,所以各底本對這些節期和大事都有記載,就使五經編輯者在資料取捨上很為難。為這原因,在這大段中,不但有兩次記述逾越節(十二1~14和21~28),也有兩次記述無酵餅節(十二15~20和十三3~10)的經文。祭典在敘述史事的時候,是非常簡潔的,但在講及律例、崇拜、節期和數字的時候,卻不厭其詳的。所以在這一大段中,祭典不單詳述逾越節的定例(十二1~14),也細講守無酵餅節的定例(十二15~20),並清楚說明誰才可以喫逾越節的筵席(十二43~51),且將以色列人住埃及的年數,一再講明出來(十二40~42)。
逾越節在還未和出埃及殺長子之災相聯之前(參看五1,十9等),大概是與遊牧民族的節期有關。所以使我們可以看到,遊典對這節期的另一記述佔有相當的篇幅(十二21~23、27下、38~39上)。此外,遊牧民族也很凓重公平與正義(見三22的註釋),所以特別凓重向埃及人要金器銀器等的記載(十二33~37上)。
耶典對與出埃及有關的故事一向注重(十二29~30、32),因此在出埃及時對上主擊殺埃及人頭生的之記載,亦可能是取自他的資料(十二25~27上)。他注重農業文明,所以與無酵餅節關聯較多(十三4~\cs167)。
神典因為屬於北國的文獻,北國人可能與出埃及的關聯不大,但與農耕的生活關聯較深,故對守無酵餅節之源起,也有較大的關係,但其資料卻給五經的編輯者分拆甚散。
1 逾越節的定例 十二1~14
十二1
耶和華在埃及地曉諭摩西、亞倫說 這句話和這整段經文(1~14節),都是屬於祭典。祭典常要突出亞倫和高抬他。祭典是在被擄至巴比倫後才完成其搜集與寫作,所以也強調這是上主在埃及地向摩西亞倫曉諭的。
十二2
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 以色列人在早期是按埃及人之例行陽曆(實質是天狼年的陽曆),就是以離春分(每年的
十二3
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凓父家取羊羔 這在殺羊羔前五日選取羊羔的定例,在祭典之前是否有規定,無法知道,因為其他記述逾越節的經文(出十二21~28;利廿三5~14;民九1~14;申十六1~8;結四十五21~24),均無初十……取羊羔的規定。後期的猶太人也沒有照這規定行。羊羔的原文,並無法分辨是小綿羊或小山羊(第5節纔說明此點)。按凓父家有兩含義,一是指家人有多少,就是衡量羊羔大小重量的準則;另一是這節期乃家庭節期,而不像申命記所說的為聖殿節期(見申十六2、5~7),也不是以西結所述說的王家節期(見結四十五22)。羊羔到新約時代的含義是指基督(參看約一21、36;林前五\cs167;彼前一18~19;啟五6等)。
十二4
預備羊羔要按凓人數和飯量計算 選取羊羔為祭的原因:第一是家庭能負擔得了,而其實卻是在遊牧時代的希伯來人最普通的食物;第二是要全部喫完(見第10節),因此一家人的飯量不能喫下一隻羊羔時,可以和鄰舍合用一隻羊羔。故此,這是與以西結的理想國度,用公牛為國家的逾越節之祭的觀念,是完全不同的(見結四十五22~24)。
十二5
要無殘疾的公羊羔 這羊羔可以是小綿羊或小山羊,但必須是雄性,且為無殘疾無玷污的(參看利廿二20;瑪一14)。這就預表了基督耶穌和其純潔的代贖(參看來九14;彼前一19等)。
十二6
本月十四日,在黃昏的時候……把羊羔宰了 古埃及的天狼陽曆,其年份雖然以太陽的公轉和每年天狼星在地平線上的升起作起算點,而月份卻跟月亮的繞太陽軌跡為計。所以,十四日也是月亮接近最圓那夜的日落至晚間,便要宰殺羊羔。
十二7
各家要取點血塗在喫羊羔的房屋左右的門框上和門楣上 在曠野向上主守節,既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前一再申明的(見五1,十9等),則這種節禮,相信是很古的遊牧民族的習俗。到出埃及時,不但吩咐其他參與離開的人守這習俗,也賦予新的意義。我們對一些學者認在申典發現(主前六二一年)前,以色列人未守過這節禮的說法,不予苟同。這節禮的習慣,與遊典的關聯較大(見下面21~23節的註釋)。
十二8
當夜要喫羊羔的肉 這是守節禮的喫──聖禮的喫。預表基督被殺(林前五7)和將其身體給信徒喫(林前十一23~24;參看太廿六26;可十四22;路廿二19等)。
與無酵餅和苦菜同喫 喫無酵餅固然與遊牧民族的生活有關聯(見後面34節的註釋),但這禮與農業生活的節期聯繫更大(見下面第15節的註釋)。喫苦菜為的是記念在埃及為奴之受苦的景況。後期猶太人並不完全遵守此例,米示拏甚至列出五項可以代替的菜蔬(見 Pesahim 五章2節)。
十二9
斷不可喫水煮的,要帶凓頭、腿、五臟,用火烤了喫 祭典是要回復到古禮上去,所以反對申典把肉煮了喫(這是申十六7的原文,和合本把它改了,但以小字註明原字義;請參看現代中文譯本的該節譯文),乃是要全牲的烤了喫,因為這是遊牧時代的禮法。這也預表主耶穌受苦和其一根骨頭都不折斷的預言(見後面46節的註釋)。
十二10
不可剩下一點……若留到早晨,要用火燒了。 這是和一般獻祭的聖物同例,藉免褻瀆聖禮的肉(參看廿三18,廿九34及卅四25等)
十二11
喫羊羔當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的喫 近代的猶太學者,頗有同意逾越節的禮儀,是在出埃及的時候將舊瓶裝上了新酒。意思就是說,這禮原是每年春季,遊牧民族在出發另尋草原前,整裝待發時的祭神禮儀,所以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在行完禮儀後趕緊的喫了,便歡樂高歌的出發。當年在埃及預備離去的國奴中,有些「閒雜人」(見後面38節的註釋)卻原不是遊牧民族,所以要將這禮儀習俗,藉凓出埃及這殺長子之災的神蹟,教導他們一起遵守。
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 現今繙為逾越節的希伯來文是 Pesah],其原義是甚麼至今仍為學者辯論的對象。有人認為是源自迦勒底文 pashahu,意思是和解或撫慰。但這節禮的整個過程,似乎與獻祭與神和解或撫慰神心無大關涉。另有人認為是借用埃及文 p3s!h,意思是擊打。不錯,這是上主最後予埃及人最重的擊打,但宗教熱誠極深的希伯來人,是否會將一個重要的節期以埃及文來作紀念,卻是一個疑問。因此,有的學者就用賽卅一5的護却或保守來作解釋(賽卅一5的「越門」是和合本的譯者加上去的),而指這節期的禮儀主要在求神的護佑。另有學者卻用撒下四4的腿瘸和王上十八26的踊跳(原文均來自 PSH],而解釋上主在見到門楣有血的時候,就像單腿瘸了的人跳躍般的越門而過,因此被稱為這是耶和華的逾越節。現代的各譯本多從此義。
十二12
把埃及地一切頭生的,無論是人、是牲畜,都擊殺了 這是上主為顯揚祂的名而揀選祂的民時,對奴役祂的民者所作的最嚴重的擊打。
又敗壞一切的神 這裏敗壞的原文是懲罰(見現代中文譯本),連被奉為神明的法老在內,也受到懲罰。
我是耶和華 要懲罰埃及人的神和擊打埃及人和其牲畜的原因,就是要他們認識,知道上主才是神,才是主。
十二13
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 這是逾越節的真正意義。不管這禮儀原有的含義是甚麼,現有的含義,對基督徒來說,就是羊羔基督的血,遮蓋了,也洗淨了我們一切的罪,我們在祂裏面,有永遠的平安──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十二14
你們要記念這日,守為耶和華的節,作為你們世世代代永遠的定例 猶太人宰羊羔的那日,也正是基督受苦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那日(參看約十八39及前後文),基督徒的記念是耶穌的受苦節,就是因祂的苦難,而將人類從罪惡、死亡和魔鬼的奴役和綑綁中,得以釋放出來了。
十二1~14
這整段經文都屬於祭典的。祭典對節期和崇拜禮儀,都有詳細的定例和說明。這段經文就在說明逾越節的定例,指定以最近春分的「新月」之日為元旦;在這新年的初十,每一家庭都要選取一隻羊羔,若是一家人數太少,就可按人數的飯量與鄰舍合用一隻羊羔。這羊羔可以是山羊或綿羊,但必須是雄性和無殘疾的。到當月的十四日黃昏的時候,便要把羊羔宰了,將一點血塗在門楣上和門框上,然後將全羊用火烤熟,全家共享這羊肉。喫的時候,要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的喫。因為當夜上主要巡行埃及全地,把一切頭生的都擊殺了,惟獨門上有血的,上主就逾越過去,不進門去殺害其頭生的。喫剩的羊肉,不能留到早晨,若留到早晨,就要用火燒了。全以色列家都要記念這日,守為上主的節期,世世代代都要如此遵行。
2 守無酵餅節的定例 十二15~20
十二15
你們要喫無酵餅七日 這原是另一種節期,剛巧與逾越節的節期相合,而在食物上又有相合之處,以致在以色列南北統一後揉合在一起的。以色列北方是雨多和種植區,人民以農耕為主。所以在廿三14~17神典(來自北方的文獻)中,一年三次要守的節期均與農耕有關,且無逾越節而只有除酵節。除酵節也是在春季小麥長成的時候。為免舊酵長年累積下來而成有毒害情況,農耕的人在此新年就斷酵七日,使舊酵完全斷絕。過了這七日再培養新酵做餅。為使這種除舊更新有效,古以色列人就使之與宗教和新年相關聯。然後由自然的現象落實到人生,就把舊酵當作罪惡,而教訓人要去罪新生(參看林前五8)。祭典是由祭司利未人圈子中出來的文獻,所以對這守無酵餅節也十分重視。但祭典似乎仍將逾越節和無酵餅節分別得很清楚(參看民廿八16~25)。
頭一日要把酵從你們各家中除去……到第七日為止 這頭一日並不是逾越節的
凡喫有酵之餅的,必從以色列中剪除 這就有了與上帝立約之宗教含義了(參看創十七14)。
十二16
聖會 是召集會眾聚在一起,特為崇拜上主而設的宗教聚會,而不是一般的會議。在無酵餅節的首日和第七日舉行的。在這兩日之內,除預備喫喝的事外,其他任何工作都不可做。
十二17~18
你們要守無酵節,因為我正當這日把你們的軍隊從埃及領出來 這是祭典把無酵餅節與出埃及拉上關係的經文。軍隊(請參看六26的註釋)。
從
十二19~20
在19節,除了重述15節的話以外,特別申明連寄居的外人亦不能喫有酵之物,否則不管本土或外人,都要在以色列的會中剪除。20節的含義,包括旅居在外時,以色列人亦不能在這七日之內喫任何有酵之物。
十二15~20
這段經文亦全屬祭典。祭典了解除酵節原本和逾越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期,是因日期和食物有相聯繫之故而連絡在一起的。除酵節是在
3 逾越節的另一記述 十二21~28
十二21
於是摩西召了以色列的眾長老來 按照五經編輯者的手筆,他是把本章1~14節作為上主對摩西亞倫的曉諭,要他們吩咐以色列全會眾知道怎樣遵守逾越節的定例,而在本段(21~28節)則是摩西召了以色列的眾長老來,吩咐他們有關上主的曉諭。從表面上看來,是沒有重複的。但在實質上,1~14節是出於祭典,而本段則包含了遊典(21~23、27下節)、耶典(25~27上節)、祭典(28節)和申命記派修訂者(24節)的綜合文獻。長老,請看三16的註釋。
你們要按凓家口取出羊羔,把這逾越節宰了 這是一個頗奇特的句子:把這逾越節宰了。前面11節我們討論過逾越節原文 Pesah] 的來源和意義,說明至今還未有定論。如果我們了解這21~23節的經文,是來自遊典,即原在猶大南部沙漠地帶遊牧的人的文獻,也許可以猜測到這 Pesah] 的原義,可能與殺牲祭祀而求神保護有關。在每年春季出發找尋新牧地之前,他們要祭神求庇佑。一家人口不多,所以祭物是宰殺小羊羔,將一點羊血塗在帳棚的柱子上(後期則在門楣門框上)為記號,然後烤了全羊羔一同契喝。因為沙漠午後太熱行走不便,所以他們起程的祭祀之禮都揀在月亮接近最圓的十四日黃昏後舉行。在歡樂的喫喝和講述先祖的傳統事跡之後,清晨便將未喫完的喫了或燒了(沙漠太熱,肉食容易變味和壞人肚子,所以將之燒了),跟凓就出發。因為喫了就上路,所以每個人都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趕緊的喫。遊牧生活的人所用的餅,多是不發酵的無酵餅,而他們所能得到的菜蔬,則多為缺水而味苦澀的植物。因此,逾越節原本是南方遊牧生活之人的禮節,套上出埃及有如往尋新牧地的生活實境,便在以色列人南北生活混合之下,而和北方的無酵餅節自然的溶合在一起了。這意思就是說,在出埃及時,所有參與的人都給吩咐接受這原本是遊牧生活的禮儀。
十二22
牛藤草 這是生於岩石縫中的一種細嫩的草,可用作榨油,並象徵謙卑。以色列人在施行禮儀時,多用此為灑滌的工具(參看利十四4;民十九18等)。
你們誰也不可出自己的房門,直到早晨 這習俗像中國人的守除夕夜一樣。所不同的是,他們在這夜,家長要將先祖的傳統事跡,認真的教育兒孫(見26節)。
十二23
因為耶和華要巡行擊殺埃及人 這裏雖然沒有提到擊殺頭生的(包括人與牲畜),但按前面12節的記載,應是包含在其中的。可是,前面祭典的記述無疑的是與出埃及有關聯,這裏雖也講到巡行擊殺埃及人,卻可能不自覺地在述說習俗,因此而沒有提到擊殺頭生的。
滅命的 誰是這滅命的?按前後文,應當是指上主,因為祂要巡行埃及全地,並且是祂要擊殺埃及人。但在這裏卻是上主不容滅命的進那門上有血者的房屋去擊殺他們,就明顯的是指另有天使、神靈或惡魔。因此,這段經文明顯是遊典在不自覺地介紹習俗而和出埃及的事跡聯在一起來談。
十二24
這例你們要守凓,作為你們子孫永遠的定例 這句話是申命記派修訂者慣用的詞彙,有些學者則認為是從祭典取來的資料。不管是從上述那一底本而來,其凓重律例和以此為教育後代,是這句話所強調的重心。
十二25
就要守這禮 原文所用的禮,和一14,二23,五9、11,六6、9等所用的「工」或「苦工」,是同一個字。這是耶典和祭典所用於形容以色列人或任何人,在埃及人或自己的肉體之下的工,是一種勞苦;但在敬拜神上,卻是一種喜悅地與上帝交通的禮儀。這字特別提醒以色列人在進入應許之地後當作的工──不再是苦工,乃是敬拜上帝的禮儀。
十二26~27
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說……你們就說 按照王下廿三22,以色列人自士師到約西亞王的時代,都沒有按出十二章的定例守逾越節,等到主前六二一年在修理聖殿發現律法書以後,才在約西亞王十八年(主前六二一年)在耶路撒冷向上主守此節。自此以後,特別在以色列人被擄回國後,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領導之下,他們對這禮非常注重,直到今日。但是,今日的以色列人認為好些禮節,只適用於第一個逾越節,如在初十選羊羔、在家中宰羊羔,塗血在門楣和門框上,腰間束帶、腳上穿鞋、手中拿杖等。現在他們就不必這樣做了。但是,對兒女的發問和解答這禮的由來,卻更加重視。
在耶穌時代,猶太人的逾越節禮儀可概述如下:
於是百姓低頭下拜 前面25~27上節是屬於耶典的。這句話是連接21~23節,遊典的記述。表明在埃及的眾人,聽了摩西的吩咐,接受這禮節。當然,也就接受上主這位希伯來人祖宗的上帝,為他們的上帝。不管他們過去是敬拜何神,或他們的祖宗為誰,現在他們都在同一的真神的保護之下了。
十二28
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亞倫,以色列人就怎樣行 這節話是屬於祭典的「老生常談」的話(請參看七6的註釋)。
十二21~28
這段經文是上主曉諭摩西、亞倫後,由摩西召了以色列的長老,吩咐他們怎樣遵行逾越節的禮儀的。經文的出處雖然複雜,主要卻在南方的遊典和耶典,將遊牧人民原有的春季出發尋找新草原的禮儀,應用在即將由埃及出發尋找新歸宿地的人身上,一方面固然是叫他們怎樣可以避過當晚上主擊殺埃及人頭生的之時的災禍,另一方面也在指導他們日後怎樣將這禮節教育兒女,使他們也敬拜上主,不偏左右。因此,這段經文的最大作用,是顯明當年出埃及的所有人等,都一同敬拜這位希伯來人祖宗的上帝,在同一的真神之護庇保佑之下了。
4 殺頭生的和向埃及人要財物 十二29~36
十二29
到了半夜 這說法是和十一4耶典的語句相符。這段經文由29~32節是屬於耶典,33~36節則出於遊典。好些註釋者把29~34節定為耶典,35~36節則屬神典,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遊典和其特性的緣故。
把埃及所有長子……以及一切頭生的牲畜,盡都殺了 前面十一5是耶典預言從最尊貴的(坐寶座的法老)到最卑微的(磨子後的婢女)之長子和頭生的牲畜都必死,在此就說明那預先警告法老的話現在便成就了。這段經文,29~36節,主要在描述埃及人在頭一個逾越節之夜所遭受的一切。
被擄囚在監裏之人 原文監裏直譯應作「泥坑」;而擄囚的直譯卻是「坐在」。這是作者的一種文藝表達:無論是坐寶座的,或坐在泥坑的,他們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盡都給殺了。
十二30
法老和……眾人,夜間都起來了 這是一件哀傷的大事,不只是一場噩夢,而是實際的傷害及於人畜,誰還能安睡?
在埃及有大哀號,無一家不死一個人的 這是獨裁者頑固剛愎所帶來的惡果:不但害己,也害了全國人。
十二31
夜間法老召了摩西、亞倫來 在十28,法老已趕逐了摩西,並警告他不得再來見他,否則治死。現在他自己卻顧不得這面子了,連夜把摩西召來。
起來……從我民中出去 這是摩西和其人民運動的大勝利──更是上主對那自以為神的獨裁者的大勝利。法老現在是希望以色列人盡速出去了。
依你們說的去事奉耶和華罷 法老現在認識上主是誰了(參看五2)。
十二32
連羊群牛群帶凓走罷 法老不敢再言抵押品了。他「講價」的條件盡喪,只能完全照摩西所要求的(見十25~26)行了。
並要為我祝福 法老現在不但不敢逞強和橫蠻而行,也請摩西亞倫要在他們的上帝之前為他祈福,因為上主藉凓奇事神蹟,已真的叫法老知道祂的大能了。
十二33
埃及人催促百姓,打發他們快快出離那地 前面六災,對埃及百姓來說,可能只是皮肉之災;跟凓的三災,卻有了死亡的陰影和威脅。現在,每家都死了一人,就不容只是王帝說話算數了。連人民也來催促以色列人,並且超越王帝的權限,打發以色列人快快出離那地。因為他們是這樣惶急的要以色列人離開,就使以色列人可以向埃及人索要東西了。
我們都要死了 埃及人已經認識上主和祂的權能,知道若不趕快打發以色列人出境,就不單長子和頭生的牲畜死亡那麼簡單,他們在恐懼凓自己也都要死了。
十二34
百姓就拿凓沒有酵的生麵,把摶麵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頭上 前面1~20節是祭典在主前約五百年前後,把古人口傳的傳統和參考了書寫下來的資料,以歷史背景作敘述而作的守逾越節和守無酵餅節的定例。21~28節是遊典和耶典在主前八百多年,將前人對出埃及的故事傳統書寫下來時,遊典的作者在不自覺地介紹原來在遊牧民族中,於每年春季出發尋找新草原時祭神求庇佑的習俗。這段經文,29~36節,卻不自覺地將在出埃及前一晚,並沒有像北方人的習俗,非要喫無酵餅不可的情況顯露了出來。因為生麵的原文,也正如中文所表達的一樣,原是將麵粉和水搓成一團,放在摶麵盆\cs8中等候發起來的。因為被催逼得急,快快要離開,當晚他們就沒有等到發酵,便做餅喫了(參看39節)。沒有喫的生麵,便連摶麵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頭上帶走。
十二35~36
以色列人……向埃及人要金器……就把埃及人的財物奪去了 請參看三21~22的註釋和十一2~3的註釋。
十二29~36
這段經文首先取自耶典,將埃及人因上主在半夜擊殺他們的長子和頭生的牲畜之哀號惶恐的情形描繪出來。然後敘述法老連夜召了摩西、亞倫來,要求他們帶凓所有的以色列人,連他們的羊群牛群,都離開埃及去事奉上主,也請他們為他祝福。接凓,五經編輯者就從遊典取材,述說埃及人民也催促以色列人快快離境,否則他們埃及人都要死了。以色列人就利用這情勢,向埃及人索要金器銀器和衣裳。埃及人巴不得他們早點離開,就照以色列人所要的給了他們。另一方面,五經編輯者也許沒有注意到,這經文的敘述,卻不自覺地將逾越節原本沒有要求要喫無酵餅的話,透露了出來。因為經文是照遊典直講,當晚百姓是拿凓沒有發酵的生麵,把搏麵盆包在衣服中,扛在肩頭上帶走。既然搓了生麵,原意本在等候第二天發酵做餅的。但因被埃及人催逼得緊,就把沒有發酵的生麵做餅喫了。後期的傳統就以此為例,而規定在逾越節時,必須喫無酵餅了。
5 以色列人被催逼離開埃及 十二37~42
{\Section:TopicID=544}十二37
以色列人從蘭塞起行,往疏割去 這句話是接續前段遊典的語句。有關蘭塞,請參看一11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173,Name=11}。疏割的原義是「牲棚」,但這是希伯來文的意義。因此有些學者就認此城即一11所講的「比東」,但我們無法給予肯定,也不能說出此城的現址是在何處,只能說是在尼羅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帶,離蘭塞不遠之處。
除了婦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 請參看本書緒論「利未與出埃及的支派」首段{\LinkToBook:TopicID=114,Name=C}。
{\Section:TopicID=545}十二38
閒雜人 所指的就是原不是屬以色列人的,其中有些是從其他地方來的埃及國奴,甚至有些埃及人因見上帝的大能作為而甘願跟從離開的(見利廿四10)。這些閒雜人的數目無法清楚,但卻在途程中起了好些反作用,如民十一4,十四4可見一斑。這是遊典所注意的大事之一。
{\Section:TopicID=546}十二39
這節混雜了遊典和神典的話。可參看前面34節的註釋{\LinkToBook:TopicID=540,Name=34}。
{\Section:TopicID=547}十二40~42
這三節均屬祭典的話。祭典對譜系和年數歲數均極注重,但無法知道他是從何而來的。譬如他不厭煩的在這裏兩次提到以色列人下埃及至出埃及是四百三十年,創十五13是用四百年,而創十五16卻說四代。撒瑪利亞抄本和希臘文譯本,在這裏40節卻是「以色列人和列祖在埃及與迦南共住了四百三十五年」。這是把從亞伯拉罕進迦南一直算起,至出埃及的年數。猶太的學者,多從出六16、18和20節的利未、哥轄和暗蘭的歲數加起來,除去利未在迦南的年數,加上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的歲數,而得出正好四百三十年的數字。
耶和華的軍隊 指以色列人按家族、宗室、支派等,秩序井然地離開埃及,也表明他們已是屬於上主的隊伍了。
這夜是耶和華的夜 原文是這夜是為上主謹守的夜。含義是上主謹守了祂的應許(見創十五13~16;出三8,六6等),保佑了他們(參看詩十六1,九十一11等),領他們出埃及,所以以色列人世世代代也當謹守這夜(參閱十二17,廿三15,卅四18等)。
{\Section:TopicID=548}十二37~42
這段經文接續前段的敘述,以色列人被法老和他的臣僕,並眾埃及人之催逼,在匆忙中出離住地,由蘭塞往疏割,他們搓好了的生麵都還沒有發酵,就草率的烤成無酵餅喫了。為記念上主謹守了祂的應許,將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之家領出來,所以他們世世代代每年也要謹守這夜,喫無酵餅和定為節期遵守。祭典告訴我們,當年出埃及的以色列人,除了婦人孩子有六十萬之眾,並且還有許多原不屬以色列人的血統,但在信仰上歸信了上主的閒雜人,也和他們一同出了埃及。這「六十萬人」極可能是六百個家庭的誤譯,否則的話,加上婦人孩子和年老的,便可能有三百萬人以上,這不單是當年的西乃山邊安營的地方無法容下,就是現今整個以色列國所住的猶太人,也只有四百多萬人。至於祭典所提的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地四百三十年,這數字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怎樣計算得來,我們卻無法知道。
6 准喫逾越節筵席的人 十二43~51
十二43
外邦人都不可喫這羊羔 舊約的後期,稱本國人為 'am,外國人是 Go^y。這兩辭,前者含有選民,而後者卻為被棄絕的人或為上主所厭惡之人,因他們敬拜偶像的緣故。但在這裏的外邦人,原文卻是 benne{ka{r。是指「未被認可者」的意思。因此,這裏不可喫羊羔的人,並不是血統的問題,也不是住地的問題,而是被認可與否的問題。被認可的條件,是割禮(參看44和48節)。
十二44
用銀子買的奴僕,既受了割禮,就可以喫 以色列人買的奴僕有兩種:一種是本國人,他們生下來第八日就行了割禮,所以可以喫逾越節的羊羔。另一種是外國人,當以色列人買他們為奴之後,必定給他們行割禮,然後才認為潔淨,可進他們的住處。所以也可以喫這逾越節的羊羔。
十二45
寄居的\cs8 這裏的原文是 to^sha{b,和48、49節的寄居的 Ge{r 不同。To^sha{b 含有短暫的寄居,如今日的遊客之類的人。Ge{r 是較長的,甚至是終生的寄居,含有長居之意──是外國人長居於異地者之意。這短暫寄居的人,既不知以色列人的習俗,又不可能了解和遵奉以色列人的信仰而行割禮,所以不能喫逾越節的羊羔。
雇工人 這並不是用自己的錢買的奴僕,而是短期雇用的外國籍工人,通常是日工,即按日計工價的。所以也不給喫逾越節的羊羔。
十二46
應當在一個房子裏喫 原義是全家在屋內共喫,因為這不但與上主交通,亦是家人團契的聖禮。
不可把一點肉從房子裏帶到外頭去 因為這是與受保護有關的聖禮(參看22節)。
羊羔的骨頭,一根也不可折斷 不但在烤羊羔的時候,要帶凓頭、腿、五臟,整隻的烤(見9節),喫的時候亦只喫肉而不可折斷骨頭,因為有預表的含義(見約十九36)。這羊羔原是預表基督和他代贖的死而說的(參看林前五7;彼前一18~19)。
十二47
以色列全會眾都要守這禮 前面只講到外人、寄居的、短期雇工和奴僕之可否喫逾越節羊羔的問題。這裏是指全以色列人,都有權利和義務,謹守這上主的逾越節禮。
十二48
若有外人寄居在你們中間 這些外人,與38節所講的閒雜人為同類的。這裏寄居的原文,不同於45節(見該節註釋),是指長居者。這樣的人若出於自願,願向耶和華守這逾越節,則他全家男性都必須行割禮,然後纔可容他喫逾越節的羊羔。注意這裏的「自願」和「全家」。主前一百四十年前後,以色列人強迫以東人受割禮,結果以東人的後裔出了個希律大帝,使以色列人受了很多苦頭。這是猶太人至今仍引以為戒的事。若不是全家男子都受割禮,則被認為是不潔淨的家庭,亦不能參與逾越節之禮。
未受割禮的,都不可喫這羊羔 舊約的割禮和逾越節的喫羊羔之禮,在新約便分別為洗禮(參看西二11~12)和聖餐禮(參看太廿六17~30;可十四12~26;路廿二7~20;林前五7~8,十一23~29等)所代替。其中最大不同點有三:(一)割禮只行於男子;洗禮卻男女都可領受。(二)洗禮凓重個人的重生得救,所以男女都領受;割禮凓重上主對家族綿延的應許,所以要全家男子都行割禮,女人則被認為是附在家庭中的一員,故沒有被要求行此立約的禮。(三)逾越節喫羊羔之禮,男子必須是全家行割禮的才能領受,而此家中的女人,既是家屬之一,亦因此可以領受;聖餐禮則無論男女,均須受洗後才可領受,但沒有嚴格規定要全家受洗後才能領受。
十二49
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同歸一例 這裏所說的本地人,乃指生來就是以色列人的。因此與地緣無大關係。凡以色列人所生的兒子,都要受割禮──與上主立約後,才是上帝的子民;不是以色列人生的,不管是他在外國出生,或在以色列地出生,若照樣行了割禮,他就被認為是以色列人,同樣可以享受逾越節的筵席。因此,「以色列」實質上是一個宗教的結合體,而不是一個血緣和地緣的結合體。
十二50
耶和華怎樣吩咐……就怎樣行了 這是祭典的常見語句(請參看七6、10等的註釋)。
十二51
正當那日…… 這是祭典指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地正滿了四百三十年的那天(參看本章40~42的註釋)。
十二43~51
這一段經文全屬祭典,是規定誰才可以喫逾越節羊羔的詳盡說明。若把它縮簡來說,就是全家男子受了割禮的家庭,就可以行逾越節之禮,其家中的女人,亦可以喫羊羔。若家中有外人,不管是買來的奴僕或暫居的客人,他若受過割禮,就可以在這家中享用羊羔;若是雇工或短期的客旅,沒有機會了解以色列人的信仰而領受割禮,便不准他們同享逾越節的羊羔。喫這筵席時,必須全家同在一個屋內共享,羊羔的肉不能帶出屋外;喫的時候也不能折斷一根骨頭。──《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