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題 福音勝利和羅馬反撲
先前我們已經仔細研究了七印書卷的序幕,現在我們繼續研究七印書卷的內容。羔羊既從上述坐寶座者右手裏為我們取得了七印的書卷,就立即為我們逐一地揭開了。(啟 6 : 1 - 8 : 1 )。現在就讓我們順序觀看七印書卷的內容。
羔羊揭開第一印書卷
“我看見羔羊揭開七印中的第一印的時候,就聽見四活物中的第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啟 6 : 1 - 2 )。
七印書卷的內容向我們啟示了基督借著教會同撒但借著他所利用的政權之間的、歷代以來直到末世的長期屬靈爭戰的歷史,以及最後基督複臨時所帶來的上帝子民蒙拯救和罪人被毀滅的結局。這一結局實際上關係到我們世上每一個人的永遠得救或滅亡的極其重大嚴肅的問題,而且通過七印書卷的研究可以知道,基督複臨已在眼前了。
為了引起我們對七印書卷內容的極大重視和關注,上帝就在展開七印書卷內容之時,特別差派寶座前的四活物為開頭各印書卷的“報幕人”,並特別發出“如雷”的大聲說:“你來!”(啟
6 : 1 , 3 , 5 , 7 )。
“如雷”的大聲象徵七印的資訊是何等重要。這些資訊必須被傳到“各國各方各族各民”,象雷聲隆隆一樣,讓普世的人都聽見。
“如雷”的大聲也表明七印的資訊是何等的嚴肅,而具有震撼人心的能力。在我們研讀、默想並領受其中的資訊時,我們務要依靠聖靈的恩助,使這些資訊在我們心靈中也能成為如雷聲隆隆一般,以致使我們能從各種不同程度的打盹、睡覺狀態中驚醒過來,並不斷督促、激動我們努力前進。同樣在我們向眾人傳揚這些資訊時,也務要依靠聖靈的能力,使這些資訊在人心靈中成為巨大的感動力,並也能如雷轟一樣使人從塵世的迷夢或不冷不熱昏沉狀態中驚醒過來,並熱切預備迎見主。
七印書卷的第一卷內容,特別向我們啟示了使徒時代,也就是主升天後到西元 100 年期間,基督和他的教會借著主的道和主的靈在世人心靈中進行福音征服的“勝了又要勝”的情形。正如約翰所記載:“我就觀看,見有一匹白馬,騎在馬上的拿著弓,並有冠冕賜給他,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
“馬”在這裏是預表戰爭。(箴21:31伯39:19-25耶4:13哈1:8)。事實上當時最快速的軍隊也是騎兵,他們也是優良的弓箭手。白的顏色是象徵聖潔和得勝。(啟
19 : 11 , 14 . 3 : 4 - 5 ,賽 1 : 18 )。很巧,在當時羅馬人中白色也是象徵勝利的意思。當羅馬軍兵得勝回來,舉行凱旋式時,將軍們都穿著白色的戎裝,騎著白色的駿馬,慶祝他們的勝利。但第一印中的“馬”所代表的戰爭是屬靈的,而不是屬世的,這裏的白馬是象徵這場屬靈爭戰的神聖性和必勝性。
“騎在馬上的”,是指“耶和華軍隊的元帥(基督)。”(書 5 : 14 )。基督騎在白馬上,是為要在人心中進行福音的征服,為要“…攻破堅固的營壘,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林後 10 :
4 — 5 )。並且他不久將來複臨時,在預表中他還要騎在一匹白馬上,進行末日的戰爭,以毀滅惡人,並拯救他的子民。(啟
19 : 11 - 16 , 21 )。
同時,“騎在馬上的”也可指基督的教會。在第一印時期是指使徒時代教會。因基督和教會原為一體,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他的身體。(弗
5 : 23 .林前
12 : 27 )。再者,基督也是和他的教會同工,並借著他的教會進行屬靈的爭戰和救靈的聖工的。
“拿著弓”弓是代表上帝的話。(哈
3 : 9 , 11 另參:徒 2 :
37 .來: 12 .弗
6 : 17 )。因為“上帝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利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 4 : 12 )。並且上帝的聖言也如弓箭一樣,能直射人心,使人“覺得紮心”,覺得有罪,以致信而悔改,歸順基督。(徒
2 : 37 - 42 .林後 10 :
4 - 5 )。
又因“上帝的道”也被稱為“聖靈的寶劍”(弗 6 : 17 ),意思是上帝的道只有在聖靈的運用下,纔能如兩刃的利劍一樣大有能力,直刺人心。所以那感動直刺人心的,不但是上帝的道,而也更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正如主耶穌所說:“他(指聖靈)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 16 : 8 )。可見這裏的“弓”也是代表聖靈感動、刺透人心的能力。基督和他的教會在使徒時代中,在五旬節靈雨沛降後,正是特別借著他的靈和他的道,在人心中進行大規模的屬靈征服。
如上所述,上帝的道雖然如弓箭一樣大有能力,能直刺人心,然而上帝兒女們並沒有都很好地掌握它。因此經上勸勉我們要“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弗 6 : 17 )。而使徒時代教會已在這方面為我們留下了很好的榜樣。他們已“拿著弓”。這說明他們對主的話,對聖經的真道都已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體會和進入,以致他們自己的心靈首先已大受感動和激勵。這樣他們也就使上帝的道日益增多地成為他們手中的弓箭和心靈中的武器,以致他們在抵擋試探,戰勝考驗,並進行救靈的聖工時,也就能更有效地運用它們了。
同樣,聖靈雖然也具有無限的能力,能使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能感化、征服人心,使人信服基督;然而上帝兒女們也並沒有都被聖靈充滿。而使徒時代教會也在這方面為我們留下了美好的榜樣。他們都已“拿著弓”,他們都已領受了聖靈早雨的澆灌,以致能將福音真道大有能力地傳揚出去。
“並有冠冕賜給他”,此處的“冠冕”和後面基督複臨時“頭上帶著許多冠冕”的“冠冕”,在原文中本是不同的二個字。此處的“冠冕”不是指王冠,而是指得勝的冠冕,如普通所謂桂冠等等。後面基督複臨時“頭上戴著許多冠冕”,是指王冠,象徵基督以“萬王之王”的身分複臨。(參但
2 : 9 - 10 . 13 - 14 .啟 19 : 11 - 16 )。而此時,在基督出來爭戰之前賜給他的冠冕,是為要紀念他在世為人一生爭戰中所獲得的勝利,和最後所完成的救贖大功。(約
16 : 33 . 17 : 4 )。
而另一方面,有冠冕賜給騎馬者,也是特別紀念使徒時代教會聖徒,勝利地完成了靈性上的準備工作,並接受了早雨聖靈澆灌。以致可以靠著聖靈的大能,借著主的真道,開始出來征戰了。
“他便出來,勝了又要勝。”這裏的“出來”,顯然是指基督升天後,就已出來,借著使徒時代教會進行屬靈的爭戰了。“勝了又要勝”,是指使徒時代的傳道救靈工作,也就是指基督和使徒時代教會借著主的靈,主的道在人心靈中進行的福音征服工作,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在新約聖經中也為我們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記載。
例如五旬節聖靈沛降的那一天,彼得和其他使徒們靠著聖靈的大能,一天講道,就有三千人悔改受洗。(徒 2 : 41 )。另一次講道,有五千男丁信了主,而婦女和孩子的數目還未計算在內。(徒
4 : 4 )。“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徒 2 : 47 )。
經上還記載:“上帝的道興旺起來,在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徒 6 : 7 )。“上帝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徒 12 : 24 )。“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徒 19 : 20 )。
使徒保羅在書信中也提到,當時福音已“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西 1 : 6 , 23 )。甚至也已傳到“禦營全軍”和“該撤家裏”(即皇宮裏),並且在那裏也有人歸向了主。(腓
1 : 13 . 4 : 22 )。第一印中“他便出來,勝了又勝”的情形,固然是特別應驗在使徒時代中,然而卻並不單限於使徒時代。實質上從廣義上來說,這種“勝了又勝”的情形,還將繼續不斷延續下去,直到世界末了,屬靈爭戰結束,基督和他的教會獲得最後完全的勝利為止。這裏第一印的啟示只是靈戰的開始,後面啟示錄
19 章關於基督複臨的啟示,纔是靈戰的最後結束。在使徒時代,福音聖工的勝利是明顯的,以後的時代一度轉為隱藏,在宗教改革時代,複臨運動時代,以及末後的晚雨復興時代,又將轉為明顯的,但不論表面的情形怎樣,上帝福音的救靈大工必要不斷勝利挺進,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 : 18 - 20 )。
前面提到,揭開第一印時,“就聽見四活物中的一個活物,聲音如雷說,你來。”比較以下三個印中的記載可知,此處的活物必為第一個活物(啟
6 : 3 , 5 , 7 ),也就是臉面象獅子的活物(啟
4 : 7 )。這對第一印時期中的聖徒也是特別有教訓的,要他們在此時期中也要象獅子一樣勇敢的,大聲吼叫地將福音傳給萬民聽。正如主吩咐門徒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 28 : 18 - 20 )
關於第二至第四印書卷
以上我們已經觀看了第一印書卷的內容,主要是論到使徒時代,基督和他的教會借著主的道和主的靈在世人心靈中進行屬靈征服的明顯得勝的情況。第一印時期正好相當於以弗所教會的時期。現在我們接下來要觀看第二印到第四印書卷的內容,其中是論到使徒時代後,撒但和他所利用的政權,借著逼迫和謬道對主的教會和福音聖工,接連進行重大反撲的情況。這二、三、四印的時期正好大致分別相當於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教會時期。現在讓我們按著次序,逐一進行查考。先來觀看第二印書卷的內容:
羔羊揭開第二印書卷
約翰記載說:羔羊“揭開第二印的時候,我聽見第二個活物說,你來。就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啟 6 : 3 - 4 )。
第二印書卷是論到撒但借著羅馬帝國逼迫教會和殺害聖徒的情況,從西元 100 年起到
313 年止,即相當於士每拿教會時期。
這裏說,“另有一匹馬出來,是紅的。”其中所用的“另”字,是有特別意義的。因羔羊揭開第三、第四印時,都未用這個“另”字。所謂“另有一匹馬出來”,表明此匹紅馬和上述第一印中的白馬是大不相同的;表明紅馬不是由白馬演變而來,而是“另”一匹和白馬相對抗的馬。而紅馬和下面的黑馬、灰馬的性質與來歷是相同的,不過在方法和程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不用“另有”的字樣。關於第二印時期中出來的紅馬,紅色是象徵罪和流血。(賽
1 : 18 . 63 : 1 - 3 .王下 3 :
22 )。
騎在此匹紅馬上的是撒但,同時也是指他所利用的羅馬帝國。撒但曾借著羅馬帝國對教會聖徒進行了二百多年之久的逼迫,從西元 100 年到
313 年止。這一時期在教會歷史上也被稱為羅馬帝國逼迫教會的時期。因在此時期中大多數的羅馬皇帝都是逼迫基督教的。例如圖拉真
TRAJAN ( 98 - 117
年在位),哈德良
HADRIAN ( 117 -
138 年在位),安托奈那斯·比烏 ANTONINUSPlUS (
138 - 161 年在位),馬可奧利流
MARCUS AURELIUS ( 161 -
180 年在位),塞提米亞·塞維拉斯 SEPTIMIUS SEVERUS ( 93 - 211 年在位),瑪西民
MAXIMIN ( 235 -
238 年在位),德修
DECIUS ( 249 -
251 年在位),法拉良
VALEFLAN ( 253 -
260 年在位)奧利連
AURELIAN ( 270 -
275 年在位),丟克利田
DIOCLETIAN ( 284 -
305 年在位)等等都是逼迫基督教的。
“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可以從地上奪去太平,使人彼此相殺。”這是指羅馬帝國逼迫教會,殘殺聖徒說的。
因為當時基督徒的人數極其眾多,並且遍佈羅馬帝國的各處,例如羅馬歷史家吉本提到,在基督升天後還不到一百年,在地上各處都有基督教,當時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徒人數約在五百萬人以上。又如西元 22O 年去世的“特土良 TERTULLIAN 曾說,‘我們好象昨日才誕生出來的,但是我們卻充滿了你的帝國,你的城邑、市鎮,你的部落,你的軍營城堡、宮庭及國會議院。’到了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逼迫的末葉,(
313 年),基督徒的人數已經達到了羅馬帝國全國人口的一半。”(聖經手冊 965 頁)。因此,撒但借著羅馬帝國逼迫教會,殘殺基督徒的行動,確已“從地上奪去太平”,並“使人彼此相殺”,意即不信主的父母和子女殺害信主的子女和父母,不信主的弟兄姐妹殺害信主的弟兄姐妹,不信主的同胞殺害信主的同胞。正如主耶穌在世時,早就向門徒發出預言說:“弟兄要把弟兄,父親要把兒子送到死地,兒女要與父母為敵,害死他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 10 : 21 - 22 )。
關於當時羅馬帝國迫害教會的情況,《善惡之爭》一書上提到:羅馬“異教已看明,若是福音獲得勝利,則她的廟宇和神壇勢必剷除淨盡,故此,她集合了她的全部勢力來摧毀基督教。於是逼迫的火焰點燃起來。基督徒的財產被奪去,並從自己家中被人趕出。他們‘忍受大爭戰的各樣苦難。’(來 10 : 32 )。他們‘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來 11 : 36 )。無數人用自己的血印證了自己所作的見證。貴族和奴隸,富戶和窮人,智士和愚夫,一律都被無情地慘殺了。…有許多人為了財利,以告密的手段出賣無辜的人們。他們被定為叛國的匪徒,宗教的死敵,和社會的毒害。無數人被拋給鬥獸場中的野獸,或被活活燒死。有的被釘在十字架上…。基督的門徒…不得不躲避在荒涼偏僻之地,‘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來 11 : 37 - 38 )。千萬人住在墓穴中,他們在羅馬城外的山腳下,在泥土和岩石中挖了深長的地道,這些黑暗複雜的地道一直伸展到城外數哩(英里)之遙。”(第二章 25 -
26 頁)
撒但借著羅馬帝國雖然已“從地上奪去太平”,但卻不能奪去聖徒心靈中的平安;雖然已殺害了無數聖徒的身體,但卻不能殺害聖徒的靈命。(約
14 : 27 . 16 : 33. 太 10 : 28 )。那真正的得勝者不是撒但和羅馬帝國,而是被他們殘害的聖徒。正如啟示錄中所指出:“弟兄勝過他(指撒但),是因羔羊的血和自己所見證的道,他們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啟 12 : 11 )。
再者,當時逼迫越猛烈,反倒促使教會越興旺;殺害的聖徒越多,反倒促使信主的人數越增加。如上所述,到了西元 313 年羅馬皇帝康士坦丁下令停止逼迫基督教時,信徒人數已達到了羅馬帝國人口的一半。
《善惡之爭》一書上對此提到:“在最兇暴的逼迫之下,這些為耶穌作見證的人保持了他們信仰的純潔。…他們以信心、忍耐和希望的話彼此勉勵,來忍受困乏和苦難。…許多人正象古時上帝的僕人一樣,‘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來 11 : 35 )。這使他們回想夫子的話,就是當他們為基督的緣故受逼迫時,應當分外的歡喜快樂,因為他們在天國的賞賜是大的;因為在他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他們因自己配為真理受苦而歡喜,於是他們的凱歌從猛烈的火焰中上聞於天了。撒但雖然用暴力來摧毀基督的教會,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然的。當這些忠心高舉真理旗幟的勇士在他們的崗位上光榮犧牲時,耶穌的門徒所殉身的大戰爭並未就此停止,他們借失敗獲得了勝利。”有一個基督徒說:“我們被殺的越多,我們的人數就越多,基督徒的血乃是福音的種子。”(第二章 26 -
27 頁)
“有權柄給了那騎馬的。…”說明這些猛烈的大逼迫雖然是由撒但借著羅馬帝國所施行的,然而仍是在上帝無限權柄的掌管、控制和容許之下,若不是全能的上帝給予權柄,或說容許這些逼迫臨到他的子民身上,那麼撒但和羅馬帝國縱然有再大的能力,也絕不能使他的子民受到絲毫的傷害。正如主耶穌當日在受審時,回答羅馬巡撫彼拉多說:“若不是從上頭賜給你的,你就毫無權柄辦我。”(約 19 : 11 )。
或者有人要問:上帝為什麼要賜權柄給撒但和羅馬帝國,讓他們去逼迫上帝子民呢?我們深信這裏面必定有著上帝無窮的慈愛、智慧、權能和美意。上帝必要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也必使救靈的聖工得推進,上帝的聖名也因此得榮耀。為此,主耶穌也勉勵我們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正要怕他。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麼?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就是你們的頭髮也都被數過了。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認他;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太 10 : 28 - 33 )。
預言中最後又進一步指出:“又有一把大刀賜給他。”“刀”是指政治上的權柄,(羅
13 : 4 )此處的刀和羅馬書
13 : 4 中的“劍”在原文和英文聖經中都是同一個字。“大刀”是指很大的政治上的權柄。這裏顯然是指當時的羅馬帝國政府的政權說的。在第二印時期中,撒但正是借著羅馬政權的這把“大刀”對教會聖徒大施逼迫,大加殺戮。然而此處也再一次提醒我們這一真理事實:這一把“大刀”也是上帝所賜於羅馬帝國的。“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羅 13 : l - 7 .路 3 : 12 - 14 )。當然上帝賜人權柄,是要叫人行善,而不是作惡。凡濫用上帝所賜權柄作惡的人,到了時候必定遭受上帝嚴厲的刑罰(賽
10 : 1 - 4.13 : 11 )。
當羔羊揭開第二印的時候,約翰聽見第二個活物,也就是臉面象牛犢的活物出來報幕說:“你來。”(啟 6 : 3 . 4 : 7 )。這對第二印時期遭受羅馬帝國逼迫的教會聖徒,也是特別具有勉勵意義的,要他們在此時期中也要象牛犢一樣甘心順從上帝的旨意,或是為主走上祭壇,被殺獻上為祭,或是為主走入田地,負軛勞苦作工。
以上我們已經研究了第一、第二印書卷的內容。簡單地說,第一印是講到使徒時代基督教的勝利,第二印是講到羅馬帝國的逼迫。但願我們都要效法使徒時代教會在艱苦危難的情況下,為主英勇傳道,熱心救靈的精神,靠著聖靈的大能在很短時間內,將福音迅速傳遍了當時的天下。我們也要效法羅馬帝國逼迫時代中的教會榜樣,堅守真道,勞苦作工,至死忠心,甚至不惜為主英勇殉道。關於第三、第四印書卷的內容,我們在下一題中再研究。──
無名氏《啟示錄靈修與默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