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雅各書第二章

 

1-13  按世俗標準待人的錯謬

 

1-4  重富輕貧的例子

 

1        「榮耀的主」:暗示耶穌將來會在榮耀中降臨,審判世人。

            「按外貌待人」:即對人偏袒。

 

2          「會堂」:原文可指集會或其會場(尤其是猶太人的會堂)。

 

4        「用惡意斷定人」:信徒偏袒富人,不啻成了懷惡念的審判官(參利19:15)。

 

5-7  重富輕貧等於認同逼迫教會者的立場

 

5          「神 ...... 貧窮人」:神的揀選不局限於貧窮人,但初期教會的成員的確以窮人居多(見林前1:26-28)。

            「在信上」:即在信心上(參路12:21)。

 

7          「你們所敬奉(被稱)的尊名」:信徒接受水禮時是歸在主耶穌的名下(參創49:16; 28:10),作祂子民。

 

8-12

 

偏袒富人者對窮人不能「愛人如己」,即犯了律法,該受審判。

 

8          「至尊的律法」:指關乎神國度與王權的準則。

 

10        律法為一整體的觀念,見串17

 

13  本段的總結

            「不憐憫人」:藐視窮人等於不憐憫他人,將來末日審判時斷不能指望神憐憫。

 

2:14-26  信心與行為

 

真正的信心必會流露出愛的行動;缺乏行動的、純粹教義上的「認信」是虛假的,人絕不能因此稱義得救。

 

14        為本段撮要。

            「信心」:指對神的信心。

            「行為」:指善行(15-16)或合神心意的特別行動(21-25),而不是摩西律法所要求的禮儀上的行為。

            「救他」:即在末日審判時得免刑罰(參13)。

 

15-17   對待貧窮弟兄的事例。

 

18-20  理性上的辯證

 

18        「必有 ...... 給你看」:引句可能只應到「我有行為」為止(參現代譯本),也許有聽者認為一些人有信心,另一些人有行為,猶如不同信徒領受了不同的恩賜。雅各卻要指出:信心的真實與否只能藉行為表明出來。

 

19        相信一神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基礎 (見民6:4) 。 但頭腦上相信這真理並不足以使人得救,如同魔鬼也接受一神這事實,但只能戰兢地等候永刑。

 

21-25  亞伯拉罕和喇合的先例

 

21        「我們的祖宗」:可能暗示作者和讀者的猶太籍身分。根據猶太人傳統說法,亞伯拉罕捆起兒子以撒,準備將之獻祭給神這舉動,是他接受一連串試煉的高峰,而神為他預備羊羔代替以撒,表明神悅納了亞伯拉罕,宣告他為品德美好之人,與神有美好關係(參創22:16-18)。

 

22        信心與行為缺一不可。

 

23        「應驗」:在此表示雅各上文的討論支持和解釋了創15:6的經文(「亞伯拉罕 ...... 他的義」)。

            雅各援引此句也許是因為亞伯拉罕的「信」已包括了行為(另參21註)。

            「稱為神的朋友」:即得了人間最高榮譽。

 

25        妓女喇合幫助探子逃生,充分表露出對神的信心,故為猶太人和基督徒所推崇(見書2:9-11; 11:31)。──《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