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希伯來書第五十八講

 

晚安,我到新加坡去,以後第二天一早我們有一個開會。開會完了以後我馬上上飛機,所以忘記再把詩歌帶來。我今天看,你們有很多人上一次沒有拿到詩歌的,對不對?沒有拿到的舉手?就是因為你上一次沒有來嗎?有來,沒有拿到?上一次有來沒有拿到的舉手?哦,也不少。上一次沒有來所以沒有拿到的舉手。啊,今天拿到了沒有來的舉手。今天拿到了忘記帶來,後來盼望拿到第二本的舉手?所以大概就是要給你們記得,你們拿了寫下名字,免得你們浪費上帝的恩,好不好?以後就記得帶來。如果可能的話禮拜一一早打一個電話告訴我,「唐牧師,不要忘記帶詩歌來。」那我要從新加坡帶到吉隆坡,吉隆坡再帶上飛機,帶到香港,從香港再帶下來到旅館再帶回來,再帶到這邊來,是這樣的。

我把我的箱子擠得滿滿的重得不得了,要抬上飛機的時候我的手都會抖。所以你們如果拿到了,不要亂丟,不要忘記,隨便亂放。寫下名字跟你的聖經夾在一起,每次查經的時候你就帶來。好不好?

下個禮拜我沒有來,因為下個禮拜是吉隆坡的大佈道會,我們用的室內運動館是全東南亞最大的,可以坐一萬六千人,所以我們請你們為這個事情禱告。校園團契可以有兩個同工,我們恭請你們過去,一同禱告,一同看看,路費佈道團給你們負責。如果有兩個同工可以一同過去的話,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就看最後那兩天,禮拜六、禮拜天。所以下個禮拜一,我在吉隆坡有一個特別聚會,上個禮拜一吉隆坡有一個特別聚會。上個禮拜一我就講「九一一」還有講人性 、人類命運的問題,結果我們不是在禮拜堂舉行,我們是用全吉隆坡最大的一個禮堂可以坐三千五百 人的禮堂,要付很多的租金,我們跟兩個報社主辦的。這個報社會就是《南洋商報》還有《中國報》。

《南洋商報》它的資歷(我不記得是哪一個),他們甚至把香港的明報都買下來了。這兩個報館他們就跟佈道團合作,舉辦這個大的演講會。這個是不是基督徒來?不是,基督徒大概來一千兩百 人,其他差不多兩千五百人,兩千五百人以上是非基督徒來的,所以時間一到的時候擠得滿到水泄不通,還有幾百 個人不能得著位子坐,站在那邊聽。他們要聽基督教的見解,怎麼樣分析這個事件。所以,這樣,吉隆坡的基督徒的聲音已經達到社會階層裡面去。

我過去沒有發現,最近我越來越發現,除了中國本土以外,中國、台灣、澳門、香港以外全世界語文程度最好的是馬來西亞,西馬,他們的語文程度很好,所以他們自己印好多的書,是印尼、泰國、菲律賓完全不能相比的。

馬來西亞的華人從前是百分之四十,後來就是因為有一個華人非常勇敢講話, 結果功高震主, 就使馬來西亞的東姑阿都拉曼 (Tunku Abdul Rahman, 1903-1990) 心裡很懼怕,結果就讓它獨立, 就把新加坡趕走了。新加坡一九六五年獨立了以後,那麼兩百五十萬新加坡 人就不在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華人就變成只有百 分之三十幾,就用這個辦法使馬來人可以做大多數。所以那個時候除了中國以外,全世界最多華人比例的地方是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曾經到了百 分之四十六華人在一個國家裡面,沒有這樣的事情。

蘇聯的中國人有多少?俄國的中國人有多少?可能 0.1% 都沒有。美國有多少?印尼還不到 5%,泰國也不到百分之 4-5%,菲律賓也是不到 2-3% 韓國、日本更不必講,千分之一,馬來西亞有這麼多的華人。他們曾經有一次暴動 華人跟馬來西亞人開槍彼此相殺,那好像是一九六九年或七0年的事情,那是很大的事情。那他們就不准華人辦大學到現在。現在已經開始再討論。

現在的首相馬哈迪 (Mahathir Mohamed) 從前年輕的時候是排華的人,等到他上位以後才慢慢真正看到實際的情形,不是他所想像的理想,所以曾經寫一本書一下子洛陽紙貴,變成全馬來西亞的馬來人必讀之書,叫作《馬來人的困境》 (The Malay Dilemma),這本書幫助他 使他的聲望一直升高。所以馬來人就把整個前途的盼望寄望託在他一個人身上,所以他會作首相作這麼久。那他作首相這麼久,其間把他馬來西亞從很落後的國家變成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所以世界最高的樓不是紐約被炸掉的世貿大樓 (WTC),因為吉隆坡有兩座比那個更高的。雖然沒有到一百十層,但是他們樓層的每一個高度,每一樓都是比那個高差不多半公尺以上, 所以結果他們比希爾斯大樓 (Sears Tower) 更高,比 WTC 更高,所以是全世界最高的樓是在吉隆坡。他也建了一個電視塔是世界有名的,他也建立了一個交響樂團,在那兩個樓中間建立了一個音樂廳,而且他把一年的四萬薪金,加上機票,加上費用,完全白白住的這種優越條件吸收了世界最好的音樂家作他們的國家交響樂隊,所以這個國家在馬哈迪的下面是非常非常大的雄心。所以馬哈迪很勇敢用他的口水開戰於西方世界,他要把回教在東方的勢力提高,他有很大的勇氣來做一些大的事情。

現在全世界最好的飛機是哪一個,你們知道嗎?---- 香港。 香港機場現在是全世界最好的飛機場。第二是吉隆坡,全世界最好的飛機不是中正機場。全世界最好的飛機場是,第一、香港。第二、吉隆坡。新加坡早已經退到第三了。新加坡從前 vote 被選為全世界最好的機 場,現在已經第三了。新加坡所有的高樓完全不能比馬來西亞,所以這個國家是起來了。但是這個國家現在是打腫臉皮充胖子,維持一段時間, 所以馬哈迪是把索羅斯 (George Soros),你們知道索羅斯嗎?就是這個經濟流氓,全世界的經濟大亨,這個人是盧卡斯 (Robert Lucas, 1937-) 的學生, 盧卡斯是法蘭克福學派 (FrankfurtSchool) 二十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的哲學家。所以索羅斯本身是學馬克思主義的,然後用他山之石來還擊,所以他就變成一個在資本社會中間搞經濟來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思想的一個哲學搞到商業地位的人。那麼,上個禮拜在吉隆坡我相信引起了很多華人對基督教在世界的歷史、動 向和應當講什麼話,他聽進去了。

下個禮拜一我們查經在吉隆坡又停一天,那是什麼?另外一個報社,另外一個最大的華文報社,就是最重要的,《中國報》是最多人看,《南洋商報》是第三多人看的。最重要的第二個最大的報就是《星洲日報》, 你們聽過嗎? 《星洲日報》跟佈道團聯合舉辦一個什麼?---- 「從宗教看戰事」。 誰講呢?唐崇榮,跟誰呢?跟一個和尚。所以下個禮拜一我跟一個法師兩個人站在台上,那麼他講佛教怎麼看看.... 最好不要戰, 我就講基督徒贊成如果有公義的戰爭的時候不要害怕,所以是完全不同的講法。

基督教在佛的國家裡面,講這些話的時候,聽眾會一大半是佛教徒,會起來打死我呢?或者回去好好思想?我不知道,不過我就像一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這種觀念的傳道人。我跟普通傳道人有一點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不是躲在象牙塔裡面自以為我是屬靈人。今天 很多基督徒只敢在教會發光,不敢在世界發光。所以我們也不相信佈道有果效,我們也不愛佈道,因為佈道太麻煩了,要見仇敵,要面對那些抵擋我們的人。我們只有在我們的教會,在我們的禮拜堂,在我們的團契裡面講一些屬靈的話,這個最容易的,但是不行的,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是世上的鹽。」所以盼望有一些我的思想可以慢慢影響這個時代。為什麼傳福音傳了這麼久台灣基督徒還是百 分之 2.5 以下呢?我們沒有達到主要我們達到的, 然後我們用各樣的理論說「那個是膚淺的東西,我們是比較屬靈的東西。」我們應當把最深的東西,用最淺的辦法表達出來,把天上的東西用地上的語言講出來,把至聖的光,至聖所的光從外院照出來,那麼,這樣,我們才為主作美好的見證。

禮拜一我在馬來西亞, 禮拜二、禮拜三,我在馬來西亞新山 (Johor Baru) 的神學講座。禮拜四、禮拜五、禮拜六、禮拜天又回到吉隆坡,有一萬多人的大佈道會,所以下個禮拜整個禮拜沒有一天休息,一直坐飛機,一直飛到這裡,飛到那裡一直講話,你們為這些聚會禱告 。所以,下個禮拜我不到你們中間來,好不好?盼望你們為這事情禱告。你們有一些人可以跑到我們中來看看那邊的聚會。

那如果你一直在你一個教會做禮拜,一生就是那樣,那你的基督教就是一個「堂會式」的基督教,你一直在你的宗派裡面認識耶穌基督,你的基督教的信仰就是「宗派式」的信仰。但我看的不是這樣,我們不但在本地、本族、本家、本堂、本宗派、本教會,我們要成為一個 有普世性了解的基督徒。 什麼叫作「普世性了解」的基督徒?world christian mentality 有普世基督教的心態,去明白各地是怎麼樣的情形怎麼樣做法,不是單單明白在這種範圍裡面。

比如有的人就一生一世就做兒童工作,他就以為「這個就是他的工作」,要看神在各界,在科學界、在知識界、文化界、政治界、音樂界怎樣事奉上帝。那麼,你的視野越廣的時候,你就看見神整個國度,因為神不但是中國人的神,也是外國人的神;神不但是我們宗派的神 ,更是全世界能見不能見的,有形無形的教會的上帝。那麼,這樣,我們的心態就寬廣起來了。如果越多有這個廣大的心懷的基督徒對普世福音的工作有負擔的話,那我們就更多人可以影響世界。

我想美國很少到各個地方就去找一些美僑,租一個地方對他們講道就回家的,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葛理翰 (Billy Graham, 1918-) 會不會到新加坡去找幾個美國人,租一個小禮拜堂,講講道他就回美國?不!他一去新加坡,他一定要整個新加坡一同知道耶穌基督的福音傳 到那裡了。他一到日本,他要日本人聽耶穌的福音。我們中國人,沒有。中國人的差傳,差來差去就是找中國人,你有沒有看到呢?很可憐!我們怎麼成為影響世界的基督徒?

吉隆坡,馬來西亞我堅持佈道團一定後來要翻譯英文。他說「為什麼?我們華人對華人傳道就好了。」我說「不!我的信息應當有一些留下給別國語言的人注意。」所以結果,每次佈道會在吉隆坡,在馬來西亞一定要翻譯英文,他們現在已經接受了。

前一年我們在紐約開一個大佈道會,這佈道會三個晚上用了你知道多少錢?三十六萬五千美金。我不是說我們有那麼多錢,我們不知道錢哪裡來。所以到了聚會開始的時候,我說「一共有多少?」一共有五萬。那麼三天裡面拿三十多萬美金出去怎麼可能?為什麼用這麼多錢 呢?因為在美國租地方貴得不得了,一個晚上的租金差不多是八萬,單單租金。 宣傳費.... 什麼不算,我們大家儘量租最便宜的旅館,吃最便宜的東西,但是費用還是那麼多,因為紐約。怪不得他們有一句話說 If you can make it in New York, you can make it every where in the world. 用麥迪遜花園廣場 (Madison Squre),費用大得不得了!那個講台我們也不可以搬,不可以動 ,就是交給公會。而公會的頭,你怎麼動,你告訴他,他替你動,你不能動的。公會的領袖,公會的頭處理講台的那個指揮的那個人,一個鐘頭要三百 六十塊美金,一個鐘頭。那麼到禮拜天的時候有時候要兩倍,因為是假日,假日加倍的薪水。所以你沒有辦法,因為美國的規矩是這樣,所以那個國家的制度要給他幾次嚇嚇他,否則的話,以後越來越厲害了,真的事情。

那麼,我只能禱告上帝,到最後一個晚上聚會要開始,我要講道了,當然我不必管錢,應當是別人去做的。但是很多人如果不是神感動 他不把錢拿出來。但我又不講,我就說「我們禱告,今天晚上,最後一個晚上。」感謝上帝,最後,就在最後一個晚上結束以前,那天還差 十七萬。神怎麼感動人奉獻以後,結束的時候,差兩萬多,那麼他們回去,我說「前面還有幾個奉獻箱,你有感動 你放進去。」結果算完了以後,不但夠還剩下兩百塊。

那麼,有的人以為,唐牧師的佈道會錢一定夠了,他們就預算這個,預算那個,結果另外一次的聚會就欠了十二萬美金。這個怎麼辦呢?佈道團一定要負責,因為我們不是隨便逃避責任的。好,你們為這個事情禱告,這一次新加坡有餘,雅加達有餘,我們會把從雅加達、新加坡的委員會把一些錢寄到美國去幫助那個「貧窮的國家」。我認為真做神所喜悅的工,真照祂的旨意去做,神會供應。但許多時候,我們太粗 心大意,有時候太過不謹慎,不靠禱告,靠經驗。所以,耶利哥可以倒,但是艾城不倒,這是我一生四十多年很多屬靈的掙扎經驗,我如果單單談那些就沒有時間講道了。所以,言歸正傳,希伯來書第十章。

今天我們要講最後一段,希伯來書第十章最後一段。那麼,兩個禮拜以後就是第十一章開始了。請你注意,第十一章開始是很重要的「信心論」的神學,the theology of faith 所以第十一章開始的時候我要你們很注意,每一次預備心,而且有足夠的思想來領受那些很艱 深,而且很重要的神學論、信心論,而且帶你的朋友,特別是那些對基督教不是太清楚而有很多問題要了解信仰問題,因為這個大概四次最多要到六次,如果再詳細會到八次,要專討論三節,希伯來書十一章第一、第二、第三節。最少是差不多四次,要討論這三節的東西。那個你聽完了,你吸收完了,我盼望成為你一生一世對基督教信仰本質架構一個很清楚的基礎。

我很嚴格的說,那是很多很多神學院在講「信心論」的時候沒有辦法這樣清楚交待的。而且,所有解經書論到希伯來書第十一章「信心論」都不是那樣嚴肅,那樣嚴謹的把這樣的理論講出來。所以你們好好預備心聽十一章。今天我們把第十章把它交待清楚,以後我們就要開始關於「信心」的問題。我們大家打開希伯來書第十章,我們來讀最後一段聖經,我們一同開聲從三十五節讀到結束。

「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 [ 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 ];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我們低頭禱告:

「主啊,我們再一次把今天的聚會交託給你,願主你真理的聖靈引導我們的理性。因為你創造了我們的思想,你啟示你的真理,乃是要用你的靈所啟示的真理來光照、引導、帶回我們的理性 ,不在流浪的過程中間,乃是進入你真理的深處,明白你的奧秘,為自己的思想定位,好叫我們一生一世不在思想中間偏行己路,違背你的心意。主啊,求主你聽我們的禱告,你藉著今天所傳講的信息,光照我們的心,使我們回到你的面前。因為你說我兒,你要把你的心歸向我,你的眼睛也要喜悅我的道路(參:箴言:23 26 節)。 我們如今仰望你,求主給你的僕人當講的話語你與他同在,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感謝讚美,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我們上個禮拜特別歸納到前面所講的信仰之後,就提到了為信所付的代價是什麼。一個基督徒為了信仰上帝,他一定預備心為這個偉大的信仰做出一些應當做的事工,受一些不應當受的遭遇,付應當付的代價來為這個福音、信仰作見證。所以這個信仰的寶貴就從「肯受苦」 的心志得到肯定。如果你受苦是甘心的,那就表明你為這件受苦的事,這件事的本身一定是有價值的。沒有人願意為沒有價值的事情去受苦難,沒有人願意為沒有意義的事情去付代價。所以「代價」跟「價值」的本體是有關係的。所以如果有價值的東西,你為他定價的時候是相等於應當有的代價的。那麼,這個「價值」跟這個「價錢」就產生一個平衡。如果你所定的價錢是低於那個價值的話,那是自我出賣自己。如果你所定的價錢是高過那個價值的話,那是虛假的心,是虛浮的心,是一種太過虛浮和虛假的雄心。所以聖經要我們很清楚的看到,我們所信的若是真實的,我們所受的苦就算不得什麼。

如果我們所信仰的是實在的真理,那我們怎樣粉身碎骨也沒有辦法把我們的代價跟所領受的信仰價值等量齊觀。所以,我們為主受苦的時候,應當是盡心竭力、甘心情願的受苦。因為這個信仰太有價值了,所以這個信仰甚至使我們死,我們也在所不惜。因為這信仰的價值,所以我們就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自己的得失把它看輕,使我們在地與要成全天上的價值,天上的旨意,我們就把整個生命交託給上帝。

最近有一個人問,「那基督徒因為肯受苦就可以證明他信仰是有價值的,回教徒願意作自殺,甘心犧牲的話也等於他的信仰是有價值的嗎?」我們如果從表面看很容易受欺騙。所以我今天稍微給你講一下基督徒為信仰受苦跟回教徒願意犧牲自己,甚至自殺隊去把他的政治企圖成就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所有的烈士,所有的政治革命份子,他們都是很英勇的,很慷慨就義的精神,他們視死如歸。那,這樣跟基督面向死亡一點不懼怕有什麼不同呢?跟使徒為了福音的緣故一個一個殉道,有什麼不同呢?有很大很大不同的地方。因為基督徒受苦的時候不是因為自己願意製造一 個怎麼樣的信念,而產生一種受苦的心志。乃是因為他真正知道是從神而來給我們的啟示所建立起來的信仰,這個信仰是在真理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你說「回教徒不也是這樣嗎?」革命黨的觀念是人民的利益,而革命黨的犧牲是偉大的精神,而革命黨的犧牲是為了要推翻一個他們所認為不應當有的錯誤的政治觀念的架構。而基督教所看的乃是整個宇宙性 ,而且是永恆性的,是那個屬靈性的,整個 cosmic value 的問題 。所以當神把祂的真理啟示給基督徒,基督徒為這種信仰肯死的時候,那是因為基督的死與復活是一件歷史的事實。這件歷史事實所要決定的是永恆之間的命運。所以這個跟革命黨所做的不過是「為了暫時的世界,改變人今生的命運」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那麼,你跟回教徒那些自殺隊、趕死隊作比較的時候,這不是一個愛國情操所激起來的感情可以相比的。為什麼呢?因為當基督徒定的時候,他沒有存任何一個心去害別人。而這些自殺隊他們死的時候,他盼望以自我小我的一個死,去殺死千千萬萬仇敵的死。所以這其間完全沒有愛的成份,只有恨的成份。

這樣,你把回教自殺隊勇敢犧牲的精神,跟基督徒為信仰甘心捨命的精神相比的時候,已經是不同了。因為他們是以破壞性 的仇恨決定他們的死的行動,我們是以拯救全世界,成全神的心意的這個信仰成份去願意犧牲自己。你看見不同的地方嗎?所以這個是不能同日而語的 。所以「你們要追念往日,你們從前蒙光照的時候,你們怎樣受苦,你們顯出的忍耐,你們受的大爭戰,你們忍耐的各樣苦難;你們一方面被人毀謗,遭患難,成了戲景,叫眾人觀看;一面陪伴那些受這種苦難的人。你們體恤那些被捆鎖的人,並且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也甘心忍受,因為知道你們有更美長存的家業。」

那麼這個字就出現了。原來「更美」這個字是全本希伯來書的鑰匙,一個 key word 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最重要的一個詞句就是「更美」、「更美」、「更美」。我們在雅加達的這次佈道大會主題是「難道我的生活就是這樣嗎?」這個用印尼文來講是很美的一句話。我活在世界的價值就是這樣嗎?那麼,我們把這個貼在基督徒車子的後面,所以車在路上走的時候,很多人就看到,「難道我活著就這樣嗎?」下面有幾號到幾號佈道會,他們就來聽了。所以這個激起他們自己問自己,「難道我的生活就是這樣嗎?有沒有可能達到更美的地步?有沒有可能達到更高的價值?有沒有可能達到更理想,更好的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難道我活著就是這樣嗎?」

親愛的基督徒,你滿意你的現況嗎?你滿意你今天所達到的嗎?你以為神為你所定的永恆的旨意,就是你今天這一生所達到這樣的光景嗎?我一生一世永遠不能停留在已經達到的那個地步,因為神永遠是把人帶到最高一層,更美的地步。所以這就是基督成為最偉大的領袖與世人作領袖的不同的哲學的原因。

耶穌基督說「彼得,來跟從我。」接下去講什麼?「我要使你成為一個」什麼?---- 得人的漁夫。這原文的意思就是 I will make you.I will shape you. 「我要把你雕塑成為另外一個人,我要把你帶成另外一個地步,你來跟從我,我要雕塑你,我要塑造你成為另外一個彼得。」所以你不要以為唐崇榮就是今天這個唐崇榮;今天這個唐崇榮不過是在程序中間達到一個程度,而神要的是那個要把我雕塑成功,照祂心意的那個唐崇榮。那你把這個名字改成你的名字,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要有更美的,更高的,更有價值的,所以你們(特別年輕人)絕對不可以停止在欣賞你自己的地步。阿們?你不可以停止在滿足現在的光景。

對世界的物質可以滿足,對屬靈的塑造可能達到的潛在能,一定要繼續不斷靠著主的恩典長進,直到神為你所定的旨意成全在你未來的日子中間。這樣的「更美」。而基督徒有一個「更美」的這個盼望的時候,他才會看輕現今所有的。基督徒更高的標準的時候,他才不滿足 於已經達到的。

當一個人只滿足於他已經達到的,他一定一方面以為自己夠好了,一方面他不再追求了,而他開始輕看那些還沒有達到他光景,沒有達到他程度比他更低的人。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自滿、自足是我們不能長進的原因。我們在繼續不斷追求像我們的主的這個過程中間,絕對不可自滿自足。這是個「反合性 」,也就是說在什麼事情上我們應當滿足,在什麼事情上應當不滿足。你能不能活到六、七十歲的時候,你還可以睡最簡單的床, 過最簡單的生活,吃最簡單的東西,因為在這些事情上無所求。但是在你二、三十歲的時候你對自己可能達到的目標,神為你定的更高的標準勇往直前,從來不滿足。當你受人稱讚,受人所恭維的時候,你會把這些看輕嗎?你能把你沒有達到當作你的痛苦嗎?正像神對約書亞說,「你年紀已經老邁了,未得的地還很多」(參:約書亞記;13 1 節)。

最近我們有兩次的聚會去處理那個獻堂禮,我對他們講,「每一次獻堂,每一次教會週年紀念,我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過去的歷史大寫特寫,而忘記以後要做什麼。」這是教會週年特刊裡面最大的共通毛病。就是把過去所有歷史講出來,然後就「神的恩典,神的恩典,神 給我們的歷史是怎麼樣帶領。」這些沒有錯,但為什麼不趁著這個時機,歷史時刻不向後而向前呢?你要「忘記背後」,你要什麼?----努力面前(參:腓立比書:3 13 節),對不對呢?你要對前面更努力才對的。所以,這樣,更美,更高,更完全,更合神心意,這個「更」字要鞭策我們,我們才會進步。

如果每一個基督徒常常為自己可以達到更美的地步來責備自己為什麼還沒有達到,那麼教會有前途了。這裡說「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更美長存永遠的家業。」如果你有這樣的知識以後,這個知識就使你在苦難的中間的時候,一點不懼怕,不灰心,不喪膽。為什麼呢?這些 的苦難,比起將來的榮耀算得什麼?保羅說「至暫至輕的苦難,極重無比的榮耀」(參:哥林多後書:4 17 節)。這個相對詞是非常吸引人的,「至暫至輕的苦難」。保羅所講的苦難是什麼呢?保羅給人家兩次鞭打,一次打四十下。 我從前讀聖經不懂。 直到邁可 (Michael Fay) 在新加坡把人家的汽車噴漆塗鴉以後,被政府抓去,抓去以後打他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鞭打是那麼可怕的事情。那些鞭打的人是從英國歷史鞭打囚犯那個技術學來的。所以他打的時候,不可以到什麼地步,不可以打超過到什麼地步,而一次打,不能「啪啪啪」,一定要打重的。打的時候可以把皮拉上來的,以後一生一痕跡就沒有辦法消失了。怪不得柯林頓 (Bill Clinton) 求情,請吳祚棟赦免,美國公民給別的國家拿去打,多麼羞辱的事情。連柯林頓求情,新加坡政府也照樣不接受他的求情,照樣被打。而這鞭打一次是這樣重的事情,永遠就是一個痕跡,絕對沒有辦法除去痕跡的。保羅兩次,一次是打多少?打四十下。四十下為什麼減去一下?因為羅馬律法,「如果打的數目超過了,打的人是犯法的,可能也會被打」,所以他們算到三十九就停了。他怕多打一次,自己變成犯法,所以他打到三十九就當作四十就算了,免得他們犯法,是這樣的。那麼,一個人為傳福音被鞭打三十九下,全身是多麼痛苦,受傷的程度多麼厲害。保羅把這些痛苦,盜賊的危險,江河的危險,陸地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假使徒的危險、所有受逼迫、受刀劍、受赤身露體(參:哥林多後書:11 26-27 節)各樣的痛苦,他把它歸納起來,用四個字「至暫至輕」的痛苦。你感動 嗎?

每次我看保羅用詞的時候,我很感動,他到沒有辦法表達出來的時候,他用「諸般」、「百 般」、「何等」。「何等」是什麼?就是「何等」。是哪一等?就是等來等去等不到。就何等的,諸般的、豐盛的、測不透的、奧秘的,就是因為他講不出來。他很可以說非常感覺到 自己言詞沒有辦法表達,所以他用那些超過言詞表達的痛苦的名詞出來,這就是保羅用詞的辦法。

保羅每一次提到最重要的東西的時候,他是用反面來提。所以他說「這個最聰明的使徒,稱自己是「愚拙的」,對不對呢?最豐盛的使徒,稱自己是貧窮的。「上帝揀選了我們這些愚拙的,揀選了我們這些軟弱的,揀選了我們這些無有的」(參:哥林多前書:1 28 節) 。如果保羅無有,你有啊?如果保羅愚拙,你很聰明嗎?如果像保羅這樣還是叫作一個很軟弱的,那我們剛強嗎?所以保羅自己每一次用詞的時候都把自己放在最最貧窮的那一方面。「我們這瓦器」(參:哥林多後書: 4 7 節)。保羅是最懂得羅馬人在有錢人的家庭裡有哪幾種器具,有金器,有銀器,有木器,有瓦器,他最懂的。因為他是羅馬公民,他不是普通的無名小卒,他是相當有教養,又是有猶太的文化跟宗教的精神,又有羅馬的政治、法律的學問,這兩個配合起來是當時世界最高最高的知識份子。他又不是普通大學畢業的,他是迦瑪列門下的得意門生。但是當他明白羅馬帝國所有最榮華的東西的時候,大戶人家裡面有金器有木器有瓦器,也就是他家中有不同等級的器皿。但是當他用在自己身上,他說什麼?「我們有上帝的能力在我們這瓦器裡」(參:哥林多後書:4 7 節)。 保羅如果是瓦器,你什麼器?我什麼器?你看,這就是教會有盼望的原因。最聰明的使徒看自己是笨的。現在最笨的看自己是聰明的,所以教會沒有前途。

保羅認為自己是卑微的,自己是不配的,那用自己的精神他繼續前進。所以「因為知道有更美的盼望,這世界的痛苦是至暫至輕,比起將來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暫時的,永遠的,至暫至輕的,極重無比的。」這樣對比的時候,他知道受苦算不得什麼。所以基督徒為信仰的緣故,怎麼證明信仰的分量?怎麼證明你信仰的價值?怎麼證明你信仰的尊貴?就看你願意受怎樣的卑微,怎樣的苦害,怎樣的逼迫,怎樣的犧牲,從那裡去看你信仰的價值。

如果希伯來書的作者把「整個舊約在律法制度裡面的祭祀跟祭司所做的工作」把它與「耶穌基督上帝的羔羊所獻上的是天上至聖所裡面幔內裡面用自己永遠的血立了新約」作一個比較的話,那你就知道希伯來書的作者要知道基督徒應當清楚覺悟到我們的信仰太寶貴了。為這 樣寶貴的信仰,遠遠超過眾天使的耶穌,超過亞倫,超過摩西,超過約書亞,超過所有的大祭司,他只能被稱為是永遠祭司中間與麥基洗德同等次的那一位。你有了這樣的信仰,那你還看世界的東西比你的信仰更有價值嗎?不是!就是你的家業被拿去,你也甘願,因為知道有更美的家業。阿們?感謝上帝!

如果這世界給我們苦難,不是因為我們不好,是因為我們不應當活在這個世界,世界不配有我們這樣的人。而這種願意為主受苦,卻在世界中間變成戲景的人,是配得那世界的人。所以我們既然有更美的世界,這世界算什麼呢?這是至暫至輕的苦?這樣,第三十五節就來了 一個很重要的結論:「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

「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我特別喜歡這節聖經,而且我把「特別」兩個字講得很重,這是我一、二十年來覺悟到非常重要的一個心情,我特別喜歡希伯來書第十章第三十五節。為什麼呢?因為這一節告訴我們,基督徒不應當是懦弱的,基督徒不應當是凡事懼怕,然後美其詞「我交託給上帝。」基督徒應當是勇敢的,因為這種字在聖經沒有直接顯現,是用另外一個詞代替,是佔多數,就是「剛強壯膽」,但是很少用「勇敢」這兩個字。特別是中文在這裡就是講到「勇敢」,這兩個字出來了。而這兩個字在原來的意思「不要丟失你們的信念」的意思。所以信仰產生出來的是勇敢,信仰產生出來的不是懼怕。

昨天佈道會我自己先來召集要來唱詩的人,所以我就請香港願意參加詩班的人先來一次,我就自己教他「哈利路亞大合唱」,當我教的時候,兩個音樂家在那邊,因為以後我就交給他們了,那麼,我一問的時候 Soprano 坐這裡,Alto 坐這裡,Tenor 坐那邊, Bass 那邊。 曾經唱過的舉手?你知道幾個人嗎?只有兩個人。那怎麼辦呢?我只有一個鐘頭的時間,我說「一個鐘頭以後你們會唱這首詩歌。」你說「這個膽子太大了,因為這首詩歌很多教會唱了兩、三個月還不敢唱。」有一個教會練了九個月才唱,所以那一個鐘頭我要用怎麼樣的辦法給他們抓住 Baroque 的精神,我第一個條例, 「不可以不唱,只可以唱錯。」我叫他們每一個人跟我說「不可以不唱,只可以唱錯。」他們講完了不唱,我眼睛就瞪著他了。他怕,就快快再唱,他說「為什麼呢?」因為今天很多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先怕,一怕了以後不敢,不學,以後呢?就自己對自己說本來我不會,我沒有唱過。你今天過一個鐘頭,告訴人家我唱過。「唱過」跟「沒有唱過」之間的不同就是唱,就是這樣,對不對呢?所以什麼叫作「經歷」呢?「經一經,歷一歷」叫作「經歷」。大家說「經一經,歷一歷,叫經歷。」「這個人沒有經驗。」為什麼呢?因為沒有經過,沒有經一經,沒有歷一歷,所以沒有經驗。我們一定要勇敢。

我拿到汽車執照的那一天下午,我把汽車開到山上去,我太太說「你沒有開過山上的經驗。」我說,「今天晚上,我告訴妳我有了開到山上的經驗。妳跟我去吧!」哇!她緊張得半死,那怎麼樣叫作「有開到山上的經驗?」就是真的開到山上去嘛,就是這樣,對不對呢?所 以這個勇敢的心志一沒有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你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大家說「不可丟棄勇敢的心。」你不可自己放棄,不可自己輕看你的信念,你信仰的那個勇氣。信仰的勇氣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們今天談信仰的時候已經受了一些歷史上錯誤的觀念以及錯誤的傳統所帶來的汙染。所以把我們常常把信仰當作是一種「信條的認同」, 這個叫作「信仰」,the convict agreement of confession,什麼叫作「信仰」呢?「我相信你所講的是對的」,這個叫作「信仰」。No! 信仰是對你所知的真理整個生命的投入才叫作信仰。如果你知道是真理的,而你不肯投入的話,那個信仰是理性 的認同,那個信仰不是生命的奮鬥。而信仰不經過奮鬥永遠就是理論性的,信仰經過奮鬥就變成生命的產業了。你今天什麼話都忘記,單單把這兩句把它好好聽進去,你一生就不改變了。今天有許多基督徒的信仰不過是理性 的認同,不過是教條的知識,不過是傳統的一種承認,而這樣的信仰不能構成基督徒的力量。為什麼今天教會在社會人仕觀念中間是柔弱的,是什麼都不敢的,是裹足不前而自以為自己比別人更清白,躲在象牙塔裡面自我安慰自己?我的宗教信仰不是如此,我的事奉經歷不是如此!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看大佈道會都要美國人來帶領,我說「這個有沒有搞錯?什麼時候我們亞洲人自己開大佈道會,大過美國人來開的。 」如果今天葛理翰 (Billy Graham, 1918-) 到台灣,所有牧師都乖乖在他下面,如果有中國人起來大家反對他,我們是奴才,你知道嗎?你懂嗎?你要禱告求主興起我們的傳道人可以超過外國的傳道人,因為神是他們的,也是我們的,阿們?

那我們沒有這個心志,我們以為我們就領受那一套的傳統就是叫作「我們是忠心的基督徒」。我是很不一樣的,我從小就看到信仰應當把生命投入進去的。信仰應當是對所知的真理,全心全身的投靠,這才叫作信仰。當這個信仰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成為你一生經歷中間最寶貴的產業的時候,你才有資格去告訴別人怎樣信,你才有資格去分享你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講台沒有力量的原因!因為照抄書,照背書,神學讀了一套來拿唸唸給人家聽,這個叫作傳道。如果所講的不是你自己信的東西,請你閉口。如果你敢講那一句話,你一定要信那是真理你才講。如果每一個傳道人這樣訓練,這樣了解,到了這個地步,教會不應當是懦弱的。

當我提到這裡的時候我要提到兩件哲學的事情,因為這些在我們生命中間給我思想好多層次,我不得不要告訴你們。我現在以長者的身份對年輕的一輩勉勵的時候,我是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的把這些話告訴你們。原來,在希臘的哲學裡面提到一個正人君子一定有四大品德,這四大品德構成一個正人君子真正的價值。第一、就是智慧。第二、就是公義。第三、就是勇敢。第四、就是節制。這四大品格在一個人身上揉成一體的時候,這個人就是偉大的人,就是正人君子。

如果一個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人,這個人就像哲學家一樣,有頭腦有智慧。但是這個人如果有智慧卻沒有公義的話,他的智慧一定變成社會敗類的行動 。佈因為他會用他的智慧去做什麼呢?去做妨礙別人,危害別人的事情。所以一定加上公義,智慧跟公義配合的時候,你對己對人一視同仁。你對窮對富一視同仁。今天許多教會裡面的領袖連這一點都不懂。所以看見有錢人來搖尾巴,看見窮人來作威作福。怪不得教會不能興旺起來,大批比較貧窮的人看不起教會,有錢的人也看不起教會,為什麼呢?因為他一到教會,那些奉承,那些諂媚的話給他感到很肉麻。

有一個很有錢的人對我說「我喜歡你講道。」我說「為什麼?」「你敢責備我。某一些傳道我一來就一直講好的話,講到我心裡討厭他討厭得半死。」我們以為講好話人家就很喜歡?不是的,總有一些人內心深處需要聽的是正直的話,義人一定講正直的話。所以你看見了,這是一個希臘哲學裡面提到的事情。第一、智慧。第二、公義。第三是什麼?勇敢。第四呢?節制。因為勇敢沒有節制就等於野蠻,大家說「勇敢沒有節制就等於野蠻」,節制就成為一個真理的範圍把勇敢捆鎖在一個合理的狀態裡面。那這樣,智慧要加上公義,勇敢要加上節制。而智慧公義的人又有勇敢才能把他整套智慧的觀念把它發揮出去,因為他勇敢。所以,這樣,在非基督徒的文化中間,特別是西方「勇敢」早就是一件美德。

那為什麼聖經很少提?聖經不是很少提,聖經是用別的方式提。你們不要懼怕,你只要信,不要怕,不要怕....。「不要怕」的反面詞就是什麼?就是要勇敢,對不對呢?怕就是不勇敢,勇敢就是不怕。所以,不要怕,只要信,信一定隱藏著勇敢。今天為什麼信的人都沒有勇敢?為什麼基督徒怕東怕西?請你注意下面這一句話,「凡是不勇敢而常常害怕的人,他都不承認他害怕,他常常說,我們要有智慧。你不相信用這兩句話去注意看教會許多領袖不敢做事情的時候,你說「為什麼不做?」他說「我們要智慧。」他不打自招,所以他的「智慧」是不勇敢的智慧,他的智慧是「明哲保身」的智慧。他的智慧是「不願意自己有所犧牲」的智慧。

有一次趙天恩牧師對我講一句話,他說「竟然在某某神學院裡面有一個教務主任講一句話語,「我這一生絕對不做任何一件於我沒有益處的事情。」他說,「我太痛苦了,竟然這種話從一個教導人作傳道人的口中講出來 ---- 「我這一生絕對不做對我沒有益處的事情。」基 督徒就是要常常做對自己沒有益處的事情,只要對別人有益處,對神有榮耀,對不對?這個才叫作「基督徒」嘛!怎麼可能一個教會領袖,傳道人的訓練者,口中講這句話出來?他說「我非常非常痛苦。」我給他一講,我也馬上痛苦起來!因為我很有同樣的感受。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他說「這是不是廣東人的心態呢?這是不是香港教會的情形呢?」我說「我不知道,我相信香港有很多好的人。」但他說「竟然有這樣的事情。」

親愛的弟兄姐妹,勇敢是外邦中間一個重要的美德的表現。而希臘哲學有這樣的東西, 所以你看奧德賽 (Odyssey) ,或者你看依里亞德(Iliad) 這兩部書本來是可以把它連在一起的,就是《木馬屠城記》,這個依里亞德和奧德賽,這個奧德賽另外一個名字叫「優里西斯」(Ulysses) 他打敗了特羅亞戰爭以後,就帶著他的人員坐船回家,坐船回家以前, 他勇敢到一個地步, 把那個海神涅普頓 (Neptune)的像把它丟在海裡,一個先知就咒詛他。咒詛以後,他就回答家,以後兩、三天的海路結果走了十年才到,因為大風大浪,好像諸神正在反對他對他因為他對神不禮貌,我今天不講希臘的故事了,但我稍微提到這十年的過程中間, 其實這荷馬 (Homer, 850 B.C.),這他所要描寫的,就是在優里西斯身上這四件事化成一個人。懂嗎?他怎樣有智慧,他怎樣有公義,他怎樣有勇敢,他怎樣有見識。所以從那個地方,希臘美麗的詩就傳下來,希臘文化中間偉大的人格的四大支柱是這樣來的。那麼,這些東西在彼得書信沒有出現太多。在保羅書信有沒有提到節制?有沒有提到公義?有沒有提到智慧?有沒有提到勇敢?好像沒有哦,比較少有點?有。

所以,這樣,上帝已經在基督在地上差遣了十二門徒,在加利利作他的門徒以外,升天之後,耶穌基督特別選保羅,因為上帝要差遣保羅作外邦人的使徒。而當時聖經是用希臘文寫下的,要進軍希臘最高的知識份子的境界。而希臘境界中的文化保羅一定要明白,你現在知道 了嗎?這樣,牽連起來,那麼希伯來書的作者他現在對希伯來人說話的時候,他就提到基督徒,基督徒你不可丟棄什麼? ---- 勇敢的心。

所以我看這節聖經我把整個時代、背景、文化,希伯來的關係跟新約關係,基督徒在新約時代,在希臘世界跟他的精神配合起來,我去了解。「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

當我很年輕的時候,我常常做事很勇敢,後來我慢慢學會一面要勇敢,一面要節制,一面要有智慧,一面要求主保守清楚是主的引導。而我的精神跟我的勇敢常常使許多許多人受不了。不是我去攻擊他的勇敢,不是。

我是我無傷於人,就是的工作應當做到的我做,我沒有傷人。我不是產生同工糾紛的那種人,不是的。我儘量對人客氣,儘量做事有禮貌,但是應當講的話勇敢講。好像我對你說過,「我用作文把耶穌基督的道傳出來的時候,我的老師氣死了。」你記得嗎?那件事情。就是那樣勇敢,那一種為真理勇敢。有時候講話講得很勇敢的時候對我自己是很危險的,所以我的母親說,「你很危險的,你不怕死嗎?」我說「如果應該死的時候,會死的。不該死的時候,不會死的。」所以連死我也不必怕。她說「我為你禱告。」因為她知道我的個性 裡面有一個很勇敢的心志,常常把自己放在危險的地步裡面。印尼這幾十年幾次要對基督教大大攻擊,我的名字在被殺的名單裡好幾次出現。

所以我認為勇敢是需要的,而如果不是神的時間到了,你不必怕,反正神定你什麼時候是一定的,你好好遵行祂的旨意,不要自己隨便造次,要照著神的旨意勇敢去做。「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因為什麼?---- 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好,今天把這一節背起來好不好?「 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再一次

「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你用這一節的精意再一次重新追溯整個教會歷史,你看見神把歷史交給勇敢的人去寫的。 戴德生 (J. Hudson Taylor, 1832-1905) 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勇敢的,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到中國來的時候是勇敢的。畢大衛 (David Brainerd) 到印第安人的中間是勇敢的,耶德遜 (The Adoniram Jodsons) 到緬甸去是勇敢的。施達德 (C. T. Studd) 到中國, 後來到非洲去是勇敢的, 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 到印度去是勇敢的。這些人都是冒險,這些人都是沒有懼怕,這些人都只敬畏上帝,懼怕上帝的生氣,其他天地他都不怕,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

「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

當摩西派十二個探子到迦南地去察看情形的時候,回來的這十二個人有幾個勇敢講「可以去打」,有幾個說「不可以去打」?幾個?只有兩個。誰啊?約書亞跟迦勒。這兩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榜樣,不必害怕,因為「上帝既然應許了,上帝既然把他們交在我們手裡,雖 然他的身體多麼魁梧,多麼雄壯,不必怕,因為神把他交在我的手裡。」

在《天路歷程》我面有一段故事,當他們進到那個門的時候,突然間獅子兩邊就出來了。兩邊出來的時候,那個帶他的人說「不必懼怕,你注意看吧!這樣兇的獅子怎樣怒吼也不必懼怕,為什麼呢?用鍊把它鍊住了,牠怎麼追來,到你身邊的時候,鍊的長度就把牠限制在那裡,你不必怕。」上帝會保守我們,在最困難的時候,祂的眼目是照顧我們的,祂的聖手扶持我。所以如果你真正遵行主的旨意,雖然獅子靠近你,你的道路如同死蔭幽谷,神與你同在,你不會遭害。阿們?用這樣的精神來發展基督教,用這樣的精神來傳福音,教會才有真正的前途。求主幫助我們。

「你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的人必得大賞賜。」

有一天你在天上要看見,那些膽怯而以為自己有智慧的人都要受神的責備,因為他們放棄了許多的機會,他們丟失了許多的可能性 ,他們埋沒了許多的潛在能,他們浪費了許多的恩賜。上帝說「你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這個是命定的,這個是一定得 到大賞賜,是神應許的。所以,不要向困難低頭,不要向試探妥協,不要向權貴來妥協,你應當向著神最高的主權來下拜,支取神給你的能力去做神要你做的工作。

接下去,第三十六節:

「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所以你一步一步看到,我們受苦,我們因為知道有更美的家鄉下,所以我們在困難的中間,在至暫至輕的痛苦中間,我們以勇敢的心,然後我們忍耐。不是勇敢去殺人,不是勇敢去燒人,不是勇敢去害人,是勇敢去忍耐。所以真正的大勇是在大難中間,沒有驚慌,沒有畏縮 那個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

中國人對勇敢有兩句話,你們知道怎麼講嗎?什麼叫作大勇?知道嗎?「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這個叫作「勇敢」。「勇敢」不是「我去打你!」那個是粗 野的回教徒的勇敢。我在印尼常常講那是「外教的勇敢」,不是基督教信仰的勇敢。當他們把炸彈放在 人禮拜堂,又再一次,就在剛剛前幾天,有一顆炸彈在一個禮拜堂又爆炸起來。那個禮拜堂裡面的一個最重要的領袖,每個禮拜來參加我的聚會,他自己是那個教會是的領袖,為什麼參加我的聚會呢?他說「唐牧師,我需要得著一些供應,然後事奉主更有力量。」所以他一有空一定參加我的聚會,他不是華人,他是安汶人 (Ambon),就是安汶島殺來殺去幾萬人死的那個島的人。

他們這一次的聚會是什麼聚會?就是上個禮拜他們的聚會安汶禱告日,為安汶禱告,求主賜福安汶使回教、基督教可以和好,「安汶和平禱告會」。他們聚集在一個很大的禮拜堂裡面禱告到一半的時候,有兩個人帶著炸彈就在那邊丟了,就爆炸。沒有人死,沒有人受傷。哇 !他們就感謝上帝。所以禮拜天他來的時候,他說「唐牧師,你看見昨天的報紙嗎?」我說「我看到了,在一個禮拜堂裡面爆炸。」「不是一個禮拜堂,是我的禮拜堂,就是我們在那裡禱告,我們那一天就是為了安汶求和平禱告。禱告到一半的時候,回教徒就來丟炸彈。」所以,這種勇敢不是基督教的勇敢。基督教的勇敢不是傷人害人的勇敢;基督教的勇敢是能夠受傷,受害,受逼,受苦的時候,擔當起來,那個堅忍受苦的勇敢,這才是基督教的勇敢。

「你們要存著勇敢的心。」

接下去說什麼?「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這個很特別的一節聖經,因為聖經裡面提到「上帝的旨意」的時候,這句話是很少出現。我有時候很怕基督徒口裡常常把「上帝的旨意」掛在嘴邊,「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旨意。」聖經很 少用這個名詞。加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46) 說,「沒有任何一件事比上帝的旨意更大。 」你注意聽 There is nothing greater than the will of God except....除了一件事 沒有任何一件事比上帝的旨意更大,除了上帝自己。哇!我第一次讀到這一節聖經我才第一次真正覺悟到上帝的旨意是何等神聖,何等偉大的事情。 There is nothing greater than the will of God except God Himself. 當你知道這個嚴肅性 ,你知道這個超越性的時候,你就知道你不能隨便講上帝的旨意掛在口中。

因為上帝的旨意,所以沒有的變成有,這個叫作「創造的旨意」。因為上帝的旨意,死的,滅亡的,得著永生,這個叫作「拯救的旨意」。因為上帝的旨意我們明白上帝的真理,這是「啟示的旨意」。神因為有「啟示的旨意」才有人明白祂的心。神因為有「創造的旨意」, 才從沒有變成有。神因為有「拯救的旨意」人才從罪中間得著拯救。神因為有「教會的旨意」所以從萬人中間呼召我們成為屬祂的人。神的旨意。

那麼,我們這些蒙召,蒙救贖的人,我們在原造裡失敗,在基督裡被重造的人,成為新造的人是為什麼呢?就是為了這句話「行上帝的旨意」。

人被造最終極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與神同行在祂的旨意中間,We are created. we are redeemed in order to walk with God in His eternal will. 我們蒙召,蒙揀選,蒙救贖,蒙赦罪得成為上帝的兒子,有神的生命,乃是要叫我們與生命的主一同行。那,這句話告訴我們什麼?「你們行完上帝的旨意。」「行完上帝的旨意」,跟「遵行上帝的旨意的心願」是兩件事情。

每一次你在大聚會裡面,青宣大會,佈道大會,到屬靈氣氛最高的時候,「有誰願意奉獻作傳道的,出來!」有很多人出來。那個感面很感動 人。這麼多人回應上帝的呼召站在前面使千萬人看見他們的決心,這是很感動人的。我這一生四十四年半,在我的聚會裡面看見最少 已經到(上個月)十四萬多人走到前頭來。但是我告訴你,這十四萬多人真的後來作傳道嗎?沒有!有沒有一萬四千人?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千四百 人真正一生一世作傳道的,我已經很感謝上帝了。為什麼呢?「蒙召的多選上的人少」(參:馬太福音:22 14 節)。

父親說「誰願意為我到田裡去?」一個孩子說「我去!」後來不去。一個說「我不去!」後來去(參:馬太福音:21 28-30 節)。所以神不要看你口裡怎麼回應祂,神要看你行動怎麼回應祂。阿們?

那麼,怎樣做一個回應神呼召的人呢?不是跑得「快」,是跑得「好」。大家說「不是跑得快,是跑得好。」不是跑得急,是跑得完,大家說「不是跑得急,是跑得完。」所以這裡說「你們要忍耐,行完上帝的旨意。」如果上帝要你作傳道八十年,你說「我作二十年已經很 厭煩了,那我就請假可以不可以?」神說「不能。」如果神要你只作二十年就把你取去,你十九年三百 六十四天那一天,你剩下一天,你還要走完,你要走完上帝的旨意。聖經裡面有一節很使我受感動 的,「大衛行完上帝的旨意就睡了」(參:使徒行傳: 13 36 節)。在哪裡啊?在使徒行傳。「大衛行完上帝的旨意就睡了。」你如果不行完上帝的旨意你就死了!因為你沒有在上帝永生的計劃中間,你是死在自己的過犯裡面。大衛行完上帝的旨意就睡了。所以「你們要行完上帝的旨意。」這三十五節、三十六節都是很偉大的經文,「你們要勇敢,因為存勇敢的心的一定得著大賞賜。你們要忍耐,你們要行完上帝的旨意。」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帝給計志文牧師有兩倍宋尚節的年日。宋尚節四十三歲多死了,計志文牧師八十六歲死。這兩個人是一同在伯特利佈道團一同事奉上帝的。他們一同去佈道,遍遊中國十八省的地方,到處燃起復興的火。但是上帝說,「宋尚節,你傳道剛好十五年。計志 文,你要傳道從你二十五歲開始到你八十六歲,你要傳六十一年。」那怎麼辦呢?你沒有辦法。神的呼召臨到你的時候,不等於說祂用你的時間跟別人一樣長。有的人上帝給他兩年,有的人上帝給他二十年,有的人上帝給他傳道六十年。那麼,你要不要說「主啊,我今日奉獻給你,一次奉獻永不收回。」

當我第一次真心明白這是責任這麼大但是神的呼召不可隨便推托的時候,我走到前面來,那個時候十七歲,我奉獻在前面的時候,我整個衣服前面完全潮濕了,眼淚流到整個衣服都潮濕了。那個時候站在旁邊的二十六個青年人,其中大概還有六、七個我知道現在還在作傳道,其他的在哪裡我不知道?有一個現在沒有作傳道,在我教會裡面聽道,我講道他聽道,而那個時候一同站在前面的,現在我講道他聽道,就是這樣。

那麼,那個時候,計牧師就說「現在跟我禱告。」我們就跟他禱告,禱告中間有兩句話,我嚇了一跳,差不多不敢講出來。他說「主啊,我是今天一次獻上永遠不收回!」我唸這句話的時候是「主啊,我是一次獻上.... 啊, 永遠不收回?那我這樣一走出來一生定了?那我今天奉獻永遠就是這條路了?沒有別的可能性 了。那我又要作圖畫家,又要作音樂家,又要作作曲家,又要作指揮家,又要作建築家,又要作思想家、又要作演講家,這些完全部家都不成家了。就一次奉獻永不收回嗎?」我那個時候思想很清楚,我講了「一次奉獻永不收回。」禱告完了我回到房間,再跪下禱告。「主啊,不奉獻就算了,我既然奉獻你要保守我走完你的旨意。」阿們?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要行完上帝的旨意。特別那些蒙召從基督徒中間得到神特別呼召作全職傳道的人,你要一生一世奉獻。我問計牧師一件事情,「宋博士戰前的佈道,到處組織佈道隊,為什麼這現在不這麼做?」他回答我一句話,我嚇了一跳。他說, 「我跟宋尚節在中國十八省到處佈道都呼召人出來傳福音,所以兩個人一團,兩個人一團佈道隊。戰後宋尚節死了,我回內地去看,很多佈道會都散掉了。所以神告訴我,你要另外走一條路。」我說,那你後來怎麼決定?他說,「我就決定不是單單做佈道隊,要一次奉獻永不收回才是真的。」所以,這樣,宋尚節離開世界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就神興起了一個人專作全職永遠奉獻不收回的這種呼召就是計志文。所以今天菲律賓老一輩,所有一生一世忠心事奉的,很多是在計志文的手下奉獻的。在印尼,最重要的一些傳道人都是在計志文手下奉獻的。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也是如此,因為他那個時候很清楚的知道,除非你走完上帝的旨意,你的熱心常常會改變。你要一次獻上永不收回,大家說「一次獻上,永不收回。」

「你們要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

那麼這個「得著所應許的」,是不是真的可以得著呢?是不是就在有生之年得著呢?你到第十一章就看見,第十三節說「他們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所以這裡的這一節,要預備到第十一章的第十三節。有一些人當時得著,有一些人到死都沒有得著。那 怎麼辦呢?無論你得著應許的,或者沒有得著應許的,你一定要耐心行完上帝旨意,這是先肯定了。那麼,如果沒有得著怎麼辦?不要緊,因為你的信是向永恆發出去的,你的信不是向暫時發出去的。所以,這裡就提到,有一點時候,這個「時候」是神所定的,不是你所定的。我們大家看這一段的聖經。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大家讀「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這裡的「只是」,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什麼意思呢?就是應許沒有來到的時候,義人也不應當退後的,是這個 意思。

所以當神應許的時候,有祂的時間表是跟我們的計算法完全不一樣的。神的時間表是什麼?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大家說「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猶太人是這種時間觀念最清楚的民族,你再聽這句,「猶太人是對神的這種時間觀念最清楚的民族。」所以他們從三 千五百年摩西所寫的詩篇九十篇裡面就看見了這種觀念,神把一代一代看作如同一眨眼一樣的看待(參:詩篇:90 4 節)。所以那個觀念化演到新約的時候彼得就講得很清楚了。「因為上帝看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參:彼得後書:3 8 節)。 很可惜的,到了二十世紀的時候,一些福音派很膚淺的人仕就把「千年如一說,一日如千年」用這樣的觀念去形成一種錯誤的解經學。所以他們就說「從創造亞當一直到世界末日就是六日。那麼,耶穌再來的時候所建立的千禧年就是第七日。這樣,六日就是創造天地到世界末日的日子,而第七日就是千禧年的日子,因為上帝的日子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對不對啊?這種解經對不對啊?所以一九七0、八0、九0的時候,有很多靈恩派的教會就一直等二000年耶穌再來。所以他們就傳這樣的道理,「耶穌基督快要再來了,因為耶穌基督再來世界末日來到,千禧年就臨到這個世界。」所以他們就把歷史分成六千年。

不但如此剛好愛爾蘭的一個主教叫作亞瑟 (James Usher,1850-1656),他用數算的辦法,把舊約的年日算成亞當到耶穌是剛好四千年,耶穌到我們這個時候是兩千年,到二000年的時候就是一共六千年,等到基督再來的時候,千禧年就來到了,就用這樣的辦法來解釋耶穌再來的日子。 這個是在愛爾蘭主教 ashre 數算辦法。所以他們把耶穌是主前四年生的,而亞當到耶穌是剛好四千年,那這樣說來就差不多公元兩千年到兩千0四就是最後一個世界末日,這樣,耶穌就到世界建立千禧年的國度。這種思想曾經影響許多許多很膚淺的教會。到了一九一二年的時候,有一個英國的解經家叫作約翰厄夸特 (John Urquhart) 這個人寫了一本書叫作《 How Old is Man? 》,他就很勇敢的說,「從亞當到耶穌不是四千年,從亞當到耶穌是八千一百 六十七年。」那麼他根據什麼呢?他的根據我們也未必要完相信接受, 但是他已經根據另外一個學者叫作里芬 (John Howard Raven, 1870-1949) 的提醒, 因為里芬告訴我們舊約裡面有很多的代,代與代中間的數目不是完全沒有隔絕,沒有跳的。所以, 這樣,舊約裡面有很多的代是不被記載在裡面的。既然不記載在裡面,所以不能把已經有的數目加上數目就等於是亞當到耶穌的四千年。所以里芬在歷史裡面是最先推翻亞瑟主教的計算法的。根據這樣的結果產生厄夸特這樣的理論。所以從亞當到耶穌不再是四千年而是八千多年。耶穌到現在是差不多兩千年,這樣就等於說從亞當到現在有可能超過一萬年的歷史。你明白我的意思了?

那,這樣的就比較容易解釋有關於「進化論」與聖經之間衝突的問題。那「進化論」與聖經中間的衝突不是八千年,一萬年或者六千年跟兩萬年的事情,是幾百 萬年的事情,對不對呢?所以,這樣,就變成另外一個課題,今天我們不談。 因為於關於碳 14,或者關於化石的 鑑定法,關於週期和年代的鑑定等等和許多的東西是更深一層的研究才能給我們看到。

現在我在這裡要解釋,既然這樣我們不可以把「千年如一日,一日如千年」解釋成為絕對的一種思想。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換一句話說,如果我們現在行完上帝的旨意,結果我沒有得著應許的時候,那應許還沒有來,怎麼辦呢?如果我們有生之年已經行完了生命中間應當行的上帝的旨意,但是我行完了以後,歷史還沒有走完到耶穌來的時候怎麼辦呢?所以,「我沒有看到應許的時候,我應當怎麼樣?」是這個問題。「當基督徒所信的,結果沒有在他有生之年成就的時候,他的信仰怎麼交待?」是這個意思。

在印尼泗水 (Surabaja) 有三個老姐妹,現在三個都離開世界了。這三個老姐妹都沒有結婚,她們三個人從北京 ,從上海到印尼去辦學,辦學辦到她自己八十多歲,她們完全退休還住在那個學校裡。我十七歲的時候就是在那個學校教書。所以我知道他們的情形,她們非常愛 我,因為我上課的時候,學生靜得不得了。我十七歲的時候變成全校最吸引學生上課的老師。所以當我二十歲要去唸神學的時候,她們苦得不得了,不要我走。結果最老的那個說,「算了,神有祂的旨意,我們不可攔阻神的旨意,讓他去吧!」我才去,是這個情形。

那麼,這三個人犯上同樣的的毛病,什麼毛病呢?她們一直禱告,「沒有死以前,耶穌來。」「主啊,給我活著見你!」「主啊,我願意我活著被提。」所以她們一直等耶穌來,為什麼呢?因為宋博士到印尼去的時候常常講「耶穌再來」的道理。所以她們說「耶穌就要來了 ,就要來了,最好是我沒有死以前來。」這其中有多少自私的成份我不知道。最好是你沒有死的時候耶穌來,如果別人你就不管,只要你沒有死耶穌來就好了。這裡面有沒有自私成份我不知道。但是上帝不聽她們的禱告,所以三個,一個一個接連死。第一個死的時候是八十四歲。第二個死的時候是八十六歲。第三個死的時候是九十一歲。這三個人後來一個一個都了。那麼,這些人到最後好像有一點失望了,「怎麼我們一直禱告幾十年,耶穌怎麼不來呢?」不但不來,她去。後來她再去,剩下最後一個。最後一個她不在印尼,她跑到香港跟她的親戚住,我到香港去見她的時候,她住在七層樓的上面,我坐一個小的電梯上去找她,看到她的時候跟她握手,她已經在發抖。發抖,她講什麼話?她說「我現在幾乎腳不踏地面,我這麼老了,我也不到街上去。他們拿東西給我吃,我還是等耶穌來,還是等耶穌來。」

這一節聖經說什麼?「雖然他還沒有來,要來的必定來,他不遲延。」那麼如果他不來怎麼樣?下面這一節很重要,大家說。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

請你注意,「義人必因信得生」這句話從哪裡來的?是不是從保羅的羅馬書來的?是不是?保羅是不是講我們因信得到新的生命?因信得著稱義,對不對呢?是不是?那麼,這一節聖經是不是從羅馬書來的?不是。這一節聖經從哪裡來的?啊,有一個姐妹講出來了,哈巴谷 書來的。全本聖經裡面有關於「因信稱義」,和「義人因信得生」這句話一共出現只有三次。第一次在哈巴谷書,第二次在羅馬書,第三次在希伯來書。那麼,「因信得生」,跟「因信稱義」是怎麼樣的不同呢?「罪人因信稱義」,寫下來。「罪人因信稱義。」「義人因信得生。」大家說,一、二、三「罪人因信稱義,義人因信得生。」所以「因信得生」,不等於是「罪人因信稱義」同樣一個經驗,這是罪人因信稱義的一個延伸的長久的生活。所以罪人是「因信稱義」,而義人是「因信得生」,大家再說,「罪人是因信稱義,義人是因信得生。」換句話說,當我們已經稱義以後,我們才叫作「義人」,我們有了義人的地位以後,我們還靠著信心稱義。為這個緣故你看見,這個信就變成雙重的步驟。第一、因信稱義是一個地位的問題。第二、因信稱義以後,因信得生是一個生活的問題。

所以當你信主的時候,你是因為信基督領受了新的生命,以後有了義人的地位以後,你照樣用信心去領受義人應當有的新生活。所以「因信稱義」是從罪人變成義人的地位,「因信得生」是義人成為討神喜悅的聖徒的生活。我再講一次「因信稱義是罪人成為義人的地位,而 因信得生是義人成為討主喜悅的聖徒的生活。」大家講一次,一、二、三、「因信稱義是罪人成為義人的一個新的地位,因信得生是義人成為討主喜悅的聖徒的生活。」所以我們每一個基督徒不能說「我已經因信稱義,我就可以隨便。」我們基督徒已經因信稱義以後還要以義人藉著信心來討上帝喜悅過聖潔生活的新生活。這樣,我們義人必因信得生,義人就在這個新生命裡中間過一個新生活來肯定神的喜悅直到祂再來的日子。

那麼,當義人在怎樣的狀況中間他還是靠著聖經來得生呢?就是他看見沒有什麼可以頌讚,沒有什麼可以依靠,沒有什麼可以誇耀的困境的時候,他因信得生。「義人必因信得生」,他已經是義人了,他已經稱義了,那麼他要怎麼樣呢?他要靠著義人應當有的信心生活下去,怎麼樣的光景呢?就是不可能的光景,這就是這一段的意思。

你要注意,希伯來書寫完不久以後大逼迫就來到了。當逼迫來到的時候那些已經稱義的人要怎麼樣活下去呢? 他說義人必什麼?---- 因信得生。「主又不來,我還沒有死,困難來到了,我怎麼辦呢?我已經信主了,已經稱義了,主還沒有把我帶去,主也沒有到世界上來,而逼迫卻來到了,我怎麼活下去呢?」這一節聖經就成為一切要受逼迫的聖徒最好的一個預備 ---- 「義人必因信得生」,大家說「義人必因信得生」。你既然已經稱義了,你既然已經是義人了,你記得你是怎樣稱義的?你是因為信心稱義的對不對?那現在你作了義人以後,你為什麼不能以義人的信心繼續生活下去呢?明白嗎?所以「因信稱義」,是罪人成為義人的一個新地位;而「因信得生」是義人討上帝喜悅的聖徒的新生活。

那麼,在困難來到逼迫四周圍攻你的時候,基督又沒有來臨,所應許又沒有得著,但是患難臨到你的時候,你要因信得生。如果你把這一節聖經從原先的地方再一次去看他講的時候的處境是怎麼樣的,你就知道哈巴谷正在一個最困難的時代中間。因為他所看見的是不公義的事情繼續不斷顯露在他四周圍。所以迦勒底人來擄掠而去,這巴比倫,世界這樣敗壞的民族,他們把上帝的子民逼迫了。在這樣的患難中間他看見好像,耶和華的賜福,耶和華的同在全沒有顯明出來。牛棚裡面已經沒有牛了,沒有草,沒有牛,沒有什麼果實可以供應,他知道好像耶和華不同在了。但是,最後他講一句話說什麼?「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子,然而我要靠著耶和華而歡樂」(參:哈巴谷書: 3 18 節)。為什麼呢?---- 義人必因信得生。所以這一段聖經非常重要的,因為把哈巴谷在最困難的逆境中間所應當有的信仰立場跟堅守到底的指望把它堅持下來的時候,就預備了這些明白新舊約關連原則的聖徒面對羅馬帝國大逼迫來臨的時候,他們怎麼樣沒有退後。

「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就不喜歡他。」

大家再唸這一節「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就不喜歡他。」

有一個人說「唐牧師,請你在我的牆上寫一些字好不好?」我說「寫什麼?」「隨你。」我就寫這幾個字,「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就不喜歡她。」而因為她是一個姐妹,我就把「他」寫成女字旁的。你是男的我就寫一個人字邊的。「神就不喜歡」,神不喜歡基督徒退後。

那你注意,第十章的儆告跟第六章的儆告有一個異曲同工之妙。如果你讀希伯來書的註釋,你會發現,有許多的註釋是站在歸正神學的解釋方法上。也就是第六章不是指基督徒後來再背棄信仰。第十章不是指已經重生的人再把耶穌重釘十字架。這兩處的聖經都是指那些在教 會中間好像是已經得救的基督徒,其實是從來沒有真正得救的人。所以這兩處的儆戒話語都有特別奇妙的話語出現,就像這一節。

接下去,他說什麼呢?「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接下去說什麼呢?「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所以這一段不是指我們這些信主的人,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再離開上帝,因為我們不是那些退後以致於進入沉淪的人,乃是有信心堅守到最後靈魂得救的人。感謝上帝!求主幫助我們,給我作這樣的人,為信仰的價值受苦,因為知道有更美好的家鄉。所以雖然世界的家業被搶去,我們把至暫至輕的痛苦比起極重無比的榮耀的時候,我們感到自己受到苦就不足介意了。不但如此,我們為自己堅信的道理,我們整個投入在我們的生命中間,我們願意照著上帝的旨意行完祂為我們預備的,我們勇敢的心免得我們失去上帝給我們的賞賜,我們要等候祂的再來,因為他雖然遲延,好像遲延,祂要來必定要來。如果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信仰沒有看見他的應許完全成就的話,我也不害怕,為什麼呢?因為「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主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那些退的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阿們?

那麼,當希伯來書的作者把這些全部講完了以後,那他交待新舊約總原則清楚了,他就開始講我們是信徒,「信」是什麼?兩個禮拜以後我們開始講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我們大家站起來,我們一同以很嚴肅的心,敬畏上帝的心,我們來讀第三十五節,一直到三十九節:

「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 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 [ 義人,有古卷作我的義人 ];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現在把「你們」改成「我們」好不好?上帝說「我不喜歡他」改成「主就不喜歡我」好不好?把「你們」改成「我們」,再唸一次。

「所以我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我們必須忍耐,使我們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我若退後,主心裡就不喜歡我。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再把我們改成你自己的名字。崇榮,你名字叫什麼就改成你自己的名字。不要客氣,很嚴肅的自己對自己說,把真理讀到你心裡,把你整個生命投入真理,叫作信仰。阿們?

「所以崇榮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崇榮必須忍耐,使崇榮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只是崇榮必因信得生;崇榮若退後,主心裡就不喜歡崇榮。崇榮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阿們?我們一同開聲禱告,為自己這一生怎樣忍受苦難,行完上帝的旨意,勇敢領受應許,得著神的賞賜使我們為主的緣故,我們願意堅守我們的職分,我們不但因信稱義,我們要因信得生,我們要等候主的再來,我們要行完上帝心中為我們所定的一切,盼望那更美的家鄉 來臨。我們感謝上帝,我們大家開聲,為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事奉禱告,因為主不喜歡我們退後,我們也不是那些退後以致於沉淪的人,乃是有信心以致於靈魂最後得著完全救贖的這種神的應許成就在我們身上的聖徒,我們開聲為自己感謝上帝,為自己一同開聲禱告。

「主啊,感謝讚美你,因為你的恩你自己的愛,你今天再一次這樣激勵我們,用你的話光照我們,對我們說話,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願主你施恩賜福,與我們同在,你沒有撇下我們,沒有丟棄我們,你捆綁撒但的作為,叫我們在你眼前蒙恩,我們需要你,我們仰望,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求主施恩賜福。主啊,我們感謝你,我們讚美你,你的話安定在天,永不動 搖,你用你的話光照我們的心,引導我們,我們把一切榮耀歸給你。我們仰望你,願主你施恩賜福,感謝讚美,求主垂聽,這樣祈求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求的。阿們。」 ―― 唐崇榮《希伯來書查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