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第十一章
11:1-12:29
堅守所擁有的信心
11:1-40
解經∶古代人的信心見證
(11:1-3)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11:4-19)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蘋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因著信,連撒拉自己,雖然過了生育的歲數,還能懷孕,因他以為那應許他的是可信的。所以從一個彷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孫,如同天上的星那樣眾多,海邊的沙那樣無數。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佛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第十一章是一個編寫得極工整的文章。藉著第十章尾對哈巴穀書的引用,進入這信心的談論。作者的用意是要以舊約一些人物的信心見證來激勵在困難中的讀者,使他們堅持到底,不至跌倒。作者在這章中多次應用猶太人的“神聖歷史”(sacred
history),講述一些甚至沒有在舊約中被記錄的人物。這屬於解經部份,因為當中注重舊約人物的注解。
第一至三節∶作者在這引言中先談信心的性質。雖然並無意為信心下定義。
「實底」(hypostasis)。同樣的字在來1:3被譯為「本體」∶基督是上帝本體的真像。在來3:14被譯為「確實」∶將起初確實的信心...。這字眼通常用來形容一座建築物的地基;也含有本質的意義。「確據」意思是“一件事情的證據/憑據”。
「實底」和「確據」一起說明了這「所望」和「未見」是如何的可靠和確定。因此這信心不是空洞漂浮沒有根據的。接下來作者就以多個信心故事來說明這個可靠的信心。
信就 是所望之事的實底,
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明顯的,第一句中的兩個詞語是平行句子,一起用來表達作者對「信」的觀念;作者把信與「未來」牽連在一起談論。也以信心把現在與未來的盼望距離拉近了。斐羅也有相同言談(On
Dreams 1:68;Planting 20)。
「古人」也就是來11:4-38所說的舊約人物。這些人物被猶太人所重視。與來1:1的「列祖」有密切的關係。
作者先列出一個大家共認的「見證」;就是我們沒有見到這世界是怎樣形成,但是卻「因著信」(πιστει)這字在11章中出現了20次,有十八次是出現在每個信心事蹟的開頭。信徒共同擁有的「信心」是相信這世界是由「上帝的話」(創1:3;詩33:6,9)造成的。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信心事蹟。以美麗的修辭技巧寫出來。第一組有七個事蹟(第3-12節),接下來是一個中斷(第13-16節);第二組是另十一個信心事蹟(第17-31節)。後來,作者只簡略的記述其他的信心事蹟(第32-38節)。雖然,整章只有兩個直接的舊約引用,但是所有的信心事蹟資料和背景都是從舊約而來,作者也為這些舊約人物加上注解∶認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信心」的行為,這信心是關係“未來”的,也就是那未來的天家。
1.
「因著信」我們知道這世界是上帝所造(創1:1ff;詩33:6,9)。(11:3)
2.
「因著信」亞伯獻祭給神(創4:3-7),並且死後仍然說話作見證(創4:10)。
(11: 4)
3.
「因著信」以諾被提(創5:24)。(11:5)
4.
「因著信」挪亞造方舟(創6:13-7:1)。(11:7)
5.
「因著信」亞伯拉罕順服出行(創12:1-4)。(11:8)
6.
「因著信」亞伯拉罕為應許之地而航行(創23:4)。(11:9)
7.
「因著信」撒萊領受能力而懷孕(創18:12-15)。(11:11)
中斷∶以上的人都在信心裡而死了,但是卻成為了這世界的客旅,他們在信心
裡得了所應許的天家。(11:13-16)
8.
「因著信」亞伯拉罕把以撒獻祭(創22:10)。(11:17)
9.
「因著信」以撒祝福雅各和以掃(創27)。(11:20)
10. 「因著信」雅各為約瑟的孩子祝福(創47:31)。(11:21)
11. 「因著信」約瑟預言以色列人的出埃及(創50:24-25)。(11:22)
12. 「因著信」摩西被藏起來三個月(出2:2)。(11:23)
13. 「因著信」摩西拒絕成為法老女的孩子(出2:5-12)。(11:24)
14. 「因著信」摩西離開埃及(出2:15)。(11:27)。
15. 「因著信」摩西守逾越節(出12:21-28)。(11:28)
16. 「因著信」以色列人過紅海(出14:21-31)。(11:29)
17. 「因著信」耶利哥城的城倒下來(書6:1-12)。(11:30)
18. 「因著信」喇合接納探子(書6:22-25)。(11:31)
第四至七節∶作者是按次序先介紹亞伯拉罕之前的人物。
第一個信心事蹟是關於亞伯及該隱的事情(參創4:3-7)。作者在此所給的答案是亞伯憑著信心獻祭比該隱的美好。約翰一書3:12曾指該隱殺亞伯是因為該隱屬於魔鬼而不能容納亞伯的善行以致行了惡的行為。猶大書11有略略的提起該隱是屬於惡的。斐羅與約瑟夫,以及巴勒斯旦的他耳目(Palestainian
Targum)皆有記錄亞伯與該隱的事蹟,說亞伯的獻祭受神的悅納。
「稱義」作者把稱義與信心連串在一起(來10:38)。亞伯的稱義也多次被提起(太23:35;約一3:12)。(注一)
「仍舊說話」是指創4:10所說(另參啟6:9)。這裡指亞伯的見證可以向後代的人說話(來12:24)。
第二個信心事蹟是關於以諾的。資料可在創5:21-24找到。雖然在當時有許多關於以諾的書,尤其是以諾一、二書。但是,作者的談話並沒有超過舊約聖經所提供的資料。
亞伯拉罕在猶太人中的地位導致作者為他提出四個信心事蹟(參徒7:2-8;羅4:3;加3:6;雅2:23)。亞伯拉罕的信是「將來...不知」的信。驚奇地,亞伯拉罕到了「應許的迦南地」作者卻說他在那裡「作客」。就如他在第三及第四章所辯論說雖然以色列人進入了迦南地,但是還是沒有真正得到安息。作者在此含有雙重的意思,那「有根基的城」(天堂或「更美的家鄉」來11:16)才是「將來...不知」「應許」的產業。原來亞伯拉罕的盼望不只是為了迦南地吧了。
「因著信」通常都被認為是亞伯拉罕的信。撒拉的信也“歸在”亞伯拉罕的信上。因此,「因他」是指亞伯拉罕,不是「因她」。雖然亞伯拉罕沒有見到他的子孫無數,但是他的信心足夠讓他知道這樣的事是「可信的」。
「這些人」是指亞伯拉罕(連撒萊)、以撒、雅各。他們都是客旅和寄居的(創23:4;26:12;47:9)。
「家鄉」也就是指吾珥。「天上更美的家鄉」也就是上帝為他們「所預備的城」。獻以撒的事記錄在創22。新約曾為這事作解釋(雅2:21-24)。這裡作者要說明,亞伯拉罕因著信,也就是信神的應許會成真,就算把他獨生兒子獻上,他仍然相信上帝的應許會使他子孫無數,即使另有條件指定說「從以撒生的才算為子孫」。「叫人死裡復活」學者常按創22:5來解釋這句話,說明亞伯拉罕確有此信心。
(注∶11:20-35的經文我們只簡略的注釋)
(11:20-35)以撒因著信,就指著將來的事給雅各、以掃祝福。
雅各因著信,臨死的時候,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拜神。
約瑟因著信,臨終的時候,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
摩西生下來,他的父母見他是個俊美的孩子,就因著信,把他藏了三個月,並不怕王命。
摩西因著信,長大了就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淩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
他因著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
他因著信,就守(或作∶立)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
他們因著信,過紅海如行乾地;埃及人試著要過去,就被吞滅了。
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
妓女喇合因著信,曾和和平平的接待探子,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
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彀了。
他們因著信,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又有人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原文是贖),為要得著更美的復活。
----------------
注一∶要知道舊約所說的「稱義」並不與新所說的一樣。舊約所指的稱義是含有在神面前作為聖潔的人(因堅守律法的生活),而新約所指的稱義是在神面前因著基督的血而算為無罪。
11:20「以撒因著信...給雅各、以掃祝福」見創27:26-40。
11:21「雅各因著信...給約瑟的兩個兒子各自祝福,扶著杖頭敬拜神」見創47:29-31。「扶著杖頭敬拜神」這引用出自創47:31LXX。
11:22「約瑟因著信...提到以色列族將來要出埃及,並為自己的骸骨留下遺命」見創50:24-26。
11:23-29「摩西生下來...就因著...」摩西的事蹟見出1:16-22;2:2;6:20。
作者說摩西他看為基督受的淩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這是作者深信舊約所記的事與基督有密切關係,深信摩西如基督一樣輕看財物享受並願意受苦是為是為了神子民的救贖計畫,因此摩西也可以說是為基督受苦。
由此可見當時的基督徒常以基督的角度來解釋舊約經文,新約也稱這解經法為「基督中心」式解經法。
11:30「以色列人因著信,圍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了」。見約書亞記6章。
11:31「妓女喇合因著信...就不與那些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見書2:8-11;6:22-25。
11:32-35「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彀了...」。
接下來作者簡略的列下其他的舊約人物。信心的事蹟還有許多∶基甸(士7),巴拉(士4),參孫(士11),耶弗他(士11),大衛,撒母耳,眾先知(撒上),再講下去,時間就不夠了。
還有婦人得兒子復活(王上17:17-24),忍受逼迫的(王上22:26-27;耶20:2;瑪加比二書6-7),石頭打死(代下24:21),被鋸鋸死(以賽亞升天記5),被刀殺(耶26:20-23),披獸皮各處奔跑(王上19:13 LXX;瑪加比一書2:29)。對於這些人,他們都是「因著信」作了美好的見證,雖然在世上並未得著所應許的。
(11:36-40)又有人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鏈,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11∶36-40「又有人」“另外有人”之意。在作者腦海中另外有人不是屬於第三十五節之前所提起的。接下來是一系列的事蹟。都是一般性的人物。藉此提醒讀者可能會受到同樣的逼迫。在瑪喀比時代許多猶太人曾為宗教的緣故而被逼受(瑪喀比一書1:3「石頭打死」相信是指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祭司為了堅守神的誡命而被石頭打死(代下24:20-22)「鋸死」猶太文件以賽亞升天記5:1及耶柔米所著以賽亞書注釋57:2,說以賽亞先知在瑪拿謝王朝被木鋸鋸開兩半。
「刀殺」相信是指約雅敬王殺耶利米不遂,反倒把耶利米的同伴先知烏利亞用刀殺了(耶26:20)。先知以利亞也說以色列人把許多神的先知用刀殺了(王上19:10)。
「披山羊皮」羅馬革利免在革利免一書內勸哥林多的受書人要學像那些披綿羊皮及山羊皮的人如以利亞、以利沙、以西結。以利亞是穿皮毛衣(王下1:8)。以賽亞升天記2:10說以賽亞及跟隨他的人退入山中躲避時都穿獸皮衣服。
在瑪喀比時代,許多虔誠的猶太人都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漂流無定」(瑪喀比一書
2:29-38)。一班激進的猶太人遊擊隊也是這樣過生活(Josephus, Wars 1:3-4)。為了逃避世俗的染化,虔誠的愛色尼人(Essennes)寧願住在死海曠野。
「本是世界不配的」說明邪惡世俗的世界不配合他們這些聖潔的人。
「應許」也就是亞伯那罕所盼望的那個(創15;參來11:13,14,16)。
作者列下那麽多的信心故事,不外是要向讀者持守他們在基督裡的信心。
── 文牧《希伯來書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