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羅西書之基督
一、引言
在歌羅西書中,對基督有很清楚的描繪。當中很多提及祂的身份、本質及工作等。當研究基督論的時候,根本不能不討論基督的工作。
因此在這篇文章裏,筆者把討論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討論到基督的身份,而第二部份討論到祂的工作。並筆者會以釋經的進路來理解基督在歌羅西書中的面貌。
二、基督的身份、本質
1.基督(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西一15上)
在這一節裏,保羅交代「愛子」(即耶穌基督)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形象」。avora,tou(LN24.4) 這個字的意思是「看不見的」。在十六節裏說到受造之物時,提到神所創造的包括了看不見的事,是指那些靈界的被造物。而聖經中說神是個靈,是人所看不見的,這與聖經新、舊約中的觀念是一致,
人是看不見神的。這跟約翰福音裏所說的一樣「從來沒有人看見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一14)。而另外保羅在其他書卷亦有類似的描述,「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林後
四4);除這些外,希伯來書亦有同樣的記載「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
...」(來 一3)。
然而,這些經裏都一再指出愛子,就是那個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卻是人看不見之神的「像」。究竟甚麼是神的「像」呢?
eivkw.n這個字包有著多個解釋如「像」(image
LN6.96)、相似(likeness
LN58.35)或代表(representation
LN58.61)等,在多個譯本中,都把eivkw.n這字翻譯為「形象」、「肖象」,譯本如下所列:
新和合本 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
現代中文 基督是那看不見的上帝的形像,
呂振中 他是人不能見的上帝之像,
當代聖經 論到基督,祂是那位肉眼不能看見的上帝的真像;
思高譯本 他是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
哲學大師柏拉圖用這字都有類似用法,指到「宇宙」是神可見的「形象」,又或「太陽」是那「理形」的「形象」。
而在古希臘猶太教裏認為,神的「形象」就是指著神的「智慧」,而這「智慧」就是那能打破那看不見的世界與神和受造物之間的鴻溝的。而這「智慧」又通常與「道」相等的。但這裏所指的「智慧」並不能簡單的指向新約裏所說的「中間人」-神藉著「道」創造世界;而是把神的「智慧」人格化了,變為不能看的神之自我顯示的一面。
以上從筆者引用Dunn的論點裏看到,Dunn企圖以這「形象」就是「智慧」來解釋這句經文基督是神的象之意義,是在於其啟示性多於其實體。基督被理解為那先存於創造的「智慧」,藉著祂創造了世界。這種論點可以避開了具體的解釋甚麼是神的「形象」,這情況像創世記裏神按祂的「形象」造人一樣,從來沒有人知道何為「神的形象」,一般的解釋亦只是「知」、「情」、「意」。若是這樣,筆者始終說不清楚神的「形象」是指甚麼。但至於基督,筆者可以說出祂就是-人可以通過祂而知道、認識那「看不見的神」。因祂是能被看見的,又可以觸摸到的神人混合體(約廿27)。而人本是神的形象及其榮耀(賽四三7),基督卻是最後亞當(羅六14-19),是有形有體的結合了神的形象及反映神的榮耀;
所以,筆者傾向把基督於這經文中實體化,基督是那不能看見的神之自我啟示榮耀一面,那「形象」包括著由外到內-「外在的」至「內在的」一切特質與本質。
2.愛子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西一15下)
prwto,tokoj這個可有三個解釋:首生的(firstborn
LN10.43)、先存的(existing
before LN13.79)及超然的/上面的(superior LN87.47)。有譯本把此字翻為:
新和合本 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
現代中文 是超越萬有的長子。
呂振中 是首先者超越一切被創造者;
當代聖經 在創造宇宙萬物之先,祂已經存在了。
思高譯本 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
其實,prwto,tokoj的三個意思都包含在這些翻譯中,都帶有一點先存的概念。這裏以「首生」作為解釋子是「生」的,是要強調祂是生的,不是被造的;是在一切被造物之先已存在的,這都是強調基督之先存性。如俄利根(Origen)之明言「子在永恆中為父所生」,
是想強調子不是被造的,是被父所生的;而且子是永恆的,是在一切受造之物之先已存在的。但亦有論點解釋「首生的」只是強調其繼承者與統治者的角色。因為以色列也神的兒子,神的長子(出四22),在以色列之先,已有其他的國家存在,所以是要突出繼承者與統治者的角色。另外,詩篇亦有類似的描述:「我也要立他為長子,為世上最高的君王」(詩八十九27),而希伯來書一16亦指基督是神的長子。所以這論點解釋基督作為「首生的」就是要繼承及統治所有。
以上的論點雖然解釋了「首生的」背後意義,但這樣把基督與以色列作對比似乎有把基督的地位比了下來之嫌。因基督就是先存於一切的(在跟著的十五節後半部便清楚說明這一點),而以色列是上帝所特別揀選的。若以以色列為長子之先已有其他國家存在而類比基督是「首生的」,似乎有忽略了祂的「先存性」之傾向,只強調其繼承及統治權,筆者認為有一定的危險。因此筆者不讚同把「首生的」單一的看為繼承及統治這方面的意思,但這種解釋可以包含在其中。而始終我們都需要強調基督的先存性:祂是生於一切之先,超越一切受造物之,因為祂就是主。
在十七節的前半部「祂在萬有之先」,是對十五節的重申指出、並強調基督就是在一切之前已存在的。對基督而,沒有一刻是祂不在的,祂在一切存在以先已存在。這節跟約翰福音裏耶穌所說的相似,耶穌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八58)。只不過在十七節裏是更加全面的講到耶穌基督並非單是比猶太的祖先更早便存在,而是在一切受造物創造之前,祂已存在,更加強調其先存性,也突出祂是神的身份。
3.基督是教會之首(西一18)
kefalh. 意思就是「頭」,是教會的頭。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是被基督領導的。但有學者指出在八十年代裏,對kefalh.這個字有很多討論。福音派的女權運動者把kefalh.傳釋為「來源」、「根源」。
筆者理解這是為要解釋「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若基督不是教會的「頭」,只是根源,而丈夫亦因而不是妻子的「頭」了。那麼妻子便不用受丈夫的管轄(有人甚至勞役妻子)。這一點在女權運動者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樣便有很大的支持要男女更加平等。但這種解釋卻把基督的領導地位拆毀了,也否定了祂對教會的主權。保羅在這裏告訴哥羅西的信徒基督與教會的關係,就好像頭與身體的關係。
頭是發號司令的地方,是指揮身體的中心。沒有了頭只得身體是沒有用的。
所以基督必須是教會的頭。另外,更有學者提出身體就是整個宇宙,宇宙需要「道」(lo,goj)所導引(direction and
guidance),所以基督就是整個宇宙的頭。
這一點似乎把「身體」無限擴大至宇宙,並不是指教會。但無論如何,基督是教會的主、教會之首,有著權柄,這是無可置疑的。
4.基督是元始、是首先復生的(西一18上)
在這裏avrch,是「開始」、「第一」、「統治者」等等的意思,,但在這裏保羅是意指基督就是那第一個,是首先(prwto,tokoj)從死裏復活的第一位。
當想起第一或開始時,便令人想起啟示錄裏耶穌基督說祂是初、祂是終,這是基督的神性之宣告。但在這一節經文中,卻是指到祂在復活這事上是第一,是從祂開始。正如保羅在羅馬書說祂是第二個亞當,恩典由祂臨到眾人;並祂是末後的亞當,是出於天的(林前十五47-49), 而在祂裏面的亦是一個重新的創造(林後五18-19)。因這樣,這avrch,與啟示錄裏耶穌的宣告是有所不同的。
由於祂是首先的從死裏復活,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林前十五20),亦為將來的人帶來復活的保證(林前十五23), 這亦是關乎祂的工作。當討論基督時必定觸及祂的工作,
但這會稍後的篇幅裏作討論。
5.基督在凡事居首(西一18下)
因著基督是首個從死裏復生的,以至於(i[na clause)成為在所有中(evn
pa/sin)一個最高的等次(prwteu,w)。而這個「所有」包括著從死中是首先的、在所有創造中是首生的及在一切之先,亦是教會之首。
在後來的經文中,提到基督是「各樣執政掌權者的元首」(祂是一切統治者及有能者之首[筆者自譯](二10)),這一節是對一16的重申,即使是有任何勢力,祂都是在首位的。
總括祂就是在任何事上都是為首的。
6.基督之神性-一切的豐盛都在祂裏(西一19)
「一切的豐盛」(pa/n to. plh,rwma)這組字學者們有不同意見。有認為結合林後五19及八9的意思,認為這「豐盛」是指神之愛的本質。
另有學者以舊約裏的描述來了解「豐盛」的意思。一.
海和其中所充滿(如詩九六11),地和其中所有的(如廿四1),世界和其中所充滿的(如詩五十12)。二. 神自己本身或其榮耀充滿宇宙(耶廿三24),祂的榮耀充滿全地(詩七二19)。三. 喜歡(euvdoke,w)在舊約中有特別意義指到神揀選(如詩四四3、一四七11、一四九4)與祂的住處(如詩一三一13)。這種解釋指著基督就是神的住處及其本質、屬性的所在,如神的靈、道、智慧並榮耀。
在神的屬性這一點,亦有學者持相同意見,指到這「豐盛」是肯定基督之神性的。但又有見解「豐盛」並不是指神的本質,而是指救贖能力。
在以上眾多的解釋裏,筆者結合歌羅西書二9所寫:「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基督裏面。」而認為,「豐盛」應是指著神的本質如愛’、智慧、榮耀、救贖等等,總之一切有關神的本質、屬性,都在基督裏可以找到。而基督的神性,亦在這「豐盛」中得到肯定。
7.基督是被宣講的對象(西一28)
保羅說他要傳揚(katagge,llomen)基督。而katagge,llw的意思就是「宣講」、「宣告」。這個字於新約分別出現在保羅的書信及使徒行傳中。有11次在使徒行傳(徒3:24、4:2、13:5、13:38、15:36、16:17、16:21、17:3、17:13、17:23、26:23 ),而另外有7次出現在保羅的手筆(包括西一28)。 在保羅的書信裏,用這字的時候大都是提及有關基督的事。如腓1:17傳基督、腓1:18基督被全開,又如林前2:1保羅傳神的奧秘、林前9:14傳福音等等,都是指著基督而講的;還有羅1:8的羅馬信徒之信德傳遍了天下。這字似乎已被定為有關基督的宣講。
就如以上的論點,保羅特別要傳揚基督,宣講基督從死裏復活、基督的先存、基督的神性等等;正如保羅在林前所說「不知道別的,只知道基督」。基督就是他要宣講的對象。
8.基督是信徒所事奉的對象(西三18-四1)
在這段經文裏,保羅教導信徒作妻子的、作丈夫的、作兒女的、作父母的、作僕人的、作主人的,都要在耶穌基督裏彼此有好的關係。妻子順服丈夫、丈夫愛妻子,兒女聽從父母、父母不激怒兒女,作僕人的聽從主人,這種信徒在世上的關係,所面對的人和事,所做在人身上的一切,便好像做在基督的身上一樣。信徒就是以這種方式事奉主。
三、基督的工作
1.萬有靠祂造、藉祂造、為祂造(西一16)
所有事物都是在祂裏面(evn
auvtw/|)造的/|,evn
auvtw/|是簡接受格(dative),而這簡接受格可以表達是位置/處所(dative of sphere),亦可表達中間人(dative
of agency)。在這兩個解釋上,不同學者都各有支持。有學者認為evn
auvtw/|應解作簡接受格表達中間人的意思,因為一.
猶太人的宗教思想「智慧」是以中間人為方向的。
二. 在這一節的尾部份之diV
auvtou/都是中間人的解釋。而三
. 在林前八6(diV
ou-)及約1壹3(diV auvtou/)都指到萬有是藉著基督而造成的。
但在第二點裏,有學者認為既然在同一節中已有diV
auvtou/的描述,若evn
auvtw/|仍然是解為中間人的表示,豈不是重複的表達。另外,「在祂裏面」或「在基督裏」亦是保羅常用的語句,指到一些事無論是創造或是救贖都在祂裏面。還,有,當表達dative of agency的時候,是可以不用evn介詞(preposition)的。
在以上的論點裏,兩方面都各有理據。但筆者認為,既然保羅在同一句中已表達出萬物是藉(diV
auvtou/)愛子而造的,那麼evn
au,tw|/ 若表達簡接受格之位置(dative
of sphere)便可以使這句子所表達的意思更為豐富。因此,筆者選擇dative
of sphere作為evn au,tw|/ 所表達的意思。而dative
of sphere便顯示出神一切的創造都是在基督裏面而成,是不能與基督分割的。
所以一切創造都跟祂有關的。
在這一節中,保羅用了「在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這四個字描述了一切的創造,「地上的」與「能看見的」成為一對,包括物質世界的所有,而「在天上的」與「不能看見的」又成為一對,指著屬靈界的事物。因此,意味著總括的一切,一切也是藉著祂而造成,沒有祂便沒有這一切。所以祂就是一切的中心。而跟著再列出的,「有位的」(坐王位的)、「主治的」、「執政的」、「掌權的」,這可能是當時異端所傳靈界的事物與耶穌基督作比較,因此保羅說明即使是這些靈界的最高階級,也是要藉基督而出,
天使、靈體並不是至高者,唯有基督才是。所以總括耶穌基督就是一切創造的中心,是創造的靈魂。
2.萬有也是靠而立(西一17)
suni,sthmi這個字在此處最貼切的解釋是「維持一起」(LN63.6)。這字在經文內是完成式(Perfect
tense)。表示其動作已完成,但其效果仍然存在。而evn
auvtw/|是dative of agency,表示基督是那中間人,祂一直都是托住萬有的。就如希伯來書所言:「常用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來一3)。
3.基督從死裏復活(西一18)
神的兒子之降世,是為要成就救恩。若這是祂的目的,那麼祂走向十字架的道路是必然的(在使徒行傳十七章三裏,保羅、西拉都「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而祂的降世便是為著死亡,這是祂要做的事。但這死亡並不是祂工作的終結,這只是一個步驟。祂死亡後,祂要作的便是勝過死。隨著祂的勝利,祂把復活的盼望帶給世界(西一12)。而藉著祂從死裏復活,祂也帶來了新的創造。
除此之外,人藉著與祂同死,得以脫離「世上的小學」(tw/n
stoicei,wn tou/ ko,smou)(西二20-21)。 而這「世上的小學」就是指著那世界的制度、定律,是為人所定的,而這解釋亦與二章廿三節裏所說的「規條」一致。即是說我們受制於那些人為的規條、制度,但現在卻因基督的原故而被釋放;亦即基督祂的死、祂的勝利,使人可以脫離這些枷鎖。
4.基督叫萬有都與神和好(西一20)
「與神和好」似乎在這基督的詩中要帶出的最後信息,亦是歌羅西書一個重要的信息。avpokatalla,ssw這個字就是「復和」的意思,是由一個破裂的關係轉為友好的關係。avpokatalla,ssw這個字只出現在以弗所書及歌羅西書,這個字似乎是保羅自創的,與katalla,ssw的意思是相同。有解釋指到avpokatalla,ssw的主體(subject)可以是神或是基督,而katalla,ssw的主體就只是神自已。
但無論如何,這種復和的關係是出於神的主動,並不是人可以主動與神和好,因人所犯的罪(惡行)使人與神隔絕、敵對(西一21),但現在卻藉著基督在十字架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以致神主動的與萬物和好。但甚麼是「萬物」呢?
從這節經文看,「萬有」(ta.
pa,nta)應是包括著「地上的」與「天上的」。「地上的」應是指著人而言,而「天上的」是指天使而言。
有學者以人本中心指「萬有」是指著人而論的,因羅馬書中一章廿三節人把不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
…,所以和好應是指著人。另有學者指「萬有」是宇宙的力量而不是人。神透過基督從新宇宙的和平。又有學者指出根本這信息就是要突顯基督的中保角式,其他根本不重要。還有認為,「萬有」是天地都回復到神所創造及所定的秩序上。
以上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但筆者認為,「地上的」是世界、物質的,當中可以包括著人,而「天上的」是指屬靈界的事物如天使等。因之前所說的所有一切都是藉基督而創造,那麼現在一切也在祂的工作下而與神和好,這是十分合理的。但我們在解經上所面對的問題是-那些敵對的屬靈勢力怎麼樣而已。但有指對於這種勢力,神的復和是強制性的加諸其上。而從另一層面來看,就是那勢力不能對在基督裏的人有任何傷害。
然而,神與萬物的復和並不代表著普救。始終人得救是因著信而在基督裏與神和好(羅五1),並不是自然而然便在祂裏面的,是因著信才在祂裏面的,以至人可以與神和好。
5.基督使人與神復和(西一22)
人能與神復和,是藉著基督肉身之死亡。所以基督之死是必須的(上文3.2之討論)。第22節交代出人之所以被引到神的面前,是因為已與神復和,是靠耶穌基督的身體死亡所帶出的結果。如之前所言,avpokatalla,ssw這個字就是「復和」的意思,是由一個破裂的關係轉為友好的關係。即是神看基督的份上,把在祂裏面原來是罪人的人稱為義人。這是由一個敵對的狀態轉變為友好(和好)的狀態,就如廿一節「從前你們與神隔絕,因著邪惡行為,心意與神敵對」,但現在卻是藉著基督的肉體死亡,而把敵對的狀態扭轉。有人疑惑avpokath,llaxen這字是過去不定時式(aorist),卻指著基督之死,若以時間思想,是否意味著歌羅西信徒在與神和好這事上是發生在基督之死時;即是在他們還沒有信主或尚未出生以前。
但筆者卻認為,過去不定時式根本只是描述事件的發生,並沒有交代發生的時間。當然,因沒有交代時間,我們是可以有未出生已與神和好這種推論。但當我們以保羅「因信稱義」(羅五1-11)的教導來思想時,人是因信才被稱義,才能藉著基督的血及死,得稱為義及與神和好的;因此是不會有以上的疑惑的。所以,歌羅西人是在信主之時才與神和好的。
總括而言,基督其中之一的工作就是要使人與神和好。神藉著基督之死把信徒引到自己面前。
四、總結
基督在歌羅西書中,特別被強調祂是首先這觀念。祂在任何事上都是居首位的。是神的長子,是在一切被造物之先已存在,是教會之首,是一切執政掌權之首;總而言之,祂就是一切之首,而且神的一切特質亦在祂裏面,因此祂的神性更被肯定。還有的就是祂的工作,一切創造都是在祂、藉祂、為祂的,祂就是一切創造的中心,而且萬有得以維持是因祂用大能托著。除此之外,祂降世受死就是要使萬有、人能夠與神和好。所以,祂是神與人之間的中間人,也是全宇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