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書第四章
第 4 章
嗣子就是繼承者,何解會與奴僕無異?是人抄聖經抄錯了嗎?
4:1-2 按照當時的習俗,嗣子(承受產業的兒子)在未成年的二十五歲之前,仍須受管於管家和師傅(大多都是被擄的希臘學者,即奴隸)手下,故說與奴僕毫無分別。
世俗小學,這個名稱好不陌生,與我們的信仰有何關係?
4:3-7 世俗小學是指當時猶太教或外邦宗教初級階段的宗教理論,也就是入門的道理。保羅以奴僕來說明在基督來為我們的罪受死以前,眾人都被律法所轄制,以為律法可以使他們得救,不斷努力守律法,又不住失敗。從前我們是奴僕,如今可成為神的兒女,完全屬於祂,跟祂建立密切的關係。因為有基督,我們也再不用懼怕神了,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祂的面前,知道祂會接納我們成為祂家裡的一員。
時候滿足,神就會來,我想等那時候,但又等得很不平安……
4:4 “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耶穌來到這世上為我們的罪而死。猶太人一直盼望彌賽亞的降臨,盼了好幾百年,但是神的時間卻是最完美的。有時我們會懷疑為甚麼神不應允我們的祈禱,但是我們絕不可以懷疑祂或放棄等候。在最適當的時候,祂便會回覆我們。你是不是正等待著神的時間呢?信靠祂的判斷,並且相信祂是以對你的最大的好處為念的。
耶穌也只不過是一個人,祂有甚麼了不起?
4:4-5 耶穌基督是由女人所生,祂是一個人;祂生為猶太人,受到神的律法制約,並且完全遵守了。雖然耶穌完全是一個人,卻沒有罪,因此他是無瑕無疵的祭牲,祂死是為了所有被罪綑綁的人,使我們獲得釋放,並成為神的兒女。
我喜歡稱神為阿爸父,你問我曉得這字義多少,這……
4:5-7 根據羅馬法律,養子擁有和親子一樣的父業繼承權,即使他以前是一個奴隸,他也不是次等的兒子,在身分和繼承權上與親子平等。“阿爸”是亞蘭文中對父親的稱呼,基督祈禱時也稱天父為“阿爸”(參可14:36)。作為神所接納的兒女,也就是祂的後嗣,我們跟基督一樣同享天父的基業,也同享基督的痛苦與榮耀(參羅8:15-17)。
在患難和困苦中的人,其實也真可憐;論到盡心幫助嘛,我……
4:13-14 當保羅初訪加拉太的時候,他正忍受著疾病的折磨。這個世界對人們的痛苦與不幸常常都是漠不關心的。保羅稱讚加拉太人沒有輕看他,即使他的景況成為他們的試煉。他們的這種關懷就好像耶穌要求我們所做的,去關懷無家可歸的、飢餓的、有病的或坐牢的人,就如他們是耶穌本人一樣(參太25:34-40)。你是拒絕那些在患難或困苦中的人,還是願意把他們看作耶穌本人一樣地照顧他們呢?
從前我信,信得很起勁,是啊,現在嘛……
4:15 你是否經已失去了喜樂?保羅感到加拉太的信徒已經因律法主義而失去了得救的喜樂。律法主義會奪去喜樂,因為(1)它使人有罪咎感,而不覺得被愛;(2)它使人惱恨自己,而不是謙卑;(3)它強調表現,而忽視關係;(4)它指出了我們所做不到的地方,卻忽略了基督已經為我們所成就的。你若感到罪咎、或是覺得自身不足,就要查一下你所注視的。你是依靠信賴耶穌而活,還是按著別人的要求和期望而活呢?
三種偏離基督教的派別
明明知道人的批評,要用心虛心聽,只是聽罷就滿心不是味兒……
4:16 保羅不太受歡迎,因為他責備加拉太人離開對基督起初的信。人性不會有多大的轉變,受別人責備時我們也會憤怒填胸。但對給你意見的人,不要一概拒人千里,他們的話裡或許有真理。謙卑地接受別人的意見,細心思考,當發現自己的態度或行為需要改變時,切記要一步一步地去做。
世上哪有熱心待人,卻又想害人的人,保羅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4:17 “那些人”是指自認為宗教權威,精於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假教師。他們利用信徒希望做得好的心理,贏得不少的追隨者。但是,保羅指出他們的錯誤及自私的動機。假教師通常是道貌岸然也很具說服力,因此我們應當籍著聖經來檢驗人的言論和行為。
作工猶如生產之苦──為了栽培別人,要搞成這樣,我可真怕怕,你的想法是……
4:19 保羅帶領了不少人歸主,又扶助栽培他們,使他們在靈命方面不斷長進至成熟。或許這是他成功地成為屬靈父親的原因之一;他對屬靈兒女有著深切的關懷,他把自己為信徒的靈命成長所受的痛苦比作生產之苦。我們也應該像保羅那樣深切關懷自己的屬靈兒女。當你帶領一個人信主後,記住,要支持他,扶助他成長。
受與不受律法限制也可以選擇?我不會是夏甲吧……
4:21-31 我們都是因著相信基督而得救,並非靠著行為。保羅將那些受律法轄制的人(以受轄制的奴婢夏甲為代表)跟那些不受律法轄制的人(以作主人的撒拉為代表)作了一個對比。夏甲嘲笑撒拉(參創16:4),就好像猶太教士逼迫外邦信徒一樣,堅持他們必須遵守律法才能得救。最後撒拉獲勝,因為神按著應許,賜給她一個兒子;同樣,那些以信來敬拜基督的人,最終也一定會獲勝。
保羅用作辯論的方法你可知道?就是……
4:24 保羅解說在撒拉和夏甲身上所發生的,正好比神跟人的關係。他所用的是當時人們和他的對手慣用的辯論方法,正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