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篇 教會必須和工人有健康的關係(一) ──服事主的人該有的生活與心境
讀經:
哥林多後書七章二至十節上半
7:2「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我們未曾敗壞誰,我們未曾佔誰的便宜。」
7:3「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
同生同死。」
7:4「我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我已經是滿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
難中是滿溢著快樂。」
7:5「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
內有懼怕。」
7:6「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
7:7「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
、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
7:8「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
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7:9「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悔改)來,就不
至於在任何事上,因我們受虧損了。」
7:10上半「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悔改)來,以致得
救。」
現在我們要進入與神同工的第二大段 ── 教會必須和工人有正常的關係。
前面我們說過,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使教會絕對的與世界有分別。現在第二步,就要說到教會必須和工人有正常的關係;也就是說,同工自己要正常,同工對於教會的關係也要正常,教會對於主僕人們的關係也需要正常 ── 教會願意接受主僕人的教訓,要成為主僕人的喜樂,要成為主僕人所誇口的,要叫主的僕人們放心。
保羅與神同工來服事教會,不僅幫助教會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也幫助教會和工人有正常的關係。從教會的歷史來看,教會無法得建造的原因,大部分的小難處都是出於姊妹,而大難處則都是出於教會與工人之間沒有一個正常的關係。
所以一面來說,作同工的要很小心,要常常提醒自己 ── 將來破壞教會或叫教會受虧損的很可能就是我,所以我要作一個純潔自己的人,好叫教會因我得益處、被建造。
一個好的工人,一個好的主的僕人,他一定要學習如何讓工人和教會有一個非常正常的關係。而這個正常的關係,乃是以「教會的建造」作為基本的看見。他一有這個看見,看見教會需要建造,他身上自然就會產生一種事奉神的生活,藉著這樣的生活,就能幫助同工和教會進入一個正常的關係裡。
另一面來說,教會和工人也要有正常的關係。這些年我學習服事主,我裡面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教會和工人若是配合得好,教會就蒙福;教會和工人若是配合得不好,教會就受虧損。教會得建造的關鍵,在於是否和工人、同工、主的僕人之間有一個正常的關係。當教會和主僕人之間的關係對了,教會就能被建造;當教會和主僕人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教會就必定受虧損。
我這裡提到的「主的僕人」,是指滿有生命度量、能供應眾教會需要的年長弟兄們。你們在座的青年同工還太年輕,還在學習階段,不要自稱是主的僕人,要存心謙卑、扎實的學習,才是正確的態度。如果自我陶醉,孤芳自賞,這對教會和你自己都沒有任何益處。
一個主僕人的懇求
七章二節說:「你們要心地寬大收納我們;我們未曾虧負誰,我們未曾敗壞誰,我們未曾佔誰的便宜。」在這裡保羅竟然對哥林多教會要求「要收納我們」,這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似乎哥林多教會忙於關心拜偶像,關心蒙頭,關心說方言,關心守童身,關心擘餅,關心遞杯,關心自己是屬誰的,關心別人是屬誰的,到一個地步,在他們的心裡,已經沒有保羅這位主的僕人。
保羅竟然還能卑微的請求哥林多人,求他們收納,給他一個地方(Make room for us)。你簡直不能相信,一個使徒竟需要這樣的來求自己親手所建立的教會收納自己,給自己一點地方,真叫人覺得悲哀、心痛。
在「因我們未曾虧負誰,我們未曾敗壞誰,我們未曾佔誰的便宜」這裡,連續用了三次「我們」,就是加強語氣,說出哥林多教會真是虧負主的僕人們。
一個服事主之人的生活
保羅的感覺真是淒涼,好像他再三提醒哥林多人的良心說:「根據公義,你們沒有理由拒絕我們。是我們虧負你們嗎?是我們敗壞你們嗎?是我們佔你們的便宜嗎?完全沒有。」說完這話後,他又怕他們受傷,所以又安慰他們說,「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和你們同生同死。」保羅用心良苦的來培育哥林多教會,一面歎息哥林多教會無知,一面又怕他們受傷。唉,主僕人的心境,不是我們一時能領會得透的。
到第四節保羅突然口氣轉變了,語調也轉變了,他說:「我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因你們多多誇口,我已經滿得喜樂,我們在一切患難中洋溢著喜樂。」他的裡面不僅拔高了,也大大得釋放了。接著就說出他語氣改變的原因,他說:「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5~7)這裡說出他從神得了安慰;並且藉著神僕人提多所得的喜樂與安慰,也叫教會同得喜樂、安慰、和建造。
果子顯明主僕人如何
保羅如何來幫助教會?一開始他說,我是一個為著教會擺上一切的人,並且說了一句非常嚴肅的話,「我們未曾虧負誰,我們未曾敗壞誰,我們未曾佔誰的便宜」(林後七2)。這裡表明了他是怎樣一位主的僕人,他是怎樣一位事奉神的人。而他的見證就顯在以下這三方面:第一,沒有虧負人;第二,沒有敗壞人;第三,沒有佔人的便宜。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是服事人的;末了,我們卻虧欠人,敗壞人,還佔人的便宜。比方說,從前教會中有一班睜眼說瞎話,滿口是道理,卻沒有實際的「空中派」人物。他們有個特點,誰碰見他們,他們就虧負誰;誰碰見他們,他們就敗壞誰;誰碰見他們,他們就佔誰的便宜。這班人一點良心也沒有,他們自稱有異象,自稱看見教會,自稱是教會中的得勝者。然而,人碰見他們後,卻被他們虧負、被他們敗壞、被他們佔便宜。
今天也有許多人宣告,「我們是主的僕人,我們是主的工人」。我們不要被這些口號所迷惑,我們要冷靜的試驗,到底他有沒有虧負人,有沒有敗壞人,有沒有佔人的便宜。那些「空中派」的人,並不是為著教會;他們無論到那裡,總是為著所謂的個人「職事」 ── 這就叫作虧負教會,敗壞教會,佔教會的便宜,利用教會作為他們的工場 ── 末了,他們所接觸的人都會被他們敗壞。
主耶穌說,「憑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七16~20),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所以你一看見他們的果子,你就會認識他們是誰。你千萬不要被他們的「口才」所迷惑,也不要被他們「愛主」的口號嚇唬住。你要問他們,到底果子在那裡,是叫人被興起來呢,還是叫人消沉、軟弱?
「無己」的事奉神
你們在座有許多弟兄姊妹,將來都可能全時間服事主,這時你要有一個心志,「我不能虧負人,我不能敗壞人,我也不能佔人的便宜。」這三個「不能」,就會叫你「無己」。只有「無己」的人,才能作主的僕人;只有無己的人,才可能不虧負人,不敗壞人,不佔人便宜。
所有的人,只要他有一點「己」,他不知不覺就會虧負人,敗壞人,佔人的便宜。譬如,你捫心自問,你的講道是不是常常佔人的便宜?你草率的預備一篇道,就大膽的釋放信息,是不是佔人便宜嗎?你對弟兄姊妹的負擔到底有多少?你對他們的熱愛到底有多少?
若是你根本沒有進入職事的負擔,就對人有「特別的交通」,人和你交通之後,就變成一個獨特的人,而無法產生建造,哦,你就是佔人的便宜、又敗壞了人,這不是一個服事主之人的態度。
生命之果的見證
我們在服事主的事上要很小心;我一直勸你們,不要注意「果效」,要注意「果子」。因為你的果子如何,就證明你是怎樣一個人。無論你到那裡去,一定要結出生命的果子,並且要小心不要敗壞了果子,否則你就不是主的僕人。你不要以為你能講道就可以了,你能開特會就可以了,你能作訓練就可以了。不,你要看你的果子到底如何。
如果你們被我訓練到一個地步,個個都被我敗壞掉了,我就不可能是一個主的僕人。靠著主的憐憫,我能說這樣的話,一九七三、七四年間,你們有些弟兄們受過我的訓練,沒有一個人是被我敗壞的 ── 愛主的,至今還是愛主;愛教會的,至今還是照樣愛教會 ── 我能夠作見證,弟兄們愛我;我也能作見證,弟兄們更愛基督,更愛教會。這就是人經過我們,沒有被我們佔便宜;人經過我們,沒有被我們絆倒;人經過我們,沒有被我們虧負。
良心的見證
我們若將教會與主的僕人帶進健康的關係裡,就要先學會成為一個不虧負人、不敗壞人、不佔人便宜的人,使眾人的良心都能平順。雖然李常受弟兄從來沒有說過,「我是李常受,我是主的僕人,你們都得怕我」,但我們每次見到他,就如同在主的面光中,如同在大光中,叫我們不敢隨便,因為在我們的良心裡很清楚,這裡有一個主的僕人。
弟兄姊妹,我們要尋求這樣的良心,不要尋求外面的果效。趁我們年輕的時候,就要學會這項生命的功課,並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主啊,我是不是你的僕人,要由我的果子來證明,要從聖徒的良心裡來證明。」你要注意你的深處,不要光看外面的情形或果效,因為教會乃是一個生命的地方。
當保羅要把教會帶到與工人一致的關係裡的同時,他也見證自己是一個在主裡純潔自己的榜樣。他說,「因為我們未曾虧負誰,我們未曾敗壞誰,我們也未曾佔過誰的便宜」。他憑著這個,來要求哥林多人收納他,給他一個地方。
這是何等甜美的見證。這個見證比作了多少的工更甜美。如果保羅在這裡說,「我興起多少教會,多少教會都接納我,難道你們還敢不接納我嗎」,這個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但是保羅是以一個無虧的工人,在謙卑的靈裡來請求幼稚的哥林多教會接納他。
這真是一個主僕人的標記。
謹慎我們的生活
所以,弟兄姊妹,你若要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主的僕人,我們要謹慎我們的生活。尤其是將來願意全時間服事主的青年人,千萬不要以為你是全時間的,所以你在財物上就可以佔人的便宜,在工作上就可以佔人的便宜。若是這樣,不知不覺就會叫你成為一個虧負人的人,敗壞人的人,佔人便宜的人。
在我們年幼服事主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這些功課,單純清潔的活在主的面前,好叫人經過我們不是受敗壞而是得益處,不是受虧損而是蒙恩典。
「種」的生活
我們在事奉主的路上,多少一定會結一些果子,說出我們這個人的生活,就是一個「種」的生活。我們這個人如何,乃是一件大事;我們種的是什麼,所結的果子就是什麼;我們所結出來的果子如何,就會反映出我們這個人如何(太七16~20)。保羅在這裡有一個態度,他是只想成全人,不想虧負人;他是只想建造人,不想敗壞人。所以我們也要常常問自己:當我的果子經過我的時候,是被虧負、被敗壞、被佔便宜,還是被成全、被建造?
一個完全聯於教會的生活
當保羅對哥林多人說完前面的話之後,他惟恐這些話會使哥林多教會的良心受控告,所以在七章三節他立刻補充說,「我說這話,不是要定你們的罪;我已經說過,你們常在我們心裡,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從這裡可以看出,保羅的心乃是聯於哥林多聖徒,甚至願意與他們同生同死。並且他的生活也是完全和教會聯起來的,教會的快樂就是他的快樂,教會的憂愁就是他的憂愁。
接著第四節,保羅積極的說到他的存心及生活。
他說,「我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因你們多多的誇口。」(另譯)保羅前面所寫的書信一直是以「我們」為主詞,到了四節卻由「我們」轉換為「我」,實際的說到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乃是受教會控制的生活,乃是受弟兄姊妹影響的生活。
以前我是不敢放膽的,一提起你們,我就立刻謹守起來,惟恐我說錯了話、作了錯事,而讓你們受到攔阻、受到破壞,沒有能力往前走。但現在我因從提多那裡聽見你們的消息,知道你們的情形,所以我現在終於能大大的放膽,和你們說坦白的話,說放膽的話,說坦誠的話,這就是主工人對教會該有的存心。
舉例說,早期我回到台灣的時候,我對那裡的情形不清楚,對弟兄姊妹們的感覺摸不著,我只能用我的靈,擺進我的全人盡全力的起來講道。那時候我講一篇信息總是戰戰兢兢的,因為我不知道弟兄姊妹的情形如何,不知道弟兄姊妹到底能接受什麼。坦白的說,我在那時候一點膽量也沒有,只敢說真理的話,除此之外,我什麼也不敢摸、不敢講、不敢談。
感謝主,現在我和你們之間總算有了甜美的默契,我就可以向你們大大放膽了。保羅對哥林多人也是如此,他以前什麼話都不敢講,什麼事都不敢作,現在他可以向哥林多人大大的放膽了,因為藉著提多帶來的交通,他知道他們情形如何。因著這樣的知道,這樣的信賴和默契,他就能大大放膽。
一個活在教會控制裡的生活
保羅這樣的生活,不是根據他的看見,乃是根據教會的情形。教會能夠叫他生,教會也能夠叫他死;教會能夠叫他喜樂,教會也能夠叫他憂傷;他的生活完全是一個受教會控制的生活。所以他才見證說:「我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因你們多多的誇口,我已經是滿得安慰,我們在一切患難中滿溢著快樂。」(4節)他的生活完全是在教會的控制裡:是教會叫他放膽,是教會叫他誇口,是教會叫他得安慰,也是教會叫他快樂。
通常我們對於放膽、誇口、快樂、安慰的領會,乃是聯於主;這樣的領會固然是好,但這對一個事奉主的人而言還是不夠。一個真正服事主的人,他的生活不僅要聯於主,更要聯於教會。教會就是他的生,教會就是他的死;教會能叫他快樂,也能叫他憂傷;教會能叫他放膽,也能叫他畏縮;教會能叫他成為一個誇口的人,也能叫他成為一個失望的人。他整個人的生活可以說完全是在教會的控制裡。
有一班稱為「空中派」的人,他們最大的難處就是既不沾天,也不著地;既不和主聯起來,也不和教會聯起來。他們是活在理想的空談裡,作賤自己也蹧踏別人。當他們對教會不滿意,他們可以大言不慚的說:「教會就是啟示錄十二章的婦人,而我們就是婦人腹中的男孩子,所以我們要依附在教會中作得勝者,卻不要跟隨教會」,卻一點也不關心婦人在生產中的苦痛呼叫 ── 因為他們不認識男孩子是教會在生產苦難的呼叫中生產出來的。
一個人的生活如果沒有受教會的控制,他的愛主是不可信的,他的一切為著主是不可信的,他對屬靈的認識也是不可信的。一個人如果是活在教會的控制裡,教會就能叫他放膽,叫他得安慰,叫他快樂,叫他誇口。教會軟弱了,他就憂傷;教會得勝了,他就喜樂;教會敞開了,他就覺得榮耀;教會關閉了,他就覺得黑暗。他整個人的心情起伏,一言一行,完全受教會的影響。這才是一個主僕人生活的特點。
這就是保羅所說「我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你們的生就是我的生,你們的死就是我的死。我的生活是完全聯於教會的,我的心境是完全受教會控制的。當我聽見你們有轉機,我整個人就開了;我就能向你們大大的放膽,我也因你們多多的誇口,我已經是滿得安慰,並在一切的患難中滿溢著快樂。
一個為教會活的存心
已過的七個多月訓練,我聽見許多人說,「朱弟兄講得真好,真叫我得供應,真叫我得幫助」。這些話當然叫我喜樂,但我這個喜樂不是根據我講得精彩不精彩,乃是根據教會的光景如何。如果我講得再多,教會的光景仍是一絲不改,那麼,我就不能喜樂。我不是為著講道而講道的,也不是為著大家都覺得有供應來講道。如果我能在這裡作一點什麼,完全是盼望教會能結出「義」的果子,這是一個服事主的人應該有的情形。
反過來說,如果我講完一篇道後,覺得說得既有發表,又有感覺,也很有負擔,就揚揚得意,然而對教會卻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就證明我是幼稚的,我是自愛的,我不是一個主的僕人。
弟兄們,你要學習有保羅這樣的靈:保羅從不關心「道」講得好不好,他只關心教會的光景。教會的情形好轉了,他就喜樂;教會的光景好轉了,他就放膽;教會一點的長進,一點的往前,就能叫他大大的放膽,多多的誇口,滿心得安慰,並在一切的患難中滿溢著快樂。
每一個服事主的人,都必須要有像保羅這樣的存心。有?樣的存心,就能叫俅這個人成為一個真正與神同工的人。你不要受你自己的控制,你要受教會的控制。
我能見證,許多時候我真正的喜樂是從教會來的,我的憂傷也是從教會來的,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根據教會如何。也許現在你們對自己的成就感還是非常的重,好像你一為主說話,別人阿們的聲音稍微一大聲,你就非常的喜樂。我不是說這個不好,但你不要為著別人的「阿們」聲而歡喜,乃要為著你能供應教會而歡喜,因我們的價值乃在於教會得著建造。
願主憐憫我們,使我們能有這樣的存心和態度。
一個受教會影響的生活
今天我們要來建造教會,我們必須是一個受教會控制的人 ── 教會剛強,我就剛強;教會軟弱,我就軟弱 ── 也許你會說,「那不就太不屬靈了嗎?屬靈的人不是應該常常喜樂嗎?」不錯,你是應該常常喜樂,但無論有多喜樂,你的喜樂永遠不能勝過你深處對教會的負擔;雖然你滿有從主而來的喜樂,但每當你聽見教會為難的時候,你裡面就憂傷了。
每個為著主的人一定會受教會光景的影響。比方說,舊約中的尼希米一聽見耶路撒冷城牆被毀、城門被燒,就立刻披麻蒙灰,禁食禱告(尼一3~11)。同樣的,今天教會的軟弱常常也把主的僕人逼到主面前去,使他為著教會拚上去。保羅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為哥林多人哀傷、痛苦、流淚代禱,最後他寫下長達十六章的哥林多前書給哥林多教會,他們因此在屬靈的悟性上才開了竅。
當保羅再從提多那裡傳來哥林多人的好消息,才敢再向他們大大的放膽,多多的誇口說,現在我終於可以告訴別的教會,哥林多教會真好,真愛主,真得勝阿。當我一想到我所勞苦的果子,能這樣呈現在主的面前,我就能滿得安慰,甚至在患難中,我也能滿得喜樂。患難可以來,愁苦可以來,而你們卻能使我在一切環境裡喜樂。
一個服事主之人的心境
前面二至四節乃是說到一個服事主的人,他的生活乃是一個受教會控制的生活;接著後面五節至十節,說到他在服事教會時該有的心境。
外有爭戰,內有懼怕
保羅說,「我們從前就是到了馬其頓的時候,身體也不得安寧,周圍遭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我們。不但藉著他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們。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5至7節)
保羅到馬其頓的時候,是裡外煎熬的環境。第一,身體不得安寧;第二,周圍盡是患難,外有爭戰,內有懼怕。
喪氣(謙卑) ── 神作工的開始
這樣的環境叫他又喪氣,又沒有盼望。「喪氣」也可以翻作「謙卑」。什麼是「喪氣」,什麼是「謙卑」?真正的謙卑是經歷喪氣的結果;一個人若未曾經歷什麼是喪氣,他就不會知道什麼叫作謙卑,即或他是謙卑的,很多時候,也都是假謙卑。
譬如說,有些弟兄會問我,「朱弟兄,你看我需要什麼?」聽起來他似乎是很謙卑的。但我願意說,他不是真願意謙卑的照著我的話去行,他乃是將我說的話當作神話,好像金棒一揮,他就屬靈了。若是我說他需要讀經,他也不會去讀經的。所以,謙卑是主在人身上作工的結果,不是人所作出來的。
主如何作工呢?祂乃是要把人帶到一個地步,叫他喪氣,叫他從心裡謙卑起來。保羅的不得安寧,正是因為教會的光景叫他不能順心。當他到了馬其頓,看見教會生病的光景,他裡面馬上有一種外有爭戰,內有懼怕的情形,結果就喪氣了。
人一喪氣就謙卑了。一個跟隨主、追求主的人,最容易謙卑;一個不跟隨主的人,一不如意就容易腳底抹油而開溜。但跟隨主的人,卻是愈喪氣就愈謙卑,他會到主面前尋求,「主阿,為什麼教會會變成這樣?弟兄姊妹會變成這樣?我的事奉會變成這樣?」
正在這時候,神就進來安慰了,所以保羅在這裡說,祂是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人一到喪氣的時候,也就是人真正得幫助的時候,所以保羅說,「但那安慰喪氣之人的神,藉著提多來安慰了我們」(6節)。我的安慰乃是從提多來的,我碰見了提多,我裡面就有把握了。不但藉著提多來,也藉著他從你們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
這就是一個事奉主的人該有的心境。
心境隨著教會而被牽動
一個事奉主的人,他的心境如何,乃是根據教會如何。不僅保羅是這樣,連提多也是這樣。提多雖然沒有寫書信給哥林多人,但提多也有這個實際,因為提多到哥林多教會去時,他和保羅一樣也是恐懼戰兢。後來因著哥林多教會悔改的情形,提多就得了安慰;提多一得安慰,保羅也就得了安慰。
換句話說,每個忠心事奉主的人,都會有一個被教會情形牽動的心境。但這意思不是說,有位弟兄升官發財,有位弟兄買一棟房子了,他就為那位弟兄而快樂。若是這樣,這只是個「猶大」的快樂,這種快樂是無任何意義的。你要認識,服事主之人的心境,乃是教會好轉了,他就快樂;教會不好了,他就憂愁;教會敞開了,他就有負擔;教會關閉了,他就要爭戰,他的所有心境乃是取決於教會的情形。一個服事主的人必須是這樣的人。
你若不是這樣的人,你就不是一個建造教會的人,也不是一個服事弟兄姊妹的人。所有弟兄姊妹長進的關鍵都在於你有沒有因弟兄的喜樂而喜樂、因弟兄的軟弱而憂傷的心境;而惟有當你把整個心都擺進教會裡的時候,你才能夠有這樣的心境。
保羅因著提多把哥林多教會的光景告訴他,他就得了安慰。他說,「因他把你們的想念、哀慟、和向我的熱心,都告訴了我,叫我更加歡喜」(7節),這個經歷很特別。前面第六節保羅才說,我已經喪氣了,不只我的身體不行,外面環境也很艱難,叫我真是外有爭戰,內有懼怕。然而,這樣的苦境就逼著我謙卑,逼著我一直不斷的到主面前去求問。正當我灰心喪氣的時候,卻聽見提多帶來的好消息說,你們看了我的書信,就滿了懊悔,滿了恐懼戰兢,滿了哀慟,對我也滿了想念。我一聽見這事,就得了安慰,滿心的歡喜。
有為父的心腸
一個事奉神的人,不可以隱瞞神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他必須直言,但他的心卻不是一個審判官的心。什麼是審判官的心?審判官的心是只會判定別人的是非對錯,卻沒有愛。然而,一個事奉神的人若是沒有愛,將會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教會是在愛中生根立基,在愛中彼此相互建造起來的。
保羅的心腸乃是一個為父的心腸;一面,他責備教會的情形,另一面,他又憂心教會承受不住這樣的話,這就是一位事奉神的人的心境。我們若沒有這樣的心境,我們就永遠不能成全人,永遠不能服事教會。當我們責備人時,若沒有愛、沒有恩典,那就會叫人受虧損;但如果我們完全不責備人,只搞政治,到處敷衍人說,「願你平安」,那就會把人破壞得更厲害。我們要求主給我們有智慧,學習如何對弟兄們說正直的話;此外,我們還得學習如何在愛裡成全他。
很可惜,今天在我們中間有這樣經歷的弟兄並不多,我們既不敢在正直的靈裡責備人,也不願在關愛的靈裡成全人。一旦彼此出什麼問題就避不見面 ── 你若在台北,我就去高雄;你若留在台中,我就去花蓮 ──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咱們保持距離,以策安全。這那裡是建造?這怎麼能稱為事奉?
一個事奉主的人,要從主領受負擔,並忠心的盡他的託付。如果他真要責備人,就要有保羅那種「七上八下」的心境,外面雖是重重的責備,裡面卻是滿了牽腸掛肚的擔憂。當我們為教會「七上八下」越多的時候,就證明我們越是一個為教會而活的人。這種心境是最可寶貴的,因為這才是一個真正為父的心腸,也是一個事奉神的人該有的心境。
•叫人憂愁生出悔改
接著第八節說:「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
當保羅寫第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時候,他知道那封信一定會叫他們憂愁,所以他曾為此懊悔過。但如今他並不懊悔,因為保羅知道憂愁是哥林多人成長必經的過程。如果你不懂得保羅曾經懊悔過的心情,你就很難認識什麼是神在人身上的工作,以及什麼叫作十字架的工作。
一面,保羅對主非常的絕對,他不敢違背主的心意;另一面,他的心又滿了為父的心腸,他整個人完全受到哥林多人反應的影響。所以保羅說,我雖然曾經為這封信叫你們憂愁而懊悔,但如今我並不懊悔,因為我知道你們的憂愁只是暫時的。不錯,我有一個帶領叫你們為難,然而,這個為難並不為定罪,乃是一種憂愁。定罪是一說出去,就收不回來的;憂愁卻是暫時的,是叫人得潔淨、蒙保守必經的過程。所以我不是定罪,我乃是叫你們憂愁,叫你們生出悔改。
當哥林多教會讀保羅書信的時候,他們是邊讀邊流淚悔改他們的無知,這個過程乃是個痛苦的過程。保羅實在是怕哥林多人無法承受那封書信的重量,反而叫他們受虧損,甚至導致他們的軟弱、灰心、退後,所以他才有一種懊悔的心境。雖然保羅能見證他寫那封信的時候是從主來的,末了,他也敢說,我是受主的靈感動了。雖然如此,他還是害怕他們對這封信的反應,這就是為父的心。
•叫人懊悔以致得救
然而,當保羅知道他們因那書信憂愁,他就不懊悔了。他說,「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乃是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了」。一個服事主的人應該是聯於教會、聯於愛,而不是聯於工作或聯於恩賜和知識;他和教會的關係不止於知識的教導和灌輸,更是有生命的餧養和成全。
教會對使徒書信的反應,不能只停留在憂愁上,還必須生出懊悔來。若是這種憂愁只叫我們憂愁而已,那就錯了;若是憂愁逼我們到主面前去呻吟和歎息,並向主生出懊悔來,這樣的事奉就不是徒然的。所以保羅說,「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若要叫每個人都有長進,我們就得有保羅這樣為父的心腸。我們不是為了討別人的歡喜而活,乃是要為著教會的建造而活。我們必須有像保羅那樣的心志,向主說,「主阿,你給我的負擔,我不能不說;你給我的帶領,我不能不跟從。然而我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我不是一個施教的人,我願意是一個聯於教會的人。教會好,我就好;教會不好,我就過不去;教會熱切,我就喜樂;教會冷淡,我就憂愁」,我們整個人是受教會控制的,好叫我們所作的,不叫人受虧損,反叫人得著實際的屬靈幫助。
然後他繼續說:「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9下~10上)保羅的意思是說,因著我所寫給你們的信,就是神給你們的。當這封信叫你們憂愁的時候,你們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末了,這種懊悔就會叫你們得救。我所有的負擔,都是為著叫你們得救。
這是保羅的心境。每一個服事主的人,都需要學習這種心境,才能叫我們有一個健康結實的教會事奉。── 朱韜樞《馨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