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五十六篇 我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

 

 讀經:

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至十八節

6:14『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的有甚麼相交(參與、分享)
  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

6:15『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信的和不信的有甚麼相干呢?』

6:16『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活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
   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

6:17『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之物,我就收
   納你們。』

6:18『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幫助教會往前

 現在我們要進入哥林多後書六章十四節到九章末了這一段,說到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如何幫助教會往前。

 這一段經節非常的實際。就著外面來看,保羅似乎是提到一些非常簡單的事,就如偶像、錢財、以及弟兄姊妹的關係等等。但是你若好好的讀這一段,你就要看見在這裡有一個過程。這一個過程是每個教會跟隨主時所必須經過的一個正常的過程。

 你可能覺得奇怪,為甚麼保羅前面說到那麼高的信息後,突然接著說出六章十四至十八節這段話?原來服事教會的第一步,就是「教會要從世界裡分別出來」,因為『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14)

 然後到了九章末了,保羅又說,『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義的果子。』(10)這裡提到生命的種子,也提到義的果子。換句話說,教會若成為有果子的教會,就會滿了豐盛的生命;教會若是一個不僅有種子,也有果子的教會,結果就是『榮耀歸與神』。

 如果你這樣來讀經,從「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讀到一個教會成了一個有種子、有果子的教會。你就會在這裡看見一個教會如何從開始、初期的情形,長到一個豐盛、得勝、榮耀的情形。你若有這樣的領會,再來讀六至八章就非常容易懂。

與神同工 ── 建造教會

 六章十四至十八節這段話,還是聯於六章一節「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前面提到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要勸勉人不要失去目標;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要把自己薦於各人的良心;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向著教會,口是張開的、心是擴大的。現在,我們接著看見,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也是建造教會的。

 一個與神同工的人,必須是一個建造教會的人;一個建造教會的人,才是一個真正與神同工的人。你若說你是與神同工的,那麼,我就要問你,你是建造教會,還是讓許多其他的事物取代了你與神同工的情形?你要認識,每當我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建造主的教會,使教會得著成長、得著生命成熟,讓神藉著教會得著榮耀,也幫助人藉著教會把榮耀歸與神。

 然而,在教會建造的過程中,有眼淚,有代價,也有爭戰。無論眼淚也好、代價也好、爭戰也好,整體來說,這個過程是甜美的。

 這些年來我學習服事主的教會,我能作這樣的見證,一面來說,教會生活中有許多的肉體,所以我們若要得著種地的種子,結出義的果子,就不免會產生爭戰的情形;這時,有人就必須出代價,有人就要滿受煎熬。另一面來說,教會生活還是一個喜樂的生活。我們雖然邊禱告邊流淚,卻還能邊讚美,甚至比不流淚的時候讚美還多。

教會要從世界裡被分別出來

 當保羅來服事教會的時候,他並沒有離開「主在教會中要將我們變化」的原則。所以一開頭他就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

 當我們讀到這句話,很容易就領會成婚姻的事。雖然哥林多前書七章也提到「信與不信的」,那就是專指婚姻說的;但在這裡,它一面是指著婚姻說的,另一面更是指著一切的事說的。「同負一軛」就是兩個人走在一起,一同來擔一個擔子。我們和不信的人是不相配的,所以我們無法和他們一同擔負一個軛、一個擔子。這不僅指著婚姻這面,更是指著教會在地上該有的基本態度。

 教會要被建造,第一要認識,我們乃是從世界裡被分別出來的,也是從外邦人中被分別出來的。我們和世界沒有關係,和外邦人也沒有關係;我們和他們是不相配的,我們和他們也是不能同負一軛的。

 譬如說,有弟兄是政治候選人,教會不能在聚會中宣布,請所有的弟兄姊妹投他一票。教會絕對不能作這種事。你們要領會,不是弟兄姊妹不可以選舉,而是教會不能有政治的摻雜。若是這樣作了,就是和不信的人同負一軛。

 你要教會往前,你要教會成熟,你要教會得勝,你要教會成為一個滿有基督的教會,第一個要學的功課,就是必須和外邦人、和世界完全分別,不能與他們同負一軛。

 所有教會生活的根基都是在於教會和世界、教會和外邦人的關係如何,是否有分別,是否有隔離。當保羅來服事教會的時候,首先提到的是「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弟兄姊妹,我願意在這裡說,你不要和外邦人混在一起;不僅政治上不能一起,婚姻上不能一起,投資經營不能一起,甚至連作生意也都不能一起。我再加上一句,你不僅不該和外邦人一同作生意,連和弟兄們在一起作生意都不可,不要與弟兄們在錢財上有來往、有糾葛,這樣才能保守教會不沾染世俗,能絕對被分別出來。

 這個立場一定要站住。我們與不信的原不相配,我們不能和不信的人落到一個合同裡去,我們不要與不信的人聯在一起。教會的整體是這樣,個人生活是這樣,婚姻上是這樣,事業上也是這樣。教會絕對不能和世人同負一軛,不能和世界聯合;在個人婚姻上,不能找那些沒有信主的人,才能蒙保守;在事業經營上,絕不和外邦人合夥投資,才不致讓撒但有機會作工。

 聖經給我們看見,一個基督徒如果要長得好,要走得好,就需要知道他和外邦人是不配的,他和不信的是不配的,他不能和外邦人同負一軛──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認識,也是正常教會生活的開始。

 如果我們都學了這個功課,我們的服事才能為教會把關。

信與不信的分別

 接著保羅就來解釋,到底我們信和不信的人到底有甚麼不同。

 保羅列出了五點:

 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

 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

 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

 信的和不信的有甚麼相干?

 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

 保羅在這裡給我們看見,信與不信的人有這五個特點,而這五個特點則是一個健康教會成長的過程。

義與不義無法相交

 首先說到「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

 義是根;基督徒所有的操練都源自於義。如果你能操練作一個義的人,你就是一個有光的人,因為義能帶進光。你的身上有許多的難處,都是因為不義;不義就叫你黑暗,不義就帶進黑暗。這就是為甚麼這裡是以義來開始,因為義和不義是沒有分享的。

 就著信的這面來說,我們是義的;就著不信的這面來說,世界是不義的。譬如說,世人作生意,有哪個是義的?世人經營事業、政治選舉,有哪個是義的?為甚麼不能同負一軛呢?你一定要看見,因為我們是義的,外邦人是不義的,義和不義不能有所分享。

 譬如說,你娶了一個不信主的妻子,她是不義的,那你就只有一輩子負重軛、負苦軛;因為你沒有辦法分享不義,你沒有辦法參與不義,你不能在不義裡有分,你不能和她同負一軛。難怪保羅要提醒哥林多教會,「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

不義帶來黑暗

 教會有多好,乃是根據教會有多少義的成分。你若願意作一個服事教會的人,你就要讓教會先從世界裡出來,和世人有分別。這樣,才能使教會成為一個義的教會。

 如果你到一個教會去,看見那裡的聖徒,有放高利貸的,有借錢的,也有倒賬的,那麼那個教會定規缺少義,也缺少光。放高利貸、借錢、倒賬都是不義的行為;這樣的不義,不僅是聖徒個人的問題,這樣的不義,也會把教會帶到黑暗裡去。

 所以當你來服事教會時,你要幫助教會成為一個義的教會,無論是對人或是對神都是義的。首先,你自己必須操練對人、對神都是義的,你必須是個活在光中的人。這些年來,我學習服事主,我看見許多弟兄姊妹起來,也看見許多弟兄姊妹落下去。對於那些落下去的弟兄姊妹,你若仔細了解原因,多半都是和不義有關。

 有些不義是對人的,還有些不義是對神的。無論是對人不義,或是對神不義,都會叫人墮落到黑暗裡去,因為不義會帶進黑暗。

甚麼是不義

 對人不義,就是佔人的便宜,叫人吃虧,叫人受累。

 對神不義,就是在神之外,還貪求其他事物,甚至對屬神的東西,也有所貪愛。你若是在神之外,還盼望成為名傳道;還盼望在教會中被顯明;還盼望在教會中成為一個特殊的人;還盼望達到一個屬靈的雄心(野心)。我在服事主的路上,見過這樣的弟兄:一處教會歡迎他,他就說這個教會真好。有一天,這個教會不請他講道,他就說,那不是教會。這就是不義。他若是義的,他絕對不會因人請他講道了,就說這是教會,不請他講道了,卻又攻擊教會。一個口豈能有兩個舌?一個泉源豈能發出甜、苦兩樣的水?這都是不義,都是出於那惡者。

 許多時候,我們對「不義」的定義下得太膚淺了,以為不守時、不守信、貪婪、詭詐、勒索是不義。不錯,這些的確是不義,但不義不只是這些。有些人衣冠楚楚,謙恭有禮,很守時,也很守信,不佔人便宜,又溫柔,又有禮,我們就以為這是義,卻不知他反對主的恢復,反對神的經營,反對聖靈的水流,反對職事的教導,這些才是永不可赦免的最大不義。

 弟兄姊妹,我們來跟隨主不只需要注意我們的言行舉止,更要注意裡面的存心和動機,作一個單純、潔淨的人。求主天天煉淨我們,不叫我們外面披著羊皮,裡頭卻是隻殘暴的狼;只洗淨器皿外面的殘渣,裡面卻滿了背叛、不服、和不義。這樣,才不會落到「濾出蠓蟲、吞下駱駝」的可憐光景裡去(太廿三24)。求主憐憫我們,叫我們不干犯神的聖潔,更不干犯神的政治,落在永生神的手裡是可怕的。

 我們要學習,在作人方面,我們是義的;在服事主上,我們也是義的。我們不佔人的便宜,也不佔主的便宜,在神面前,在人面前,都是一個無可指摘、純潔無雜的義人。

── 煉淨所有意念

 我們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學習在神面前是義的。當保羅來幫助教會時,第一個也是幫助教會在義上扎根。教會怎麼長得好?就是要活在義的裡面。因為義和不義是很清楚的兩個界線。

 一個弟兄服事主,若因為服事主就要佔一點甚麼便宜,那麼,他該到主面前去認罪,因為他不義。為甚麼不義?因為他在基督之外仍別有企圖。你要非常小心,因為我們的意念常在不知不覺中把我們帶進黑暗中。一個人不可能昨天還在光中,今天一下子就掉進黑暗裡;不,黑暗的勢力乃是藉著一點一滴的「意念」滲透進來的,而這「意念」是和神配不來的,是不義的。這個不義的「意念」在人裡頭發展,就叫他這個人成為一個在黑暗裡的人。就像有的人開頭服事主,很單純,也很有長進,但一當負責弟兄,一當同工,一當長老,就完全走樣了。

 弟兄姊妹,我們裡面到底有多少不該有的「意念」?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這一生都是在這個試煉的裡面。不要以為你已經完全是義的了,恐怕在你裡面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惡念、貪念、雜念、妄念;這都要靠主的恩典,連根剷除,不容許毒根生出來,攪擾主的教會;不容許自己墮落到黑暗裡。

 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存心,一個很小的感覺,你也千萬不能放它過去。比方說,有人認為某弟兄就應該坐前排,同工就應該在聚會中講點道。這種感覺都非常小,但是你若不對付這些「小小的意念」,讓它任意的長,就會把不義長出來,就會把黑暗長出來。聚會坐前排或後排,是我講還是你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在神面前作個義的人,好叫教會得著建造。

 你能不能幫助人活在義裡,你能不能幫助人活在光裡、活在基督裡,你能不能幫助人滿有信的實際,這才是目前的當務之急。有了這些,教會才有一個基本的立場來建造,建造的教會乃是根據一班弟兄姊妹在這樣的靈和實際裡產生出來的。

光明和黑暗無法相通

 然後說到「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

 光明與黑暗是永遠不可能有交通的。光來了,黑暗就走了;黑暗在這裡,光就不在這裡。所以保羅給不信的人下了定義:不信就是不義,不信就是黑暗。

 甚麼時候教會裡有不義,教會就黑暗;甚麼時候教會黑暗,撒但就進來。甚麼時候教會有義,教會就光明;甚麼時候教會光明,基督就進來了。基督一進來,信的實際就會在教會裡,這就是建造教會的訣竅。

基督和彼列無法相和

 再來是「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

 「彼列」這字可以繙作「說謊」,就是撒但的別名。「列」這個字是音譯,由「lie」而來的。保羅說這話的意思是,基督和說謊的撒但有甚麼相和呢?絕沒有可能相和。因為基督是基督,撒但是撒但;我們是屬基督的,不信的人是屬撒但的。

信的和不信的無相干

 還有,「信的和不信的有甚麼相干」。

 這裡的「信」就是前面第十四節「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的那個「信」。甚麼叫作信?這信不僅是指信主或不信主而言;不,不單是這樣,這信還要有信的實際,這信的實際是從義產生的。從義就產生了基督,從基督就有了信的實際。

 所以信的和不信的,完全是不相干的。

神的殿和偶像沒有相同

 第十六至十八節說:『神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活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之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

 十六節的意思就是,你要知道,教會就是神的殿,教會和偶像是沒有相同的。你要談教會,你要建造教會,你就得先問自己有沒有義,有沒有光,有沒有基督和信的實際。如果教會中都有這些實質,那麼,「神的殿」的實際自然就會顯出來。所以保羅說,我們是活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

 這裡提及神在教會中有三個基本的工作。第一,神要在我們中間居住;第二,神要在我們中間來往;第三,神要作我們的神。我們來建造教會,不僅要認識信是由義產生出來的,也要認識我們就是活神的殿,我們和偶像是絕對沒有關係的。

教會是神居住且自由來往的地方

 我們的教會必須成為一個讓神住在我們中間的地方,滿了神與我們的來往交通,並且神也可以宣告祂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地方。這樣,神的殿才能在我們中間有真正的實際。這一位活活的神,祂必須不受限制、不受攔阻、能在我們中間自由居住並來往。神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神要住在教會生活裡,神要在教會生活中來往,神要作我們的神。這就叫作服事教會。

 我們服事教會,不是講不講道的問題,乃是要問,我們的教會有沒有神在裡頭居住,有沒有神在裡頭來往,有沒有神作我們的神。有時候我們在教會生活裡,只是活動多、興奮多,但是神在我們中間的居住和來往卻不多;即使我們對神在我們中間的居住的真理很清楚,然而我要問,到底我們有沒有讓神在你們中間來往行走?

 你們從受訓到現在已經七個月了,到底神和你有多少往來?你還是只停留在聚會中的享受嗎?不錯,這是神在我們中間的居住,但是你自己有沒有與神之間的來往?神會來敲你的門說,「請開門,不要光忙著訓練,把我關在外面。」我勸你們,要把你的心門打開,清理清理你的家,讓神進來。

 今天教會的剛強與否,就問教會有沒有這三個條件 ── 有沒有神的居住?有沒有神的來往?神是不是我們的神?在教會中,我絕對相信有神的居住,但還要看我們與神的來往多不多。

 一九五三至五五年,台北教會的見證一度非常剛強,每星期有一次交通聚會,弟兄姊妹的交通豐富到一個地步,要限制每個人的時間。每星期的見證聚會,有說不完「與神來往」的見證。這個人在這件事上遇見神,那個人在那件事上看見神,每個人與神的來往真多,教會真是豐富。

 漸漸的,這樣的見證缺少了。為甚麼?因為今天我們的心掛慮太多的事務,例如:怎麼服事,怎麼作工,怎麼傳福音,怎麼讓教會往前……等等,與神的來往卻不多。今天,神在我們中間居住,沒有問題;但是,神在我們中間來往,我真是懷疑到底有多少。我們可以讀經,可以禱告,可以預備講台,可以講道,可以參加許多聚會,可以服事,我們作了許多的事,但是我們到底有多少與神的來往?我們與神的來往乃是決定我們的教會如何,這和前面的信是成正比的。

 前面說,「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說出我們要有這個信,這信乃是從義帶進光、帶進基督而有的結果。這裡就說當你有這樣信的時候,教會就成為神的居所,教會就滿了神的來往,這個來往就叫神起來作見證 ── 我是他們的神!

 保羅在這裡所說的建造教會,好像和我們所說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他說的建造教會,是每個人都要有義,都要在光裡,都要有基督,這樣,我們才有信的實際。並且必須有神的居住,神的來往,神能稱為我們的神。我們今天所說的建造教會 ,卻依舊滯留在「神要在他們中間居住」,還不能經歷到「神的來往」和「神稱為我們的神」。

 今天為甚麼教會不夠剛強、明亮?為甚麼見證不夠豐富、不夠榮耀?其原因有二:一個是教會的義不夠豐富,所以信也就不夠豐富。一是教會生活裡我們可能有神的居住,卻沒有神的來往,所以也就無法顯出那個榮耀豐富的見證,也很難說神是我們的神。

祂是全能的主

 十八節說:『神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之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這一種的信就會帶給我們生命的實際,並使我們有一種認定,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神的兒女。

 保羅說,當我與神同工的時候,我建造教會起初的立足點就是信,而這個信是由義出來的。這個信就產生一個教會生活:從神那面來說,神可以居住,滿了神的來往,使神可以作我們的神,這就是神的見證;從我們這面來說,在我們的經歷裡,神是我們的父,我們是祂的兒女,與神產生了生命的關係與聯結。

 我們一聽到前面這些話,我們可能會馬上反應我們是否能彀得上這樣的實行。但是最後十八節說,『這是全能的主說的』。既是全能的主說的,我們還有甚麼作不到?我們還有甚麼難處?你說,「我搆不上」,全能的主在這裡;你說「我行不來」,全能的主在這裡;你說「我沒有義」,全能的主在這裡;你說「我沒有光,我沒有基督」。全能的主在這裡;你說「我與神的來往真少」,全能的主在這裡。

 保羅建造教會是非常的實際,完全不是理論的。但願這些實際的話,不是叫我們興奮,也不是叫我們高昂,乃是帶給我們一個操練。我們要操練作一個信的人,操練作一個有神居住、有神來往、有神作我們神的人,也操練作神的兒女,讓全能的主帶我們進入見證的實際裡。── 朱韜樞《馨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