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卅四篇 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

 

讀經:

『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的身上。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林後四10~12)

 一個跟隨主的人,乃是一個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的人,好使耶穌的生顯明在他身上。一個肯死的人,就是一個滿了生的人;一個活在死裡面的人,就是一個活在生命裡的人。一個人在一切事上願意拒絕己,願意和自己過不去,願意成為自己的難處,願意擊打自己,這樣的人就是一個讓神聖生命流露的人。

我們原是必死的

 哥林多後書四章十一節說:『因為我們這活著的人,是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使耶穌的生在我們這「必死」的身上顯明出來。』這一節聖經說出,我們這些人都是「必死」的,我們是一個死了的人;今天我們能活著,乃是根據主,是主在祂復活的能力裡叫我們活著。

人沒有基督就是死的

 沒有主,我們不會活著;所以我們這班信主的人,若是在我們的生活裡沒有基督,我們也就是死的。無論甚麼時候、甚麼境遇,基督若不在了,死就來了。就連我們作最屬靈的事,或作最好的事,只要基督不在,死就來了。我們甚麼時候沒有基督,甚麼時候沒有基督的實際,甚麼時候死就在我們這裡。

不死是因神的憐憫

 有的時候你為你的罪難過,其實你不必難過,因為實際上你比你所犯的罪壞多了,你還不知道你裡面隱而未現的罪有多可怕,你也還不知道那個死是何等的一個死。今天若不是神的保守,這世上最兇惡的人所作的事我們也都會去作。今天我們沒有死,那完全是因為神的憐憫。

常為耶穌被交於死地

在被交於死地中蒙神憐憫

 那麼神的憐憫是怎麼來的呢?神的憐憫乃是藉著我們為耶穌被交於死地來的。一個跟隨主的人,如果凡事順利,凡事富足,在他身上就不容易有神的憐憫。

 我很摸著一位青年兄弟的一個見證。他在台北參加六週訓練的時候,是在台北之外的一個小教會裡配搭服事,需要在這兩地往返。他說,每次主給他一點供給買票到臺北,就沒有錢買票回當地教會去;然後主在臺北又給他一點供給,他買票回到那個教會,又沒有錢回臺北;他就是這樣的經歷主的預備。聽了他這個見證,我裡面就想,這位弟兄實在是一個蒙神憐憫的人。

 弟兄姊妹,這樣的經歷是從哪裡來的?這是從神的憐憫裡來的。當我們這些人處在艱苦的裡面,處在為難的裡面,當我們被交於死地的時候,人永遠不知道那時我們倚靠主有多深,我們倚靠神有多絕對,我們倚靠神有多完全。

 中國人有一句話說,「飽暖思淫慾」,就是說,一個人飽暖了、順暢了,就去犯罪了。每一個人裡面都有罪這個東西。罪這個東西甚麼時候顯出來呢?乃是在一個人一切平順的時候顯出來的。甚麼時候主樣樣都給了,我們樣樣都富足了,樣樣都好了,這樣的飽暖在我們身上雖然不會有甚麼淫慾的事,但是這樣的飽暖會叫我們不知不覺的離開神的面。

 這也不是說,我們基督徒就是天天就空著肚子仰望神。不,這乃是說,聖靈在這裡有一個工作,甚麼時候你在死的裡面,這個生就顯出來了;而當你在生的裡面時,這個活就出來了;然後,你這個活著的人,聖靈還要把你再交於死地。弟兄姊妹,你裡面愈覺得為難,你這個人的衝擊力就愈大;你這個人裡面愈煎熬,你外面流露的生命就愈多。

 很可惜,今天在教會中年輕的一代,不大有機會經歷艱苦、為難。我年輕時想要一本聖經,沒有錢買,我就必須到主面前去禱告、去拚,禱告了一個月才得著一本聖經。這本聖經是由兩個奉獻包湊起來買成的。我在收到這兩個奉獻包以前,從沒有收到過奉獻包,在那以後兩年,也沒有再收到,你看奇妙不奇妙?這樣的艱苦、為難,叫我經歷了主是活的。

由死而生;由生而再被交於死地

 有位弟兄鬧情緒。我很想告訴他說:「弟兄阿!現在死在你身上發動,將來生在你身上就能顯明;生顯明了,你就活過來了;你活過來了,就再被交於死地。」換句話說,再下去的死就比現在更厲害了;現在這個死,不過是微不足道的。若是再有死來,那就是更深的、更滿有營養的死了;這一個死能叫神在那裡說,「聖徒之死極為寶貴」(詩一一六15)

 我們愈在生活裡願意讓神把我們交於死地,我們身上的生就愈多;然後我們甚麼時候活了,甚麼時候摸著了耶穌的生,甚麼時候就預備好再被交於死地。

 聖徒生活實在說來就是這樣的一個生活:我們的心若一直向著主,我們就有神,有榮耀,有認識,有光照,有基督的面。這一個基督的面就是寶貝,這一個寶貝就是莫大的能力顯在我們的身上,這一個能力就帶我們經歷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最終就帶我們被打倒了。但是我雖然是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甚麼叫作不至死亡呢?乃是身上常帶著耶穌的死,使耶穌的生也顯明在我們的身上。換句話說,當我被打倒的時候,也就是我活過來的時候。一面來說,我被打倒了;另外一面來說,我活過來了。也就是說,這個打倒了,叫我放棄了,卻不是就結束於放棄;而是當我對自己、對自己的盼望、對自己的打算、要求、前途,甚至事奉主的成就都放棄的時候,也就是我這個人不斷的支取神的時候。我這一個人變得更積極,變得願意更多活在主面前,變得在主面前更儆醒了,我就摸著了耶穌的生。

 然後我就預備再被交於死地。

被交於死地,是為建造教會

 當我們摸著了耶穌的生的時候,為甚麼還要再被交於死地呢?乃是為著建造教會。教會是怎麼建造的呢?教會是在那些被交於死地的人身上建造的。

被交於死地是出於主的主權

 這個再被交於死地,就和前面的死不一樣了。前面那一個死,是我們這一些人由於有了愛主的心所產生出來的一個經歷,是出於我們自己的揀選;而後面這一個死,乃是出於主的主權。

 當我有了神,我就經歷了基督的面,就經歷了四面受敵、心裡作難、遭逼迫、打倒了,然後生就在我身上顯出來。生一出來,主就說,現在我要把你再交於死地。這一個被交於死地,就談不上甚麼失望、甚麼遭逼迫;這一個被交於死地完全是不合理的,這一個死完全是出於主的主權。

被交於死地,是為著教會的建造

 我們開頭愛主的時候,實在說沒有甚麼十字架,不過是一點聖靈管治。聖靈來了,打打你,摸摸你,叫你不要看電影,不要犯罪。但是,等到你身上帶著耶穌的死,耶穌的生也顯明出來了,這一個耶穌的生顯明出來,就叫你成為一個完全向神活著的人。

 然後,當你是一個向著神而活的人時,主就要不合理的把你交於死地。這一個交於死地不是因為你不好,不是因為你需要破碎,不是因為你需要軟弱;這一個不合理的被交於死地,完完全全是為著教會的建造。

教會的「生」,是藉著我們的「死」

 十二節說,『這樣,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換句話說,我若死了,你們就生了;我若死了,你們就活了。

 今天若是想要教會活,我們就必須死,我們死得愈透,教會就愈活。今天教會能不能被建造,不是在於我們的活,乃是在於我們的死;今天教會能不能成為一個榮耀的教會,不是在於我們的活,乃是在於我們的死。

 弟兄姊妹,我們很少有這樣的領會-教會的生,乃是藉著我們的死。保羅在這裡結束的話說,『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林後四12),意思就是說,當我不斷的在那裡死的時候,你們就不斷的在那裡生;當我死到極處的時候,就是你們生到成熟的時候。

傳基督,不傳自己的祕訣-被交於死地

 我們這個人,總是對許多的事有意見,總是對許多的事有看法,總是對許多的事有盼望,總是對許多的事有打算,所以神必須來打倒我們。打倒了,卻叫我們不至死亡,反叫我們身上帶著耶穌的死,叫我們顯出耶穌的生。這一個耶穌的「生」的顯出,就叫我們成為一個活著的人;這一個活著就要叫我們為主再被交於死地。這就是保羅所說的『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這也就是保羅所說的傳基督,不是傳自己。

惟有死才能盡功用

 你怎麼傳基督?傳基督和你的口毫無關係,卻和你的死大有關係。傳基督的訣竅就在於你的死。一個會死的人,就是一個會傳基督的人。

 有一個姊妹很聰明,卻不肯死,就從原來她所在的聚會地方搬到另一個聚會地方。當然她這一搬家,主還是能用她,她還是能在新地方盡功用;就好像約拿進入大魚肚腹裡,被吐出來之後,主仍然能用他一樣。但是我願意告訴你,這位姊妹若是肯死,她在主手中的功用就要大得多了。

 這裡我們得學習,那裡讓我們死得最厲害,我們就要留在那裡。若是有人問你:「為甚麼你不去另外一個地方?」你要說:「我還不能走,等我死透了,發臭了,我才走。」因為只有當死在我們身上發動的時候,生才能在別人身上發動。我們總得認識,我們的活是為著死,我們的死最終還是為著死。你要知道,主若帶我們實際走路,就是帶我們去死。

惟有死才能為主說話

 就連弟兄們在教會中為主說話,也要死。

 我們一定要學,如果我這個人沒有死,我就不要講,不然我就要像巴蘭的驢子說話一樣了。今天我在教會中為主說話,不是我講出來的,乃是我死出來的。要怎麼死呢?凡是我的意見、打算、盼望、要求、看法、揀選等這一切,我都得把它放到死地去;我只要基督,我只願意揀選基督。我有沒有功用,我不管;弟兄們欣不欣賞我,我不管;將來我在教會中有沒有前途,我不管;這些我都不管,我只要死。

惟有死才能建造教會

 我們這些服事主的人,不知道別的,只知道死。這一個死不是外面的死,乃是被交於死地的死,當我被交於死地的時候,能力就出來了;當我死的時候,能力就要從我身上出去。我死了,教會就生了,這就是建造教會的路。

 建造教會不是靠知識,不是靠話語,不是靠好聽的道。建造教會乃是靠一班肯在教會中死的人;這一班人乃是被打倒的人,他們不管有沒有盼望,不管明天如何,他們只願意向主負責,只願意作一個活著而被交於死地,讓死在他們身上發動的人。

 弟兄姊妹,教會今天不夠往前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不肯去死,死在我們身上沒有甚麼發動。以各地教會為例,若是擺上的人多,奉獻的人也多,愛主的人也多,但是肯去死的人不多;若是大家還是揀選多、打算多、盼望多、要求多;這就是教會中缺少「死」的發動。教會中一缺少「死」的發動,教會中就缺少「生」的情形。

 我們需要看見,如果今天每一個人都願意讓死在身上發動,我絕對相信教會就要改變了。死若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就要在別人身上發動,教會就得著建造了。── 朱韜樞《馨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