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哥林多後書第十一章

 

{\Section:TopicID=837}四.保羅維護他的使徒身分(一一115

  一一1 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其實你們原是寬容我的。保羅希望他這樣自誇時,他們能夠忍耐他。但他又感到他們是正在忍耐他,因而這要求是不需要的。

  一一2 他跟說出作這請求的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他為哥林多信徒起的憤恨,原是神那樣的憤恨。他曾把他們許配一個丈夫,好讓他他們如同貞潔的童女,獻給基督。對哥林多信徒的屬靈境況,保羅個人感到有責任。他的願望是到了將來那一天,即信徒被提時,他可以把他們獻給主耶穌,是未受當時流行的假教訓所敗壞的。就是由於保羅為他們起的憤恨,他願意留在那似是愚妄的自誇中。

  一一3 保羅這愚妄行為的第二個原因,是他怕聖徒會被騙,他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純一的心指誠心。他希望他們單單忠於主,不讓他們的心被任何人引誘。他又希望他們對主的獻身是無瑕疵的。

  使徒保羅記得怎樣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他首先取悅她的心思或智慧。假師傅正是這樣行在哥林多信徒身上。保 羅要哥林多這童女的心專一而沒有瑕疵。

  留意保羅看夏娃與蛇的故事為事實,而不是神話。

  一一4 保羅願意有一點愚妄的第三個原因是哥林多信徒似乎想聽從假師傅的教訓。

  有任何人到哥林多來另傳一個耶穌,宣稱在聖靈以外,人可另受一個靈,並宣佈有另得一個福音,哥林多信徒都頗願意忍耐。他們似乎愛忍受這些觀點,保羅諷刺地說:「你們若能忍耐別人,為何不忍耐我?」

  最後他說:「你們容讓他也就罷了!」我們應從諷刺的角度瞭解這句話。使徒不是同意他們接受異端,而是責備他們易於受騙,並缺乏分辨能力。

  一一5 他們要忍耐保羅的原因是他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他說最大的時是用一種諷刺的語調。這詞的字面(及現代語感的)翻譯是「超級使徒」。

  改教家引述本節來駁斥教宗觀念裏彼得是主要使徒,以及教宗繼承了使徒之首位的觀念。

  一一6 保羅的言語雖然粗俗,他的知識肯定並不粗俗(譯按:或作沒有充足訓練)。哥林多信徒應明白這一點,因為他們是從使徒保羅領受基督信仰的知識的。無論保羅在口才方面是多麼不足,多麼拙劣,他顯然已叫哥林多的聖徒明白他的信息。哥林多信徒必可為此作見證。

  一一7 若他粗俗的言語不是哥林多信徒厭惡他的原因,也許他有過犯使他自居卑微,叫他們高升。本節上半部解釋了這意思。使徒保羅與哥林多信徒同在時,並沒有接受他們的金錢援助。也許他們感到保羅這樣卑微而叫他們高升,其實是一種罪。

  一一8 「我虧負了(直譯為搶了)別的教會」是一種稱為誇飾法的修辭。這誇張的說法目的是在人心中產生真正的效應。保羅實際上並沒有搶劫別的教會,他的意思只是當他在哥林多事奉時,他是從別的教會接受資助,以致能夠服侍哥林多信徒而不取分文。

  一一9 使徒保羅逗留在哥林多期間,也有缺乏的時候。他有否讓哥林多信徒知道他的缺乏而要求他們幫助?肯定沒有。那從馬其頓來的弟兄們都補足了他在物質上的缺乏

  使徒保羅盡所能不累哥林多信徒,他希望能繼續這樣持守。在哥林多信徒中間,他不會強求使徒的權利,不會要求他們供應他的需要。

  一一10 保羅確信無人能在亞該亞一帶地方,即哥林多的所在地,阻擋他這自誇。他無疑是指那些批評他的人因他的禁戒而攻擊他。他們說他因為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使徒,所以沒有強求信徒的資助(林前九)。縱然批評者這樣控告他,他仍以服侍哥林多信徒不取分文而誇口。

  一一11 他為甚麼這樣誇口呢?是因不愛哥林多信徒嗎?神知道不是這個原因!事實上,他心裏充滿最深的愛。似乎保羅怎樣做,都會受到批評。若他接受哥林多信徒的金錢,他的反對者會說他只為報酬而傳道。他沒有接受他們的金錢,又蒙受不愛他們的指摘。但神知道事情的真相,保羅情願將這事交在衪手裏。

  一一12 顯然那些猶太派基督徒期望哥林多信徒給他們金錢,他們曾這樣要求,也曾從哥林多信徒接受了金錢。像大多數異端一樣,除非有金錢上的報酬,否則他們是不會服侍信徒的。保羅定意還要謹守宗旨,不從哥林多信徒收取分文。若假師傅要繼續與保羅較量,就讓他們跟隨他的宗旨。但他知道他們總不能為不受報酬而誇口。這樣,他便摧毀他們誇口的基礎了。

  一一13 保羅容忍至此,終於說出了他對這些人的真正評價。他已不能再抑制自己了!他要按他們的本相稱呼他們。那等人是假使徒,意思是他們從未受主耶穌基督差遣。他們或是自己擅取這位分,或是由其他人授予他們的。他們行事詭詐,這是描述他們往來於教會間,希望信徒信從他們的假教訓。他們裝作基督使徒的模樣,假裝是基督的代表。保羅不打算與這等人看齊。

  使徒保羅論到這些猶太派教師的事,可從今天的假教師身上看見。「我們都知道,我們若看邪惡為邪惡,它就永遠不能引誘我們;假裝對其權力來說是重要的;它以人不能不說好的思想和希望來投迎合人的心意。」(選錄)

  一一14 使徒保羅說他那些在哥林多的批評者假裝基督的使徒。但他回心想到他們主人的策略,便不覺得奇怪了:這也不足為怪,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

  今天我們一般把撒但勾劃成一個頭上有角,身後有尾巴,樣子陰險的紅色活物。當然,這樣的畫像跟撒但向人展示的模樣極不相同。

  有些人則聯想撒但為一個醉漢,在陋街上顛簸而行。但這也是對撒但所存的假印象。

  本節告訴我們,撒但化妝為光明的天使。要說明這一點,我們或許可以說撒但裝作福音的使者,他穿上宗教的外衣,站在時下受歡迎之教會的講台上。他口裏說許多宗教用語,如神、耶穌、聖經。但他迷惑他的聽眾說救恩是在乎行善積德。他並不傳講基督寶血贖罪的道理。

  一一15 達祕曾說,撒但拿聖經的時候是最惡的。這是本節的概念。若撒但自己裝假,無怪乎他的差役也這樣做。他們裝作甚麼?裝作假師傅、無神論者、還是異教徒?答案,都不是。他們裝作仁義的差役。他們自稱是教會的差役。他們聲稱要帶領人進入真理和仁義中,但他們卻是那惡者的差役。

  他們的結局,必然照他們的行為。他們要毀壞──他們必要被毀。他們的行為帶人進入滅亡;他們自己卻要被帶進永刑。

{\Section:TopicID=838}五.保羅為基督受苦證明他是使徒(一一1633

  一一16 保羅這樣說,是希望人不可把他看作一個自誇的愚妄人。然而,他們若堅持,讓他們他是愚妄人接納,叫可以略略自誇

  要留意我(也)可以略略自誇中的「也」宇(譯按:「我」原文作「我也」)。這詞語有其真實的意義。假師傅常常自誇。事實上,保羅是說:「縱使你們要把我看作愚妄人(其實我不是),也請接納我,以致我可以稍微自誇,像其他人一樣。」

  一一17 本節有兩個可能的解釋。有人認為保羅是說,雖然這句話是神所默示的,但卻不是主的命令。

  另一個解釋是保羅在這裏所作的,即有誇口,不是奉主命而行,意思是並非跟從主的榜樣。主耶穌從未誇口。

  費廉思採取第一種觀點,把本節翻譯為:「我現在不是奉主的命令說話,而是作為一個愚妄人,必然這樣誇口。」

  但我們選擇第二種看法──那自誇並不是奉主命而作的,而是保羅似乎是愚妄地自己誇耀自己。雷歷評論說:「他說他必須靠他自然的本能縱情於此(誇口),好叫他能列出一些重要的事實,吸引他們的注意。41

  一一18 哥林多信徒當時聽聞許多人自誇,那些人都是按墮落的人類本性自誇。若哥林多信徒認為假師傅有足夠理由自誇,就讓他們思想他的誇口,看其內容是否沒有堅固的基礎。

  一一19 保羅又再使用諷刺的語調。其實他要求哥林多信徒作在他身上的事,他們正在天天作其他人身上。他們以為自己是精明人,不會被愚妄人欺騙。然而,他們當時卻正在被欺騙。他會繼續解說這一點。

  一一20 他們願意忍耐保羅所描述的那一類人。

  那類人是誰?從下文明顯可見,就是猶太派教師,即那榨取哥林多信徒的假使徒。首先,他使他們作奴僕。這無疑是指律法的轄制(徒一五10),說在基督裏的信不足以叫人得救,人也必須遵守摩西的律法。

  第二,他侵吞聖徒,意思是他要求大量的金錢資助。他不是為愛他們而服事,卻是為了金錢上的報酬。

  擄掠你們這句話是使用狩獵的比喻。假師傅把這些人當作獵物,擄掠他們往他要去的地方。

  這些人的特徵是驕傲自誇、高抬自己。他們批評別人,使自己在人前顯得更了不起。

  最後,他們打信徒的臉,那是一種極大的侮辱。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按字面解釋這話,因為歷代以來,傲慢的聖職人員都會打他們的教區居民,藉以證明自己的權力。

  使徒保羅希奇哥林多信徒竟願意忍耐這些假師傅的虐待,卻不願意忍耐他出於愛心的提醒和勸告。

  達祕說:「真是希奇,人能忍耐虛假的事──更甚於對真實的事的忍耐。42

  一一21 有些人認為保羅在本節的意思是:「我這樣貶抑自己,好像我在你們中間的時候,我是軟弱害怕的,不敢證明自己的權力,像這些人一樣。」

  另一個意見認為本節的意思是:「或這樣說是貶抑自己,因為若這樣就是剛強,那麼我就是軟弱了。」費廉思的翻譯跟第二個觀點相同:「我幾乎不好意思說我從未向你們作出那樣剛強的事。」

  保羅說,若假師傅所作的是真正的剛強,他就要羞辱自己說,他從沒有顯出那樣的剛強,卻是顯出軟弱。但他又馬上補充說,這些人有理由在何事上勇敢,他肯定也有他們一樣的權利去勇敢。莫法特說得好:「就讓他們隨意吹噓吧,我和他們是平等的(小心,這是一個愚妄人的任務!)。」使徒保羅以此為引言,繼而進入本書信中極為莊嚴的一部分,顯出他有權自稱是主耶穌基督的真正僕人。

  相信你還記得哥林多教會中提出了一個疑問,就是保羅是否一個真正的使徒。他要出示甚麼證明,表示他已得神的呼召?例如,他怎樣能向人證明他與十二位使徒同等?

  他已準備好了答案,但或許不是如我們所期望的。他沒有任何證書證明他是從某某神學院畢業的。他也沒有耶路撒冷眾弟兄寫的推薦信,說明他們按立他作聖工。他沒有展示他個人的成就或技能。他給予我們的,是一個感人的報告,說明他為福音的工作忍受了多少痛苦。不要錯失哥林多後書這部分的戲劇性事件,及所引起的悲愴。試想像那無畏的保羅,不懈地奔波,奔走傳道旅程,受基督的愛束縛,只要人仍渴望基督的福音,甘願忍受說不盡的艱困。我們細閱這段經文時,少有不受感動、不覺羞慚的。

  一一22 假師傅很多引用他們的猶太世宗。他們自稱是純種的希伯來人,是以色列的子孫、亞伯拉罕的後裔。他們仍陷在妄想中,以為這家譜能使他們在神眼中受寵愛。他們不知道神昔日的子民以色列,已因為拒絕彌賽亞而被神擱在一旁。他們不知道在神眼中,猶太人和外邦人並沒有分別:所有人都有罪,需要信靠基督,惟獨信靠基督,才能得救。

  他們在這方面的自誇是無用的。他們的世系並不超越保羅,因為保羅同樣是希伯來人、以色列人,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但這些並不能證明他是基督的使徒。因此他匆匆回到論點的主要部分,在某一方面,他們是不能超越他的──在患難和困苦上。

  一一23 他們的職業是基督的僕人,他「在獻身、勞苦和受苦上」,是主的僕人。使徒保羅不會忘記他是受苦之救主的跟從者。他知道僕人不能高過主人,使徒在世上不能期望得到比主人優厚的待遇。保羅曉得他愈忠心事奉基督、愈傳揚救主,他在人手中就會愈多受苦。在他看來,受苦是基督僕人的記號或標誌。雖然他感到這樣誇口是愚妄的,但他需要說出真相,而真相就是沒有人見過這些假師傅受苦。他們選擇了容易走的路。他們避免受責備、受逼迫和羞辱。因此,保羅認為他們並非處於優勢去攻擊他基督僕人的身分。

  現在讓我們看看保羅用以支持他自稱是真使徒而列舉的種種苦難。

  我比他們多受勞苦。他想到自己的傳道旅程,想到他怎樣周遊地中海一帶,宣揚基督。

  受鞭打是過重的。保羅在這裏描述了他在基督的敵人──異教徒和猶太人──手下受鞭打的情況。

  多下監牢。按聖經記載,保羅傳道至此時,他下監只有一次,就是在使徒行傳十六章23節,當時與西拉在腓立比被下獄。現在我們知道這只是保羅多次下獄的其中一次,保羅原是牢房的常客。

  冒死是屢次有的。毫無疑問,保羅寫到這裏時,想起他在路司得從死亡裏逃了出來(徒一四19)。但他也可能回顧其他類似的情況,即他因逼迫而幾近死亡。

  一一24 摩西律法禁止猶太人一次過鞭打犯人四十下(申二五3)。為確保不違反這律法,猶太人通常會打三十九下。當然,只有他們認為是嚴重罪行時才施以這刑罰。使徒保羅在此讓我們知道,他的同胞竟曾五次向他施以這種嚴厲的刑罰。

  一一25 被棍打了三次。新約只提到在腓立比那一次(徒一六22)。但保羅另有兩次受了這種痛楚而羞辱的對待。

  被石頭打了一次。無疑這是上文已提到的,在路司得那一次(徒一四19)。那次保羅被石頭行至重傷,人們以為他死了,把他拖出城外。

  船壞三次。保羅的試煉並非全部直接出於人手。有時他是在大自然的動盪下搖撼。這裏提到的海難,聖經並沒有記載。(使徒行傳二十七章的海難是後來保羅前往羅馬時遇上的。)

  一晝一夜在深(海)裏。使徒行傳似乎有這樣的記載。有一個問題是這「深」是指監牢還是大海。若指大海,則保羅是否在筏子或小艇上?若否,則只有藉主直接的、神蹟性的干預,保羅才得以生還。

  一一26 又屢次行遠路。你若翻開聖經後的附錄地圖,常會找到一個題為「保羅的傳道旅程」的地圖。細閱保羅所行的路線,又想想當日原始的交通工具,你會較深入地明白這句話的含意!

  保羅跟列出他曾遇上的八種危險。他曾遭江河的危險,這是指河水暴漲。也有盜賊的危險,因為在他的行程上,有許多地方是盜賊橫行的。他也面對同族──猶太人,並外邦人──他的福音對象,帶來的危險。還有城裏的危險,如路司得、腓立比、哥林多、以弗所。他也面對曠野的危險;曠野大概指小亞細亞和歐洲人口稀疏的地區。他曾遇上海中的危險──有暴風、礁石,也許還有海盜。最後,還有假弟兄的危險,無疑是指那些假裝基督徒師傅的猶太教律法主義者。

  一一27 勞碌指保羅不停的工作,而困苦則有因工作而耗盡或受苦之意。

  多次不得睡。在路程上,他大概常常需要在露天的地方席地而睡。但危險從各方守候他,因而他需要徹夜不眠,以防危險臨到。

  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這位偉大的使徒周遊各處事奉主的時候,常有吃喝的缺乏。不得食(禁食)可能指那出於自願的禁食,但更可能指食物短缺。

  受寒冷,赤身露體。保羅常是鞋履破舊,衣襟單薄,再加上天氣驟變,他本已清苦的生活便更形不安。何治說:

  在我們眼前的是使徒中最偉大的一位,他的背因經常的鞭打而破裂,他的身體被飢渴、日曬雨淋所蹂躪;他更受寒冷、赤身露體,被猶太人和外邦人逼迫,到處被趕,居無定所。這段經文較其他任何一段,更使當今最勞碌的神僕羞慚掩面。若與這位使徒相比,他們又曾作何事、曾受何苦?我們知道他現今在榮耀裏,跟他昔日在地上受苦一樣那麼超卓,我們的心也得安慰43

  一一28 除了這外面的事,即那些特別的事,保羅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他身上。這句話有何等意義,為教會掛心的事遠超其他試煉!保羅是一位真正的牧者。他對主的子民充滿愛和關懷。他不是受僱的牧羊人,而是主耶穌真正的代理牧人。那正是他在這段經文要辯明的重點。從種種理性的立場看,他確已取得勝利。他對教會的負擔提醒我們一句話:「建立教會是傷心難明的工作,醫治教會更是無休止的工作。」

  一一29 本節跟前一節有密切的關係。在第28節,使徒保羅說他天天掛念所有教會的事。他在本節解釋他的意思。他若聽聞一些信徒軟弱,他自己便感到那軟弱。他身同感受地忍受別人的痛苦。若他知道一些在基督裏的弟兄跌倒,他便會義憤填膺,十分焦急。影響神子民的事也影響他。他們受苦,他便悲傷;他們得勝,他便歡呼。這一切叫基督的僕人心力交瘁。保羅何等明白此理!

  一一30 保羅誇口的,不是他的成就,不是他的恩賜或才幹,而是他的軟弱,他的羞恥,他所忍受的侮辱。通常人不會以這些誇口,這一切也不會叫他們成名。

  一一31 提到他的受苦和羞辱時,保羅馬上想到他一生工作中最羞辱的一刻。他若要以他的軟弱為榮,便不能不提到他在大馬色的經歷。由於這樣以羞辱的經歷誇口是與人性相違的,所以保羅呼求證明他所言非虛。

  一一32 這事件的詳情可見於使徒行傳九章1925節。保羅在大馬色附近悔改歸主後,便開始在當地的會堂裏傳講福音。他所傳的道初時引起了人的好奇,但不久,猶太人便設計殺害他。他們派人日夜在城門把守,為要捉拿他。

  一一33 一天晚上,門徒把保羅放進筐子裏,從城牆上窗戶……縋下去,他因而得以逃脫。

  但保羅為何要提到這事件?華特遜認為:

  他抓住人看為羞恥和笑柄的事,以其為另一證據,證明他一生最關注的就是服侍主基督。為基督的緣故,他願意放下個人的驕傲,並在人面前顯為軟弱44── 《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