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
哥林多前書12:1-3
保羅用「其餘的事我來的時候再安排」這句話,結束了本卷書信的頭一部分。現在他開始論到另外的事,採用別的方法。他知道哥林多還有其他不合宜的事,正影響著教會的生活和見證;但他已經對付了其中一些最重要的事,他從別人聽來的事,以及他們在信中提到的事。
「我來的時候」這話很醒目。他沒有特定的計畫,他不知道何時能見到他們,但他盼望見他們,好安排其餘的事。將這句話和本段經文合在一起,就會發現他正開始對付另外的事。還有另一些事必須說,必須對付,這些事和前面討論過的密切相關,但仍有分別。
本卷書信的第一部分完全是糾正性的。從本段開始到全信結尾則全然是建設性的。糾正的部分是為了對付因教會屬肉體而引起的混亂,這妨礙了教會的功能──就是與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這是教會在哥林多的責任。但教會未能克盡其職,因為他們屬肉體,放縱私欲。保羅不能向他們講屬靈的事,只能講屬肉體的事。他們被本性中屬肉體的一面所控制,稍後保羅再度說,「你們是屬肉體的。」說明了他們中間一切混亂,墮落和分爭的事,這些事破壞了他們的見證,阻礙他們發揮應有的功能。
保羅說,「論到屬靈的事」(中文聖經作,「屬靈的恩賜」)。他已論及了那些導致教會軟弱的事,如今他開始談到使教會真正得能力的事。先是糾正軟弱,接著就是鼓勵得能力。因此這卷書信很自然的分成兩部分。讓我們注意這個新的起頭,縱覽整段經文,然後回到最基本的事實上。第12章開頭的三節經文已清楚宣告了這事實。
保羅這裏說,「論到」。論到甚麼?有些譯本作「論到屬靈的恩賜」。我們立刻發現「恩賜」不是印成斜體字,就是旁邊有小點標誌。這表明原來希臘文聖經中並無此字,是翻譯的人為了行文流暢而添加上去的。當然,這種作法有它的用處;但是我想此處添加的「恩賜」卻嚴重誤導了原意。許多學者,譯者都採用「屬靈的恩賜」,容我大著膽子說,他們都錯了。翻譯的人常常和解經家一樣。他們總是一窩蜂地盲從,好像一群羊,一隻跟著一隻;我們可以引用聖經的話來形容他們:「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這是非常重要的。
「屬靈的」一詞希臘文是「pneumatikon」,就我所知,有十六位譯者譯作「屬靈的恩賜」。司可福(Scofield)譯作「屬靈的恩賜」,然後留下注腳,說「屬靈的恩賜」有誤。我發現只有楊氏(Young)的新約譯本作不同的翻譯。他譯作:「論到屬靈的事。」他在「屬靈的」一詞後面加上「事」,而不用「恩賜」。這中間的區別相當重要。
十六位不同的譯者這樣的翻譯一共在新約中出現二十六次。只有三次「恩賜」一詞被放在「屬靈的」後面。第一次是保羅寫給羅馬人的信,「因為我切切的想見你們,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羅1:11)。這裏的「恩賜」未印成斜體,不過此處「屬靈的恩賜」和前面「屬靈的」是同一個字,指的都是屬靈的事。
第二次出現則是我們目前討論的這節經文(林前12:1)。第三次是在14:1:「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這是僅有的三處,譯者將「恩賜」加進去,而-一處都誤導了原意,最好將它省略。
那麼「pneumatikon」到底是甚麼意思?這個希臘字直譯就是「屬靈的」。它本來是一個複數,但在我們的語言中看不出來,或許這就是為甚麼翻譯聖經的人要加上「恩賜」,來解釋這個字的原因。但我們確實可以用「屬靈的事」來代表它的本意。保羅說,「論到屬靈的事。」這意味著是屬天上的,而不是凡俗的;是屬靈的,而不是屬身體的。這詞在希臘文裏有一個定冠詞,因此可以譯成「論到這些屬靈的事」。
將「屬靈的」譯成「屬靈的恩賜」可能會給人一種印象,認為保羅從這裏開始一直到信尾都將論到恩賜的問題。若事實真是如此,他們加上「恩賜」一詞就加對了。但事實上,保羅稍後才論到恩賜,將其視作「屬靈的事」之一部分。如今保羅是總結他前面說過的話。教會已經被屬肉體的事所腐化,教會需要重新回到屬靈的事上,用屬靈的事來對抗屬肉體的事。因此開頭第一句話非常醒目,「論到屬靈的事。」
為了得到清晰的概念,讓我們對整段經文作一番縱覽。從第12章起到15:57,他都是論到屬靈的事。另外第16章也是一段解釋性質的經文。這一整段裏,保羅到底論到那些屬靈的事?一共有三件。
1.聖靈的合一(12章)。然後他在這一章結束時說,「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2.他將屬靈的事和愛的不變法則指示他們(13章;14章)。
3.然後他從復活的生命著眼,論到教會的生活和服事(15:1-57)。
因此為了研讀方便,我們可以說,保羅所論到屬靈的事包括:
1.聖靈的合一;
2.愛的不變法則;
3.至終的得勝,也就是復活。
第58節說,「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這話結束了論到屬靈之事的這一整段經文。
保羅不得不糾正的事:
1.是分爭;
2.是責任和道德上的疏忽、敗壞;
3.是教會裏面產生的難處。
有合一的靈,就不可能有分爭。有不變的愛之法則,就不可能有敗壞。有復活的生命和亮光,就可以解決一切難處。因此屬靈的事絕對可以糾正屬肉體的事。
再讀一遍這段中最突出的字句,然後回到整本書信最基本的宣告,將兩者合併來讀。「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他最後的呼籲是根據第1章的基本宣告。為了站穩,不搖動,他們必須糾正屬肉體的事,活在屬靈的能力中。因此我們看到這封信的重點。
現在來看第12章的頭三節。請留意保羅如何強調知識的重要。保羅不止一次提到這一點。「弟兄們,論到屬靈的事,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不明白」在希臘原文裏的意思是疏忽,保羅不願意他們疏忽,不明白,渾然不覺。
他要求他們回顧以往,如此引出了下面的話,「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隨事被牽引受迷惑,去服事那啞吧偶像。」你們都有過那樣的經歷。不妨回想一下。這裏帶有諷刺的語氣,「啞吧偶像」直譯就是指那些不會說話的假神,偶像,你們把它們放在神的地位上。「有口卻不能言。」這是詩篇作者的描述。回顧過去,你們還記得「啞吧偶像」。你們「隨事被牽引」去拜偶像。保羅未進一步描述他們的生活。他只是提出這整個事實。
保羅似乎這麼說:我要你們明白你們整個生命和教會生命的基本事實。他寫信給教會。「所以我告訴你們,被神的靈感動的,沒有說耶穌是可咒詛的。」然後他又說,「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本段經文所講的都與這句話有關。他在強調神教會的中心事實,那就是絕對尊基督為主。
請注意使徒在這裏所說的,只有通過聖靈的工作,人纔能明白這中心的事實。只有聖靈能向人解釋基督主權的深奧含義。單單用嘴說他是我的主很容易,但他真是我的主嗎?他在世上時曾說,「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我們可以呼叫他的名,稱他為主。但稱他為主的真正意義是將整個生命給他,尊他為惟一的主。只有在聖靈的感動下,我們纔能明白基督的主權。
從這一點著手,保羅開始指出恩賜的差別;然而教會生活的中心事實是尊基督為主。有許多事都是由此衍生出來的。我們是否有一個福音?我們正在傳講福音嗎?它最偉大的中心事實是甚麼?十字架?不!乃是主,基督的主權;是擁有主權的基督。「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這就是教會的中心真理。
這整段經文啟示了教會的奇妙和榮耀。我們現在可以歸納說,教會就是一群被聖靈感動,尊基督為主的人。只有聖靈能解釋基督的主權。他是神,也是基督,又是救贖主神的靈在人的心裏動工,就使人相信,順服。
論到屬靈的事,保羅首先在短短幾句話裏指明了教會生活的中心事實,就是基督的主權;人在聖靈的感動下必定會尊他為主。──無名氏《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12:4-7
使徒論到屬靈的事時,他第一個主題就是教會的合一。就許多方面而言,這是新約聖經論及教會的篇章中最突出的一章。神已差派保羅,作他奧秘事的管家。保羅是一個傑出的詮釋者,他的-一卷書都帶著這個印記。關於教會,他有許多事要說,本章只是巧妙地濃縮了他對教會的記載。
他在本章頭三節裏已道出了基本事實,就是耶穌的主權,以及聖靈感動人認識這主權。如今他藉著教會合一的異象,來糾正教會的分爭。我們常常不明白他的主權,不然就是用自己的想法來衡量它。耶穌基督的權柄和主權是最中心而基本的事實。教會的整個事實即在此。「你們說我是誰?」我們都記得這句話,以及最終的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那就是彼得的偉大認信,他承認耶穌是神的兒子,是主,有完全和最終的權柄,這是教會生活的中心事實。
承認基督是主,只有一個方法,就是被聖靈感動。我們可以用口稱耶穌為主,但並不真正明白「主」這個字的完整含義;除非我們得到聖靈的解釋。神的靈用兩種方式詮釋基督的主權:
1.藉著他這個人和他的存在。
2.藉著他救贖的工作。
聖靈如今也一直在採用這方法。我們若僅將耶穌視作一個人,世上最偉大的人,就無法看見他存在的事實。他是神,彰顯在肉身上。這是他的主權之基石。他的救贖工作使他從荊棘冠冕中得到了永恆榮耀的冠冕。這些都是教會生活的中心事實。
保羅接著從這個觀點來衡量教會。本章其餘的部分是對教會所作的一個濃縮、精采、而完整的敍述。
1.總結有關教會的真理(4-7節)。保羅在這段中講到恩賜,職事,功用。
2.然後他再特別論到;恩賜(8-11節),職事(12-27節),功用(28-31節)。
本章可以說是一篇最有系統、最精緻的傑作,因為看見如此清晰,銳利,井然有序的啟示,是最美不過的了!有關教會,我們所能說的,在這段經文中都已經說盡了,正如前面說過的,只要是教會,就應該蒙神所召,與基督一同得分。
教會的真理(4-7)
現在來看看保羅的歸納。留意其中出現的詞:「分別」,「一位」,「分別」,「一位」,「分別」,「一位」。也請留意神性,聖靈,子,父合一的奧秘。這完整地涵蓋了有關教會的真理。我們可以針對這些講出許多道理;但不妨先從一點開始。
「分別」一詞頗引人注目,「恩賜原有分別,」「職事也有分別,」「功用也有分別。」我不是說「分別」一詞用得不恰當,但它可能使我們錯失了一些東西。希臘文原文裏,這個詞非常有意思,指總是連在一起的兩樣東西之間的分別,系屬於一種似非而是的雋語。教會裏面有分別,有差異。這些詞並非不妥當,但必須記住它的本意還是略有不同。我們讀到「分別」一詞時要知道,它是指總是連在一起的兩個部分之間的分別。
在這群尊基督為主、以他的主權為他們生命和服事中最主要事實的人中間,在整個團體裏面,有恩賜,職事,功能的分別。在教會裏,我們都可以看見這些分別。
恩賜(8-11)
恩賜是甚麼?是服事的纔能。一切纔能都是恩賜。我盡可能將它說得淺顯易曉。就我個人來說,我算不得甚麼,在服事神國度的事上,對人對神都一無用處。如果說神曾以他的無限恩典允許我服事了他半個世紀,甚至更長,那麼我惟一憑藉的就是他賜給我的恩賜。恩賜是服事的纔能。
職事(12-27)
職事是甚麼?它指管理,治理,也就是服事的機會。恩賜是服事的纔能,職事是服事的機會。
功用(28-31)
功能則是力量,是服事的裝備。保羅審視整個教會。他看到恩賜,職事,功能的分別,但聖靈,主,神卻是一位。這給了我們關於教會一個多麼奇妙,具啟發性,有意義的異象!我們不可將聖靈,主,父神劃分成三個不同的位格。保羅這裏指的就是神。他藉聖靈賜下恩賜,藉他的兒子安排服事的事;而他自己是那偉大的能力和動力,幫助凡領受他恩賜的人運用他們的恩賜,成就他的榮耀。
最後一節顯示保羅考慮到的是教會。「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不論是所賜下的恩賜,或讓我們運用恩賜的職事,或幫助我們去服事的能力,這些都是衡量給「各人」的。這不是說,各人都有同樣的恩賜;事實上可能正相反。這話真正指的是,神賜恩賜給各人,不是為了成全各人,而是「叫人得益處」。我們立刻從裏面看到了珍貴的交通。不論你我所得的恩賜是甚麼,它賜下給我們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我們使用恩賜以叫人得益處。──無名氏《哥林多前書》
哥林多前書12:8-31
保羅在本段(12:8-31)裏仍繼續論到教會的合一,探討合一的實現。恩賜是服事的纔能,「這人……那人……又有一人……又叫一人……」,這一類的詞總共出現九次。如今保羅一一列出各種恩賜。此處的名單並非包羅無遺的。他也末自稱已列出所有恩賜。從保羅其他的書信裏(例如羅12:3-8;弗4:7-16等),我們還可以發現此處未包括的恩賜。這裏所列的恩賜名單相當具有說明性,讓我們來一一探討。
「智慧的言語」
這是一種恩賜,指一個人能直接洞察真理。
「知識的言語」
它不是對真理的直接領悟,而是透過審察來明白真理。並非所有的基督徒都有這兩種恩賜,它們是在主的身子(教會)之內賜下的,為的是叫這身子得益處。
「信心」
這也是恩賜,是前二者的基礎。信心是看見那不可見的事物,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靠著信心,人可以忍耐,好像見到那不可見的主。沒有信心,人無法直接洞察真理,也不可能審察真理。信心是分別的恩賜;有人得到,有人未得到。
「醫病的恩賜」
直譯就是使病人康復的恩賜。
不要奇怪為何我們今日比較少見到這項恩賜。答案很簡單,因為主現今比較少賜下這樣的恩賜了。我這一生中也曾看過一些人顯然有醫治的恩賜。他們將手按在病人頭上,病人就得到了痊癒。我不是說,他們對病人說,你若信就必得醫治。那完全不是醫病的恩賜。醫病的恩賜是超自然的。我相信今日我們的國家中確實有一些人有這種恩賜,但它不是廣泛賜給眾人的。這恩賜在教會裏賜下,為了叫人得益處。
「行異能」
這種恩賜能使領受的人作一些完全超自然的事。是的,這是神所賜的,直到今日仍然如此。
「作先知」
就是能使神的旨意被人知曉。作先知並不一定要說預言,除非有必要。有先知恩賜的人能夠將真理述說出來(forth-telling),有時也說預言(foretelling)。
「辨別諸靈」
是一項重要的恩賜,有能力區分靈的真與假。今日某些人有這恩賜,某些人則沒有。
「說方言」
通常指狂喜的語言。新約裏凡出現「方言」一詞,都是指狂喜的的語言,它不是用來講道,而是用來讚美的。五旬節那一天,他們都受聖靈充滿說起別國的話。但這恩賜不是為講道,敬拜,而是為讚美而賜下的。群眾見狀都甚驚訝,因為他們聽見使徒用他們的鄉談「講說神的大作為」。這是一項特別的恩賜。早代教會中,說方言是非常普遍的。
「番方言」
下一個恩賜也有密切的相關性,「番方言。」有些人所講的方言,無法為別人明白。於是有人有特別的恩賜去解釋這些人所講的方言。
這份單子並未包括全部恩賜,還有別的末列入。仔細研究會發現有些恩賜如今已不再賜給教會了。但請留心結尾的話,「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我們無權說,我要這個恩賜,那個恩賜。「隨己意。」他若賜下,我們就使用這恩賜。他若收回,並且不賜下任何特別的恩賜,那麼這仍是在他的旨意之內,出於他無限的智慧。我們已看到保羅對這九種恩賜的解釋。這些都是在教會裏面賜下的。從頭至尾都可以看見分別所在。我們可以隨己意安排嗎?不!「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這句話多麼美妙!恩賜原有分別,但-一個恩賜彼此之間都有密切的關係。你有第一項恩賜,我有第二項,別人有第三項或第四項;-一項恩賜都緊密相關。它們是分開的,卻是彼此相關的。合一的原則是:聖靈只有一位。
這裏我們看見,教會正在建立;稍後還會有更多的討論。教會是一個有機體(organism),而不是機構(organization)。我並不反對機構,但我相信過去我們太強調機構,而忽略了教會功能上的合一和完整。我們在這裏看見,教會是一個有機體。恩賜原有分別,但它們彼此絕不衝突,它們聯合起來,共同完成教會(而不是個人)的功能。所以你使用你的恩賜,我運用我的恩賜,我們一齊在聖靈的能力和主的管理下,就能使教會在尊耶穌基督為主的基石上,發揮她在世界中作見證、榮耀神的功用。
我們已探討過聖靈的恩賜。現在來看主的職事。「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職事,行政,指導,恩賜的管理,這一切都在同一位主的管理之下。請看:
1.使徒在這裏採用的比喻(12-13節),
2.注意他提到的分別(14-24節)。
3.保羅用他前面提到的比喻指出分別的合一(25-27節)。
身子的比喻(12-13)
使徒先從比喻開始。這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比喻了,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花時間思考過這個比喻所牽涉的範圍。只有當一個比喻所傳達的意義精采到脫離這比喻就無法為人明白時,這比喻就具有無上的價值。一個比喻的價值與它能幫助人瞭解事實的程度成正比。讓我們將這兩點銘記於心。保羅在這裏用了身體的比喻。我們不妨暫時忘記這段經文的屬靈含義和內容,只將心思集中在使徒採用的表號──身體上。保羅也在他其他書信,包括羅馬書,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裏採用這比諭,他把教會比作基督的身子。但在本章中,保羅特別花時間仔細地論及這比喻。留意第14節,「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再跳到第27節,「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這是本段經文的界限。開始和結尾都提到他以比喻所強調的真理。
來看看這個身子的比喻。我不知道我們多久沒有坐下來好好思想一下我們的身子了。整段經文提到身子時都是用「soma」這個字。從第12-27節,保羅一共用到「身子」十六次,至於整大段經文裏則用了十八次。有些人認為,保羅這些年一直飽受身體病痛之苦,我相信是如此;但此處他看到的是一個理想的身子,他知道這身子是何等奇妙,美好。想想看,這個比喻揉合了平凡與崇高。許多年前芝加哥有一位科學家柯瑞克博士(Dr.
Graig),曾在芝加哥醫學協會的會議上演講,講到人的身體。他指出我們看一個身子時,除了它的物質部分以外,還要加上一些其他的東西。他說,「從化學的觀點來觀察一個約一百五十磅重的人體。它所含的石灰足以粉刷一個雞籠,所含的糖足以裝滿一個小糖罐子,所含的鐵足以作成三英寸長的大鐵釘,另外還有許多的水分。這一切總值九十八分美元,或者說,-一百磅的身體約值六十分錢!」
你作何感想?用化學來分析,我們只值這麼些錢?從我們的身體所析出的石灰,糖,鐵,水,加起來不到一塊錢美金,這就是身子!
但-個人都知道,身子的價值不在於此。回到詩篇,我們可以引用一段非常熟悉的話:
「我要稱謝你,
因我受造奇妙可畏;
你的作為奇妙;
這是我心深知道的。
我在暗中受造,
在地的深處被聯絡,
那時,我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
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
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
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詩139:14-16)。
我這用石灰,糖,鐵,水組成的形體並不向你隱藏。我受造奇妙而可畏。我們可以說,這人所含的鐵較多,那人的石灰較多,但這樣說並末包括他的整個形體。在物質的事實後面,有一奧秘的實體,它的造成是奇妙可畏的。-一個人出生之前,都已被同一位主所知曉。保羅現在就是用這比諭,即身體的比喻。它的物質成分幾乎一文不值,然而它卻是人類所知最精密奇妙的有機體。基督的身子也是如此。這是何等卑微的陳述,又是何等高貴的觀念!我們算得了甚麼?一無所值!除非我們被帶入他生命和身子的奧秘中!
保羅說,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為奴的,自主的,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歸於基督自己。無用的物質藉著基督的生命被用在基督自己的奧秘裏,就形成了他的身子──教會。
肢體的分別(14-24)
保羅提出這個比喻,用來論分別的事。「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記住這一句話,然後來看第20節,「但如今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這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論同一個原則。保羅提出兩件重要的事實。他正寫信給哥林多的教會(也是寫給全體教會),他的主題是教會的合一,就是基督身子的合一。本段經文毋需多作解釋。記住哥林多的分爭,今日教會顯然也有同樣的趨勢。保羅首先指出,沒有人可以貶低自己。這正是他以腳為例的用意。腳對手說,我不是手,不屬乎身子;腳是沒用的,如果它是手,就屬乎身子;眼和耳也一樣。保羅用身體的一些器官來指身子的功用。耳說,我不是眼,我缺乏眼的明亮,所以我不屬乎身子。這是自貶身價,保羅說,我們不可輕看自己。
這並不骶觸基督徒要舍己的偉大原則。我們主的教訓是,我們若舍了自己,就會尋到自已。不要忘記這一點。那捨棄自己生命的,必要得著生命。但是雖然我們必須將自我意識降服、擊碎在基督的主權下,然而我們沒有權利四處對人說,只要我是某某人,我就能在教會裏服事。只要我有那個職位;只要我有他的聰明,他的地位就好了。保羅說,這是不對的。身子最軟弱,最卑微的肢體,在整個身子的功用上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我們不可輕看自己。
接下去是,「肢體是多的,身子卻是一個」(20節)。眼不能對手說,我用不著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如果說前面幾節他強調的是不可貶低自己,那麼現在他要指出的是不可貶低別人。身子的任何一個肢體都不可對另一個肢體說,我用不著你。為了身子的整體功用,為了完成身子的目標,以及維續它的生命,眼和手,頭和腳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們眼前立刻浮出一個身子的畫面,各肢體在頭的管理之下合作無間;你的任何一個肢體都無權說,我是不重要的,我算不得甚麼;沒有一個人可以說他算不得甚麼。在基督身子的功用上,你和我都得倚靠身子的-一個肢體。
「神配搭這身子。」這話多麼美妙!他設立肢體。我們的主曾對他的門徒說,不是你們揀選我,乃是我揀選你們,又分派你們去結果子。那節經文裏所用的「分派」,和第28節的「設立」是同一詞。欽定譯本則譯成「按立」。這兩種翻譯都未能表達原文的力量。我已經設立你,那不單單是接立或分派。「神在教會所設立的」,「神配搭這身子」,並照他的意思設立肢體。
至於我的身子,不妨在神啟示的亮光下來看前面提到的化學分析,我們將看見,這個受造奇妙而可畏的身子原是神工作的一部分,是他工作的結果。再看這個比喻,留意神隨他的旨意配搭這身子。-一個肢體的設立,都是為了整個身體的利益著想。「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眼睛是整個身子的僕人,-一個肢體也是如此。神不僅僅設立肢體,他又配搭各肢體,好叫他們彼此合作。
身子的合一(25-27)
最後的事實就是合一,讓身子裏面沒有分裂。這對我們自己的身體是何等重要。當我們想到屬靈的領域──基督的身子時,更當看清合一的重要性。基督是頭,他的兒女是他身子的肢體,讓我們以極虔敬的心,注意保羅的話;他說,頭不能對腳說,我用不著你。即使在這奧秘的身子裏,基督也需要最軟弱的肢體,雖然從人愚蠢的標準來看,這些肢體是最軟弱,最無關緊要的。對他而言,-一個肢體都是重要的,為了完成他奧秘身子在世上的使命,這個微小肢體和身子上的任何其他肢體都是一樣珍貴、重要的。
這是何等美麗的圖畫!前面已說過,教會在這裏被看作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一個組織。這並不是在貶低組織的價值,它有它的地泣。但組織應該被視為方法,透過它,有機體可以發揮其特殊的功能。在大自然裏,還有甚麼比人類的身子更神奇的有機體呢?樹是有機體,但它的奇妙絕對無法與人類的身子相比。保羅採用了自然世界最終極、最完美的有機體,來說明基督身子的合一性。我們從其中學到的重要功課是:
1.不可輕看自己;
2.不可輕看別人;
3.不可有分裂,結黨,分爭。
然後是一個極普遍的經歷──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基督是頭,我們是他身子上的肢體。
教會被看作是主的身子;聖靈賜下纔能,主指導行動,神供應能力。這一切形成了教會真正的功能。神是信實的,藉著他,我們得以與他的兒子耶穌基督在生命和服事上合一。
「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現在保羅進一步講到,「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神在教會所設立的」有使徒,先知,教師,行異能的,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這些不同的工作,服事的裝備,不同形式的能力,都表現在神的教會裏。
我們先來看使徒的宣告,他說這一切都是在神的管理之下。「神……所設立的。」這是偉大的句子,稍早在第18節也出現過,「神……安排。」神不單單按立,分派,並且將各恩賜放在適當的地方,這就是「設立」一詞(tithemi)的原意。神把恩賜放在教會裏。有先知,有使徒……等等。神把他們置於教會中。從神所賜的恩賜裏,我們看見了神的智慧。
然後保羅解釋服事的不同能力。這裏列出的單子並末包括所有的恩賜,他只是舉出一些例證。他說,「第一是使徒。」關於這一句話,有許多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第一」是指階層,在教會裏居最高位的是使徒,其次是先知,再其次是教師。我並不這樣解釋「第一,第二,第三」的意義。我認為這是標明教會歷史上的一種程式。首先有的是使徒,然後是先知,再來纔是教師。使徒最主要的工作是闡明真理。先知的工作是向外面世界宣告真理。教師的工作在歷史的程式上較晚,他們是向已聽過先知宣講「道」的那些人施行教導,以幫助他們在信心上增長。
「使徒」是甚麼意思?
我們不斷聽人說,使徒的意思是差派。這種說法雖然正確,卻不夠完備。那不是「使徒」一詞最初的含義。它只是希臘原文的音譯。它有差派的意思,但這不是最初的含義。使徒首先必須分別出來,然後才差派出去。看看我們的主在世上服事時他周圍的使徒。他們首先被他揀選,分別出來,然後他才打發他們出去。馬可清楚記載,主耶穌揀選他們,「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這十二個人是教會史上的第一批使徒。
「先知」
這詞的意思不是指能預告未來事物的人,而是指能宣告神旨意的人。先知帶著信息進入外面的世界。請留心這份單子末將傳福音的列入。他們有他們的地位。再重複一遍,這裏的單子並不完整。
「教師」
他們教導那在主道上作門徒的人。這是另外一種恩賜。
「行異能的」
這也是神給的恩賜。然後是醫病的恩賜,意思是這個恩賜能使人奉主的名,確實醫治人的疾病。我們或許會問,為甚麼教會已失去了這兩項恩賜?我們必須問神。如果有必要賜下這兩項恩賜,他一定會如此作。他依照需要,在教會設立恩賜。不要將醫病的恩賜與所謂的「神醫」相混淆。事實上,根本沒有所謂的神醫。我個人認識幾位元有醫病恩賜的人。神今日較少賜下這恩賜,原是出於他的智慧。他視需要而賜恩賜。
「説明人的」
這個恩賜在一連串的恩賜中格外顯得可親。「幫助」的意思是幫助者,亦即那些在各方面減輕別人重擔的人。不久前我曾主領過一次喪事禮拜,我認識這位元死者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他總是在這教會裏擔任帶領人入座的工作。坦白說,我認為他所能作的也只有這份服事。其實他在作的就是幫助人。但我要強調的是,在神的殿中幫助人入座也是一種恩賜,是神所賜的。除非一個人有神所賜的這恩賜,我們不應該用他在教會裏帶領人入座。我看過有些人好裝作在幫助人的樣子,但心底深處我知道他們不該擔任這工作。但願這些人記住,幫助人是一種由神來的恩賜。
「治理事的」
指那些掌舵,導航,指揮的人。這是一種恩賜,並非人人皆有,它是神設立的恩賜。
「說方言的」
今日這恩賜已不多見。除非有人翻譯方言,否則說方言的恩賜就沒有多大價值。這些就是保羅列出的恩賜,他指出教會裏面的不同功能,它們都是出於神的旨意和作為,而賜給教會的。
然後他指明這些都是神所分配的。「豈都是使徒麼?豈都是先知麼?豈都是教師麼?豈都是行異能的麼?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麼?豈都是說方言的麼?豈都是番方言的麼?」這立刻顯示,沒有人擁有全部恩賜,它們都是神分配、賜下的。是神給我作教師的恩賜。是神給我的朋友幫助人的恩賜。是神賜下治理事的恩賜,和-一樣其他的恩賜,好叫整個身體發揮完全的功用。若一個人有先知的恩賜,那是為了整體的利益。這就是合一的教訓。我們這裏看見神在作工。
保羅用一句話總結整段經文,「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甚麼是更大的恩賜?我們繼續讀到第14章,就會找到答案。最大的恩賜是最能有助於別人的恩賜,第14章將有精采的論述。保羅說,「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最妙的道是生命的律,主宰著我們對神所賜恩賜的態度。那是甚麼?「你們要追求愛」(14:1)。第13章裏,他教導甚麼是愛。他先說,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然後他轉去論愛。從這觀點看,所有文學作品中,沒有任何論愛的篇章堪與13章相比。保羅述說了愛的價值,愛的美德,愛的得勝之後,就在第14章說,「你們要追求愛。」但願愛成為我們永久的律,管理著基督教會的-一個肢體。──無名氏《哥林多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