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
11:2-34 論教會崇拜
2-16
女人蒙頭問題
婦女蒙頭的問題涉及當代的習俗,彼時端莊的婦女在公共場所必須蒙頭,否則就為人輕視,哥林多教會一方面須面對固有的習俗,一方面也須顧及神造人的心意,以及崇拜時應有的次序(參14:40)。
2
「我所傳給你們的」:指使徒口傳的教導。在福音書寫成之前,有關基督的言行教導是由初期的使徒、牧長、教師藉口傳保留下來的(參7:10, 12註) 。 教會來信論及他們所遇的難題,顯示他們願意堅守使徒的教訓。
3-12
從創造的次序來討論婦女蒙頭的問題
由於男人是女人的頭(3),女人是由男人而出(8),為男人而造(9) , 故蒙頭是女人順服男人的記號,也是為了在公開場合維護自己的尊嚴。
3
「頭」:象徵權柄(參西1:18), 也可能含有來源之意(參8)。
「男人是女人的頭」:也可譯作「丈夫是妻子的頭」。(參弗5:23)
4
蒙頭在當時表示順服於他人的權柄之下。
由於男人是按神的形像造的,且反映神的榮耀 (7), 他不須向任何被造物臣服,所以男人祈禱時毋須蒙頭,否則便羞辱自己肉身上的頭,以及靈意上的頭(基督)。
5
為了表示男人與女人應有的次序和關係,婦女禱告或講預言(見14:1註),便應蒙頭,否則有辱自己的頭與靈意上的頭──男人。
女人剃髮與剪短髮,於該時代是不知自愛的表現。
10 「為天使的緣故」:附加理由,說明創造的次序不可隨意更改,因為在聚會中天使也在場觀察,看看信徒是否遵守創造的次序(參林前4:9; 彼前1:12)。
「有服權柄的記號」:原文單作「有權柄」。女人蒙頭固然表示順服男人,更使她在會眾面前有尊貴的地位與禱告的權利。
11-12 男女互相倚賴、互為夥伴。
13-16
另二個論據 ── 本性的指示與教會的習例
「我們
...... 沒有的」:當時一般教會都要求婦女蒙頭崇拜。
17-34
守聖餐的問題
17-22
教會守聖餐時的混亂
保羅責備哥林多信徒在主餐聚會中分門結黨、各人只顧自己吃喝。
19 「有經驗的人」:或譯作「經過試驗的人」:從哥林多教會分門別類的行為中,可以試驗出誰是真正屬神的人。
20 「主的晚餐」:或稱聖餐,見路22:19-20註。
21 早期教會所守的主餐,附設於稱為愛筵的聚餐(參猶12)之內。哥林多信徒於愛筵上或各人吃自己帶來的食物,或是富有的在一起,彼此分門別類,未能一同分享食物。
22 「藐視 ...... 羞愧」:聖餐不僅牽涉個人與主的關係,且表明信徒的合一(參10:17) , 若分門結黨、忽略弟兄的需要,便是藐視教會舉行聖餐意義,羞辱貧窮的弟兄相等於藐視神。(參1:26-27)
23-26
聖餐的意義
聖餐乃是主親自設立的教會傳統,目的為記念主的受死,重溫祂在歷史上的救贖工作,並提醒信徒仰望主的再來。
23 「從主領受」:表明這傳統源出主耶穌,背後有祂的權威和啟示。
27-34
守聖餐的正確態度
信徒應以適當、相稱的態度(「按理」, 27)守聖餐
: 一面省察自己是否有得罪神和人的地方,一面也顧及別人的需要。倘若以不相稱的態度(如分黨、貧婪)守主餐,則會受審判。哥林多教會有人軟弱、患病,甚至死亡,便是神對信徒輕慢態度的懲治。
27 「干犯 ...... 身 ...... 血」(參29「不分
...... 的罪」):不恰當地守主餐的人,漠視這儀式所象徵的犧牲和代贖,羞辱了耶穌的捨身流血,難免被神定罪。
33 「彼此等待」:等待大家到齊,食物得到平均分配(即與21的做法相反)。
──《聖經──串珠註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