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羅馬書第十一章

 

六.猶太人的餘數(11:1-10

上章保羅既提到以色列人的不信而被丟棄,並且他們的不信是無可推諉的,並非因為沒有人傳給他們,也不是因為沒有聽見,乃是因他們自己的悖逆硬心,不肯信服神的緣故。這樣,難道以色列人就被棄絕了嗎?保羅在這裡加以解明。雖然以色列人大多數頑梗不信,但不是全都滅亡,有一部份以色列人是會得救的。

從第9章開始,保羅就在辯證神的揀選是憑祂自己的恩召,不在乎人的行為。以色列人雖然在歷史上獲得若干在神的事方面比較優先的權利,但並沒有可誇之處,反倒因為他們未好好利用所有的權利,顯出他們辜負神的恩典比外邦人更多。

神是不偏待人的,沒有理由要偏待以色列人。但若外邦人得救了,而猶太人就被丟棄,那麼豈不是神偏袒了外邦人嗎?當然神也不能偏袒外邦人,以色列人雖然並無可誇,但他們不是也可以像外邦人那樣,站在罪人的地位上蒙恩麼?本章的主要信息就是要解明這一點,以色列人必要像外邦人那樣的得救。

雖然大部份的猶太人被擯棄在救恩之外,但有一部份的猶太人是會得救的。其實外邦人的情形也一樣;大多數外邦人因不信而滅亡,只有少數信的人得救。可見所有人的情形是相似的,神並不偏待任何人;猶太人和外邦人,不但在犯罪方面是一樣的,在蒙恩得救方面也是相同的。

1.保羅自己的見證(11:1-2上)

1-2 怎麼知道以色列人有一部份得救呢?

保羅就是一個例子,不但蒙恩得救,且蒙召作外邦使徒。可見在福音時代,猶太人也有一部份得救的,這全在乎人有沒有信心。保羅是標準的猶太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他的蒙恩,是一切其他猶太人也可以蒙恩的最好證明。可見那些沒有得救的猶太人,他們不得救是因為他們自己不信的緣故,怎能諉過於神?

保羅正是神預先所認識的百姓:上文8:29節說:「祂豫先所知道的人,就豫先定下……。」按神的預知而信的人,神並未棄絕,那些被棄絕的人乃是不信的人。

2.以利亞時代的蒙恩者(11:2-4

2-4 先知以利亞的時代,亞哈作以色列王,王后耶洗別使以色列全國陷在拜巴力的罪中。以利亞雖然曾求神使天三年半不下雨,又在迦密山上行了從天上降火下來的神蹟,殺了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仍難免被耶洗別追殺;所以他在神面前控告以色列人說:「主阿,他們殺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壇,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但神卻回答以利亞說:祂為自己留下有七千以色列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怎麼會有「七千」這麼多人未向巴力屈膝,而以利亞竟然不知道呢?可見神有祂自己的方法,保守那少數向祂忠心的人。在以色列國最黑暗的時代,還能有七千人未向巴力屈膝,由此可見:只要有人真心信靠神,祂不但不丟棄,而且會用祂奇妙的方法保守他們。何況在今日恩典時代,若以色列人誠心信靠神,豈有不蒙悅納的呢?神必像在以利亞時代那樣,保守祂預先所知道的百姓,使徒保羅就是其中的一個。

注意:保羅將以利亞時代那些有信心不向巴力屈膝的人,與今日那些向基督有信心的人相提並論。暗示舊約那些有信心的人所信的,實在就是未來的基督,與今日我們所信的其實是同一位,正如以諾預言基督與千萬聖者降臨(猶14-15),亞伯拉罕仰望基督的日子(約8:56),摩西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26),以色列人仰望那預表基督的銅蛇而得救(民21:9;3:14),大衛預言基督復活升天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太22:44;2:34-35)。他們都是信那要來的基督而得救的。

3.如今的蒙恩者(11:5-6

5-6 「如今」就是今日恩典時代,神也像以利亞的時代那樣,有留下的「餘數」,就是少數有信心的猶太人是蒙恩得救的。那麼這些「餘數」的猶太人,是否比別人更有可誇之處?不是,他們的蒙恩不是出於行為,乃是出於恩典,不然恩典就不算是恩典了。

4.其餘頑梗不化的人(11:7-10

7     「以色列人所求的」就是要「憑律法」而求稱義,這些人並沒有得著神的恩典,因他們憑行為求,不憑信心求;所以除了那些蒙揀選的蒙恩者(即5-6節的少數有信心的人)之外,其餘的猶太人,都因他們的驕傲成了頑梗不化的,就是固執自己的成見,不肯領受真道,而被摒棄於救恩門外的。

8-10  注意:「神給他們昏迷的心」是在他們「頑梗不化」之後,他們堅持以行律法為誇口,所以對神所應許的救恩就像瞎了眼睛的人一樣,無法看見其中奧妙的旨意;又像一個耳聾的人,縱然聽也聽不明白。本節引自申29:4。當時摩西在摩押平原,追述神為以色列人四十年來所行的一切大神蹟大奇事。以色列人雖已看見聽見,卻像沒有聽見沒有看見一樣。使徒引用摩西的話,是要說明那些不信的以色列人頑梗不化的情形,自古以來已經是如此。

9-10節引自大衛的詩69:22-23

那裡的上文20-21節:「辱罵傷破了我的心,我又滿了憂愁;我指望有人體恤,卻沒有一個,我指望有人安慰,卻找不著一個。他們拿苦膽給我當食物;我渴了,他們拿醋給我喝。」這些話都是預言基督受難的情形。這樣,該篇下文22-23節的話就是指那些拒絕基督,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人而言了;使徒把這話引用在不信的猶太人身上,可見不信的猶太人,和釘死基督的人實際上是一樣的人。他們不信的結果,不但自己拒絕救恩,且成了十字架的仇敵。按靈性說他們倒是真正的外邦人。所以他們所誇耀的律法反成為他們的綱羅,因他們殺害了神所差來的救贖主,藐視基督的救贖。這種自高自是的態度,使那本該成為他們的「筵席」的福音,反成為他們的絆腳石。

問題討論

神對待外邦人與猶太人是否有所偏袒?所謂「得救的餘數」到底指什麼?使徒引用以利亞時代神留下不向巴力屈膝的七千人,對我們有什麼教訓?如果猶太人得救只是「餘數」,那麼外邦人得救是否「全數」?使徒為什麼把詩69:22-23的話引用在不信的猶太人身上?

七.神旨的奇妙成全(11:11-36

本段說明神並非完全丟棄猶太人,也不是永遠丟棄,只不過利用了猶太人的拒絕救恩,暫時把他們放在一邊,使外邦人蒙恩,並藉著他們如此的被棄,警戒外邦人也不可輕忽接受救恩的機會,到最後猶太人也要蒙拯救。

1.猶太人被丟棄是外邦人的機會(11:11-12

11-12 猶太人的失腳,並非神的本意,神並非故意叫他們跌倒,乃是他們自己「絆跌」在神救恩的磐石上。他們對救恩的誤解、不明、輕視,以致他們拒絕了救恩;但他們既拒絕了救恩,神便藉著他們的拒絕,把救恩轉向外邦人──「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便臨到外邦人。」這樣暫時把救恩的重心轉向外邦之目的,是要「激動他們發憤」,意思就是說要讓他們因看見外邦人的蒙恩,而發現他們自己所丟棄的救恩,原來是神寶貴的恩典,因而受激發,懊悔過去的錯誤,而重新產生要得著救恩的心。

這裡所謂的「激動」,就如一個住在新興國家裡的人,他們原本有權利可以申請公民權,卻因猶疑不信放棄了他的權利,到後來發現許多人正盡力設法申請他所放棄的公民權,於是他深深懊悔自己的輕忽,想要重新得回他的公民權。以色列人失去了神國「公民權」的情形正是這樣。神允許以色列人暫時被棄,好使他們看見別人蒙恩之後,日後必為他們所扎的人悲哀懊悔(亞12:10),而仰望他們先前所拒絕的救主。

12節加強11節的講論,12節的「過失」「缺乏」,與11節的「失腳」「過失」是相同的意思。「缺乏」原文heetteema「缺點」「減數」的意思,在林前6:7譯作「大錯」。若猶太人因誤解救恩之道,在這方面有了缺點,卻反使天下可以蒙恩而在靈性上富足;則若他們虛心接受救恩,充分地明白救恩真道,認識基督救贖的寶貴……,豈不是更能使外邦人蒙恩嗎?

「何況他們的豐滿?」原文pleeroma「豐滿」,可6:43;8:24譯作「裝滿」;約1:16「豐滿」,羅11:25譯作「添滿」13:10譯作「完全」;弗1:10;4:4譯作「滿足」;弗4:13譯作「滿有」;西1:19譯作「豐盛」

注意,保羅在這裡是假設的話,主要意思是說明猶太人拒絕救恩,反使外邦人蒙恩,這固然是好,卻不是神的最好。

神的本意並非叫他們「跌倒」而使外邦蒙恩,倒是要他們先蒙恩,然後把救恩傳給外邦。猶太人若這樣走在神的「最好」的旨意中,就必更能使天下人蒙福了。所以神絕不是原本無意救外邦人,而臨時因猶太人的拒絕,救恩才轉向外邦人。這一點是必須留意的。

2.勸戒外邦信徒當以猶太人為鑑戒(11:13-24

A.表白的話(11:13-14

13-14 保羅說,他對外邦人說這話,是「敬重他的職分」(敬重原文是「榮耀」,見聖經小字)。因他是外邦人的使徒,雖然他在上文的講論,似乎貶低了猶太人,把他們說得比不上外邦人。其實他不是輕看猶太人,而是敬重神所託付他的使命。他既是外邦的使徒,理當對神的救恩如何傳於外邦──神對外邦人的救贖計劃──有透澈的認識。他對於猶太人未能選上神最美好的旨意,即接受救恩,而使天下人蒙恩,卻拒絕了救恩,才使救恩傳給萬國,雖然感覺是一件憾事;但保羅自己卻在少數猶太人中,不但蒙恩得救,而且蒙召作外邦的使徒,這是他莫大的榮耀,是他所看作十分珍貴,理當忠心盡職的。既然這樣,當然難免在他的講論中,比較多提到外邦人蒙恩方面的信息了;但這不能說他是存心要輕視他的同胞;他倒是想藉此激發他的同胞,使他們因見外邦人的蒙恩,或許有人會反省自卑,因而得救,這是保羅的心願。

注意,這裡保羅是對外邦信徒說話,先告訴他們不可自嗚得意,輕視猶太人,那就重蹈猶太人覆轍了。

B.勸戒外邦信徒不可驕傲(11:15

15        「他們」指猶太人,若猶太人被神丟棄,天下的外邦人就有機會與神和好,那樣猶太人也可能被神重新收納,像從死裡復活一樣。全節的意思是提醒外邦人不可驕傲,以為猶太人被丟棄就比不上他們,其實神怎樣丟棄他們,也可以怎樣重新收納他們。

C.新麵的比喻(11:16上)

16  從本節開始,使徒用兩個比喻勸戒外邦信徒要警惕。

「新麵」原文aparchee是初熟之果的意思。本書8:23;16:5都譯作「初結的果子」

以色列人在初熟節時,要將初熟的莊稼一捆獻給神(利3:9-14),又在五旬節時將初熟的麥子之細麵,做成兩個餅,當作初熟之物獻給神(利23:25-21;15:21)。在林前15章保羅以基督的復活作為信徒也要復活的「初熟的果子」,這樣本章的「新麵」也該指基督說的,基督既是聖潔的新麵被獻給神,那麼一切信基督而成為祂身上肢體的人(不論猶太人與外邦人),也必聖潔而蒙悅納了。基督既是新的生命糧,一切領受祂的生命而成為新麵團之內的,也都與基督同蒙神的悅納了。猶太人固然不可輕看外邦人,外邦人也不可輕看猶太人因為彼此都是靠基督成為我們的聖潔才得以聖潔(林前1:31),而非因本身聖潔所以算為聖潔的。

D.橄欖與野橄欖的比喻(11:16-24

16-24 在此使徒用橄欖與野橄欖之比喻,說明外邦人得救與猶太人得救之關係。

這比喻仍然是要警告外邦人不可驕傲,免得被丟棄。

「橄欖」指猶太人,「野橄欖」指外邦人。橄欖根指神所應許的基督(注意18……乃是根托著你」,可見這根不會指任何信心偉人,乃是指主耶穌)。神在基督裡所賜救恩的各種福樂就是橄欖根的肥汁。基督的救恩是先賜給猶太人的,但因猶太人的不信,就像枝子被折下來,失去了可享受從橄欖根所供給的肥汁,即失去了根據神所應許亞伯拉罕的話(特別是關乎基督救恩的應許,參加3:16),所能得著之一切屬靈福祉的機會。但外邦人卻因此像野橄欖的枝子一般地被接上去了。他們得著了藉著信而接受救恩的機會,成為亞伯拉罕信心的子孫,「同蒙應許」(弗3:6),又因信可享受那藉基督而得著的「肥汁」

使徒在此警告外邦人(注意,不是指個人,乃指整個猶太以外的民族),不可因為現在他們得著可以蒙恩的機會而驕傲;因為神既然能把本樹的枝子砍下,把本來先給猶太人可以蒙恩的機會拿去,轉給外邦人,當然也可以把被接上的枝子──外邦人──折下來,或把已折下來的重新接上。外邦人(按整群人來說)若忽視所給他們的救恩而拒絕他們可以蒙恩的機會,這機會同樣會被奪去;而猶太人若重新悔改,願意相信,也同樣可以再得著蒙恩的機會,「像本樹的枝子,接在本樹上」那樣。

注意,技子的被接上或被折下,不是指個別信徒的得救與滅亡。雖然這幾節經文用了單數的「你」字,但使徒在此是以猶太與外邦(一切猶太以外的民族)兩大族類來作比較說的。猶太民族拒絕了救恩,便失去了蒙恩的機會,像枝子被折下,外邦人卻因此得著蒙恩機會,像枝子被接上,這都是按兩種族類來說。外邦人像野橄欖枝被接上,並非說一切外邦人都得著救恩,乃是說所有外邦都有可得救之機會;猶太人如橄欖枝被折下也不是說每個猶太人都要滅亡,乃是按整個民族來說,救恩的機會(重心)已轉向外邦了(按個人而論,保羅就是福音時代蒙恩的猶太人)。所以使徒保羅的意思是警告外邦的教會,重視他們傳福音的責任,若外邦人像猶太人那麼驕傲,藐視神的救恩,他們也會同樣失去機會;也就是說外邦蒙恩的教會時代,也會過去。若將這橄欖枝被折下的比喻,用在個人的得救與滅亡方面,必然誤解全段的意思,這是解釋本段經文的重要關鍵。

3.以色列家得救的奧秘(11:25-32

聖經中提及神旨之奧秘有好幾方面:

A.福音的奧秘(弗3:3)。
B.教會的奧秘──教會與基督聯合為一(弗5:22-32)。
C.信徒身體復活之奧秘(林前15:51)。
D.大罪人顯露之奧秘(帖後2:3)。
E.天國之奧秘(可4:11)。
F.以色列家得救之奧秘(羅11:25-26),即本處所要研究的。

A.這奧秘旨意成就的時間(11:25-26上)

25-26 以色列家全家都要得救被稱為一種奧秘,也就是說這是還沒有完全揭露出來的隱秘事。

我們對神這部份旨意,所知道的仍屬有限。按使徒保羅在此所啟示給我們的是以色列人有幾分硬心,要等到外邦人數目添滿,然後他們才會全家得救。

外邦人數目添滿,即外邦人得救的數目滿足。今日教會仍未被提接,基督還沒有再來,就是等候這個數目的滿足。這數目何時才滿足呢?那是一個奧秘,無人可知。而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與外邦數目添滿有密切關聯,也是一個「奧秘」

此外,在此所稱之「全家」指什麼?

是指外邦人得救數目滿足之時還生存在世上的以色列人嗎?(原文pas 'israeel即全以色列人)抑係整個以色列的民族?

本講義認為這「全家」(或全以色列人)應指一切有信心之以色列人;因若僅指基督降臨時還生存的以色列人,則實算不得是「全」以色列人;但若全家指整個以色列民族,則事實上以色列民族早已有許多是不信基督而滅亡的人。從他們出埃及起至使徒寫這書信時,與現今的時代,有信心的以色列人只是很少的數目──「餘數」;所以這「全家」若指按肉身作以色列人的以色列民族,則既已有許多不信而滅亡了的以色列人,就根本不可能全以色列得救了。

以色列人拒絕基督之後,救恩轉向外邦人;但全以色列仍有應得救相信的人,這等人要在外邦數目滿足之後,基督降臨時,他們再得著悔改信主的機會而得救。那時最末後的「餘數」也要得救,於是以色列全家得救。

一切沒有信心的以色列人,不當列於這「全家」之內。羅2:29;4:11-12;9:5-9已清楚說明真以色列人是有信心的人。從亞伯拉罕生的不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惟獨照亞伯拉罕之信心縱跡而行的,才是真以色列人。如今以色列家還沒有齊全,在救恩轉向外邦之後,以色列民族中,仍有當得救的人,到他們都歸信神所打發來的救主之後,全以色列得救的應許才完全應驗。那就是大災難結束,神將那叫人懇求施恩的靈澆灌他們,給他們一個洗罪的泉源的時候(亞12:10-14,13:1)。

B.這奧秘旨意成全的聖經根據(11:26-27

26-27 在此引證賽59:20;14:7;53:6;27:9;31:31,34等處經文之精意。

如此引證,為表示使徒之論證有舊約的根據。這些經文之根據,證明神的應許必不落空。按神的信實而言,祂不能廢掉祂與以色列人祖宗所立的約。所以,以色列人的被丟棄是暫時的,最終他們仍要得救。

注意:這26,27節,說明了雅各家的得救,並非只是肉身的得救,基督降臨結束大災難,固然是以色列人的身體脫離苦難;但這兩節經文所給我們看見的,是罪惡的消除──「必有一位救主……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惡。」又按亞12:10-14;13:1所論以色列悔罪的情形,他們既是為罪悔改,仰望救主,那麼所得著的當然是靈魂的得救了。不論他們在千年國中的地位與教會有何不同,但靈魂得救這一點應當是相同的,因他們和我們同樣悔罪得救,並同樣仰望救主。至於他們得救以後,是否立即得榮耀身體,抑仍在肉身活著,以後才進入永世,聖經沒有顯明,仍是一個奧秘。但從亞14;66章可知,基督設立千年國在地上時,耶路撒冷成為萬國的中心。至於萬國的人如何到耶路撒冷守節敬拜,聖經未記其細則,但可以推想不會和舊約律法完全相同;因舊約既是預表新約之基督,而在新約時代,已由心靈的新樣的事奉,取代了儀文的舊樣,則千年國時代亦必然按千年國時之新原則敬拜了。

C.這奧秘旨意成就的奇妙(11:28-29

28-29 「就著福音說……,即按基督所成功之福音而論,福音原是使猶太與外邦都可以蒙恩;但猶太人既拒絕這福音的奧秘,又不承認外邦人可以得救,極力逼迫傳福音者,反而成了十字架福音的仇敵;然而按神的揀選而論,他們是「列祖」──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代,是蒙愛的百姓,神按祂的信實仍必恩待他們。

「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意思就是不會錯誤以致後悔的。如果亞伯拉罕的子孫,最終不能得救,豈不是神選召亞伯拉罕施恩給他的應許,都是一項錯誤的事麼?但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不會錯誤的。以色列人終必蒙愛,不過他們怎樣仍會蒙愛,不是按我們的想法成就,乃是按神自己奇妙的旨意成就。

D.神施憐恤的步驟(11:30-32

30-32 為什麼說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後悔的呢?猶太人不是拒絕福音而被棄嗎?

使徒在講明上文神旨奇妙成全之後,得著這個結論,就是:神因猶太人的悖逆、不順服、拒絕福音,而使外邦人蒙了憐恤。神這樣行的結果,既顯明人(不論猶太與外邦)都是不順服的,「將眾人都圈在罪裡」(參加3:22),又叫他們都可以得蒙神的憐恤。

神的作為決不會因人的軟弱失敗,以致壞祂的原來計劃,像一列火車誤了鐘點,其餘班車也都受影響那樣。神按祂的預知,對祂救贖計劃之成全,早已預為安排。猶太人擯棄救恩,福音就轉向外邦;等到外邦人添滿了數目,猶太人又重新有得救機會。所以,神的作為總是互相銜接,絕不虛耗時光。其實人的軟弱失敗只能誤他自己,絕不能真正誤了神的事。

上文25節提到「外邦人的數目添滿」,已暗示外邦人得救的日子也將成為過去(林後6:1-2)。他們重蹈猶太人的覆轍拒絕救恩,而失去蒙恩機會,那就是教會恩典時代的結束。現今人心厭煩真道,各處的拒絕福音、硬心不信的情形,正是恩典時代的門就要關閉的徵兆;而以色列家經過災難之後,重新有得救機會,歸信基督(亞12:10)。這樣,加上經過大災難而信了主的以色列人之後,以色列家便齊全地得救了,這就是以色列全家得救的意思。

4.使徒的稱頌(11:33-36

33-36 這稱頌可為本段之總結,是保羅在申述神奇妙救贖計劃之後,所發出的心聲,這稱頌可分為七點:

A.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遠非渺小而喜歡自誇的人所能比擬。

B.神難測的判斷:超乎凡俗人的想像之外,不是人思想所能全然領悟,必須由神的靈啟示才能明白。

C.神難尋之蹤跡:其行事之奇妙,能力之偉大,不是人所能尋察其究竟。

D.神高深之謀略:沒有人能作神的謀士,反之,祂乃是人的最好謀士,因祂知道每個人的心。

E.神無窮的財富:有誰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如果有人奉獻什麼給祂,必須先認識祂有無窮的財富。人只不過蒙恩才得這機會向祂表示敬愛而已。

F.神是萬有的本源: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基督徒有了萬有的神,還有什麼害怕的呢?

G.永遠的榮耀:只有永在的神才堪當永遠的榮耀。生命像一片浮雲的人怎能享受永遠的榮耀?

問題討論

猶太人拒絕救恩,然後救恩臨到外邦,這是神最美的旨意嗎?保羅的信息似乎偏袒外邦人,是嗎?「新麵」是指什麼?橄欖和野橄欖的比喻怎樣解釋?橄欖枝的折下和接上,是否代表個別信徒的得救與滅亡?聖經提到神旨意的奧秘有那幾方面:在這裡所提的奧秘是指什麼?「以色列全家」所包括的是什麼人?保羅怎樣證明神的旨意最後必會得著完滿的成全?――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