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

 

使徒行傳 第十一章 注釋

  

1-18  彼得向耶路撒冷教會報告

 

1          「猶太眾弟兄」:指猶太區內教會的成員,包括耶路撒冷教會

            的信徒。

 

2          「奉割禮的門徒」:這些猶太信徒雖然信了耶穌,但仍僅守律

            法,主張外邦人也要接受割禮,遵守食物禁例,否則便是不潔

            的,不能與之來往,參10:28注。

 

4-17     彼得復述自己的經歷,表明他進到外邦人的家傳道是出於神的

            安排,而聖靈降在哥尼流等人身上證明神同樣收納他們作自己

            的子民。(參考:哥尼流的信主)

  

11:19-30  說希臘話的猶太信徒建立

                 安提阿教會

 

19        「腓尼基」:在加利利以北沿岸地區。因逼迫而四散的門徒有

            些從耶路撒冷向北往腓尼基去,再從那裏坐船到居比路(地點

            4:36注),或沿陸路繼續北上到安提阿。

 

            「安提阿」:離耶路撒冷四百八十三公里(三百英里),是敘

            利亞與基利家這聯合省分的首邑,當時羅馬帝國三大都市,僅

            次於羅馬及亞力山大。

 

20        「居比路和古利奈人」:指僑居於這二地的猶太信徒。

            他們所傳講的是關於「主耶穌」── 的工作、死與復活、赦

            罪救恩等(參徒10:36-43)。

  

22-26

 

巴拿巴被差派往安提阿教會視察,並覓得掃羅一同牧養這間首次容納

外邦人的教會。

  

25        自從掃羅離開耶路撒冷回大數後(9:30), 已經有好幾年時間

            ,巴拿巴現在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原文「找」字有「艱辛地找

            」的含意)。

 

26        「基督徒」:指信奉基督的人,是外邦人對信徒的稱呼,以別

            於猶太教徒。

  

27-30

 

安提阿教會捐錢救濟將遇饑荒的耶路撒冷信徒。

  

27        「先知」:在新約聖經中常與使徒、教師並列(林前12:28-29;

            4:11),有聖靈賦予的特別恩賜,在固定教會或巡迴各教會

            勸勉信徒、說預言,並解釋舊約預言如何在當代應驗。

 

28        「天下」:指羅馬帝國境內多處。

 

            「革老丟」:主後四十一至五十四年任羅馬皇帝。根據當代史

            家的記載,主後四十六年左右,多處確曾出現饑荒。

 

30        「長老」:於新約教會這職位大概脫胎自猶太公會之長老(參

            7:3注)。  這些人協助使徒在各地方教會負責牧養與行政的

            工作(參彼前5:1-4; 5:14),甄選資格見多1:5-9; 3:1-7

  

思想問題(第十一章)

 

1 耶路撒冷教會一些信徒不滿彼得向外邦人傳道。

  留意第三節所提到的批評。

  今天的教會是否對一些信徒的「反傳統行為」覺得難以接受呢?

  當我們對這些行為作出評價時,有沒有重蹈耶路撒冷信徒的覆轍

  呢?

 

2 彼得在復述他的經歷時提及聖靈的工作。

  當你傳福音時,時否留意聖靈的工作並與 同工呢?

 

3 外邦人藉著彼得的宣講得以領受神的道。

  你同意這是初期教會歷史的一個里程碑嗎?

  身為外邦人,你曾否因自己有機會聽聞福音而感恩呢?

 

4 第一個外邦人的教會在安提阿建立起來。

  她在那一方面能成為今天教會的榜樣呢?

 

5 請重新思想我們自稱為「基督徒」的含意。

 ——《串珠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