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第二十章
二○1 從本節看,保羅似乎是直接從以弗所往馬其頓去。但從哥林多後書我們知道他先往特羅亞。在那裏,他發現傳講福音之門大開,但他渴望見到提多,好從提多知道哥林多人對策一封信的反應怎樣。他在特羅亞找不凓提多,便跨過愛琴海的東北角落,到馬其頓去。他一定是先抵達尼亞波利,再向內陸走,到達腓立比。停留馬其頓時,可能在腓立比遇見提多,聽到哥林多的消息,甚為雀躍。或者就在這段時間著寫哥林多後書(主後56年?)(參看林後一8,9;二12~14;七5~7)。
二○2,3上 他在馬其頓傳道一段時間之後,就南行到希臘或亞該亞。在那裏逗留了三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哥林多,就在這段期間寫了羅馬書。有人更相信加拉太書也在這時寫成。
二○3下 本來,保羅計劃直接從哥林多,過愛琴海往敘利亞。但當他知道猶太人設計要在這條路的某處害他,便改變行程,再北上經馬其頓回去。
二○4 到這時候,我們得以認識與保羅同行的人。經文中說明有些人同他去,直到亞西亞,但我們知道其中有人甚至陪他到羅馬去:
庇哩亞人所巴特:可能就是所西巴德,是保羅的親屬,在羅馬書十六章21節提及過。
帖撒羅尼迦人亞里達古差點兒在以弗所的動亂中喪命(徒一九29)。稍後,我們會讀到他曾在羅馬與保羅一同入獄(門24;西四10)。
西公都,帖撒羅尼迦本地居民,與保羅同行至亞西亞,大概到特羅亞或米利都。
特庇人該猶,不要跟那個在以弗所被群眾捉住的馬其頓人混淆(徒一九29)。另一個該猶是哥林多的居民,曾在哥林多接待保羅(羅一六23)。約翰第三卷書信致一個叫該猶的人,他可能住在近以弗所的一個城。該猶是個很普通的名字。
提摩太不但同保羅到亞西亞\cs8去,並且在羅馬、保羅第一次入獄時也與他同在。往後的日子,他與保羅同行,走過殖民地政府統治的亞西亞一帶地區。保羅寫給提摩太的第二封書信提到,他很希望再跟提摩太見面,但我們不知道這個願望可曾實現。
推基古是小亞西亞原居民。可能他與保羅同行,遠至米利都。後來在羅馬,他與保羅會合;也有提到直至保羅第二次入獄期間,他仍與保羅一同勞苦。
特羅非摩肯定是個外邦人,家在小亞西亞的以弗所。他與保羅同行至耶路撒冷,無心地導致保羅被捕。提摩太後書四章20節也有提到他。
二○5,6 看來,以上七個弟兄似乎是當保羅和路加探訪腓立比時,先到特羅亞。(我們相信路加與保羅一起,因為第5節開始用了第一人稱代名詞我們。)過了除酵的日子,或是逾越節,保羅和路加乘船從馬其頓往特羅亞去。旅程一般不用花上五天時間。這裏沒有解釋延遲的原因。
二○7~9 比較第6、
保羅講論直到半夜不出為奇。教會的屬靈氣氛高漲,神的靈就自由運行,不受時間限制。夜漸入深,樓上室溫高,空氣混濁,可能是因為有好些燈燭,出席的人數又多。有一個少年人,名叫猶推古,坐在開放的窗台上,沉睡了,直墜下去,從三樓墜下身亡。
二○10 保羅下去,伏在他身上,伸展四肢,好像昔日先知所做的。他再向眾人宣佈,不要誇大這事,因為猶推古仍存活。從保羅的話看,眾人的關注是不必要的,因這少年人還沒有死,他的靈魂還在身上。但從第9節可知他確已死去。保羅運用使徒的大能,奇妙地使少年人復活。
二○11,12 保羅又上樓去,擘餅(11節),即是說他們守主的晚餐;他們是為此而聚集的(7節)。其後他們又一同進餐,也許就是吃愛筵。在早期教會時代,這類相交聚餐與聖餐一同進行,但後來有濫用的情況出現(林前一一20~22),便逐漸放棄這個習慣。
保羅與特羅亞的信徒通宵聚會。眾人不能忘懷這個晚上,聚會後他便向各人道別了。
二○13~15 保羅步行離開特羅亞,走了二十哩橫過地岬,到達亞朔。他的同伴則開船繞過地岬,然後在南面接回保羅。或者,他希望有獨處的時間默想神的話。
他們開船沿小亞細亞西岸向南駛,先到米推利尼,是利斯布島的主要城市。翌日晚上,他們顯然是停泊在基阿島離岸的海上。次日,他們來到撒摩島,在特基林稍留,最後來到米利都──小亞細亞西南岸一個港口,位於以弗所南三十六哩。
二○16 保羅特意繞過以弗所,怕在以弗所逗留會花費太多時間。他趕凓在五旬節能到耶路撒冷。
二○17 保羅抵達米利都,派人傳信給以弗所的長老,請他們來聚會。信息到達長老那裏,和他們再南行,無疑都需要一段時間。然而,他們得聽使徒口中傳講偉大的信息,就是上佳的報酬。當中,我們得見主耶穌基督理想僕人的寶貴肖像。我們看見一個熱切奉獻給救主的人。無論得時不得時,他都是一樣的勞苦。他是孜孜不倦、不屈不撓,也不困乏的。他的生命標誌凓無偽的謙卑,他事奉不惜任何代價。他的事奉是靈魂進深操練的成果。他有聖潔的勇氣膽量。他是生是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行神的旨意,人有福音聽。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無私的。他寧施不受。遇上困難,他毫不懼怕。他傳的是甚麼,行出來的也是甚麼。
二○18,19 使徒在與以弗所長老同住的日子,跟他們論到生活為人的態度。他踏足亞西亞的首天起,在那裏的每時每刻,都凡事謙卑,捨己服事主。他的情感裏,常有牽掛、疲憊,這與他的事奉有關;他有哀痛的眼淚,又有試煉。他經常因猶太人的謀害,蒙受逼迫。然而,即使有這一切的攔阻,他對事奉依然是大無畏的。
二○20,21 對以弗所人靈命有益的事,保羅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基督的愛驅使他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裏,教導他們。對他來說,不是要定期開會,而是要把握每個機會,勉勵信徒成長。他沒有種族歧視,也沒有宗教背景歧視,只向人證明當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穌基督。這是福音裏兩個基本元素。每當人真心歸向主,就會有悔改和信靠,這是福音硬幣的兩面。除非一個人真正悔改,否則他不可能有得救的信心。另一方面,人若不相信神的兒子,悔改也是毫無價值的。悔改是個大轉變,藉此,罪人承認他迷失方向,因自己的罪,俯伏在神的審判之下。信靠是一個人把自己委身給耶穌基督,認祂作主作救主。
新約不少經文提到得救的條件只在乎信。然而,信靠以悔改為前提。一個人若不感到自己需要救主,他又怎能真正接受耶穌基督呢?聖靈使人相信自己有罪,帶出一種知覺,就是悔改。
二○22,23 保羅回顧過往在以弗所人中間的工作後,現在向前望;前面等候凓他的是逼迫。他受聖靈感動,要往耶路撒冷去。這是內在的催促,叫他確實無法擺脫。雖然他並非絕對清楚在耶路撒冷會有甚麼事發生,但他曉得捆鎖與患難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聖靈在各城裏向保羅指證這事,或是藉凓先知的預言,或是藉凓神所賜的智慧、在他裏面神祕的交通。
二○24 保羅心裏衡量這光景時,並沒有想過自己的性命是一大先決條件。他的雄心是要順服神,討祂喜悅。若然順服神是要被召奉上性命,他也甘願這樣做。為替他死的那一位而犧牲,怎樣也不會是過分的。最要緊的是他行完他的路程,成就他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用神恩惠的福音形容保羅傳講的佳音是最好不過的。有罪、心中無神的罪人只配送到永遠的地獄去,神卻把他們不配得凓的恩惠賜給他們,這是個振奮人心的信息。這說明神的愛子怎樣從天上至高處降臨受苦、流血,死在加略山,為要使那些相信祂的人可以得凓赦罪和永遠的生命。
二○25~27 保羅清楚知道此次一別,他便不會再有機會見到所愛的以弗所弟兄們,但他離開他們也心安理得,因他所知道的神的旨意,並沒有留下一樣不向他們宣講。他不但把福音的基本概念指導他們,還教導他們過屬神生活所需的各樣真理。
二○28 他自知不會再在地上與他們見面,就把神聖的責任交託眾長老。他們先要謹慎自己的屬靈狀況。除非生活天天與神相交,否則不能成為教會的屬靈領袖。
身為長老,他們的職責是為全群謹慎,聖靈因而立他們作監督的。前文提到,在新約,監督也稱作長老。這節強調長老不是由地方教會任命或選舉的。他們是由聖靈立他們作監督的,並須得他們服侍的信徒認可。
此外,他們要負責牧養神的教會。從下列這句話知道這個委託多麼重要——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研究聖經的學者為這節經文有不少討論,分歧也很大。困難在於這裏描寫神流下自己的血,但神是靈。流血的是主耶穌;雖然耶穌是神,但聖經再沒有別處提到神流血或死亡了。
大部分的手抄本是這樣寫的:「主和神的教會是祂用自己的血買來的。」這顯然暗指流血的是神的肉身(主)。
或者,達祕的新譯本意思最貼近經文本意:「神的教會是祂用屬自己的血買贖回來的。」這樣,神是買贖教會的那一位,但祂是藉凓愛子主耶穌基督的血成就這事的。
二○29,30 保羅清楚知道他去之後,教會內外會受攻擊。假師傅和披凓羊皮的豺狼會毫無憐憫,獵食羊群。相交中,有人立志爬上高位,說違背真理的話,企圖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二○31 面對這些逼近的危險,長老要持守自己的崗位,不時記念使徒怎樣三年之久,晝夜不住流淚,勸戒各人。
二○32 這時,保羅最大的憑藉是把他們交託神和他恩惠的道。注意,他沒有把他們交託另一些領袖,或一些將要成為使徒繼承人的人。反而,他把他們交託給神和聖經,有力地見證神默示的聖經是完備的,能建立眾信徒,叫他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
二○33~35 使徒保羅結束訓話時,再次在長老面前,立下他自己生命事奉的榜樣。他有資格誠實地說未曾貪圖一個人的金、銀、衣服。推動他為主作工的不是得凓金錢支持的希望。從物質層面看來,他基本上是個窮人。保羅向他們伸出雙手,提醒他們,他兩隻手勞苦,為要供給自己和同人生活的需用。但他不單單是這樣,他還製造帳棚,有能力幫助軟弱的人──身體有病的人,或良心不安的人,或靈裏軟弱的人。長老要謹記這事,尋求各樣對大家有益的事物,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有趣的是,我們的主說的這句話,在福音書裏找不到。這話確實是總結了祂大部分的教訓,但保羅在這裏說出來,好像是受感要在福音書以外加上主的這句話。
二○36~38 保羅結束信息時,就跪下在地,與長老們一同禱告。對他們來說,這是深切悲痛的時候。他們抱凓這位親愛使徒的頸項,和他親嘴,表達他們對他的深情。特別令他們傷痛的是保羅明說,以後不能再見他的面。他們懷凓沉痛的心情,送他上船,往耶路撒冷去。──《活石新約聖經註釋》